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AMZN)无人机交付:“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31日据美国相关媒体报道,目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已经批准授权亚马逊(AMZN)组建无人家配送机群,用以进行无人机相关配送项目;由此该公司可以根据相关试验计划开始对Prime Air用于商业交付的无人机项目进行配送测试。目前亚马逊是继谷歌(GOOG) 和联合包裹(UPS)之后的第三家获得该项许可的公司。
早在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的时候,Alphabet方面表示,Alphabet已经通过旗下名为Wing的无人配送机开始向弗吉尼亚州的学生提供图书馆图书项目的相关服务。
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最近批准亚马逊Prime Air进行无人配送相关测试项目之后,Prime Air方面表示“这项认证是Prime Air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这表明了自主无人机交付服务在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将致力于与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全球其他监管机构一道,实现为客户完成商品支付程序之后的30分钟内配送到家的愿景而努力。”
近期,亚马逊已经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改善物流配送效率,目前亚马逊的平均送货时间已经从两天缩短为一天;而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毫无疑问是依靠无人机配送进一步将配送时间缩短到30分钟。可以想象,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亚马逊的Prime Air进行商业无人机配送项目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对于亚马逊,该项目甚至在未来与送货上门、物流服务以及人类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而另一方面,沃尔玛(WMT)也在今年9月9日宣布将进行无人机配送测试。
对于目前的无人机配送项目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愿景,这一项目在技术已经部分具备成熟运行的可能性。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中国物流难以覆盖的偏远乡村地区,许多线上购物订单已经通过无人机开始交付。
然而,无人机配送并不是看起来的“一本万利”,这一项目也是一柄双刃剑—“风险”与“机遇”并存。
在文章接下来的部分中,将会着重申述为什么亚马逊当前的股票仍然处于估值的有利区间并为投资者提供有力的切入点。
为什么无人机配送将会改变亚马逊以及行业的游戏规则?
首先从长远来看,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将被用于物流配送以及作为仓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这毫无疑问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配送成本以及扩大招聘员工范围的成本。
与人力相比,无人机配送几乎可以实现24小时无间断工作;如果不考虑装配和维护的必要时间;无人机配送不会产生例如人工劳力存在的休假、病假、疲劳以及精神状态等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无人机一旦被生产并投入使用,那么无人机理论上可以带来规模经济的增量。
这种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亚马逊目前是世界上销售额和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并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2019财年,公司营业利润率为5%,净利润率为4%。
其中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是运输成本(即分拣、配送以及运输成本)。根据亚马逊年度报告,这些成本支出总计约为780亿美元(其中402亿美元是物流成本,379亿美元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支出大约占2019财年总运营费用的30%。
根据亚马逊向众议院反垄断委员会听证会提交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7月,亚马逊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00万名员工。下图显示了该公司过去几年的劳动力增长情况。
与此同时,亚马逊称公司的物流仓储中心目前有超过25万名全职员工。这一业务领域的员工数量伴随着亚马逊的全球仓库和物流中心数量的急剧增长也在同比快速增长。由此,公司的人力成本压力也在快速增长,这反过来限制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但目前的无人机配送等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无人机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公司的收入。一方面,亚马逊可以让其平台上的商家和第三方卖家使用无人机配送,但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无人机配送可以带来更为高效的配送速度,这为吸引更多的客户和Prime订户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特别是对于来自偏远农村地区、普通配送难以到达的地区或者残疾人来说,无人机配送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优势。特别是亚马逊的硬件(无人机)、软件(AWS、Alexa)和平台(市场)的三者有机结合可以为公司提供巨大的竞争优势,因为这些服务具有完美的兼容性和共通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路径在任何时候处理客户的订单、交付进程以及退货等顾客需求。
由于较短的交付时间和简洁的支付手段将会有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
另外由此为公司带来的潜在优势是,由于亚马逊广泛的配送网络与快速配送手段相结合,目前对于还没有使用亚马逊物流链的商家来说,他们可以决定立即启用亚马逊作为配送服务,而不是传统的配送服务,这反过来可以有效增加亚马逊的收入并为公司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最后,使用无人机配送可以持续推进亚马逊的环保可持续进程,由于无人机不需要使用汽油作为动力来源以及降噪等优点,这可以帮助减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负荷,特别是这一点对于大城市来说尤为重要。这反过来又能吸引到具有环保意识的顾客和投资者成为公司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
然而,在使用无人机配送时也必须考虑到一些风险和障碍:
使用无人机作为配送手段在技术上是受到限制的,因为目前无人机只适用于有限的配送距离和重量不超过2.5公斤的配送重量。
为了相应全球航空网络,使用无人机飞行的空域必须首先在国际层面上进行管制。
无人机潜在的坠毁对人类、动物和其他物体构成严重威胁。
无人机可能被犯罪分子、黑客或其他利益集团用于间谍活动。
无人机包裹投递会危及传统投递服务的工作,这可能会招致工会的批评和政府的审查。
无人机易受天气的影响,特别是风和雨。
估值:考虑到亚马逊的成长周期,公司的估值仍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无论无人机配送是否将在将来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亚马逊当前的估值水平仍然对投资者具备吸引力。
首先,根据公司的公允价值计算,目前亚马逊的公允价值为4762.53美元,对应公司的潜在市值为2.5万亿美元,以上周五公司的收盘价3294.62计算,这意味着公司至少还有45%的上升空间。
其次,Docusign(DOCU)以及Zoom视讯(ZM)等远程居家办公行业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也在侧面预示了亚马逊的增长趋势并没有放缓,甚至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增长有所加快。
与这两家公司相比,亚马逊的收入几乎完全来自商业客户,而且还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日医疗用品和数字产品。
而Zoom 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9%,第二季度收入增长达到了惊人的355%。
无独有偶,DocuSign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9%,而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5%。
对于亚马逊来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也就是在第一季度的业绩数据发布之后,就有很多关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如美国、英国、欧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幅扩招新员工的新闻得到披露。
而下图中关于亚马逊扩招员工的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业务需求得到空前提升的事实。
因此,这很可能预示着亚马逊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井喷式增长态势,并且将以比上一季度更为迅猛的增长幅度继续攀升。这也可能意味着,亚马逊的业绩将再次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另外,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以及持续发酵,出行隔离限制以及相关法令等使得居家办公以及居家娱乐等生活方式在2020年成为主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最知名的电商公司,亚马逊可能会成为公共卫生事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为它拥有大量的实体商品和数字商品。
最后,从下图可以看出,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实现爆发性增长的公司中,亚马逊的营收增长率最高。
另一方面,就长期市销率而言,亚马逊在FAANG五只股票中提的估值最为可观。
如下图所示,按长期市销率计算,奈飞(NFLX)和Facebook(FB)的估值是亚马逊的两倍以上。
不过,由于上个季度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130亿美元,由此该公司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远超另外两家公司。
此外,如下图中所示,亚马逊上个季度的营收与Facebook基本持平,约为60亿美元。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营收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而Facebook的营收自2018年以来似乎处于增长停滞。
此外,与奈飞和Facebook相比,亚马逊拥有更加多样化的业务领域和收入渠道,例如电商、订阅服务、AWS、广告、杂货超市和第三方卖家。
展望未来,可以想象亚马逊会考虑股票分拆上市的潜在选项,这将无形中扩大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额外需求。
此外,在此基础上亚马逊一旦进行股票分拆上市之后,该公司将被纳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这可能会成为公司另一个股价催化剂。
结论
正如文章中已经提到的,无人机配送可能会成为亚马逊改变行业规则的不二法门。
一方面,使用无人机配送可以有效降低人员、仓储和配送成本,这些都是该公司最大成本支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亚马逊可以利用无人机配送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并通过向商家和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来产生额外收入。
除此之外,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路径在任何时候处理客户的订单、交付进程以及退货等顾客需求;亚马逊目前力争通过无人机配送将配送时间缩短到30分钟左右。
而且,使用无人机配送可以持续推进亚马逊的环保可持续进程,这可以为公司吸引到更多具有环保意识的客户以及投资者。
在估值方面,根据现金流贴现的估值计算,公司目前的公允价值为4762.53美元,较公司当前股价仍有约45%的上行空间,这对投资者而言具备吸引力。
根据DocuSign和Zoom等公司上个季度的业绩推测;可以假设,与上个季度相比,亚马逊的快速增长态势依然在持续甚至再以加速增长的态势继续推进。
此外,该公司有可能考虑目前的分拆上市的选项,并因此被纳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公司股价上扬。
然而,即使亚马逊的股票看起来被低估了,但是这并不能保证股票价格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
投资者应该始终牢记,股价是不稳定的,投资者更应该关注潜在的基本面因素。在这方面,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例如,正在进行的反垄断调查、税务纠纷、数据方面以及全球公共当局对数据安全的调查,都可能给公司股价带来意外的压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