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丰为纽约大学客座教授、纽约某宏观对冲基金联席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他此前曾担任Amundi资产管理公司另类投资联合主管,摩根斯坦利对冲基金投资团队基金经理。他在90年代末在国家开发银行从事国际金融工作。本文来自纽约金融论坛,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
以下内容来自纽约金融论坛,作者陈凯丰。
上周一(2015年6月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Netjet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辞职,这个事件应该是预期之中的,但是仍然是巴菲特旗下公司的一个负面事件。巴菲特作为一位投资界的巨匠,他的成就绝对是毫无争议的。但是,人无完人,他的投资软肋在哪里?
巴菲特曾经有过一个“授权的传记作家”名叫爱丽丝·施罗德(Alice Schroeder)。她曾经是摩根斯坦利的保险行业分析师,后来被巴菲特看中,授权她“无限制”接触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所有档案。巴菲特曾经告诉她可以写任何东西,不需要他的批准。她在奥马哈潜心两年后写出了巨著《Snowball/雪球》。电视系列纸牌屋里面总统和他的传记作家反目为仇,这个也发生在真实世界。因为《雪球》的写作和出版,巴菲特与这个美女分析师/作家闹翻。
施罗德女士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谈到巴菲特的投资弱点。第一个就是对于航空业的投资,巴菲特基本是完败。巴菲特自己说过多次,“在过去的100多年,全世界投资于航空公司的投资者们的业绩惨不忍睹”。他还指出过“航空公司的股票是投资者的价值陷阱”。为啥巴菲特说起这个?
1989年,US Air收到并购的威胁,于是这个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向巴菲特求救。他飞去了奥马哈,和巴菲特吃了一顿牛排。吃完牛排,和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救助高盛的模式一样,巴菲特不愿意直接买股票,而是购买了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大概合计9%的美国航空公司股票。按照媒体的报道,巴菲特买入后,这家航空公司的股票开始了漫长的下跌过程。等了几年,拿了一些股利后,巴菲特清仓止损走人。后来巴菲特继续有不少航空公司的股票投资,基本上都是亏损。当然现在他的最大的头疼是Netjet。
Netjet是一家传奇性的公司,目前拥有超过650架私人飞机,在全世界各地运营。1964年由李梅将军(Curtis LeMay)等人创办。李梅是美国战略空军的奠基人,奥马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附近就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有个博物馆对外开放,里面有关于李梅将军的生平介绍。李将军退休后,发挥余热,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务航空公司Netjet。
巴菲特在1995年开始成为Netjet的客户,对于这个公司的服务非常满意。于是他就按照他的习惯,在1998年把公司全资买入。当然这个公司在世界上的商务客机领域还是数一数二的公司,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护城河”。此次投资,可以说巴菲特违反了他以前的承诺,不再投资航空公司。
当然这个也不全部是巴菲特的问题。航空业是个高周期性的产业,低利润,而且杠杆率非常高,同时最大的成本燃油价格经常巨幅波动。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包括美利坚、联合、三角洲等都有过破产保护、股东价值清零的记录。还有很多著名的航空公司比如泛美航空公司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纽约的地标性建筑,位于中央火车站上面的MetLife大楼,曾经就是泛美航空公司的总部大楼,顶上的标志曾经是PanAm。欧洲的大多数航空公司基本都经过破产,政府注资,可见航空公司的经营不易。巴菲特自从买入Netjet后就是头疼不已,在他的年报里面也提及在2009年公司接近破产,靠着伯克希尔注资19亿美元才维持过来。
巴菲特作为大资本家,他是需要回报的。我相信他对于Netjet的管理层施加了不少压力提高业绩。这样的结果就是劳资关系紧张,最近几年在巴菲特年会期间,Netjet的飞行员工会都会在会场门口游行示威,抗议被剥削。今年在奥马哈,飞行员工会更是变本加厉,从凌晨4,5点钟就开始抗议,一直闹到傍晚会议结束。这个不但被来自全世界的4万多投资者看在眼里,也是媒体的焦点之一。不少媒体在报道年会的时候都会提及“巴菲特旗下公司的劳资纠纷云云”。而且在第二天巴菲特主持的长跑期间,Netjet的飞行员工会雇佣了一家飞艇在天上拉横幅,抗议管理层。这样的事,对于巴菲特重视个人形象的,一定是个非常恼火的事。果不其然,会议结束后一个月的上周一,Netjet的首席执行官辞职。
很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的股东大会上,有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提问巴菲特,对于在中国投资的计划。他思考以后,答复伯克希尔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机会就是Netjet,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富豪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飞机用户的潜在群体。他的能源,食品,金融等等的投资都没有提,说到中国,唯一的答复是Netjet,这个令人深思。
回到这个巴菲特的投资软肋——航空业,下一步他会如何处理Netjet这个烫手的山芋?私人飞机业务的竞争激烈,靠提高价格来提高利润率和股东回报估计很难。成本控制上,人力成本在飞行员工会的长期抗议的压力下,我认为很难压缩,而且新的首席执行官上台后,也没有这个胆量去砍人工成本。运营成本里面,油料成本应该是个很大的一块。降低燃料成本是一个可能性。作为比较,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三角洲航空公司已经买下了不少炼油厂,现在做到他们的燃油需求的50%是公司自身的炼油厂提供。三角洲航空公司还有计划进军石油产业的上游,买入油田来继续“控制自身的命运”。有这个成功的例子,其他航空公司也都跃跃欲试,参与到能源产业链里面。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有20%的资产在能源行业,继续向这个方向扩张,同时帮助一下集团内部的小兄弟也许是个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