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裁员4000人 遣散费超35亿美元!可口可乐扛不住了?】疫情之下,生产肥宅快乐水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主动瘦身了!8月28日,据多家外媒报道,因疫情导致饮料销售下滑,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裁员,并减少相关业务部门的数量。(美股投资网)
疫情之下,生产肥宅快乐水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主动瘦身了!
8月28日,据多家外媒报道,因疫情导致饮料销售下滑,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裁员,并减少相关业务部门的数量。
这一计划预计首先影响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大约4000名员工。据悉,此轮裁员将产生3.5亿美元到5.5亿美元(24亿元至37.8亿人民币)的遣散费。
值得注意的是,受该消息影响,可口可乐股价却一路高涨,创6月8日以来新高,市值达2140亿美元。8月29日当天,该公司盘中最高涨3.4%,收涨3.3%,报收49.83美元/股。
但即便资本市场对其依旧热捧,从财报数据与营收规模看,可口可乐已不复当年辉煌。早在2018年间,可口可乐的营收一度被老冤家百事超越。
作为全球两大饮料巨头,双方已经上演了一百多年的爱恨纠葛。从原本稳坐碳酸饮料市场,到被万年老二超越,再到此番重组业务、全球裁员,可口可乐可谓屡屡受挫。
裁员4000人只是开始
据外媒报道,除了通知北美裁员消息与一些细节外,可口可乐没有再进一步透露具体的裁员计划。
可口可乐方面称,本次裁员主要面向2017年9月1日或之前入职的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4000名员工,公司为其提供自愿和非自愿相结合的离职方案。同时可口可乐也指出,类似的计划将在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实施。
这意味着,4000的裁员人数仅仅是开始,后续可口可乐或将迎来全球裁员潮。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可口可乐共拥有8.62万名员工,其中1.01万名位于美国。若包括装瓶合作伙伴在内,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70万名雇员。历史数据则显示,可口可乐在过去八年不断裁员,相关员工总数已减少了近10万人。
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公布进一步的裁员计划,但据可口可乐官方回应,相关全球遣散费将在3.5亿至5.5亿美元(约24亿—37.8亿元人民币)之间。
如此丰厚的遣散费用,按照裁员4000人计算,最低平均一人能分到8.75万美元,相当于60万左右的人民币。对此,有网友发话称,“可口可乐还缺员工吗?”、“毕业想去投简历”。
但放眼北美,疫情造成的失业率上升、工作机会减少一时难以扭转,这4000人一旦失业,面临的或是长达1、2年的待业期。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全美3至4月共流失2200万个就业岗位,5至7月新增就业人口930万人,远不足以弥补整体上的就业损失。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时长超过3个月,他们找工作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高盛集团预计,将近四分之一的临时裁员将变为永久失业,这些人中约有200万可能直到2021年仍然处于失业状态。
那么,可口可乐此番的全球裁员潮,中国分公司是否有裁员风险?对此,有相关媒体询问可口可乐中国,对方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中国公司的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太市场,单箱销量的下降部分被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所抵消。在中国,该公司二季度的销量增长了14%,其中可口可乐领涨,零糖产品增长强劲。
营收、股价集体下跌
输给老对手百事可乐
今年以来,虽然有着“资深铁粉”巴菲特的179亿美元支持,但可口可乐的股价仍旧累计下跌了8.36%,表现输给老对手百事可乐。
与此同时,向来以稳定盈利著称的可口可乐,此番也交出了一张并不好看的成绩单。
其7月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可口可乐相关营收创下25年最大季度降幅。财报称,可口可乐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净利润为18亿美元,同比下降32%。
来源:可口可乐第二季度财报
其中,北美地区收入达到26.48亿美元,是可口可乐公司最重要的营收区域之一;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共计12.1亿美元,位居第二;亚太市场以11.83亿美元位居第三。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CEO昆西此前曾表示,预计全球经济需要两至三年才能恢复,并认为今年第二季度将是可口可乐最困难的时期。
营收下跌,毛利润方面也不乐观。可口可乐第二季度毛利润达到41.37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60.76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经营利润以6.52亿美元位居第二,仅次于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
而另一边,前一百年一直处于追赶位置的百事,到2019年时,在营收规模上已经把可口可乐甩在身后。就算是同样遭受重创的2020年,百事的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59.45亿美元,远超可口可乐的72亿。
数十年间,百事不断扩充互为替补的零食、薯片等,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超级“便利店”,可口可乐则专注于饮料研发生产,这是两者最为本质的区别,也是百事能够在营收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原因。
但从粉丝粘性与品牌效应上看,可口可乐仍具有一战之力。据德国统计公司Statista于2018年5月份发布的榜单,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约为百事可乐的6.4倍。
点开知乎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什么不一样”问题下的高赞答案,可以感受到粉丝“可口可乐才是真可乐”的优越感。
呼声高、口碑好,却依旧赚不了多少钱,财报数据也不如对手好看,即便是稳坐碳酸饮料江山的可口可乐,也不由得急了。
一边急着业务重组,一边忙着跨界
据媒体报道,引发此次可口可乐全球裁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下的公司结构、业务变动”。
在公开裁员消息的同时,可口可乐还宣布了重组其业务的战略步骤,并将17个业务部门整合缩减至9个。
重组计划中,可口可乐品牌将与带气味苏打水业务分开,咖啡与茶产品则与运动饮料业务相结合,未来也会在植物性饮料领域拓展。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计划创建一个新的饮料类别,最近推出的Topo Chico含酒精苏打水品牌也可能包含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可口可乐公司虽然停止了Odwalla奶昔等没有任何增长力的“僵尸品牌”运营。但在8月,又与蒙牛达成协议,合作卖起了低温鲜奶。
“这一合作将加快可口可乐中国向‘全品类饮料公司’的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一系列的饮料品牌供选择。同时,这也是可口可乐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佐证。”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边急着砍掉各种业务,另一边又忙着跨界输出卖牛奶,可口可乐究竟在图什么?
事实上,作为常伴股神巴菲特左右的最佳饮品,可口可乐引领的上世纪碳酸饮料热潮正在消退。即便是在销量表现亮眼的中国,也难掩其颓势。
“碳酸饮料的销售每年都往下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虽然也能卖,但卖的越来越少。”一位饮料经销商曾向媒体表示。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4年达到1810.7万吨的峰值以来,中国碳酸饮料产量便一直呈负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元气森林的大火,“0卡无糖”、“健康有机、高蛋白”等成为了食品饮料业的热词,也象征着80—90年代消费者购买倾向的转变。
谁也没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可口可乐,却在某一天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消费者的变化越来越快,这才是可口可乐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外面世界的巨变,此番重组业务、裁员瘦身可以看作是疫情之下逼不得已的求生之举,但对于可口可乐长期发展来说却是必要的。
虽有着肥宅快乐水的美誉,但到底什么能让年轻人感到快乐?目前可口可乐还给不出答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