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最近几年,美国动物福利组织宣传推广的“禁止笼养”运动大行其道,很多州立法禁止生产或者销售传统笼养的鸡蛋,只准许“cage free”也就是无笼散养的鸡蛋上市。
传统笼养方式被认为很不人道,备受动物福利活动人士批评
无笼散养会需要更多的人手,更高的成本,产量也会减少。价格比传统笼养鸡蛋贵许多。
不过,据说这不是鸡蛋短缺的主要原因。
因为美国正在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禽流感。
今年1月底,记者询问白宫发言人鸡蛋短缺的问题时,发言人回答:前任政府制造了高通胀,并且大规模宰杀了超过1亿只鸡——蛋鸡短缺,所以鸡蛋短缺。
媒体纷纷澄清,白宫没有说清楚的是,此前几年大规模宰杀蛋鸡只是禽流感的客观结果。为了扑灭控制禽流感,消杀各农场的1亿只禽类是“无奈而必要的手段”。也就是说,鸡蛋短缺是一种“天灾”。
但是,“禁止笼养”运动恰好和禽流感疫情一前一后到来,难免引起猜测。
对此,动物福利活动人士经常说,传统笼养的养鸡场“是病毒传染的温床”,“非笼养方式更人道,健康和安全”,“笼养动物的免疫力低下,农场密度高,非常危险”。比如动物福利研究所(Animal Welfare Institute)的主任德纳·琼斯说,“工厂化农场是疾病的理想孵化器——拥挤、肮脏的仓库,饲养着大量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动物。”
有些媒体指出,现在无笼养鸡的办法也是在室内饲养,不会直接接触野外飞禽,因此没有额外的危险。“笼养母鸡和非笼养母鸡都可能受禽流感打击”。
不过,需要指出,“活动人士”原本推荐的标准是,让所有的养鸡场都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通道”,让母鸡能够自由在室外溜达。
当2022年1月美国禽流感扑来后,农场们才被迫停止了室外放养,因为野鸟和其他动物轻而易举就能感染户外的鸡群。
尽管如此,近几年来全美农场的禽流感仍始终此起彼伏,没有停息。
与媒体、“活动人士”所说不同,散养养鸡场不仅并不“更安全更健康”,反而是受禽流感侵袭的薄弱环节。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美国近40%的产蛋鸡是无笼饲养,却发生了60%的禽流感疫情。这意味着,散养方式受感染的比例是传统笼养的2.25倍。
而根据其他财经媒体的报道,散养产蛋鸡仅略高于蛋鸡总数三分之一,发生禽流感的比例却达到了60%,照此算来,散养养殖的禽流感感染率是传统方式的三倍!
如果不看“活动人士”的说辞,考察具体饲养环境就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室内散养养鸡场里:
母鸡更有攻击性,互相啄食,甚至同类相食。
鸡粪四处散落,与饲料、鸡毛混杂在一起。
散养的鸡群会扑出大量灰尘、粉尘,让各种病菌快速扩散。
散养鸡场需要更多的工人来照料,所以鸡和外界的间接接触更多。
鸡蛋可能藏在四处,饲养人员的进出次数也更频繁。
即使没有禽流感,散养鸡的死亡率也更高。
实际上,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很久以前,养鸡场就是散养的,后来改为笼养,不止是为了效率,也是为了让鸡更为健康和安全。但现在很多人遗忘了这点。
当然,“活动人士”的主要目的其实是认为笼养鸡不人道,所以必须改变。然而,数千万只散养母鸡却因此被屠杀。杀鸡的方式必然也很难做到“人道”——这与“动物福利”的初衷显然南辕北辙。
而根据一些兽医的证词,扩大养鸡空间、提供栖木和鸡窝的带笼富养方式足以提供动物福利,同时又能兼顾效率和安全。
但是“活动人士”仍然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无笼散养”养鸡模式。通过在各州逐次推进立法实施禁令、向使用鸡蛋的各商家施加社会压力,即使在禽流感侵袭下,“无笼散养”的比例肯定还会继续上升。
与此同时,仅2025年1月一个月,美国因为禽流感而消杀的蛋鸡就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总和。
要注意的是,这其实是用纳税人的钱来大规模杀鸡。每个因发现禽流感而灭杀全部家禽的农场,都将得到政府对灭杀鸡只的市价补偿。因此受损最大的是不明就里、意见分散的纳税人和消费者,而不是农场主。在“公费杀鸡”和活动人士继续推动无笼养鸡的两方合力之下,这场连绵几年的致命禽流感至今没有停歇的迹象。美国昂贵的鸡蛋价格和杀鸡补贴带来的沉重财政压力,在2025年初也还看不到尽头。
总之,这场美国史上最严重的禽流感,未必全都能归咎于“天灾”。
进一步而言,即使没有“禽流感”,美国蛋鸡行业推行“限制笼养”政策也是大势所趋,至少在大多数州都会因活动团体和社会压力而实施限制。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蔓延,可能影响到养猪等行业。像川普第一个任期时“鸡蛋比中国还便宜”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