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议定于1月25日(周三)下午5:30举行。该公司还将公布其截至12月31日的全年财务业绩。
华尔街怎么看本次财报?
分析师预期Q4特斯拉营收246.2亿美元,大致符合预期。这将标志着同比增长约 40%,环比增长 16%。
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0.15亿美元,同比减少7.69%。
每股收益可能约为 1.14 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0.85 美元。
随着22Q4以及23Q1的大降价,分析师们对特斯拉未来EPS都显著下调,特别是2023年,几乎认为个位数的利润增长。然而即使是这样,目前股价的2023 Forward PE也仅是30倍,是2019年以来最低点。
增长总有瓶颈,因此毛利率更重要!年底短暂的减价对Q4整体毛利率影响较小,特斯拉只有靠着技术突破才能如马斯克所愿大幅降低成本(4680何时能与产能匹配是重点,以及皮卡推出时间点)
特斯拉的营业利润率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法拉利和宝马。第三季度,该公司公布了27.9%的汽车毛利率,与第二季度持平,但比第一季度的32.9%有所下降。
特斯拉的降价被视为刺激全球需求的一种方式。许多分析师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特斯拉正在与全球需求作斗争。
然而,由于供应链问题,特斯拉在过去两年多次提高价格。看起来,尽管这家汽车制造商每辆车的利润如此之高,但消费者仍然在寻找该公司提供的价格实惠且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
关注2023年的业绩指引
在2022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特斯拉始终维持着“未来几年的交付年均增长率将达50%”的预期,并定下了2022年全球销量目标——150万辆。但是据特斯拉2023年1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的总交付量为131万,同比增长40%,不及去年第三季度重申的50%的增长目标。
特斯拉是否继续维持、或者转而调整全球销售的指引预期,将是本次财报的重点之一。
当前,华尔街预计,特斯拉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约44.5万辆,全年交付190万辆。而基于该预期目标,公司将如何提升产能、创造更大的需求、应对竞争力的下滑等,同样影响市场对其投资价值的判断。
马斯克的注意力是否会继续集中在特斯拉或Twitter上,很可能是特斯拉投资者心中最大的问题。虽然收购Twitter似乎占据了马斯克的大部分时间,但他最近明确表示,特斯拉是首要任务。
Q1可以注意的利好
公众普遍认为降价的最大原因可能与美国国税局的新规有关,尤其在美国,拜登去年8月签署的《削减通胀法案》,为符合资质的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按照新规,2023年部分特斯拉车型将再次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退税。
Model Y 首当其冲,在降价1.3万美元后还可以获得额外的7500美元补助以及4000美金的抵缴税务价值,这就等于现在购买一辆model Y 也许等于比几天前少花费了2万。
大幅降价可以很好的抑制到外来的竞争
1、特斯拉的FSD v11.3将开始使用神经网络进行车辆导航和控制,而不仅仅是视觉。这也许会是在接下来Q1起到至关重要的技术突破。tesla宣布降价,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3年最开始就进入了竞争白热化阶段,这对于部分利润较小的车企而言无疑是“灾难”。
2、而且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马斯克表示将在2023Q1斥资5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回购股票。只是这么做也许会违背他们最开始对于投资人做出的承诺,也就是“公司会保留未来的所有盈利,为进一步增长计划提供资金。”而且特斯拉已经存在了巨大的现金需求,今年的资本支出相当于现金储备的34%左右,相比之下苹果支出仅占6%。很难想象他们将如何执行如此大的回购计划。
不可否认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似乎也是如此。根据Wedbush对500名正在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中国消费者的调查,76%的人表示他们受到了积极影响而购买了特斯拉.
美国银行预测,Model 3和Model Y的降价可能会导致销量增长53%。但鉴于小鹏(XPEV)在降价方面的反应如此迅速,想重申的是,与TSLA的3和Y车型相比,G3i和G9车型在可承受性和每次充电的续航里程方面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蔚来(NIO)的ES8和EC7也受到了许多中国SUV消费者的青睐。
分析师纷纷下调目标价
近期,长期看涨特斯拉的美国投银Jefferies将目标价砍掉将近一半:从350美元下调49%至180美元。
投行Cowen分析师也将特斯拉目标价从205美元降至122美元。该行表示,投资者的注意力正在转向1月25日财报的利润率上,原本奥斯汀和柏林两个工厂是重大利好,但汽车售价的走低给2023年利润率增添了未知数。
总体而言,多家投行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交付量增长的放缓可能意味着固定成本吸收率的降低,进而损害公司的利润率。而特斯拉一直在交付时提供补贴等折扣,也降低了每笔销售为公司提供的收入。这些不利因素为他们下调对这家公司的目标价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不过多家投行在近期对特斯拉的建议多为持有以及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