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四升至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天最新发布的初请和PPI数据,进一步提高了业内对美联储将联储在更长时间内加息以遏制高通胀的预期。而同日登场的美联储官员,更是开始为重新将加息幅度抬升至50个基点造势!
截止纽约时段尾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5.5个基点至3.87%,盘中创下了12月底以来的新高。
其他各期限收益率也普遍上扬,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5个基点报4.651%,3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6个基点报4.375%,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1个基点报4.08%,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7.1个基点报3.922%。
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强劲经济数据支撑下持续升温,此前几日尚能勉力支撑的股市多头,周四也终于无力抵抗。美国三大股指周四全线走软,标普500指数下跌57.19点,至4090.41点,跌幅1.4%。道指下跌431.20点,至33696.85点,跌幅1.3%;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下跌214.76点,至11855.83点,跌幅1.8%。
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PPI较上年同期增长6%,这显示经济中仍然存在顽固的通胀压力。1月PPI环比也增长了0.7%,速度明显快于疫情前一年的月均增幅0.2%,12月份的PPI经修正后为下降0.2%。
穆迪分析公司助理董事兼经济学家Bernard Yaros表示,“1月份的PPI与CPI发出了相同的信息,即美国的去通胀过程将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而不是一条直线。”
此外,周四公布的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人数也依然保持在历史低位,这是就业市场仍然紧俏的一个迹象。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上周初请失业救济人数减少了1000人,至19.4万人。自今年年初以来,周度初请失业救济人数一直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平均约22万。
对于公布的最新经济指标,摩根士丹利模型投资组合构建主管Mike Loewengart表示:“本周的两个通胀数据都表明通胀具有粘性,而且这场斗争还没有结束,尤其是考虑到今天的PPI数据录得自初夏以来的最高环比增幅。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也表明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
Loewengart指出,“随着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内采取鸽派立场的希望消退,市场稍作喘息也就不足为奇了,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应该认识到通胀可能不会像许多人希望的那样迅速回到正常水平,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大的波动。”
杰富瑞在当天的一份最新报告中则表示,“最新的数据发布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不断重申他们打算在暂停之前继续加息,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利率停留在一个限制性区域。”
50基点加息重新成为联储选项?
不知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安排的,在一系列美国经济指标持续热到发烫的同时,两位最新登场发表讲话的美联储官员,也恰好是联储内部的铁杆鹰派。而他们在目睹了一连串数据的强劲表现后更是语出惊人——直接把50个基点加息的可能性,重新摆放到了人们的面前。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周四就表示,她认为本月早些时候再次加息50个基点的理由充分。她还表示,利率需要继续向限制性水平迈进以遏制物价压力,这一观点得到了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的应和。
这两位美联储鹰派官员均认为,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决策者不应该排除加大加息力度的可能性。
梅斯特表示,“就目前而言,经济数据并没有改变我的观点,即我们需要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以上并保持一段时间。事实上,在两周前的会议上,不管金融市场对我们的预期是如何,我个人认为从经济角度而言有充分理由支持加息50个基点,这将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的上端达到5%。”
布拉德在当天的演讲中也指出,“我的总体判断是,对抗通胀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布拉德希望联储尽快将政策利率提高到5.375%。他指出,“持续加息以及通胀预期可能使2023年成为一个通胀下滑的年份。受2022年美联储集中发力加息的影响,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指标现在相对较低。”
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定价显示,利率市场交易员目前预计美联储在下月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6.3%,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则为13.7%,不加息的概率则为零。
穆迪分析经济研究主管Dante DeAntonio表示,“美联储的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最新的通胀数据表明,物价放缓的速度比最初报告预期的要慢得多。”
近期业内机构已经在普遍上修对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利率峰值的预估。德银证券美国经济学家Matthew Luzzetti本周已将其预测从5.1%上调至5.6%,而IMF前首席经济学家Ken Rogoff甚至扬言,如果为遏制通胀,美联储最终将利率升至6%的水平,他也不会感到意外。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上周末我们并没有休息,花了整整二十几个小时阅读了几十份ChatGPT的研报,并且连线了几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业内人士,询问了他们对于ChatGPT有何看法,调研结果让我十分震惊,其中我总结出几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投资机会,想和大家分享分享,比如,为什么中國会做不出ChatGPT? ChatGPT这么火爆,受益者除了微软和英伟达,还有一家不为人知的大科技公司,它到底是谁?为什么我们要重仓买入,我们认为它能翻倍,是今年的大牛股,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到底有多强?本视频将深入分析,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
为什么中國会做不出ChatGPT?
我们先从资金上分析:钱和所有AI技术的关系那都是必要不充分的:钱不一定能砸出AI突破性进展,但是没钱一定做不出来。
对AI研发企业而言,无论是自然语言模型的开发和训练,以及AI服务提供所需的算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和顶尖科研人员的薪酬都是很高。ChatGPT的公司OpenAI选择了一条更烧钱的技术路径——通过增加数据量、提高算力来提升模型性能。仅2022年,OpenAI就花费了约5.44亿美元,而收入仅为3600 万美元。GPT-3的单次训练成本高达460万美元。
这样的“账”你说现在哪个国内的创业公司所负担得了的。但好在,OpenAI是含着汤匙出生的。在2015年成立之初,获得众星云集的投资者和高达1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咱们熟知的马斯克就在其中。2016年,Y Combinator又追加了12万美元的种子前轮投资。相比之下,Google 2014年收购DeepMind仅花费了4亿美元。
第二点是数据逻辑:在数据方面,OpenAI 是有相对的先发优势,它可以保持每个月月活在1亿,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这个数据体量,并且 ChatGPT 会不断进化,类似于当年 Google 在搜索的领先,后续追赶者很难,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优势的存在。而反观中國,一位北大教授分享一组数据,印证了中文互联网内容质量现状:截至2021年,虽然简体中文互联网用户和英文互联网用户规模相当,但在全球排名前1000万个网站中,英文内容占比60.4%,中文内容占比仅为1.4%。中文互联网内容质量差,是以百渡、字节为代表的中國互联网公司急功近利导致的。这些平台没有花心思把更多书籍、文献搬进互联网,而是把能否杀时间和能否快速变现当做评判内容好坏的标准。
第三点硬件:要知道,ChatGPT有着大量复杂计算需求的AI模型,GPU、FPGA、ASIC等AI芯片专门用于处理这些计算任务,是不可或缺的底层硬件。据我们了解,采购一片英伟达顶级GPU成本为8万元,GPU服务器成本通常超过40万元。对于ChatGPT而言,支撑其算力基础设施至少需要上万颗英伟达GPU A100,一次模型训练成本超过1200万美元。ChatGPT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增加会拉动芯片均价,量价齐升将导致芯片需求暴涨,
再来说说人才:ChatGPT一出现,国内的所谓互联网慌的一批,但是真正硬碰硬抗打的是真没有,实在是悲哀。这些所谓互联网大厂都是只顾自身利益,不是搞直播,就是做放货,不是搞社区团购,就是外卖买菜……。各家大学招来的高材生,整天研究人性的弱点,不干实事,很多AI行业的从业者严重缺乏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ChatGPT又如何可以有高质量的内容输入呢?
这些高材生天天一步一步诱导你在游戏里充钱……还有那些牛哄哄的大数据公司,就只会研究如何利用数据杀熟,国内企业呢?只要市场热门什么就抄什么,炒作一波概念,拉高股价,然后资本套现走人,最后啥也没做出来…天天鼓吹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结果呢?最后啥也不是。
2月7日,百渡方面向媒体再次确认将推出类似ChatGPT产品的消息,中文名是“文心一言”,现阶段,“文心一言”可回答一些知识类的查询,但逻辑和创造力上确实还真不行,百渡CEO李彦宏这个人吧,整天喜欢吹牛,之前说如果谷歌回来中國,我有信心再赢一次谷歌,
当初谷歌离开,是你百渡弄出去的?
而且自导自演淋水事件,哪有人被不知名液体淋了还不躲闪,顺便低头准备要洗头的样子。假的无语了。这次又趁ChatGPT来蹭热点,等你3月公布“文心一言”,看华尔街怎么做空你。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人工智能芯片禁售中國,也是一大影响中國没有ChatGPT的原因
ChatGPT受益者是谁呢?
英伟达
“AI芯片”第一股当属英伟达,在ChatGPT商业化模式尚未明确的初期阶段就斩获了一波红利。1月3日美股第一个交易日,英伟达的收盘价为143美元,一个月后的2月3日,英伟达股票的收盘价已经来到211美元,一个月就涨了47%。英伟达在1月份的股价表现预计将为创始人黄仁勋增加51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美股市场为何如此看好英伟达,英伟达这些年从一家显卡厂商,逐渐成长为AI芯片霸主,ChatGPT尚处于商业化探索的早期,就率先受益,接下来,ChatGPT的火热有望进一步体现在英伟达的销售额上。有分析师表示:从算力来看,ChatGPT至少导入了1万颗英伟达高端GPU,总算力消耗达到了3640PF-days。同时表示ChatGPT很可能推动英伟达相关产品在12个月内销售额达到35亿至100亿美元。
可英伟达真的能够在这一波算力红利中独占鳌头吗?
如今,在通用GPU领域,AMD一直是独立GPU的第二大供应商,且一直保持着高速成长步伐,2022年AMD数据中心事业部的营业额实现了高达64%的同比增长。英特尔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集成显卡供应商,在宣布重返独立GPU市场后,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和 AI 的Xe HP架构。与此同时,乘着AI东风崛起的一批中小GPU企业,也对新的市场机会虎视眈眈。显然,英伟达并不是AI开发者们的唯一选择。
那么,美股市场对英伟达的信心来源于什么?答案是英伟达的CUDA软件编程平台,让AI开发者优先选择英伟达的GPU,就像是一门专门给芯片的编程语言,英伟达的CUDA掌控了话语权,让AI开发者与英伟达软硬件长期绑定,构筑了行业壁垒。
微软
微软1月确认三度投资OpenAI,金额数十亿美元;2月8日,微软整合ChatGPT产品至其搜索引擎产品Bing当中。
不少人认为,现在微软已经成为ChatGPT背后的最大赢家:
从投资角度,在收回投资之前,微软将获得OpenAI 75%的利润分成,之后微软将持有OpenAI 49%的股份,OpenAI一旦开始盈利,在返还First close partners后,75%的盈利将回报给微软;
从商业竞争角度,此前多年谷歌一直占有全球90%搜索引擎的份额,而微软此次和Bing联动,或将改变互联网商业格局。而当我们把视线收回到2019年,微软第一次给OpenAI 10亿美元时,或许并没有想到自己将成为最大赢家。
微软和OpenAI的牵线已经很久了,今年1月宣布的第三笔数十亿美元投资意味着微软和OpenAI的进一步深度绑定。
如今看来,资金投入仅是微软和OpenAI合作的第一层;微软押注OpenAI也绝非谋求未来利润回报这么简单。
OpenAI逐渐将云计算服务从谷歌云迁移到微软云服务Azure。OpenAI每年在微软云服务上模型训练花费约为7000万美元,构成了微软向OpenAI投资的重要部分。
此外office一旦和ChatGPT完美融合,这将会是史上最好用的办公软件。你可以让它帮你做会议总结,可以让它帮你做商业计划书,甚至可以让它帮你统计你们公司销售过去三年的业绩,添加一列三年总和,并且列出每年的增幅,最后再做成中英文两份表格。这些过去我们要花几千块去学,要花个把小时去做的事,AI或许只需要两秒。
微软的机会不可限量!让我们拭目以待。
NET
接下来这家公司也将受益于 ChatGPT,它就是网站内容分发和网络安全龙头Cloudflare代号NET,护城河很深的一家公司,我们美股投资网也有用他们家的服务。
我们提示VIP社区是在 2月13日,抄底 NET 的,当时 60.9美元,仓位30%,我们打算一直持股,长期目标价150美元
接下来我会告诉你我为什么看好它。
我们首先从这次财报和未来的指引分析,2 月 9 日发布 2022 年第四季度业绩,无论是收入,净利润还是每股受益都取得了很大改善。
Cloudflare惊人的增长得益于它产品的迅速普及,我们从该公司客户群的激增和客户在其解决方案上的支出增加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截至2022年,该公司拥有16.2万名付费客户,比2021年增长了16%。更重要的是,过去一年在Cloudflare平台上花费至少10万美元的客户数量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1416人增加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2042人,增长了44%。
该公司的业绩指引表明,Cloudflare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达到13.4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37%。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预计在0.15美元至0.16美元之间。如果Cloudflare今年实现了更强劲的增长,大家一点也不要感到惊讶,因为公司声称自己坐拥价值12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
第二:ChatGPT带来的巨大好处,
chatGPT的官网 chat.openai.com IP指向 104.18.2.161 这个地址。屏幕前面有做互联网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属于 Cloudflare 的IP段,有人说Cloudflare也是chatGPT概念股。又有人说,用Cloudflare的CDN的公司很多,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这般,能称为对Cloudflare的利好吗?我的答案,当然是,这不正好说明Cloudflare的CDN已经无处不在了吗?此外投资者忽略了一点chat.openai.com的‘性能和安全’是由Cloudflare完成的。对ChatGPT的需求推动了Cloudflare网络的使用,为Cloudflare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在分析师看来,Cloudflare不仅有机会成为ChatGPT的CDN(内容交付网络)和安全供应商,而且有机会成为其他人工智能平台的首选。
据 Polaris Market Research 估计,到 2032 年,全球生成人工智能市场的价值可能达到 2000 亿美元,而去年仅为 100 亿美元。毫不奇怪,科技巨头现在正在竞相利用这一机会。Cloudflare 可以从中大获全胜,因为它的安全解决方案和其他产品已经被 AI 公司采用。
该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实现 50 亿美元的年收入,比 2022 年的收入增长 5 倍。
ChatGPT绝对是2023年重磅炸弹,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了。
我们整理了最完整的ChatGPT概念股,这是列表,后续我们会继续增加
我们用历史的维度去看Ai这件事情,我们发现人类经历了四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呢,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
第二次呢,是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
第三次呢,是以通信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四次呢,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产业革命。
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基本的逻辑啊,技术革命带来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带来商业革命,最终,它一定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智能商业有个特点,它拥有数据,数据越来越多,用的人越来越多,它就会越来越聪明,人工智能在现在或者是在未来。代替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体力活,它还在替代大部分的脑力活,所以呢,有一些岗位将被淘汰,而新的岗位会出来,最终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工智能并非万能,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周三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AI)的看法,他说AI技术确实很重要,但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炒作成分,有很多无稽之谈。马斯克也表示ChatGPT证实了AI已经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虽有积极一面,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有巨大的前景也有巨大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危险也是巨大的。
大家要知道新的事物的诞生,恐慌和焦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必须去接纳、拥抱,并且顺势而为,我们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车轮。毫无疑问未来的人工智能机会发展是不可限量,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尽管前行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这个时代赋予给我们的机会,大家不想错过的,直接联系我们吧!
最后,附上最近上涨很多的二线成长科技股清单,收藏好,
他们去年都跌了80%,比如服装租赁公司 SFIX,公司没有任何新闻情况下暴涨15%,它是被整个二线成长股板块带动,去年1月股价 113美元,现在5美元,跌了80%,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今年继续是大牛市,SFIX 不需要反弹到113美元,反弹到一半,60美元,那从现在5美元到60美元,也有12倍的上涨空间。这是其中一个案例。还有 CVNA等
周二,印度航空公司宣布,已经与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空客)和波音公司签署协议,将采购创纪录的470架飞机,这也是商业航空历史上最大的客机采购订单。
具体来看,印度航空同意购买250架空客飞机,总价为459亿美元,包括210架A320neo窄体机和40架A350宽体机;以及220架波音飞机,包括190架737 MAX窄体机、20架787宽体机和10架777X,价值340亿美元。
空客的一位高管声称,再加上另外25架空客飞机将被租赁以满足该公司当前需求,印度航空此次采购的飞机总数将达到495架。
美国总统拜登称该协议是“历史性的”,他表示,在应对共同的全球挑战之际,期待着与印度莫迪总理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
莫迪指出,这项重要的协议表明,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市场,印度航空业在未来15年内将需要超过2000架飞机。
该订单也反映了印度航空公司的战略,即对其老化的机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并重新夺回印度庞大的海外侨民与德里和孟买等城市之间的旅行份额,这些城市主要由阿联酋航空等海湾竞争对手的年轻机队主导。
印度航空新任首席执行官Campbell Wilson正在努力恢复其作为世界级航空公司的声誉,摆脱过去行动迟缓、机队老化和服务差的形象。
印度航空由传奇人物JRD Tata创立,他也是印度航空业的先驱。该公司公司于去年被印度最大的企业塔塔集团收购,也卸下了印度航空数十年来亏损和负债的重担。
印度塔塔集团董事长N Chandrasekaran表示,空客和塔塔正在努力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在未来某个时候引入商用飞机生产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大忙人埃隆·马斯克周三再次表明卸任推特CEO的意愿。他表示,2023年底将是寻找接班人的“好时机”。
尽管马斯克之前已经透露自己计划在某个时候辞职,但这是他第一次给出如此明确的时间表。
“我认为我需要稳定公司,并确保其财务状况良好,产品路线图清晰。” 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当被问及是否已经为推特物色到新CEO以及接任者何时就位时,马斯克在视频连线中表示。
“我猜今年年底可能是找其他人来管理推特的好时机,因为我认为,到那时公司应该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他称。
马斯克还广泛地谈到了他对推特的愿景,以及他为消除平台的错误讯息所做的努力。 他强调,他希望成为真相的来源,他鼓励公司、其他主管们说真话,即使这会招致攻击。
大忙人马斯克
除了担任推特CEO,马斯克还是特斯拉CEO,同时还管理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
显然,在收购推特前,身兼数职的马斯克已经忙的不可开交。而管理“麻烦缠身”的推特分走了马斯克很大一部分精力,这也令他面临多方压力,尤其是特斯拉股东。
去年12月,马斯克在推特上就他是否应该辞去推特CEO一职进行了民意调查,大多数受访者支持他辞职。
几天之后,马斯克发推表示, “一旦找到一个足够愚蠢的人来接受这份工作!”, 他将辞去推特CEO一职。他补充称,他将“只管理软件和服务器团队”。
玩笑推文提振犬系加密货币
有趣的是,马斯克周三早些时候连续发布多条推文,声称自己已为推特找到了一位新 CEO(配图是穿着黑色毛衣的柴犬,胸前标有CEO的字样),他非常棒,比其他人好多了,非常擅长数学,也很有个性,是这个工作的完美人选。
在马斯克发布相关推文后,包括狗狗币在内的“犬系加密货币”短线拉涨。
截至目前,在币安平台上,狗狗币报0.0861美元,24小时涨幅超过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独立董事、前日本政府养老基金首席投资官水野弘道(Hiromichi Mizuno)周二透露,马斯克曾说过,如果竞争对手能生产出更好的汽车,他不介意特斯拉破产。
他在世界政府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当埃隆说如果别人能生产出更好的汽车,我不介意特斯拉破产之时,我都不会同意这种说法。”
“我认为这是他的哲学,也是特斯拉的哲学,”于2020年4月被选为该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水野弘道指出。
多次濒临破产
事实上,马斯克此前曾表示,特斯拉在近20年的历史中可能会多次濒临破产。2020年11月,马斯克透露,在2017年年中至2019年年中Model 3产量爬坡的过程中,该公司曾经距离破产只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在一次接受特斯拉车主俱乐部采访时,马斯克表示,他主要关心的是让公司免于破产,因为特斯拉正因疫情风控措施面临生产中断。
除了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之外,马斯克去年还收购了推特,并一直在进行重大战略变革——从大规模裁员到积极推动盈利。在特斯拉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监管审查之际,投资者质疑马斯克是否分心了。
地球人还是外星人?
在谈到马斯克不断增加的工作量时,水野弘道开玩笑说,他不确定这位神秘的亿万富翁是“人类还是外星人”。尽管如此,他仍支持马斯克,并表示他钦佩这位科技巨头的韧劲。他说,“马斯克似乎在工作上有惊人的带宽。”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支持特斯拉CEO的支持者。上个月,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表示,尽管马斯克在推特上的分心令人担忧,但他仍然指望特斯拉“继续用他们的技术让我们大吃一惊”。
水野弘道则补充说,尽管特斯拉在产量和销量方面取得了进展(去年该公司交付了131万辆汽车),但整个汽车行业超过80%的行业销量仍来自非纯电动汽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周二,据美国证监会公布的13F证券申报文件显示,随着中国逐步优化新冠防疫措施,“大空头”投资者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法拉龙资本管理公司(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和蔻图资本管理公司(Coatue Management)等多家知名对冲基金大举押注中概股。
文件显示,电影《大空头》主角原型、因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做空美国房地产而一举成名的伯里,在去年第四季度新建仓7.5万股京东股票和5万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分别占其投资组合的9.46%和9.05%。
“大空头”主管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第四季度主要买卖头寸
与此同时,法拉龙资本管理公司在第四季度增持了219.7万股阿里巴巴股票,蔻图资本管理公司增持了超过479.61万股阿里巴巴股票和122.15万股京东股票。
法拉龙资本管理公司Q4增持219.7万股阿里巴巴股票
年初至今,在美股市场上,阿里巴巴已经累计上涨18.37%。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团队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优化新冠防疫举措,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达到创纪录水平,并推动从原油到欧洲奢侈品制造商等多类资产上涨,因为市场预期需求将重新出现。
今年迄今为止,上证指数累计上涨6.6%,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上涨6.74%,略低于美国基准股指标普500指数7.73%的涨幅。
根据美国证监会规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基金经理,必须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的45天内,公布一份名为“13F表格”的文件,在文件中披露其持有的股票,以及每个头寸的规模和市值,投资者通常使用13F来衡量基金经理在股市的投资动向。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如今小鹏的低谷期或许正是王凤英大展拳脚的机会。
2023年开年,有着车圈“铁娘子”之称的前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加盟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出任总裁,引发广泛关注。
这则人事变动的特殊之处在于,王凤英的传统汽车人身份似乎与标榜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化科技相关的造车新势力格格不入,而且刚刚加入就被委以重任,这在汽车圈并并不寻常。另一方面,眼下的小鹏正处于低谷期,反映在表面上是销量不济、新品上市失利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其年末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调整。新援王凤英能否救小鹏于水火之中,让外界十分关注。
销量掉队、G9上市失利,小鹏启动内部组织架构大调整
2021年是小鹏的“高光时刻”,这一年小鹏卖出去将近10万辆车,力压蔚来、理想等同级别对手,稳坐造车新势力头名。其中作为主力车型的小鹏P7全年累计交付超6万辆,占全年总交付量的62%。
但到了2022年,小鹏却在销量上遭遇了“滑铁卢”。全年累计交付约12万辆,不仅被哪吒、理想和蔚来超越,就连自己定下的年度销量目标的一半都未达成。
一位曾在小鹏从事智能化相关研发的员工对美股投资网表示,其在2022年初就预感到小鹏的竞争力将存在问题,一方面P7的吸引力开始减弱,另一方面极氪、问界等新品牌正不断加剧竞争,而在P7之后上市的P5无法带领小鹏走量。在他看来,小鹏推出的几款产品中,只有P7在消费者心中真正留下了印象。
小鹏P5定位比P7低,售价约15万起,2021年4季度开始交付。数据显示,小鹏P5在2022年的销量约为3.5万辆,作为一款承担着走量重任的车型,这样的成绩显然不合格。
去年9月下旬,高端化车型G9上市则成了小鹏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复杂的选配逻辑和高价低配的市场策略,G9一上市便引发舆论风波,迫使小鹏紧急调整定价策略。该事件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销量上,小鹏此后连续两个月销量仅有5000多辆,同期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公司月销均破万。
但在一位小鹏汽车前员工看来,销量不佳、产品线复杂,这些情况只是小鹏问题的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小鹏不断被稀释的组织力、文化以及价值观。
该名小鹏前员工告诉美股投资网,小鹏汽车在IPO“上岸”后经历了一个迅速的膨胀期,形式主义以及向上管理等现象开始滋生,开放的氛围随之收紧。他提到一个细节是,作为内部车主的小鹏员工们,居然无法在内部车主群内交流。“直接被禁言了,没有人可以说话。”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也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指出,小鹏的组织能力导致部门低效,为领导的数据而生、为汇报而生,而这也反映了小鹏汽车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价值观问题。2023年,何小鹏将着重解决战略和规划、组织能力和价值观三大问题。
其实,在G9上市失利后,小鹏便开始主动“求变”,进行深层次的内部组织结构调整。从去年10月起,小鹏汽车先是成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技术、战略委员会主任,三大平台的负责人也直接向他汇报。此后,公司联合创始人夏珩辞去执行董事职务,但仍担任总裁职务。这一系列的调整,意味着何小鹏作为公司最高负责人开始进一步集权。
密集导入5款新品,王凤英当下要务是帮助小鹏打造爆款车型
今年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前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的加盟,出任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小鹏汽车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并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
何小鹏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王凤英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现象级产品,期待她的加入能够给“智能化+汽车”的融合带来更多不一样的火花。
其实在小鹏汽车官宣之前,王凤英即将加入小鹏汽车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对此,小鹏汽车曾向美股投资网回应:“公司将继续在何小鹏的领导下向前发展,何小鹏依然会是这家公司的最高负责人,热血造车,不会改变。”在发出这份耐人寻味的回应没多久,王凤英“空降”小鹏、临危受命。
王凤英最显赫的履历便是在长城汽车工作超过30年,成为仅次于魏建军的公司“二把手”。她从一线销售做起,一步步做到了长城汽车副董事长、总经理。凭借丰富的营销经验,王凤英带领长城皮卡多年位居皮卡市场销量榜首位,并确立聚焦SUV战略,推动哈弗H6成为中国SUV领域连续近10年销量冠军。2022年7月,王凤英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长城汽车总经理职务。
在离开长城汽车后,王凤英还曾加入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从事汽车战略定位及品类创新方面的咨询工作。这家机构曾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类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了小鹏汽车产品和智能化的两大隐患。
报告称,小鹏不断拓展车型与价格品类,造成了主干品类认知模糊的致命伤,不断拓宽品类版图的小鹏,终将难以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任何品类;同时,小鹏汽车押注的智能化技术并为真正形成差异化。“长期来看,仍然需要在认知中打造出单一的某个极具差异化的智能特性,因为没有品牌能够代表‘智能汽车’。”
这些问题或许都将是王凤英加入小鹏汽车后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也是其过往履历所擅长的部分。王凤英曾提到,自己在长城汽车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战略,一件是营销。
“王凤英一定会对小鹏进行一个重新的定义和梳理。”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告诉美股投资网。在他看来,目前传统汽车公司和造车新势力公司之间正在加速互相借鉴、融合,王凤英传统汽车人的背景并不是问题,“对于小鹏来说,它有很多基本的建章建制的事情需要拉起来。”而行业经验丰富的王凤英正适合这样的角色。
另外他表示,因为不用背负历史包袱,如今小鹏的低谷期或许正是王凤英大展拳脚的机会。“对小鹏来说,聚焦好做出一两款爆品车型就能够走下去。”
根据何小鹏此前发布的内部信,小鹏汽车今年计划有2款新车上市,并对现有3款老车型进行改款换代,总共5款车型,这也是小鹏自成立以来新产品导入最为密集的一年。
不过在一位入职更久的小鹏员工看来,P5、G9失利后,小鹏今年即将发布的新车SUV G7可能将是公司失败的第三款产品。据其介绍,这款车在造型上接近Model Y,价格预计在25万元以上,介于P7和G9之间,2022年内部评审时其定价区间是28至35万元。同时,这款车的前脸和内饰跟以前的车型有所不同。
王凤英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帮助小鹏打造一个爆款车型,扭转销量的颓势、走出低谷。不过与在长城汽车长达30年的深耕不同,刚刚空降到小鹏的王凤英毫无根基,其拥有多大权利,想法能否得到贯彻还是未知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2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2022年12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至此,2022年全年的TIC数据也已经披露,最新披露的数据较之前披露有所修正。
目前,日本、中国(大陆)分别为美国国债的前两大“债主”。根据最新数据,日本12月所持美国国债环比11月减少60亿美元至1.0763万亿美元;中国12月所持美债环比11月减少31亿美元至8671亿美元。中国连续五个月减持美债,且美债总持仓续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从去年4月以来,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连续八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
从2022年全年来看,日本减持美国国债2245亿美元,中国减持美国国债1732亿美元。
中国、日本2022年所持美国国债走势。(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陈佩珍整理)
受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影响
2022年,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牵动着全球经济。
根据美股投资网梳理,美联储在2022年加息7次,累计加息幅度达425个基点。美联储分别于2022年3月、5月、6月、7月、9月、11月、12月加息25、50、75、75、75、75、50个基点,年内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加息速度为近40年来最快。
一般来说,当美债收益率处于上行阶段,投资者会倾向于减持美债资产以降低资产损失,当美债收益率下行时再增持。2022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因美联储较为“鹰派”加息曾一路高涨,在去年11月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后,美联储开始放缓加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下行,同时全球汇、债得以喘息。
根据2022年的TIC数据,日本在美联储2022年第一次加息的3月和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的9月减持美债数额较大,分别为740亿美元和796亿美元。
美联储去年9月议息会议上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后使得日本的汇、债承压。去年9月,日本一方面大幅度减持美国国债,一方面年内第一次出手干预外汇市场。
全球宏观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存
美联储3月将迎来新的议息会议,日本央行也将迎来新行长,两者均会对全球宏观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最新的宏观数据方面,美国劳工统计局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CPI连续第七个月降温,同比增6.4%,增速仍高于预期,环比增0.5%为三个月最高增速。此前,多位美联储官员“鹰派”发声警告,若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可能促使美联储加息至超过预期的水平。
日本方面,今年2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提名植田和男为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学者出身的植田和男出生于1951年9月20日,197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之后在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从事研究活动,1993年开始担任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植田和男和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师出同门。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前几日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可以把植田和男看作是日本的伯南克。他和伯南克差不多同时在麻省理工大学学习,他们的论文导师都是前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
此前,市场预期“鸽派”雨宫正佳(现任日本央行副行长)为日本央行行长人选,如果雨宫正佳当选,则日本央行大概率延续目前的宽松政策,植田和男的提名为日本货币政策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由于植田不是现任央行官员,市场也因此预期其在主导货币政策正常化上不会有太重的历史包袱。”
日前,植田和男被媒体问及对日本目前货币政策的态度时,他表示,“金融政策必须基于景气和物价的现状以及前景来运行,从这一观点来看,我认为现在日本央行的政策是适当的。我认为目前有必要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2022年7月,当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受到批评时,植田和男在日经新闻专栏中表示,“应该避免操之过急的紧缩政策”。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2月14日周二,盘前公布的美国1月通胀数据再超预期,为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打开了大门,市场承压,波动剧烈,最终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需求向好,再度调价,特斯拉逆市“一枝独秀”,飙涨超7.5%力撑纳指,市值一夜劲升超460亿美元(约逾3100亿人民币)。
大宗商品继续跌宕,高通胀压低需求前景,美国将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等因素压低油价,国际油价盘中一度大跌超3%。
巨头们齐出手,买入中概股!高瓴HHLR四季度加仓阿里巴巴、京东等中概股,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占比接近70%。美股“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也建仓中概了!
通胀数据升高加息预期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美东时间2月14日周二,盘前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CPI同比增长6.4%,超出市场预期的6.2%,环比增长0.5%,符合预期;核心CPI同比增长5.6%,略超市场预期的5.5%。
这份报告表明,尽管通胀连续第七个月回落,但放缓的速度不及投资者预期。有市场分析指出,超预期的通胀,暗示美联储加息之路还未结束。
掉期互换市场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7月份将加息至峰值5.27%,不再完全相信FOMC将在2023年降息25个基点。
交易员衡量通胀数据,美股周二开盘便波动剧烈。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迅速跳水,但开盘半小时后三大指数集体转涨,午盘前美股再度转跌至日低,道指最深跌近420点,一度跌破3.4万点。午盘后,标普和纳指又重新转涨,道指收窄,最终,三大指数仅纳指收涨。
截至收盘,道指收跌156.66点,跌幅0.46%,报34089.27点。纳指收涨68.36点,涨幅0.57%,报11960.15点。标普500指数收跌1.16点,跌幅0.03%,报4136.13点。
1月通胀数据公布后,多位美联储官员再度放“鹰”。
根据万得香港通讯社汇编,美联储永久票委、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重申,通胀太高,将其降至2%至关重要,将保持加息以实现通胀目标,CPI数据与现有的通胀说法一致;最近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加息。他还指出,实现通胀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会将累积的政策紧缩(影响)纳入考量。
今年票委、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表示,可能需要更高的利率来抑制通胀,“加息时间可能比预期久”。今年票委、费城联储主席哈克称,美联储还没有结束加息周期,需要维持25个基点的加息步伐,并加息至5%以上。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称,CPI报告大致符合预期,但通货膨胀的惯性和持续性将远远超过美联储的预期。如果通胀持续高于目标,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多行动。
面对回落不及预期的CPI数据和强劲的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官员的持续放鹰,市场开始逐渐相信鲍威尔所说的“今年不会降息”。
富国银行证券部门宏观策略主管Michael Schumacher警告投资者:“美联储不是你们的朋友”。他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利率,这可能会让投资者处于交易的错误一方。Schumacher 称:“你想想过去15年的历史。一旦美股出现疲软,美联储就会出手相救。但这次不是。美联储关心通胀,仅此而已。所以,忘了大幅放松政策的想法吧。”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科拉诺维奇(Marko Kolanovic)日前表示,他的投资策略正“变得更偏于防守”。他建议投资者卖出股票、转投债券,因为“股市目前尚未对经济衰退定价”。他认为,市场对通胀方面的好消息定价过高,并且对风险盲目乐观。
特斯拉“一枝独秀”逆市飙涨超7.5%
市值一夜劲升逾3100亿
美东时间2月14日周二,大盘波动向下之际,特斯拉却走出“一枝独秀”,逆市飙涨超7.5%,股价重返200美元,报209.25美元/股,最新总市值6620.88亿美元,市值一夜劲升超460亿美元(约逾3100亿人民币)。
消息面上,根据新闻,2月14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通过了2035年欧洲停售燃料发动机车辆议案。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净零碳排发展已成全球共识,能源转型促使电动车需求崛起,预估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售量将达2964万辆。
此外,特斯拉2月14日再次调整了Model 3和Model Y在美国的售价,这是特斯拉自今年年初以来第四次调整价格。特斯拉网站显示,其高性能版Model Y的价格上调至58990美元,后轮驱动版Model 3的价格下调了500美元,至42990美元。这两款车都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
特斯拉CEO马斯克上个月表示,在第一轮降价后,1月份的汽车订单量大约是产量的两倍。马斯克表示,强劲的需求促使特斯拉首次小幅提高Model Y的价格,在经济将走向衰退的情况下,该公司将专注于通过调整价格来推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员工在纽约发起工会运动,特斯拉自动驾驶员工要求加薪、改变工作条件。特斯拉员工表示,工会将代表800名自动驾驶分析师。这也是首马斯克面临的最新劳工挑战。
此外,2月14日,官方旗舰店在正式上线,全线车品同步发售。京东方面称,本次与特斯拉的合作是京东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
特斯拉官方旗舰店涵盖全系车品,包括充电产品、优选配件、精选服饰和周边精品等22个类目共计200余种产品,京东汽车称,将与特斯拉以此为起点,携手打造联动服务,宣传推广文创、周边等产品,并陆续在仓储、配送及充电桩安装等不同环节展开深度合作。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苹果跌0.42%,亚马逊涨0.16%,Meta涨0.03%,谷歌涨0.07%,微软涨0.31%,奈飞涨0.39%。
消息面上,微软万人裁员计划将影响到领英,领英在其招聘部门裁员,具体裁员数字不详。领英是微软旗下专注于商业和就业的社交平台。
有消息称苹果汽车或将由奇瑞汽车负责代工生产。奇瑞内部人士就此回应称,目前没得到相关信息。
苹果据悉最快将在4月初推出15.5英寸的笔电MacBook Air,并已经开始为这款产品生产面板。该款产品或主打新一代Apple Silicon芯片,像是M3芯片,苹果供应商台积电去年12月已开始量产3纳米芯片。
国际油价盘中一度大跌超3%
大宗商品继续跌宕,高通胀压低需求前景,美国将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等因素压低油价,国际油价盘中走低。
美油WTI一度跌2.66美元或跌3.3%,日低失守78美元;国际布伦特一度跌2.47美元或跌2.9%,创2月3日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
WTI 3月原油期货收跌1.08美元,跌幅1.35%,报79.06美元/桶,目前位于78.8美元/桶附近;布伦特4月期货收跌1.03美元,跌幅1.19%,报85.58美元/桶,目前位于85.25美元/桶附近。
消息面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一(2月13日)在月度钻井生产力报告中表示,美国七个最大的页岩油盆地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预计将在3月份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分析称这也让油价承压。
巴菲特减持台积电86%持仓
苹果仍居持仓第一宝座
2月14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的Q4持仓情况。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4季度持仓总市值从上季度的2960.97亿美元微增至2990.08亿美元。Q4对苹果增持33万股至8.95亿股,持仓占比调整至38.9%,总市值达1163亿美元,仍居其持仓第一宝座。Q4伯克希尔减持台积电5176.8万股,减持幅度达86%。四季度,伯克希尔还减持雪佛龙238万股,减持动视暴雪742万股。
巨头齐出手,加仓中概股!
美东时间2月14日周二,根据最新披露的美股持仓13F文件,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高瓴旗下HHLR十大重仓股为:百济神州、京东、贝壳、阿里巴巴、唯品会、传奇生物、自由港麦克莫兰、拼多多、赛富时、DoorDash,其中有7只是中概股。
HHLR在四季度共对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在内的11只中概股进行了增持、新进买入等加仓操作。全部美股持仓中,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占比接近70%。四季度对微软继续增持23700股,较上季度持仓数量提升15%,同时新进了亚朵。
(HHLR四季度持仓变化来源:whalewisdom)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3F报告显示,电影“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四季度建仓做多阿里巴巴和京东,分别买入50000股和75000股,分别占其投资组合的9.46%和9.0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ChatGPT背后技术公司OpenAI的首席执行官(CEO)Sam Altman接受了《纽约时报》科技播客节目Hard Fork的专访。
在访谈中,Sam Altman解答了关于微软发布的新版必应(Bing)搜索、人工智能(AI)的犯错行为、AI的安全,以及ChatGPT未来的版本等问题。
他提到,对于任何新技术,我们都无法完美地预测其所有问题和解决措施,因此需要从人类的反馈中不断学习和改进。“重要的是,人们还需要真正认真对待AI的安全和道德规范。”
此外,他还表示,当一切准备就绪时,OpenAI将发布更强大的ChatGPT版本,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谈新版必应:很快会变得不可或缺
2月7日,微软公司宣布推出新版必应搜索和Edge浏览器。在这之前,微软和OpenAI已经对必应测试了至少几个星期的时间了,必应搜索引擎整合了ChatGPT系统背后的技术。
在该播客节目中,主持人问到,“您认为必应将如何改变人们的搜索方式?或者说,它是否拥有一些过往搜索引擎所不能达到的功能?”
Sam Altman认为,(必应)很快会变得不可或缺。“当我无法访问它时,我会想念它。”
他同时说到他的亲身经历,“我有一个14岁的女儿,她喜欢说‘riz’和‘bussing’之类的话,而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你可以输入比如,嘿,我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在说这些话,我不明白。此时,必应会充当一个Z世代的翻译。”
Sam Altman补充说,“它真的非常擅长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个例子是,昨天我装作是一名制造商,一直在寻找工业套结缝纫机。使用新的必应后,它向我展示了我以前在任何其他搜索中从未见过的东西,帮我确定了需要购买的机器,”。
“你不会再想回去使用谷歌(搜索)了,”他说道。
谈ChatGPT犯错:不可避免,但反馈会帮助提高
在访谈中,Sam Altman语出惊人地表示,“ChatGPT是一个可怕(horrible)的产品。”随后,他给出了这样评价的理由。
“看看人们将其整合到自己工作流程的方式就知道了,”Sam Altman说道,“人们访问一个有时能正常工作、有时又会宕机的网站。他们在对话框输入一些东西,一直尝试,直到正确为止。随后他们复制ChatGPT给出的答案,并将其粘贴到其他地方,然后又返回继续尝试。”
“当然,这很酷。人们很喜欢它,这让我们感到开心,”他说道,“不过,目前还没有人会说这是一款出色的、集成良好的产品。但它是有价值的产品,因此人们愿意忍受它。”
自从ChatGPT推出以来,有一件事已经是一个共识——那就是它并非是万无一失的,在某些情景下,它会犯错误。当ChatGPT被接入每天被大量使用的搜索引擎必应时,Sam Altman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想说,(相比其他模型)ChatGPT是一个错误更少的、更优秀的模型,但它仍然存在很多错误,”他这样说道,“正如微软过去许多年所经历的一样,他们围绕必应所构建的技术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你需要自己去验证它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不要完全相信它。尽管如此,我认为(必应的)体验已经比ChatGPT有了显著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提高。”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用户在必应上执行操作,应更加谨慎地去搜索某些类别,因为这些类别可能比其他类别更容易出错?
Sam Altman承认,这一点还没有答案。不过,他表示,“我认为我们将很快了解模型犯错的原因。当我们每一次发布新产品时,我们都会学到很多东西,并了解用户如何与之交互。我们在Copilot(Github开发的AI产品)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要指出的一件事是这些技术带来的创新。三年前,GPT-3还未出世,那时候很少有人相信,AI领域将会发生意义非凡的进展,”他说道。
Sam Altman表示,对于任何新技术,人类都无法完美地预测其所有问题和缓解措施。“但如果它有一个非常紧密的反馈循环机制,按照事情发展的速度,我认为我们可以非常快地获得非常可靠的产品,”他颇有信心地说道。
谈ChatGPT的未来:一切准备就绪时,将发布更强大的版本
此前,谷歌推出了ChatGPT的竞品Bard.在硅谷,这种竞争并不少见,许多其他公司都争相向ChatGPT看齐。
“我们不是匆忙发布产品的人。这项技术的好处是如此之多,我认为很多人确实想要构建这些东西,”他说道,“但是,对于我们需要在这些系统上满足哪些标准,需要制定行业规范和法规。我认为这真的很重要。”
对于ChatGPT未来的更新路径,Sam Altman表示,的确还有更强大的版本,但现在并没有到公布的时机。“不马上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的原因是,人们认为我们已经是完整的AGI(通用人工智能),随时准备好按下按钮,但实际上还差得远。”
“当我们准备好时,这意味着已经完成了校准工作和所有安全思考,并与外部审计员和其他AGI实验室合作,我们就会发布这些东西,”他说道,“但是,从现在到未来更强大的系统之间,肯定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思考。我们还没有弄清楚这些,其他人也没有。”
谈ChatGPT被“破解”:令人烦恼,但不应消失
近期,Reddit论坛上有用户正致力于破解ChatGPT,并找到了一种方法。随后OpenAI修补了这个Bug.这是否将永远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Sam Altman的态度颇为开放。他认为,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人们试图突破技术的极限找出它的突破口,并在那里做一些不寻常、有趣的事情,这很好。
他表示,“AI系统可以做的事情范围很广,但这些范围不是由微软或OpenAI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政府等来决定。在这些范围内,用户应该对AI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控制权,因为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体验。”
“这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它,所以我们很保守。正确的答案是由社会设定的非常广泛的范围,然后由用户来进行选择,”他说道。
“这就是安全社区的工作方式。我宁愿受到批评,也希望人们在我的软件中发现错误,而不是让软件中那些潜在的错误被默默地利用并造成伤害。有时候,听到这类消息(破解)是挺烦恼的。但实际上,我并不希望它消失,”他这样说道。
谈Tay事件的教训:需认真对待AI安全和道德规范
2016年春季,微软在推特上推出了聊天机器人Tay,但在和用户开放对话后的不到一天时间里,它便由于不恰当的种族主义言论引发了激烈争议。随后微软很快就下线了Tay,这对于人工智能行业来说是一个警示。
对此,Sam Altman认为,“那个时代的很多东西都是由研究团队推出的,他们非常兴奋——嘿,我得到了这个技术上很有趣的东西。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考虑产品的影响。”
如今的AI技术应当从中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呢?“我们仍然非常认真地对待AI,并且坚信它将成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但我们从中学到的一件事是,永远不应该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我们需要真正认真对待AI的安全和道德规范,”Sam Altman表示。
“我们必须去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以避免再次犯类似的错误,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会再犯错误,”他说道,“在过去的五年半的时间内,我们一直在努力,并非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践。”
有人认为AI工具部署得过于迅速,以至于社会无法快速设置相应的安全规范。Sam Altman也同意这一点。
“但我有两点非常强烈的感受。一是,每个人都必须有机会了解这些工具的优缺点、使用方法,并共同塑造它。”他进一步说道,“有人认为这种技术应该保留在科技行业的一小部分人中,因为这些人才是我们可以信任的人。我完全不同意这一点,因为人们需要尽早地参与进来。”
“二是,在我所看到的技术史中,如果不与现实世界接触,你无法预测技术带来的美好以及它如何被误用。通过部署这些AI系统,通过学习,并通过获得人类反馈来改进,我们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模型,”他补充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