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科技股复苏以及特朗普就职典礼前华尔街情绪转变的推动,美国主要股指在周五及全周均录得上涨。
截至收盘,道指上涨0.78%,纳指上涨1.51%,标普500上涨1%。
从全周表现来看,道指累计上涨3.69%,标普500上涨2.91%,均创下自2024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周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纳指则上涨2.45%,录得自去年12月初以来的最佳单周表现。
推动本周市场情绪回暖的主要因素包括大型银行盈利超预期,以及最新通胀数据表明美联储在遏制价格压力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提振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同时重新点燃了市场对未来几个月美联储可能降息的押注。
根据FactSet最新的收益洞察报告,截至目前,79%的标普500指数公司报告了第四季度的积极收益,高于过去五年77%的平均水平。
美股“七巨头”预计将在市场收益增长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报告显示,英伟达、亚马逊和谷歌三家公司将跻身第四季度收益同比增长的前十大贡献者。
展望未来,分析师预计,“七巨头”在接下来的四个季度中收益增长有望超过17%,远超标普500整体水平。而与此同时,标普500中其余493家公司预计收益增长约为9%
神秘买家想收购英特尔?
英特尔上涨8.9%,创下近半年来最大单日涨幅。原因指向一个吸引眼球的传闻:英特尔可能被收购。
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两个月前。根据 SemiAccurate 的报道,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可靠信源的邮件。这封邮件声称,有一家企业正在暗中筹划收购英特尔,而这消息仅限于英特尔内部极少数高管之间流传。这种低调的操作方式,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最开始,这一传闻显得有些捕风捉影。但随着 SemiAccurate 持续深入调查,他们发现这家神秘公司具备推动收购的资金实力,尤其是在英特尔市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更是具备“抄底”的底气。
就在上周,又有另一位权威消息源佐证了这一点,让传闻的可信度直线上升。据称,SemiAccurate 对消息真实性的信心已经从60%提高到了90%以上。
英特尔不是普通的收购标的,它是半导体行业的标志性企业。然而,过去几年,这家巨头过得并不轻松。从10nm 工艺的长期延误,到台积电和三星在制程技术上的步步紧逼,再到市场竞争白热化,英特尔的领先地位一再受到挑战。伴随而来的,是股价的持续走低,市值较巅峰时期已蒸发了大半。
在资本市场,问题与机会往往并存。英特尔看似陷入困境,但这也让它的估值显得更具吸引力。对于潜在买家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用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绝佳时机。如果能够完成收购,不仅可以将英特尔的技术和市场资源收入囊中,更可能通过整合释放新的增长潜力。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家神秘的收购方究竟是谁?
目前的猜测集中在两类玩家:科技巨头和投资机构。一些声音认为,苹果、亚马逊或谷歌可能是潜在买家,毕竟它们在自研芯片领域野心勃勃,英特尔的技术积累无疑是块肥肉。另一种可能性是主权基金或顶级私募公司,它们资金实力雄厚且对长线整合有足够耐心。
更耐人寻味的是,收购方的低调行为引发了诸多猜测。如果是为了避免市场抬价,保持神秘是合理的操作。但也不排除这是一场资本运作的“烟雾弹”,目的是为市场炒作提供话题,短期拉升股价。
无论真相如何,英特尔的这一波暴涨无疑已经引发了市场关注。如果传闻成真,这将是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最重磅的并购案之一,对行业格局的冲击不言而喻。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买家通过技术整合强化竞争力,而另一个结果则是行业进一步集中化,面临更高的监管审查。
美股投资网也猜测一个吧,会不会是日本软银,因为软银之前就喜欢收购芯片公司,31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ARM芯片。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英特尔的股价短期内可能因收购预期继续波动。如果传闻属实,这将为英特尔估值带来实质性支撑;反之,股价或将迅速回落。
英伟达、微软押注量子计算
上周,英伟达CEO黄仁勋发表“实现有用量子计算机或需三十年”的言论,曾一度引发量子计算概念股下挫。
然而,仅一周后,英伟达宣布将在3月17日至21日的GTC大会上举办首个“量子日”,黄仁勋将与行业领袖深入探讨量子计算最新进展。这显示出英伟达不仅看好量子计算的长期前景,也意图在技术生态构建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此前在去年12月就给大家深入对比,美国6家量子计算公司哪家最有潜力?
美股投资网
,赞59
与此同时,微软也宣布推出“量子就绪计划”,明确指出2025年将是“量子就绪之年”。微软战略任务与技术部门总裁Mitra Azizirad在官方博客中表示:“量子就绪不仅是一种商业需求,更是一项全球使命。”微软通过该计划帮助企业制定量子战略,目标是在量子计算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前,为客户提前布局。
亚马逊则通过其AWS平台推出“Quantum Embark”计划,重点探索量子计算芯片与传统芯片的混合架构。这种整合既能弥补量子计算当前的性能瓶颈,也为量子计算的商业化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科技巨头们纷纷加码,量子计算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其中,最核心的挑战是对量子态的精准控制,尤其是大规模、稳定的量子纠缠问题。这种纠缠是实现高效并行计算的关键,但当前技术尚无法突破环境噪声和退相干的限制。
目前,离子阱(IonQ)、量子退火(D-Wave)以及量子模拟等启发式量子计算应用已经在一些前沿领域实现初步应用。这些技术主要用于加速特定研发任务,如医药分子模拟、物理实验等,但尚未进入通用计算体系,商业化范围极其狭窄。谷歌推出的Willow量子芯片被视为重要的技术进步,但其CEO Sundar Pichai也强调,距离真正的通用量子计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量子计算技术尚未成熟,其市场潜力已吸引大量资本和关注。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为13亿美元,到2029年将增长至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1. 量子硬件基础设施的突破:从量子比特到超导芯片,硬件技术的进步将成为商业化的基础。
2. 量子与AI的融合应用:量子计算在优化AI模型训练与推理方面具有显著潜力。
3. 行业嵌入式应用:量子计算加速方案已经开始在医药、生物、金融和物流等领域落地。
随着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谷歌和IBM等巨头的入局,量子计算的发展正在被按下“加速键”。尤其是这些公司凭借庞大的资金储备、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行业影响力,可能在未来几年推动整个行业从“启发式量子计算应用”向更广泛的商业化迈进。
此外,各国证府的支持证策也在为量子计算注入强劲动力。例如,美国、欧盟和中国均已制定国家级量子发展计划,提供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目标是抢占量子技术的制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技术前景广阔,但量子计算的投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QBTS、IONQ、RGTI等量子计算企业的商业化应用范围仍局限于特定领域,且盈利能力尚未成熟。技术上的瓶颈和高昂的研发成本,可能会延长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周期。
下周一(2025年1月20日)是马丁路德金日,美股将会休市。此外下周一还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日。
与此同时,下周将有大量公司公布业绩,Netflix ( NFLX )、美国运通 ( AXP ) 和强生 ( JNJ ) 等大公司将公布业绩。各大航空公司也将公布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