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场,尤其是科技股,经历了一场无情的抛售潮。除Meta Platforms (META)外,英伟达 (NVDA)、苹果 (AAPL)、亚马逊 (AMZN)等明星科技股普跌,英特尔 (INTC)的股价更是在盘后暴跌18.9%,成为市场的焦点。
亚洲市场也未能幸免于难,日经225 (.N225.JP)指数在短短两日内累计下跌近6000点,跌幅接近15%,创近16年来的最大跌幅纪录。这种跌势不仅让投资者感到震惊,更引发了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
一,AI泡沫破灭导致的科技股溃败?
人工智能(AI)技术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但随着市场的重新评估,“AI泡沫即将破灭”的预期成为了导致科技股溃败的重要原因。
据美媒爆料,目前OpenAI每年通过ChatGPT能入账约20亿美元,通过大语言模型收费也有望获得近10亿美元入账。OpenAI一个月的总营收在2.83亿美元左右,估算其全年营收规模在35亿至45亿美元之间。因此,OpenAI公司一年的亏损可能高达50亿美元,其现金流可能在未来一年内耗尽。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的二季度财报加剧了担忧。谷歌云业务和搜索业务收入(这两项与A投入I相关)在过去一年间的收入增长并未持续呈现稳步抬升态势。
正如“红衣教主”在短视频中所言,“高盛、红杉等机构算了一笔账,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要挣6000亿美金,才对得起目前这样的硬件支出,但结果OpenAI也才30亿美金收入,整个行业大部分人都不挣钱。”
高盛强调,如果重要的用例在未来12-18个月内没有开始变得更加明显,投资者的热情可能会开始消退。
高盛认为,"科技巨头计划在未来几年在AI资本支出上花费1万亿美元,但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可见的成果来证明这些投入是值得的"。高盛指出,目前的状况跟当年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早期还不太一样。互联网技术即使在早期,也能用低成本方案取代高成本方案。而AI现在很贵,且不能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
高盛还判断,AI在未来十年内对经济的实际影响会很有限,AI只会使美国生产力增加0.5%,GDP仅增加0.9%,这会导致投入的大量资金可能会被浪费,而美股“七姐妹”获得的数万亿美元市值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这种对AI技术前景的悲观预期,导致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信心下降,资金开始撤离这一领域。与此同时,科技巨头们的负面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例如,英特尔的业绩不及预期;再例如,英伟达的股价受到了AI项目推迟的传闻影响,"一家叫做Aletheia Capital的香港研究机构说Blackwell量产全面推迟到25Q1"。
此外,美国反垄断监管的新闻也对科技股造成了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科技股成为市场抛售的重灾区。
二、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引发衰退猜想
美国经济的疲软数据如同一记警钟,敲响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7月ISM制造业PMI录得46.8,萎缩幅度创八个月最大;而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1.4万至24.9万人,创近一年新高。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美国经济可能正在放缓,也引发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巴菲特的抛售行为更是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7月17日以来,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减持美国银行,其持仓组合中的美国银行股票已经减少了8.8%,减持总额达38亿美元。
北京时间今晚8:30出炉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7月的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11.4万人,但这一数字远低于预期的17.5万人。美国2024年7月的失业率上升至4.3%,这创下了自2021年10月以来的新高,高于之前的4.1%。
失业率上升至4.3%,意味着触发了萨姆法则的经济衰退指警报,而这个指标自1970年以来,预测准确率为100%。(根据萨姆法则,当失业率的3个月移动平均值比前12个月的最低点上升了0.5%或更多时,美国经济就会进入衰退)
上述巴菲特的减持行为,也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从历史上银行股的盈利走势看,高通胀和高利率的组合利好银行股,但巴菲特选择在此时出售美国银行 (BAC)股份,可以推断他并不认可通胀叙事,美联储即将开启的降息可能是巴菲特减持美国银行的逻辑之一。
历史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美联储降息前后往往是美股大跌的开始:从1998年、2000年、2007年到2019年,美联储的降息前后都伴随着美股的显著回调。
1998年10月降息的前3个月,标普500回调-23%;
2000年12月降息的前3个月,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随后美国进入了长达2.5年的经济衰退,期间标普500跌幅-50%;
2007年9月降息后的1个月,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标普500在随后的1年半内跌幅高达-58%;
2019年8月降息的前10个月,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美股在2018年四季度出现深度回调,标普500跌幅为-20%,而降息的6个月后,则发生了2020年大熔断。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即便美国通胀率再次升高,AI泡沫导致美元外流状态下,美联储也会选择降息填补资本流出空白"。
三、日元套息交易拆仓潮
日元兑美元汇率周四一度上涨1%,至148.51。日元兑美元汇率周三飙升近1.9%,将月涨幅扩大至7%以上。
东方汇理和道明证券的策略师认为,日元兑美元汇率最高可能升至140日元兑1美元。麦格理策略师也表示,“日元强劲涨势才刚刚开始,”到今年年底,美元兑日元汇率可能接近140,到2025年12月将升至125。这将使日元汇率回到2022年初的水平,当时美联储刚刚开始加息。”
日元兑美元升破关键位,引领全球套利交易平仓潮,推低了墨西哥比索、澳元、新西兰元等货币。
所谓日元套息交易,是指投资者借出日元这种低息货币,然后投资于高息货币的资产,比如美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收益。然而,随着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和美元流动性收紧,美元融资成本提高,同时日元对美元的锁汇成本也增加,这使得日元套息交易的收益与成本不再匹配,导致许多投资者开始拆仓,即卖出之前投资的资产,将资金撤回。
这种拆仓行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美债等高息资产面临抛售压力,短期增加了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压力。
其次,由于套息交易的停止,购买美债的力量减弱,这可能导致全球资产估值承压,股市和债券市场下行压力加大。
此外,日元套息交易的停止也意味着做空日元的仓位降低,这可能会对日元汇率产生影响。
四、日本股市面临技术性熊市考验
继8月1日出现2.49%的跌幅后,8月2日的日经225指数更是出现了盘中5%以上的跌幅。继今年7月11日的高点调整以来,日经225指数累计下跌近6000点,累计最大跌幅接近15%。如果日经225指数再下跌5%以上,那么将会面临技术性熊市的考验。
这一次日本股市的大跌,导火索是日本央行推出了“加息+缩表”的组合拳。虽然日本的短期利率只是上调至0.25%,这个加息幅度并不算大,但考虑到日本长期处于负利率的状态,这一次的“加息+缩表”措施,对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一政策变动,加上日元的异常持续升值,导致了资金从股市流出,进一步加剧了日本股市的下跌。
"日元升值股市下跌的趋势可能还将持续,对企业业绩的打击将不可避免,"分析人士指出,"日元与日本股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向关系,即日元持续升值,却给日本股市构成了资金分流的影响"。
五、小结
在这一波大跌中,港股和A股的跌幅相对小一些。2022年10月以来,美股大涨,中国资本市场连续下跌。目前来看,这种资金的跷跷板效应有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中国实体经济表现稳健,中国央行的降息政策也为股市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预计在全球资金的重新配置中,中国股市的低估值优势,将能够吸引全球资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