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坊间此前盛传iPhone新机型遇冷的消息,预售情况依旧体现了其市场热度。9月15日晚8点,苹果iPhone 15系列机型开启预购。开售10分钟内,苹果官方网站一度闪崩。
在此之前,华为Mate 60悄然上市,占据先发优势。在被制裁多年后,华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姿态重回舞台中央。以至于苹果发布会的直播间里,满屏滚动着“遥遥领先”的弹幕——华为与苹果的正面交锋,硝烟味十足。
实际上,两家已打了十年有余。
华为Mate60对垒iPhone15,谁更能打?苹果发布会被刷“遥遥领先”,预售后半小时补货9次
苹果新机的购买号召力仍是惊人的。
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表示,昨晚开售一分钟内,首批iPhone 15Pro、iPhone 15 Pro Max售罄。据中国网援引天猫相关负责人消息,“半小时内我们补货了9次,还在持续补货中。目前iPhone 15 Pro Max销售最快,iPhone 15 Pro销量也非常高。”
其他平台的预售同样火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图反馈,较早预定的消费者可以在9月22日发售当天到店领取。而据苹果中国官网,iPhone 15 Pro Max在线下单后的预计送达时间为10日24日至10月31日,较发售时间的发货周期延长至4-5周。
9月13日,苹果正式发布了iPhone 15系列新机,全系采用灵动岛设计、改用Type-C接口、采用业界首款3nm(纳米)制程的A17 Pro芯片。但这些改动被业界认为创新不足,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一度跌2.5%,当日收跌1.71%。
早在半月前,华为朝高端机市场和老对手扔下一枚深水炸弹。
Mate 60 Pro是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搭载鸿蒙操作系统4.0,且其实测网速远高于4G水平。Mate 60 Pro、Mate 60 Pro+、Mate X5多次预售后快速售罄,一些城市的线下店也排起长队。华为商城官网显示,现在预定预计10月7号前完成发货,而最早一批预购的消费者已拿到了手机。华为商城商品页用户评价一栏显示,Mate 60 Pro目前已有3万余条评论,好评度99%。
据证券日报报道,接近华为的人士透露,由于Mate 60系列表现超出预期,华为将该系列手机的出货量目标提升了20%,今年下半年新机出货量至少4000万部。
同样身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iPhone 15系列销量或将受到影响。瑞银证券在最新出炉的报告中指出,由于面临华为新机等风险,机构将iPhone 15系列新机出货量由8000-9000万支下调至7800万支。
据美股投资网援引华强北商家消息报道,iPhone15标准版几乎没溢价能力,他们也不会收货。iPhone15 Pro系列的溢价行情大概在300-900元之间,不如往年,更不如华为Mate60 Pro和华为Mate X5。
两方刚刚迎来交锋,预判胜负还太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对垒中,华为和苹果的重合供应商可能收益颇大。据美股投资网报道,华勤技术、博众精工和科大讯飞等多家公司明确表示,与华为或者苹果有相关合作。在新机出货量可观的预期下,华为和苹果概念股均在二级市场表现强势。
华为和苹果的十余年间追赶交锋行业变革的缩影,市占率排名多番变化
近年来,华为与苹果多次隔空对决,舆论场上或有输赢。两家公司入局智能手机中高端市场的节点各异,但数年来的追赶交锋,是行业变革的缩影。
在苹果以iPhone引领了行业革命后,后来居上的华为也成为了搅动业界创新的鲶鱼。
如今大众常以“iPhone时刻”来寓意重大科技变革的节点,而真正的“iPhone时刻”是2007年1月9日,当时乔布斯掏出了让世界惊讶的iPhone。
初代iPhone尽可能地取消了机身按键,3.5英寸屏幕支持多点触控,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媒体称其为“耶稣手机”。开创性还体现在它的价格上,从诞生起,iPhone就不曾混迹利润微薄的低端市场,初代iPhone起售价为499美元起(当时约3800元)。微软CEO 鲍尔默曾辣评称,“500美元买个手机?这是这个星球上最贵的手机”。
彼时华为成立手机事业部不过4年,国内最受用户关注的手机品牌还是诺基亚、索爱和摩托罗拉等,低端市场方兴未艾。
在接下来的6年里,苹果逐步抢占市场,诺基亚和黑莓渐渐出局。2013年iPhone出货量已经达到1.5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5.3%,仅次于三星位居第二。
此时排在苹果后面的,是砥砺数年的华为,其以4880万部出货量占据4.9%的全球市场份额。当年,华为发售了拥有6.1寸屏幕、搭载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Ascend Mate,是当时全球最大屏的智能手机——这是Mate系列的第一年。
2014年,苹果真正见识到了中国市场的能量,其在中国的销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本土的销量。而当年发布的iPhone 6/6 Plus系列也成为史上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苹果与华为的正面交锋从2014年开始正式打响。
据第一财经2014年报道,时任华为消费者BG的CEO余承东在采访时表示低端机的路线走起来非常吃力,下半年我们的机型数量将减少80%以上。华为此时砍掉超低端机型的原因及底气,还有以P6、P7为代表的中高端手机的试水成功。
同年,华为接连推出Mate2、Mate7,其中Mate7售价2999元起,在当时销量空前,为华为冲击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2018年,在看完苹果 iPhone 发布会之后的 3 点,余承东在微博上声称“稳了,我们十月十六日伦敦见!”直接对杠苹果。最终华为Mate20系列手机上市仅4个月便斩获1000万的销量。2018年华为手机的销量突破了2亿台,正式超越iPhone手机,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厂商。
2019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战争”发展至另一个阶段。
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此外伴随iPhone12、13等新机型发布,到2021年末,苹果在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一路看涨,达到近3年的最高份额76.9%。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2年苹果、三星几乎揽下全球九成高端市场,而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滑落至3%。市场上一度出现传闻称“华为将分拆消费者业务,减少在手机终端业务上的投入”。
但伴随P60、Mate60的发布,经历四年寒冬的华为手机业务开始收复失地。与此同时,人们依旧清晰地认识到,苹果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一种结果,难以全面呈现华为1500余天的砥砺蛰伏,因此那些“遥遥领先”的夸奖调侃更像是一种戏剧化的注脚。而回顾华为和苹果十余年间的追赶对垒,这无疑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曾成功预测三次市场泡沫的传奇投资人Jeremy Grantham日前警告称,美国股市的历史性泡沫即将破裂,经济极有可能陷入衰退。
他在一场活动中说道,“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十几只美国大型股出现了大幅上涨。问题是价格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基本上开始崩溃。所以这是一个假像,一个彻头彻尾的假像。”
Grantham是一名金融市场泡沫的研究专家,目前是波士顿基金管理公司Grantham,Mayo,Van Otterloo& Co.(简称GMO)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投资策略师。他对1929年大崩盘之类的经典泡沫多有研究。
事实上,现年八十多岁的他自己就曾经经历过无数的繁荣与破灭的周期,而其中许多都曾经被他预测到,包括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牛市顶部、以及2009年熊市底部等。
Grantham一直在不断警告称,围绕人工智能的热潮推迟了当前科技泡沫的破灭。美国股市在2022年暴跌,但今年反弹,因为投资者大举押注英伟达、特斯拉、Alphabet和微软等主要人工智能公司。
他指出,海外股市似乎远没有美国股市被高估。如果人们实在想投资美国股票,他们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负债较少、对经济低迷更有弹性的高质量公司。
“我非常担心最终会出现财务问题。”他说。
至于房地产市场,Grantham建议避开。他指出,20年来抵押贷款利率的不断下降,已将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推高至“令人难以忍受”的高倍数。他说,“我不会碰房地产。”
他还告诫不要持有大宗商品。他说,“记住,持有每一种大宗商品都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它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测的、令人震惊的下跌。”
最后,当Grantham被问及他认为未来18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大时,他回答说超过50%,如果必须更具体的话,大约是70%。
通货膨胀率已经从去年夏天超过9%的历史高点降至最近几个月的4%以下,这让人们对美联储将停止加息、甚至降息,并缓解经济压力产生了希望。高盛(Goldman Sachs)认为,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5%,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也不认为会出现衰退。
“美联储和经济机构、金融机构总是低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他们总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步入九月,阿里再次在自我变革的方向上走出关键一步。
9月12日,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在信中将“用户为先、AI驱动”确定为未来阿里的两大战略重心,并表示会据此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阿里将在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投入,分别为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这是自开启“1+6+n”改革之后,阿里的又一次自我革新。在AI驱动力显现的新时代里,这位兼具技术与商业视角的新CEO为阿里巴巴集团明确了新的行动方向。
与新任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相比,外界对吴泳铭相对陌生。但是回顾其过往履历会发现,阿里选择吴泳铭接任CEO职位,与他深厚的技术积累、敏锐的互联网商业感知密切相关。
用户为先,重塑优先级
公开资料显示,吴泳铭是自中国黄页时期便跟随马云创业的老将,曾先后担任过阿里巴巴B2B平台、淘宝、支付宝的首席技术官,技术人是其职业生涯的底色。
此外他还曾于2007年12月起担任阿里妈妈总经理,2011年10月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搜索、广告及移动业务的负责人。无论是作为“现金牛”的数字化营销平台阿里妈妈,还是左右电商转化率的搜推广告业务,都是阿里电商板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015年,吴泳铭创立元璟资本,完成由连续创业者向投资人的身份转变。这家总管理规模超100亿人民币、进行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投资的投资机构关注工业智造、产业数智化、医疗科技、跨境出海等多个领域。在这一阶段,吴泳铭也展现出其敏锐的商业感知力,主导过UCweb、高德地图、陌陌等投资并购。
在“1+6+N”改革之后,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业务集团实行各自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这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掌舵人需要熟悉理解各方业务,善于统筹协调资源,从这个角度上讲,作为历经多个重要业务一号位的004号员工,吴泳铭是最佳人选。
在组织变革激发组织活力后,阿里各业务线在一季度都迎来了增长。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集团、本地生活集团、大文娱集团收入都实现同比30%至40%的增长,用户数与商家数淘宝App日活跃用户数(DAU)同比增长6.5%、天猫新入驻商家增长75%。
在变革成效初显的当下,吴泳铭接过接力棒后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用户为先”。在他来看,所有业务的根基是用户价值以及带来的用户留存,只有更多用户才能给商家带去更多市场机会。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8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加38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82%。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在存量市场上的玩家来说,要取得用户留存方面的突破开放是必然要面临的选择。
在这方面,阿里已经做出相应尝试。面对成长型商家,天猫于8月启动“千星计划”,即每年从新趋势品类赛道招募1000个成长型高潜力品牌,目标是孵创出1000个成交过千万,100个成交过亿,10个以上过十亿新品牌,整个计划为期三年;同样于8月,阿里宣布向社会免费开放100件AI专利许可,以AI技术红利加速中小微企业成长。
在全员信中,吴泳铭更是进一步表示,各业务要主动以用户为先的视角,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这意味着,阿里潜在合作伙伴的边界被进一步扩大,而随着行业头部玩家的进一步开放,电商等传统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将迎来新变化。
吴泳铭在开放信中所强调的“全球化商业网络”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回顾近期财报表现,在海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在第一财季的收入同比增长41%,其中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同比高速增长60%,达到171.38亿元,订单同比增长约25%。
由于零售平台的稳定表现以及货币化的改善,速卖通、Lazada、Trendyol均录得订单增长。随着吴泳铭提出“集中优势出击”,未来阿里全球业务或将得到更多资源倾斜,成为另一增长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员信强调,全球化对于阿里巴巴既是机会更是责任,“阿里不仅是自己出海,更要通过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协助更多中国以及全球中小企业在世界拓展商机”,可见创始团队对未来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天然使命担当感。
AI时代进击的阿里
从两大战略重心到三大战略投入方向,不难看出阿里新发展蓝图的关键词是“技术”,其中AI更是重中之重。
ChatGPT3.5于2022年年末所掀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可能性。在小模型时代下,决策式人工智能已经在客服、搜索推荐等场景下广泛应用,而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商业落地,从知识问答到仓配管理,各个环节都将迎来迭代的新可能。
拥有技术底色的吴泳铭看到了新技术背后蕴含的潜力。他将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比喻作“阿里打开未来的钥匙”,并表示,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必须让阿里巴巴各业务的用户场景都变成AI技术最佳的应用场,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突破性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在研发投入方面,阿里始终不曾放松。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于2019年启动大模型研发,在超大模型、语言及多模态能力、落地应用等多个方面都有探索,2022年9月2日达摩院首次发布“通义”大模型系列,包括通义M6、通义AliceMind等多种通用模型。
阿里云所搭建的算力资源及其生态是大模型竞争中的又一大显性优势。技术自研和规模化经营的能力使得阿里得以迈过大模型训练的算力门槛,同时阿里云生态也为大模型相关应用的研发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IDC曾在报告指出,未来3至5年大模型、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将有望带动整体产业穿过下行阶段,这也意味着阿里云也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机会。
以大模型能力重构自身业务已成为行业趋势,抛开其生态伙伴不谈,阿里自身所拥有的众多业务场景正是大模型迭代、商业落地的最佳试验场。
今年7月上线的阿里大文娱团队自研产品“妙鸭相机”在C端用户中大受欢迎,成为了国内除问答对话产品以外第一款国民级AI大模型应用。据其开发团队称后续将上线面向设计师、摄影师等等推出B端工作站,而放眼阿里的商业版图,To SMB的场景仅仅是其冰山一角。
“我们各业务有大量用户场景,必须让这些场景都变成AI技术最佳的应用场,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突破性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如按吴泳铭所说,以AI技术重构全线业务,那么一个AI版新阿里将充满想象力。
根据新技术的生命周期,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Peter C. Oppenheimer及其团队提出了一个技术快速创新背景下寻找“赢家”的“PEARLs”框架。
像英伟达这样突出的公司属于这一时期的“早期赢家”,它们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Pioneer),或是推动者(Enabler)。
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逐渐适应人工智能,那些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Adapter)将会获得比目前更多的利益。
而那些可能会利用新技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是真正的变革者(Reformer)。
那些对新技术反应缓慢,被超越或是被淘汰的公司,就成为了落后者(Laggard)。
照此来看,阿里巴巴已经在今年推出了AI大模型,占据领先身位,这一阶段,吴泳铭敏锐提出,要将阿里巴巴丰富的业务场景变成AI技术的应用场景,以此创新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将完成从推动者到变革者的关键一跃。
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阿里也在进行着人才履带的更新。吴泳铭为阿里各业务提出的希冀在于能够对未来5年以上的趋势做出判断,并敢于提前进行战略投入和产品创新。要做到这一点,保证组织架构灵活开放、管理团队年轻化是必经之路。
数据显示,在阿里管理干部之中,80后占到总数的80%。据阿里2023财年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职员工总数为235,216人。公开信中,吴泳铭表示,未来将会坚决实行团队年轻化,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的核心力量的机制和文化环境。
这些年轻管理者们将成为支撑阿里迈向新阶段的新鲜血液。在“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的当下,阿里在核心电商、云计算等业务上占据优势,但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变革势在必行。
阿里以“1+6+N”组织结构调整开启了刀口向内的变革,接过接力棒后,吴泳铭选择抓住“技术变革”这把钥匙、重注投入AI。强调长期主义的背后,是阿里基本盘稳固的底气与拥抱变化的决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据媒体援引《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Arm将其股票定价为51美元/股,这家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商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将成2023年最大IPO。按照该价格计算,Arm估值为5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62亿元),低于软银集团近期以64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愿景基金持股。此前有媒体报道称,Arm将把IPO股票发行价定在每股52美元,最高估值可达555亿美元。
数据显示,Arm近四分之一的收入(2023财年数据)来自中国市场,其在中国的业务是通过一家本地公司——Arm中国(Arm China,安谋科技)来运营的。Arm中国拥有向中国市场上的客户授予芯片设计知识产权的独家权利,其客户包括华为、小米、OPPO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全世界70%的人都在使用装有Arm架构芯片的手机。
Arm在招股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未能维持来自中国的收入,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新业务领域难以开拓,可能会对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投资者担心Arm的营收会出现问题。Arm还称,三星、谷歌、苹果、英伟达、英特尔将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对Arm是否进行投资,公司仍在评估中。
值得一提的是,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于2016年斥资320亿美元收购了Arm。据接近孙正义的人士透露,孙正义的想法是,Arm在美股开始交易时的估值可能不如上市本身重要。
将于9月14日周四开始交易
9月13日周三,Arm将IPO股票发行价定在每股51美元,Arm股票将于9月14日周四开始交易。
本周早些时候,Arm将初始定价范围设定为每股47至51美元,为其母公司软银可以筹集至多49亿美元的资金。51美元的定价,意味着Arm上市时的估值在完全稀释后将高达545亿美元。这低于软银集团前段时间给出的640亿美元估值,当时该公司按照这一估值收购了其愿景基金持有的Arm股份。
周三早些时候,另有媒体称,Arm的IPO定价为52美元,高于指导区间。按照每股52美元的价格计算,Arm完全稀释后的估值为555亿美元。之后,该媒体将Arm的IPO定价修正为51美元。
上周五,据媒体援引参与Arm路演的银行家称,Arm美国IPO或带来超过五倍的超额认购,这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预计人工智能热潮将推动公司收入在未来加速增长。
由于面临智能手机行业放缓等多重风险,投资者担心Arm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会有所下降。但Arm的投资顾问表示,“投资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大”,其中许多人由于Arm被纳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而被动买入该股票。
Arm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今年停滞不前,但该公司希望从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客户那里获得增长,尽管Arm在构建为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AI提供大型语言模型所需的技术中只发挥了外围作用。
Arm在招股书中表示,全球超99%的智能手机均使用Arm架构芯片,产品覆盖全球约70%人口。从高通到联发科,再到苹果和三星等,一大批芯片设计厂商都依赖ARM的架构,仅2023年,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就达到306亿颗。
不过,受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不景气影响,Arm近一年的财务表现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21财年至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则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Arm的营收和净利在2023财年出现下滑,而这种下滑趋势仍在持续。截至6月30日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Arm收入同比下滑2.5%至6.75亿美元,净利润也从上一财年的2.25亿美元降至1.05亿美元,同比下滑过半。
Arm CEO Rene Haas在一段推介视频中表示“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而且一切AI都在Arm的软件上运行。我们的机会是无限的,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全球的计算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Arm会是下一个英伟达吗?
据美股投资网9月6日报道,在路演视频中,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出现引发关注。2020年,英伟达曾计划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但遭到美国和英国监管机构的反对,两家公司于2022年放弃了交易。
收购的失败没有阻止黄仁勋在Arm视频路演中表达对Arm的认可。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新型Grace Hopper AI“超级芯片”“如果没有Arm的架构、Arm CPU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能和商业模式,就不可能实现”。
除了英伟达之外,联发科高管也现身Arm路演视频。这反映了Arm芯片架构的重要性,这些架构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消费设备和工业产品芯片的设计。而从历史上看,英特尔芯片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芯片业绕不过的大山,Arm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全球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官网资料显示,包括苹果iPhone以及安卓机在内,全球95%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Arm架构。但在消费者中Arm的知名度并不高,且利润也没有想象的乐观。
2021-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和26.79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从收入构成来看,Arm的赚钱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许可证赚钱(占比总收入为40%);另一个则是利用专利使用费赚钱(占比总收入60%)。
作为一家只设计芯片而从不自己造芯片的公司,Arm允许其他厂商在取得授权后的指令集内进行新的设计和再开发。公司创始人之一麦克·穆勒(Mike Muller)对ARM的定性是“我们就是要绘制发动机的图纸,然后把这些图纸卖出去。”
Arm的收费方式有三种收取Arm架构和IP授权费;在每颗芯片的售价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抽成”(约1%至2%),即收取版税;通过软件服务来收费。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Arm独辟蹊径还想直接向硬件设备制造商收费,而不仅仅是向芯片制造商收取许可费和特许权使用费。
据美股投资网报道,芯片专家步日欣对分析师表示,Arm处于芯片的上游,主要经营模式是通过设计IP,包括指令集构架、微处理器、图形核心、互联构架,然后授权给芯片厂商,帮助后者更快捷地设计芯片。因此,Arm的收费对象是芯片,而不是终端的手机。对比其他高科技企业,把自己的专利授权给硬件企业使用时,它们的产品定价都是针对终端产品收费,收取的费用普遍要远远高于Arm。
Arm除了尝试提高授权费的价格外,还一直在努力开拓新增长源,除了向智能手机厂商出售授权外,也在向云计算、汽车市场拓展,其云计算厂商客户就有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AI军备竞赛的压力下,各大云计算公司都在努力扩大AI算力,越来越多地将投资转移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芯片。亚马逊、谷歌、微软都在日夜兼程地各自研发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
Arm估计,如今自己在价值180亿美元的云处理器市场占有10%的份额,略高于2020年的7%,并且预计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实现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全球最猛烈的罢工潮,即将席卷美国汽车行业。
9月14日午夜,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大约15万名会员与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的劳资合同即将到期。
但由于UAW与三巨头在薪酬提案、工作保障和养老金福利等方面未达成一致,目前双方仍未签署新协议。已经有超过97%的UAW会员投票同意罢工。
午夜11:59分一过,UAW将历史上首次同时对三家车企发动罢工。
汽车工人要求加薪40%以上、固定福利养老金
据网此前报道,近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以下简称UAW)与三大车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进行合同谈判,寻求汽车工人的大幅加薪及其他权益。如果工会和车企无法就新的劳动合同达成协议,那么在9月14日现有合同到期后,可能出现大规模罢工。
根据上述报道,目前已有高达97%的工会成员同意授权罢工。此前,UAW工会主席肖恩·费恩(Shawn Fain)公开批评上述车企采取双重标准管理层福利待遇好,而工人权益却没有得到保障;大多数工会成员至今还没有养老金,医保水平也不达标。
报道中称,受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美国出现大规模罢工的次数有所增加。康奈尔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9月1日至今年8月31日间,人数超过100人、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的罢工一共出现70次,较此前一年增加了40%。
公开资料显示,UAW为美国最大的工人协会之一,其在“底特律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Stellantis集团吸收的成员高达14.6万人,约占美国汽车制造业全部工人数量的56%。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UAW在此次与福特、通用和Stellantis的谈判中,寻求为其成员加薪40%以上和固定福利养老金。若满足上述条件,“底特律汽车三巨头”的劳动力成本每年将增加450亿至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90亿~5849亿元),并威胁到它们未来的生存能力。
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分别盈利约37亿美元、50亿美元和119亿美元。康奈尔大学劳资关系教授Harry Katz表示,“三巨头”丰厚的利润表现增强了UAW的底气。
“三巨头”若同意,无异于自断生路
有观点认为,美国汽车行业当前正处于电动汽车转型的阵痛期,且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企的成本。“三巨头”若同意UAW的要求无异于自断生路。
以福特汽车为例,今年二季度,其聚焦电动汽车和创新技术的Ford Model e业务单元虽然实现39%的营收增长,但总额仅为18亿美元,而同期经营亏损高达10.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福特电动车业务亏损达18亿美元。受电动车定价环境、对下一代产品和产能的投资及其他成本支出的影响,福特预计今年电动车业务的亏损扩大到45亿美元,较此前预期高出50%。
也正是基于此,“三巨头”与UAW的谈判仍有较大分歧。Stellantis北美首席运营官Mark Stewart表示,UAW的要求“非常离谱”,可能会导致工人失业。Stellantis方面同时威胁称,要将旗下部分车型的生产,从美国底特律转移至墨西哥。
福特汽车在近期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提出加薪9%,并可以一次性付款,此方案将使工人的收入在四年合同期内增加15%,但与UAW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Shawn Fain表示,一次性付款对于解决工人的短期困难有所帮助,但长期看来很难提高工人的收入。
目前,UAW已向美国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提起诉讼,指控通用和Stellantis没有诚意谈判。
“2023年新合同谈判已经于7月开始,但由于现实因素以及UAW新任主席为‘鹰派’,谈判并不顺利。”美股投资网方面认为,UAW最终选择罢工的概率不低,该事件或将成为北美汽车行业潜在的“黑天鹅”事件。
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 (96%) 预计罢工将持续一周以上,超过三分之一(34%)的人预计罢工将持续一个月以上。另据安德森经济集团(AEG)的分析,通用、福特和 Stellantis的近15万名UAW成员罢工,将在10天后造成高达5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考虑UAW罢工经费充足,此次罢工烈度或不低于2019年,被罢工整车厂的罢工损失也将较大。即便通过罢工,双方均做出一定妥协,新薪资协议下北美三大整车厂的未来四年人力成本预计也将较目前大幅度上涨。”美股投资网方面认为,应持续关注在北美有相关供应链敞口风险的公司的边际变动。整车厂中,通用汽车为首的北美三大主机厂风险较大,如果整车厂长时间罢工停产,相关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没有需求而受到连带停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8月时,美国总统拜登曾出手调停UAW和企业之间的矛盾。8月14日,拜登在一份声明中敦促工会与汽车商之间达成公平的协议,他强调向清洁能源经济的转型,需要为汽车制造商和工会工人提供双赢的机会。拜登呼吁三大公司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传统汽车工厂的关闭,并在需要工作过渡时,考虑在公司内部进行重组、重建和重新聘用员工,优先为现有员工提供岗位补缺的机会。
罢工或带来50亿美元经济损失,特斯拉“躺赢”?
若罢工真的发生,会造成什么结果?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家车企自身。针对罢工,近日美国咨询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Anderson Economic Group,AEG)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报告。
报告显示,如果UAW针对三巨头的罢工持续10个工作日,三家企业合计将损失近10亿美元。其中通用汽车将损失3.8亿美元,福特和Stellantis将分别损失3.25亿美元和2.8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企业的商誉损失。对于正处于电动化转型关键时期的传统车企,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这三家车企。AEG的报告指出,从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合计经济损失将达到50亿美元。AEG表示,这50亿元中包括了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盈利损失,汽车经销商在短期和长期遭受的损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损失等等。
消费者也会受到罢工的牵连。AEG认为,一般来说短时间罢工不会对消费者和经销商造成太大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库存仅够维持55天左右,这一库存水平仅有2019年的五分之一。因此本次罢工可能会很快波及经销商和消费者。
此外,可以参考的是,2019年UAW针对通用汽车罢工为期六周,涉及50多家工厂的4.8万名工人,通用汽车损失高达36亿美元,密歇根州经历了单季度经济衰退。本次针对三巨头的罢工,可能会涉及更多工人、工厂。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同于可能大伤元气的三巨头,美国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有希望成为该起事件的赢家。
分析人士认为,在传统车企积极地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时刻,这场可能到来的罢工或将对特斯拉构成利好。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如果发生罢工,那么美国汽车产量将受影响,而特斯拉将有机会受益于竞争对手的任何停产。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长期以来直言不讳地反对工会组织,他认为工会组织会拖垮企业效率,这也导致特斯拉与UAW之间一直剑拔弩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全面美股市场分析的平台,其成功的背后依赖于一系列高效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下面将详细介绍TradesMax是如何进行美股市场分析的。
数据收集与整合:
TradesMax首先从多个数据源收集大量的美股市场数据,包括美股机构期权异动大单,暗池交易大单、股价、成交量、财务数据、市场新闻等。这些数据来源包括证券交易所、财经新闻机构、公司报表等。这些数据被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网址 https://www.stockwe.com/ 以确保分析师和投资者可以轻松访问和使用。
技术分析:
TradesMax利用技术分析方法来研究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趋势。这包括使用各种技术指标和图表模式,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度指标(RSI)、布林带等。这些指标和模式有助于识别股票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基本分析:
TradesMax还进行基本分析,深入研究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盈利能力、竞争优势和未来增长潜力。分析师将关注公司的财报、盈利预测、行业趋势和市场地位,以帮助投资者评估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
情报搜集:
TradesMax密切关注市场新闻、事件和宏观经济因素,以确保分析师可以及时了解可能影响股市的重要信息。这包括政治动荡、利率变动、全球经济走势等。这些因素可以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分析中考虑它们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TradesMax还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大量数据和市场模式。这些技术有助于发现隐藏的趋势、模式和关联,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它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表现来不断优化分析模型。
交易策略:
基于市场分析的结果,TradesMax开发出多种交易策略,包括日内交易、长期投资、风险管理等。这些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定制,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
教育和培训:
除了提供市场分析服务外,TradesMax还为投资者提供有关美股市场的教育和培训。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分析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自己的投资能力。
总之,美股投资网TradesMax通过综合运用数据收集、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情报搜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美股市场分析。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降低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马斯克正在构建的算力狂魔你知道多少?当全世界都在抢购GPU的时候啊,特斯拉已经在暗度陈仓
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AI超级计算机系统,没有一家车企比特斯拉更懂计算,没有一家科技公司比特斯拉更懂造车。
我们终于要讲到特斯拉的超级计算机,本期视频我将分析Dojo超级计算机对于特斯拉市值的贡献,拥有了Dojo超级计算机特斯拉是否稳坐新能源王者地位?马斯克为什么放言预测今年实现全自动驾驶?如今,马斯克手里有算力、有数据、有AI模型,国产品牌如何越过这堵新的AI技术墙?国内新能源车企是否直接被按在地上摩擦?DOJO解锁了哪些新商业机会?
首先我们来看Dojo超级计算机对于特斯拉市值的贡献
特斯拉本周走势不错,周一就狂飙了10.09%,一夜之间市值增加将近800亿美元。这背后的原因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摩根士丹利的一位名叫Adam Jonas的汽车分析师和他的团队。他们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对特斯拉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该团队将目标价从250美元提高至400美元(60%涨幅),建议投资者增持,并将其列为行业内的首选股。
我查了下摩根士丹利官网,Adam Jonas这个传奇人物,已经连续16年位居汽车行业分析师的第一名,所以他的观点和预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也无疑为市场的信心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从披露的报告内容看,主要观点有:
1、Dojo 有潜力为特斯拉增加 5000 亿美元市值,主要由移动(机器人出租车)和网络服务(SaaS)方面更快的采用率推动;
2、Dojo 处理视觉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大,能够开辟“新的潜在市场”,使用范围远远超出汽车,可以用在机器人、医疗保健、安全等领域。本质上,任何带有摄像头并根据视觉输入做出实时决策的设备都可以从 Dojo 中受益;
3、预计未来几年,Dojo 可以为特斯拉节省约 65 亿美元成本;
4、分析师还将Dojo与亚马逊的网络服务对比,后者推动亚马逊盈利大幅增长。
“投资者长期争论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还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相信两者兼而有之,但我们认为最大的价值驱动因素是软件和服务收入。推动AWS达到息税前利润总额70%的力量同样也可以在特斯拉发挥作用。”
Dojo,意为“道场”,源自日本武术学校或培训机构,被马斯克借用于计算机领域,可能意指这是一个用于训练汽车数据的地方。事实上,Dojo正是用来处理和训练自动驾驶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
特斯拉的FSD Beta(全自动驾驶)已累计行驶4.45亿英里(截至9.12),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也超过30亿英里,这些数据量庞大,累计数据已达数百万TB(1TB=1024GB)。这些数据主要以视频为主,相比文本、音频占据的空间大得多,因此需要的计算能力极为强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Dojo超级计算机应运而生。它的出现,除了应对特斯拉自身对大量视频数据处理的需求,也与英伟达有关。
特斯拉训练AI需要使用大量视频来教导系统如何自动和安全的操作车辆。然而,NVDA最近发布的新芯片H100性能虽明显优于其前身A100,但其售价高达4万美元一块,折合人民币将近30万,已相当于一辆新款Model 3的价格。特斯拉的训练集群需要1万个H100提供支持,仅GPU的成本就高达数亿美元。
由于这种先进芯片的高要求,NVDA无法生产足够的H100单元来满足特斯拉和行业的增长需求。因此,特斯拉决定投资超过10亿美元来开发自己的超级计算机Dojo。Dojo将拥有一个定制设计的芯片,专为训练特斯拉的神经网络而设计,该网络将在FSD和Optimus中使用。
马斯克曾表示,如果NVDA能够提供足够的芯片,那么Dojo的创建可能就没有必要了。然而,目前的形势迫使特斯拉必须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所以才有了Dojo超级计算机的诞生。
华尔街分析师表示训练特斯拉FSD技术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重大挑战,不过特拉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马斯克宣布公司计划在2023年和2024年投资超过20亿美元增强其计算能力。这项投资对于开发FSD技术是必要的,也标志着特斯拉致力于汽车行业的创新和领导地位。
那么回顾一下在2023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谈到FSD Beta的开发,他表示,要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Dojo将提供更快速的神经网络训练。马斯克说,全自动驾驶进展的根本限制因素就是训练,如果我们有更多的训练计算,我们就能更快的完成任务。现在随着Dojo的推出,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FSD学习的速度将比原来的快三倍。特斯拉不仅在开发Dojo,还在设计第一个Dojo的数据中心。
最近,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高级工程项目经理招聘职位清单表明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动工就在德州超级工厂。数据中心的建设是特斯拉更广阔愿景的一部分,特斯拉对大量计算资源的需求非常重要,尤其是自动驾驶软件,处理和分析大量的视频数据。
Dojo算力有多强?
那么这个算力狂魔究竟有多强,可以让特斯拉一夜暴涨呢?说到超级计算机,那拼的就是算力了,要知道,如今的算力等同于20世纪的石油,属于战略资源,谁的算力多,谁就能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快人一步,而且会不断的拉远差距啊,那么Dojo的算力究竟如何?
按照特斯拉的构想,到2024年2月,Dojo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5台超级计算机之一,到2024年10月,Dojo总算力规模将达到100 Exa-Flops
你可能会问Exa-Flops是个什么单位啊?简单来说呢,就是电脑每一秒的计算能力,Exa-Flops相当于每秒100亿一次运算,1后面18个零啊,听起来有点抽象对不对?那我们就从钱的角度来说,100Exa-Flops相当于30万片英伟达A100芯片的算力,之前很火的Chatgpt就是用A100芯片训练出来的,一块A100芯片卖1万美元左右,那么从价值上说,100Exa-Flops算力得花30亿美元去搭建。那么一家车企为啥要上这么强的算力呢?直接去买英伟达GPU不就行了吗?Chatgpt是文字和声音去做数据训练AI的,特斯拉呢是用视频数据去训练AI对计算能力的要求,那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难度啊。
所以用视觉方案要训练出安全的自动驾驶,一台超级强力的计算机是关键。那么Dojo计算机为啥这么快呢?
我用100万颗英伟达芯片,是不是堆出来的算力比Dojo要更牛逼呢?很遗憾,光靠堆芯片靠钱砸并不能起到1+1>2的效果,因为在相邻的芯片中,数据传输会带来计算效能的损耗,而芯片的数量一上去,不同机箱之间性能损耗可能最高达到80%,而Dojo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损耗。
怎么减少呢?三个方法
首先,我们要给Dojo增加更多的“肌肉”——也就是芯片。这就好像比谁的力气更大,你肌肉越多,力量肯定就越大!想象一下,Dojo的机箱里全是肌肉,一个大块集成显卡由六个小号显卡组成,而一个小号显卡又是用25块Dojo D1芯片组成,那么一个机箱就相当于集成了300个芯片为计算单位,这力量简直太强大了!
然后,我们需要用强壮的“韧带”把这些肌肉给连接起来,让它们在发力的时候损耗更小。特斯拉自己开发的通讯协议,就扮演了这个
带角色。通过连网卡的形式把它给连接起来,这样连接起来之后的效果简直太棒了!25个芯片处理同样的运算,比起现有的GPU组合,由于数据传输导致的延迟要降低30倍,这就像是一个人拥有了超人般的反应速度!
最后,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手套”——编译器。编译器就像是灭霸手套一样厉害,就算灭霸的肌肉再发达,韧带再牛逼,带上了手套才能无人能敌!所以带上灭霸手套的Dojo计算机,可以用四个Dojo机箱提供现有72个GPU机箱所提供的算力。
这么强的算力,除了给特斯拉的车辆提供自动驾驶视觉训练以外,以后更有广阔的空间为特斯拉的机器人提供视觉训练,以及任何带有摄像头的东西都能连接到特斯拉的AI接口。这就像是为特斯拉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它的AI能力更加强大!
图像处理是AI训练绕不过去的坎,一旦实现突破,那就会是质的飞跃。可以想象,特斯拉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提升只不过是开胃前菜,10%的股价暴涨,更多是因为特斯拉可以像亚马逊和微软一样租售云储存和计算服务。特斯拉以后光靠出售算力就可以大把大把的赚钱。如今在云服务市场,亚马逊抢占了市场大头,这也为它在电车之外贡献了一大块的收入。
Dojo解锁了哪些新商业机会?
特斯拉从诞生到今天的总销量(2008-2023年第二季度)是4527916辆。按照FSD售价12000美金。特斯拉的收入和净利润将大幅增长。假设30%车主购买FSD服务,收入净增长约163亿美金。
自动驾驶加速成熟,autotaxi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在未来2-3年可能会推广普及。
美国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是一个约168亿美金的市场。Tesla已在美国开展车辆租赁服务业务,2022年租赁业务收入24.76亿美金占比不高。如果放开自动驾驶准入,部分自用的tesla私家车将会转化为自动驾驶网约车进入。租赁业务将成长为每年50亿级营收业务。
加速孵化推出Robot机器人,一个新的生产力工具业务。
在Tesla的Robot机器人业务线进行能力复用,实现Robot的大脑。推出V1.0版本的Robot,具备自动执行重复性的体力劳动。
围绕Dojo的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可能成为新业务增长极。
Tesla已基本具备硬件、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算法库三层服务能力,完全有能力构建一个通用算法服务平台业务。在今年一季度会议上,马斯克也提到,Dojo的未来可能会是像亚马逊AWS一样的云服务商。
我们刚才也说到,Tesla的业务将演化出类似Amazon的模式,在电商业务基础上通过核心能力创新,孵化出云计算的新业务。例如,为其他车企开发与其车型相匹配的自动驾驶算法,或提供以视觉为重点的算法服务,成为AI云平台服务供应商。
那么国内车企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Dojo建了一个围墙。墙内的是高AI车,墙外的是低AI车。这面墙给国产车厂带来的压力,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差距,还直接带来了生存竞争的威胁。国产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水平停留在L3以下迟迟难有突破,特斯拉已经瞄准L4&L5。
最近马斯克在X上45分钟的直播驾驶FSD V12版本,全程智能驾驶,再次让国内的新能源车企都不知道怎么抄作业了。马斯克果然是个优秀的商人啊,在X直播业务刚刚推出来,自己就来一波广告,同时还秀了一把FSD V12给所有购买FSD车主展示了自动驾驶的愿景!简直就是一石二鸟
那么看他这个45分钟的视频,马斯克驾驶的是新款的model s,携带的是HW4.0版本,之前他自己就曝光说HW4.0版本的FSD Beta版本要晚于HW3.0 6个月。马斯克还提到,神经网络训练技术是FSD V12的基础技术。
特斯拉正在删除运行当前的FSD的30万多行代码,现在依靠汽车的神经网络以V12驱动汽车。马斯特惊呼了,它强调车辆依赖于机器学习,而不是编程指令。该软件以全程速率运行,每秒36帧的速度使用八个摄像头来决定要做什么,没有一行代码告诉汽车在十字路口、高速公路或者其他车辆周围应该做什么。
所以啊,这么操作真的是这款软件的端对端的指令让人印象深刻,与当前的V11版本的FSD相比,真的是无数改进了。尽管Autopilot最高时速设置为85公里每小时,马斯克在整个过程中仍保持着合理的速度。当马斯克达到目的地时,车辆也会自动停在路边,而不是像现在版本那样直接停在路中间,显得有点还是不够智能的,就好像一个刚学车的人一下子变成了老司机。总而言之,Dojo像是特斯拉迈向L5级别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算力意味着AI水平。当市场内卷白热化产品日益同质化出现时,从产业价值链上寻找技术制高点并最终达到差异化竞争,就会成为必然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汽车的AI算力将会成为继芯片、三电、充电基建之后的兵家必争之地。
国内已经有部分新能源车企敏锐地注意到了Dojo的战略价值,正在积极投入资源打造类似设备。据我们得到的消息,长城、吉利、小鹏和理想汽车都开始了超算中心建设。随着Dojo投产,新一轮AI算力大战将会徐徐拉开大幕。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开始了狂奔,而国内那些拼命拼冰箱、拼彩电的新势力们,你们觉得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挑战了吗?这一次,不再是冰箱和彩电的竞赛,而是关乎未来交通的革命国内的新势力们,是时候展现真正实力,与特斯拉一较高下了!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谁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胜利,谁能够成为下一个行业的巨头?
今天就聊到这里,喜欢我的朋友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Alphabet旗下的谷歌-A(GOOG) 已向一小部分公司提供了其对话式人工智能软件Gemini的早期版本。
Gemini旨在与OpenAI公司的GPT-4模型相竞争。
在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中,谷歌今年加大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投资,试图迎头赶上。该公司花费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人力来开发这款产品,因此对谷歌来说,Gemini的发布事关重大。
而允许外部开发者使用Gemini意味着谷歌正在考虑将其纳入其消费者服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并将发布不同大小的Gemini版本,这样开发者就可以购买一个不那么复杂的版本来处理简单的任务,或者一个足够小的版本来在个人设备上运行。
Gemini的功能
Gemini是一个大语言模型的集合,它支持多种功能,包括:聊天机器人、生成原始文本、根据用户的要求总结文本等。
Gemini还有望帮助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并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原始图像。
与现有型号相比,Gemini将大大提高帮助软件开发人员生成代码的能力。谷歌希望用它来追赶微软的GitHub Copilot代码助手,该助手由OpenAI的模型驱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热产品。
谷歌此前还讨论过使用Gemini来增强图表分析等功能,比如让该模型解释已完成图表的含义;以及使用文本或语音命令来浏览网页浏览器或其他软件。
此外,谷歌计划通过其谷歌云的Vertex AI服务向企业提供Gemini模型,变相促进了谷歌的云服务业务。
除了推动云服务器租赁业务外,谷歌还寄望于该软件为其所有业务提供动力,从其Bard聊天机器人到Workspace软件的新功能。
Wedbush发表了看好亚马逊(AMZN)的研报,并称如果亚马逊股价因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起诉而出现任何疲软,该行将买入该股。截至发稿,该股盘初跌约1%。
据了解,早前有报道称,FTC正准备对亚马逊提起反垄断诉讼,补救措施之一是分拆这家企业集团。
以Scott Devitt为首的Wedbush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对此写道:“然而,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出现实质性改变企业结构的结果,因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反垄断法的历史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消费者福利的企业。”
“有证据表明,尽管亚马逊取得了成功,但美国零售业仍然是一个线上和线下竞争激烈的市场。如果与FTC案件的头条新闻引起亚马逊股票走弱,我们将买入该股股票。”
据报道称,潜在的诉讼将集中在亚马逊的市场上,包括对第三方卖家服务的审查,尤其是物流和广告,以及对该公司阻止卖家在其他平台上为其商品设定更低价格的指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美国在线零售商客户满意度指数中,亚马逊在价值和选择方面排名第一,在在线零售客户满意度方面排名第二。
9月13日(周三),美国股市盘中震荡,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2%,标普500指数涨0.12%,纳指涨0.29%。
当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8月美国同比上涨3.7%,较前值3.2%反弹0.5个百分点,预期值为3.6%。环比来看,8月CPI上涨0.6%,符合预期,较前值0.2%也显著提速。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3%,预期值为4.3%,前值为4.7%;环比涨幅为0.3%,预期值和前值均为0.2%。市场预计,美联储下周仍会暂停加息,但未来几个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板块及个股方面,科技股走势不一,其中苹果延续跌势,收跌1.19%,报174.21美元/股;亚马逊、特斯拉分别涨2.56%、1.43%;中概股普遍下跌,其中新能源汽车中概股蔚小理均收跌;航空股全线走低,银行股则多数走高。
苹果继续下跌
继9月12日下跌1.71%后,苹果在9月13日继续走跌,跌幅为1.19%,报收174.21美元/股,近两日市值蒸发超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0亿元)。
消息面上,据路透社报道,法国负责数字转型和电信的部长级代表让-诺埃尔·巴罗12日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辐射水平超标,苹果必须停止在法国销售iPhone 12机型。
9月13日,苹果公司表示,iPhone 12已获得多个国际机构认证,并被确认符合全球所有适用的SAR法规和标准,向法国和法国代表提供了多个苹果和独立第三方实验室的结果,证明其合规性。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刚刚于9月12日召开秋季发布会,推出6款新品,分别为两款手表及iPhone 15系列四款手机。发布会后,数家华尔街投行下调苹果公司目标价,美国银行将苹果目标价从210美元下调至208美元,高盛将苹果目标股价从222美元下调至216美元。
今年上半年,苹果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67%份额。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随着华为的回归以及其它国内安卓厂商努力建立属于自己的高端产品节奏和高端品牌形象,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将会遭遇更大的挑战。
9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分析师会表示,中国没有出台禁止购买和使用苹果等外国品牌手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近期确实注意到,有媒体曝出苹果手机有关安全事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希望在华经营的所有手机企业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存储在手机中的数据不被任何个人、任何组织窃取,确保信息安全。
蔚小理普跌
9月13日,热门中概股普遍收跌,其中新能源汽车中概股蔚来、小鹏跌幅分别达4.64%、3.11%,理想汽车跌0.54%。另外,哔哩哔哩跌超2%,腾讯音乐跌超1%,阿里巴巴、网易、百度、京东、爱奇艺小幅下跌。
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披露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欧盟中国商会随即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及反对,并予以回应称,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中累积出了整体产业优势,并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的巨额补贴而形成的。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与欧洲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一辆电动汽车背后都凝聚全球大大小小数以万计供应商的努力。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并应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如果仅因产品来源地而做出市场排除的做法,将有违欧盟在世贸组织的承诺。
航空股全线走跌
受燃油价格上升影响,美股航空股全线走低,美国航空跌5.67%,美联航跌3.8%,达美航空跌2.83%,西南航空跌1.62%,波音跌1.03%。
消息面上,美国航空在最新公布的信息披露中表示,自7月20日发布最初的第三季度指引以来,该公司机队所需的成品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第三季度每股收益预期大幅调整为0.20美元至0.30美元,而此前区间则为0.85美元至0.95美元,市场预期为0.65美元。
美国航空预计,第三季度每加仑航空燃油的平均价格在2.90美元至3.00美元之间,此前为每加仑2.55美元至2.65美元。目前,每可用座位英里成本预计将处于公司先前指导范围的较高端水平,意味着成本大幅上行。该公司表示,在第三季度财报正式公布之前,不打算进一步更新其财务和运营指引。
此前,美联航、西南航空亦更新了三季度指引,提示成本上升风险。其中,美联航披露自7月中旬以来,航空燃油价格已攀升逾20%,该公司预计2023年的整体燃油价格预计将在每加仑2.95美元至3.05美元之间,此前指引为2.50美元至2.80美元;西南航空预计每加仑燃油的经济成本为2.70至2.80美元,而此前的预测为2.55美元至2.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