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SLA)考虑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建造新的超级工厂
美股投资网财经获悉,近日,据特斯拉(TSLA)向美国德克萨斯州审计长办公室提交的一份申请显示,特斯拉正在考虑购买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处地产,可能用于建设一家新的电动汽车制造厂。
马斯克(Elon Musk)称,公司正在评估开发、设计和建设一家新的高科技电动汽车制造厂的可能性,该厂将位于特拉维斯县的奥斯汀格林(Austin Green)物业内。
马斯克指出,如果地产购买成功并获得所有所需的批准,可能会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建设新的电动汽车制造厂。
特斯拉在这份申请中表示,如果新的电动汽车制造厂在德克萨斯州建成,将在该州创造5000个工作岗位。
据媒体上周报道,如果特斯拉选择奥斯汀作为下一个工厂,那么在未来十年内可以创造超过6800万美元的地产税。
马斯克在上周四(6月18日)回复一则关于特斯拉已经收购了特拉维斯县地产的报道,称特斯拉有购买这块土地的选择权,但还没有行使。当被问及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是否也在其选项中时,马斯克表示,公司正在考虑新工厂的几种选择。
上月,特斯拉与加州州政府就封锁期间重新开放弗里蒙特工厂一事发生了争执。特斯拉违反阿拉米达县卫生部门下达的停工令,重开了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马斯克则扬言要将特斯拉总部从加州迁往德克萨斯州或内华达州。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上月表示,德克萨斯非常适合特斯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消息称苹果最快2021年推出可折叠iPhone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业界传出,苹果最快将在2021年推出可折叠iPhone。
相关供应商透露,可折叠iPhone将不再有浏海设计及人脸识别功能,而是搭载双屏幕,并提供侧面指纹解锁等过往iPhone未曾有过的特色与功能,采用上下折叠的方式。
此外,鸿海、大立光、可成等既有iPhone供应链成员都将是可折叠iPhone的供应商。其中,鸿海应是可折叠iPhone量产初期唯一组装代工厂,大立光提供光学镜头,可成提供机壳;轴承厂新日兴则会是第一次参与iPhone供应链。
在这之前,知名爆料人Jon Prosser在Twitter上透露,苹果正在开发一款可折叠的iPhone原型机,通过两个独立屏幕面板实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摩根大通成首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
6月1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核准了摩根大通股权变更,至此,摩根大通期货成为我国首家全资控股的外资期货公司。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引入符合条件的期货经营机构外资股东,以促进期货经营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期货进入中国已有超过12年的时间,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摩根大通期货净利润为4157万元。
4月3日,摩根资管与上海国际信托达成股权转让的初步意见。如后续公募基金完成股权变更,摩根大通将在中国拥有券商、期货、公募基金三张牌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重返手机市场 Surface Duo即将上市:8月见
6月22日消息,微软Surface品牌首款智能手机Surface Duo即将登场。
据媒体报道,微软去年发布的Surface Duo预计会在8月份上市,它将运行Android系统,这是微软与谷歌联合定制、针对Surface Duo双屏设备优化的系统。
报道指出,Surface Duo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55处理器,尚不确定是否会升级为骁龙865旗舰平台以及支持5G网络。
有媒体指出,微软Surface Duo若不支持5G网络连接,不升级到骁龙865旗舰平台,即便是双屏体验良好也缺少了竞争力,毕竟借助配件也能实现双屏体验的LG V60 ThinQ采用了骁龙865旗舰平台,而且支持5G。
因此除非Surface Duo在双屏体验上有极具竞争力的杀手级功能,比如与Windows 10进行深度整合,或者让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升,否则无法在市场上引起更大的反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彭博社:苹果将推出Arm架构芯片 但没有新硬件
外媒彭博社发布报道称,预计苹果公司将在WWDC上发布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和相应的系统/软件更新,但今年晚些时候才会推出相关硬件产品。
这则报道来自彭博社分析师古尔曼(Mark Gurman),他认为苹果将公布其使用Arm架构的定制芯片,但直到2020年末或2021年初,才会推出使用Arm芯片的Mac电脑产品。苹果将尽早宣布这些芯片(也就是今年WWDC),以便给开发人员留出时间做相应的软件匹配工作。
根据这份报道,下一代macOS 10.16将改善iOS到Mac的程序移植。苹果去年推出了Project Calayst,该项目旨在让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创建Mac版本的iPad版应用程序来弥合Mac和iOS平台之间的鸿沟。苹果在二月份还增加了一项通用购买功能,该功能使开发人员可以以单个购买价格将iOS,tvOS和Mac应用捆绑在一起。
这一切,无所说明了苹果正在尝试将自己的电脑,平板,手机打通的决心。
除了Mac硬件和软件更新外,古尔曼还表示,苹果计划在WWDC上对tvOS,也就是苹果电视机顶盒进行小幅更新,新的Apple TV机顶盒硬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这种说法与以前的传言一致,即苹果正在开发具有A12或A12X Bionic芯片和更高基本存储容量的Apple TV。
古尔曼在报道中也提到了watchOS 7,也就是传说苹果将为Apple Watch添加新表盘,儿童模式和睡眠检测应用程序。
至于HomePod,Apple可能计划更新HomePod软件,以支持第三方音乐服务,例如Spotify,Amazon Music,Pandora等,这些软件将在下一代HomePod推出之前发布。古尔曼说,苹果公司正在研究HomePod的mimi版本,硬件也要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提到基于Arm的Mac外(就这还是期货),古尔曼似乎并没有提到任何硬件更新。也没有提及诸如AirTags之类正在开发的其他产品的细节,这可能表明这些硬件更新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而不是在WWDC上发布。
因为疫情缘故,今年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0#将首次采用线上形式召开,苹果将在北京时间6月23日凌晨1点开始主题演讲,预计将推出iOS 14等全套系统更新。至于硬件会有什么更新,欢迎关注@新浪科技 @苹果汇的直播报道,今夜我们将通过中英文同传等多种形式为您全程播报本次发布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cebook将租赁Neiman Marcus的零售空间用于办公
据外媒消息,消息人士透露,Facebook正考虑在曼哈顿哈德逊广场租赁一零售场地。与Facebook正在谈判的是Neiman Marcus。
据介绍,Neiman Marcus是全美著名的百货公司,在5月份已经申请破产。知情者称,Facebook租下这约150万平方英尺的地方是为了办公,没有任何其它线下业务的打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被称为美国钟南山,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周四表示,尽管全国每天的感染率有所上升,但美国不需要更大范围的封锁来控制COVID-19疫情。
福奇还表示,他对很快就会有一种能够结束疫情的疫苗出现感到乐观,称早期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当被问及像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这样案件数量激增的地方是否应该重新发布留在家里的命令时,福奇说:“我不认为我们会讨论回到禁闭状态。我们将讨论如何更好地控制那些病例激增的地区。”
在确诊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方面,美国居世界首位,死亡人数接近12万。虽然以前的疫情中心纽约和新泽西已经控制了疫情,但新冠病毒目前在美国20个州不断增加感染病例。
福奇强调,随着国家恢复正常,应采取针对地方性的方法,包括何时重开学校这一关键问题上。他表示,有些县已经是零病例的情况下可以重启学校.而其他一些感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可能会推迟开学时间。”对于中度风险的那些地区,想要开学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错开上学时间,分早上和下午,让戴着口罩的人分开坐。”
在重新开放边境的问题上,福奇表达了谨慎的态度。福奇说,“显然,我们有兴趣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恢复某种形式的正常。“他补充说道,这个话题几乎每天都在讨论,但他拒绝给出明确时间。
这位79岁的老人自1984年以来就一直领导着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并监督国家应对从艾滋病毒开始的每一种流行病。然而,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就是公众对科学失去信心,尤其是在当前危机期间。福奇说:“即使我参与提出的建议是戴口罩,实际上一部分人会非常严格地执行这些建议。然而还有一部分人会无视这份建议所以,这又是一个好坏参半的社会问题。”
许多科学界人士将SARS-CoV-2病毒疫苗的研制称为“登月计划”,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成功研制出任何人类冠状病毒疫苗。另一个事实是,经历了几十年尝试,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开发出艾滋病疫苗。但福奇强调,这两种情况没有可比性。他说:“我对冠状病毒更有信心的原因是,我们知道大多数人从COVID-19中康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清除了病毒。所以大自然已经给了你一个概念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
由于康复后的人会产生抗病毒抗体,科学家相信这些抗体也可以用作人造抗原诱发。福奇表示,他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有关Moderna疫苗(股票代号 MRNA)的早期动物研究以及人类研究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早期结果表示“谨慎乐观”。但他补充说,不能因为Moderna 疫苗和牛津大学生产的另一种疫苗的“暂时领先”,就意味着它们最终的结果将是最好的。
在治疗方面,福奇说,他对英国对类固醇地塞米松的试验结果“印象深刻”,发现它可以将使用呼吸机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然而,鉴于这种药物是通过抑制和破坏人体器官的异常免疫反应而不是攻击病毒来起作用的,福奇警告说,不应该过早地开这种药。福奇认为它没有产生任何积极影响,甚至可能使得一开始情况会变得更糟。这与我们知道在感染早期,我们需要免疫系统来抑制病毒是完全一致的。”
周五(19日),美股有四只生物医疗股挂牌上市,市场反应不一,有破发者,也有接近翻倍者。
6月19日上市公司信息
首日表现点评:
以上四只生物医疗股首日涨跌不一,其中Forma Therapeutics Holdings(FMTX)和Repare Therapeutics(RPTX)收盘价高于发行价,分别收涨95%和54%。
值得一提的是,两者首日都呈现出了高开低走的表现。对于新股,投资者忌盲目追涨,可多留心观察。
来自北京的泛生子(GTH)收盘价与发行价持平,表现不如同属精密肿瘤的RPTX,前者此次扩大了发行规模,从原来的发行1300万股ADS,提升至1600万ADS,还上调发行价至16美元,较原有发行区间11.5美元到13.5美元高出不少。
专注女性健康检测的Progenity Inc(PROG)首日收跌12.53%,为4只新股中表现最差、市值最低,也是近来较少跌破发行价的医疗新股。
公司业务简介:
Forma Therapeutics Holdings(FMTX):
美国公司Form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针对罕见血液病和癌症的转化药物,目前员工不到100人。
Forma于2020年2月20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其临床药物FT-4202的快速通道资格和罕见儿科疾病资格(RPD),用于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
Forma Therapeutics在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1.64亿美元、1亿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无营收,上年同期营收为7200万美元。
Forma Therapeutics在2018年、2019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33亿美元、1.11亿美元;2020年第一季研发投入232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865万美元。
Forma Therapeutics在2018年净利润为529万美元,2019年净亏损为3479万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123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561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诺华制药(NVS)和礼来(LLY)旗下风投基金Novartis Bioventures和Lilly Ventures Fund是其股东,IPO后持股分别为8.13%、6.54%。
Forma CEO Frank Lee曾在诺华任职2年多,为市场业务负责人。
此次,Forma不仅将发行规模从1166万股扩大至1380万股,发行价也较此前定价区间的高端高出2美元。
泛生子(GTH):
泛生子是一家癌症精准医疗公司,拥有前瞻性的「LDT+IVD」双轨并行的业务模式,服务及产品覆盖从癌症早筛到诊断及治疗指导,再到监测及预后管理的癌症全周期,涉及中国前10大高发癌症中的8种。泛生子拥有中美双研发中心。
招股书显示,泛生子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1.01亿元、2.25亿元、3.23亿元。
泛生子在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为7684万元,上年同期为6665万元。
泛生子2017年、2018年、2019年运营亏损分别为1.53亿元、2.33亿元、3.06亿元;2020年第一季运营亏损为6716万元,上年同期运营亏损为7121万元。
泛生子此次扩大了发行规模,从原来的发行1300万股ADS,提升至1600万ADS,还上调发行价至16美元,较原有发行区间11.5美元到13.5美元高出不少。
泛生子是近9年来首单在扩大发行规模后,又成功实现超区间高端定价的中概股上市项目,也是2020年交易规模第二大的医疗行业中概股上市项目。
Progenity Inc(PROG):
Progenity是近期极少跌破发行价的医药新股。
Progenity成立于2002年,Progenity的技术和检测产品阵容针对先兆子痫、遗传携带者检测、遗传性癌症检测、液态活检和无创产前检查(NIPT),均旨在支持临床工作者向患者提供医护。
Progenity在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1.28亿美元、1.44亿美元;Progenity在2020年第一季营收1682万美元,上年同期为4751万美元。
Progenity在2018年、2019年净亏分别为1.29亿美元、1.48亿美元;Progenity在2020年第一季亏1715万美元,上年同期亏2402万美元。
Repare Therapeutics(RPTX):
加拿大公司Repare是一家专注于精密肿瘤学的医药公司,主要基于靶向技术为患者开发新型精准肿瘤药物,同时针对癌症等医学难题进行相关基因疗法的研发。
Repare此次发行了1100万股,此前预计发行750万股,发行价20美元,此前定价区间为16-18美元。
在过去12个月里,Repare还未实现收入,净亏损3498万美元。
生物科技公司是今年和去年IPO市场的热门股,其IPO数量超过其他行业,甚至是科技公司IPO数量。6月16日上市的生物制药代理Royalty Pharma plc(RPRX)首日涨59%,现累涨75%。
特斯拉:凭什么按照TMT股来估值?
随着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汽车行业似乎走到了一个紧要的关口。
一边是传统燃油车公司举步维艰,一边电动车行业的股价屡创新高。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下的科技股泡沫,还是下一个iPhone时代的先兆。
股票分析师也被泾渭分明的划分为两个阵营:一派是特斯拉的死忠粉研究员,买特斯拉股票,开特斯拉汽车,春风得意;另一派是坚守DCF估值法的价值派研究员,坚信车市复苏后汽车股会回到1倍PB,身边的战友不断(被)离职,下场惨淡。
我们来思考一下。特斯拉2019年卖36.8万辆电动车,亏损7.8亿美元,丰田2019年销售1072万辆汽车(主要是燃油车),盈利182亿美元,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还要更高一点?
一种思路是,特斯拉显然估值不合理,只是在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环境下的不理性炒作。
另一种思路是,特斯拉的出现改变了汽车股的估值体系,不是特斯拉被高估,而是传统的汽车体系竞争环境恶化,导致丰田盈利能力偏低。
就好比农业研究员研究养猪股=竞争恶劣的传统周期股,但是电子研究员研究养猪股=具有广阔空间的成长股;钢铁研究员研究钢铁股=产量见顶的传统周期股,电子研究员研究钢铁股=新基建下的IDC概念股。
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导致估值体系的变化,这也许是特斯拉颠覆传统汽车研究员世界观的原因。
01
传统汽车行业的商业困境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就是经典的商品“大众化”的过程,工业品渗透率见顶后天然带来盈利能力的恶化。
最初的汽车是用来替代贵族的马车,本身是一种奢侈品,全定制化,价格昂贵,生产厂商盈利能力也高。
美国人福特1908年发明T型车,流水线生产大幅降低了汽车的成本,从而导致工薪阶层也能消费得起汽车,这导致汽车销量大增。
随后日本人丰田喜一郎接棒,以精益生产方式,更低的成本生产了质量更可靠的汽车。
而起亚和现代的崛起,进一步恶化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由于汽车研发、开模、建立生产线的成本极高,汽车生产有极强的规模效应,销量越大的车型和车企有更低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价格,导致份额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典型的飞轮。
因此在过去100年,车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却越来越低。
迈克尔·波特说,商业模式只有两种:低成本和差异化。
而差异化在传统燃油车上又很难体现,因此传统汽车行业在低成本上一条路走到黑。
特斯拉的出现,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02
特斯拉改变行业的商业模式
特斯拉给行业带来了三个主要的贡献。
首先是确立了锂电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主要技术路线,另外以“第一性原理”的研发理念做出了很多革命性创新,在此基础上,特斯拉开创性的软件销售模式则增加了汽车的附加值。
(1)电动车技术路线的确立
碳排放和空气污染是燃油车存在的两个顽疾。
各国政府通过大约每4年一次的排放标准升级来降低尾气污染水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让车企不堪重负。例如2015年轰动一时的大众“排放门”,大众在约58万辆柴油车中安装作弊软件来规避排放法规的要求,事件暴露后,大众支付了约300亿的罚款、召回、和解费用。
碳排放要求是迫在眉睫的另一个要求。当前车企已经在压榨燃油系统性能上做到无法进一步提高的地步,2020年95g/km和2025年81g/km的目标,导致车企必须选择新能源汽车才能达到。
车企很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但问题是车企选择的方向错误了,在2000年左右短暂尝试了锂电池之后,包括丰田、通用在内的主流车企全力押宝氢能源,认为氢能源更环保,也更复合传统的汽车使用习惯。
遗憾的是,氢能源技术迟迟无法突破,不仅效率异常低,而且成本极其昂贵。因而传统的汽车巨头在氢能源路线上浪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
大众2019年在其公司官网上接连发表的两篇论文,展示了他们深思熟虑之后的结论--锂电池是比氢能源更高效的技术路线。
大众的路线转变可以视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对之前氢能源路线的全面清算,而此时特斯拉已经在电动车领域狂奔了将近20年。
(2)第一性原理与创新
传统汽车的生产是“三级供应商体系”,最底层的三级供应商生产基础零件,交付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将初步集成的零部件交付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则将具有完整功能的部件交付整车厂。
整个零部件体系实际上是由一级供应商掌控的,开发周期漫长而价格昂贵。
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可以说是“被动”选择了更为扁平化的方式,且深度介入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指导”供应商做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马斯克不断强调“第一性原理”,意思是说研发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不要过度依赖“经验性”知识。
这种创新导致特斯拉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传统主机厂想都不敢想的思路。
例如,域控制器理念是实现OTA功能的基础,在传统的三级供应商体系中,零部件的软件系统由以及供应商控制,主机厂只能提需求,而无法控制软件代码,全车上下上百个控制器,几乎无法实现OTA。
特斯拉简化了控制器的数量,把功能相近的控制器简化为一个,称为域,并且自己控制域控制器的代码,这样就能实现代码的随时修改,同时也取消了一级供应商存在的必要性。
诸如此类,大量的微创新,导致特斯拉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传统厂商难以实现的功能。
(3)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特斯拉之所以享受TMT的估值方式,完全是因为特斯拉的商业模式跟软件公司更为相似。
以国产model3为例,标准续航版的裸车售价为27.1万元(含税),毛利大约6万元,而自动驾驶软件autopilot售价5.6万元(含税),不含税的净价格约7000美元。
此外,特斯拉还能通过应用商店收取软件销售提成。
汽车的制造的边际成本尽管在逐渐减小,但基本的物料成本下降的幅度毕竟有限,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边际成本几乎约等于0。
这个生意听起来是不是很像苹果。
最差的情况,是特斯拉硬件制造完全不挣钱,而仅仅通过软件销售,单车利润就能达到7000美元以上。
简单估算,100万辆汽车盈利70亿美元,200万辆盈利140亿,如果特斯拉长期能做到丰田一半的销售规模,每年净利润超过惊人的450亿美元。
反观传统的整车厂正在做什么事情,大众--最先提出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车企,组建了5000人的研发团队,全新的电动车型ID.3的软件系统迟迟无法落地。
03
总结
总结一下,特斯拉的优势来自于其创新能力,通过软件提高了汽车的附加值,因此股票按照TMT公司来估值。
网络上有一个图,把特斯拉比喻成彗星,而大众、丰田则是在大草原上漫步的恐龙,浑然不知厄运将至。
在我看来这个比喻有一点过头,传统车企不至于一夜间覆灭,但若不改变理念,长期前景仍然暗淡。
极有可能,特斯拉的高估值和传统车企的低估值都是合理的。
我们拭目以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