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META暴涨12%,业绩大逆转!亚马逊苹果财报预测

作者  |  2023-04-2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今天我们利用美股大数据,非常成功的预测META的财报会大涨,买了它本周五到期的看涨期权,行权价240美元,盘后META的一度上涨到236.2

2023-04-26 16-17-51

估计我们这个1.37美元的期权能翻5-6倍。

昨天我们是没有去做谷歌和微软的财报,因为从多个方面去分析,从基本面,资金面去分析,我们并不是很有信心去赌谷歌跟微软的财报,而且微软、谷歌在机构股票暗池的交易或期权异动大单的数据来看的活,井不是很明显是偏向看涨或是看跌。

 

但是今天在META财报前,我们在期权异动是上很明显可以看到机构是更加的偏向于看涨META财报的。

 

我们看到

过去5天,有将近8,300万美元是看涨,3900万是看跌的,看涨比看跌多一倍,看涨是包括买CALL和卖PUT的总权利金量。然后,看过去10天将近有1.2亿的是看涨,8000多万是看跌,然后同时他们统计了过去5天股票暗池大单的买入和卖出情况,买卖的比例差不多。

我们再来看一下3月底成交了几笔上亿的期权大单和几千万的大单,我们都选择短期会到期的期权,下个月最热门的到期日是18号,518,出现好几笔的买方主动开仓,去成交的看涨期权Call,价值1.2亿到7100万美元,行权价在价内。

META

然后我们再切换到上周的交易,也是看到类似的情况,最大的三笔是上千万的看涨期权,都是买方主动开仓的,到期日是最热门的518日,下个月中旬。我们VIP社群也给分析了基本面上

从谷歌广告来看META广告趋势,偏稳定,宏观因素影响不大,META不断裁员,节约了大量成本

我们接下来再来分析一下亚马逊和苹果的财报。

亚马逊周四盘后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3月份以来亚马逊股价逐步走高,财报是否能继续维持目前的涨势?54日盘后苹果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我们怎么看此次财报,出货量数据透漏了什么?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我是凌云。

亚马逊财报

对于亚马逊的财报,市场将高度关注全球经济放缓对这家电子商务巨头营收的影响。我们除了关注其整体营收数据外,可能还会密切关注其部门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管理层对未来季度的展望。这些都将揭示亚马逊的近期前景,并可能影响其股价的下一步走势。

增长轨迹

在过去10年中,亚马逊的收入增长了850%!这个功劳得属于公司持续的创新、正确的战略决策以及在不太担心盈利的情况下扩大经营规模。不得不说这真的很赞,这也让亚马逊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

但现在我们处于经济衰退的环境中,也就是说不能保证亚马逊还会继续以之前的速度增长,并且增长的势头很可能放缓。

从亚马逊公司财报来看,公司运营收入主要分为北美区域(传统电商、零售业务)、国际区域(传统电商、零售业务)。和AWS 业务。前两者是亚马逊的传统电子商务业务,总共为该公司上季度的总销售额贡献了85%以上。不过这些收入具有高度的周期性,也就是由于假日季节,全球的电子商务营收通常在第四季度上升,最终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减弱。

从这个角度来看,亚马逊的北美和国际区域收入在过去两年的第一季度连续下降了14.6%22.8%。分析师预计这种周期性因素也会在亚马逊即将到来的第一季度拖累整体收入的下降。

但经济衰退可能会加剧这次的营收下滑。因此,我估计亚马逊的北美和国际部分的收入在第一季度将分别连续下降20%22%,它们两者营收将达到1015亿美元。

另一方面,AWS作为亚马逊最赚钱的部分,为公司产生了大部分营业收入。它的周期性也最小。

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该部门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因为该业务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经济衰退正迫使全球的企业削减他们的可支配支出。随着持续加息和经济进一步放缓,预计亚马逊的AWS将在第一季度出现增长减速,收入仅连续增长2%,为218亿美元。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2023年第一季度1233亿美元的亚马逊的整体收入预期。这个数字和华尔街众多的分析师分析基本一致。在做本期视频时,华尔街估计亚马逊营收从1200亿美元到1286亿美元不等。

我们还要密切关注亚马逊管理层对未来季度的展望。这将阐明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如何演变,现在让我们把焦点转移到亚马逊的利润率。

亚马逊利润率

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会拖累亚马逊的利润状况。

第一,过剩的仓储能力。

如果第一季度电子商务活动不景气,这些仓储能力将再次贴上“过剩”标签。与此同时AWS也会受到影响。随着全球企业削减其可支配支出,亚马逊的云计算和存储能力将被利用不足,即使这是暂时的,这也会导拖累亚马逊的利润状况。

第二,亚马逊持有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的损失

2022930日,当Rivian的股票价格为每股32.9美元时,亚马逊在该公司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52亿美元。但到20221231日,Rivian的股票价格下降到每股18.4美元,亚马逊在该公司的股权投资价值下降到29亿美元。到2023331日,Rivian的股票价格下降到15.5美元。这意味着它的公允价值在亚马逊的账面上大约是24.5亿美元,损失了4.5亿美元。

由于,这整个损失将是亚马逊 "其他收入 "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势必会拖累亚马逊的利润率情况降低。

第三,裁员的影响

而就在第一季度财报即将公布的前一天(今天),亚马逊再次发放裁员通知。这次裁员是今年3月宣布的第二轮裁员计划的一部分,涉及PXT,广告部,Twitch和最赚钱的AWS部门。预计将影响9000名员工。而这屡次裁员的背后原因是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消费者电商购物的次数开始减少,而过去几年亚马逊扩张过快,现在需要缩减人员规模进行成本缩减。

最后我们来看看股价

亚马逊的股价是该公司过去12个月销售额的2倍。这个价格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此外,请注意该倍数是如何徘徊在接近其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市场已经对围绕亚马逊的许多风险因素进行了定价,并且该股在目前的水平上下行空间有限,有足够的空间来反弹。

此外,上述放缓和盈利能力相关的担忧是由于宏观经济衰退因素和周期性,这可能最多只持续几个月。

不过在美股金融平台,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上我们按照权利金从大到小排序,发现机构基本全部是押注亚马逊财报看跌,最大的两笔权利金都达到了三千多万美元。这值得我们注意。

 

对于亚马逊的财报。影响其利润率三个原因可能会拖累财报,但亚马逊裁员也会提升利润率,另外,中国的TEMU最近一个季度吃了不少亚马逊的市场,这一点值得注意,这么多因素,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所以,我们还是看看机构们是怎么布局仓位,或者说,他们如果预测财报下跌,他们怎么对冲的正股下跌的。如果你有问题,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一回复。

 

接下来我们看苹果财报

苹果公司将于54日盘后公布第一季度(即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

我们跟踪苹果的财报业绩,离不开跟踪出货量数据。从产品的出货量跟踪数据来看,消费电子需求依然疲软,iPhoneMac的需求萎缩。

通过跟踪上游供应商富士康的营收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到iPhone的需求情况。富士康大约组装了70%iPhone,苹果占富士康的订单量约为54%。富士康45日公布了3月营收同比下降21%,一季度的营收同比略微增长4%。富士康23月份的销售额下滑暗示了苹果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下降,而1月份销售额的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中国疫情管控挤压的订单释放。

对于这一财季,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用户群体最庞大、营收也最多的iPhone,将出货5450万部,贡献503亿美元的营收。较此前的预期上调了2%,但仍不及上一财年同期的505.7亿美元,同比仍将有下滑。

就出货量而言,分析师预计的5450万部,是同比下滑3%,营收仅下滑1%,则是得益于平均售价上涨,分析师预计由于更多消费者选择高端版本,iPhone的平均售价在第二财季将增长1%,达到922美元。

预计整体的营收将达到91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1.41美元,同比也将有下滑。上一财年同期苹果营收972.78亿美元,每股收益超过了1.5美元。

对于Mac业务,IDC数据显示23Q1全球PC出货量为 5690 万台,与 2022 年同季度相比下降了 29.0% ,其中苹果的Mac出货量同比下滑40.5%,市场份额下降至7.2%。从这个数据来看,预计一季度Mac业务的表现难言乐观。

除了硬件情况之外,服务业务的表现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预计AppStore收入、广告收入和订阅收入增长将进一步放缓。此外,可能发布的VR产品也难给公司贡献业绩增量,从Meta和索尼发布的VR产品销量可以看到消费者需求的下滑。

本次科技股财报季,部分公司可能会采取裁员等降本增效手段来提升利润,或者通过AI的布局来提振市场情绪,但是苹果在这两方面都没有什么动静。

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预计苹果这一财季的营收,同比环比均将下滑。摩根士丹利还预计苹果第三财季的营收,同比环比将继续下滑。他们已将苹果在下一财季的营收预期,下调至 803 亿美元,低于上一财年同期的 829.59 亿美元。

不过我们知道的是在这不明朗宏观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盈利质素和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对投资者是很诱人的,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

德意志银行今日发布研究报告,将苹果目标价从160美元上调至170美元,并重申买入评级。该行认为这次苹果财报「应该不错」,并表示业绩会符合德银以及华尔街的预期,iPhone的强劲表现会抵销其他部门疲弱的表现。

还认为苹果下一财季的形势有利,尽管产品收入有可能低于预估,但是预计零部件成本下降将推升利润率,而每股收益将符合预估。

对于服务业务收入,他们预计「将按年小幅增长5-10%,因为汇率会造成轻微的不利影响。

我们再次看看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输入AAPL,权利金按照从大到小排序,我们发现有Put也有Call,并不像AMZN那样成压倒性趋势,但是整体Call要多余Put,这或许意味着机构对于此次苹果财报是偏看涨的。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苹果财报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摩根大通:ChatGPT概念贡献了美股今年超一半涨幅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ChatGPT在美股市场有多火爆?摩根大通的分析可能会惊掉你的下巴。

近日,摩根大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ChatGPT等生成式AI语言模型的热潮推动下,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推动了标普500指数今年一半以上的涨幅——不过,摩根大通分析师们并不认为这是件好事。

ChatGPT主题贡献了美股超一半涨幅

由Dubravko Lakos-Bujas领导的摩根大通分析师团队分析显示,今年初以来,市场对人工智能主题的兴趣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市值。

分析师称,市场对此类人工智能主题的兴趣,贡献了标普500指数涨幅的53%和纳斯达克100指数(QQQ)涨幅的54%。

人工智能概念在美股主要指数涨幅中的占比(紫)和各指数权重的占比(蓝)

该分析涵盖了众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如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Meta、英伟达和赛富时等。这些股票也被称为“大型语言模型-创新”股(LLM-innovation stocks)。

小摩指出,上述股票的股价表现要优于另外五大股票——苹果、特斯拉、伯克希尔哈撒韦、联合健康和摩根大通。

并不是个好现象?

不过,小摩分析师们对于这一趋势并不乐观。

分析师表示,这意味着,今年引领美股市场增长的推动因素非常单一,达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单一水平。而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工智能的增长,另一方面在于市场在进行防御性轮换。

分析师们表示,防御型轮换和推动股价增长的因素趋向单一,这通常是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或是衰退周期的迹象。

摩根大通预计,医疗保健、公用事业和必需消费品等防御类股应该有更大的轮换空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华尔街“一股逆流”!美银:美股还要反弹-静待5月抄底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技术策略师Stephen Suttmeier表示,有迹象显示美国股市可能出现“夏季反弹”,他建议投资者应在5月美股下跌时逢低买入,然后准备迎接后面几个月的反弹。

Suttmeier称,各种技术指标均显示美国股市在触及看跌区间后将大涨。他指出,三个月波动率指数与大盘波动率指数的比值在1.25以下见顶,这通常是股市下跌的前兆。

他指出,2022年3月、8月和12月,该指标在1.25超买门槛以下的峰值给标准普尔500指数带来了麻烦。4月底预计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而在5月季节性因素减弱,往往会引发夏季反弹。

此外,“道氏理论”也为股市未来的上涨提供了支撑,该理论表明,如果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的一个分项指数超过之前的高点,市场可能会再次上涨。

“道琼斯指数理论仍处于2022年初的卖出信号,但12月至3月的看涨背离(运输类指数的低点与工业类指数的低点),以及这两类指数的200日移动均线上升,为这一技术指标提供了新芽,表明在5月下跌时买入,等待夏季上涨。”他补充说。

Suttmeier估计,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夏季长假”期间可能会上涨5%。他预计,标普500指数将突破4195点(2023年2月2日)至4325点(2022年8月16日)高点连线的阻力,特别是如果某些指标显示上涨的个股比例高于下跌个股。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银首次发出信号称,美股将在今夏实现反弹。

Suttmeier此前就表示,在1928年以来的每年5至10月,标普500指数有65%的几率上涨,平均回报率为2.16%(中位数为3.11%)。因此,美股市场上流传着的一句谚语——“5月卖出离开,11月再回来”,也并非完全可信。

主流观点仍看跌

不过,这一观点与许多华尔街大佬的看法背道而驰。主流观点预测,随着企业盈利走弱和经济放缓,美国股市将面临更多痛苦。例如,摩根大通预测,即使是轻微的衰退,美国股市也可能至少下跌15%。

曾成功预测三次市场泡沫的传奇投资人Jeremy Grantham则警告称,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会从目前的4130点下跌27%至52%。他说,“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好情况是,市场将在3000点左右触底。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标普500指数甚至会跌至2000点。”

摩根士丹利首席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也不止一次发出类似警告。周二,他再次表示,由于美联储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企业盈利增长放缓,美股正走向危险区域。此前他预测,美股可能再跌26%。

相较于华尔街这些悲观论调,美银属实是“最乐观的”。在周一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该行还指出,随着企业盈利令人印象深刻,数万亿美元的闲置资金将被用于投资,美国股市有望在2024年强劲反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再造一个《鱿鱼游戏》爆款?奈飞宣布在韩投资25亿美元-韩媒体股飙升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 Inc.)周二表示,计划未来四年在韩国投资25亿美元,用于制作韩国电视剧、电影和即兴节目,这大约是该公司自2016年以来在韩国市场投资额的两倍。

奈飞联合首席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会面后,奈飞官方宣布了这一消息。尹锡悦周一抵达华盛顿,对美国开始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

近年来,随着“韩流”文化盛行,韩国娱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根据最新的政府数据,2021年,包括音乐、视频游戏和电影在内的内容出口达到12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出口额超过家电和可充电电池。

乐观情绪推动媒体股飙升

这笔投资将有助于韩国娱乐业制作出更多国际热门剧集,类似之前的《鱿鱼游戏》(Squid Game)和《荣耀》(The Glory),市场乐观情绪推动韩国媒体股飙升。

周二,韩国电影投资发行公司Showbox Corp.股价一度上涨26%,为去年11月23日以来最大涨幅,其竞争对手圣诞老人娱乐公司(Studio Santa Claus Entertainment Co.)股价涨幅一度高达23%。

此外,影视制作公司Astory Co.、广播服务提供商CJ ENM Co.、工作室运营商Studio Dragon Corp.的股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提振。

散户投资者们押注下一部现象级影视剧的诞生。

上个月,一部名为《荣耀》的韩剧连续两周成为奈飞平台上收视率最高的剧集,在从印度到阿根廷等90多个国家的热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近几年,韩国其它热门影视剧还包括反乌托邦电视剧《鱿鱼游戏》,以及获得四项奥斯卡奖的热门电影《寄生虫》。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映的《鱿鱼游戏》仍然是奈飞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上映后的28天内,流媒体播放时长就达到了16.5亿小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奇投入者彼得·林奇:很后悔没有投入苹果和英伟达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彼得·林奇是华尔街最传奇的投资者之一,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但他也后悔近年来没有买进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股票。

这位前富达麦哲伦基金的管理人周二透露,他很希望自己没有错过苹果的爆发式增长。

在1977年至1990年的13年时间里,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平均年回报率高达29.2%。

林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的价值并不难理解。我的意思是,我是有多蠢啊?竟然错过了它。”

他补充道,苹果拥有“良好的资产负债表”,我当时应该为苹果多做一些功课……这不是一家复杂的公司。

林奇讲述了他的女儿当时花了250美元买了一个苹果的iPod,他回忆起自己当时认为苹果在这款产品上赚取了很高的利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购买这只股票。

现年79岁的林奇承认,巴菲特看到了苹果的潜力,并利用了它。这位“奥马哈先知”几十年来一直回避科技股,声称科技股不在他的专业范围之内。但巴菲特还是在2016年买入了苹果股票,后来更是连续加仓,成为了伯克希尔的头号重仓股。

事实证明,重仓苹果是巴菲特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赌注之一,短短几年时间内,账面回报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巴菲特仍然认为苹果是一家消费品公司,因为它拥有忠实的客户群和强大的品牌效应。

近日,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不会出售苹果股票。他称,曾经出于税务原因少量出售苹果股票,那是“愚蠢的”。

除了苹果之外,林奇还对没有投资芯片巨头英伟达表示遗憾。英伟达美国是过去几年半导体领域最大的赢家之一,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推动者。

在今年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狂潮中,几乎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比英伟达的表现更加强劲,甚至是微软或谷歌都不能。过去六个月,英伟达的股价已翻了一倍多,成为同期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表现最佳的个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季度资金流出690亿美元!这可能是瑞信最后一张公开成绩单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公布,在2022年第四季净资产流出1105亿瑞士法郎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再遭遇612亿瑞郎(合686亿美元)的资产外流,其财富管理部门也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 ,凸显仓促收购瑞信的瑞银在保住关键客户和资产面临的挑战。因前述两者的合并预计很快就会完成,这大抵是“百年老店”瑞信交出的最后一张公开成绩单。

得益于瑞信、瑞银合并方案中160亿瑞郎之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全额减记,瑞信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24.32亿瑞郎,而去年同期亏损13.93亿瑞郎;如果AT1债券未被减记,瑞信该季度调整后税前亏损约13.16亿瑞郎。一季度营收为184.67亿瑞郎,同比增长319%。

一季度资金外流近690亿美元

瑞信报告称,一季度该行净流出资产高达612亿瑞郎,相当于2022年末总管理规模的5%,尽管目前外流情况已稳定在较低水平,但趋势“尚未逆转”。

“这些资金外流在宣布合并的前后几天最为严重,现已稳定在低得多的水平,但截至4月24日尚未逆转。”瑞银在周一发布的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

投资研究机构晨星(Morningstar)此前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3月份,瑞信基金遭遇50.4亿美元资金净流出,规模为历年来单月最大。仅在这桩强行联姻交易宣布的当周,投资者就从瑞信基金撤出了约30亿美元资金。

瑞银报告称,一季度该行旗舰财富管理部门管理的资产净流出471亿瑞郎,并称13亿瑞郎的减值费用主要与该部门有关。

瑞信表示,一季度管理的资产和存款下降,预计将导致净利息收入和经常性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减少,并可能导致今年财富管理业务大幅亏损。该行还表示“鉴于合并公告、此前披露的非核心业务和风险敞口退出、重组费用和融资成本对收入的不利影响,瑞信预计,第二季度乃至2023年全年,投资银行和集团将出现巨额亏损。”

资金流出和损失的规模凸显了瑞银在整合瑞信面临的风险,前者表示,完成这笔交易需要数月时间,完成两者的整合则需要长达4年的时间,瑞银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认为,这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许多银行收购更加困难。

花旗分析师团队估计,瑞信在与瑞银合并后可能会再损失1100亿美元,约占其资产的五分之一。

瑞信还发出警告,最近的事态发展已经导致员工流失的情况增加。为了防范人才外流,瑞银财富管理负责人伊克巴尔·可汗(Iqbal Khan)曾于上个月与瑞信的高管一起出席员工大会,说明瑞银将提出激励和留才方案。

另外,瑞信证实,已终止以1.75亿美元收购M. Klein & Co. LLC.投行业务Klein Group LLC的交易,该公司由瑞信前董事迈克尔·克莱因(Michael Klein)经营。瑞信在声明中表示,由于瑞银上个月紧急收购瑞信,瑞信和M. Klein & Co. LLC都同意终止这项收购计划。

AT1债券减记事件还有变数?

瑞士当局打破市场惯例,将160亿瑞郎(约合170亿美元)瑞信AT1债券完全减记,这一举措引起巨大争议。即使在瑞士政府坚称此举符合合约规定后,许多投资者仍在寻求法律选择。

综合多家外媒报道,持有瑞信约45亿瑞郎相关债券的投资者已于上周向瑞士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撤销或修改减记160亿瑞郎债券的决定。

单就价值而言,此案是主权国家卷入的最大债券持有人纠纷之一。参与案件的一位律师将其与阿根廷2001年主权债纠纷案相提并论,在这场耗时15年的诉讼案中,债权人最终获得93亿美元的赔偿。

报道称,该诉讼由美国昆鹰律师事务所(Quinn Emanuel)在瑞士东部城市圣加仑提起。在圣加仑提起诉讼的一个好处是,当地法院不完全依赖原告提交的证据,而且可以要求瑞士政府和FINMA提供文件和证词。

报道援引诉状内容称,债券持有人指控FINMA违反瑞士宪法,在3月19日命令瑞信完全减记170亿美元的AT1债券时,未能“相称地”(proportionately)和“真诚”(in good faith)行事。诉状写道,根据瑞士宪法第5条和第9条,FINMA有义务“以诚信和非任意方式做出决定”,但金融监管当局并未这么做;FINMA还违反瑞士宪法中的第36条第3项,财产权规定“对基本权利的任何限制必须是相称的”,但在本案中,股东得到了补偿,而债券持有人却没有,这表明当局没有考虑到相称性。

通常情况下,一家银行的股票必须全部减记之后,才会轮到债权人承担损失或将债券用于自救。但FINMA决定,170亿美元的AT1债券按合同规定可以在救助中减记,因为政府对3月份瑞银以30亿美元收购瑞信交易进行了兜底。此外,瑞士国会于3月19日,也就是瑞银收购瑞信的同一天,赋予了FINMA减记AT1债券的紧急权力。然而,作为瑞信名义上次级债权人的的股东将以持有的瑞信股票换取逾30亿美元的瑞银股票。

前述债券持有人称,减记债券没有达到恢复瑞信财务健康的目的,并损害了国际投资者对瑞士的信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OpenAI-CEO的最大投资竟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对这一领域重点进军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是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成为了科技界的焦点。

但事实上,阿尔特曼在投资方面也是做得风生水起。长期以来,他一直都是硅谷杰出的投资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特曼生涯中最大的一笔个人投资并不在人工智能领域,而是一家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

阿尔特曼与Helion

2015年,阿尔特曼在参观了四家核聚变公司之后,向Helion Energy投资了第一笔950万美元的资金。2021年,阿尔特曼为这家公司进一步豪掷了3.75亿美元,他表示这是他迄今为止做的最大的投资项目。

除了阿尔特曼,Helion Energy还获得了“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Facebook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eBay第一任总裁杰夫·斯科尔等人的6亿美元投资。

阿尔特曼表示,他并不怕短期内收不回成本,因为他看中了Helion Energy生产清洁能源的前景。Helion在官网上写道,公司的目标是建造全球第一个商用核聚变发电装置,使未来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据了解,Helion所探索的技术叫做磁惯性聚变,旨在通过磁铁产生的高磁场来压缩燃料产生核聚变反应,以生产低成本的清洁电力。

Helion首席执行官大卫·柯特利(David Kirtley)向媒体透露,公司需要定期向阿尔特曼汇报工作进程。他还表示,一些Helion员工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来加快工程速度。

关于核聚变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给出的定义,核聚变是模仿太阳的原理,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结合期间释放出大量能量。

与化石能源相比,聚变反应不排放二氧化碳;并且与当前通常意义上的核能——核裂变能相比,它既不会产生核废料,辐射也极少。

2022年,两组核聚变实验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使大众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注到这项清洁能源的技术上。去年2月,设在英国牛津的欧共体联合聚变中心(JET)实验室科学家在实验中产生了平均11兆瓦的功率输出,足够供应1万个家庭使用。

去年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发该反应的镭射能量。美国能源部长还在声明中称,这项成果预计将可能帮助人类在实现零碳排放能源的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如果未来能实现“净能量增益”的可控聚变反应,相当于为全人类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绿色的、用之不竭的能源选项。

科技大佬加快能源军备竞赛

虽然可控核聚变还处在发展前沿且投入巨大,但不缺大佬给它买单。除了上文提到的阿尔特曼,比尔·盖茨、杰夫·贝索斯等全球知名富豪早已加入到了这场未来能源的军备竞赛之中。

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追踪的数据,核聚变企业已获得超过50亿美元的私人融资,其中7家公司至少筹集了2亿美元。另据Pitch Book的数据,该领域75%的资金筹集活动集中在2021年之后。

今年3月,盖茨旗下的突破能源风险基金(BEV)领投了Type One Energy,使这家仿星器核聚变能源公司在A轮融资中总共筹集了2900万美金。

BEV负责人表示,“仿星器科学的进步,包括 Type One Energy 执行仿星器开发项目的能力,为未来几十年在电网上实现实际聚变提供了非常令人兴奋和有希望的道路基础。”

而贝索斯则向加拿大的核聚变能源初创公司General Fusion进行了投资。据了解,General Fusion通过使用两种混合聚变技术(磁性和惯性约束),在磁场中约束氢同位素等离子,然后利用高压,使之产生高温及高的密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hatGPT类产品安全隐患解决?英伟达公布开源工具包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随着ChatGPT等AI聊天机器人自去年底以来迅速“走红”,对于它们安全问题的相关警告也层出不穷。尽管背后的开发者也在竭尽全力地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实施资讯过滤和人类纠正那些被标记的问题,但效果都不尽人意。

有鉴于此,英伟达公司(Nvidia Corp.)周二正式发布了一个名为“NeMo Guardrails”的开源工具包,可以禁止AI聊天机器人提供那些受限的信息,使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更加“准确、适当、符合主题和安全”。

“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大型生成语言模型的力量,”英伟达应用研究副总裁Jonathan Cohen说,“以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部署它们非常重要。”

英伟达表示,“NeMo Guardrails”将作为终端用户和人工智能程序之间的一层“防护墙”。将其与传统软件混合,该系统将能够识别用户提出的事实问题,并检查机器人是否能够和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系统还将确定生成的答案是否基于事实,并控制聊天机器人给出回答的方式。

例如,假设一名员工询问人力资源聊天机器人,公司是否为想要领养孩子的员工提供支持。这将通过“NeMo Guardrails”并返回包含公司相关利益的文本。询问同一个机器人有多少员工利用了这一福利,可能会引发拒绝指令,因为这些数据是保密的。

Cohen还表示,英伟达已经在Guardrails的底层系统上工作了"多年",但就在大约一年前意识到它很适合GPT-4和ChatGPT这样的模型。

"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朝着NeMo Guardrails的这个版本发展,"他说,"人工智能模型安全工具对于那些为企业用途部署的模型至关重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I大战谁是赢家?Wedbush:微软领先-特斯拉股价料获提振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随着ChatGPT出圈火爆全球,科技行业爆发了一场“人工智能权力的游戏”,美国投行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明了哪些大型公司将从中受益最大。

首先,Ives指出,在由微软和谷歌引领的主流竞争中,微软无疑处于领先地位,这要归功于其对OpenAi的数十亿美元投资。

“由于微软对ChatGPT的投资,我们认为微软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可以利用过去几年一直在酝酿的机会。”他写道,并称考虑到微软一贯善于用其产品线来获得盈利,这将是从必应到Azure的一次巨大转变。

不过,他还指出,虽然微软和ChatGPT目前可能领先于竞争对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Ives表示,这场人工智能之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包括苹果、Meta在内的其他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在AI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

Ives表示,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在企业和消费者领域的机会可能价值约8000亿美元。

特斯拉股价料获提振

除了微软和谷歌外,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领导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他曾公开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过快表示怀疑。Ives指出,马斯克本人最近宣布推出X.AI,打算与主要的人工智能系统竞争。

Ives认为,马斯克正在努力加入微软、微软和亚马逊的行列,理由是这位亿万富翁已经购买了数千片英伟达图形处理芯片,以追求大规模的语言模型。

Ives还对马斯克进军人工智能将如何提振特斯拉的股价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该计划的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未来特斯拉股价的上涨。

具体而言,首先与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服务的影响有关,人工智能可以“性能优化和改善冗余”。其次,Ives表示,人工智能将使特斯拉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机器人系统,比如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他写道“这可能会进一步改善特斯拉的供应链,为生产线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应,同时在劳动力受限的环境下改善其成本结构。”

Ives的最后一个论点是,随着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花在人工智能上,特斯拉开发的定制超级计算平台Dojo可以更快地对其训练模型进行微调。这将有助于Dojo进一步增强上面提到的完全自动驾驶计划。

艾夫斯总结道,“总体而言,特斯拉处于有利地位,可以从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其产品套件和商业模式中受益,从而进一步加速盈利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000亿美元存款流失震惊市场-第一共和银行股价暴跌

作者  |  2023-04-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虽然早有预期,但第一共和银行上个月存款流失超过1000亿美元还是震惊了市场。周二美股早盘,第一共和银行股价暴跌近30%,刷新历史新低,该股今年以来累计下跌逾90%。

第一共和银行一直居于美国中小型银行信心危机的中心,这场危机由3月份几家银行的倒闭所引发。近期以来,陆续有银行表示存款已经趋于稳定。

但第一共和银行稍早发布的一季报再次引发了投资者对其业务前景的担忧,也导致PacWest Bancorp、Western Alliance Bancorp、Zions Bancorp和嘉信理财的股价纷纷下跌。

第一共和银行发布的第一财季业绩报告详细说明了其在遭遇大规模提款后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该行第一财季利润从上年同期的4.01亿美元降到2.69亿美元,降幅33%;收入下降13%,至12亿美元。

存款方面,其第一季度存款降幅达41%,较去年年底的1765亿美元环比暴跌约720亿美元,至1045亿美元,这一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370亿美元的平均水平,1045亿美元存款中还包括其他大行支持的300亿美元现金。

而在3月9日,其存款总额为1735亿美元,也就是说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存款流失了超1000亿美元。

第一共和银行主要服务于拥有高额账户余额的富裕客户,在危机爆发后,人们担心该行可能也面临着导致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最终倒闭的那种流动性紧缩问题。

不过,第一共和银行最新表示,存款外流已经放缓,在四月份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存款仅下滑了1.7%。

值得注意的是,该财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存款挤兑迫使该行从美联储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获得昂贵的贷款之前,这可能会挤压未来的收益。

为应对“史无前例”的存款外流,该行表示计划裁员至多25%,目前还在考虑战略选项和加强资本实力的措施。

但分析师担心,存款外逃令该行的处境比竞争对手更加糟糕,因为较高的融资成本挤压了该行从贷款中获利的能力,该行的流动性问题已转变为盈利问题。

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师David Chiaverini称"就其承受的压力程度而言,第一共和银行的情况比较特殊。"他预计该行将在未来几年面临经营亏损。

富国银行分析师表示,报告的存款外流情况远比华尔街预期的严重,而且“可能很难恢复”。

JonesTradin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问题在于,这种风险是第一共和银行独有的,还是会引发更大范围的银行业担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