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 Markit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周二,也就是Uber上市的第三日,约有840万股Uber股票被借出用于卖空,占目前流通股的5%,这一比例与IPO初期的Facebook旗鼓相当。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仅在首个交割日,就有近30%的Lyft股票处于借出状态,比例创下历史新高。
此前的数据还称,截至5月3日,已有逾1900万股Lyft股票被借给了空头,占流通股的比例达到60%。从4月上旬开始,这一数字便开始不断增长,短短半个月内空头仓位便从7百万股上升至一千余万股,反映出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做空Lyft股票。
再看借贷成本,在IPO初期,Uber股票的借贷成本年率约为2.5%,处于低位;而Lyft则高达99%,进一步反映出空头们的旺盛需求。
从股价表现来看,Uber在经历了两日的连跌之后迎来了连续两日的反弹,现股价41.29美元,较发行价45美元跌去约8%;上市一个半月的Lyft股价则来到54.04美元,累跌逾38%,较72美元的发行价跌去约25%。
在今年新晋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中,两家网约车巨头是声名颇响、但表现颇差的两个。
刚刚经历了“上市即破发”的Uber令人大跌眼镜,其主承销商之一的摩根士丹利则成了亏钱投资者们的“追责对象”,认为该投行去年夸口Uber估值1200亿美元不切实际,进而高估投资者需求将Uber IPO定价过高。
但据CNBC援引四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摩根士丹利“非常担心”Uber新股上市会遭遇困难,因此在IPO上市前采取了一个堪称“核武器级别”的选项——使用“裸卖空”策略(naked short),超额配售了超过绿鞋机制规定上限115%的股份。
不过,从Uber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这一策略并未奏效。分析称,一方面,这一策略超过115%的超额配售比例可能并不高,即裸卖空的实际规模可能相对较小;同时,Uber上市后交易量过大,抵消了承销商托市的部分效果。
在Lyft这一头,其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尽管收入同比增速接近100%达到7.76亿美元,第一季度经调整每股亏损9.02美元,大大超出亏损3.97美元的预期。
在此背景下,Lyft股价继续下跌,空头仓位激增。但意外的是,在那之前的4月上旬,也是Lyft股价下跌最为严重的时期,知名做空机构香橼却十分看好该公司的股价前景,并称有五个理由支持该机构不做空Lyft:
1. 2016-2018年,Lyft活跃乘客数增加了四倍以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最为活跃的年轻一代用户会成为社会上占比最高的群体。
2.与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一样,Lyft用户会越来越多地使用该公司的服务,公司无需再次吸引这些客户。
3. “千禧一代”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共享乘车,而不是自己拥有一辆汽车,2018年,美国16岁青年拥有驾驶执照的比例从1983年的46%下降至2016年的26%,换句话说,“打车”出行将成为趋势。
4. Uber的估值约为Lyft 的六倍,但截至2018年,Lyft已经从Uber手中夺走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22%上升至2018年的39%,同时收入同比增长103%,增速约为Uber的2.5倍。
5. Lyft正在大力发展其无人驾驶约车服务,如果运行得当,这将开辟一个新的盈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