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 Group),准备携手沙特主权基金,启动一个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基金,投资美国基础设施投资。
据黑石公布的申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承诺将投入200亿美元资金,成为“锚定投资者”(anchor investor)。
黑石同样将出资200亿美元,再通过杠杆投资等手段,这个专项投资美国公路、机场的专项投资基金规模最终超过1000亿美元。
目前双方协议公布协议是非约束性的备忘录,将在今后协商公布进一步细节。
黑石公布的这个基建“大礼包”,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首站出访沙特之际。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特朗普与沙特国王萨勒曼签署了价值高达110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这是美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单笔军火交易。 两国在商业投资领域达成2500亿美元的协议。
黑石集团首席执行官Stephen Schwarzman,正是此次美国出访沙特的首席商业之一,出现在利雅得其他华尔街大佬还包括私募股权巨头KKR联合首席执行官Henry Kravis。
从苹果的最新的专利申请表明,苹果正在研究利用Wifi对其手机设备进行充电,与目前市场普遍存在的使用感应充电接收器去实现无线充电不一样。
苹果这个技术就是只需要透过 Wi-Fi 路由器等的装置,包括蜂窝(700 MHz至2700 MHz),Wi-Fi(2.4 GHz和5 GHz)以及 毫米波(在10 GHz和400 GHz之间),就可以为 iPhone 进行无线充电,预计在iPhone10周年推出的 iPhone 8 用上这个技术?
与此同时,迪斯尼也在研发室内无线充电技术,视频:
不同于之前诺基亚、三星手机上已经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迪士尼研究院所开发的这种被称为准静电腔体共振(Quasistatic Cavity Resonance,QSCR)的技术,其目标在于让电力像无线数据传输一样在空间范围内达到无缝供应,简单的讲就是如Wi-Fi 网路一般供电给电器。
无线充电领域现有的解决方案其实存在诸多限制,在使用时必须将装置贴近充电面板,无法提供真正无约束空间上的自由。
最新公布的文件显示,亿万富翁投资者、金融大鳄索罗斯加大了看空美股的赌注。
据CNBC报道,在今年第一季度,索罗斯在其投资组合中扩大了看跌美股期权的比例。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智库的分析,索罗斯做了两笔较大的空单——通过标普500指数做空大盘股、通过罗素2000指数做空小盘股。这两笔空单做空的公司的市值总和基本上达到了7.643亿美元。
在一季度末,索罗斯持有330万股iShares罗素2000指数ETF,较上个季度相比增加了36%,账面价值达到了4.596亿美元。同时 ,他还将标普500指数的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持有量提高到了130万份,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62%,账面价值也因此达到了3.047亿美元。
根据美国证监会公布的文件13-F,索罗斯购买的期权是一个混合包,即有看涨的期权也有看跌的期权,因而该公司的沽空仓位是否出现浮亏尚无法确定。
美国银行分析师Mike Hartnett认为,美股出现的科技热潮与2000年科技泡沫时期很相似。
Mike Hartnett分析了最新的13F监管文件指出,今年科技公司资本年化流入规模为15年来最大,也是自网络泡沫以来最大的一次。这里面临的风险是,如果经济和收益率实现增长所花的时间越长,那么这股科技热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年初至今,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QNET)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75%。
他还指出,华盛顿出现的危机成为了一个令资本迅速流出美国的新风险。年初至今,海外投资者购买了714亿美元的美国股票、企业债和政府债。现在投资者们会不会抛售这些资产成为最大问题。
纵观所有资产类别,债券市场在上周出现可观的资本流入,高收益债和投资级债券吸收的资金创下6周新高,而年初至今流入债券市场的资本为1540亿美元,而同期股票市场吸收的资本规模为1250亿美元。
美国云计算企业软件提供商Salesforce将利用更加多样的产品吸引更多用户。该公司还提升了年度营收预期,并对其云计算服务未来的销售额增长表示乐观。
该公司CEO马克·本尼奥夫(Marc Benioff)一直在通过收购和投资来扩大Salesforce的产品范围,在人工智能和在线购物领域推出更多工具。该公司去年宣布和完成了十多笔投资,花费超过40亿美元。
本尼奥夫的战略似乎获得了回报。除此之外,Salesforce还受益于云计算软件的整体需求,这使得企业可以不必花费资金在本地服务器上安装软件,也可以使用相应的功能。
该公司预计2018财年营收最高达到103亿美元,调整后利润最多为每股1.3美元。分析师平均预计该公司销售额为102亿美元,每股收益为1.28美元。Salesforce还表示,当前季度营收可能达到25.2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这些产品现在真的可以满足企业的很多需求。”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史蒂芬·科尼格(Steven Koenig)说,“并购起到了帮助。”
截至4月30日,Salesforce未开发票的递延收入同比增长26%,达到96亿美元。这项指标备受关注,因为它表明该公司已经入账,但尚未确认的收入。
不计特定成本,Salesforce第一财季每股收益为0.28美元,营收增长25%,达到23.9亿美元。分析师预计每股收益为0.26美元,营收为23.5亿美元。
虽然收购对该公司的增长形成促进,但本尼奥夫曾经表示,他现在降低了收购意愿。他在今年3月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因为收购窗口已经收窄,我不认为我们今年会展开太多收购。”
但该公司并未停止通过合作来扩大产品范围。IBM今年3月与Salesforce合作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商业软件中。借助IBM的“沃森”和Salesforce去年推出的“爱因斯坦”,双方的合作可以提升销售、服务、营销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客户互动 xinlang
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英特尔(Intel)(INTC.O)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周四表示,英特尔希望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第五代移动通讯)、虚拟现实、中国制造2025、精准医疗、体育、机器人等八个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
他在出席第一财经科技和创新大会时称,目前英特尔已在芯片、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中方企业展开合作,包括其与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厂商展讯公司在无线通信和手机芯片的合作,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数字芯片领域的研发,同时与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及一些电信设备企业在5G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他指出,英特尔的模式就是建立产业链、生态链,并使整个生态链、产业链共同创新和发展。同时尝试在智能互联的时代,通过设备的智能化产生更有价值的数据,然后实现增值,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英特尔已是一家数据公司。”他指出,英特尔在数据领域将采用端到端的战略,即从前端的数据采集、捕捉和计算,到数据传输,然后是数据分析和挖掘,最终实现数据的增值。公司已在数据产业链上陆续进行了多项布局,包括通过收购补充一些新的技术,例如在无人驾驶领域,英特尔近期以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机器视觉公司Mobileye。
随着设备智能化及智能互联,数据洪流正汹涌而至。据他介绍,一个无人驾驶汽车每天将产生数据高达4TB(1TB=1,024GB),一座智慧工厂每天将产生1PB数据(1PB=1,024TB),而一家云视频服务提供商每天将有750PB的数据。
“中国不是石油的大国,但是如果数据是未来的石油的话,中国一定是数据的第一大国。”他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会达到个8,000EB(1EB=1,024PB)。
中国目前拥有逾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铁路民航公路的年客运量达194亿人次,这些都将贡献海量的数据。他说,目前国内一些行业每天产生的数据亦是惊人,例如网上约车平台每天产生70TB数据,电信公司每天处理数量能力达200TB
根据苹果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资料,该公司计划发行一批新的欧元债券,但很多细节尚未最终敲定。
此次发行将在2017年进行,明年首次付息。而到期时间、利率和发行规模等重要指标均未最终确定,但巴克莱、高盛和德意志银行都将担任承销商。
苹果最近一次发行债券融资70亿美元,到期时间从2020年到2027年不等。该公司之前多次使用这种方式为其资本返还项目筹集资金,这些项目包括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分红。
苹果在发布3月季度业绩后表示,该公司将把资本返还项目规模扩大500亿美元,时间延长一年,也就是在2019年3月之前向投资者返还3000亿美元。从该理论上讲,该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现金储备(目前高达2568亿美元)完成这些项目,但多数资金都位于海外,而该公司又不希望因为汇回资金而支付巨额税费。
亚马逊正在招聘医药业务主管,可能进军这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该业务主管将与相关的业务专家进行深入探讨,牵头制定发展战略。新招募的医药业务负责人将归口到亚马逊的消费者产品业务部门。
过去几年,亚马逊每年都在其位于西雅图的总部召开至少一次会议,讨论是否进军医药业务,但这一讨论并未达成最终方案。近期随着消费者为医疗健康的付费意愿增强,亚马逊开始更认真的考虑开展医药销售业务的可能性。
今年4月,亚马逊在日本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已经将其Prime Now送货服务扩展到药品和化妆品领域,并在亚马逊日本网站的商品分类页面上新增了“药品”一栏,向有药剂师批准的病人销售药品。
数据显示,仅在美国,每年开具的处方药数量就超过了40亿。2015年,患者、保险公司以及其他购买者在处方药上的花费达到约3000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医药销售对亚马逊而言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市场。一旦亚马逊加入,也会帮助提高医药价格的透明度。不过要进入这个受管制的市场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相关法律规定使得网上购买处方药要比直接到药店购买更困难。
开始涉足汽车行业的谷歌公司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部门Waymo和美国打车软件Lyft已经达成协议,将共同研发无人驾驶的项目,希望能将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带入主流市场。近两年,各家科技巨头纷纷涉足无人驾驶领域,这个话题显然会成为I/O大会上重要的焦点。
谷歌旗下Waymo自动驾驶汽车
Lyft发言人也曾表明:“Waymo拥有当今最好的无人驾驶技术,与他们合作会加速我们共同愿景的实现,即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来改善生活。”而Waymo方面则回应称:“非常期待与Lyft的合作,安全的自动驾驶产品是人类未来探索的方向,Lyft对改善城市交通方式的愿景和承诺将有助于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更多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
Waymo自动驾驶汽
从两家公司的合作进度来看,预计在2018年开始在其测试车队中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与Waymo的合作,对于Lyft来说算是很大的机遇,而对于同为美国打车软件的Uber来说,则是一次挑战。当然,目前Lyft和Waymo还没有宣布合作的具体事项,我们期待看到这两家公司合作,在未来推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The Global X 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F,代号BOTZ是全球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加权指数,其包括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开发和生产的公司,从事无人驾驶发展到医疗机器人和预测分析软件的各种应用。去年2016面世,目前走出新高位。
随着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公司大量投入开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无人驾驶汽车,该指数将会继续走高。
另外还有一只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ETF,代号R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