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Q1是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一个季度,黑天鹅事件之多,着实有些魔幻。3月初,海外监管风险发酵导致中概股动荡,包括$百济神州(BGNE)$、$再鼎医药(ZLAB)$、$和黄医药(HCM)$ 在内的多家中概股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列入“临时退市清单”。不过,摩根大通于4月4日发布的最新研报维持了再鼎医药“增持”评级,目标价调整为112美元。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投行研究部门分析师发布了再鼎的评级报告。根据MarketBeat的数据,再鼎医药目前的普遍评级为“买入”,平均目标价为161.71美元。
目前中美审计跨境监管会谈总体进展顺利,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保密规则启动修订。在小摩看来,无论是依靠中美审计跨境监管会谈化解中概股风波,抑或公司自己探索“求生”之路,摘牌都将是小概率事件。抛开这一不确定因素,投资终将回到商业的底层逻辑——公司的基本面。小摩好再鼎的管线发展前景,加之潜在的商业合作有助拓展管线、区域宏观环境及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因此维持了再鼎“增持”评级。
小摩预测,未来3年内再鼎的产品净收入将保持强劲增长,从2021年的1.441亿美元逐年翻番,有望在2022年和2023年达到2.45亿美元、5.53亿美元;年度亏损净额也将收窄,并于2024年实现盈利。该行认为,再鼎目前的估值脱节。
管线含金量高、差异性大
无论市值的轨迹如何飞舞,公司的所有概念最终都要落实在产品上。“低风险”(de-risked)的产品管线,这一字眼在研报中多次出现。报告指出,再鼎拥有多条销售额可达2亿-5亿美元的产品管线,公司的累计峰值销售额有望达到30亿美元。
目前再鼎已有4款产品上市,从2021年年报来看,则乐、爱普盾等商业化产品均取得了不俗业绩,这两款产品2021年的商业化收入分别为9360万美元和3890万美元,同比增长191%和137%。小摩预计,两款产品都有望达到4亿-5亿美元的销售峰值。
想要走得更远,不仅需要丰富的后期管线为商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小摩看好再鼎的另一原因在于“管线协同”。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在一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领域,创新疗法的推出速度却远远不足。恰恰是在国内发病人数最多的肺癌和消化道肿瘤领域,再鼎打造了最密集的管线矩阵,预计可覆盖国内多达70%的新诊断NSCLC和30%的新诊断胃癌患者。
以肺癌管线矩阵为例,靶向药物repotrectinib、CLN-081、TPX-0022和adagrasib,分别覆盖靶点ROS1和NTRK、EGFR外显子20突变、MET异常和KRAS G12C.避开热门靶点并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反倒可以避免内卷。在一些小众突变上,差异化的创新疗法同样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小摩采用较为保守的模型方法,即对再鼎大多数产品的峰值销售额预期较市场为低,但efgartigimod和adagrasib这两款产品却是例外。这也是再鼎管线中颇具竞争力的“重磅炸弹”,在国内已进入关键临床阶段。
全球首款FcRn拮抗剂efgartigimod,具有单产品多适应证潜力,“一个人相当于一支军队”,去年底,FDA已经批准其全身性重症肌无力适应证的上市,再鼎一口气完成了三项全球临床研究的大中华区患者给药。KRAS 12C抑制剂adagrasib被Fierce Pharma评为“2022年最受期待的十大上市新药”,目前临床进度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安进公司开发的Sotorasib,但在国内可能率先“撞线”。
顺应政策趋势,聚焦临床价值
2022年正在成为Biotech发展的分水岭,人们越来越看清楚一件事,创新不是比赛烧钱,而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投入产出是可持续创新的核心,临床价值是大前提。
小摩的研报指出,从长期来看,持续的医药卫生政策改革也将助推中国创新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转型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任务。2021年7月,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正式宣告中国创新药的套利时代结束了。再鼎其实也一直顺应着政策趋势,瞄准患者需求,在新药引入和临床开发等方面发力。
商业拓展是再鼎最擅长的,引进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都非常好,体现了强大的BD能力,这也是小摩所看好的。在过去的一年里,再鼎达成了8项战略合作,包括引进了4款颇具前景的肿瘤候选药物,还通过合作不断向创新的源头前进,协同加强内部研发能力。4月9日开始的AACR上,再鼎将首次分享四款自研产品的数据。
一笔笔合作再加上自研模式的搭建,再鼎已经逐渐拥有了产品的层次和管线的厚度。尽管小摩在研报中指出,监管环境、新药审批效率的变化依然可能会影响再鼎的研发和商业化步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