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在Google、Amazon等互联网公司的高谈阔论里,不只在硅谷和各大高校的实验室、论文里,在 NBA 的赛场上,在联盟遍布全球的推广运营过程中,“大数据”的身影正愈加频繁,并扮演起愈加重要的角色。
数字游戏
在历史,或许从来没有一本书像《点球成金》(Moneyball)这样对体育行业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在这本书之后,大家开始对体育运动赛事中的数字趋之若鹜并越来越重视。
一场NBA比赛共四节,常规时间计48分钟。一支NBA球队一赛季要进行82场常规赛,主客场各41场,而后东西部的各前8名进入季后赛,在7战赛制下,经过至少3轮12场比赛进入决赛。NBA现在共有30只球队,一个完整的正式赛季约持续5个月,共有超过1200场比赛。
这些数字定义了NBA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数据使得NBA之所以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赛事。从某个角度而言,它的本质就是数字,很少有赛事像它一样有如此繁复庞杂的数据——不仅是球迷、媒体看得到的得分、助攻、篮板、命中率等,还有专栏作家们津津乐道的PER(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球员效率值,将场上球员的各项表现通过算法公式转化为综合的数值,现在已经成为衡量球员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Win Share通过对球队胜场和球员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的指数,反映了一个球员在球队获胜中的贡献亦即他对球队的重要性)等。
对球队的教练而言,除了场上的表现之外,他们需要利用这些数据来了解球员的特点,帮助他们改进弱项发挥优势,然后以此制定场上的战术,并且根据球队的人员构成变化来推动球队风格变化来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这样的案例在NBA中并不鲜见。
将泰克斯·温特的“三角进攻”运用在公牛和湖人体系中并大获成功的菲尔·杰克逊,充分解放迪瓦茨和韦伯在“普林斯顿体系”下大放光彩的国王队,利用纳什和斯塔德迈尔的配合掀起的7秒快攻跑轰的太阳队,当然,还少不了根据GDP核心年龄增长和新成员加入而经历从Inside-Out变阵Pick&Pop战术的转型阵痛却最终修成正果的马刺队
球员的能力和球队的配合转化为球场上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恰恰又成为场下教练和管理团队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说,数据不仅成为球员、球队以及联盟的导向,同时要成为它们的出发点。
“如果更好的分析师都不能创造出优势的话,那么,谁行呢?更好的数据!”
莫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为数据的重要性摇旗呐喊。
或许,全联盟中没有比火箭队的莫雷更迷信数据的球队经理了——尽管由于球队成绩始终无法突破,他的这份狂热与执著在联盟和球迷中都有着不小的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他的这套数据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球队乃至联盟接受采用。
NBA同ESPN及TNT最近签订的9年价值240亿美元的转播合约让我们认识到NBA已经成为一个在商业上空前成功的体育赛事,在这份成功背后,数据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钱球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5日,湖人与太阳比赛中,36岁的科比出场44分钟,37投14中拿下39分9篮板1助攻。过去30年来,这是联盟中第2个36岁以上在单场比赛中出手超过35次的球员。
那么,第一个是谁?以往的球迷和记者或许要通过Google检索,或许要在ESPN、BR及82games这样的第三方专业网站搜索结果——这并不是方便轻松的过程。
而这也正是联盟在2012年和SAP公司合作在NBA.com上使用HANA平台的原因,得益于该平台的实时内存以及快速分析能力,NBA.com为用户提供了球队、球员、比赛的实时更新信息和分析工具,自1947~47赛季以来的NBA的所有共计超过4500万亿个数据段全都可以在NBA官网上用一种直观、简便的方式检索得到。
在NBA.com/stats上,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乔丹,在2001年对阵黄蜂队的比赛中,他出手38次,得到51分。借助HANA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NBA.com可以支持成千上万人的同时搜索以及上万条并发实时数据搜索请求,所有比赛数据在赛事结束5分钟内即可上传刷新,而这些改进和提升对NBA赛事在全球范围内4.5亿以上的球迷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统计数据显示,在投入使用HANA平台之后,NBA.com/stats 浏览量超过270亿,访问用户较之前增加了66%,平均停留时间上也增加了近60%。在整理赛事历史和实时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之外,这也正是联盟和SAP合作的初衷之一——推动NBA.com用户访问量的大幅增长。正如担任NBA CIO的Michael Gliedman所说的那样:SAP HANA平台使得联盟打造出了一个我心目中最佳的、体验超乎以往的体育网站。
而在NBA之外,NFL(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旧金山49人、纽约扬基以及德甲的霍芬海姆俱乐部也应用HANA平台来处理大数据,无论是篮球、足球还是橄榄球,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正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提升用户的体验,不仅表现在联盟的社区关怀活动、对少数族裔节日的重视等方面,在新的时代,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让球迷接受和认可NBA.com,让官网不仅仅是一个发布新闻的网站,而是一个能让包括球迷乃至分析师都能利用其资源的地方。
除了联盟之外,各支球队也在积极推动大数据的应用。现在,NBA30支球队都在使用着 Stats 开发的SportVU技术,该技术同时使用6只摄像头追踪捕捉场上球员的动作,每秒可记录下25个动作,一场比赛可以收集到7.2万个数据点。
通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Raw Data)的输出和整理,球队和球员可以获得一些在普通数据统计中被忽视的事实——SportVU将球员传到位但接球手却未投进的传球视为一次成功的助攻。全面立体的数据采集分析更能反映场上球员的表现和实际能力,或许,当年那个和队友合砍83分的小飞侠对此是最为感同身受的。
大数据在联盟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体现在球场上,同时也作用于球队的架构和球员引进续约方面。
在14~15赛季湖人第4场与勇士的比赛中,之前以4年总计7000万美元顶薪合同续约的克莱-汤普森(Klay Thompson)拿下全场最高的41分,在得分排行榜上也仅次于格里芬,之前的4年合同他的薪资仅为1010万美元。
更早之前被小牛队以3年4600万美元签下的钱德勒-帕森斯(Chandler Parsons)在赛季前三场也以场均15.3分成为对内的3号得分手,2011年在火箭队的第一赛季,他的场均得分仅有不到10分。正是由于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让球队经理和教练们发现了他们的潜力和价值,使得之前几年还常常以角色球员活跃在场上的年轻人有了获得顶薪合同的机会,有了向队友、球队和观众证明自己并帮助球队获胜的机会。
随着包括SAP的HANA平台、SportVU等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介入,日后的NBA必然会变得越来越精彩——体育的发展从来显示着这样的一个道理,科技是使运动员和运动本身向着 “Faster,Higher,Stronger”(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
“我们正做着‘钱球’做的那一套,但我们同时也做着别人之前没有做过的,我们管这叫做‘钱球升级版’(Moneyball Plus)。”
Stats 前副总裁 Brian Kopp 说。
大数据的生意经
“体育最终还是会作用于商业。”时任SAP公司CMO的Jonathan Becher在2013年如此展望双方合作对 NBA 的意义。
对数据的关注分析,以及由此带来的显著效果,早已经在与 NBA 同属美国四大职业联盟的MLB (Major League Baseball,美国职棒大联盟)赛事中得到了验证。
正如畅销书《点球成金》(Moneyball)中分析的那样,通过大量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量化分析,抛弃了以往的“打击率”转而将“上垒率”作为最重要的衡量球员标准,利用安打率换算的分值去寻找那些那些被其他球队忽视的棒球选手,使得来自小城奥克兰的“绿帽队”成为职棒联盟中最受关注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球队之一。
在这个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猛的时代,“大数据”在现实生活中正应用越来越普遍,其带来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本身已经成为一门拥有广阔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生意。
NBA中大量的数据都有着丰富的货币化途径,比如通过移动端的App整合这些数据,比如授权第三方公司使用联盟球员形象制作如2K、NBA Live等系列游戏等,这些手段都能为联盟创造不菲的收益,而这些收益最终也反哺到推进大数据在联盟中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中。
不只是“大数据”而已,所有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努力都是为了让NBA这项21世纪的体育运动变得更加精彩,在商业上更加成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一个更宏大的奢望:让篮球追上足球,最终成为世界第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