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计算的核心,亚马逊是云服务厂商中最早做自研芯片的。从2013年起,亚马逊开始自研芯片的创新,目前已拥有完整的自研芯片产品家族。”近日,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向《中国经营报》等多家媒体如是表示。
提及芯片,人们耳熟能详的首先是英特尔、AMD、台积电、中芯国际等热门企业,而作为全球云巨头的亚马逊早在2013年就向自研芯片领域布局。《中国经营报》分析师了解到,亚马逊云科技Nitro系统架构已发展至第四代,自研芯片已有3条产品线,包括基于ARM架构的通用计算芯片,以及机器学习训练和推理的AI专用芯片。
第三方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总监李庆指出,亚马逊云科技做芯片的核心目的并不是与传统芯片厂商竞争,而是基于企业客户对性能、成本的核心需求,向客户提供与现有的云服务一起打包的软硬一体方案。
云服务商的芯片“路径”
在业界看来,亚马逊云科技每年一度的re:Invent是集中“亮肌肉”的主阵地,自2011年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年。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其中,包括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
根据分析师的梳理,亚马逊云科技在自研芯片产品阵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ARM架构的Graviton,它可以归类至通用计算芯片;二是名为Trainium的机器学习训练芯片;三是机器学习推理芯片Inferentia,后面这两款可以划归到AI专用芯片。
顾凡指出,“客户最终用的是云服务,是应用,而不是直接使用芯片。”这意味着,单纯去追求芯片的性能指标意义不大,对于客户来说,更多追求的是使用基于芯片的云服务从而享受到超高的性价比。新一代自研芯片Graviton3,不仅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了25%,而且能够支持高性能计算里的科学类计算、机器学习等负载,与此同时,能耗降低了约60%。
在顾凡看来,自研芯片只是亚马逊云科技在计算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其路径目标在于寻求更好的方法,让每项工作负载在“云”上获得更高的性能和性价比。
中桥调研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指出,5G和IoT(万物互联)的加速对于低能耗高性能AI推理算力提出新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对于中国客户来说,不仅加快AI资源和AI创新能力的适配效率,同时,能够支持持续技术升级,优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的长期投资保护。
“云计算还在非常早的时期”
分析师查阅亚马逊近几年的财报注意到,亚马逊于2006年上线云服务,2015年一季报首次披露云业务的财务数字。自2018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英文财务公告中以“AWS”简称)的运营收入贡献占比一直占五六成。根据其最新的2021年三季报,今年1~9月,AWS业务的运营收入达132.39亿美元,在亚马逊总体收入中的占比高达62%,北美市场、国际部分的数字则分别为74.77亿美元、7.03亿美元。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亚马逊创立云计算15年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不跟云计算相关,没有任何一个颠覆性的创新没有云计算的参与,云已经是不可逆的滚滚红潮。”
亚马逊云科技新任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援引分析师的报告称,云计算还处在非常早的时期,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云上支出占整个IT支出的比例仅5%至15%,可以预见未来将有大量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大量的创新即将在云上开展,云计算产业前景巨大。
“元宇宙离不开底层平台”
有目共睹的是,近半年以来,元宇宙的概念被市场热炒,包括Meta(即Facebook)、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电信运营商、游戏厂商等都在向元宇宙领域布局。那么,对于亚马逊云科技等云服务厂商来说,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发展?
针对这一提问,张文翊向媒体回应称,元宇宙是云计算可以大量赋能的一个领域。她表示:“我们认为元宇宙一定是云计算可以大量赋能的一个领域。元宇宙本身需要的就是计算、存储、机器学习等,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比如Epic Games是个开发元宇宙游戏《堡垒之夜》的公司,全球拥有3.5亿用户,它的工作负载几乎全部都跑在亚马逊云科技上。”
顾凡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元宇宙里面融合了大家所熟知的大量技术,而这些技术的背后就是云计算。无论是在数字世界里面建模,还是与之互动,都离不开机器学习在背后支撑。与此同时,元宇宙的世界必然会产生超级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都离不开底层平台,而云一定是最佳的平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