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盛还警告,一些亚洲国家可能格外不堪一击,比如外储锐减恐难应付偿债的马来西亚。
高盛日前报告认为,印尼等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的亚洲国家目前形势也明显强于90年代,当前的焦点是亚洲国家的国际收支能否经手外资流出的考验。
报告提到以下数据:
- 假如国外投资者的亚洲股票和债券持仓一个月减少2%-3%,大致可抵消亚洲国家所有经常项目顺差。
- 2013年6月至7月,国外投资者曾抛售上述亚洲资产持仓超过3%,凸显了外资流出可能让亚洲货币更不堪一击的风险。
- 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外资持有未偿债务约占这类债务总额的40%。马来西亚外债占国内GDP的60%以上。
- 债券期限可作为判断外部债务脆弱性的一种指标,从短期外债比例看,短期外债约占马来西亚和中国各自外债总额的50%,其他亚洲国家地区的这一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 外储为央行提供了抵御外汇波动的弹药,亚洲国家的外储都因非美元持仓的损失或是央行有意干预市场而减少。马来西亚2013年年中以来减少31%,泰国2011年年初以来减少17%,印尼今年2月以来减少7%。
- IMF设定的外储充足基准标准为,在一国资本流入停止时,其外储可覆盖三个月进口。亚洲地区这一负担时长在6-10个月不等,低的有马来西亚的6个月,高的有中国的22个月。
- 用于衡量外储充足的外储与短期外债之比显示,马来西亚的短期外债与国内外储水平相当。常用的储备充足率标准要求,外储为一倍的短期外债。
- 外储与广义货币之比是相对不常用的外储充足衡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资本外流、尤其是本国储户资金外流的风险,其上限是20%。中国和韩国的这一外储比例都未达到20%,只有18%,其他亚洲地区均超过20%。
综上,高盛认为,亚洲国家整体外储尚算充足,现在就难以负担短期外债的马来西亚是个例外。和90年代金融危机时期相比,亚洲国家的基本面总体改善,不可能出现外储急剧疲弱的危险,但外汇以外的一些因素产生威胁,如一些国家外债累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政治局势不明朗。而美元未来几个月还会走强,所以亚洲货币会继续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