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Surface Laptop 4 壁纸曝光:提供纵向版本,现可以下载
微软 Surface Laptop 4 笔记本电脑于 4 月 13 日发布。这款电脑提供 13.5 英寸、15 英寸版本,搭载英特尔 11 代酷睿或 AMD Ryzen 4000 定制版处理器。根据外媒 neowin 最新消息,这款电脑的官方壁纸目前已经被提取出来,现在可以下载。
壁纸共有四种,分辨率 1920×1080,同时提供纵向版本。海外用户 @ALumia_Italia 提取了这些壁纸,并上传到了推特以及第三方网站。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尘埃落定!小鹏蒙冤两年、特斯拉撤诉和解、前雇员赔礼道歉-站长之家
特斯拉刚刚结束了与一名前雇员就Autopilot源代码的诉讼。
特斯拉在2019年起诉了前员工曹光植,称其在加入小鹏汽车之前就窃取了Autopilot相关的商业机密,并泄露给小鹏汽车。
新智驾援引腾讯科技报道,今天,特斯拉前工程师、小鹏汽车“感知负责人”曹光植的辩护律师周五发表声明,称特斯拉已同曹光植达成和解协议,曹光植向特斯拉道歉。(注:此次和解是dismissal with prejudice,也就是说这次是实质性和解而不是程序性和解。)
曹光植承认在特斯拉工作期间,将特斯拉的Autopilot源代码上传至iCloud云存储账户。但是在离开特斯拉后,曹光植试图删除源代码未果。
他认为自己无意保留源代码,也从未向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第三方披露或为其利益使用源代码。
目前,该和解协议为保密状态,已知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在诉讼中提出的所有索赔已达成一致意见,包括曹光植向特斯拉支付的赔偿金额。
曹光植对此结果表示满意,该和解协议已证明其清白。他向小鹏汽车因在此次诉讼中造成的误会表示歉意,并感谢在该诉讼中支持他的同事。
窃密罗生门
本次纠纷的核心对象是,特斯拉的高级辅助驾驶Autopilot系统,而这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所在。
案件当事人曹光植于2017年4月24日正式入职特斯拉,工作期间主要担任“计算机视觉科学家”的职务。
新智驾了解到,根据答辩状,曹光植可以自由访问特斯拉固件、自动驾驶和神经网络三大源代码数据库,其中神经网络数据库限制最为严格。
某些方面的源代码可能揭示特斯拉如何使用摄像头和雷达解决自动驾驶中的问题。全公司数千职员中仅有40人能够访问,曹光植是其中之一。
据答辩状的披露,曹光植的2018年末的个人行踪如下:
2018年11月26日前后收到小鹏的口头offer;2018年12月5日—9日返回中国;2018年12月12日收到小鹏的书面录用通知;2018年12月26日断开个人iCloud账户和特斯拉发行账户的连接;
12月27日—2019年1月1日,为了履行特斯拉的工作职责,曹光植继续登录特斯拉的网络;2019年1月3日宣布辞去工作,于第二天生效,但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已经接受了小鹏汽车的Offer;1月4日,曹光植清除了电脑的浏览记录。
加盟小鹏之后,曹光植成为汽车的“感知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开发和交付用于生产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据特斯拉调查显示,在2018年3月25日到2018年12月26日,他用iCloud备份了硬件、自动驾驶和神经网络源代码库,访问超过了30万个文件。在12月份删除的文件数量超过12万份。
2019年3月21日,特斯拉正式对曹光植进行了民事诉讼,控诉其窃取了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源代码。
特斯拉对外的口径是这样的:
2018年曹光植开始向其iCloud帐户上传“特斯拉无人驾驶相关源代码的完整副本”,涵盖30多万个与自动驾驶仪相关的文件和目录。
曹光植于去年年底接受小鹏公司的工作,便从他工作的计算机上删除了12万个文件,并断开了个人iCloud帐户,然后“反复登录到特斯拉的安全网络”,以便在离开特斯拉前清除浏览器历史记录。
在答辩状中,可以看到曹光植的违规行径与其入职小鹏在时间上确有重合。他承认:在2018年底向个人的iCloud账户上传了包含Autopilot源代码的zip文件。
他也“进一步承认他删除了存储在特斯拉工作电脑上的某些文件,并清除了在特斯拉工作的网络浏览器历史记录,但否认这些活动构成任何形式的‘不当行为’”。
面对特斯拉指控的窃取文件数量,他未予承认。曹光植称特斯拉在他离职期间从未询问过这些材料,或任何其他机密或商业机密信息。
据外媒THE VERGE报道,在联合备案中,曹光植的律师认为,在他离开特斯拉后,没有访问并且没有使用任何自动驾驶商业秘密,也没有给小鹏传递任何信息。
小鹏在此前的声明中表示,曹光植入职前后均未发现任何可能违规的行为,公司已针对此事启动调查。为证清白,小鹏此前也做了相关的配合工作。
THE VERGE报道,曹光植已经给特斯拉一个“电子设备的子集或此类设备的数字图像”,可以对其Gmail帐户进行取证分析,目前该帐户分析已经在进行中。
小鹏也“自愿为特斯拉制作了曹光植工作笔记本电脑的数字图像。”
今天,经过长达两年的诉讼,曹光植与特斯拉之间的诉讼得以结束,小鹏汽车也终于卸下了这口莫名黑锅。
以下为和解协议全文:
鉴于,从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被告人曹光植是原告人特斯拉公司(“特斯拉”)的雇员,此后他从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受雇于小鹏汽车;
鉴于,特斯拉于2019年3月21日对曹光植提起诉讼,声称其盗用商业秘密、违反合同和违反忠诚义务;
鉴于,特斯拉在其诉状中称,曹光植在受雇于特斯拉期间,违反他与特斯拉的协议以及州和联邦法律,把特斯拉Autopilot相关的源代码复制到他的个人iCloud账户,并在他于2019年1月从特斯拉辞职并开始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小鹏汽车工作后保留了这些源代码;
鉴于,曹光植在回应中声称,他在离开特斯拉之前试图删除源代码,他对源代码的任何保留都是无意的,且没有向小鹏汽车或任何其他第三方披露源代码或为其利益使用源代码;
鉴于,曹光植承认,在他受雇于特斯拉期间,把特斯拉的Autopilot源代码上传到他的个人、基于云的存储账户;这些源代码文件是在某些个人电子设备上同步或保存的;当特斯拉提起诉讼时,源代码被保留在他拥有的某些个人电子设备上;
鉴于,曹光植承认他不应该上传特斯拉的Autopilot源代码到他的个人、基于云的存储帐户,以及源代码不应该同步或保存到他的个人电子设备,并且他有义务在他在特斯拉的最后一天或之前归还保存的所有特斯拉机密、专有和/或商业秘密信息;
鉴于,曹光植为其行为向特斯拉道歉;
鉴于,特斯拉和曹光植已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本诉讼中提出的所有索赔,该协议的条款是保密的,但包括曹光植向特斯拉支付的货币款项;
因此,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通过签署的律师,特此规定并同意,根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41(a)(1)(A)(ii)条,上述问题应被驳回,双方承担各自的费用。
律师声明
曹光植博士对今天的决议很满意。在整个案件中,曹光植为特斯拉的调查提供了合作和透明度。他很高兴今天的和解最终驱散了特斯拉提起诉讼时对他的怀疑。
曹光植认为,长达两年的诉讼现在已确立了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的事情:他离开特斯拉后,从未访问过特斯拉的任何数据,从未向小鹏汽车或任何其他人提供特斯拉的信息,并且小鹏汽车或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没有要求他这样做。曹光植感到欣慰的是,特斯拉终于取消了其主张,并停止对不存在的证据的查找。
曹光植对特斯拉的诉讼给小鹏汽车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表示歉意。他非常感谢在这场诉讼中支持他的同事。
曹光植是全球最有才华的工程师之一,并有幸帮助建立了两个最好的自动驾驶团队。他渴望继续他个人和职业生活的新篇章,并感谢家人和朋友对他的支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华尔街日报:花旗计划在亚洲雇用2300人来扩充资产管理业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花旗集团计划在香港和新加坡雇用约2300名员工,作为扩大该地区所管理资产计划的一部分。该报引述花旗亚太业务主管Peter Babej指出,计划招募1100名私人银行家和客户经理以及1200名技术和运营人员。这是该行将其管理的亚洲客户资产从目前约3000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4500亿美元目标的一部分。花旗上周表示计划退出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的13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不过它将继续为这些市场中的企业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美股投资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花旗集团计划在香港和新加坡雇用约2300名员工,作为扩大该地区所管理资产计划的一部分。该报引述花旗亚太业务主管Peter Babej指出,计划招募1100名私人银行家和客户经理以及1200名技术和运营人员。这是该行将其管理的亚洲客户资产从目前约3000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4500亿美元目标的一部分。花旗上周表示计划退出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的13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不过它将继续为这些市场中的企业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4月17日晚,ARCFOX极狐与华为共同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正式发布。
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华为HI版)4月17日晚在上海发布,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其智能座舱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起价28.19万元,最高配价格34.49万元。华为HI版起价38.89万元,高配版售价42.99万元。
此前在4月16日,有媒体来到华为上海研究所,采访了华为ADS的负责人苏箐。苏箐表示,华为自动驾驶在国内绝对属于第一梯队。
据称,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可实现708km(NEDC)的续航里程。该款车型为量产的现货,预计今年 11、12 月份交付。
而与华为合作的公司近日也纷纷大涨。不少人开始认为华为的入局将极大地冲击造车新势力,市场也普遍认为华为汽车将成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
王兴在社交媒体表示:“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都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华为自动驾驶表现如何?
这款车对于北汽和华为而言,都十分重要。
北汽新能源在去年正式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极狐,但旗下的首款车型ARCFOX 阿尔法T在市场上表现欠佳,上市半年以来累计销量只有一千多台,高端品牌的形象认知尚未树立,极狐希望借由新车重新打开市场局面。
华为在去年发布了Hi品牌,作为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以Huawei Inside创新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是第一款打HI标识的豪华智能电动轿车。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它作为华为进军智能汽车的开端,是检验华为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方面软硬件实力的重要车型。
阿尔法S 华为HI版最为突出的亮点是搭载了华为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这套为中国道路和交通环境设计、以用户驾乘体验为目标的全栈自动驾驶系统,采用了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构筑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在硬件方面,阿尔法S华为HI版将是首个搭载量产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具体而言,包括3 个激光雷达、13 个摄像头、6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此外,阿尔法S华为HI版搭载的超级中央超算ADCSC,可支持400TOPS/800TOPS两档算力。
华为方面表示,ARCFOX 阿尔法S可以实现市区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根据此前流传的媒体试乘视频,新车在自动驾驶体验上可圈可点。视频显示,在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变道等情形下均能实现城区通勤无干预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期间,车辆在穿过行人、电动车及汽车来回穿行的拥挤马路期间,车辆的自动驾驶状态表现得十分科技智能。
不过,由于高精地图的精准绘制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自动驾驶从测试区走向普通大众的生活仍然有一段距离。据透露,北上广深的车主将可以率先享受到这套自动驾驶系统,随后将陆续覆盖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目前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能否在城区广泛使用、发生事故后权责如何明确,在实际场景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阿尔法S HI版也实现了华为鸿蒙OS的首次上车。
智能座舱方面上,阿尔法S 华为HI版首次搭载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将使用麒麟990A座舱芯片。据了解,目前已经支持24个应用生态,包括高德地图、酷狗音乐、华为音乐、网易云音乐、优酷、咪咕视频、华为视频、哔哩哔哩等。
华为PK特斯拉
华为HI版38万的起售价,并不便宜,比非HI版25万的起售价高出了十几万。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他的价格要略高于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宝马3系、奔驰C级等豪华车的售价。
当然,无论是从自动驾驶加持、还是产品定价定位、目标受众人群,阿尔法S更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阿尔法S 华为HI版的定价与特斯拉Model Y选装FSD(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后的价格相当。
也就是说,这款车将直接向特斯拉Model Y发起挑战。
但是,现阶段,中国消费者会愿意为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买单吗?可能还存在诸多疑问。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最终的售价是通过ARCFOX及华为反复商议之后才决定的。
华为HI版的之所以定价40万元左右,可能包括多重原因。一方面,3个激光雷达、400Tops的中央超算成本可能较高;另一方面,两家企业也需要分摊此前的研发投入。
但是,40万元左右的售价,以ARCFOX目前对消费者的认知来看,极狐的品牌号召力与同等价位区间的豪华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用户的服务体系、渠道网络等也还处于建设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总裁王军的一个观点曾经引发争议。他在某场论坛上称:“未来,30到50万的车有可能成为快消品”。
从智能汽车必要的成本来看,选用HUAWEI inside 的车型定价或许都不会太低。
站在华为的角度来看,除了这次与北汽ARCFOX推出新车之外,未来还将和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打造子品牌。
也就是说,即便阿尔法S未能如期望中那样成为爆款, 华为也还有多次出牌的机会。
华为店以后可能会卖车
4月18日,王军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新车的定价参考了业界的定价标准,比较合理,但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投票。
值得注意的是,王军告诉分析师,华为消费者BG的渠道,未来可能会卖标有HUAWEI Inside的车。
华为车BU也在继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据王军透露,有欧洲厂家有意采购华为的ADS自动驾驶操作方案。
徐直军:华为自动驾驶
比特斯拉好多了
今年以来,华为造车传闻接连不断,但均被否认。尽管没有亲自下场造车,但华为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到造车狂欢中。
4月12日,在华为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主题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演讲。他表示,华为目前选择了三家车企作为合作伙伴,打造三个子品牌,北汽今年四季度开始推出一系列车型;长安和广汽的子品牌的名称尚未确定,但与广汽合作的L4级智能驾驶汽车计划在2024年推出。
华为将加大对自动驾驶的投资,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网联化,为华为带来长期战略机会。徐直军直言,未来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将是在汽车产业。
徐直军表示:“‘华为inside’合作模式的车,在4月份的上海汽车展上,在上海市密集城区提供给大家进行自动驾驶的体验,我们的团队告诉我:他们是做得最好的,当然我期望他们是最好的,吹不吹牛我不知道。他们说,他们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比特斯拉就好多了。”
此外,徐直军再次明确,2018年华为提出将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一战略至今未变,当然华为也希望在这一领域开拓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华为将与三个伙伴打造汽车子品牌。
徐直军表示,目前智能汽车业务是华为除消费者业务外功能最完备的BU。目前已经在这一业务投入10亿美元,即便不做国外市场,每年每台车平均获得1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当然,华为做任何一个产业都聚焦全球,不仅仅在中国市场。徐直军称,华为智能汽车BU的定位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他还透露,余承东最近在忙着思考怎么帮助车企卖好车。
雷军造车了,王兴还远吗?
今年来,科技大佬们前赴后继造车。
先是百度来势汹汹。1月11日,百度公司、吉利控股双双发公告,官宣“组建智能电动车”。百度称,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而雷军入场,掀起了高潮。3月30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称,公司决定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当晚,雷军便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汽车会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其实在1月中旬,雷军就开始调研造车事宜。此后一段时间,雷军与团队历经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定: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与高调的小米不同,滴滴仍在秘密布局。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但尚未明确滴滴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投资界滴滴方面求证,对方表示官方不予回应。
与此同时,还有一波科技新贵盯上了造车。
4月12日,大疆车载官微宣布,将于4月19日的上海车展上发布相关产品。据悉,大疆车载是大疆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致力于用空间智能科技赋能出行,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服务。这一举动宣告了大疆正式切入汽车赛道。
还有最新报道称,扫地机器人巨头——石头科技也已经下场造车,由创始人兼CEO昌敬亲自操盘,成立独立的汽车公司,石头科技同时也向石头汽车公司出资。不过随后对方对外表示:“石头科技未投资参与任何造车项目。石头科技专注科技创新,致力于智能硬件研发。”
原以为经历了造车新势力的残酷厮杀后,中国的造车江湖会迎来终局,没想到好戏才刚刚开场,一位位实现财富自由的大佬前赴后继踏入造车圈。只是不知,下一个宣布造车的又会是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亚马逊取消《指环王》游戏开发】市场消息:亚马逊取消《指环王》游戏开发。该游戏是亚马逊与乐游科技合作开发的,在腾讯收购乐游后,亚马逊和腾讯在游戏条款上存在冲突。(美股投资网)
市场消息:亚马逊取消《指环王》游戏开发。该游戏是亚马逊与乐游科技合作开发的,在腾讯收购乐游后,亚马逊和腾讯在游戏条款上存在冲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nm、5nm工艺大赚特赚 台积电两位CEO年薪高达4.22亿
作为版全球晶圆代工一哥,占据过半份额的台积电实在太重要了,最近一年来又遇到了芯片缺货、涨价,台积电的业绩坐火箭一般蹿升,先进工艺如5nm、7nm更是大赚特赚。
业绩大好,公司的管理层收入也水涨船高,位列联席CEO的刘德音与魏哲家去年的薪资收入高达4.22亿新台币,约合9709万元人民币,同比大涨44%。
其他高管的收入同样也大幅上涨,欧亚业务资深副总经理何丽梅、营运资深副总经理秦永沛、研究发展资深副总经理米玉杰、资讯技术及资材暨风险管理资深副总经理林锦坤,与研究发展资深副总经理罗唯仁,这些人去年也拿到1亿台北以上的薪资。
台积电日前发布Q1季度财报,合并营收为 3624.1亿元新台币(约合8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7%;净利润为1397亿元新台币(约合3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4%,毛利率50.5%-52.5%,利润率39.5%-41.5%。
以此来算的话,台积电在今年一季度日赚超过3.57亿元人民币,吸金能力爆表。
预计整个2021年内,台积电的营收将增长20%以上,而去年的营收就已经达到455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1全球最创新50强公司:苹果第一,华为跻身前十
近日,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名了全球最具创新性的50家公司。
报告显示,在2021年全球最创新50强的公司中,有5家中国公司入选,其中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联想、腾讯和小米。
具体到排名,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排名第一、谷歌第二、亚马逊第三,随后是微软和特斯拉,两家公司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而华为公司在此报告中排名第八,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国企业,也是中国企业中创新性排名最高的公司。阿里巴巴位列第十三,联想位列第二十五,腾讯位列第二十六,小米位列第三十一。
据悉,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这份报告基于名为i2i的评估模型计算,将一间公司的创新能力分为“实践”和“平台”两个大类,其中更细分为创新项目、投资组合、愿景、目标领域、组织架构、人才文化、落地能力等10个细分项目。
其实华为进入2021年全球最创新10强公司我们并不意外,因为华为持续在研发上投入。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1418.93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5.9%。
此前,知名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的一份《5G专利竞赛的领跑者》的报告显示,华为5G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5G技术上的优势十分明显。
可以说华为在5G技术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因为在技术上的优势明显,导致美国以举国之力来制裁华为。虽然华为因为受到制裁现在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华为的创新力。前不久华为宣布6G技术将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场,相信华为在6G等先进技术上还将领先全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的频道。过去一段时间,大盘连续强势上涨,可是除了一些机构才买得起的大公司在涨之外,很多投资者手里的二线成长股,低价股和SPAC却不涨反跌。今天主要想和大家探讨SPAC跌跌不休问题以及解套的方法。这些通过SPAC方式上市的公司们基本面和公司自身都没有发生改变,但却普遍遭遇了“挤泡沫,杀估值,遭唾弃”的行情,那么他们还有没有救呢?如果你买了SPAC 并被深深套牢,这视频会告诉大家该如何处理。我们开始吧
【从SPAC 做空比率角度来分析】
最近越来越多的卖空者增加了对SPAC的空头头寸,万恶的华尔街猛力做空SPAC,做空者们正蜂拥而来。
美股投资网调研的数据显示,做空SPAC股票的空头头寸的美元价值已经从年初的7.24亿美元增加了两倍多,达到约27亿美元。
从2月中旬至今,SPAC衍生ETF(SPXZ)下跌约30%;SPAC新发行ETF(SPCX)下跌13%,还有Defiance下一代SPAC衍生ETF(SPAK)也下跌了30%。
很多SPAC个股也都被打回原点或是趴在地上。我们看看几个明星股,有小Tesla称号的lucid motor 代号CCIV,最近做空比例上涨至16%,股价自高点下降约70%。
游戏平台SKLZ最近做空比率也从5%显著攀升至20%,股价自高点回落约70%。
医疗保险平台CLOV做空比率达到150%,股价直接腰斩。
就连太空旅行SPCE和明星股QS也是在大盘一路上涨的时候继续跌跌不休。
然而,卖空SPACs股票的比率以及它们收购的股票数量仍在上升。
资深卖空者Eduardo Marques计划在今年推出一只名为Pertento的选股对冲基金,他在推介中称,SPACs及其在美上市股票数量的增加是卖空的机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一直在减少,但最近这一趋势有所逆转,部分原因是SPAC。与此同时,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帮助华尔街开发了新的投资产品。
知情人士说,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今年开始向客户提供可做空的一个组合股票,推销这些股票是对冲SPAC头寸的一种方式。客户通常会定制高盛提供的组合,这些组合以主题和行业为重点,比如比特币和电动汽车。
我们发现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合并的SPAC,对冲基金总是在合并交易完成之前出售或撤回其股票。退出者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1.6%。
因为如果对冲基金在股票上涨后不撤出或出售,那么早期投资的对冲基金的风险也会增加。一些原本会提早出售的股票也通过交易达成后持有股票而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其中风险投资家(Chamath Palihapitiya)创建的空白支票公司Social Finance Inc.是一个受欢迎的收购目标。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该公司19%的已发行股票被卖空。
另外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 代号CCIV 的空头在3月份增加了一倍多,至5%左右。CCIV公司是由前投资银行家克莱恩(Michael Klein)创建的一个SPAC,目前正在与小特斯拉Lucid合并。
因为这些都是动能股,所以很多人都想做空它们。认为他们之前上涨过快、估值不可持续。
还有其他人做空是为了对冲他们持有的SPAC股票的潜在损失。
SEC在3月10日就发表声明警告,告诫投资者,不要因为SPAC有名人支持就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这绝不是一个好主意。SPAC的发起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因为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普通股东的经济利益有所不同。”因为发起人通常比公开市场上的投资者以“优惠的条件”购买股权,所以在并购时可能以有利于发起人的条件来完成交易。
SEC近日还向投行发信,查询SPAC的交易资料。SEC关注SPAC在收购资产前进行的尽职调查、交易资料是否已向投资者全面披露,以及上市和宣布收购目标期间发生内幕交易风险等。
伦敦交易所行政总裁David Schwimmer发出警告,称炽热的SPAC市场存在泡沫现象;“商品大王”罗杰斯称,SPAC蜂拥上市是大牛市即将结束前的讯号之一;
Kerrisdale Capital创始人 (Sahm Adrangi) 表示“我们看到这些股票上涨了很多,现在人们在降低风险,这些高高在上的空间正在落地,”
初创企业通常有技术但缺资金,SPAC刚好可以满足新创的需求,但前提是SPAC的募资管理者有足够经验和远见,选择并购好的新创。若真能如此,开放SPAC确实是个加速器,否则,结局或一地鸡毛。芒格哀叹称:“只要狗屎能卖出去,投行业就将卖这些。如果没有SPAC,这个世界会更美好”。至于这一狂热的投机何时结束,芒格警告,这最终会以一种糟糕的方式结束,尽管他不确定是何时。
【SPAC本身劣势】
那我们来看看来自SPAC本身的自带劣势吧,我们都知道,通过SPAC上市,省时省力,合规也没有传统IPO的严格流程,因此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常常收到律师信函,做空机构的做空报告。受到对公司核心技术的质疑。所以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它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因为有一些公司打着以“快”的名义,选择通过SPAC方式上市,实则为了隐瞒公司自身的问题。
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报告称,电动卡车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s Corp.在订单和生产方面误导了投资者,之后该公司股价下跌了近17%。该公司于去年10月与一家SPAC合并,称该报告包含半真半假的内容和谎言。标普的数据显示,报告公布前一周,做空Lordstown股票的比例从3.4%升至5%。
又比如,尼古拉NKLA利用斜坡去让其卡车滑行去制造自动驾驶的假象
为什么很多SPAC在合并之后股价会下跌呢,这是因为合并后的“扩容”稀释。
SPAC屡屡被华尔街嘲笑,因为如果被并购的公司是优质的,为什么不直接走传统IPO路线呢?但去年疫情让传统IPO受到阻碍(如无法举办公开说明会等),再加上各国纾困资金充沛和利率低,所以SPAC大爆发。
SPAC合并最大的劣势是:IPO资金赎回以及股权稀释。SPAC发行的普通股通常伴随有认股权证(Warrants), 一般10股附1股或0.5股的认股权证。如果合并后公司的股票涨的很好,投资人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股票导致股价下滑和股权的稀释。
分析师和基金经理表示,做空合并后公司尤其有吸引力,因为它们市值更大,更容易借入股票,且SPACs的早期投资者急于卖出股票以锁定获利。
如果复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价值为161亿美元的SPAC。通过SPAC方式上市的全美最大的批发抵押贷款商UWMC,目前已经跌破发行价,现报7.5美元。公司连续五年占据第一的位置了,同时也是美国排名第二的抵押贷款商。
首先是抵押贷款行业缺乏想象空间,行业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很难有讲故事的空间。虽然公司的利润不错,行业规模也有,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就是普普通通。
还有呢就是刚刚合并,利好消息出尽,投资者套现离场,加速股价的回落。
再有呢就是,随着流通股数的增加,对股价造成稀释。
所以判断入场的时机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刚刚有风声就要分批进场,如果市场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这时候再去入场,就必然成为了接盘侠。绝大部分的SPAC合并之后都是不值得长期持有的,作为散户投资者,拿到第一波的利润就可获利离场了。
【绝大部分的SPAC都会经历下面几个环节】:
首先是10美金的地板价,就算SPAC并购失败,也是以这个地板价来清算,当然,就算没有任何利好消息价格在十美金以上一点点浮动,也是正常的,毕竟是股票价格。
然后就是传出利好消息,比如明确的收购对象,签订并购意向书,并且这个对象是被市场所认可的。大部分的投资者赚到第二波这个涨幅其实就已经足够了,这个涨幅从十美金翻到20到30美金是比较正常的。
第三部分是收购协议公布,并购日期临近,价格会继续上涨,这里上涨的幅度不好预估,当然也有可能会下跌,主要看市场情绪了。
第四部分是不确定时期,并购完成,公司实际运营,企业增加扩大规模,股东利润分配,以及股权稀释,这里就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了。很多公司股价从合并之后就开始一路下跌。
再之后就是正常的企业运营,业绩支撑股价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没入场的可以远离SPAC股票,如果你早已被套牢,取决于现在这个SPAC的价格,10-12美元是地板价,等正式宣布合并日,有一波上涨后就卖出减少亏损,如果不是在12美元以下的,就看这个公司所处行业和公司本身是否具有故事性,是否接下来会公布什么利好消息。利好一出,赶紧出货。
投资市场一向是买预期,卖事实, buy rumor, sell news。当一个事情开始炒作的时候,大家都会跟风,市场就会趁这个时候拉高股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场。而一旦事情落定了,炒作的空间没有了,股价必然会有所回落。
而事实上,大部分的SPAC合并的企业,是不具有长线持有的价值的。尤其现在SPAC越来越多了,很多SPAC为了维护一下面子,不让SPAC被清盘,可能到最后匆匆找一家公司来进行合并掉。
最后呢,每一轮的周期性调整,都是要先从大盘股开始涨,而拉动大盘股需要大量资金,所以之前一部分过于投机的“聪明钱”纷纷从其他领域转战权重股。不仅是SPAC遭遇了重创,市场上很多其他的明星个股也都是纷纷腰斩。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深入分析一家SPAC公司,欢迎回看我们1月24号的视频,如何挑选SPAC。1. 价格12以下,2. 强大管理团队3.融资能力5亿+美元4. 收购的行业,前景好5. 有颠覆性的技术护城河。还有呢,我们官网有SPAC列表链接,欢迎访问。
好啦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欢迎订阅,转发,打开小铃铛,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每一期视频啦。
花旗个人银行业务将从中国内地等13个市场退出 未来重点开展企业机构业务
4月15日,花旗宣布将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从中国内地等13个市场寻求个人业务退出计划,目标是将资源和投资聚焦于那些更具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业务,从而为公司股东提高长期回报。
据了解,此次花旗全球个人银行业务重组不涉及花旗在中国市场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花旗在中国内地的全资子公司——花旗中国表示,将确保以保护客户、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出发,力求将影响降至最低的方式审慎妥善开展个人业务调整。同时,在中国市场即将展开以企业机构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新篇章。
过渡期间业务、运营和办公不变
目前,花旗集团的网络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在近10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据花旗中国官网介绍,该行在中国内地开展的个人业务包括私人客户业务、财富管理、信用卡等。
市场对花旗此番宣布从内地退出个人银行业务或许略感惊讶。在去年10月,花旗中国升级版零售支行在经历整整九个月翻新后揭幕,该行称此举志在优化“花旗财富管理”和“花旗私享家”等高端客户体验,并透露截至去年9月份,个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花旗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表示,在拟退出的13个市场中,花旗缺乏个人银行业务竞争所需要的规模。而在亚洲部署财富管理、机构业务等将有机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与此同时,花旗计划将个人业务重心转向新加坡、中国香港、英国伦敦等地。
花旗中国表示,将确保以保护客户、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出发,力求将影响降至最低的方式审慎妥善开展个人业务调整。“在过渡期间,我们的业务、运营和办公不变,我们将照常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有信心平稳有效进行过渡并将及时为大家更新下一步情况。同时我们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
中国市场仍然是花旗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此次花旗全球个人银行业务重组不涉及花旗在中国市场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中国市场仍然是花旗全球战略和业务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钰华表示,“在过渡成为以企业机构客户业务为重点的新发展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在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花旗将继续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和外资机构参与中国开放的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中国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也持续积极寻觅和评估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新业务机会,包括寻求筹备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以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花旗中国陆续获得一系列的业务资格,包括:本地基金托管人资格,首批“债券通”报价机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承销资格,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资格等。花旗中国也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中两家外资行之一。过去12个月,花旗为中国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募集了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
花旗也于近日披露2021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期间实现营收193亿美元,净利润7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3.62美元,均好于市场预期。其中,花旗的机构客户业务营收为122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为59亿美元,同比上升64%。当中受益于股票承销拉动,投行业务营收同比大增46%至20亿美元。另外,零售银行业务营收为70亿美元,同比下降15%,净利润为2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7.4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银行将债券发行规模定为150亿美元
美国银行将债券发行规模定为150亿美元,创下银行有史以来的最大发行规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