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强生(JNJ)旗下的Janssen Biotech 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17亿美元的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韩国LegoChem Biosciences公司的候选药物LCB84。
根据该协议,Janssen将预先支付1亿美元,获得开发和商业化Trop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LCB84的全球独家权利。LegoChem还有资格获得2亿美元的期权行权付款、各种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据了解,LCB84最近在美国启动了1/2期研究,用于潜在的癌症治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十多年前,监管机构曾誓言要遏制“大到不能倒”银行的风险。如今,白宫官员正在召开会议。一位与会者问道,为什么摩根大通(JPM)被允许在政府主导的拍卖中收购第一共和银行?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他们的出价最高。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银行倒闭的一年之后,这家美国最大的银行又走上了熟悉的道路——收购实力减弱的竞争对手,吸引客户,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创纪录的利润。
然而,对大多数银行来说,2023年是黯淡的。今年上半年,由于不断上升的利率大幅削减了它们账面上的资产价值,使美国的银行背负了6840亿美元未实现损失,数十家地区性银行陷入困境,其中一些倒闭了。此后,许多公司斥巨资防止储户离开。一些人开始提出商业房地产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债券评级公司已经分批下调了银行的评级。
随着所有这些问题在3月份开始浮现,紧张的储户带着500多亿美元来到摩根大通。该公司的高管们提高了对净利息收入的预期,并且全年预期上调高达四次,最终收入如此之高,以至于经理们警告称这是“超额收入”。
这使得摩根大通有望实现美国银行业历史上最高的年度利润。仅前9个月的收益就将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二好的一年。分析人士预测,到12月底,其年度净利润将比去年高出36%,而排名其后的五大银行的总收益将增长约1%。
摩根大通的股价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在2023年上涨了26%,超过了所有主要竞争对手。由24家公司组成的KBW银行指数和由50家公司组成的KBW地区银行指数均下跌。
“其他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失望,”曾在摩根大通董事会任职33年的石油行业资深人士Lee Raymond表示。“当形势变得艰难时,对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收购一些它们想收购但没有能力收购的东西的机会。”
Raymond知道这一点他帮助创建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之后又带领摩根大通完成了自己的大规模交易。
“真正的问题”
当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摩根大通赢得第一共和银行的拍卖时,该公司称这一过程“竞争激烈”,并指出这家杰米·戴蒙(Jamie Dimon)领导了18年的银行对该机构的主要保险基金造成的冲击最小。不过,一些监管机构对结果感到不安。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Rohit Chopra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表示“如果他们能够收购所有破产机构,即使还有其他竞购者,这也会引发真正的问题。”
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共和银行的解决对存款保险基金造成的损失最小,而且以一种保护所有存款人的方式。”
难怪摩根大通可以开出最大的支票。该银行的规模是其他三家竞购者——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Citizens Financial Group Inc.和Fifth Third Bancorp——总和的四倍。换句话说,自从戴蒙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以来,摩根大通增加的资产规模相当于富国银行,后者本身就是美国第四大银行。
就连戴蒙的竞争对手也承认了他的成功。摩根士丹利CEO戈尔曼(James Gorman)最近在电视上称赞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高管。Raymond于2020年离开摩根大通董事会,他把他比作标准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雷蒙德说:“在银行业,我还没见过有人能与之相比。”“真的很难看到有哪家公司做到了摩根大通能够做到的事情。”
同行跌倒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些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观点得到了普及,当时官员们强调,有必要对那些一旦倒闭就会拖累全球金融体系的银行进行纾困。这个词在当时带有贬义,但现在已经变成了稳定的标志,在不确定时期吸引了客户。
在摩根大通工作了近30年的Sandy Pierce表示,“我真的不知道‘大到不能倒’是什么意思了,”“大型银行和地区性银行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摩根大通已成为各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它的第二大竞争对手也增加了一波又一波的客户,但这些竞争对手一直没有那么大的进攻空间。美国银行正在努力应对大量低息资产的未实现亏损,这些亏损可能会拖累数年的收益,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正在加强内部控制,以应对监管机构的担忧。
较小的银行更依赖于净利息收入,它们的净利息收入将在2023年下降。这一年还为它们的高管们一直在忽视的其他挑战打上了一个感叹号,比如跟上技术进步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摩根大通的年度技术预算超过了除最大的几家地区性银行以外的所有银行的收入。今年,该公司提高了对其将从拥抱人工智能中获益的预测。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银行令人惊讶的脆弱性促使监管机构更密切地关注整个行业,这可能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成本。
这将使小型银行更难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2017年代理货币审计长Keith Noreika表示,“最大的银行再次成为赢家。”“银行业的规模和规模很重要,我们在今年上半年看到,监管和政策对挑战的反应,在大型银行周围挖了一道更深的护城河。”
指数中的巨人
这并不意味着规模就能保证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花旗集团一直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但它最终比任何竞争对手都更依赖纳税人的支持。在2016年之前,富国银行一直是美国市值最高的银行,但2016年一连串丑闻使其成为监管机构的目标。
一些摩根大通的仰慕者认为,摩根大通之所以获胜,只是因为它规模庞大,没有陷入麻烦。该理论的一个问题是,该银行的记录并非一尘不染。
就在本月,摩根大通因操纵欧洲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被欧盟法院处以3.372亿欧元(合3.72亿美元)罚款的上诉败诉。上个月,一名法官批准了摩根大通与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受害者达成的2.9亿美元和解协议。这是该公司今年达成的两项协议之一,以解决其无视危险信号,在这位臭名昭著的性犯罪者最初被定罪后很长时间内继续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指控。
这类问题通常对股票几乎没有影响。
随着67岁的戴蒙无限期延长他在摩根大通的任期,该银行的价值超过了排名第二的两家竞争对手的总和。其市值约占KBW银行指数总市值的27%。当他上台时,这个数字是12%。
“他把它做得越来越大,”Raymond表示,“规模经济在这个行业很重要,这才是关键所在。”
不是每个人都想做大吗?
“当然,他们可能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做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美光科技(MU)的股价表现明显好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该公司过去一年上涨了近77%,令看跌者大为震惊。最近一篇看空的文章指出,美光尚未走出低迷,因为他们在疫情繁荣期间过度支出了资本支出。
管理层在其2024财年第一财季收益会议上展示了该公司在继续提高产量方面取得的进展。然而,美光的评论表明,该公司认识到过去的超支问题,并以更可控的速度满足潜在需求。
受益于AI芯片革命
美光仍然处于人工智能炒作周期的早期,因为它希望在HBM内存市场上获得份额。然而,三星即将进入可能会重塑行业格局,值得警惕。
不出所料,人工智能芯片革命也为HBM存储芯片提供了支撑,显著提振了美光的复苏。此外,美光正试图赶上HBM的领导者SK海力士,目标是达到2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符合其在DRAM市场的领导地位。然而,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内存市场的周期性和商品化本质并没有改变。随着内存领域的领军企业三星的崛起,行业形势仍在不断变化,这意味着评估美光近期至中期盈利指标存在固有的挑战。
供应链相关人士表示,三星电子内部的代工工作可能会因HBM上的先进封装而遇到困难。美光管理层强调了这些挑战,指出“HBM产品包括一个逻辑接口芯片,并且具有复杂的封装堆栈,这影响了产量。”美光与纯晶圆代工领导者台积电的先进封装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会在三星试图扩大生产规模之际,让美光获得先期优势。分析公司JR Research预计三星将积极并决心在这一领域获得可观的份额,这表明竞争可能会很激烈。
Kiwoom证券的一份报告预测,三星电子的HBM产量将在2024年下半年超过SK海力士。因此,HBM的竞争动态仍处于早期阶段,因为内存领导者正在争夺。虽然目前整体的短期供需动态有利于内存厂商,但三星更为积极的参与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需要密切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在过去一年中愿意牺牲短期盈利能力,这可能是内存市场触底周期延迟的原因之一。由于人工智能芯片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预计三星将继续积极争取市场份额,这可能会影响美光的复苏和增长机会。
最佳入场时机已过,但美光仍将继续上涨
因此,美光的远期估值指标显示,市场尚未消化美光在中期内增长完全复苏的预期,从而无法解释这些挑战。
市场仍然看好美光的价格走势和估值,这对进一步复苏是有益的。然而,在当前周期中,最具吸引力的进场点可能已经过去了。
因此,虽然美光科技最具吸引力的入场水平可能已经结束,但JR Research坚信它应该继续走高(不一定是线性的)并重新测试其接近 100 美元水平的历史高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Wedbush称,微软(MSFT)的“iPhone时刻”已经到来。据了解,由于在该行对人工智能客户进行的最近调查中显示,微软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生成型AI功能Copilot在货币化方面取得了“颠覆性”的成果,Wedbush将其目标股价从425美元上调至450美元,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以Dan Ives为首的Wedbush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AI“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改变微软的云增长轨迹”。这些分析师们补充称“在接下来的3年内,超过60%的微软安装基础最终将应用这一AI功能于企业/商业领域,这将改变微软CEO纳德拉及其团队未来的发展格局。”
Wedbush预计,到2025年将看到AI增长的一个“真正”拐点,届时定价、测试客户和使用案例将在接下来的三到六个月内逐步推出。
据了解,随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加速,微软是大举投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几家公司之一。
Ives及其团队表示“我们认为微软的股价还没有完全反映他们预期的,在2024财年中即将到来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波增长,尤其与亚马逊(AMZN)和谷歌(GOOGL)相比,微软将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他们预计,到2025年Copilot可能会为该公司增加250亿美元的营收。
最后,该银行还表示,谷歌、亚马逊、甲骨文(ORCL)、IBM(IBM)、Salesforce(CRM)、Palantir(PLTR)和许多其他公司也在积极构建他们的产品组合和AI功能,无论是通过自主研发还是通过并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Spotify(SPOT)最近宣布裁减17%员工以削减成本的举措被视为一步“大胆”之举,尽管时机“尴尬”。市场研究机构Monness Crespi Hardt分析师布莱恩·怀特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即便考虑到Spotify在盈利方面的不稳定历史,该公司最近的裁员行动表面上看似过激,但这可能正是所需之举,并给予该公司“中性”评级。
此外,怀特考虑到裁员的影响,调整了该公司运营收入的预估,并预计这将在第四季度导致约1.3亿至1.45亿欧元的费用。他现在预计公司每股亏损0.27欧元,低于此前预期的每股盈利0.37欧元。另外,他维持了对该时期37.45亿欧元的营收预测。对于2024年,他预计销售额为155.43亿欧元,每股盈利为3.18欧元,高于此前的2.05欧元预期。
据了解,Spotify最近的裁员将影响大约1500人,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三次重组。1月份,公司裁减了6%的员工,而在第二季度又进行了另一轮裁员,主要针对公司的播客业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自2019年以来,主题ETF投资模式备受全球投资者青睐,这场投资运动的发起核心是Ark Invest,这是一家专注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领域的知名投资机构,由华尔街著名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所创立并领导。
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木头姐”的领导之下,Ark Invest的投资主题是“寻找颠覆性的技术”。Ark的目标是发现并投资那些拥有着能够颠覆现状的技术的公司,Ark目前的投资布局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生物领域。因此,Ark旗下的旗舰ETF产品经常买入那些在自动驾驶汽车、基因组医学、基因编辑和下一代医疗技术领域具有突破型创新技术的公司。
尽管真正的颠覆技术极为罕见,但“寻找颠覆性的技术”这一投资主题并未阻止一些华尔街分析师对Ark旗下的旗舰主动管理型ETF的部分持股标的给出值得关注的目标价。比如,医疗科技领域新锐公司908 Devices (MASS)以及Beam Therapeutics (BEAM)就是最好的例子。华尔街分析师们对于这两只Ark旗下TF持仓标的的普遍目标价非常乐观,认为这两只小型医疗保健股值得投资者“逢低买入”,分析师们给予的平均目标价意味着这两只股票未来一年左右分别高达52%和64%的上涨潜力。
908 Devices以及Beam Therapeutics均为 Ark旗下旗舰主动管理型ETF产品之一——ARK Genomic Revolution ETF(ARKG)的重要持仓标的。该ETF产品专注于挖掘基因组学领域的投资标的,即涉及DNA技术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应用。公开资料显示,ARK Genomic Revolution ETF主要投资于那些从事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等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可能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大创新和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暗示美联储可能已经结束紧缩政策,并且开始考虑降息政策后,2024年美国生物科技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可能将有所改善。最新FOMC点阵图预期中值显示,美联储可能将在2024年至少降息三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比美联储官员们9月的预期激进得多。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effrey Hung对2024年美股市场的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价格持“谨慎乐观态度”,而不是长期以来维持的“悲观股价预期”。Hung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在宽松利率预期,以及高于趋势的经济增长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宏观环境之下,与生物科技这一细分领域相关的股票往往将表现出色。我们仍然希望在中小型生物科技成长股中持有核心头寸,因为这些公司本身在获得FDA批准、营收可观的产品方面具备下行保护底线,并且在美国生物科技市场投资热情回归、营收增长和积极数据回报投资者时,股价的潜在上行空间非常大。”
908 Devices
908 Devices专注于创建用于分析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的新型医疗科技设备。该公司利用其独有的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复杂样品中的分子机构。该公司独创的质谱法可以用来揭示复杂混合物(如血液、尿液、土壤或空气)中分子的成分、类别以及数量。
该公司的设备可用于多种目的和使用场景,如药物开发,生物处理,法医调查和威胁检测等等。该公司有两种类型的设备产品:手持设备和台式设备。手持设备非常便携,便于现场使用,而台式设备则更加精确,用途广泛。两种类型的设备均可以在短端几分钟内提供高质量的检测结果,而传统的基于实验室的方法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
整体来看,该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用于在各类现场以便捷化和极为迅速的方式分析未知或不可见物质,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加工、工业生物技术、法医学等领域。据了解,908 Devices旗下的部分产品,如MX908质谱仪,已被美国边境巡逻队选用,用于深度标准化其边境地区的追踪毒品检测。
908 Devices的投资风险方面自然不可忽略。908 Devices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成长阶段,该公司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定期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流。虽然该公司在此期间确实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正常经营,但其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以及未实现盈利是潜在投资者在购买该股票之前应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股票评级和股价预期方面, 华尔街汇编的预期数据显示,华尔街分析师们予以908 Devices的共识评级为“强烈买入”,平均目标价达15.33美元,意味着未来12个月潜在上行空间接近52%。
Beam Therapeutics
Beam Therapeutics专注于基因编辑领域,该公司使用了一种名为碱基编辑(base-edited)的创新技术,这是一种更精确、更通用的CRISPR形式。因此,Beam Therapeutics 主要致力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精准的遗传疾病治疗模式。
该公司特别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中的碱基编辑领域,开发能够精确、预测并高效地在特定基因组序列上进行单个碱基改变的生物技术。Beam Therapeutics 的研发项目包括治疗重大血液疾病、遗传性疾病和免疫/肿瘤学领域的药物候选物。
该公司最近宣布了一项战略更新,其中优先考虑三个重要项目:BEAM-101治疗严重镰状细胞病(一种影响红细胞的罕见血液疾病);BEAM-302治疗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这是一种可导致肺和肝损伤的肝蛋白缺乏症;BEAM-301用于治疗糖原贮积病,这是一种影响葡萄糖代谢的遗传性酶缺乏症。
Beam有潜力成为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糖原贮积病在基因编辑疗法方面的先行者,这可能提供重要的业绩增长基于。另一方面,该公司在镰状细胞病方面面临着来自其他基因疗法以及传统疗法的激烈竞争压力。
尽管Beam的所有项目仍处于临床开发的早期阶段,但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极其稳健,截至最近一个季度末期,该公司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因此,这家生物技术公司短期内可能不需要利用公开市场为其临床管道提供融资支持。
风险方面,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可能是公司的申请时间表延长。Beam Therapeutics可能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提交药物监管审批文件。因此,投资者们需要具备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意愿。
话虽如此,该公司可能正在开发一个重要的“best-in-class”基因编辑平台,预计能够为数十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带来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Beam的股票应该会吸引那些愿意着眼长线布局的投资者。
股票评级和股价预期方面, 华尔街汇编的预期数据显示,华尔街分析师们予以Beam Therapeutics的共识评级为“买入”,平均目标价达47.62美元,意味着未来12个月潜在上行空间接近6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1. 12月27日(周三)美股盘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货涨跌不一。截至发稿,道指期货跌0.01%,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00%,纳指期货涨0.03%。
2. 截至发稿,德国DAX指数涨0.18%,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57%,法国CAC40指数涨0.22%,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28%。
3. 截至发稿,WTI原油跌0.66%,报75.0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0.59%,报80.37美元/桶。
市场消息
高盛美股科技七巨头将在2024年继续领跑标普500。高盛预测美股科技七巨头将在2024年继续超越标普500指数中的其他493只股票。高盛的David Kostin在上个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的基线预测表明,2024年大型科技股将继续超越标普500指数的其他股票。”据了解,所谓的七大科技股,指的是苹果(AAPL)、亚马逊(AMZN)、谷歌(GOOGL)、Meta(META)、微软(MSFT)、特斯拉(TSLA)和英伟达(NVDA),这些公司占了标普500指数2023年超过20%的涨幅中的76%。其中,英伟达今年迄今涨幅超过200%,即使是全球最大的公司苹果,其股价今年也飙升了近50%。这七家公司的市值总和达到了11.5万亿美元。
融资工具变“套利神器”!美联储或于明年3月份撤回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美联储研究机构Wrightson ICAP表示,美联储新融资工具的利率与该央行支付给机构存放准备金的利率之差日益扩大,这表明美联储将令该计划在3月到期。Wrightson ICAP经济学家Lou Crandall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在为最初计划中优渥的条款辩护时,美联储提到了继春季存款挤兑之后银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异常且紧急’,在如今更为正常的环境下很难为延续该计划辩护。”今年早些时候,由于银行业危机扰乱了市场,美联储推出了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该计划允许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务为抵押,以票面价值借入至多一年的资金。
高盛“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经济和投资环境正在回到2008年之前。高盛策略师表示,预计未来一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15%,并预计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一些有利因素将支持全球增长和投资。以Jan Hatzius为首的高盛策略师在本周表示,到2023年,全球经济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乐观的预期。Hatzius表示“2024年应该会巩固这样一种观念,即全球经济已经摆脱了低通胀、零政策利率和负实际收益率的后全球金融危机环境。”“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这段时期,常常让人感觉是全球收益率下降和通胀水平下降的必然趋势——‘流动性陷阱’和‘长期停滞’是这十年的流行语。”
分析师明年PC销量有望增长8%,升级周期、AI PC或成关键催化剂。分析师表示,随着消费者似乎准备购买更新的个人电脑,对配备人工智能功能的设备的需求进一步提振市场,PC销量的低迷可能会在明年结束。分析师Ben Caddy和Kieren Jessop在12月20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在PC市场艰难的一年结束之际,终于有了乐观的理由。Canalys预计,随着客户希望更新疫情时代的个人电脑,以及新的人工智能设备的出现,PC市场将在2024年恢复8%的增长。”Canalys表示,微软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结束对其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支持,这符合其正常的10年支持生命周期,这“可能会阻止数亿台设备获得第二次生命”,并将进一步推动新PC的销售。
日本央行公布12月会议摘要讨论退出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时机,部分委员认为不急于做出决定。周三,日本央行公布了12月货币政策会议审议委员意见摘要。摘要显示,日本央行理事会成员在上周的会议上讨论了结束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时机。此外,虽然理事会同意暂时维持大规模刺激措施,但九名理事会委员的意见却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加息持谨慎态度,另一些人则认为有必要开始为未来的退出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明年结束负利率的可能性不为零。
红海危局持续搅乱国际航运,欧洲天然气价格涨近7%。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升级的背景下,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继续上行,市场担忧中东地区这场冲突有可能扩大为一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冲突,欧洲天然气价格基准——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周三开始交易后直线上涨超7%。此前美国对伊拉克某一目标发动袭击,胡塞武装分子又对红海地区的“以色列相关商船”只发动袭击,加剧了人们对中东局势越来越不稳定的担忧,国际原油价格也因红海航运危机发酵而持续上涨至12月最高点。截至发稿,荷兰TTF近月天然气期货价格涨幅达到6.89%,至每兆瓦时36.53欧元。
个股消息
蔚来汽车(NIO)宣布完成来自CYVN Holdings的2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交易。蔚来汽车宣布完成来自CYVN Holdings的2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交易。随着22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的完成,CYVN合计实益拥有蔚来汽车已发行和流通股总数的约20.1%。
海外需求旺盛,丰田(TM)11月全球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随着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稳定需求帮助公司11月的销量和产量创下新纪录,这家汽车制造商有望连续第四年击败大众汽车(VWAGY),保持其全球最畅销汽车制造商的头衔。该公司周三表示,11月包括子公司日野汽车和大发汽车在内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2%,达到986,262辆,创下历史同期以来的最高纪录。全球产量达到1,067,446台,创历史新高。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创纪录的全年产量和销量进一步确保了其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主导地位,同时推进了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雄心勃勃的计划,以赶上该领域巨头特斯拉(TSLA)和比亚迪(01211)。
软银(SFTBY)股价大涨7%,将获76亿美元T-Mobile(TMUS)股票。软银周三在东京股市一度上涨7%,创6月以来最大日内涨幅。软银周二表示,将免费获得T-Mobile US(TMUS)价值约76亿美元的股票,这是T-Mobile US与软银旗下Sprint在2020年合并时达成的协议的一部分。根据双方的协议,如果T-Mobile的45天成交量加权平均价(VWAP)在交易两周年到2025年底期间的任何时候等于或大于150美元,这家日本投资公司就可以获得T-Mobile的股票。新获得的T-Mobile股票可能会改善软银的资产负债表,同时可能提供一个可供利用的新资本池。Sprint与T-Mobile的合并是该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之一,价值约370亿美元。
亚马逊(AMZN)流媒体平台Prime将于1月29日引入广告,免除广告需额外付费。从1月29日起,亚马逊流媒体Prime视频平台加入广告。据报道,这家电子商务和流媒体巨头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开始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植入广告。想要享受无广告体验的用户可以额外支付每月 2.99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21 元人民币)的费用。目前,亚马逊 Prime 会员每月费用为 14.99 美元,每年为 139 美元。单独订阅 Prime Video 的费用为每月 8.99 美元。升级无广告服务后,Prime 会员费用将接近 18 美元,单独订阅 Prime Video 的费用也将接近 12 美元。该公司表示:“体育等现场活动内容以及通过亚马逊免费服务提供的内容将继续包含广告。”
Coherus BioSciences(CHRS)生物仿制药获FDA批准,盘前飙涨36%。Coherus BioSciences周二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用于化疗后治疗的生物类似药Neulasta的体内注射剂。得益于该消息,该公司股价盘前飙升36%,至2.96美元。FDA批准了Coherus 的药物Udenyca Onbody,这是一种pegfilgrastim生物仿制药,在化疗后第二天给予,以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表现的感染发生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引起的并发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会暂时减少。Udenyca Onbody的设计能够在5分钟内递送pegfilgrastim。Coherus 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将Udenyca Onbody商业化。
特斯拉(TSLA)拟于中国工厂改造畅销车型Model Y。据知情人士透露,因中国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中正加速推出新产品,特斯拉正计划由上海工厂推出畅销车型Model Y的改款车型。知情人士称,特斯拉目前正在中国为其改款Model Y车型进行筹备,最快或于2024年年中开始量产。与今年10月的最新升级版相比,2024年新版Model Y在外观和内饰方面的变化将更为明显,后者增加了新的轮毂设计和环境照明。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首批最新款Model Y将在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生产,该工厂将在新年假期期间停产一周左右并进行局部升级,且在量产前还需进行更多的调整。
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预告
23:00美国12月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
次日05:30美国至12月22日当周API原油库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特斯拉(TSLA)将于明年1月初公布第四季度的交付数据。对此,多数分析师对这家电动汽车巨头交出超预期成绩持乐观态度。
Wedbush分析师Daniel Ives表示,特斯拉预计一周后将公布交付报告,这可能会成为该公司股票的关键催化剂。自7月中旬以来,特斯拉股价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
Ives维持了特斯拉“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为350美元。Ives指出,在关键中国地区强劲的数据支持下,预计特斯拉第四季度的交付量将略高于48万台的范围。据此前的报道称,截至12月24日的一周内,特斯拉在中国的汽车注册量为18500辆,这表明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季度交付量可能创下历史新高。
另外,Ives观察到全球“显著的价格稳定”迹象,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地区都出现了价格调整。该分析师表示,这应该是在经历了一些明显曲折的2023年之后,特斯拉看涨人士听到的好消息。
Ives还指出,马斯克旨在提高销量的全球战略性降价预计将带来可观的销量,2023年有望达到约180万辆。今年迄今为止,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为1,324,074辆,距离180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仅差475,926辆。展望2024年,Ives预计销量同比增长25%-30%,达到220万至230万辆。他预计,受Model Y在中国和欧洲销量的推动,交付量可能会有惊喜。
整体电动汽车市场方面,Ives预计需求将再次加速,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比例将达到约20%。特斯拉有望引领这一潮流,其潜在的催化剂包括Cybertruck、一款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电动汽车的推出,以及汽车毛利率和全自动驾驶软件的进步。
最后,Ives将超级充电站网络的盈利视为特斯拉未来的“黄金愿景”,电池和AI/FSD软件将为该公司整体价值做出贡献。他表示“我们相信,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FSD和超级充电站网络对特斯拉的价值将增加每股75美元。”
看好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数据还有Piper Sandler。Piper Sandler分析师Alexander Potter预计特斯拉将能够实现2023年交付目标,并重申了对特斯拉的“增持”评级和295美元的目标价。
Piper Sandler预计,特斯拉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50.7万辆汽车。他指出,如果特斯拉实现了这一壮举,那么2023年全年将实现交付约183万辆汽车。
“特斯拉将于下周初(可能在1月2日)公布第四季度的交付量。我们目前预计该公司本季度将交付50.7万辆汽车,这意味着全年总交付量将达到183万辆。在考虑了最新的季度内数据后,我们认为我们的预期似乎是可行的(当然,我们的预测可能处于预测范围的高端),”他表示。
该行还指出,其对特斯拉的利润率持乐观态度,该公司的利润率可能较第三季度有所改善。考虑到特斯拉本季度的汽车价格没有波动,该公司今年第四季度的利润率似乎相当稳定。
“考虑到稳定的定价和更好的固定成本杠杆,我们预计利润率也将较第三季度上升。一旦第四季度交付结果公布,我们将重新评估我们的利润率预测。”
RBC Capital则持谨慎看法,预计特斯拉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为45.6万辆,较此前预期的47.6万辆低4.2%。但重申特斯拉“增持”评级,并将该股12个月目标价定为300美元。
RBC指出,由于《通胀削减法案》(IRA)对销量的提前效应,在最后两周可能会出现非常显著的推动,这给该行的估计带来了不确定性。该行分析师解释道,根据IRA法案,由于电池供应问题,美国市场Model 3将于明年1月失去一半联邦税收抵免。
该行还表示,注册数据看起来疲软。“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每月注册数据显示,三大地区本季开局疲软。 而中国在11、12月初表现强劲”。
另一个跟踪交付量的数据是特斯拉app的下载量,该行称,这一数据表现较好,表明“所有地区的季末表现均走强,与季末推动力更大相符“。 但RBC也指出,app下载趋势的估测方法通常会出现20%或以上的误差,因此该行选择保持谨慎态度。
不过,全球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增长,RBC认为,即使面对更多的电动汽车竞争,对特斯拉产品的需求也很强劲。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十多年前,监管机构曾誓言要遏制“大到不能倒”银行的风险。如今,白宫官员正在召开会议。一位与会者问道,为什么摩根大通(JPM)被允许在政府主导的拍卖中收购第一共和银行?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他们的出价最高。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银行倒闭的一年之后,这家美国最大的银行又走上了熟悉的道路——收购实力减弱的竞争对手,吸引客户,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创纪录的利润。
然而,对大多数银行来说,2023年是黯淡的。今年上半年,由于不断上升的利率大幅削减了它们账面上的资产价值,使美国的银行背负了6840亿美元未实现损失,数十家地区性银行陷入困境,其中一些倒闭了。此后,许多公司斥巨资防止储户离开。一些人开始提出商业房地产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债券评级公司已经分批下调了银行的评级。
随着所有这些问题在3月份开始浮现,紧张的储户带着500多亿美元来到摩根大通。该公司的高管们提高了对净利息收入的预期,并且全年预期上调高达四次,最终收入如此之高,以至于经理们警告称这是“超额收入”。
这使得摩根大通有望实现美国银行业历史上最高的年度利润。仅前9个月的收益就将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二好的一年。分析人士预测,到12月底,其年度净利润将比去年高出36%,而排名其后的五大银行的总收益将增长约1%。
摩根大通的股价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在2023年上涨了26%,超过了所有主要竞争对手。由24家公司组成的KBW银行指数和由50家公司组成的KBW地区银行指数均下跌。
“其他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失望,”曾在摩根大通董事会任职33年的石油行业资深人士Lee Raymond表示。“当形势变得艰难时,对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收购一些它们想收购但没有能力收购的东西的机会。”
Raymond知道这一点他帮助创建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之后又带领摩根大通完成了自己的大规模交易。
“真正的问题”
当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摩根大通赢得第一共和银行的拍卖时,该公司称这一过程“竞争激烈”,并指出这家杰米·戴蒙(Jamie Dimon)领导了18年的银行对该机构的主要保险基金造成的冲击最小。不过,一些监管机构对结果感到不安。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Rohit Chopra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表示“如果他们能够收购所有破产机构,即使还有其他竞购者,这也会引发真正的问题。”
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共和银行的解决对存款保险基金造成的损失最小,而且以一种保护所有存款人的方式。”
难怪摩根大通可以开出最大的支票。该银行的规模是其他三家竞购者——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Citizens Financial Group Inc.和Fifth Third Bancorp——总和的四倍。换句话说,自从戴蒙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以来,摩根大通增加的资产规模相当于富国银行,后者本身就是美国第四大银行。
就连戴蒙的竞争对手也承认了他的成功。摩根士丹利CEO戈尔曼(James Gorman)最近在电视上称赞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高管。Raymond于2020年离开摩根大通董事会,他把他比作标准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雷蒙德说:“在银行业,我还没见过有人能与之相比。”“真的很难看到有哪家公司做到了摩根大通能够做到的事情。”
同行跌倒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些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观点得到了普及,当时官员们强调,有必要对那些一旦倒闭就会拖累全球金融体系的银行进行纾困。这个词在当时带有贬义,但现在已经变成了稳定的标志,在不确定时期吸引了客户。
在摩根大通工作了近30年的Sandy Pierce表示,“我真的不知道‘大到不能倒’是什么意思了,”“大型银行和地区性银行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摩根大通已成为各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它的第二大竞争对手也增加了一波又一波的客户,但这些竞争对手一直没有那么大的进攻空间。美国银行正在努力应对大量低息资产的未实现亏损,这些亏损可能会拖累数年的收益,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正在加强内部控制,以应对监管机构的担忧。
较小的银行更依赖于净利息收入,它们的净利息收入将在2023年下降。这一年还为它们的高管们一直在忽视的其他挑战打上了一个感叹号,比如跟上技术进步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摩根大通的年度技术预算超过了除最大的几家地区性银行以外的所有银行的收入。今年,该公司提高了对其将从拥抱人工智能中获益的预测。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银行令人惊讶的脆弱性促使监管机构更密切地关注整个行业,这可能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成本。
这将使小型银行更难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2017年代理货币审计长Keith Noreika表示,“最大的银行再次成为赢家。”“银行业的规模和规模很重要,我们在今年上半年看到,监管和政策对挑战的反应,在大型银行周围挖了一道更深的护城河。”
指数中的巨人
这并不意味着规模就能保证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花旗集团一直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但它最终比任何竞争对手都更依赖纳税人的支持。在2016年之前,富国银行一直是美国市值最高的银行,但2016年一连串丑闻使其成为监管机构的目标。
一些摩根大通的仰慕者认为,摩根大通之所以获胜,只是因为它规模庞大,没有陷入麻烦。该理论的一个问题是,该银行的记录并非一尘不染。
就在本月,摩根大通因操纵欧洲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被欧盟法院处以3.372亿欧元(合3.72亿美元)罚款的上诉败诉。上个月,一名法官批准了摩根大通与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受害者达成的2.9亿美元和解协议。这是该公司今年达成的两项协议之一,以解决其无视危险信号,在这位臭名昭著的性犯罪者最初被定罪后很长时间内继续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指控。
这类问题通常对股票几乎没有影响。
随着67岁的戴蒙无限期延长他在摩根大通的任期,该银行的价值超过了排名第二的两家竞争对手的总和。其市值约占KBW银行指数总市值的27%。当他上台时,这个数字是12%。
“他把它做得越来越大,”Raymond表示,“规模经济在这个行业很重要,这才是关键所在。”
不是每个人都想做大吗?
“当然,他们可能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做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2023Q3财报发布一个多月后,亘喜生物迎来了一份私有化协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12月26日,亘喜生物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收购协议。
根据协议,亘喜生物将获得普通股每股2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 10美元)的现金,以及普通股每股0.3美元(相当于每股ADS 1.5美元)的或有价值权益(CVR),交易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以亘喜生物12月22日收盘价计算,阿斯利康收购的溢价超过60%。亘喜生物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被跨国药企全盘收购的国内创新药企。
阿斯利康的溢价收购直接拉升了亘喜生物当日的股价,最终其收涨高达60.26%。
有意思的是,在12月26日,大幅收涨的中概医药股还有燃石医学,而在27日,港股科济药业盘中涨幅也超过8%。或许亘喜生物此次的“卖身”为这两家企业乃至其他未盈利的中概医药股或是港股18A企业的未来指明了新的出路。
阿斯利康图什么?
对于这笔交易,阿斯利康在26日表示,“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旨在补充阿斯利康在细胞治疗方面的现有能力和先前的投资规模。”其实,如果从亘喜生物的业务角度便很容易理解阿斯利康的收购意图,即剑指通用型CAR-T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CAR-T疗法普遍面临的重大难题包括治疗实体瘤有效率低,细胞制备速度慢以及自体疗法成本过高。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CAR-T细胞疗法的市场可及性,影响了研发公司的规模化盈利。只要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就能建立极高的技术壁垒。
从这个角度来看,亘喜生物自主开发的研发平台及产品便凸显“性感”。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亘喜生物目前已自主研发出FasTCAR 和 TruUCAR两大技术平台。其中FasTCAR平台解决的是细胞制备速度慢的问题,而TruUCAR平台技术则是致力于解决CAR-T自体疗法出现GvHD和受体对异基因T细胞排斥反应的技术局限性。
FasTCAR和TruUCAR两个技术的关键性在于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提高了T细胞制备的效率。尤其是通用CAR-T细胞的研发,有望将细胞制备从治疗周期中顺利剥离,将CAR-T细胞疗法从定制化的自体策略中“解放”出来。这也是细胞疗法走向工业化和规模化的基础。扩大市场可及性,意味着细胞制备的排产有望趋于稳定,这将有助于公司实现跨越式的降本提效。
此外,亘喜生物基于以上技术开发的核心产品GC012F的临床表现也侧面印证了其技术平台的价值。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GC012F治疗RRMM和r/r B-NHL的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了2023 ASCO和EHA2023的口头报告。
具体来看,在今年ASCO期间,亘喜生物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GC012F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随访数据。数据显示,针对r/r MM,GC012F延续了此前的强势表现,总体应答率(ORR)高达93.1%,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有积极响应。
而在今年的EHA年会上,亘喜生物则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GC012F针对既往接受过重度治疗,且呈现高肿瘤负荷的9例B-NHL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3个月后,ORR达到100%,CR率为78%;到六个月时,CR率仍维持在67%。以上患者均属于临床上非常棘手的一种B-NHL亚型DLBCL。GC012F在该适应症上展示的临床有效性或将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从阿斯利康的角度来看,目前其他MNC如强生、吉利徳、诺华和BMS等企业都在CAR-T领域有深入商业化布局,相较而言,阿斯利康在该领域发展较慢。
但前段时间FDA生物制剂部门正在对CAR-T细胞疗法可能引发继发性癌症的相关风险展开进一步调查,似乎给了阿斯利康一些“新思路”,因为被FDA点名的CAR-T产品均为传统的异体CAR-T,如果阿斯利康能在自体CAR-T上有所建树,便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国内Biotech即将开启“卖身潮”?
实际上,此次亘喜生物被收购,对此在二级市场有正面反馈的燃石医学和科济药业也值得关注。
这两家企业一个代表中概药械企业,一个代表国内CAR-T研发企业,而这正好对应了亘喜生物的两个标签。另外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点都是企业有一定技术水平,但财务上净亏损及二级市场则处在较低市值状态。亘喜生物的这波“卖身”似乎给了这两家企业一个新的“出路”。
从燃石医学来看,其自身是国内NGS基因检测市场龙头,公司在持续的检测中积累数据,已经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癌症基因组信息数据库之一的OncoDB。而科济药业在实体瘤CAR-T研发领域也有一定技术壁垒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实体瘤CAR-T产品便是科济药业的Claudin 18.2产品CT041,针对胃癌和胰腺癌的临床试验已经进入确证性II期。
但从财务来看,与亘喜生物一样,燃石医学和科济药业同样都在亏损状态。
根据科济药业披露的2023年中报,公司为了进一步推进管线内研发进程,公司当期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7.5%至4.04亿元。而燃石当前同样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今年Q3单季净亏损达到1.75亿元,以公司目前不足7亿的现金储备,照如此亏损状态下去,若不进行下一步融资,其账上资金还能否撑到该产品商业化都还是个未知数。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当下全球医药投资趋于保守,biotech估值因造血能力缺失而被严重压制,无论是亘喜生物、燃石医学还是科济药业都因此受到了“资本寒冬”的影响。
如果按照此前的道路,以上公司只有熬到规模商业化盈利后才有望实现估值反转帮助投资者赚钱,但现在亘喜生物给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作为首家在二级市场被MNC收购的中国biotech公司。 亘喜生物最终的交易对价最高将达到每份ADS 11.50美元。这一价格将让亘喜生物背后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以及二级市场定增机构全都得以获利退出。
从亘喜生物的融资历史来看,其累计融资金额达5.55亿美元,其中公司在美股IPO前总共进行了3轮融资,投资者的平均成本为每份ADS 3.60美元,其中C轮投资者的价格约为普通股每股1.64美元,正是阿斯利康的溢价收购,帮助亘喜生物实现一级投资者全部获利退出。这对于其他国内biotech来说无疑是一个典型范例,但正如上述提到,“体面卖身”的前提在于公司需要有MNC急需且进度领先的差异化创新技术,而这对于国内大多数biotech来说,同样是一个较高的门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