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配送平台和本地即时零售,向美国证券交易所SEC递交了招股书,将以“DADA”为交易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左肩重担:日渐失控的骑手支出
高额的骑手支出是预备上市的达达,左肩头上难以卸下的一个重担。
近三年来,在达达营收一直增加的同时,亏损也一直相伴左右。根据招股书显示,达达集团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9.22亿元和30.997亿元。另一方面,达达集团的净亏损同样巨大,三年来,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和16.698亿元。
亏损的一直存在,与达达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脱不开关系。而运营成本中90%的份额,用来支付骑手交付订单的报酬和奖励。
根据招股书,三年来公司在运营以及支持方面的成本分别为15.93亿元、20.44亿元、28.46亿元;而其中骑手的支付成本分别为15.267亿元、19.183亿元和26.791亿元,而同期对骑手的奖励分别为1.274亿元、2.237亿元和1.922亿元。
高额的骑手支出,已经让达达在三年内积累了50亿的成本支出,然而达达却没有控制这项支出的意愿。作为核心业务中最基础的配置,配送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随着达达引入更多的商家资源并渗透到更多城市,骑手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达达共有超过63.4万活跃骑手,累计完成了8.22亿单,平均每日订单数约为220万,较上年数据150万有较大幅增长。而达达快送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400多个县区市,日单量峰值约1000万单。
但达达对现有的规模并不满意,在招股书中达达表示,“我们预计随着业务的扩展,骑手成本和运营成本将会增加。”这预示着达达集团在骑手支出方面,短期内依旧要面临持续的攀升,这也使得达达距离盈利目标,愈发的遥远。
当然,除了左肩,另一个重担也压在了达达的右肩头上。
右肩重担:单一保守的营收来源
预备上市的达达,在收入来源上,却像一个还没断奶的孩子。
达达集团的营收来源主要有两点,服务和销售商品,其中服务业务占据了绝对的大头。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1.76亿元、18.40亿元、30.58亿元和10.9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6%、95.7%、98.6%和99.1%。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JD.US)为达达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达达提供给京东的物流服务收入分别为6.91亿元、9.431亿元、15.644亿元和4.16亿元,占达达服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76%、51.26%、51.16%和38.17%。
另外,沃尔玛(WMT.US)也为达达的营收贡献了一份力。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达达提供给沃尔玛的服务收入分别为4.033亿元、1.636亿元,分别占据13.2%和15%。
然而,这两位达达营收的主要贡献者,和达达的关系不只是合作伙伴那样简单。在2018年的时候,达达宣布完成最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沃尔玛和京东。另外,从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可知,京东占有达达集团的股权份额高达51.4%。
达达作为一家冲击上市的公司,营收来源却显得单调且保守。这并不利于达达集团的未来发展,单拿上市而言,超过五成的关联性交易,有可能会影响市场对达达集团的市值评估。同样,单一保守的营收来源,也让投资者对达达的抗风险能力表示怀疑。
如果未来失去了这些“靠山”,达达很难保证自己的营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如何将风险分摊,如何多元化营收来源,如何走出京东的阴影,成为了达达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而京东对达达的影响,并不只存在于营收方面,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影响隐藏其中。
内压:京东“最后一公里”的重担
达达上市所背负的,是京东完善自己物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担。
自2016年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成为达达—京东到家之后,京东完善自己物流网络的计划就愈加明显。虽然在去年年底达达—京东到家改名为达达集团,但是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依旧是达达集团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2019年前9个月订单量和GMV,达达快送已经是中国领先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而京东到家作为达达集团旗下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之一,旨在让消费者、零售商和品牌商共同受益,业务已经覆盖全国超过700个县区市。
依托达达快送,京东到家为消费者提供了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海量商品1小时配送到家的极致服务体验。
不难看出,京东在达达的布局,是想通过达达集团的业务布局和京东自身的物流来实现优势互补,借助达达即时配送的优势来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布局,完善自身的物流网络,保证自己的行业地位。
毕竟,后起之秀拼多多(PDD.US)的市值又一次反超京东,京东电商老二的地位已经悬之又悬。但这份重担,不免让达达集团倍感压力。
外压:拥挤的赛道,竞争对手带给达达的压力同样很重
达达集团想要独占这“最后一公里”,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竞争对手的重压。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本地零售业仍是中国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到线下渗透率仅为0.6%,这意味着,国内本地零售的市场规模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预测,到2023年,国内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线下渗透率将增加至3.5%。而超市恰恰是国内本地零售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在2019年的占比已经达到23%,未来还有更大的空间等待开发。
但是竞争对手当然不会让达达独占市场。达达集团的竞争对手很多,而且个个都不好对付。
2017年,美团上线跑腿业务,开始试水本地即时配送;2018年,美团点评上线闪购业务,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2019年,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同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对便利店、传统商超、近场零售、写字楼等不同场景进行连接。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口碑宣布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并将在未来3年建立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
与此同时,今年3月,菜鸟网络完成对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的全资收购;而专注于本地生鲜配送的盒马鲜生、苏鲜生等同样在抢占着达达的市场;就连送快递的顺丰也有顺丰同城业务,在本地零售市场分一杯羹。
尽管在更低线的市场中,达达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平台。但是在阿里、美团等巨头企业努力挖掘下沉市场的时候,他们都将给达达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对于达达来说,此番冲击IPO,一路并不轻松。
苹果去库存!iPhone 11最高降价1600元,为新机iPhone 12让路?
5月17日消息,以往我们提到苹果想到的是高端手机的代名词,不过现在遭到安卓5G手机的围剿后,苹果也放下了身段,开始降价。上周苹果手机线上渠道iPhone11最高降1600元,系列套装最高优惠2600元。
今年4月份,苹果在其官网上也是悄悄上架了新iPhoneSE手机。虽然外观是旧款iPhone手机的外观,但是价格确实让网友直呼“真香”,3299元的起价,成为苹果历史上起售价最低的iPhone。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34.1万部,其中Android手机占比92.2%。据此计算,2月份苹果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只销售了约49.4万部,与去年同期的127万部相比,销量下滑超60%。
对于苹果在最近接连降价,有工信部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认为:苹果可能存在清库存行为。它的新机型很快就要发布了,老机型确实要清库存,而且疫情期间需要尽快资金周转,尽快清理库存,减小自己资金,包括在库房,各方面的压力。
另外,苹果还要面对安卓手机厂商的竞争,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22日,已有96款5G手机终端获得了入网许可,去年12月底是39款。并且5G手机的价格已经下探到2000元以下。
可以说一面是自己库存的压力,一面是安卓5G手机的围剿,苹果公司不得不采取降价的措施来获得销量的增长,让更多的客户留在苹果阵营,毕竟苹果5G手机最快也要等到今年秋季才能发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奥兰多迪士尼度假村内部分商户即将回归。
美国时间5月16日,迪士尼公司旗下位于美国奥兰多的购物和餐饮综合体迪士尼之泉副总裁Matt Simon宣布,迪士尼旗下的三家商家将于5月27日向迪士尼之泉的客人“敞开大门”。其中包括:迪士尼世界、餐饮店D-Luxe Burger、超市Marketplace Co-Op。
此前的5月7日,Matt Simon曾宣布,迪士尼之泉将从5月20日开始分阶段重新开放,但奥兰多迪士尼度假村的其他部分,包括主题公园和度假酒店等仍继续关闭。
不过,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Bob Chapek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Chapek表示,虽然仍不清楚美国的两个迪士尼乐园什么时候重新开放,不过希望迪士尼乐园尽快在全球范围内开放,“我们想让我们的演职人员尽快恢复工作。”
关于迪士尼之泉的重新开放,相关政策指示游客将被引导到限定区域停车、必须佩戴口罩或遮掩口鼻、被要求进行提问测量等,此外,迪士尼之泉还将对游客进行并采取限流及社交隔离等政策。
此前,有外媒援引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回归,奥兰多迪士尼乐园有可能于7月22日重新开放。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硅谷复工图鉴:马斯克硬刚县政府,推特称员工可永久居家办公
在“钢铁侠”马斯克上演了一出“硬刚政府”好戏后,加州地方政府最终选择了“服软”。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12日晚间,特斯拉弗里蒙特汽车工厂所在地加州阿拉米达县政府发布推文称,在与特斯拉进行对话后,该县已经同意特斯拉“本周可以开始增加最低限度的业务运营,为最早下周复工复产做准备。”
此前,双方曾就“特斯拉能否复工”展开拉锯战,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亲自上阵,连番上演了“无视停工令强行复工”“发起诉讼硬刚政府”“威胁要将总部和未来业务搬离加州”“放言要抓就抓自己”等大戏。
保经济or救疫情,美国面临两难选择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14日16时25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43万例,达到1430348例,为全球最多,约占全球感染病例数的三分之一,累计死亡病例超过8.5万例,达到85197例。
疫情仍在蔓延,尚且看不到终点。然而,美国的“重启”声音却越来越频繁,各州都在加速推动复工复产。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50%的州开始复工。
美国何以急于复工?
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季度下滑了4.8%,创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季GDP跌幅。
下行的经济背后,是失业人数的爆发式增长。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4月份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减少2050万个,失业率环比飙升10.3个百分点至14.7%,短短一个月就抹掉了10年的就业增长。
而据渣打银行分析,美国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可能还要糟糕得多,实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4200万,实际失业率则可能已经达到25.5%。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也表示,美国实际失业率可能高达25%,远高于官方公布的14.7%。
与此同时,大量中小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关停裁员。大企业也不例外,曾经备受美国前任第一夫人青睐的著名服饰大牌J.Crew以及美国著名奢侈品零售商尼曼·马库斯相继申请破产保护,包括迪士尼、优步、通用电气、爱彼迎在内的多家大公司则都纷纷宣布减薪裁员。
在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压力下,“保经济”还是“救疫情”成了最为艰难的抉择。
4月底,佐治亚州成为首个复工地区,之后,多个州纷纷跟进,截至目前,美国已有约20个州多陆续进入复工复产阶段。
然而,就在各州复工进程如火如荼地展开时,却有一家肉类加工厂在5月7日恢复运营当天被曝出有1031名工人感染,占到员工总数的37%,瞬间引爆了舆论。据悉,这家肉类加工厂位于美国爱荷华州沃特卢地区,两周前曾因发生新冠肺炎群体性感染事件而关闭。
不过,更多的企业们,尤其是大公司们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试探着“经济”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疯狂马斯克:在线求逮捕?
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显然属于“激进派”。
实际上,3月以来,马斯克一直都在和“停产”作斗争。
早在3月16日,并不属于“民生必需企业”的特斯拉就曾因无视旧金山湾区的“居家令”拒绝停工而引起争议,而在3月23日特斯拉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关停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后,马斯克更是频繁表达其对地方政府为防疫所采取的措施的不满。
据报道,特斯拉复工被迫延期后,马斯克曾于4月末特斯拉的一场财报电话会议上痛骂居家隔离令是“法西斯主义”,并多次发文呼吁“把自由还给人们”。
当地时间5月7日,加州政府宣布允许该州制造商自8日起陆续开放,马斯克随即“迫不及待”地表示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将于5月8日重启部分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开工需要得到郡卫生部门的安全防疫审核,因此能否复工还要看郡政府的审批结果,而特斯拉工厂所在的阿拉米达郡卫生部门认为特斯拉工厂没有达到安全开工的标准,明确要求工厂再进行调整,因此没有批准特斯拉工厂马上复产。
重启工厂受阻,暴怒下的马斯克决定起诉阿拉米达郡政府,并无视禁令强行复工,还发推特威胁称,要把特斯拉总部和未来的项目从加州搬至德克萨斯州或是内华达州。
在5月11日的一则推特中,马斯克称特斯拉工厂的生产已经恢复,并表示“如果有人应该为此入狱,我要求只逮捕我一个人。”
马斯克还发推文进一步解释称:加州已经同意(复工)了,但是一个未经选举的县政府官员没有同意,其他美国汽车工厂也复工了,只有特斯拉被针对。
他还表示,通过在特斯拉中国工厂的经验,“特斯拉比阿拉米达县的(未经选举的)临时初级官员更清楚需要做些什么来确保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口中的“其他美国汽车工厂”并不在旧金山湾区,因而复工要求并不相同。
马斯克的行动带来了巨大争议,有加州议员直接在推特上朝马斯克本人开骂,而德克萨斯州、乔治亚州、内华达州等的官员则火速在推特上联系马斯克,鼓励其将工厂搬迁到自己的州。此外,特斯拉复工也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及美国财政部长等人的声援。
不过,最终,这场战争还是以阿拉米达郡政府的松口告终。当地时间5月12日晚间,阿拉米达郡政府发布推文中,在与特斯拉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后达成协议,后者最早可在下周一(5月18日)重启生产,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可以自本周开始采取更多措施为重启生产做准备。
特斯拉何以如此心急复工?
一方面是来自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力。据悉,奔驰、宝马、大众等都已经相继开始有限恢复组装生产线,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等的北美工厂也都已经计划将在5月18日恢复生产。对于特斯拉来说,如果自家工厂不能早早复工,将可能失去在经济反弹时快速抢占市场的先机。
而更为重要还是在于现金流问题上,工厂停工意味着产品无法交付,将大大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进而拖累公司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8.95亿美元,同比虽有明显改善,但环比转付,与特斯拉“2020年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的计划相去甚远,主要是因为一季度车辆交付受阻导致库存增加。
作为特斯拉在美国最大的一个工厂,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每年产量超40万辆,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北美市场,被认为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而自3月23日被迫停产以来,该工厂已经关闭7个多星期,据相关分析师预测,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每停产一周将会损失3亿美元的资金,交付量损失的影响则将更多体现在二季度中。
另据报道,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零部件国产化率只有不到40%,60%以上的配件需要从美国运输,如果美国工厂迟迟不能复工,上海工厂或将面临零部件短缺局面。
为此,马斯克不惜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也就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马斯克还将自己名下所有的7套豪宅全部挂牌出售,试图换取约1.37亿美元的资金。
有序苹果:复工两步走
相比起特斯拉的“疯狂”,苹果的复工大业则走得更加“有序”。
据外媒报道,苹果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分阶段让更多的员工回到其全球分支机构写字楼上班。
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一些无法远程办公或在家办公面临挑战的员工,此阶段将在5月下旬和6月初扩展到主要的分支机构办公室,首批回到办公室的员工可能包括硬件工程师。第二阶段则将从7月份开始,让更多员工返回苹果全球办事处上班。
这与苹果长期以来对面对面会议和动手产品开发的重视,以及其对硬件这一核心业务的依赖不无关系。
据外媒报道,此前,苹果公司的员工就曾在居家工作方面遭遇困难,由于苹果长期以来实行严格安全政策和保密制度,员工存在无法在家里访问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问题。最终,苹果不得不调整了信息系统放开访问权限,甚至特批一些员工把智能手机原型机拿回家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苹果高管已经开始通知员工他们属于第一阶段还是后一阶段。据悉,第一阶段,根据岗位不同,员工将可能被要求定期来办公室工作或来办公室工作一段时间。
在复工后的安全防护上,苹果显得较为谨慎。
据悉,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曾在4月份告诉员工,公司重返办公室上班的计划将会错开,并表示“至少在今天,我们认为不能每个人都在同一时间返回办公室,可能是不同的团队在不同时间返回,也可能是同一团队内中的不同岗位在不同的时间返回。”
库克还称,员工重返公司上班的过程将包括体温监测、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此外,苹果正在研究针对员工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受制于零售行业限制,苹果还在5月9日证实,将于5月11日重启部分美国门店。
其中,首先开始恢复运营的是爱达荷州、南卡罗来纳州、阿拉巴马州和阿拉斯加的一些门店,门店将采取包括体温检测、社交隔离和为员工提供面部遮盖物等在内的安全程序以保护员工和顾客免受病毒侵害。
据悉,苹果目前在全球拥有510家门店,其中美国271家。3月初,苹果曾宣布关闭大中华区42家门店以来的全球所有零售店,原计划于3月27日重新开放零售店,但由于海外疫情的蔓延,直到5月一些门店才陆续恢复营业。
目前,苹果在韩国首尔、澳大利亚等地的多家门店已经恢复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据市场分析机构KeyBanc Capital Markets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爆发影响,4月份苹果的iPhone销量同比下降了77%,环比下降56%。
佛系推特:允许永久居家办公
有了特斯拉的“疯狂”和苹果的“有序”,谷歌、脸书、微软、亚马逊、推特等的复工政策则显得更加“佛系”。
据外媒报道,推特首席执行官杰克·多尔西曾在当地时间5月12日给全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该公司将允许部分员工永远在家办公。这是目前为止第一家宣布可以永久居家办公的大型科技公司。
实际上,早在3月2日,推特就开始大力鼓励居家办公,并自3月11日起强制员工在家办公,同时为员工增加购买家庭办公用品的补贴金。
推特还表示,大多数办公室将不会在9月前重新开放,并且公司还取消了2020年的所有内部活动,这样的举措或将延续到2021年。
谷歌CEO皮查伊则表示,谷歌需要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至少有10%至15%左右的员工留守,这将有助于谷歌保持正常的运转,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直到今年年底,将会一直在家办公。
不过,员工居家办公期间不能领取包括食品、健身、家庭办公家具装饰物或礼品在内的相关补贴,取消食品或健身房费用报销,即使差旅费或活动费预算还有额度未被使用也同样无法报销。
脸书也确认,允许大部分员工继续居家办公直至2020年年底,预计7月6日之前不会重新开放大多数办公室,且一直到2021年7月份以前,公司都不会举办50人以上的聚会活动。
据悉,自今年3月以来,脸书员工就一直居家工作,公司还曾表示,因办公室关闭、所需人手减少、或是得病等原因不能工作的小时工,公司会继续支付薪水。
5月6日,微软也证实,虽然居家令逐步放宽,公司员工依然可以选择居家远程办公直至10月底。
此外,亚马逊也表示将延长员工在家办公时间,大多数员工可以继续居家办公至10月2日。与此同时,其还将投入大量资金来保证那些选择来办公室工作的员工的安全,方法包括保持安全距离、深度清洁消毒、体温检测以及提供面罩和洗手液等。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爆发以来,亚马逊的仓库人员压力倍增。据报道,截至目前,亚马逊已经有6名工人死于新冠肺炎。另据社交媒体Reddit上的一个亚马逊员工小组估计,该公司至少有400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氢燃料电池“愚不可及”?氢动力汽车将是特斯拉的最大威胁丨财经科普
虽然特斯拉CEO马斯克嘲讽燃料电池为“笑料电池、愚不可及”,但氢动力汽车将成为特斯拉的最大威胁。
充电方面,氢动力汽车较纯电动汽车有优势,特斯拉充满电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氢动力汽车5分钟内就可以加满气。
续航方面,氢动力汽车也超过电动汽车。丰田Mirai、本田Clarity和现代Nexo续航里程均超过300英里,虽然特斯拉部分车型续航里程超过300英里,但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不过氢动力汽车自身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价格较纯电动汽车高,加气站网络不及特斯拉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巨亏497亿美元 股神巴菲特“壮士断臂”】5月16日凌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新持仓终于曝光。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市场出现巨震,就连活了95年的巴菲特也直呼“活久见”。(美股投资网)
5月16日凌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新持仓终于曝光。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市场出现巨震,就连活了95年的巴菲特也直呼“活久见” 。
在5月初,伯克希尔第一季度的成绩单出炉,录得净亏损高达497亿美元,而去年一季度却录得净利润217亿美元。
今年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累计下跌了22%,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约9%。有报道指一些巴菲特的长期拥护者正在弃他而去,更有人调侃抄底“股神”的时刻到了。
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多次市场动荡的巴菲特,这次意外失算了。其近三个月罕见频繁调整仓位,显示出股神在市场急剧变化中似乎有点措手不及。这份13F报告记录的是截至3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仓位变化,可能未覆盖最新的操作,但从中我们可以获悉巴菲特新动向背后的考量。。。。。。
01 零新宠,总持仓市值缩水27.48%
总体上看,第一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总持仓市值为1755.27亿美元,远低于上一季度的2420.51亿美元,环比下滑27.48%。
截至3月31日,伯克希尔并没有新增购买股票,且仅增持了3只股票,分别是美联航、达美航空、PNC。这对应了巴菲特于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当时他表示还没行动是因为没有“看到非常有趣以及吸引人的股票”。
没有新增购买之余,伯克希尔还大幅减持股票甚至清仓——减持了17只股票,同时清仓了2大股票,分别是旅行者保险和Phillips 66。
最大5只减持的股票分别是高盛、小摩、通用汽车、美国航空、Synchrony Financial,其中对高盛的仓位锐减84%,截至一季度末,仅剩190万股高盛股票,所持股份不到0.6%。
按持仓市值计,伯克希尔哈撒韦持仓规模排名前五的标的分别是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和富国银行,其持仓集中度也较高,公司前十持仓占比为84.24%。
02巴菲特和银行股&航空股的爱恨情仇
正如开头所说的,这份报告只覆盖到3月底伯克希尔的仓位情况。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4月到5月,巴菲特关于银行股和航空股的调仓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航空股方面:
4月1日,伯克希尔割肉达美航空,4月3日披露;
3月16日至4月2日,多次减持西南航空,4月3日披露;
5月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直言已清仓了四大航空股(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西南航空、联合航空)。
自2016年以来,伯克希尔已斥资70亿至80亿美元购买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和西南航空的股份。
在清仓之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是这四家航空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截至去年年底,他持有达美航空11%的股份,美国航空和西南航空10%的股份以及曼联9%的股份。
直至今年5月份的年会,他说:
“(投资航空业务)我可能错了,我认为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银行股方面:
3月3日,伯克希尔增持纽约梅隆银行,持股比例突破10%,3月13日披露;
4月7日至4月8日,减持纽约梅隆银行至10%以下,4月9日披露;
4月15日,增持美国合众银行,持股比例突破10%,4月24日披露;
5月11日至5月12日,减持美国合众银行至10%以下,5月13日披露。
增持后再减持,巴菲特出于何种担忧?
事实上,当我们回溯巴菲特过往的讲话,不难发现,巴菲特多次表示过对长期低利率的困惑。近期负利率预期也持续升温,除了巴菲特之外不少专家也对负利率之于银行业的冲击表示担忧。
然而,巴菲特似乎依然看好该行业。在5月初刚刚结束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仍然看好银行股。如今伯克希尔的十大重仓股名单之中,依然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个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次金融危机中,巴菲特曾择机大抄底,最终收益颇丰,而高盛等银行股就是当时开始看中买入的。然而,在这次崩盘中,旧一套“抄底大法”似乎并不适用。如今,股神也不得不“壮士断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台积电120亿美元美国建5nm晶圆厂 专家:成本是最高的
5月13日的报道中台积电还表示美国建厂在考虑中,5月15日台积电就突然宣布在美国投资120亿美元建设5nm晶圆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对于台积电远赴美国建厂,分析师表态称美国的成本是最高的,毛利率一定会最低。
根据台积电的信息,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和营运一座生产5nm半导体芯片的先进晶圆厂。这个5nm新厂规划月产能2万片,2021年动工,2024年左右量产。
美国工厂的总投资120亿美元(约851亿元),预计将带来超过1600个高科技专业工作机会,并间接制造上千个半导体行业工作机会。
对于台积电美国建厂,不论是宣布的时机还是建成时间,实际上都非常微妙,2024年落成意味着美国下一任总统任期完了之后才能看到,届时5nm工艺也不是台积电最先进的技术了,因为台积电的2nm工艺那时候都要量产了。
美国政府施压台积电去美国建厂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之前台积电一直不肯正面回应,开出了美国建厂的三大条件——符合经济效应、成本有优势、人员及供应链要完备,总结起来就是台积电担心美国工厂不能赚钱,至少不能像现在那样维持超高毛利率。
对于这个问题,半导体行业的分析师也是这样看的,认为美国建厂成本是最高的,导致台积电美国工厂未来的毛利率一定是最低的。
在半导体晶圆厂建设方面,分析师指大陆建厂是最低成本的,台湾地区次之,美国最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vivo芯片商标曝光:高通只剩小米一个“好队友”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从经历过了2018年的中兴事件、2019年的华为事件以后,大家在谈及芯片、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可言喻,纵观全球主流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苹果、华为均拥有自研芯片的实力,尤其是对于苹果而言,无论是在芯片,还是在操作系统领域都是处于全球行业顶尖水准,当然华为、三星虽然没有一款能够匹敌的操作系统,但华为、三星的芯片研发方面,整体综合实力也是要强于苹果,因为华为、三星都拥有自研SOC芯片实力,尤其是华为麒麟990 5G芯片实力,作为全球首款集成式5G SOC芯片,实力自然也是毋庸置疑。
当然除了三星、苹果、华为全球前三大手机厂商以外,目前OPPO、vivo也在手机芯片研发方面有所动作,OPPO已经正式推出了“马里亚纳计划”,根据OPPO官方透露信息显示,未来OPPO将会加大自研芯片研发投入,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如今vivo方面,也已经正式曝光了芯片商标,根据相关媒体爆料,vivo将会推出两款芯片,分别是vivo soc和vivo chip,而这两款芯片商标也已经得到了曝光,这意味着vivo和三星联合研发了一款手机芯片以后,也终于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芯片研发之路,对此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非常期待OPPO、vivo这两大手机厂商的芯片能够研发成功;
其实最早在去年OPPO、vivo就在不断的招聘芯片研发工程师,或许也是受到了华为、OPPO、vivo在芯片研发方面的刺激,就连小米最近也在芯片研发领域动作频频,其实小米最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但知道今天消费者都没有看到搭载小米澎湃S2芯片的小米手机上市,在这长达三年时间里,小米澎湃芯片没有任何动静,就连很多米粉们都认为小米澎湃自研芯片已经夭折了。
其实针对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开始研发芯片,掀起了一股国产芯片研发潮,这对于高通而言,无疑也是最不开心,最受打击的一家芯片厂商,因为在国产手机没有研发手机芯片之前,高通骁龙芯片一直都是国产手机厂商最信任、最青睐的芯片之一,但随着华为自研芯片强势崛起,目前华为手机也已经不再依赖高通骁龙芯片,华为手机所使用高通芯片份额也已经降至个位数,反观华为麒麟芯片自给率高达80%左右,这也是给予了很多手机厂商一个打破“垄断依赖”的勇气,一旦OPPO、vivo自研芯片取得成功,意味着对于高通而言,也将会面临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不仅仅芯片销量、市场份额都会降低,同时在营收、利润方面的降低,无疑也将会进一步削弱高通的研发实力,这种苦相信高通作为一家老牌芯片巨头也是深有体会。
当然即便是继华为后,OPPO、vivo成功研发出了芯片,高通放眼望去,依旧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小伙伴”,这个小伙伴就是小米,要知道高通也是非常看好小米手机的前景,所以也是直接入股了小米公司,这或许也是小米放弃自研芯片的道路,毕竟小米和高通之间的紧密关系,不仅仅能够获得首发权,同时还能够确保芯片供应,这对于小米而言,确实也没必要大费周章进行研发芯片,毕竟对于研发手机芯片,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曾说过:“研发芯片是九死一生,做芯片,10亿起步,10年回报;” 所以小米不再进行自研芯片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毕竟想要达到目前高通骁龙、华为麒麟芯片的高度,确实也是有着一条很长的路需要走。
写在最后:华为麒麟芯片已经成功完成了逆袭,目前OPPO、vivo也有了自研芯片的计划,相信在众多国产手机厂商的带领之下,国产芯片很快也将会再次掀起一股研发潮,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你们是否看好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Pixel Watch或将增加手势输入功能?谷歌新专利获批
据Patently Apple消息,美国专利商标局日前公布了谷歌的一项新专利,该专利涉及谷歌Pixel Watch或其Wear OS系统的一项新功能。
据悉,在手势方面,谷歌已经推出了名为Motions Sense的Soli项目技术,该技术在其Pixel 4智能手机上首次亮相。这项新专利表明谷歌试图为Pixel Watch新增手势功能,或者将此功能添加到Wear OS中以供其他人采用。
按照专利文件的描述,谷歌的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到Pixel Watch底盘中的光学传感器,可以通过佩戴者的手指、手腕或手臂的运动来感应手势。光学传感器的体积小,功率效率高,对噪声稳定并且可以容忍用户差异。
具体而言,光学传感器的信号用于检测手指/手臂/腕部的特定物理运动,将其分析为调节手表上动作的手势,而后读取并处理来自光电二极管的原始传感器数据,以减少噪声。此外,手势检测算法会将这些功能以及可能的其他信号与特定的手势动作进行匹配,在设备上执行与手势操作相对应的界面。而原始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读取以量化信号,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数字处理,然后对该信号进行滤波以进行预处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nm工艺 苹果A14晶体管高达150亿:比8核x86高3倍
苹果今年据悉会推出至少4款iPhone 12系列手机,处理器将全面升级到A14,跟华为的麒麟1020一并成为2020年最强的2颗5nm处理器,之前爆料称频率将突破3GHz。
除了性能提升,苹果A14处理器有可能在晶体管规模上再创新高,目前的A13使用7nm工艺集成了85亿晶体管,爆料称A14处理器有可能集成超过150亿晶体管,因为台积电的5nm工艺晶体管密度达到了1.71亿/mm2,提升了80%以上,苹果将借此塞入更强大的CPU、GPU及NPU单元,提升iPhone 12手机的性能。
目前移动处理器中晶体管数量最多的是华为海思的麒麟990 5G,它使用的是7nm EUV工艺,晶体管数量103亿,是全球首个超过百亿规模的移动处理器。
通常来说,即便是同一级别的制程工艺,低功耗产品与高性能产品使用的库也是不同的,移动芯片的密度一直高于高性能CPU,2倍密度也是常有的,但是苹果A14处理器的150亿晶体管不仅在移动芯片中创造新纪录。
与桌面x86处理器相比也要高得多,AMD的7nm锐龙3000的也使用了7nm工艺,8核CCX+16MB L3缓存也就是39亿晶体管,74mm2核心面积,A14的晶体管规模比它高了将近3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