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电商初创公司在成立之初便宣称要挑战电商巨头亚马逊,Jet.com就是这样一个狠角色。此前,Jet.com被传统零售业巨头沃尔玛(73.89, 0.09, 0.12%)以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挑战亚马逊”似乎一瞬间从天方夜谭变成了值得让人深入思考的事。
不过,引人思考的不仅仅是Jet.com能否挑战亚马逊。
这家正式成立仅一年的在线零售商公司,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价码?在被沃尔玛收购前,Jet.com就试图建立新型网上购物大卖场,并且已经获得超过8亿美元的融资总额。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在短短一年内,Jet.com的年商品交易总额就达到10亿美元,购物者超过400万。不过,Jet.com还是一家通过不断“烧钱”扩大市场份额的电商初创公司。
沃尔玛的收购,给这家年轻的电商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在沃尔玛的支持下,Jet.com或许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亚马逊的挑战者。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Jet.com似乎也有自己的“痛处”。
据海外媒体报道,Uber刚刚将每年亏损10亿美元的中国业务出售给滴滴出行。今年7月,尚未盈利的剃须刀零售商Dollar Shave Club也被为联合利华(46.79, -0.25, -0.53%)收购,而没有继续与行业巨头吉列对抗,现在又来了个Jet.com,这三家公司都在花费巨资吸引用户,但却没有一家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幸运的是,每一家公司之所以能被对方收购,都是源自他们自身的战略优势。
更多的创业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已经有数十家风险投资支持的美国创业公司裁员瘦身、折价融资或关门大吉。
风险投资家认为,这些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原因:资本市场日益趋紧。根据VentureSource的数据,去年的这个时候,至少有53家创业公司首次以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今年只有9家达到这一水平。而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以来共有9家美国科技公司IPO,而过去4年的同期平均数达到24家。
近两年时间以来,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给创业公司输送了大量资金,但从去年秋天开始有所收缩。股市动荡和利润丰厚的IPO交易的匮乏,令投资者感到失望。Jet.com还是幸运的,很少有亏损的创业公司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购价格,多数创业公司在寻找融资渠道时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加苛刻。
由此可见,由于风险投资家越来越挑剔,很多创业公司遭遇资金困境,因此纷纷选择在IPO之前出售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