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前IBM人力资源副总裁阿兰瓦尔德在法庭作证时称:
为了吸引新一代年轻人,让公司看起来和亚马逊、谷歌一样“新潮炫酷”,IBM在过去几年炒掉的员工数量可能高达10万人。2018年3月,新闻调查网站ProPublica发布了一份深度调查报告。该站记者拿到许多IBM内部文件,发现IBM在过去5年大约炒掉了2万名40岁以上的美国员工,约占这几年被裁美国员工总数的60%。
在设法查阅了IBM的内部文件、法律文件和公共记录,并采访调查了逾1000名IBM前员工后,ProPublica发现,IBM涉嫌绕开美国法律监管,擅自开除年龄较大的员工。
比如,美国平等就业法规定,被裁员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披露本轮被裁员工和留任员工的平均年龄,以便仲裁机构判断公司是否有针对大龄员工的歧视。
不过,IBM拒绝透露已裁员人数,也拒绝透露决定裁员与否的年龄标准线。IBM不但拒绝向相关员工提供此类信息,还要求他们签字放弃自己的申诉权,以及放弃协同他人寻求赔偿的权力。
与此同时,IBM还采用种种招数,掩盖自己对大龄员工的歧视:
即便某些老员工工作表现突出,IBM也会将其列为裁员对象,并以他们不熟悉某些技术为理由挤兑他们;
把裁员说成退休,并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员工自己辞职。这些举措减少了纸面上的裁员数目,因此不致刺激公众,使其提出披露具体数目的要求;
一面鼓励裁员对象申请其他职位,一面暗中怂恿经理不要接受他们,同时还要求许多员工培训接班人;
告诉某些年长的员工说其技能已经过时,然后把他们转为非正式工(类似于派遣工),之后他们往往还做以前的工作,但收入和福利都大不如从前。
IBM转型急需年轻一代
“年龄歧视和性骚扰一样,一直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美国平等就业委员会代理主席利普尼克这样评价IBM的做法。
在数十年前称霸业界的时代,IBM在美国的员工人数曾一度增至25万。后来IBM不但将种族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目标逐一纳入规划,而且提供了业界无人能及的高薪和近乎终身雇佣的制度。
为此,IBM鼓励员工要有主人翁意识,把公司利益当做自己家的利益来考虑。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IBM还在一份员工手册中称:“一旦发生经济衰退或遇生产方向大变,人事就势必变动。某些企业会用裁员来适应新局面,但IBM却会再培训、再分配甚至再安置原有员工。”
后来,由于接连错失芯片技术革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浪潮,IBM逐渐无法维持原有的员工福利和高薪了。如今,IBM更倾向于用低薪、经验差的年轻员工取代高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以及用敏于接受新事物的员工取代风格固化的员工。
2014年,IBM公司转型提出CAMS服务,即云服务、大数据、移动、社交媒体。
在IBM咨询部门做的一张PPT报告中指出,千禧一代非常适合CAMS方面的工作。这份报告后来被当作集体诉讼时的证据,证明IBM早有针对老员工的裁员计划。
这份报告称,千禧一代有着“数字原生代、追求真实、用于创新、设计天赋”的特点,和CAMS业务所需的特质很契合。
为此,老员工被视作为裁员目标,在评职时受到更严苛的评估。尽管IBM强调公司一切都符合法律,但是员工想要领取遣散费,就必须接受私下仲裁。
也就是说,如果员工因为年龄大了感觉自己要被放弃了,必须单独提出并保密,这样才能拿到遣散费。因为保密而增加了外界收集证据的难度。在硅谷,这种做法完全合法并且被广泛运用。
许多前员工都公开表示,他们曾尝试在IBM公司内部或在新技术领域中寻找新岗位,但仅有少数人找到了工作。许多人都表示,整个行业中年龄歧视的问题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