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美股量化交易学习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看过我们往期用美股大数据去分析股票的小伙伴,都表示对Quantitative trading量化交易非常感兴趣。简单来说,量化交易,其实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学模型,来代替人为的主观判断,通过计算机技术在证券金融的历史数据中,海选出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大概率”事件,以此来制定策略,极大的减少了投资者由于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者悲观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量化的策略可谓是多种多样。

 

我们团队将推出一系列的量化交易的课程,让大家从零开始学习量化交易,建立模型打造自己的交易系统

 

讲师: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Ken和前摩根斯坦利量化分析师Yin提供

 

课程大纲

 

为什么量化交易能赚钱?

5种主流的策略

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基础因子库的开发

Alpha因子的研究

基础策略开发并上线

策略指标计算

在线股票组合回测功能

投资组合的绩效归因模块开发

宏观经济指标模块开发与可视化

 

第一课 https://youtu.be/VkJ6hm4sBFI

第二课 https://youtu.be/Q8JWzP2MyYo

 

 

 

FRC银行为什么暴跌?存款大流失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第一共和银行代号FRC刚刚公布的一季度存款大流失,重燃市场对美国地区银行的担忧,但新近消息显示,该行正在竭力避免步硅谷银行的后尘。

美东时间425日周二,媒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第一共和银行正在考虑,剥离500亿至1000亿美元的长期证券和抵押贷款,这是该行大范围救助计划的部分行动。

知情人士称,第一共和银行可能给予包括美国大银行在内的潜在买家认股权证或优先股,激励他们购买高于市值的该行资产。任何资产出售都将有助于减少该行的资产和负债错配。

该人士还称,第一共和银行试图强化资产负债表,避免像硅谷银行倒闭时那样被监管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并为未来可能的融资扫清道路。这可能需要美国政府推动同一些美国大行的谈判,以便在第一共和银行执行扭亏为盈的计划时稳定自身局势。那样做的成本会比让该行倒闭低得多。

传出上述消息前一天,本周一第一共和银行刚刚公布了一季度比市场预期更糟糕的存款外流形势。当季该行的存款较去年末减少720亿美元,环比降幅近41%,剔除摩根大通等11家大行上月存入该行的300亿美元,实际流失的存款达1020亿美元。

第一共和银行本月的存款流失明显缓和,421日存款较3月末减少1.7%。该行称,将采取行动大幅削减费用,包括二季度裁员20%25%,还将寻求一些替代的战略选择,以便加快进展,同时强化资本。

公布财报后,第一共和银行(FRC)股价周一盘后一度跌超20%,周二开盘即跌近24%,午盘跌幅曾超过48%

最忙业绩周来袭!经济担忧下科技股能否成为新亮点?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本周美股将迎来新财报季最忙碌的一周——标普500指数中的178家公司将陆续公布季度业绩,其中包括道指30家成分股中的14家,纳指中则囊括了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脸书母公司Meta 和电商巨头亚马逊。目前四巨头的总市值合计已超5万亿美元,约占标普500指数市值的14%,他们的业绩表现将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渐入尾声,市场正在关注经济对企业运营和利润率的影响。作为今年最热门的交易标的,科技股能否不负众望也将是财报季中的最大看点之一。

科技股考验估值合理性

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等因素推动下,科技股成为了今年市场的主角。最新公布的美银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做多大型科技股已经成为了最拥挤的交易。

裁员和人工智能正成为科技行业的关键词。追踪科技公司裁员情况的Layoffs.fyi网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500多家科技公司已累计裁员近15万人,作为控制成本的选择。科技巨头也无法幸免,上述四家公司从去年11月起累计裁员超7万人,Meta上周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计划。Oak Associates Funds联合首席投资官兼投资组合经理斯蒂姆森(Robert Stimpson)表示,不排除这些公司在盈利报告宣布进一步的裁员计划,这可能会在经济衰退之前提高利润率,并使其股票更具吸引力。“科技公司去年进行了非常艰难的调整,考虑到它已经接受了必须裁员和稍微紧缩的事实,它已经对某种衰退打了折扣。”他说。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进展可能成为这些企业盈利的新动力,这也愈发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微软已将OpenAI的ChatGPT技术集成到其搜索引擎Bing中,谷歌聊天机器人Bard具备了代码生成能力,亚马逊和Meta也在人工智能模型上进行了大量研究。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师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表示“上个季度,这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关注的主要是效率和利润改善。而本季度,他们可能会更具前瞻性,将围绕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展开深入讨论。”

市场不乏谨慎的观点。考虑到最近的反弹,购买科技股可能并不那么安全,因为估值已经变得相当昂贵。FactSet的数据显示,纳指的远期市盈率已经升至25.4倍,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7.6倍高出约44%。虽然成长性较强的纳指通常溢价交易,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估值差距。

Main Street Research首席投资官德默特(James Demmert)在电子邮件评论中表示“近几个月来,许多科技股大幅上涨,这让人想起过去的几次熊市反弹,对科技股来说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尽管科技的某些行业可能更具防御性,但总体上不是一个避风港,尤其是当科技股的市盈率大幅超过其收入增长率时。”

经济全景初现端倪

与此同时,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最新业绩和展望也将展现货币政策对经济更微观的影响。

本周四美国将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读数据。经历了银行业风波,近期指标波动描绘出一幅前景黯淡的画面劳动力市场开始降温,消费者零售额正在下降,制造业产出有所下滑……这些导致了华尔街机构纷纷预测最早在今年下半年美国将出现衰退。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目前机构预测上季度标普500指数公司盈利将同比回落4.7%,这将是2020年疫情以来的最差表现。预计企业运营压力将至少持续到二季度,利润企稳反弹需要在下半年才能出现。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通胀和加息周期双重打压下的现状。高通胀正在侵蚀了家庭收入,政府在疫情期间的刺激效应接近枯竭,而不断上升的利率使得购买汽车等高价商品变得更加昂贵,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3月份,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家具和百货在内的大类支出有所下降,同时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增幅也在放缓。CIBC Economics经济学家贾奇(Katherine Judge)表示“由于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美国零售额已经大幅下降,然而,如果经济继续放缓,服务业支出也可能放缓。(经济)将进一步恶化。”

消费相关板块的业绩因此将引起关注。受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的推动,可口可乐周一公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营收109.80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3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顺利传导成本压力,本周将公布财报的麦当劳稍早前公布了裁员的消息,重组涵盖了整个公司,数百名员工被裁减。通过全球最大玩具生产商美泰(Mattel)、信用卡服务商Visa 和快递巨头UPS等行业代表的最新业绩,外界将从中寻找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更多蛛丝马迹。

Northwestern Mutual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舒特(Brent Schutte)表示“投资者正试图弄清楚我们是否会陷入衰退。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标普500指数在4100点左右徘徊。”舒特预计今年将出现温和的衰退,如果我们没有陷入泥潭,至少将处于衰退的边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智臻智能向苹果索赔100亿元“进行时”-5月5日将在上海再次开庭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智臻智能起诉苹果公司并索赔100亿元的案件,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5月5日,该案将于上海高院开庭审理,原告为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臻智能”),被告为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苹果公司(统称“苹果公司”),案由为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

公开资料显示,智臻智能此前曾挂牌新三板,并于2023年3月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从该公司股东层面来看,涉及蓝色光标等多家上市公司及吉利系、天堂硅谷等资本。智臻智能方面表示,通过此次诉讼,将向全球证明中国AI企业的实力。

4月24日,智臻智能相关人士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目前处于静默阶段。苹果中国方面对分析师称,暂不予置评。

“随着科技企业在技术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内企业主动向苹果等大型公司发起维权,也是国内企业以法律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一次有力尝试。”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通信专家项立刚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企业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但与此同时,也不要过度陷于专利官司。”

5月5日将再次开庭

智臻智能与苹果公司之间的这场诉讼已历时10年,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时间追溯到2012年6月份,智臻智能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认为苹果公司的Siri侵权其2004年申请过的专利“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此后,双方围绕该专利是否有效进行诉讼。经过多次上诉和再审,8年后,法院终审判决确认该专利的有效性。至此,该诉讼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随着智臻智能于2020年8月份发起新一轮诉讼,双方的纠纷也进入了第二阶段。智臻智能认为,苹果手机智能语音系统Siri技术涉嫌侵犯该公司的智能语音系统小i机器人专利权,要求苹果公司停止Siri专利侵权,以及停止制造和销售侵权产品,暂计索赔金额100亿元。这一阶段,双方已先后经历6次开庭,而今年5月5日将是双方迎来的第七次开庭。

智臻智能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人工智能企业,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智能技术,其商标和品牌为小i机器人。智臻智能是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3749.9的权利人。资料显示,该专利是全球领先的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以自然语言完成人机交互。

根据中国专利网专利查询系统检索,该专利申请时间为2004年8月13日,发明揭示了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聊天机器人拥有通讯模块、人工智能服务器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等。聊天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和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副研究员洪勇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智臻智能与苹果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其他科技公司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中国的AI企业正在通过法律途径向国际科技公司展示自己的实力。虽然此次诉讼难以快速取得实质性结果,但是这表明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逐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意味着中国的AI企业正在进入到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相关法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健全。”

苹果陷多起专利权纠纷

“专利之争在企业维权的同时,也正成为各行业巨头利益博弈的延伸。在知识产权领域,一直存在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该提升诉讼的应对能力,积极采取反诉等多种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企业在申请专利的同时,也要注重高价值专利的长远布局,从而避免被竞争对手利用规则而出现专利无效的情况,并避免在专利诉讼上过度消耗,将更多精力投向研发领域。”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律师李早霞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

她认为,如果最终胜诉,该案件将成为知识产权维权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一是证明了中国的创新积累,二是显示了我国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公开信息显示,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苹果在中国的产品销售业务公司,大股东为苹果国际运营有限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涉400多起法律诉讼纠纷,案由多为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买卖合同纠纷以及产品责任纠纷,其中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就有77起。

实际上,在国际市场,苹果也多次因涉嫌抄袭而被起诉。过去几年里,苹果公司曾经多次与三星、高通、爱立信等科技公司发生专利纠纷,并被美国本土创业公司Koss等起诉。

“大量诉讼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和成本,也影响其形象和信誉。作为国际大型科技公司,更应积极创新并注重创新保护、尽量避免知识产权‘撞车’现象。”李早霞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总裁:中国不会在AI竞争中落后-将成为ChatGPT主要竞争对手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一次最新采访中指出,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将成为ChatGPT的主要竞争对手。Smith认为,中国不会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中落后。

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上有三家公司处于绝对的AI前沿,其一是与微软合作的Open AI,其二是谷歌,其三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他认为,“关于谁领先谁落后,这可能是不断变化的。总之这场竞争将非常激烈。”

根据智源研究院官网介绍,2018年11月成立的智源研究院,是一家系统型创新驱动的研究院,致力于搭建一个高效有活力的AI 研发平台。

2021年6月,智源研究院发布“悟道2.0”——中国首个+世界最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达到了1.75万亿参数;是当时的GPT 3采用的1750亿参数量的10倍,亦超过了谷歌发布的Switch Transformer(1.6万亿参数量)。

以技术进步来解决潜在问题

ChatGPT背后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能够以类似人类的口吻来回答问题,同时生成文本和图像。

然而,该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部分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会顶替许多工作岗位,还有部分人担忧它可能会传播错误信息、侵犯版权、损害隐私和泄露敏感信息。

史密斯表示,像其他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一种武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是停止创新,而是加强使用和精进现有产品。

他警示道,“我们绝对应该假设一些情况的发生,即一些国家会利用人工智能发动网络攻击或者网络影响行动。”

不过从根本上来看,技术创新如果进行得好,实际上可以带来更强大的防御。

史密斯指出,“我们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实时识别新的攻击,并拦截它们,此外该项技术还被用来检测一些具有攻击性的网络影响行动和虚假信息运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华尔街大空头:企业财报和美联储加息将给美股带来风险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在美股市场即将迎来重磅财报周之际,华尔街知名大空头又来唱空了。摩根士丹利的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认为,鉴于美联储料将进一步加息,且企业利润增长预计将会放缓,这些负面因素对股市构成短期风险。

威尔逊在周一的报告中写道“鉴于我们对今年的盈利前景更加悲观,尤其是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态势对股价构成短期风险。”

威尔逊是华尔街知名大空头,他正确地预测到了去年美国股市的大跌行情。今年他连发警告逆风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应停止追涨,避免与美联储唱反调。

他预计,在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之前,企业盈利增长可能不会见底,这与分析师普遍预计的下半年反弹形成了鲜明对比。

威尔逊写道“总的来说,数据向我们表明,商业周期还在继续放缓,市场对2023年企业盈利的预期仍然过高。”

对于标普500指数在3月份的上涨,摩根士丹利认为是受到当局为缓解银行业危机而增加流动性推动的。

不过威尔逊认为这种反弹行情可能会改变,他表示,尽管银行业危机得到控制是一个明显的积极因素,但这可能会导致信贷紧缩,从而使得企业盈利前景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威尔逊写道,从历史上看,当预期盈利增长像目前这样悲观时,美联储应该是在降息,而不是加息。然而,美联储一直受到通胀的拖累,这使得这一次出现了反常现象。在宽松周期开始之前,这将成为股市的逆风。

接下来,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亚马逊公司在内的科技公司,以及来自食品、制药和能源行业的中坚力量都将在本周发布业绩报告。

随着最近银行业发生危机、科技等行业持续裁员以及通胀对经济造成拖累,即将发布的财报将为投资者提供线索,帮助了解各企业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表现。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上周表示,一个主要担忧是,美联储是否会将利率上调至高于预期的水平以抑制通胀,因为这种做法可能引发经济更深度的下行。

Gorman指出“无论是遭遇温和的经济衰退还是躲过那一劫,其实都不那么重要。真正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如果通胀没有得到抑制,美联储将不得不把利率上调至比人们预期高得多的水平,于是就将陷入更深的衰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创新“百亿补贴”到打造“天天618”-拼多多的决心与定力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电子商务走进国人的生活,即将满20个年头。

回顾这20年来电商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人们不难发现,价值、供求、竞争这三大规律在电商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商的市场占有率从“一家独大”到“三国鼎立”,市场秩序由“野蛮生长”的状态到日渐法治化、规范化,市场策略从“无为而治”到有布局、有战略,电商平台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深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谈到电商的市场策略,“百亿补贴”这个模式广为人知。自2019年由拼多多率先推出“百亿补贴”之后,迅速变成拼多多的一张名片,如同那首刷爆大屏小屏的广告歌“拼得多省得多”一样,人们看到这个名词,想到这首歌,就会联想起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多实惠多乐趣”的特质。

“百亿补贴”是怎么诞生的?

“百亿补贴”的诞生,源于市场变化和电商新逻辑

电商是一片深不可测的蓝海,也是激励从业者去探索、创新、试错的舞台。作为国内电商平台后起之秀的拼多多,率先提出“百亿补贴”促销策略,与它对电商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与淘系和京东系电商平台不同,拼多多的市场空间就是以“拼”为主的。“拼”意味着需要多人参与,参与者越多,价格越实惠。这就需要电商平台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社交属性,尽力获取数量庞大的用户;二是争取高流量,维系用户的高关注度;三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以派发红包、发放补贴等方式让利,实现提质扩容和以量换价。这一逻辑,成为“百亿补贴”促销活动诞生的基础。

随着国内电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触网”的商家越来越多,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季节性、短期性的促销手段已经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公开报道显示,国内电商平台中最早尝试品牌化促销的是京东,于2008年6月18日开启“618”年中促销活动;次年,淘宝开启“双11”促销活动,两大品牌促销由此进入消费者视野,持续多年。

但带有明显的节点性、持续时间较短的促销活动,热度短期冲高后迅速走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这种“购物狂欢节”式的活动敏感度也会下降。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2019年,拼多多宣布了“百亿补贴”活动的诞生。这个活动淡化了日期性和“购物狂欢”属性,强调“天天都是618,每天都过双11”。它以电商平台携手各大品牌方,提供总额100亿元补贴的方式,为通过拼多多购买3C数码产品的消费者让利,结果大获成功。

2019年,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的入口在上线100天后,获得了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数,参与商家数近3000家。这对于重用户、重流量的拼多多而言,无疑是符合逻辑、符合预期的结果,成为拼多多创新的特色促销活动。

“百亿补贴”一炮而红之后,其他商家很快发现这个促销口号的价值所在——自带热度和流量,还有加码的空间。于是,自2020年到2023年,多家电商平台纷纷跟进,推出类似的补贴方案,争夺用户。但大多数平台“百亿补贴”活动,还是为了短期提振,本质是做短线的GMV增速。

而创新者拼多多则在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开启了对“百亿补贴”的持续加码过程。坚持实现同品全网超低价,当年新上市iPhone SE被补到了“2000元时代”,创造了苹果手机首发即降价的纪录。

“百亿补贴”加码,助力恢复消费和信心提振

“百亿补贴”不只是一句口号,它代表的是平台对市场新形势的认识,对电商新模式的理解。作为占有先发优势的开创者,拼多多考虑的是如何在“百亿补贴”的竞赛中,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把优势保持住。

“百亿补贴”,这个促销活动为平台带来了一个超级入口,拼多多在稳固和扩大用户基本盘,提供高性价比商品这两方面持续努力,以实在的让利和充足的品类优势,实现对消费者的承诺。坚持实现同品全网超低价,当年新上市iPhone SE被补到了“2000元时代”,创造了苹果手机首发即降价的纪录。

2023年被视为经济复苏、消费回暖的重要年份,而现实也的确反映了人们的预期。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刚过去的一季度,全国经济持续回暖,GDP同比增长4.5%,市场预期明显改善。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许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狠狠地来一次“报复式”消费。众多商家也已在线上、线下做好双重准备,争取在上半年就站上全年业绩的高地。

商场如战场,兵贵于神速。今年4月6日、21日,拼多多“百亿补贴”先后两次宣布,对数码家电类产品提供超额补贴,对消费者进行大幅让利。4月6日启动的首季活动,在原来百亿补贴的基础上再投入10亿元;21日则再度发放超额补贴,对加补进行“再加补”。

此举一出,效果立现。据报道,自活动上线以来,苹果、华为、荣耀、小米、美的、海尔、索尼、TCL、任天堂、戴森、vivo等国内外一线品牌都深入参与其中,覆盖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冰箱、空调、智能手表、VR头盔等数码家电全品类产品。

▲4月21日,拼多多百亿补贴“数码家电消费季”上线小米超级加补活动,持续回馈消费者的支持。

平台上的手机、空调等产品销量骤增,家电类产品销量增长300%,其中某款空调的销量增长超过了1000%;4000元以上的高价位手机销售量环比增幅超过180%,烘干机销量环比增长280%,洗衣机的销量环比增长超过230%。

在继续击穿全网低价的同时,拼多多百亿补贴还对物流、售后等服务体系进行专项升级,为消费者提供买贵必赔、全国联保、假一赔十、送货上门、上门安装等服务保障,承诺“安心买、放心退”。

在“流量为王”时期,“低价电商”的标签充斥着偏见。拼多多百亿补贴“数码家电消费季”项目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参与活动的多为品牌旗舰店,有官方正品保障,提供发票。而且活动长期在线,消费者随时可以一站购齐所需产品。“活动均为官方直补,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全网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无惧比价。”

提供保质保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是提升用户数量、巩固用户信心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电商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这不仅是对各级政府提的要求,也是对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提出的要求。“百亿补贴”活动的持续,有助于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现健康、有序、高质量的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季度资金流出690亿美元!这可能是瑞信最后一张公开成绩单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公布,在2022年第四季净资产流出1105亿瑞士法郎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再遭遇612亿瑞郎(合686亿美元)的资产外流,其财富管理部门也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 ,凸显仓促收购瑞信的瑞银在保住关键客户和资产面临的挑战。因前述两者的合并预计很快就会完成,这大抵是“百年老店”瑞信交出的最后一张公开成绩单。

得益于瑞信、瑞银合并方案中160亿瑞郎之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全额减记,瑞信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24.32亿瑞郎,而去年同期亏损13.93亿瑞郎;如果AT1债券未被减记,瑞信该季度调整后税前亏损约13.16亿瑞郎。一季度营收为184.67亿瑞郎,同比增长319%。

一季度资金外流近690亿美元

瑞信报告称,一季度该行净流出资产高达612亿瑞郎,相当于2022年末总管理规模的5%,尽管目前外流情况已稳定在较低水平,但趋势“尚未逆转”。

“这些资金外流在宣布合并的前后几天最为严重,现已稳定在低得多的水平,但截至4月24日尚未逆转。”瑞银在周一发布的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

投资研究机构晨星(Morningstar)此前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3月份,瑞信基金遭遇50.4亿美元资金净流出,规模为历年来单月最大。仅在这桩强行联姻交易宣布的当周,投资者就从瑞信基金撤出了约30亿美元资金。

瑞银报告称,一季度该行旗舰财富管理部门管理的资产净流出471亿瑞郎,并称13亿瑞郎的减值费用主要与该部门有关。

瑞信表示,一季度管理的资产和存款下降,预计将导致净利息收入和经常性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减少,并可能导致今年财富管理业务大幅亏损。该行还表示“鉴于合并公告、此前披露的非核心业务和风险敞口退出、重组费用和融资成本对收入的不利影响,瑞信预计,第二季度乃至2023年全年,投资银行和集团将出现巨额亏损。”

资金流出和损失的规模凸显了瑞银在整合瑞信面临的风险,前者表示,完成这笔交易需要数月时间,完成两者的整合则需要长达4年的时间,瑞银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认为,这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许多银行收购更加困难。

花旗分析师团队估计,瑞信在与瑞银合并后可能会再损失1100亿美元,约占其资产的五分之一。

瑞信还发出警告,最近的事态发展已经导致员工流失的情况增加。为了防范人才外流,瑞银财富管理负责人伊克巴尔·可汗(Iqbal Khan)曾于上个月与瑞信的高管一起出席员工大会,说明瑞银将提出激励和留才方案。

另外,瑞信证实,已终止以1.75亿美元收购M. Klein & Co. LLC.投行业务Klein Group LLC的交易,该公司由瑞信前董事迈克尔·克莱因(Michael Klein)经营。瑞信在声明中表示,由于瑞银上个月紧急收购瑞信,瑞信和M. Klein & Co. LLC都同意终止这项收购计划。

AT1债券减记事件还有变数?

瑞士当局打破市场惯例,将160亿瑞郎(约合170亿美元)瑞信AT1债券完全减记,这一举措引起巨大争议。即使在瑞士政府坚称此举符合合约规定后,许多投资者仍在寻求法律选择。

综合多家外媒报道,持有瑞信约45亿瑞郎相关债券的投资者已于上周向瑞士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撤销或修改减记160亿瑞郎债券的决定。

单就价值而言,此案是主权国家卷入的最大债券持有人纠纷之一。参与案件的一位律师将其与阿根廷2001年主权债纠纷案相提并论,在这场耗时15年的诉讼案中,债权人最终获得93亿美元的赔偿。

报道称,该诉讼由美国昆鹰律师事务所(Quinn Emanuel)在瑞士东部城市圣加仑提起。在圣加仑提起诉讼的一个好处是,当地法院不完全依赖原告提交的证据,而且可以要求瑞士政府和FINMA提供文件和证词。

报道援引诉状内容称,债券持有人指控FINMA违反瑞士宪法,在3月19日命令瑞信完全减记170亿美元的AT1债券时,未能“相称地”(proportionately)和“真诚”(in good faith)行事。诉状写道,根据瑞士宪法第5条和第9条,FINMA有义务“以诚信和非任意方式做出决定”,但金融监管当局并未这么做;FINMA还违反瑞士宪法中的第36条第3项,财产权规定“对基本权利的任何限制必须是相称的”,但在本案中,股东得到了补偿,而债券持有人却没有,这表明当局没有考虑到相称性。

通常情况下,一家银行的股票必须全部减记之后,才会轮到债权人承担损失或将债券用于自救。但FINMA决定,170亿美元的AT1债券按合同规定可以在救助中减记,因为政府对3月份瑞银以30亿美元收购瑞信交易进行了兜底。此外,瑞士国会于3月19日,也就是瑞银收购瑞信的同一天,赋予了FINMA减记AT1债券的紧急权力。然而,作为瑞信名义上次级债权人的的股东将以持有的瑞信股票换取逾30亿美元的瑞银股票。

前述债券持有人称,减记债券没有达到恢复瑞信财务健康的目的,并损害了国际投资者对瑞士的信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或限制对中国高科技投入”实际影响究竟有多少?最新解读来了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有报道称,拜登政府计划下个月发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企对中国的投资,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量子投资等经济关键领域,投资受限方面包括了创业投资、私募股权以及某些形式的技术转让和合资企业。

目前业内对拜登政府此项政策带来的实际影响如何评价?对此,国内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和多家券商向每经分析师表示,这项行政命令带来的实际影响其实有限。

申万宏源研究TMT首席分析师刘洋23日接受分析师采访时指出,首先,2018年至今,限制不少,但最终国内科技还在进步和发展,甚至出现很多韧性;其次,我国依赖美国科技投资比较少,更多依靠自身内循环和其他力量的海外投资;再次,今年国内是数字经济、数字交易、AIGC、卫星互联网、信创等产业逻辑,一件行政指令很难改变产业趋势,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体系。

相关企业乐观看待所处赛道发展前景

目前业内对拜登政府此项政策带来的影响如何评价?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行业A股上市公司将如何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

国内AI领域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董事会秘书江涛接受分析师采访时表示,“当前,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全球政治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科大讯飞依托根据地业务和系统性创新,始终保持关键核心技术持续领先,并不断推进‘刚需+代差’的业务与产品应用。根据地业务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领域,通过G端、B端、C端三层联动,用人工智能解决社会刚需,形成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可持续收入,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降低等宏观环境下,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再到人工智能应用红利将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将以创新优势持续解决社会刚需,依托‘用户良性依存、长期经营能力、持续增长潜力、行业示范价值’的根据地业务,让AI成为造福社会和公司业绩持续成长的源泉。”

近年来,一系列科技产业政策的落地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在采访中,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对自身所处赛道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江涛指出,伴随着IT产业发展的浪潮,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开始像水和电一样,赋能于各个行业,促进各行各业的进步与发展,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AI产业高景气和潜在的巨大空间将会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逐步从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转变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之一加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同时,人工智能也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未来十五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持续的大发展。上述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的落地,将为公司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以及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业务规模化落地,进一步提供良好的政策与宏观环境。

多家券商新限制规则实际影响有限

就拜登政府此项政策对相关行业和A股市场的实际影响,分析师昨日还采访了多位券商首席。

在申万宏源研究TMT首席分析师刘洋看来,行政指令很难改变世界趋势

“首先,2018至今,限制不少,最终国内科技目前还在进步和发展,而海外的宏观问题等暴露比较多。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制造/科技机会,帮助世界各国。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科技还在发展,甚至出现很多韧性。例如这些限制已经有5年时间,近乎常规了。其次,我们依赖美国科技投资比较少,从CFIUS 审查加强开始,近年就比较少。更多依靠自身内循环和其他力量的海外投资。再次,今年国内是数字经济、数字交易、AIGC 、卫星互联网、信创等产业逻辑。一件行政指令很难改变产业趋势。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体系。”

西部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昨日接受分析师采访表示,“我们认为短期外部事件冲击对于市场情绪造成一定冲击,但是市场运行的核心逻辑仍然在于基本面的变化。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线下经济持续修复,叠加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地产链温和复苏,居民部门就业持续改善,消费意愿不断提升,经济内需修复动力正在不断增强,外部事件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有限。”

“从产业层面看,自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的限制时有发生,但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没有被遏制发展,反而会刺激国内相关领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建设和完善。”易斌指出,随着国内经济修复,盈利预期仍有进一步上修空间,叠加‘五一’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流动性预期趋于宽松,A股市场有望迎来市场中枢的进一步抬升。

另外,美股投资网23日在官方微信发文指出,此次拜登表示要限制美国投资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相关关键领域并不是新的消息,事实上在去年9月拜登就有过类似表态,内容和范围和本次类似,市场已经有了一定预期。

美股投资网23日发布的策略观点则表示,美国政府限制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消息并非增量信息,最早在4月18日就有相关报道。美国政府过去几年持续针对中国企业不公平对待,美国资金对中国半导体、AI、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并不大,即使出台新的限制规则实际影响也有限。

相关报道

拜登政府欲限制美企对华投资?上市公司、市场人士集体回应影响微乎其微!

拜登将签令限制美企对华关键经济领域投资?外交部坚决反对

市场无需过度担心“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投资” 一线解读A股不必过激反应 未来投资影响不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B站千万粉丝UP主称四个月未接广告-创作激励不够付房租

作者  |  2023-04-2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B站近一个月以来持续陷入“UP主风波”。

本月初,B站UP主停更曾引发关注,时隔20多天后,4月24日,#千万粉丝UP主称创作激励不够付房租#冲上热搜第一。

在4月23日,B站拥有1022万粉丝的影视解说UP主“木鱼水心”发布动态,否认了停更传言,但同时表示“确实也比较艰难”。

“2023年到目前为止,四个多月没有接到广告,B站的创作激励,还不够付办公室房租。现在基本是「用爱发电」,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也在努力想办法增加收入,以让我们可以给大家继续带来更多好内容,实现良性循环。”木鱼水心在动态中表示。

木鱼水心是B站2022年百大UP主。“B 站千万粉丝量级的UP 主都做不下去了,其他 UP 主的处境可想而知。”不少网友认为,核心问题仍是B站UP主的商业化问题。

不过,有相关行业人士对美股投资网表示,木鱼水心的账号类型属于影视解说类,这类内容本身就比较难商业化,“尤其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像数码、美妆领域的博主相对商业化会好一点。”

在热搜后,微博游戏大V“尹天CLANG”发文认为,影视解说并非完全不吃香,很多电影上映的时候会找人做推广,但木鱼水心不愿意牺牲独立性来接这种广告。除此以外,影视解说本质上属于二创,在生产链条上太靠后了,接到商单的机会并不频繁。

木鱼水心本人随后在微博发文回应表示,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深耕长视频内容的创作者,困难是一直存在的。但团队也一直在想办法,增加收入,实现良性循环。

截至发稿前,B站方面并未对UP主停更问题做出回应。

根据B站此前发布的2022年财报,去年其净亏损75亿元,营业成本高达180亿元,其中包括在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给UP主的激励/分成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8%。

但在持续亏损、面临市场压力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是B站这两年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2022年财报电话会议上,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再次强调,会更关注提升毛利率、降低亏损。

在业内看来,随着B站逐渐减少激励补贴,提高商业合作的权重,UP主内容商业化将更具挑战。

据分析师了解,此前有三位头部UP主因经济原因或暂时休息而宣布停更,但总体上,2022年B站UP主数量同比仍在增长,年内略有浮动。

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B站拥有370万月活跃UP主,比去年增长45%。但分季度来看,B站在第一季度拥有380万月活跃UP主,到第二季度掉到了360万,随后三四季度再次回到380万。

近两年B站陆陆续续有部分UP主停更,热度之后,不断有UP主出来发声阐述自己的商业困境,表示“赚钱难是真的”。

已经停更半年,拥有近70万粉丝的UP主“一只姜茶茶”发文表示,自己在B站的商业化很难,“B站品牌广告和带货广告都很难接”,且长视频模式成本很高,在做B站UP主两年的时间里,自己亏了大几十万。

“没有一个公司是没有问题的,其他类似平台问题一点不小,B站之所以有点风吹草动就上热搜,说明大家还是重视它,”一位不愿具名的头部UP主则对美股投资网表示,“B站就是一个竞技场,这是一个你行你上,不行就退场的世界。”

不过客观来看,在激励下降,且广告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UP主的生存的确变难了。

今年自媒体的收入直线下滑,“百万粉接不到广告的情况非常普遍,早就不是有粉丝就能接到广告、赚到钱的时候了,不赚钱的流量多的是。”姜茶茶此前发文表示,从去年开始KOL的收入就开始下降,头部KOL收入下降20-30%,中部腰斩。

与此同时,B站正在扶持的短视频也在挤压原有中长视频UP主的生存空间。艾媒咨询CEO张毅此前在采访中对美股投资网表示,B站商业模式要如何走,现在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对UP主的补贴模式能持续多久,还能不能用过往较大力度的补贴持续养内容和流量,现在也确实到了一个需要选择和讨论的时候。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