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对通胀见顶的希望提振了风险偏好的回归,近来美股自低位反弹逾10%,投资者持续评估美联储放缓激进政策的可能性。然而进入8月以来,股指向上的动能有所放缓,多家芯片商今日发布业绩预警并提及宏观和供应链不利因素。
“末日博士”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警告全球经济正迈向高通胀、低增长、高债务的危机时代,而花旗则发现现阶段市场的乐观情绪与2007年相仿,而随后的金融危机使得美股从历史高位下跌超50%。
鲁比尼:从“大稳健”时期迈向“大滞胀”时期
鲁比尼本周刊文指出,全球经济正步入滞胀时代,全球央行官员试图使货币政策正常化,结果可能会作茧自缚。文章称,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从“大稳健”时期迈向“大滞胀”时期:一个高通胀、低增长、高债务和可能出现严重衰退的时代。
鲁比尼此前将美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与上世纪70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进行了比较,认为新一轮危机将有所不同。“上世纪70年代我们经历了滞胀,但不是大规模债务危机,因为债务水平低。2008年之后,我们经历过债务危机,随后是低通胀或通缩,因为信贷紧缩引发了负需求冲击。今天,我们在债务水平高得多的背景下面临供应冲击,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上世纪70年代式滞胀和2008年式债务危机的结合。 ”他写道。
鲁比尼预计,美国股市接下来“很可能会跌得更低”。在典型的08/15衰退中,美国和全球股市下跌约35%,下一次衰退将是滞胀性的,并伴随着金融危机,股市崩盘下跌幅或接近50%。 在大滞胀期间,任何传统资产组合的两个组成部分,即长期债券和美国及全球股票,都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
最新数据显示,通胀对生产力和经济的影响正在持续释放。美国劳工部周二表示,美国二季度非农生产力环比下降4.6%,连续第二个季度回落。在过去的12个月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以创纪录的2.5%的速度下降。随着生产率下降, 第二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环比上升10.8%,同比升幅为1982年以来最大。
ADP首席经济学家理查森(Nela Richardson)说,生产力数据令人感到不安,因为生产率低下会导致一系列糟糕的结果——更高的通货膨胀、更低的工人工资增长和更慢的经济增长。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劳动力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衡量潜在生产力增长变得更加困难,令美联储对抗通货膨胀的斗争更加困难。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也担心衰退似乎不可避免,美联储可能重蹈上世纪70年代的覆辙。回顾历史后他发现,在过去65年中,在美国通胀超过4%,失业率低于5%的情况下,经济都在两年内迈入衰退。
北京时间今天晚间,美国将公布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最新机构预测显示,由于能源价格回落等因素,上月美国通胀率将从6月的41年高位9.1%回落至8.7%。纽约联储7月消费者调查也显示,美国家庭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有所降温,这些因素也带动了近期中长期美债收益率小幅回落。
不少市场人士警告,不要忽视通胀顽固性的风险及美联储的政策选择压力。RBC Capital Market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波切利(Tom Porcelli)表示:“虽然我们都预计整体(同比)增速将放缓,但核心通胀可能会加快。在似乎每一位美联储官员都在努力打击通胀的背景下,FOMC如何证明未来放缓加息步伐是合理的?”
花旗:美股重现2007年危险信号
在外界普遍预期通胀将有所回落的时候,一旦CPI数据像6月那样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大幅加息的预期就会上升,这可能会成为引发市场新一轮抛售的导火索。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师克罗斯比(Quincy Krosby)表示:“自6月中旬的低点以来,市场一直享受着一种冒险的环境,投资者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比他在上次美联储会议上的表现更为鸽派。 但周三的通胀数据将提供一个更清晰的画面,说明熊市是否真的已经过去。”
伴随着美股探底回升,大量来自券商的买入建议开始纷至沓来。花旗也在最新报告中发出警告,市场情绪的过度高涨酝酿着风险。该行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巴克兰(Robert Buckland)写道:“我们的全球卖方推荐指数回到了2000年和2007年的牛市峰值水平,而在那之后全球股市下跌了一半。”
花旗通过汇总MSCI指数中股票看涨期权指数来计算全球卖方看涨情绪,从5(表示强烈买入)到1(表示强烈卖出)不等。目前所有地区的情绪指数都处于中性水平以上,其中美国和新兴市场超过3.7,英国为3.63,日本和欧元区也高于3.5.分行业看,能源、医疗保健和IT业热度居前。
对于机构乐观的理由,花旗指出,即使在熊市中,分析师也从来不是股票的净抛售者。虽然他们似乎会随着股市上涨而变得更加乐观,但也有可能是“市场上涨是因为他们变得更加乐观”。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析师羊群效应”在花旗的熊市清单中触发了一个危险信号,目前所有18个熊市信号中已经触发了6个。回顾历史,当信号大部分亮起的时候,2000年和2007年美股经历的大幅波动就是前车之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