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异动 | 淡水河谷(VALE)盘前涨超5% 与特斯拉(TSLA)就镍供应进行谈判
10月5日(周一)美股盘前,截至16:45,淡水河谷(VALE)涨5.39%,报10.95美元。
据悉,该公司表示,正与特斯拉(TSLA)及其它电动车公司就从其加拿大业务中获取镍进行谈判。马斯克此前称新电池将“最大限度地利用镍”。
据了解,淡水河谷在加拿大的业务横跨三省,该公司正在将其Voisey s Bay的工厂扩建为一个地下工厂,每年将生产约4万吨镍精矿。
淡水河谷表示,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制造商需要确保有足够的镍来生产未来5至8年电动车所需的电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总裁称将在希腊建立首个数据中心
据报道,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周一在雅典举行的交易说明会上表示,将在希腊建立首个数据中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富时罗素帮助贝莱德(BLK)在欧洲推出首支受气候影响的ETF
全球指数、数据和分析提供商富时罗素(FTSE Russell)今日宣布,该公司将帮助贝莱德(BLK)推出iShares€Govt Bond Climate UCITS ETF。富时罗素的“Advanced Climate EGBI”被选为该市场首只气候风险调整政府债券ETF的基准。该指数将根据对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面临的气候风险进行前瞻性评估,根据实物风险、过渡风险和弹性三个指标来调整国家权重。
该基金于2020年10月5日在德意志交易所的ETF交易平台Xetra开始交易。并为投资者提供了购买欧元区政府债券的渠道,同时寻求增加对气候变化风险敞口较小的国家的敞口,降低对气候变化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的敞口。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吉利德科学(GILD)盘前涨超3%,美政府允许其瑞德西韦自由销售
10月5日美股盘前,吉利德科学(GILD)股价上涨,截止至16:11,涨3.44%,报价64.31美元。
据悉,美国政府将放弃对吉利德生产的抗新冠药物瑞德西韦的供应控制权。自从5月份被授予紧急使用权以来,该药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吉利德科学表示,从周四开始吉利德将以与其他药物相同的销售方式,根据市场需求直接向医院销售该药。
吉利德公司尚未公布瑞德西韦的具体销售预测,并拒绝概述之后的分销计划。但根据瑞士信贷投资分析师的估计,该药物可能会给吉利德公司带来超过90亿美元的收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台积电拿下英特尔3nm订单
美股投资网10月5日消息,据中关村在线消息,台积电拿下英特尔3nm订单,之前英特尔与台积电合作,使用台积电的6nm工艺,代工自家的GPU,共计18万片晶圆,时间为明年。此次合作确实出乎意料,不过考虑到英特尔的产能,或许这是比较好的选择。如今英特尔再次与台积电合作,将使用台积电的3nm工艺。
目前还不清楚此次台积电为英特尔代工什么产品,不过分析来看,极大可能还会是GPU,也就是下一代英特尔显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云企业扎堆DPO上市,Asana(ASAN)能否成为下一个“Slack”?
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上市同一天,又有一家公司以直接上市方式登陆美股市场。
9月30日晚间,企业软件管理平台Asana(ASAN)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上涨42.67%,报29.96美元。截至发稿时,股价收于25.91美元,跌幅为0.84%。
在Asana的上市之前,就有两家知名企业采用直接上市(DPO)这一方式,其中就有处于团队协作赛道上的Slack。上半年受大环境影响,远程办公需求带动了不少云服务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团队协作巨头Slack却表现平平,无疑会让市场质疑Asana的后续发展。结合招股书,相比同一赛道的公司,上市后的Asana是否更加出色呢?
营收放缓不敌Slack,巨头加码拥抱协同办公赛道
Asana是一家致力于设计工作管理平台的公司,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将帮助企业客户来实现线上团队协作,以优化企业客户内部的工作效率。
公司目前采用的是软件订阅付费的模式来获得收益,这样不难发现Asana的业务与Slack公司业务、微软旗下的团队协作工具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愈来愈多的企业不止停留在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统的办公软件完成工作,还会使用记录、语音和视频等功能。多个功能协作的需求催生巨大的市场机会,Asana因此迎来了飞速成长。
招股书显示,Asana在2020年第一季度取得0.4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2020财年的营收为1.43亿美元,同比增长86%。
从多个季度的表现上看,其业绩处于上行趋势中,表示其自身规模在逐渐扩大。但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其营收增速连续多个季度在放缓,对于其业务恐怕是一个不健康的信号。
除了协作市场不断发展,第一季度全球大环境的影响无疑是支撑了Asana在上半年业绩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样的良机同样利好着其他同类型的公司,它们的业务也迎来了高速增长。就协作市场中的“老将”Slack来说,其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录得2.02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而2020财年营收录得6.30亿美元,同比增长57.1%。和Asana一样,其开发的企业协同应用是营收的最大贡献者。
两者的营收相比,Asana仍有不小差距,这意味着公司业务目前的市场份额不敌Slack。上市之后,若Asana成长性放缓,无疑会使得市场更偏向于看好Slack。
面向B端客户的协同市场中,并不是只有Asana和Slack两个玩家。
其中微软的Teams一直被看作Slack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在PC和移动设备上早已建立的完整办公生态对于企业客户更具吸引力,同时采用与生态中其余产品捆绑的销售策略来抢占市场份额。
近期,微软更是剥离了Teams中的云通信功能,将其作为独立的产品推出,这意味着微软极有可能通过单一的云服务产品来延伸出更多的云计算业务,将进一步瓜分企业云服务的市场份额。
此外,还有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谷歌推出了G suite,而Facebook推出了有动态消息、群组等功能的workplace。目前市场的竞争环境愈发激烈,规模较小的Asana有着更大的压力。如何能继续维持高营收增速,将会是公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付费数高于Slack,转化挖掘潜在客户推高支出
Asana业务规模的扩张离不开现有客户的持续订阅以及和潜在客户达成新的订阅协议。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财年,公司拥有超过75000个付费客户。自成立以来,已经有超过320万个免费激活账户来体验公司的产品。而Slack在最新季度的客户数为52000名,同比实现了数倍增长。
Asana的付费客户相对较多,而且是建立在拥有更少营收规模的前提下。这意味着公司目前的付费相对分散,因此面对单个客户停止订阅的风险更小。
但从付费和免费客户规模相比,不难发现Asana的转化率仅有个位数,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如何提升单个客户的付费规模也同样重要。若能实现客户数量和客单价同时提升,有望进一步扩大业绩。
实际上,管理层在招股书上就表示将扩大直销队伍以挖掘更多的客户群体。此外,为了与竞争者争夺跟多的企业客户,对于产品功能的优化和创新也一直未停止。
因此,2020财年的直销团队较前一年扩大了近一倍,而研发工程团队也提高超80%以上来推动产品创新。
加上客户激增给云服务平台带来的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抬高了营销和研发支出。招股书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0.22亿美元,同比增长66.3%。而营销费用为0.36亿美元,同比增长91.4%。
Slack一直也在开辟新的客户群并不断完善产品功能,这些动作的影响也体现了其支出投入上。Slack同一季度的营销费用2.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1%;而研发费用为0.91亿美元,同比增长78.5%。
在高昂支出投入不断攀升的重压下,团队协作公司都难以避免亏损的困境。招股书显示,Asana最新季度净亏损0.36亿美元,同比扩大139.7%;而2020财年净亏损录得1.19亿美元,同比扩大132.9%。
而Slack由于自身体量原因,亏损情况更加严重。其对应的季度净亏损为0.74亿美元,而2020财年净亏损达5.68亿美元。
回头来看,上半年客户数量得到提升,而业务也同步增长,但并未使得亏损现状出现大幅缓解,这对于刚上市的Asana股价并不是一个好的基本面。在团队协作上的同行Slack,上半年的股价涨幅也远远不及Zoom。这同样释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意味着Asana未来股价可能也充满着变数。
无论是否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团队协作早已成为全球企业办公的刚需。这反而使得,其受到目前大环境的利好远不及Zoom等专注远程办公的公司,从股价表现也可知一二。但同样是刚需,长期看Asana可能有着更加稳定的客户来源和业务增长,未来如何抵御同行和科技巨头的竞争冲击会是重中之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MyoKardia(MYOK)盘前涨59% 百时美施贵宝(BMY)拟斥131亿美元收购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Co。,BMY)将以131亿美元现金收购MyoKardia Inc。(MYOK),以扩大其心脏药物规模。MyoKardia在美国盘前交易中上涨59%。
百时美施贵宝周一发布的声明称,将支付每股225美元的收购价格,较该公司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61%。
通过收购,百时美施贵宝获得MyoKardia的主导产品mavacamten,这是一种治疗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的实验性药物。收购能扩大百时美施贵宝的心脏药物阵容,将有助于该公司将抗癌药物奥普迪沃(Opdivo)的生产商将业务扩展到肿瘤学以外的领域,而肿瘤学是近年来该行业的重点领域。
声明称,mavacamten的审批申请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提交。百时美施贵宝计划探索这种药物的其他用途,并从MyoKardia中开发出更多的实验化合物。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心肌变得异常厚,使器官更难泵血。根据声明,估计每500人中就有一人受到影响。
百时美施贵宝表示,计划以现金和债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此次收购融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AAPL)应用商店Q3收入达190亿美元,几乎为谷歌(GOOG)两倍
10月4日,市场研究机构Sensor Tower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消费者在移动应用程序上的支出达到293亿美元,安装量上升至365亿人次。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消费者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上的应用内购买、订阅和高端应用支出增长了31%,达19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45亿美元。而在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上的支出同比增长33.8%,从去年同期的77亿美元增至103亿美元。
与2019年第三季度相比,消费者在这两个平台的支出比例保持一致,苹果市场收入几乎是谷歌商店收入的两倍。
根据Sensor Tower的估计,第三季度首次安装的APP同比增长23.3%,达到365亿人次。其中约82亿人次来自苹果应用商店。谷歌应用商店中的应用在2020年第三季度被安装了283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的216亿人次同比增长31%。与最近几个季度类似,谷歌平台产生的安装量是苹果应用商店的三倍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实锤!苹果iOS 14源代码暗示购买iPhone 12系列不会附赠耳机
此前就有消息称,苹果从iPhone12系列开始将取消随包装附赠耳机和充电器,而现在有开发者在iOS14系统源代码中证实了该消息。
今日(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开发者已经从iOS14系统源代码中发现,苹果应该不会在今年的iPhone12中附赠有线EarPods耳机了。
在之前的iOS系统代码中,都有提到使用“已提供的耳机”来减少射频对用户产生的潜在影响,这一措辞是苹果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而在iOS14中,该段说明删除了“提供”那单词。完整的代码如下:
ToreduceexposuretoRFenergy,useahands-freeoption,suchasthebuilt-inspeakerphone,headphones,orothersimilaraccessories。
为了减少暴露在射频能量中,请使用免提配件,例如手机扬声器,耳机或其他类似附件。
如果你细心看的话就能发现苹果的用词,其把“已提供(supplied)”给删除了,要知道在上周发售的AppleWatchSeries6智能表中,他们已经全系取消了就电源适配器,而更早之前苹果还做了调研,其中也包含取消有线耳机这么一项。
在这之前,郭明錤等分析师和外媒就相继给出消息称,iPhone12和接下来售卖的新款iPhoneSE,苹果都可能做一些调整,比如取消随机附赠的充电头,同时还有有线耳机,这样的举动将直接刺激iPhone用户对AirPods需求,而苹果也可以靠这样的需求继续在AirPods配件上赚取更多的利润。
据外媒的报道称,为了控制自己的成本,今年苹果可能对iPhone12系列的配件上做出一些调整,简单来说就是,新机包装内不会随机提供EarPods有线耳机和电源适配器,让用户自费购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安卓生态要变天?谷歌也要收“抽成税” 30%!】近两个月,手机应用平台和游戏厂商们的战争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处于这场漩涡中心的无疑是苹果和谷歌,就在今天,谷歌(GOOG)再一次站了出来,向应用开发商下了最后通牒:在明年的9月份之前,Google Play上的应用开发商必须采用谷歌的支付系统,否则将会做下架处理。(美股投资网)
近两个月,手机应用平台和游戏厂商们的战争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处于这场漩涡中心的无疑是苹果和谷歌,就在今天,谷歌(GOOG)再一次站了出来,向应用开发商下了最后通牒:在明年的9月份之前,Google Play上的应用开发商必须采用谷歌的支付系统,否则将会做下架处理。
虽然谷歌在声明中声称“只有3%的开发者没有接入谷歌支付”,但这3%的厂商可并不是什么无名小卒:知名影音软件Netflix(NFLX)、Spotify(SPOT)等充值渠道,都是绕过谷歌,通过网页端或是信用卡来进行支付。如果强制推进30%的分成,这些厂商每年要向谷歌支付数十亿美元。
在面对厂商激烈的反对声,谷歌反而坚定地与苹果(AAPL)站到了一起。
30%的黄金分割
当下应用平台的抽成30%的规则,来源于主机业界持续三十年的游戏收入分配规则。在主机平台上,渠道、平台和厂商三分天下,到了数码分发时代,平台分成没变,渠道商的原有份额转移到了发行和开发商手上,让厂商足以应付日渐高昂的开发费用,手机应用平台也就沿用了这一模式。
不过在2020年,手游和主机厂商的开发者们都遇到了开发成本日渐高昂的问题,原有的七成利润也不够吃了。但面对同样的问题,双方采取的答案却截然不同:主机游戏选择通过涨价与DLC的方式来平衡营收,手游开发商则开始向平台30%的分成制度发难。
手游厂商不惜惹怒苹果谷歌,也要让平台让利的理由很简单:相较于主机平台对游戏的开发支持与宣传力度,谷歌和苹果简直是“躺着挣钱”;为了适配新机型,索尼(SNE)、微软(MSFT)会主动找有些开发者联络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手游平台则只会扔出一本指南和几个视频,最后让厂商自己摸索。
率先反水的是EPIC,今年七月份,EPIC的CEOTim Sweeney主动跳出来,指责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政策是“绝对的垄断”,30%的抽成数额阻碍了开发者创新。还特地仿照苹果经典广告《1984》做了一则讽刺视频,暗示苹果如今已经成为了垄断者。
既然反对30%,那平台分成多少就能赚钱?EPIC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2019年开始,EPIC就率先在业界采用了12%的平台税。根据财报显示,2019全年Epic商店盈利6.8亿美元,第三方游戏的分成达到2.51亿美元,比业界费率低了一半多的EPIC已经有足够的利润可赚,还能举办不少优惠活动。
另一个例子是韩国的新晋平台One Store(占据韩国12%的市场份额),它采用了“阶梯收费”的战略。中小开发者只要5%的抽成,抽成费率随着用户和营收水平进行上涨,最高也不超过20%。
尽管EPIC和One Store证明了应用平台的暴利,但苹果和谷歌面对指责,仍不约而同地以“绕过官方支付系统”为由,对《堡垒之夜》采取了下架处理,而且苹果还更进一步,库克声称“在App市场上,竞争对手们都采用了同样的业务”,随即取消了EPIC的开发者账号,为了维护30%的抽成,平台不惜与EPIC势不两立。
“平台税”岌岌可危
虽然在此前,谷歌和苹果安然度过不少次“反垄断”的法律指控,但根据目前的事态发展,平台认定的“30%黄金定律”,也并非那么坚不可摧。
在EPIC正式和苹果“决裂后”,它立刻组建了非营利性组织“应用公平联盟”,并向苹果与谷歌发起诉讼。联盟中有Spotify、Tinder等美国知名互联网应用,不仅是应用公平联盟发起反击,就连微软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也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对谷歌旁敲侧击。
这次“反抽成”行动不仅在美国逐渐升级,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国家机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对谷歌苹果等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例如俄罗斯杜马本月已经通过了一份草案,建议App Store的抽成降到20%,韩国也以“剥削开发商”为由,对谷歌、苹果和三星的应用商店进行调查,直指30%的高额分成。
而在国内市场,事情也正在起变化。众所周知,由于国内安卓平台商店中谷歌的缺位,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手机平台的渠道服,他们的抽成一般在5成甚至更高,缺乏有效推广手段的小厂商只能签下这份“不平等合约”。
但就在最近,新晋游戏大厂米哈游的最新作《原神》,取消了市面上绝大部分渠道商的合约,誓要将利润收回到自己手中,而另一家手游大厂莉莉丝也拒绝了在绝大部分传统分发渠道上架。
面对政府和企业的汹涌浪潮,一贯强硬的苹果“怂”了,几天前Facebook宣布,苹果同意暂时豁免那些因公共卫生事件在Facebook(FB)上开展付费活动的小企业抽成,在豁免名单上的还有Airbnb。虽然我们认为,这只是苹果面对抗议浪潮,向其他厂商的一种妥协,但也证明了这次抗议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目前来看,谷歌和苹果虽不可能主动采取降税协议,但在应用市场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下,开发商和应用平台的分成争议注定是不可避免的。相较于有独家发行渠道的苹果,谷歌遭受到的困境会更大。在高昂的分成比例之下,“脱离管道”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游戏开发商的共同诉求。30%这一有着强烈封建残余的数字,似乎已经维持不了多久了。
华为鸿蒙的好机会?
和国内应用商店平台百家齐放的情况不同,海外市场中绝大多数的App都必须上架谷歌商店才能被浏览/下载,极高的市场地位也是谷歌“收税”的底气所在。另一方面,华为正在大力推广他们的鸿蒙系统和HMS生态,当敌人遭受质疑和反对的时候,这是否意味着华为鸿蒙的机会来了?
在9月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中,华为向全球开发者汇报了一年以来HMS生态的建设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根据华为给出的数据,短短一年时间HMS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应用生态(前二自然是谷歌-安卓和苹果-iOS),注册开发者数量达到180万,AppGallery(华为应用市场)全球活跃用户达4.9亿,2020年1月至8月AppGallery应用分发量达2610亿,成为全球Top 3应用商店。
最关键的分成比例上,华为表示平台只会拿走15%的利润,把余下的85%留给开发者,这一比例已经和EPIC十分接近,远低于谷歌和苹果的30%。生态体量、分成比例都是华为HMS生态吸引开发者不断加入的筹码,也是未来挑战谷歌、给鸿蒙系统提供支持的基本条件。
所以,相比之下处处更有优势的鸿蒙系统、HMS生态,具备挑战谷歌的实力了吗?虽然很难,但可能性的确有。
尽管华为目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凭着过去几年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华为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知名度,也正因为如此HMS生态才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但放在谷歌面前,鸿蒙系统、HMS生态的力量依然非常薄弱,而且只靠华为的力量,足以对谷歌的安卓生态造成影响吗?要知道谷歌可是实质性地掌控着全球数十亿台手机的软件分化,这个体量目前华为仍无法与之相比。
最后,还得看谷歌这一次会不会妥协或者调整,又或者手机行业内的“EPIC”是否会出现,还是说那个“EPIC”就是华为。总而言之,开发者、消费者对谷歌的信赖正在一点点地被消耗,或许有一天会发展到“墙倒众人推”的地步也不一定。说到底,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谷歌对生态的控制力虽强但不如苹果,而谷歌的危机,则是对手们的好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