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股债市场在8月双双承压,债市与股市之间的行情关联性,愈发受到了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
几组行情对比显然可以清晰地证明两者之间的关联。
由于8月多数时间里美国经济持续显现韧性,令投资者押注利率会维持高企,有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当月一度达到了4.36%的16年高点。收益率的飙升,最终也拖累标普500指数当月累计下跌1.8%,创下2月份以来的最糟月度表现。
不仅仅美债收益率的走势与股市行情开始变得息息相关,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的变化也正与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呈现了紧密的关联。
如下图所示,8月份,3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利差与标普500指数的关联系数为-0.75。这也意味着当收益率曲线正常化(倒挂收窄)时,美股市场往往会遭遇抛售;反之,随着倒挂加深,标普500指数通常会走高。
而如今,随着8月行情的结束,当投资者展望9月时,眼下的一个关键疑问无疑就是,债券市场接下来的走势还将会如何影响美股?美债收益率若继续如脱缰野马般走高,还会进一步重创美股吗?
颇有意思的是,不少业内人士对此的最新看法,似乎并不悲观。
美债收益率继续冲高的杀伤力有限?
根据Markets Live Pulse周一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今年美国股市的反弹足够强劲,或足以承受债券收益率的又一轮上升行情。
随着美国经济有望迎来软着陆的说法越来越深入人心,调查的331位受访者中的大多数预计,如果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攀升并达到4.5%,标普500指数的跌幅将被控制在10%以内。换言之,今年迄今上涨了18%的美国基准股指仍将保留部分涨幅。
EdenTree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Christopher Hiorns表示,“如果我们的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继续上升,很可能是因为宏观经济表现令人惊喜。因此,与债券相比,提供通胀保护的股市可能并非是个那么糟糕的选项。”
由于美联储已承诺将利率维持高位,直至确信通胀率将跌回联储2%的目标为止,因而美债收益率目前可能还有进一步走高的空间。克利夫兰联储梅斯特上周五就表示,尽管近期通胀有所改善,但通胀率仍然过高。
不过,策略师们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未来走高的空间将被限制在4.5%附近。如果10年期收益率达到该水平,那么美股或会小幅走弱。
既使达到4.5%水平,汇丰美国的股票策略团队对年底标普500指数目标位的预估,仅仅从4600点下调至4500点,这意味着该指数今年仍将有17%的涨幅。
此外,一些策略师则认为美债收益率有望见顶回落。北方信托资产管理公司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首席投资策略师Wouter Sturkenboom就预计,到今年年底,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下探至4%左右。
当然,MLIV的Ven Ram也指出,股票将要进一步大幅上涨可能要难得多。在一个将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锁定在略低于5%的世界里,你需要对潜在的公司盈利增长非常乐观,才会去选择放弃国债所提供的稳定现金回报。市场对经济软着陆的前景也很难长期维持乐观态度。
高债券收益率环境下该如何择股?
今年以来,美股升势所展现出的韧性,令许多市场参与者感到意外。不少市场多头指出,经济增长在高利率面前保持稳健,是一种有信心的体现。在人工智能相关热潮的推动下,表现出色的科技股也帮助维持了这些涨势。
尽管如此,在MLIV的最新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4.5%,房地产和科技板块将面临最大的风险,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银行股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2023年迄今为止,纳斯达克100指数已经飙升了42%,因此科技股面临的下行风险显然不小。
Gama Asset Management SA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经理Rajeev De Mello表示,“我们应该关注科技行业中哪些亏损的企业,但我预计盈利的科技公司,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受到收益率上升的影响,因为这些公司对指数的盈利贡献很大、很重要。”
同样能反映出人们对科技股等高估值股票担忧加剧的是,超过50%的MLIV调查受访者预计,价值股到年底将会迎头赶上,甚至跑赢成长股。到目前为止,标普500成长指数跑赢标普500价值指数的幅度为2020年以来最大。
Great Hill Capital董事长Thomas Hayes指出,“我们认为,收益率正在见顶,股票若下跌料将吸引年内表现不佳的经理人逢低买入,他们必须在年底奋起直追,盈利预估也将会继续温和上修。那将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初一季度美联储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股票和债券走势一直是正相关的。不过,略超50%的调查受访者预计,年底前两者将再度变为负相关,回归到本世纪以来的长期趋势。
此外,最新调查还显示,59%的投资者仍然认为60/40股债投资组合是可行的投资策略。虽然这两类资产去年的同时下跌,导致该投资组合在当时遭到重创,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糟糕表现,但今年已上涨了1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