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三收高,主要股指部分挽回了前一交易日蒙受的巨大跌幅。英伟达一度超越谷歌成为美股市值第三大公司。投资者关注美股财报与美联储的利率证策前景,并等待零售销售与PPI等即将公布的最新通胀数据。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40%;纳指涨幅为1.30%;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96%;
与此同时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表示,市场不必对一个月的通胀数据反应过度,即使未来几个月通胀水平略高于预期,美联储也依旧能顺利实现将通胀降至2%的目标,决策者应避免在降息之前等待过长时间。
今天【三个重要突发新闻】
GOOG GOOGL 盘后急跌,原因之一是市场担忧 OpenAI 即将推出的网页版浏览器会对谷歌 Chrome 浏览器造成威胁;
根据TSLA 13G报告,马斯克持股比例回升至20%,这表明马斯克看好特斯拉未来发展前景,增持股份以表达信心;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卖出了 1000 万股苹果股票,现在持有 9.05 亿股,占其股权投资组合的近一半。受此影响苹果盘后急跌。
昨天公众号明确公开,我们尾盘入手 COIN 的看涨期权,1.8美元
文章回顾:美股遭遇重挫!真的有这么多巧合吗?
今天 COIN 在比特毕继续强攻的情况下,大涨15%
我们的看涨期权涨了4倍,来到7.5美元。
除了做期权,我们昨天趁着PLTR和CRSP大跌 5%,立即提示VIP社区炒底,24美元买入 PLTR,72美元买入CRSP。
VIP截图曝光:
今天大盘反弹 CRSP 暴涨9%!
这是我们多次提到的长生不老第一股,在我们心中地位高于人工智能NVDA
去年11月文章回顾:美股未来5-10年投资大趋势机不可失保证影响你一生!https://mp.weixin.qq.com/s/
PLTR 今日盘中大涨近6%!
我们美股投资网研发十多年的趋势交易法能精准的步骤点位,通过看技术面指标和K线,掌握机构的动态情绪,我们同时也手把手从0开始学会做期权,以小博大,期权做一个财报翻10倍20倍很轻松,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用期权。
系统学习美股的投资课程https://www.tradesmax.com/classes
再给大家透露一个消息,根据美股大数据 StockWe,机构交易员又一次双买 WBD 华纳兄弟媒体巨头,股价又回到9.5美元附近的支撑位置,上一次影视罢工结束,股价大涨,机构现在再次同时买入看涨和看跌。
【美股期权异动】交易时间 2024-02-14 12:37:20 WBD 到期日 2024-03-28 Put 买方看跌总价值 691万美元,行权价9.00 成交量144000 竞价0.48 未平仓合约71 隐患波动率60.99 分数63
【美股期权异动】交易时间 2024-02-14 12:37:20 WBD 到期日 2024-03-28 Call 买方看涨总价值 640万美元,行权价10.00 成交量105000 竞价0.61 未平仓合约14 隐患波动率56.07 分数63
英伟达再创新高一度跻身市值前三
英伟达收盘上涨2.46%,再次创下历史最高收盘价。截至周三收盘,英伟达的市值达到1,825.33亿美元,仍然是美股市值第四大公司,仅略低于谷歌。
在今日早盘,英伟达市值曾一度超过谷歌,短暂成为美股市值第三大公司。
过去12个月,分析师平均将公司2024年的营收预期上调了超过100%。多家投行也纷纷调高了英伟达的股票评级和目标价。
英伟达将于将于2月21日(下周三)盘后发布2023年Q4财报及2023全年财报。我们美股投资网将对英伟达即将公布的财报进行前瞻分析,敬请期待!
英伟达公司在周三公开披露了其对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商SoundHound AI以及生物技术公司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的投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在2020年曾试图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但由于监管压力,这一交易最终在2022年2月宣告终止。
与此同时,英伟达对SoundHound(SOUN)的投资被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令该公司的投资者备感振奋。消息传出后,SOUN的股价在周三尾盘一度飙升55%。SOUN专注于开发音频识别领域的人工智能软件,这一领域的潜力巨大。
从投资规模来看,英伟达对Arm的投资规模最大,达到了1.473亿美元。其次是对Recursion (RXRX)的投资,价值约为7600万美元。今日的股价表现也相当靓丽。股价上涨11.49%,盘后上涨超14%。
而对SOUN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价值为367万美元。
此外,英伟达还披露了其在医疗成像开发商Nano-X imaging Ltd(NNOX)和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TSP)的较小持股。
美股投资网获悉,泰国航空公司周三宣布将订购45架波音(BA)飞机,还有数量不详的额外合同选项,这些飞机的发动机由美国通用电气(GE)制造。泰国航空现有的空客 A350飞机和波音787喷气式飞机使用劳斯莱斯发动机。
劳斯莱斯控股公司曾是泰国航空公司下一代宽体飞机发动机的唯一供应商。去年11月,由于劳斯莱斯拒绝给予价格优惠,泰国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Chai Eamsiri威胁要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公司。劳斯莱斯还因其A350-1000上的Trent XWB-97发动机的耐用性而遭到Eamsiri的谴责。
据了解,在首席执行官Tufan erginbilic的领导下,劳斯莱斯一直在寻求提高盈利能力,重新谈判现有合同,并在新交易中对客户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种做法惹恼了一些客户。
与此同时,泰国航空的订单给波音带来了喘息之机。这家美国飞机制造商仍深陷1月份阿拉斯加航空(ALK)事故的余波中,当时一架737 Max 9飞机在飞行途中机身面板发生爆炸。这场事故导致波音面临严格审查。波音本月表示,计划在上半年放慢737 Max飞机的生产速度。
虽然泰国航空没有具体说明飞机的型号,但波音去年12月收到了一份订购45架787-9梦想飞机的合同。
波音的订单不断增加。今年早些时候,波音与印度Akasa Air达成了150架Max喷气式飞机的交易。波音的竞争对手空客从达美航空获得20架A350-1000飞机订单,并从埃塞俄比亚航空获得11架A350 -900飞机订单。
刚刚完成重大重组的泰国航空公司表示,这些新飞机将在2027年至2033年加入其机队。
泰国航空表示,将在下周的新加坡航展上公布订单和发动机选择的更多细节。旅游业的复苏提振了泰国航空的业务,该公司去年11月份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它计划在今年内退出重建计划。
泰国航空公司表示,其机队中有64架飞机,其中大部分是宽体飞机。虽然该航空公司正在重建,但这一数字低于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103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2024年,达摩克利斯之剑开始逐一落到中国Biotech的头上。
2月13日,“倒爷”中的高手联拓生物宣布将逐步缩减业务,停止在研临床试验,出售剩余管线资产,从纳斯达克退市,并迅速在今年Q1裁员一半,总体预计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终止运营的相关活动。换句话说,这家成立不到5年、走“License-in”商业模式的本土Biotech,关门在即。此事发生一个月前,杭州博际生物也正式提交了破产清算申请。博际生物曾手握全球首个肿瘤靶向性IL-15融合蛋白产品,此前获批临床的速度甩开了60%的创新药企,但他最终还是被“淘汰”了。
“这种‘消亡’可能会陆续、且越来越快地到来。”行业一位资深投资人在去年底便向E药经理人这样表示。
2023年,当诸多秘而不宣的事情陆续被曝光,行业意识到已有不少Biotech被裹挟其中。众多Biotech没能熬到下一轮融资,难以养活80%的员工,难处理掉手里的重包袱。此外,“每3天撤回1个IPO”、二级市场诸多不明原因的暴跌,也持续在搅弄心弦。
但最坏的时刻往往蕴含最好的机会。适者生存,唯有出清掉一批公司,行业才能更良性发展。另一面,2023年帧帧幕幕,除了惊心动魄,还有反转。License-out浪潮涌现,创新药接连叩开美国市场大门,中国的创新实力正被国际大力认可。
年复一年,医药人都在思索到底什么是“通往未来之路”。Biotech去往2024年的道路与往年没什么不同,依然左边是殿堂,右边是悬崖。
但又已经大不相同。历经2023年的调整期,不少投资者表示,美国市场资本寒冬或已接近尾声,中国市场结构性调整正逐渐步入深处,但并非周期性调整,而是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最坏的时刻是否即将过去,不能绝对说是,还应谨慎观望,但新的活法,已经让一些Biotech产生了全新的活力。
致疼痛
联拓生物的发展节奏非常快,其高层曾感叹“每三个月会觉得像到了一家新公司”,此前还将引进的管线权益转卖给了辉瑞、BMS这样的大型MNC。不过,License-in产品“转卖”的背后,实际是“费时费力”也难以突破的商业化工作与高昂的里程碑分成的矛盾。去年底,联拓生物CEO和CFO相继出走,同月拒绝了Concentra Biosciences的收购邀约。不到3个月,联拓生物宣布“关门”,令人唏嘘。
不过自去年以来,联拓生物、博际生物并非第一批“消失”的Biotech,水面之下,还有一片冰山。2023年,“寒冬难独活”的蛛丝马迹遍布整个医药产业。有的重资产难以合理处置,囊中羞涩;有知名Biotech年底通知裁员,预计裁撤幅度超过90%;有的公司为了紧急节省开支,无奈向中高层“开刀”。
潮水褪去的裸泳者诸多彷徨。一mRNA企业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另一mRNA企业“卖身”他人。有CGT公司负重前行,研发落后被“警告”;有企业处理不好CMC问题被发“黄牌”;也有企业卡在上市环节迟迟没法退出的,裁项目裁到只剩空壳。
很多Biotech都与联拓生物、博际生物相似,有过辉煌,但其产品都难走到临床中后期,没有一鸣惊人的数据,更没有“余粮”。尤其当空有一张壳的故事遇上最坏的环境,一切只能戛然而止。
当然,联拓生物必然不是最后一家。
有业内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2024年二级市场仍有一些“过剩”资产等着被处理,行业必须要消化这些公司,但消化的过程必然惨烈。一级市场上,投资人变得谨慎,资金趋紧。IPO之路上,审核趋严,“奔着上市去”的格局会在调整期中逐步发生变化。顶着开4项以上临床运营压力的创新药企,坦言未来一到两年,研发支出还会继续增加,等不到新的融资,就被迫向“死亡”的边缘靠近。
风浪之上,有一类群体已经发出“SOS”信号负企业价值(EV)和价值低于1亿美元的Biotech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通用的EV测算模型为EV=市值+有息负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什么样的企业会消失?无法回答,但能据经验勾勒雏形。最典型的是Flagship孵化的四家Biotech立志都要成为新技术领域佼佼者,但都在2023年接连倒下,原因几乎都是,临床试验折戟,现金流告罄,缺乏抗风险能力。太多失败案例予以警醒如果缺乏收入和临床不顺利,“死亡”就是宿命。
国内投资人信心不足的原因很多都由于产品没法靠数据说话,看不到变现的希望。如康乃德一步一步被投资人“抛弃”,其主因是美股对Me-too产品的难容忍。康乃德的核心自免产品从Me-better的云端,一步步跌至了Me-too甚至Me-worse的谷底,这也导致其在2023年公布积极数据时却再度遭遇了股价暴跌。
2024年,康乃德一类药企必须用硬核数据化解质疑,扭转命运。
而对于要冲刺IPO的Biotech来说,如果产品缺乏创新,开发进度严重滞后,销售业绩严重不达预期,或与事先吹出的“泡泡”相距甚远的公司,或将在接下来走向衰亡之路。
敬新生
扛不过是“死亡”,扛过了是新生。
实际上,被淘汰的那些药企只占生物医药行业很小的一部分,也许会搅弄情绪,但阻止不了这个行业向前快速发展。不管经历了怎样的风暴洗礼,仍有能够代表产业底色的创新持续在进行。
2024年,我们的目光更应该放在两种类型企业上万般锤炼后向死而生的,以及在新阶段以新活法活得漂漂亮亮的。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有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好产品和兼有长期主义的心态,才能持续穿越未知风暴。
当和铂医药(以下简称“和铂”)在年初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时,意味着他在寻新活法的路上已经见效。2023年,和铂预计全年总盈利约18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亏损约1.37亿美元。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通过运营优化改善了成本控制,以及关键产品达成的授权与合作。
和铂曾亏本卖厂,但在寒冬中,和铂开启了大力改革,将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FcRn单抗)授权给石药集团,果断结束其特那西普Ⅲ期临床试验,不再入组新受试者。此外,和铂全面整合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将公司业务分为两大支柱,一个继续推进临床研发,一个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临床前解决方案。如今和铂两大业务很快通过不同的方式创收。
此外,截至目前,2015年左右成立的以“快”创新模式起家的不少企业,都在快速梳理自身资产,试图轻装前行,换种新活法。
每家药企擅长的事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想在寒冬中活下去,并且好好活着,最优解是根据自身条件将长板做长,而不是浪费资源,去补齐短板。
“你必须看清楚现实,放下身段去调整,培养强大的逆商。”看多了Biotech生死,这是三一创投创始人尹正在寒冬中最大的启示。
但还是那句话,能够进行自我修正的前提,还是产品。有受访者认为,如果只有一个平台技术,80%以上的Biotech难以让市场看到价值,如果基于平台技术能将产品推进到临床中后期,其估值可能有20%~30%的调整。“归根究底,企业有临床价值的产品,受到的市场冲击会相对较小,可以扛住周期震荡。如果全讲技术,或只讲概念,画一个没有未来的‘大饼’,在市场泡沫期你可能有很高的溢价,但一旦当市场不好,你或许会遭遇难以想象的暴击。”
路来了
调整期“出清”的同时,那些低调做好产品的中小型Biotech逐渐迎来了光明的季节。BD和并购漫漫亦灿灿,所有的授权方的共性在于,创新实力真正被受到了认可,而非“伪创新”。
似乎到了MNC通过两大方式“抄底”的最佳时机,MNC要补充“弹药”的信号已是十分明显。2023年最后三个月,平均每月5笔大宗并购交易,多起中小型BD授权交易造出新型“淘金热”。种种迹象表明,Biotech的产品以及其本身的价格已经调整到位,这从标普生物技术指数(XBI)近两月增长40%可窥见。其中,中国创新药项目尤其正被MNC们关注,辉瑞、罗氏等BD团队在2024年的JPM大会上密切关注。
整体来看,BD作为另一种退出方式颇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此外,来自大药企的“钱”愈发涌入新的明星赛道。BD之热尤其集中在了ADC、小核酸和核药领域。
ADC的火爆不言而喻,此外,数名业内人士接受E药经理人融媒体采访时表示,几乎都感受到了小核酸药物领域的爆发之相。另一面,GlobalData数据显示,5年时间,核药风险投资交易增长了550%。短短一个月内,辐联医药在内的核药Biotech发生了3起融资,都有明星风投押注,还有的Biotech更是6个月内连宣两轮大额融资。
投融资的钱也流向了以上明星技术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投融资的钱从何而来?不得不提,资金流入国内市场的信号,正在风投端释放。国外知名风投Flagship Pioneering的首席执行官NoubarAfeyan直接透露在中国寻找合作意向,来自中东的基金也在中国市场十分活跃……一切,都对应给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公司莫大的机遇。
不过,以BD和并购作为新活法,或想进军明星赛道以获投资人青睐的公司,必须具备真正有差异化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
宜明细胞海外负责人陈建曾是熟悉中美医药创新环境的资深投资人,他认为,“想清楚到底走什么路,但1000条路的地基,只能是扎实的临床数据。”也有投资者补充道,“其创新团队必须阅历丰富,连续创业者更好。”
2023年,首个叩开欧美市场大门的国产PD-1药物相继诞生,和黄、亿帆创新药也赴美上市。君实、和黄产品高于国内几十倍的价格,“刺痛”了数人神经。但能获海外监管批准,获得高定价,究其根本离不开一个核心定价的意义在于提升利润,给予创新合理的回报,对于药企应该打造的,是真正具备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做好核心产品,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保障“现金流”,是向“死”而生的企业最想留给后来者的道理,也是明星标的们正逐一印证的道理。
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投资人说,不管是产品即将上市或已上市的Biotech,还是还在立项研发的初创公司,拒绝堕落,保持纯粹,低调做实事,剥掉“阳春白雪”外壳,明确自己是谁,想走什么路,想赚谁的钱,就能在新阶段找到求生之路。
也有投资人向E药经理人表示,对于不同的Biotech,一做到开源节流,聚焦“瘦身”,知取舍,给管线设置优先级,通过BD等方式进行资产兑现;二做到合理处置固定资产;三做到放下身段,积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将侥幸心理变为“自律给我自由”,就能诠释自己的生存之道。
但新活法又不容易,总有人长久以来不停在为错误买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E药经理人”;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李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考虑到短期AI需求提振授权收入,长期版税业务存在三重驱动力,该行预计三年内Arm业绩增长性高,且具备消费电子复苏、AI终端落地等后续催化,建议持续关注。1)业绩增长短期受益于AI强劲需求,ATA&AFA许可数上升提振授权收入;长期版税收入将受益于“版税率提高x TAM增长x市占率提升”三重增长驱动力。2)估值催化该行预计CY24期间,消费电子需求回暖以及AI手机、AIPC等AI终端落地有望进一步抬升Arm估值水平。
事件美国时间2月7日盘后,ARM(ARM)发布FY2024Q3(对应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财报。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FY24Q3业绩、FY24Q4和FY24全年指引超预期。
1)FY24Q3实际业绩超预期。Q3营收8.24亿美元,YoY+14%,QoQ+2%,超过此前公司7.2-8亿美元营收指引区间的上限,较市场预期的7.6亿美元高逾8%;其中授权业务营收3.54亿美元,YoY+18%,系AI趋势驱动客户加大技术投入,进而签订更多先进CPU和AI加速类产品(如NPU)的IP授权;版税业务营收4.7亿美元,YoY+11%,系智能手机市场复苏+AI需求增长+v9架构渗透+基础设施和汽车市场份额增长多因素驱动;同时中国区域营收同比增长约30%,系相关汽车和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强劲。盈利方面,Q3毛利润7.97亿美元,YoY+14%,对应毛利率96.7%,Non-GAAP EPS实现0.29美元,超过此前公司0.21-0.28美元指引区间的上限,较市场预期的0.25美元高逾16%。
2)FY24Q4业绩持续强劲,公司上调FY24全年指引。公司预计授权和版税两大业务持续向好,驱动FY24Q4和FY24全年业绩指引超预期。公司指引Q4营收8.5-9亿美元,中值较市场预期的7.78亿美元高逾12%,中值对应YoY+38%,QoQ+6%;Q4 Non-GAAP EPS指引0.28-0.32美元,超市场预期的0.21美元。FY24H2的强劲表现驱动公司上调FY24全年业绩指引,公司指引全年营收31.55-32.05亿美元,中值较上次营收指引的中值上修5%,较30.5亿美元的市场预期高逾4%;指引全年Non-GAAP EPS由上次的1-1.1美元区间上调至1.2-1.24美元,中值较市场预期的1.05美元高逾16%。
授权业务AI需求驱动客户签约订单,ATA & AFA许可数持续上升。
生成式AI浪潮下客户加大技术布局,进而激发对先进ARM CPU和NPU等IP需求,且公司对先进设计收取更高许可费,实现授权业务营收较快增长。FY24Q3新签署5项ATA协议,累计ATA许可总数达27个,其中3家新签客户为AFA升级到ATA协议;AFA新签协议6个、许可数累计达218个。考虑到AI需求持续且存在AFA向ATA转换趋势,该行预计FY24Q4授权收入将环比增长。
版税业务“版税率提高x TAM增长x市占率提升”三重增长驱动力,看好版税收入长期持续增长。
1)“AI需求+v9架构”提高版税率。①V9架构的版税率为v8架构的两倍,终端客户向v9架构过渡趋势将提升版税收入。截至FY24Q3,基于v9架构的版税收入已贡献总版税收入的15%,占比环比增加5pct,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客户努力提升各类设备的AI计算能力,有望提高单个设备的IP数量和IP先进程度,助力Arm收取更高版税率。
2)“下游需求复苏+AI终端趋势”驱动TAM增长。Arm表示业绩受益于智能手机等下游需求复苏,未来有望受AI手机和AI PC等AI终端落地的驱动。
3)基础设施和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①ARM架构在数据中心场景下将实现更优能效比并满足电力限制,Arm同微软、英伟达和亚马逊等公司的合作帮助其扩大市场份额。23M11,微软发布基于Arm Neoverse CSS的首款云服务器芯片Microsoft Cobalt 100;23M8,英伟达推出GH200 Grace Hopper 超级芯片,其CPU采用Arm架构。②汽车领域,FY24Q3期间,用于ADAS的Arm芯片需求强劲增长,部分抵消了汽车MCU需求放缓的影响。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复苏不及预期;AI算力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2月14日,索尼(SONY)公布截至2023年12月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Q3销售额为3.7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2%,符合市场预期;营业利润为4633亿日元,同比增长10%,符合市场预期。旗舰产品PlayStation 5第三季度销量为820万台,比市场预期低了约100万台。
索尼现在预计本财年销售额为12.3万亿日元(817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的12.4万亿日元。该公司还预计本财年PS5销量为2100万台,低于此前预计的2500万台。
索尼还宣布其金融部门将于2025年10月上市,此举将扭转2020年达成的37亿美元私有化交易。
索尼高级副总裁Naomi Matsuoka表示:“展望未来,PS5将进入其生命周期的后期。因此,我们将更加重视利润和销售之间的平衡。我们预计,从下一财年开始,PS5硬件的年销量步伐将开始放缓。”
晨星研究主管Kazunori Ito表示:“结果表明,随着PS5的盈利能力恶化,索尼在促销上花了很多钱,但该季度的出货量远低于预期。”
尽管硬件销售令人失望,但软件销售强劲。去年10月,漫威的《蜘蛛侠2》作为PS5独家游戏发行,在上市24小时内就售出了250万份,成为索尼内部工作室推出的销售最快的游戏。随着去年12月索尼PlayStation网络用户数量创纪录,投资者认为,在经历了多年的供应受限后,PS5正在获得动力。
据了解,索尼在去年10月份发布了该硬件的更新版本,使其更紧凑,更节能。
提振游戏部门业绩的关键是保持这款售价499美元游戏机的销售势头。自2020年底以来,PS5一直难以触及索尼的受众,因为生产问题和与疫情相关的运输瓶颈限制了供应。
索尼的竞争对手任天堂和微软预计将在假日销售季前发布新硬件,这将加剧索尼面临的竞争。
索尼可能需要重塑其在印度的战略。此前,索尼印度子公司与印度媒体公司Zee Entertainment Enterprises的合并计划因领导层分歧而陷入僵局。与Zee的交易是索尼进一步进军印度市场的核心举措,投资者将关注索尼在这一问题上的最新想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2月14日晨间,美国网约车巨头Lyft(LYFT)公布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Lyft 四季度总营收12.2亿美元,同比增长4%,符合市场预期;净亏损 2630 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 5.881 亿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为0.88美元,上年同期每股亏损为4.47美元。
Lyft错误地表示,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将提高500个基点,从而推动其股价上涨67%。首席财务官Brewer表示,2024年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将仅增长50个基点,修复了之前的乌龙。
Lyft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 7110 万美元,上年同期调整后净亏损为2.7亿美元。Lyft表示,第四季度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6660万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5600万美元。
Lyft发布的利润和预订量预测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股价上涨,这表明该公司多年来为增加乘客量和挑战更大的竞争对手优步所做的努力正在获得回报。
在 Lyft 其他乐观预测的推动下,该股盘后上涨约 17%。该公司预计,今年前三个月调整后的Ebitda将达到 5000 万至 5500 万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 4950 万美元。总预订量(即不包括小费的乘车交易价值)将为 35 亿至 36 亿美元,高于预期的 34.8 亿美元。
Lyft和优步本季度都发布了强劲的收益报告,表明自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的大幅下滑以来,总体乘客需求持续增长。两家公司斥巨资招募并留住了足够多的司机,以满足订单的增长。Lyft首席执行官David Risher上任不到一年,他一直把运营重点放在客户满意度上,并强调回归基础,努力缩小与优步的差距。Lyft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来吸引司机,但却很难扩大其乘客基数。
去年第四季度,总预订量同比增长17%,至37.2亿美元,超过了36.7亿美元的预期。营收为12.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符合预期。
首席财务官Erin Brewer表示:“Lyft出色的第四季度业绩表明,我们的团队为实现盈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24年,我们势头强劲,明确专注于卓越运营,这使公司能够推动有意义的利润率增长,并实现首个全年正自由现金流。”
Lyft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其平台上的活跃乘客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至2240万。2023年,Lyft拥有超过4000万名乘客,是其历史上最高的年度乘客数量。
但Lyft仍落后于优步。根据市场研究公司YipitData的数据,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公司在美国拼车市场的份额约为30%,而优步的份额为70%。上周,优步公布了作为上市公司的全年利润,并表示该季度的出行量增长了24%,达到26亿美元。
Jeffries Capital Management LLC的分析师在Lyft公布业绩之前写道,稳定市场份额是Lyft建立投资者对“长期故事”信心的关键第一步。
过去12个月,Lyft的股价上涨了约15%,落后于涨幅超过一倍的优步。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 Ives表示,这一错误的利润率预测对Lyft来说是一个“黑眼圈时刻”,Lyft将其归咎于笔误。“这是一场史诗级的溃败,”他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在我近25年的华尔街生涯中,从未见过这样的错误。”
优步一直保持着市场主导地位
Lyft表示,该公司在第四季度推出了应用内视频广告,该时期的媒体收入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水平,但没有给出确切的数字。
而且,像美国经济的许多领域一样,Lyft也看到了娱乐活动带来的增长。Lyft表示,斯威夫特和碧昂丝的演唱会、美国网球公开赛和足球比赛等高上座率的体育场活动使乘车人数增加了35%。
作为留住司机和提高薪酬透明度的努力的一部分,Lyft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不包括外部费用,司机的收入将至少是乘客每周支付金额的70%。
但工人们表示,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代表司机的联盟表示,优步和Lyft的司机正准备在周三的情人节举行罢工,以引起人们对低工资和他们所称的应用程序公司的恶劣待遇的关注。
优步和Lyft的司机都被视为独立承包商,而不是雇员,这招致了纽约、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州的批评。去年11月,两家公司同意向纽约的司机支付3.28亿美元,以防止围绕司机是否应被归类为受传统法律保护的雇员而发生进一步的诉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优步 (UBER)宣布将回购最高达70亿美元的股票。这是该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利润和持续正自由现金流后首次向股东返还资本的计划。截至发稿,优步周三美股盘前涨超7%。
优步首席财务官Prashanth Mahendra-Raja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回购计划是“对公司强劲财务势头的信心投票”。他表示:“在涉及回购步伐的问题上,我们将进行深思熟虑,首先采取行动部分抵消基于股票的薪酬,并努力实现股票数量的持续减少。”
资本分配计划标志着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拼车和配送公司财务健康的又一个里程碑,该公司近年来在扩大业务的同时控制了成本。
优步上周表示,该公司在去年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去年12月,优步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该公司还表示,它正走在通往投资级信用评级的“非常明确的道路上”。该股在2023年上涨了一倍多,今年以来上涨了12%。
优步还提供了未来三年的总预订量增长前景,预计增速将达到15%左右。该公司还预计,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将以30%至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相关 LYFT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CPI降温不及预期,重挫美股大盘,道琼斯暴跌524点,创2023年3月22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盘中一度暴跌逾750点。
芯片股指跌超2%,英伟达盘初跌超3%后反弹涨超1%,小幅跌落收盘纪录高位,ARM跌近18%;AI概念股C3.ai和PLTR分别跌7%和5%,但芯片服务器公司 SMCI涨超2%,再创历史新高;财报后共享汽车Lyft盘后涨超60%,后回吐过半涨幅、涨不足20%。
巧合的是,上周末我们刚刚好发布一篇美股即将出现卖出信号的观点文章
文章回顾美股即将引发多个卖出信号?!https://mp.weixin.qq.com/s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CPI降温不及预期,同比增速由12月的3.4%放缓至3.1%,市场预期放缓至2.9%,环比增长未如预期放缓至0.2%,而是企稳12月的0.3%;
1月核心CPI同比增速持平12月的3.9%,未如分析师所料放缓至3.7%,环比还由12月的0.3%加快增长至0.4%,创八个月最高环比增速。
CPI通胀不跌的迹象,打击了市场的对通胀持续降温期望,就会促使美联储推迟到年中才降息,这是华尔街不想看到的。CPI公布后,交易者预计的美联储5月降息概率大缩水,较CPI公布前的约64%砍半至约32%;定价充分消化的首次降息时间从6月推迟到7月。
市场目前预计,今年共四次25个基点降息、降息100个基点的概率只有约50%。
另外一个巧合的是,昨天12号,根据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监测机构期权异动大单,我们就发现集体出现很多个500万美元的标普SPY的看跌期权,VIP社区截图
当时大盘还在继续往上冲,所以当时我就奇怪,为什么突然来了这么多的看跌期权而且金额还这么大,但随后的话走出了一个双顶,然后就开始一路急跌,接着就是今天的CPI数据公布大盘暴跌。
现在我才终于明白,原来是机构已经预测到CPI数据会不好,所以提前一天布局做空了。
尽管如此,我们昨天已经止盈了周五做的COIN的看涨期权Call,2.5进,3.9出了
今天尾盘再次买入COIN 的看涨期权,1.8美元入手
今天盘后蛮多公司发布财报,而我们只选择做了券商HOOD的财报
基本面原因是“在高的利息环境下,让HOOD的存款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断注册 Robinhood 账户,Robinhood 在千禧一代和 Z 世代人群中作为首款交易应用,占据主导地位。
从期权数据上看,过去5天和10天,看涨的期权比看跌的期权多一倍 63% vs 36%
盘后 HOOD 暴涨15%
小结:
我觉得现在的市场, 就是因为涨太多了,散户投资者也好,机构交易员也好,难免会带节奏,总是要找机会来做一波回调,把利润给锁住。目前唯一的避风港就是芯片股,这周虽然是过新年,但是我们都没有休息, Money Never Sleep。我们正在深度的研究英伟达这次财报,赶在下周公布之前给大家一个预测一个很全面的分析。
德国金融服务公司安联(Allianz)的首席经济学家Ludovic Subran表示,尽管季节性波动,但市场可能会重新定价,以适应央行不同的降息轨迹。
Subran称,投资者目前"预计会出现大规模的调整,而且会非常早地调整",尽管目前有迹象显示,央行在年中调整利率的幅度可能小于此前预期。
根据伦敦证交所的数据,欧洲股市在2023年的最后两个月持续上涨,斯托克600指数的年涨幅达到12.7%。与此同时,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自10月底以来一直在上涨,上周五收于5,000点上方,为有记录以来首次。
最近几周,各公司公布了稳健的财报季,随着一些央行行长推迟降息预期(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情绪只出现了轻微波动。
“我认为这将是非常季节性的。所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修正。投资者将看到,由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弹性,或者可能是因为欧洲的通胀粘性,央行政策的转向不会那么大,”Subran表示。
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安佐阿特吉(Diego Anzoategui)警告称,美国一些服务价格的通胀可能会变得棘手,这可能会给月度价格数据带来上行压力。他说:“我们认为,特别是在今年第一季度,通货膨胀率将略高于过去六个月的水平。”“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服务业将出现更多的通缩。”
美联储官员也认为,通胀可能已经得到控制,这是他们预计今年晚些时候降息的重要原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两周前美联储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此,我们有六个月的良好通胀数据。”
但他补充说,美联储官员希望看到更多的证据,“证实我们所看到的,并让我们相信我们正走在一条可持续的道路上,将通胀率降至2%。”
尽管价格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快速上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经济学家的预测暗示,今年1月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四年前(即疫情爆发前)上涨19.3%。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1月的四年里,房价上涨了8.9%。
肯塔基州亨德森市的迈克•普尔表示:“我可以看出,通胀已经有所好转。”“这绝对是一件好事。遗憾的是,它没有更快地发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经济学家马尔门迪尔(Ulrike Malmendier)和三位合著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经常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在形成他们的通胀预期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说:“就人们大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而言,是他们经常购买的东西。”
美股周二下跌,因1月通胀数据高于预期,推高国债收益率,并引发对美联储今年可能多次降息的疑虑,这本是股市走强的关键因素。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走低,纳指一度跌超2%。消息面上,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12月上涨0.3%。CPI同比上涨3.1%,市场预计1月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9%;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9%,市场预计1月份核心CPI同比分别增长0.3%和3.7%。
B. Riley Financial首席市场策略师阿特•霍根(Art Hogan)表示:“抛售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借口,可以从今年以来普遍走高的市场顶部取出一些泡沫。”“正如今天报告的那样,CPI只是比预期高了一点,这证明我们并没有走在线性路径上,而是走在一条下行的道路上。”
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跃升至4.6%以上,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突破4.28%。包括$英伟达 (NVDA.US)$、$微软 (MSFT.US)$和$亚马逊 (AMZN.US)$在内的科技股在周二早盘交易中领跌。
瑞银(UBS)的马克•海菲尔(Mark Haefel)认为,迄今为止,“健康的经济基本面和利润增长很好地支撑了这轮上涨”,但仍不能保证这种涨势会持续下去。
他写道:“本周的通胀数据可能有助于确定市场对美国经济健康状况的信心是否会进一步增强。”“我们将寻找美国通胀放缓和经济增长有弹性的进一步证据,然后得出结论,市场应该在‘金发姑娘’情景中定价,而不是软着陆。”
美联储官员预计通货膨胀率将回落至2%的年度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住房价格将在今年放缓。对于希望在20多年来最紧缩的时候放松货币政策的央行来说,1月份的加息可能会带来问题。
现在看起来,价格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尤其是大多数美国人经常购买的商品,比如杂货。过去物价上涨的痛苦是许多美国人仍然对经济持悲观态度的部分原因。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对高物价水平的失望可能是导致信心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即使在通胀大幅下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