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去年2月18日进入中国,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但它在中国的遭遇,和它在美国的境遇迥然不同。
Apple pay在美国所向披靡,迅速拿下了市场第一的位置。一份来自波士顿零售合作伙伴 (Boston Retail Partners) 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Apple Pay 刚刚超越了 PayPal 称为了当地移动支付市场新老大。数据显示,目前全美已有 36%的商家开始支持 Apple Pay,而同期 PayPal 的支持率为 34%。而在一年前,apple pay的这一比例还不到20%。
但在中国,情况很明显:这一年中,这家全球掌握着最多现金,能把手机行业90%以上的利润收入囊中的公司,在推广它的支付工具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目前微信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如果从备付金来看,它们的市场份额已十分接近——规模分别约为1600亿元和1500亿元,合计占全行业客户备付金总量的70%、市场份额前十名的90%。Apple pay如果在统计口径中算作银联体系内,目前市场份额依然属于长尾部分。
这是为什么?
无为而治的apple pay,和进击的微信支付宝
想象一个场景,当年你要求使用apple pay时,收银员要么是直截了当的拒绝,要么就是反问你“什么呸?”。这样的情况只要发生几次,就会给你的内心造成负担,如果机具再出点幺蛾子,你还会每次都“强行apple pay”吗?
支付难就难在要同时激活两头。一方面,要开拓更多场景,让更多商家支持;一方面要给用户带来方便,最好还有点补贴。换句话说,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而且,就像“第二宇宙速度”,只有速度超过某个临界点,才能逃逸地心引力,离开地球;支付也一样,只要用户和商家没有多到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前功尽弃。
然而,apple pay在中国,除了依赖银联,几乎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
当然,银联是一个原本很有能量的合作对象。据财新报道,2016年迪士尼门票收入估算可达40亿元,园区内消费总计200亿元,银联本可凭一纸独家支付协议,锁定当年至少240亿元的巨型支付场景。
但万万没想到,在2016年12月银联推广期间,当中国银联人士走进迪士尼园区后发现,家家店铺门口都站着支付宝地推人员,举着二维码招揽游客使用支付宝,店员也帮着推介二维码支付。“挺无奈的,店内不许用支付宝的标志,支付宝就用人。”
银联和apple pay一起丢掉的,何止是迪士尼这样的大场景。2016年2月,Apple Pay接入星巴克等线下门店,被视为银联NFC支付翻身的标志性事件。星巴克近2500家店铺支持Apple Pay和 “云闪付”,当时没有接入其他第三方支付。然而,不到一年,这种独家地位就被微信支付给攻破了,微信顺利接入。
面对这么拼的竞争对手,Apple又有多拼?
36氪决定走访一下中关村——这是摩拜单车最先投放、庄辰超的便利店最优选址的区域,人流密集,IT从业人多,愿意接受新东西,是很好的新业务试水拓展地。调查的基本结论是,使用频次低,店员基本不了解。苹果也从未做过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