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上周五,苹果(AAPL)期待已久的MR头显Vision Pro终于开启预售。该款新产品在预售开启即被疯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苹果的股价,并成功收复了年内跌幅。
然而,不应被忽略的是,苹果在2024年开局遭遇40年来最惨局面,市值还一度被乘着AI热潮大涨的微软(MSFT)超越。
苹果股价下挫可以归咎于iPhone 15销量不及预期、Apple Watch因专利问题在美国被禁售,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等宏观经济因素冲击,但无论如何,苹果都亟需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期待。在没能及时赶上AI浪潮后,即将开售的Vision Pro似乎被寄予了厚望。
存在关键隐忧
虽然消费者都对Vision Pro的各种新功能感到兴奋,但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这款产品还需接受市场的考验。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表示,Vision Pro首周预购符合预期,但存在一个关键隐忧。
郭明錤称,早期迹象可能意味着,市场对Vision Pro的需求正在减弱。预订开放后48小时内,那些延长的发货时间并未发生变化,这引发了一个重大担忧即在核心粉丝和重度用户下单后,需求可能会迅速减弱。
该分析师表示,热门的iPhone也会在预订一开放就立即售罄,发货时间通常在几小时内增加到数周。然而,与Vision Pro不同的是,iPhone通常会在预订开放后24至48小时内,发货时间继续稳步增加,表明需求即使在最初售罄后仍在持续增长。
郭明錤认为,苹果拥有12亿以上的活跃用户的庞大用户基础,只要约0.007%的用户愿意开放在预购后购买,就可让Vision Pro开放预购后售罄。因此截至目前为止,Vision Pro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
瑞银分析师David Vogt在Vision Pro开放预购前曾预测,苹果今年的头显出货量将达到30万至40万台,创收14亿美元。但对于一家去年销售额为383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微不足道”。
事实上,在Vision Pro发布后不久,苹果就遭到了供应商的当头棒喝。
据知情人士透漏,去年6月份发布会上演示中Vision Pro原型机的micro-OLED屏幕由索尼(SONY)生产,但苹果一直对供应商的生产力不满意,尤其是micro-OLED的良率。
索尼半导体部门负责人在一次媒体圆桌会议上解释称,索尼对MR头显市场的扩张程度持谨慎态度,不愿大幅提高产量。
“我们将关注(micro-OLED屏幕)的需求会增加多少,”他表示,“但我认为我们不会以与图像传感器相同的规模积极(生产)。”
虽然苹果的另一家供应商立讯精密(002475.SZ)持相反态度,一直在提高头显的产能,以便在未来几年满足每年生产近1800万台头显的需求,但知情人士表示,苹果仍因生产供应问题被迫将2024年Vision Pro头显的产量大幅降低至不到40万台,“平价版”的头显设备发布计划也将推迟。
另外,奈飞(NFLX)、YouTube、Spotify(SPOT)等大厂最近宣称不会为 Vision Pro单独开发应用程序。奈飞曾为Meta(META)的Quest头显设备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头显端应用程序,但该App已经多年没有更新。
与许多新技术平台一样, Vision Pro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方应用和服务的支持。这是该设备仍面临大量问题的领域。
而这些大厂的做法可能表明,他们对这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在此阶段投入资源开发专门的应用或调整现有应用以适应Vision Pro。
并且,苹果的App Store佣金政策无异于自掘坟墓。多年来,软件制造商一直对App Store的政策感到愤怒,而在早前,苹果发布新政策,允许美国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但开发者仍需向苹果缴纳27%的佣金。
Spotify抨击了这项新政策,称“苹果已经证明,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们在应用商店垄断下从开发者和消费者身上榨取的利润”。
苹果曾承诺称,将有超过100万个应用程序可以在Vision Pro上使用,包括Disney+和Microsoft 365等流行产品。但知名苹果爆料分析师Mark Gurman估计,99%的应用程序都是iPad版本的,而不是专门为visionOS设计的新软件。
就连内置应用,苹果目前似乎也没有做好全部优化。知情人士表示,在预装应用程序中,只有大约50%应用针对Vision Pro优化,有几款应用程序只是作为窗口化的 iPadOS 应用程序在运行。
VR/AR头显市场疲弱
苹果不仅要面对的是消费者对Vision Pro需求的挑战,还要面对疲弱的VR/AR头显市场。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公布的最新报告,预估2023年全球VR/AR头显出货量为810万台,同比下降8.3%。
研究机构Circana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25日,VR和AR头显在美国今年的销售额较去年锐减将近40%,降至6.64亿美元。这一表现远逊于2022年,2022年,VR和AR设备在美的销售额下降约2%至11亿美元。
作为VR/AR市场的头部玩家,Meta在去年6月初发布了首款MR头显Quest 3。然而,由于体验不佳和竞争问题,Quest 3出货量不及预期。郭明錤在一份最新研究简报表示, Meta 此前已经下调了2023年第四季度Quest 3头显的出货量预期,下调了5%-10%;而且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将出现70-80%的巨大环比降幅。
VR/AR头显市场的颓势导致Meta在元宇宙业务上亏损不断。根据Meta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生产智能眼镜和智能头显的部门Reality Labs营收2.1亿美元,营业亏损37亿美元,并且预计元宇宙业务明年将在今年基础上明显扩大亏损。
谷歌(GOOGL)、微软两大巨头同样折戟VR/AR头显市场。据报道称,谷歌已经终止了代号为Iris的增强现实(AR)头显项目,转向AR软件平台的构建。微软则表示,XR市场的规模目前仍然太小,并解散了XR业务部门。
Circana的消费技术分析师Ben Arnold表示,去年市场的颓势归咎于缺少可以激发用户兴趣的新型VR头显,以及持续缺乏对主流消费群体有广泛吸引力的突破性App。
Arnold指出,VR头显这几年的设计和吸引力都大幅提升,这类产品在进步。现在的挑战是,如何为这种硬件获得优质的内容,如何让开发人员能投入更多资源创造游戏或某种体验。这和经济学有关,也和有多少人为这个平台或这个特定设备所吸引有关。
这些问题似乎都表明,短期内倚靠Vision Pro实现额外增长似乎是不现实的。
引领市场发展
不过,作为全球顶级科技巨头,苹果在技术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因此,苹果入局VR/AR市场,对该领域的意义依然非常重大。
IDC的研究显示,Vision Pro的首次亮相可能在2024年对刚刚起步的VR/AR市场起到关键作用。IDC研究总监Ramon Llamas在去年9月发布的一份关于市场概况的报告中表示,“苹果的加入将给这个小市场带来亟需的关注,但也将迫使其他公司以不同的方式竞争。”
德国VR初创公司VRdirect的首席执行官Rolf Illenberger表示,公司对Vision Pro感到兴奋,“因为它是苹果公司的产品”,并且有一种看法认为,它更像是一种“日常”设备。苹果的演示强调了更多方便娱乐的用途,比如在巨大的虚拟显示器上观看电影的功能。苹果将Vision Pro描述为一台“空间计算机”,能够将物理世界与数字内容和视觉效果融合在一起。
Vision Pro也吸引了一些科技公司的加入,包括微软、Zoom(ZM)和Box Inc.(BOX)在内的公司都表示将针对Vision Pro开发App。据消息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已有大约250个visionOS原生应用程序提交给苹果。根据应用分析公司Appfigures汇编的数据,除了一些苹果应用程序外,一些知名的第三方应用也将在发布时支持visionOS,包括Airmail、CARROT Weather、Fantastic、Facades等。
摩根士丹利认为,Vision Pro的成功应该以其长期潜力来衡量,而不是以眼前的销量。
该行分析师指出,根据调查显示,虽然33%的美国iPhone用户和74%的中国iPhone用户可能会在上市后的12个月内以3500美元的价格购买Vision Pro,但50%的美国iPhone用户和90%的中国iPhone用户表示,他们可能会考虑在更便宜的价格买下这款产品,平均价格在1000-2000美元之间。
这表明,Vision Pro对苹果来说将是一个更长远的成功。摩根士丹利预计,“到第三年,苹果的AR/VR头显营收将达到80亿美元,这将使这一业务的产品的营收仅次于AirPods,但高于Apple Watch”。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认为,“Vision Pro的推出虽然不会立即改变整个行业格局,但它无疑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或将指引XR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预测,XR市场的出货量将在2024年得到Vision Pro的加持迎来创纪录增长,达到390万台,在较小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两位数的高同比增长。
IDC预计,在Meta的Quest 3、苹果的Vision Pro头显带动下,2024年AR/VR头显出货量将会迎来明显的增长,预估同比增长46.4%。
总结
苹果将于2月1日美股盘后公布财报,紧跟着,Vision Pro将于2月2日在所有美国苹果零售店和美国苹果在线商店上市,因此,管理层对Vision Pro的前景展望以及实际销量无疑都将成为短期内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强心剂。
不过,面对尚未被完全开发的VR/AR市场,作为科技巨头的苹果即便能再次成为开拓先锋,短期也少不了应对在新领域的各方面挑战。所以,正如大摩所言,Vision Pro之于苹果,可能更多意味着长期增长潜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