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这个正在创投圈中火热的概念,全称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机器流程自动化。你可以理解为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个“机器人”是虚拟的。
相信在职场的你会有同感,企业在不断线上化的过程中,不少事务性工作仍然占据员工大量时间 —— 贴发票、填报销单、扒数据、资料报送等等,重复琐碎、耗费大量人力。以报销场景为例,员工报销时接触到的系统也许会包括:打车软件后台、公司内网、打印系统等等,但如果公司配置了负责报销 RPA 机器人,也许每天大家只需要——点击开始,最后拿着报销单交给前台即可,一切在系统间的操作都由机器人完成。
总结起来就是,重复、基于规则,以及需要在不同系统或传播介质中切换的工作,是 RPA 应用的最佳场景。顺着这个逻辑,小至个人的日常事务管理,大到拥有多层级的组织系统和业务条线的中大型公司,都会存在大量这样的需求。
而根据德勤 2017 年的调研显示,企业们平均认为公司有 20% 的全职人力工时可由机器人替代 —— 这样的需求无疑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国外的公司更早看到机会。RPA 技术自 2012 年 - 2015 年后在国外开始商业落地,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公司 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 和 UiPath 都成立于 2000 年 - 2005 年间,他们服务的对象包括三井住友银行、埃森哲、惠普等等大型企业。
国内 RPA 创业公司则基本在 2017 年后出现,比如艺赛旗、弘玑Cyclone、云扩科技、Uibot、阿里云 RPA,平安科技旗下的平安云也基于市面上已有的 RPA 产品开发了安小蜂等。大型上市公司、银行、国企等机构,是目前国内 RPA 公司主要面向的客户。
之所以都选择金融、能源行业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作为服务对象,和 RPA 公司的盈利模式有关。
RPA 公司的盈利模式通常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按部署的机器人数量收费,第二层是收取机器人设计器的费用,第三层则是按管理平台收费。
由于部署的机器人数量与 RPA 项目规模成正比,因而在服务较大规模的项目时,机器人模块往往是 RPA 公司的核心收入。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单个机器人的收费在每年一至数万元,单个客户的 RPA 项目客单价通常在数十万到上百万元。
所以服务大客户的好处在于:企业体量足够大,业务流程同质性高,重复性的业务数量也会变多。此外,大型企业对 IT 系统的付费能力强,在 IT 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很难对底层系统进行大改动,于是 RPA 就能很好地充当系统间如“顺滑剂”一样的角色。
据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的数据,目前中国位于行业一梯队的 RPA 创业公司,年营收都已达到小几千万元的规模。并且,近期包括弘玑Cyclone、云扩科技、Uibot、英诺森在内的公司都已经完成或者接近完成一轮融资。
虽然公司成立时间短,但中国 RPA 市场从无人问津到如今的火热,仅仅只用了 2019 年春节前后的几个月时间。那么,RPA 赛道为何会在此时突然异军突起?
2018 年 11 月,Automation Anywhere 获得软银超 3 亿美元投资,估值达到 26 亿美元;
2019 年 5 月,UiPath 完成 5.68 亿美元融资,以 70 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 RPA + AI 公司。
在缺乏投资主题的 2019 年,如此巨额的投资+ 成功的海外对标故事,让RPA 赛道成为一时“风向”。
除了解决真实需求,RPA 赛道之所以在此时火热,并且值得创业者、投资人关注,TradesMax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海外对标公司成熟,且对标对象高速成长
UiPath 是 RPA 赛道最受关注的公司,除了 Coatue 的注资使其一举成为 70 亿美金的 RPA 公司以外,UiPath 此前还获得过来自 Google CapitalG 基金以及红杉资本等顶级机构的投资。
根据 BI 的独家报道,UiPath 预计在 2016 年 - 2018 年 的两年时间内实现了超过 5000% 的增长,其 2018 年的预计年度客户付费收入(ARR)为 2 亿美元,而两年前,这个数字仅为 350 万美元。
无独有偶,UiPath 的竞争对手 Automation Anywhere 以及 Blue Prism 的成长也同样迅猛。
2018 年 11 月,软银愿景基金向 RPA 创业公司Automation Anywhere(以下简称“AA”)注资 3 亿美元,使其估值达到 26 亿美元,而距离这起融资的三个月时间内,AA 刚刚获得一笔 2.5 亿美元的投资。短短半年内,公司吸金达 5.5 亿美元。
收入的高速增长支撑起了高估值。根据 AA 披露的数据显示,其总收入每年增长超过 100%,并且,截至 2018 年 3 月,AA 现有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150%。
跻身全球 Top 3 的另一家公司 Blue Prism 则在 2016 年于英国上市,上市不到 3 年股价上涨近 16 倍,目前市值约为 14.6 亿美元。类似地,Blue Prism 的规模也不断高速增长 —— 其 2018 年前 4 个月的客户数量较 2017 年全年就增长了 50%,2017 年则比 2016 年全年客户增长 200%。
时机成熟:企业部署 RPA 的意愿强烈,市场规模每年翻倍
数据显示,目前 RPA 市场每年的增速都超过 100%。乐观预测的话,全球 RPA 市场规模未来 5 年可能会增长至超过 1000 亿美元,HfS Research、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 Zinnov 等机构都给出了相对积极的市场预期。
企业们正在积极拥抱更加“自动化”的未来,这源自企业对 RPA 回报的高预期。在德勤 2017 年的 RPA 调研报告中,企业们认为 RPA 替代 20% 的全职人力、平均一年左右的回报周期十分有吸引力。在此背景下,到 2020 年,预计将有 72% 的企业实施 RPA,这意味着 RPA 将成为接近全球性的应用。
企业愿意为 RPA 上支付的费用也很可观。德勤的报告显示,试点 RPA 的企业,预计在 RPA 上的投入约为 150 万美元,而已实施 RPA 的企业,平均投入则是 350 万美元。这个费用还可能更高 —— 有 78% 已经实施 RPA 的企业,都计划在未来三年大幅加大对 RPA 的投资。
从 RPA 到 IPA:RPA + AI,抢占万亿美金市场
纵观目前高估值的 RPA 公司,无一不讲着 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的故事。从市场上限来讲,即使增速迅猛,但若不结合 AI,RPA 最多只能到达百亿、千亿级别,不过据 Gartner 预测,2018 年全球的 AI 市场已达 1.2 万亿美元。
高额下注 RPA,是因为投资人们相信,从 RPA 走向 IPA,是最好的在各大行业的企业内落地应用 AI 的方式之一。GoogleCapitalG 的合伙人曾在投资 UiPath 时谈到,他们坚信 RPA 是未来企业能受益于 AI 技术的主要途径。
那么,全球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 RPA 市场是否已经迎来热潮?
从创业公司的营收、融资、估值情况,则可以初步了解到国内 RPA 的发展现状。美股投资网了解到,目前行业一梯队的 RPA 创业公司,年营收在小几千万元,近期基本都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在数千万元,估值在 7000 万 - 8000 万美元左右。
不同 RPA 公司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稳定可靠性,渠道客户拓展能力,以及扩张路径上。例如弘玑Cyclone 的创始团队是前惠普、IBM 等大型 IT 咨询公司高管,渠道和客户拓展能力较强,也是其受到资本追捧的核心原因之一。
3、RPA 市场到底有多大?
RPA 的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会超过 1000 亿美元,这是包括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 Zinnov 等咨询机构给出的相对积极的预期。
作为赛道重要的玩家,Automation Anywhere 预计公司到 2020 年将部署超过 300 万台企业 RPA 机器人,比现在增加 200%,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雇主”。
中国的 RPA 市场,近年来的增速也均超过 100%,发展预期乐观。
但即使如此,资本市场仍对 RPA 存在一定顾虑。
首先,结合盈利模式、目标客户数量以及市面预测,RPA 赛道的市场规模大致在数十亿美元——HFS Research 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2 年,全球 RPA 市场规模将超过 43 亿美元。然而,RPA 赛道上的头部公司 UiPath 最新估值已达 70 亿美元,这甚至超过了整个 RPA 市场现在的预计规模。
也有赛道内的公司担心 1 亿元营收可能会成为最近一个阶段内营收的天花板。从潜在客户数量上看,当前中国 RPA 公司的客户还主要是大型的国企、央企、金融机构、医疗机构、能源公司、物流公司。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国共有央企 96 家 ,国有企业法人13万(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其中 RPA 公司能够争取到的大公司客户数量确实有限。
我们查询了近期大型客户 RPA 招标订单,最终订单金额多在几十万元量级。比如,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机器人采购项目招标的比选金额在 47.99 万元左右,2019 年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财务智能核算(一期)项目比选金额在 37 万元左右。RPA 公司能从中分到的金额应该要更少。
可以推断的是,未来 RPA 公司要做大,一方面可能需要切入一部分咨询的业务,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可能需要针对目前的客群,推出更多相关产品,分摊营销及销售费用。前者很可能涉及到与当前最主要的代理商竞争,后者则需要精通客户需求。
其次,当我们看到 RPA 公司营收逐年大幅提升,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时,也应该看到一点——即使是知名 RPA 公司,也有不少未达到财务上的盈亏平衡点。
以 BluePrism 为例,作为赛道上唯一的上市公司,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年年报营收分别为 6 亿便士、9.6 亿便士、24.5 亿便士、 55.2 亿便士,近三年增速超过 100%。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企业销售及管理费用,包括培训、企业薪资、落地实施、咨询、合作伙伴等居高不下,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年报销售及管理费用分别为 6.8 亿便士、14.67 亿便士、34.6 亿便士、81.2 亿便士,营业利润分别为 -7534 万便士、-5.27 亿便士、-10.1亿 便士、-26 亿便士,亏损同比增长也超过 100%。
再次,“IPA”的故事当前仍存在实现难题。为了有更高的估值,RPA 公司普遍讲的是“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的故事,目前的 RPA 需要依赖固定的规则完成自动化任务执行,行业明显的下一步是,结合 OCR、NLP、AI、知识图谱等技术,成为能够自主识别、分析、判断、执行的智能RPA,而基于RPA对于客户场景广泛覆盖的特点,能够成为整合各类垂直 AI 技术落地的入口,从而突破到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比较遗憾的是,包括 NLP 在内的技术当前距离解决问题较远。
4、成为中国版 UiPath:成功要素是什么?
当投资人寻找“中国版 UiPath”,赛道上的创业公司也在思考成长之路。
相比于国外 RPA 行业的成熟,中国的 RPA 行业才只是刚刚起步。与美国 UiPath、BluePrism、Automation Anywhere 等公司相比,刚刚初创的中国 RPA 公司在技术、产品、生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
要成为“中国版 UiPath”,中国的 RPA 公司可能还需要具备这样的潜质:
在技术上,需要有做无代码部署实施的能力、人工智能研发的能力;
在生态建设上,需要有足够的资金能力、商业能力、社区能力。
当前,RPA 产品还是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操作行为,只是将这一流程通过“脚本”的方式自动化,但这其中仍有不少环节需要人来操作。再加上,当前 RPA 服务的客户还是大客户,基本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本地实施部署。这意味着,企业要做大,很可能会受限于“产能”。因此,只有通过技术的手段,提升产能,才能克服增长的天花板。
以 UiPath 为代表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在产品上一是通过无代码部署,降低了对懂编程工程师的依赖,降低了部署人才招聘的门槛,突破了产能的限制。同时,其产品已经从单纯的 RPA,向整合 AI 功能的 RPA 方向发展,这意味着 RPA 公司可以帮客户解决更多的业务问题,从而降低了被替换的可能,增加了企业的忠诚度。
而中国的 RPA 公司还处于初期阶段,是否具有无代码部署实施能力、人工智能的能力还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必将影响一家公司的“产能”。诸如三井住友等公司,拥有 3500 个以上的 RPA 机器人,如果企业需要人工一一部署,其扩张效率必将大打折扣。
RPA 公司并非只是提供技术或产品就可以高枕无忧。当前被广泛应用的 RPA 产品,其背后都有强有力的开发者社区和生态支持,也都有公司的商务能力和资源支撑。
RPA 公司基本还很难直接向客户销售,往往需要通过咨询公司或者咨询业务切入市场。国内市场上,目前被使用的 RPA 产品还主要来自于 UiPath、BluePrism、Automation Anywhere 等公司,让这些“代理商”认可中国的产品,除了需要提供高可靠性、稳定性的产品外,还需要保证有良好的开发者社区和生态。此外,鉴于当前的实际销售现状,了解大客户的业务场景、业务需求,并与原有的咨询公司建立良好的业务联系至关重要。
虽然 RPA 赛道成为资本宠儿,但中国 RPA 企业的成长仍需解决诸多商业问题:商业上需要搭建生态,优化财务模型;同时储备更多资金、资源以应对接下来可能激烈的竞争。
当前,除了专门做 RPA 技术及产品的公司,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这个赛道。比如,近期,大数据公司达观数据推出了 RPA 产品,美股分析师了解到包括银行等在内的公司也开始基于市面上的 RPA 技术研发自己的 RPA 产品。
与此同时,国外的 RPA 品牌,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在国内市场的渗透。包括 UiPath、BluePrism、Automation Anywhere、Nice、Verint 等在内的公司都在进行或者寻求中国市场落地。除了四大,包括 IBM、HP、埃森哲等大公司也在开展 RPA 产品的 IT 咨询服务落地工作。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 RPA 市场,短期内,RPA 产品的价格可能会下调,但价格战或者补贴可能并不会出现在这个行业。当前,RPA 的客户主要是以大 B 客户为主。RPA 公司往往是通过咨询公司或者咨询业务切入市场。比如,一个机器人每年的年费可能仅为万元以下,但一个合计的订单则有可能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这种成本构成下,客户及咨询公司更关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而非价格。另一方面,价格战甚至补贴,也并不会吸引潜在客户。
这就意味着开发者培养、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考虑到 UiPath 、Automation Anywhere、BluePrism 在这方面的投入,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考虑到当前市场还处于扩张期,需要利润换规模,再加上 AI 等技术的投入,储备更多资金、资源,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地位。
以色列自由职业网站需求公司 Fiverr International Ltd. (FVRR)股价周四首日上市开盘涨逾30%,此前这家自由业服务网站将其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的526万股股票发行价定为每股21美元,高于预期区间。
该股最新交易价格为40美元,上涨约80.3%,开盘价为26美元。
这家总部位于特拉维夫的公司本周稍早表示,预计IPO发行价指导区间为每股18-20美元。
Fiverr表示,IPO后,该公司将有约3,100万股流通股,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认购权额外购买789,473股,该股的流通股数将约为3,180万股。
按每股21美元的发行价计算,在超额配售情况下,Fiverr的估值将为6.675亿美元左右。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eyond Meat的大股东之一在吃过Beyond Meat生产的人造肉后,评论说:
这人造肉看上去不仅像鸡肉,而且闻起来也跟鸡肉的味道一样。我咬了一口,味道和质地也像真正的鸡肉。但当我得知这肉完全不是鸡肉做的后,我被震惊了。这鸡肉完全是由植物制成的。可能没看出它和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人造肉和真正的牛肉所含的热量差不多。Beyond Meat生产的4盎司人造肉饼含有270卡路里的热量,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饼有240卡路里。而碎牛肉的营养成分虽然不一样,但同样尺寸含80%碎牛肉的肉饼拥有290卡路里。
在蛋白质方面,人造肉和真肉的蛋白质含量大致相同,其他营养元素则不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植物做出来的人造肉饼含有纤维,但不喜欢它们更高的钠含量。
总体上来说,人造肉究竟健不健康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做法和配餐。毕竟,油炸和清蒸是不一样的。如果像汉堡王套餐那样给你人造肉汉堡的同时带上炸薯条和可乐,你肯定不认为它是健康的。
至少,渥太华大学肥胖研究专家Yoni Freedhoff不认为人造肉属于健康食物。他说,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人造肉的饱和脂肪含量与真正的牛肉汉堡相当,“人们总是欺骗自己,说这种东西不仅是更好的食物,而且还健康。”
有一类人很有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健康的:素食主义者。毕竟人造肉是真的没有肉。
真肉汉堡和植物性汉堡在卡路里,脂肪和蛋白质方面数据都非常相似。
植物性汉堡含有较少的胆固醇。虽然经典的Whopper含有90毫克的胆固醇,但是Impossible Whopper只有10个。
然而,以植物为基础的汉堡往往比它们的肉类对应物含有更多的盐。Impossible Whopper有1,240毫克的盐 - 比原来的Whopper多260个。 Beyond Famous Star的盐含量比汉堡含量高340毫克。
投行巴克莱的结论是,当谈到以植物为基础的汉堡时,许多人“误认为它们比实际更健康”。
Beyond Meat and Impossible Foods正在继续调整他们的食谱。例如,Impossible Burger 2.0今年早些时候推出,其设计比原来更健康(更美味),脂肪和钠含量更低。https://www.beyondmeat.com/
微软(MSFT)日前宣布下一代Xbox游戏机将使用AMD芯片,消息一出AMD公司(AMD)股价一度大涨逾5.5%,最终收涨2.53%,报33.23美元,创下2006年5月以来的最高收盘点位。
微软上周末表示,将于2020年假日季推出的新款Xbox游戏机将采用“定制设计”的AMD处理器,该游戏机的代号为“思嘉计划”(Project Scarlett)。微软表示,新Xbox将支持用户将游戏从Xbox One游戏机传输到移动设备。
富国银行分析师亚伦-拉凯斯(Aaron Rakers)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虽然AMD在微软下一代Xbox中的定位是在预期之中的,但我们认为这仍应被认为是积极的信号,因为它强化了AMD在高端处理器和图形游戏机(微软的思嘉项目和索尼的游戏机PS5)的市场定位。”
今年迄今,AMD股价已飙升85%,同期费城半导体指数(SOX)上涨了2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1.58%,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16%。今年AMD成交量接近5400万股,使其成为美国主要交易所交易最活跃的股票。
美银美林分析师维韦克-艾莉亚(Vivek Arya)强调了AMD与微软合作的三个潜在好处:
AMD半定制/主机业务2020年前景广阔,该业务占销售额的20%。
与2013年的游戏主机更新周期相比,AMD的价格/利润率可能“更好”,当时AMD的财务状况更加困难。
存在通过云流媒体项目增强与微软/索尼合作关系的潜力。
但艾莉亚表示,他对AMD看好不仅仅在于微软的原因,他给AMD的目标价为35美元,评级为买入。在上周举行的美银美林全球科技大会上,他表示,AMD管理层对今年下半年“表达了最大的信心”,因为该公司正在扩充其7纳米服务器、个人电脑和图形芯片。
艾莉亚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虽然对大多数半导体来讲,整体宏观和周期环境仍然不确定的,但AMD仍然有信心推出多种新产品。应该会在推动巨大的增长,”
在谈到对英特尔(INTC.US)所带来的竞争的担忧时,艾莉亚说,他预计定价不会成为英特尔的带来的主要麻烦,因为客户更关心性能而不是成本。
虽然AMD的股价和芯片类股今年大幅上涨,但英特尔的股价却在同期下滑了0.1%,较4月22日58.82美元的收盘高点下跌了20%。
在谈到宏观不确定性时,艾莉亚表示,他注意到科技股会议上“对半导体股的兴趣高于平常水平”,可能是因为市场担心错过半导体股的快速复苏。
办公室合作消息应用 Slack 该公司将于6/20/2019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美股代号 WORK
Slack 正在寻求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该公司将在其官方网站上直播周一的“投资者日”活动。
作为 IPO(首次公开发行)的替代选择,直接上市将允许企业放弃新股发行,直接在公开市场上销售由内部人士、员工和投资者持有的现有股票。与 Spotify 一样,Slack 也已经放弃传统的路演流程——实施 IPO 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这种流程——同时也避免被华尔街投行收取部分高昂费用。
如果你还记得,Spotify 同样直播了一场通常只针对投资者的活动。如果说 Slack 的宣讲活动与这家音乐流媒体巨头有任相似之处的话,那就是 Slack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将与公司其他几位高管一起,向潜在投资者宣传该公司更宏伟的蓝图。
Slack 在两周前披露了公开上市文件。根据该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在截至 2019 年 1 月 31 日的财年,Slack 实现营收 4.006 亿美元,但净亏损高达 1.389 亿美元。相比之下,该公司在之前的财年的营收为 2.205 亿美元,亏损 1.401 亿美元。
此外,该公司还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其日活跃用户数达到 1000 万,涉及 60 多万家机构。
迄今为止,Slack 融资总额已达 12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 Accel、安德森-霍洛维茨、Social Capital、软银、Google Ventures 和凯鹏华盈。
Slack成长史
2013: Slack的诞生
Slack诞生于一家名为“Tiny Speck”的游戏公司,公司本想要开发一款新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创始团队希望为自己做了一个沟通工具,产品上线后却发现这款工具拥有非常强大的商业潜力,无心插柳,由此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沟通方式。Slack以仅仅8个月时间,且没有在传统广告或营销上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估值就达到了10亿美元。
2013年5月,Slack发布首个beta版作为“预览版”,通过邀请模式获得首批8000名用户,一周后,超过15000人要求加入,这与Spotify早起方式异曲同工。
2014年-2016年 : 正式版发布,用户快速增长
Slack的正式版于2014年2月发布,8月,Tiny Speck正式更名为Slack Technologies。发布仅10周后,由Social Capital领投的C轮融资,筹集4280万美元。当时,Slack拥有6万多名日活用户和1.5万名付费用户。
在当时,Slack吸引了BuzzFeed、Heroku、Medium、Lonely Planet和SoundCloud等媒体和科技行业的一些重量级公司作为用户,它们的采用推动着Slack的名声迅速蔓延,进一步加速了增长。就像你的产品被36kr、虎嗅、钛媒体疯狂推荐一样,增长能不快吗?这一势头和C轮融资同步进行,Slack跨越式发展。
截至2014年10月,每月有3万个团队通过Slack发送超过2亿条消息。在Google Ventures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领投下, 10月份在D轮融资中又筹集了1.2亿美元。同样令人惊讶的是Slack的增长速度,以及将免费用户转换成付费用户的速度,截至Slack进行D轮融资时,Slack已拥有7.3万多付费用户,仅在6个月内就增长了386 %以上,每月收入超过100万美元。
到2015年,Slack的用户体验团队已经有18名全职员工了,其中有6名在Twitter上提供全天候支持。
2016年至今 : 构建机器人生态系统
在2014年发布正式版不久之后,Slack就尝试了机器人。创始人发现自己需要一种记笔记的方式,以备日后审阅,于是开始编写一个程序,将自己的笔记作为信息发送到只有私人频道。这个程序成了Slack bot,它是Slack最流行和最常用的功能之一。
在2016年3月 Slack又筹集了2亿美元的融资,总额达到5.4亿美元,估值为28亿美元,同期推出语音功能。
Slack势不可挡,在E轮和F轮融资之间,它的用户增加了3.5倍。截至2016年4月,Slack每天有270万活跃用户、80万付费用户和430名员工。越来越多的团队和公司开始使用Slack,包括全球商业情报出版商Dow Jones、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美国国务院。在2016年底,Slack推出了另一个新功能,视频聊天。
Slack的增长势头一直持续到2017年,并在这年9月份完成了软银领投的G轮融资,筹集了2.5亿美元。同月,Slack推出了对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语言选项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其潜在市场,使其超出英语地区。
2018年2月,艾伦·谢姆(Allen Shim)出任公司的CFO,此时估值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且已经筹集了近8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它每天有600多万活跃用户,50000多个付费团队,上市也提上日程。
Slack为什么如此成功?
Slack是一个追求产品质量的geek式的公司。如果总结快速增长的背后,可以归结如下几条原因:
1. 赶上了好时机。2012年开始,邮件过载和办公协助不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Slack最开始在使用者的认知中是消除过多的邮件的,因此可以看到“The Co-Founder Of Flickr Wants To Replace Email At The Office” (Business Insider) 这种报道。除此之外,智能手机数量的增长和移动端应用的快速发展也助力了slack的发展。
2. 好用。Slack奉行PQLs (product-qualified leads)原则,因此作为一个B2B产品,它反其道而行,不靠销售团队,靠口碑传播。有一个潜在消费者,就意味着有一整个公司为潜在客户。它们的理念不是product pusher而是product educator,做出最好的产品。
3. 功能友好
例如方便的channel
可以为不同的project创建channel,也可以为兴趣爱好创建channel(,更可以为不同的技术话题创建channel(如docker)。和QQ群不一样的是,一个QQ群如果创建了,那么其他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除非被邀请加入。而Slack的channel如果不是private的,那么谁都能看到,谁都能加入。这样就不会漏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超低的沟通成本
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某块有点小缺陷或者小建议,可以在相应的channel提出来,需要的话还可以@一下PM或技术。如果没有这么方便的途径,那么就只能邮件、QQ、当面这几种途径,容易产生「一个屁大点事还这么较真」这样的感觉。
强大的第三方集成
是的,你能想到的Slack很有可能也想到并做到了。可以在这里集成Dropbox、Google Drive、Trello、Github等等各种常见的第三方客户端,甚至可以订阅RSS源统一输出到某个Channel。https://slack.com/
Slack的成功有时代趋势,更多则是基于创始团队针对用户需求的精细化产出和创造,不断的接受反馈和调整,追求极致和更友好的产品体验。
为了重塑业务,IBM本周将裁员约2000人。虽然裁员占比不到1%,但报道提到,递交证监会文件显示,截至去年末,IBM员工总数为35.06万人,已经是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
IBM证实,小部分业务表现没有竞争力的员工将离开公司。
而据金融界称,2016年总部位于纽约Armonk的IBM开始在美国裁员,作为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转型战略的一部分。2017年,公司进一步裁员。2019年4月,IBM公布连续第三个季度收入下滑,原因是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扩张,不足以抵消设备销售和服务增长放缓的影响。
说白了,流量红利到头,躺着挣钱的时代结束了,营收速度放缓,自然支撑不起内部新业务以往的大幅支出。这种情况下,要么裁撤边缘业务,要么整体裁员缩减开支。大家都得过冬。
有网友评价IBM在2017年的裁员:又穷又要花钱。IBM 貌似已经连续5年营收下滑了,现在就是花大量的钱去买已经浪费掉的时间。
对于此次的大裁员,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肯定是老白兔遭殃!IBM已经明确说明了裁员主要是裁掉“没有竞争力的人”,也就是那些失去竞争力的老白兔,性价比比较低的中年程序员。看看此前Oracle的裁员,对比一下就知道。这种事情中外都一样,资本没有国界。
其次,科技互联网泡沫可能正在被刺破!一波波的裁员背后不仅仅是个别公司的危机,趋势正在蔓延,建议处于跳槽的程序员们要冷静观望,不建议裸辞,一切还是要稳重。
再就是我经常提起的:大象很难转身起舞!IBM作为蓝色巨人,已经是百年企业,35w员工不是小数目。
我记得十几年前刚毕业时候,IBM还炙手可热,而从最近其收购Redhat等一系列行为也可以看出IBM转型的决心,如果云计算的转型不成功,那么等待IBM的应该不只是裁掉2000人这么简单了。
作为“计算机之父”,IBM创始人——托马斯·约翰·沃森的成功秘诀也让很多人受到启发:
从小立志,不赚“有数的”工资。
善于推销产品,更精于推销自己。
用高薪换取属下的绝对顺从。
所以说成功的背后必定都是有原因的,从来没有所谓的躺赢。IBM在时代的浪潮下究竟能不能继续优雅下去,个人还是怀有期待的。
Revolve 今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美股代号 RVLV,发行价18美金,开盘价25美金大涨60%,随后一路走高到31美金。
REVOLVE是来自洛杉矶的一家潮流女装线上购物网站,该公司仅今年就销售了成本价值4亿美金的商品。总销售额相当于几个如 Nasty Gal般电商的进账总数,也多于近日投资者们预估市值10亿的英国奢侈品电商Farfecth。这个数字还将是价值17亿的杰西卡.阿尔芭的公司Honest今年营业预期的两倍。REVOLVE不但盈利--还在以2012年以来逐年增长50%营业额的速度成长。
2018年,该公司报告的销售额为4.99亿美元,销售额为4.99亿美元。在其S-1申请中,Revolve强调其库存技术:“我们进行浅层初始购买,然后使用我们的专有技术识别和重新订购强大的卖家,将时尚周期从预测艺术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科学。 “因此,该公司表示,去年Revolve的净销售额中约有79%是全价的。
“缺乏不需要销售,移动库存,这真的只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 “公司不过是商品化的。他们已经完成了Nordstrom(JWN)或Macy(M)永远不会做的事情。“ Revolve以其超过3500名影响者和社交活动的网络引以为豪,以推动其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的流量。虽然存在风险,但社交媒体影响者可能会受到更多审查,但Left并未认为这会长期影响公司。 “即使你对影响者市场有监管,它仍然可以,”他说。 “你知道,这可能会让事情变得迟钝。但这确实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第一家采用时尚,技术并将其结合起来学习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的公司。“
https://www.revolve.com/
CrowdStrike的网路信息安全公司,在美国上市IPO,股票代号 CRWD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旧金山,最初公司由首席执行官GeorgeKurtz和首席技术官Dmitr iAlperovitch共同创立。该公司提供云计算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发现并阻止正在发生的黑客攻击。据悉,CrowdStrike成立之初,就在2012年的RSA美国大会上亮相,不久便获得2600万美元的首轮投资,2013年9月又成功获得了由Accel Venture Partners领投的3000万美元。
而听上去相当之高大上而且似乎从来不愁拿钱的CrowdStrike,内部也是高手云集,Freebuf上就曾有相关介绍:
CEO George Kurtz,前身为著名商业漏洞扫描器Foundstone的CEO,McAfee的CTO,同时也是《黑客大曝光》的作者之一。漏洞评估公司Foundstone就是他成立的,后来被McAfee收购。
CTO Dmitri Alperovitch,前身McAfee的威胁研究副总裁。在McAfee时,著名的暗鼠行动Operation Shady RAT报告就是他主导的。
董事会主席 Gerhard Watzinger,前身同样来自McAfee,是McAfee的首席战略官CSO及执行副总裁。
首席风险师及高级法律事务副总裁——Steven Chabinsky,前身是FBI的顶级网络事务律师FBI’sTop Cyber Lawyer。在FBI有17年的工作经验。
该公司曾提出一个理念叫“offensive strike”,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叫“Active Defense”(主动防御),聚焦于提高对手的攻击成本,使防御者在战略层面上处于优势地位。就好像功夫片里面常说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2013年9月,CrowdStrike推出了名为“Falcon”的实体产品,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主动防御平台,可监控企业的数据,侦测零日威胁,并防止定向攻击造成的破坏。平台还可以识别恶意软件,学习攻击者特征,然后形成一套响应措施,提高对方攻击的风险和代价,用该公司的原话来说,即“make the attacker’s life more difficult”。https://www.crowdstrike.com/
CrowdStrike利用了数据分析技术侦测异常现象,同时会把信息共享给世界范围内的安全专家,收集最新安全问题的分析报告。据悉,该公司客户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多家金融行业的大型蓝筹股公司,以及能源、石油天然气、电信、零售、科技行业,甚至是政府部门。
美国最大的宠物网络零售商Chewy,美股上市代号 CHWY 上市时间 2019-06-14,募集金额1亿美元,主承销商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
Chewy成立于2011年,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世界各地的宠物父母最信赖和最方便的购物网站”。2016年底,Chewy推出了第一个耐用品品牌Frisco,之后于2017年推出了American Journey和Tylee’s两个自主品牌。2017年4月,美国最大的综合性宠物服务公司Petsmart收购了Chewy,知情人士透露称收购价为33.5亿美元,高于沃尔玛收购Jet的33亿美元,创下互联网历史上的最高收购纪录。
自2018年3月以来,该公司一直由首席执行官Sumit Singh领导。Singh不仅是宠物爱好者,在电商行业里也很资深。
未来能否扭亏为盈?
自2011年以来,Chewy平台与行业中1600多个品牌合作,至今平台订单量已经超过1亿。从2012财年到2018财年,Chewy的客单价从223美元增长到334美元,净销售额从2600万美元增长到35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Chewy在2018财年的销售额为35.32837亿美元,同比2017财年的21.04287亿美元增长67.9%。尽管销售额在持续增长,但是Chewy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17年亏损3.38057亿美元,2018年亏损2.6789亿美元。
公司表示,销售额的增长主要源于客户的增长,2018年活跃客户数量为1058.5万,较2017年的678.9万增加了约380万,同比增长55.9%,与此同时,用户的消费金额也在增长。另外,Chewy推出的自主品牌也促进了销售额的增长。从2017财年到2018财年,自主品牌净销售额增长136.4%,约占公司净销售总额的5.3%。
在Chewy净销售额增长的背后,Autoship功不可没,贡献了65.7%的净销售额。Autoship服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定期自动送货的服务,加入该服务的部分商品还也可以享受到一定折扣。比如说将狗粮猫砂这种常规消耗品等加入Autoship之后,自己定义每次送货间隔的时间,之后不用下单就可以定期收获了。
Autoship订购计划被视为经常性净销售和客户保留的关键驱动因素。在2018财年,Autoship客户的平均订单数量比非Autoship用户高6%。Chewy预计,Autoship客户销售将持续增长,公司也将继续创新并推广该计划对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2018年8月,Chewy进一步扩大了医疗服务,推出Chewy Pharmacy。这是一项为宠物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在线药店,宠物主可以购买处方药,并从认证执业药剂师那里获得有关宠物护理、健康和保健的知识。
庞大的美国宠物市场
美国的宠物产业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医疗服务和非医疗服务,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约700亿美元。
其具有的典型特征有:
l宠物消费预期会不断增长。根据Packaged Facts,2012-2017年间,宠物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预计2017-2022年将以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正在转向在线渠道。2017年,宠物食物与用品的在线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4%,与2015年相比提升了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2年,将会增长至25%。据第三方估计,2017年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的在线购买量为60亿美元,预计2016-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7%,这个速度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
养宠物的家庭数量持续增长。根据APPA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美国有近8500万家庭至少拥有一只宠物,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200万。根据Packaged Facts的数据,宠物父母日趋年轻化,拥有猫或狗的年轻人(18-24岁)的比例从2010年的44%增长到2017年的53%。
“宠物人性化”越来越明显。宠物父母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部分,愿意为它们购买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根据Packaged Facts在2018年所做的调查,大约90%的狗主人和86%的猫主人将他们的宠物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宠物医疗市场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7年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86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120亿美元。
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小。根据APPA的数据,在2008-2010年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整体消费支出下降,而美国的宠物消费增长了12%。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尽在2010年,美国娱乐消费下降7%,食品消费下降3.8%,住房消费下降2%,服装和服务消费下降1.4%,而宠物消费却增长了6.2%。
行业高度分散。宠物用品零售行业高度分散,电子商务的销售继续以比整体市场更快的速度增长,线下实体店的市场份额迅速转向了电子商务。
低季节性。宠物行业的消费者需求受季节影响相对较低,为Chewy提供了可预测的净销售额,使其能够优化资产利用率和库存水平。
千亿元的中国宠物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报告》,中国养宠家庭数量从2013年的6934万户,增长到2018年9978万户,5年里同比增长了43.9%。
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22亿元,是2013年494亿元市场规模的3倍多。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及宠物主人消费力的提高,中国宠物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23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达到4723亿元。
报告显示,中国宠物主整体呈现出中高收入化、高学历化、中高阶层化、年轻化等社会特征。具体到性别,中国宠物主男女性别比约为4:6。关于年龄层分布,00后宠物主占比为2%,90后宠物主占到了48.1%,80后宠物主占到了35%,70后占比10%,70前占到了4.9%,显示年轻养宠族群已经成为主流,同时揭示了近年来宠物市场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
与欧美偏重于在线下购买宠物商品不同,线上购买成为中国养宠主的主要消费方式。89%的养宠用户曾经在线上购买宠物商品,其主要考虑因素是线上品质有保障、货源种类多、优惠力度大、促销活动多、快捷便利等。
因此,不少创业者瞄准了线上的宠物市场。资本也对一些早早瞄准宠物领域的创业公司表示了肯定。创立于2007年的波奇网在2016年获得了来自高盛集团和招商银行1.02亿美元的投资。另一家创立于2001年的综合宠物服务平台——乐宠网则在2015年获得了厚生投资2900万美元的D轮投资。
但另一方面,和宠物相关的线下生意却是另一种光景。千亿元的中国宠物大市场为什么没有一个像Petsmart一样的线下大公司?
“美国的宠物行业要比中国发展得早,在互联网行业在全球还没有起来之前,美国线下宠物店的发展就已经开始了。”波奇网的副总陈坤论曾这样表示。而且未来国内的线下市场有可能受到更大的冲击,一旦Petsmart以及Petco等公司进入中国,虽然他们也有房租和运营人才短缺方面的困难,但是它们在资金、供应链、管理以及运营等各方面的优势将让国内小散户一样的线下零售店更难以发挥。https://www.chewy.com/
相比于线下市场,宠物的线上电商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运营体系来吸引消费者。目前波奇网除了做自己的商城,还在京东、淘宝上开设了旗舰店,通过和平台合作来获取流量以及销售渠道。这家公司也没有盲目开拓跟宠物相关的任何业务,主要围绕社交、电商、服务以及全球购等四个业务方向。即使到现在,波奇网也并没有涉足线下,而是选择了和线下宠物店以及宠物医院合作的模式。它在自己的平台上开设了一块波奇服务的版块, 帮助线下宠物店在供应链、SaaS系统(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以及线上用户导流到线下方面给店铺给予帮助。
在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里,不知道数年之后,线下的宠物市场是否也能诞生一个“大品牌”。
在线教育企业跟谁学今日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GSX。跟谁学的发行价为10.5美元,以发行价计算,跟谁学市值达27亿美元。
跟谁学此次募集资金超过2亿美元,主要用于招聘更多更好的老师和研发人员、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跟谁学于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已成为一家规模化盈利的拟上市K12课外辅导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的主讲老师通过率连年低于2%,
跟谁学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了教育行业痛点:利用互联网效率最大限度的规模化稀缺的教育资源,以最优秀的老师和极致的用户体验,降低学习成本,降低获客成本,实现规模化盈利。
跟谁学创始人、CEO陈向东曾在内部分享会上多次提到:“在线教师的最大魅力是能把优质老师的价值放大。”
Q1营收2.69亿 同比增长474%
跟谁学2017年营收9758万元,2018年营收3.97亿元(约5920万美元);2018年运营利润1915万元、不含员工期权成本的运营利润2560万元。
跟谁学2017年净亏损为8695万元,但2018年净利为1965万元。
跟谁学2019年第一季营收2.6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91万元增长474%;
跟谁学采用“名师授课+双师辅导”的模式,覆盖小初高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等全学科的K12课程,与适合大学生、职场人士等成人阶段的语言、职业资格及生活兴趣类课程。
两类业务2019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5.9%和22.5%。
从跟谁学的报名(付费)人次来看,跟谁学总付费人次从2017年的79,632人次增至2018年的767,102人次,从2018年第一季的70,845人次增至2019年第一季的211,002人次。
跟谁学2019年第一季度毛利为1.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22万元大幅上升,毛利率为70%。https://www.genshuixue.com/
跟谁学有浓厚的技术文化氛围。跟谁学创始人中有一半儿来自百度;2014年7月,跟谁学组建了视频直播技术团队;2015年,有近300位技术和产品;预计2019年年底,会有近1000位技术研发和内容研发人才储备。
据招股书显示:跟谁学连续5年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17年,公司净收入只有0.98亿元的情况下,公司研发支出达到5245万元,占比53%。
随着收入高速增长,研发支出占比有所下降,但绝对值于2018年提高到7405万元,占比营收18%。
据公司内部透露,跟谁学研发支出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研发团队核心人才招募、扩充以及期权费用的增加。
跟谁学2019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4272万元,运营利润率为16%,其中,扣除SBC后运营利润达4655万元。
跟谁学201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389万元(约504万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60万元。
曾遭遇“至暗时刻” 陈向东自己投钱给公司
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于1999年加入新东方,在新东方历任校长等职位至执行总裁,2014年离开新东方,创办跟谁学。
陈向东认为,在线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继续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客户学习体验。在线教育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规模。当用户规模达到临界点后,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商业价值会出现几何级的跃迁。
对于在线教育公司,如果依靠大面积投放、邀请代言人等方式获客,极难获得盈利。但是,依靠口碑传播获得转介绍用户增长,几乎零成本。
跟谁学于2015年3月获高榕资本领投、启赋资本和金浦产业投资基金跟投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此后未在一级市场进行后续融资。
此后,跟谁学主要是依靠运营利润和良好现金流(2018年经营现金净流入为当期净利润的十倍以上)实现了自身的造血。
当前,陈向东为跟谁学董事长、CEO,联合创始人张怀亭为董事、副总裁,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为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