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似乎都难脱被卖的命运,优酷、爱奇艺们争相模仿的Netflix也不能摆脱。目前与Netflix传出过绯闻的有苹果、亚马逊,也还有国内的阿里巴巴、万达。出过《纸牌屋》等王牌剧目的Netflix是个好的标的,所有人都对它虎视眈眈。但最有可能吞下是已经90多岁的迪士尼。
如果我问你:在方兴未艾的数字媒体时代面前,迪士尼是半昏聩的老朽,还是目光老辣的智者,你会怎么回答我?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看一小段迪士尼简史。
已经 90 岁的迪士尼,根深叶茂、巨冠遮天。当然,它也曾经九死一生。1966年华特·迪士尼的去世,让它一下失去了灵魂;在经过了长达 20 年的挣扎后,它又迎来了一位毁誉掺半的 CEO——米歇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这位艾斯纳曾经主持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 ABC 和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 ESPN,并大量发行了迪士尼的廉价录影带和 DVD,一度为该公司带来了巨额的收入,但由于他长期忽视在电影和动画上的创新(这是迪士尼存在的终极意义),迪士尼的品牌光芒一再被削弱,直到 2004 年,新任 CEO 鲍勃.艾格走马上任。“斥巨资买造血细胞”,成了这位新当家拯救迪士尼的法宝。2006 年,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动画,内容创新能力大为增强;2009 年,迪士尼收购漫威,旗下一下多出 5000 多个漫画角色,为开发男孩市场打开了门路;2011 年,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从此便接下了《星战系列》的光剑,并于 2016 年年底凭借《原力觉醒》满血复活。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和“数字时代”没有半毛钱关系——这当然不是说迪士尼已经老得嗅觉迟钝,只肯吃老本而毫无作为了。事实上,也是在这位鲍勃·艾格手下,迪士尼四年前曾因一次授权而饱受诟病,直至今日,该公司在这笔交易上的良苦用心还是没有被完全理解。
2012 年 12 月,迪士尼与流媒体服务供应商 Netflix 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迪士尼将终止与有线电视网 Starz 的合作;从 2016 年起至 2019 或 2020 年止(具体日期未披露),迪士尼(包括旗下漫威、皮克斯和卢卡斯)出品的所有新电影都能够在院线首映后入驻 Netflix,由后者独家或优先播映。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认为:迪士尼这回是当上天字号活雷锋了——以每年 3 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这个数字仅相当于迪士尼 2015 年营收的0.5%),将自己的看家内容“贱卖”给一个嗷嗷待哺的网络媒体,这简直是割自己的肉去成就他人的野心。看来,在新兴的数字媒体时代面前,迪士尼有点老昏头了。
实际上,持这些论调的人,他们当时谁也没看出来迪士尼的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如今四年过去了,就在一两个月前,突然传出了迪士尼可能收购 Netflix 的传闻。这下,当年唱衰迪士尼的人们仿佛一瞬间集体开悟,都默不作声了。
Starz 的失算 VS 迪士尼的远见
Netflix 自成立之初,一直是从美国付费电视网 Starz 那里购买二手的迪士尼影片放映权。双方之间的合作一直持续到 2011 年第三季度。随后,由于 Netflix 不同意 Starz 提出的涨价方案,双方的合约就此终结。Starz 当时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单方面宣布放弃 Netflix,但它万万没想到,仅仅两个多月后,这个被放弃的 Netflix 就跟自己的源头供应商迪士尼“勾结”上了。很快,迪士尼便名正言顺地将 Starz 打入冷宫——宣布不再与其续约,而将多年的独家放映权(以及优先放映权)都卖给了 Netflix。
有传闻说迪士尼是绕开 Starz 后主动向 Netflix 抛出橄榄枝的。不管是否如此,迪士尼能签下这单生意都是明智之举。甚至可以说,它当时在“贱卖”自己的内容时,就是在提前布局,就是在“放别人看不懂的长线、钓别人看不见的大鱼”。
从十年前开始,关掉电视、放弃 DVD、选择网络的人就在日益增加。迪士尼当时虽然坐拥 ABC 和 ESPN 两家电台,但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用户的流失,知道再不降低对传统媒体的倚重,今后可能会泥足深陷,所以,是时候向新媒体方向探路了。经过数年的观察后,也就是 2012 年前后,Netflix 进入了迪士尼的法眼。当时,这家公司刚遭遇了一次大地震——由于 CEO 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 分拆了网络流媒体服务和 DVD 租赁业务,用户大量流失,公司股价更是从 300 美元一路下滑到 70 美元,跌幅超过 75%。可是,迪士尼硬是把赌注押在了这家前途未卜的公司身上,甚至可以说是在坚决地培养它。原因很简单——Netflix 凭借分拆一举证明:它对未来的看法与迪士尼一致,双方都已认定传统媒体行将衰落,网络媒体将取而代之。
这当然不是说迪士尼当时就已经定意要收购 Netflix,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当时正在借助 Netflix 探路,并且在试探性地向其示好。
结果一年后,Netflix 给了全世界一个大惊喜:凭借《纸牌屋》这一原创力作,该公司的全球付费订户短期内净增 1100 万,并且其股价也在当年 10 月突破 300 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从那一年,也就是 2013 年起,迪士尼开始进一步表示对 Netflix 的偏爱。它不再向 Amazon 和 Hulu 提供《星战》等影片的放映权,也不为其制作任何系列内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3 年底,漫威联手 Netflix,为其量身打造了《超胆侠》等五部超级英雄剧集;2014 年初,迪士尼宣布《星战》系列《克隆人战争》的放映权归 Netflix 独家所有。总之两家公司之间的亲昵度是在缓慢递增着,一直到 2016 年末,突然就传出了迪士尼可能要收购 Netflix 的传闻。
今年(1997年)对亚马逊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为超过15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收入达1.49亿元,同比增长838%;抵御了外部竞争,进一步扩稳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今天,电子商务为顾客省下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明天,通过个性化的服务,电子商务会加速探索的过程。亚马逊通过互联网为顾客创造真正的价值,并且希望在已经建立并完善的市场中创造出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
我们站在风口,大规模的商家整理资源以待线上售卖的机会,同时从未在线上购物的顾客们正准备尝试这一新鲜事物。竞争格局正在快速演变。我们的目标是在现有领域快速巩固扩张,同时在新的领域开始探求电子商务的机会。在目标市场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机会,但风险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将斥巨资来挑战现有的龙头企业。
放眼未来
长远来看我们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就是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标志。我们能否巩固和拓展现在我们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直接影响我们的价值。市场领导者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资本周转和相对优异的资本回报率。
我们的决策也基于这一衡量标准。我们专注于提升能够体现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各项指标:客户和收入的增长、客户持续定期购买的程度和品牌的知名度。
我们想将我们最根本的决策和管理依据分享给你们,所有股东可以确认是否与你们的投资观一致。
不懈地专注于客户。
专注于成为长期市场领导者,而非短期盈利能力或者市场反应。
不断衡量投资的项目,淘汰回报差的项目,只留下表现最好的。
大胆投资于能够让我们获取市场领导者优势的项目,有些项目能成功,有些则未必,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一课。
如果面临在优化报表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之间选择,我们选择后者。
当我们做出大胆选择时,会和你们分享我们的战略思考的步骤以便你们来评估这是否是理性的长期投资。
努力维持精益文化,我们理解节省成本的重要性,尤其在极易净亏损的这一行。
持续招募通才和天才们,并且用股权而非现金来衡量他们的竞争力,我们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必须要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
我们不敢说以上这些都是正确的投资观,但这就是我们。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来回顾下我们的商业焦点、今年的项目和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留住顾客
从一开始,我们就为顾客提供价值。我们为客户提供一些他们在别处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书籍。我们带来的多样化的选择是顾客在实体店里购物时无法比拟的(我们的店铺足有6个足球场那么大)。并且我们用实用、易于搜索、方便浏览的形式,24小时365天不间断地将商品展示给客户。我们将持续改进用户体验。现在我们有了礼品券、一键购物、海量评论、浏览选项和推荐等功能。我们通过降低价格来提升客户价值。口碑营销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我们由衷感谢顾客对我们的信任。重复购买和口碑营销使亚马逊成为线上售书的领导者。
1997年,亚马逊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销售额从1996年的1570万增长到1.49亿——增长了838%。
顾客账户从18万到151万——增长了738%。
回头客的订单占比从1996年第4季度的46%到1997年第四季度的58%。
根据用户使用率,我们网站从前90名进入前20名。
我们和许多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的关系。
基础设施
1997年,我们努力扩展商业基础设施来支撑快速发展的交通、销售和服务等级:
亚马逊的员工从158名增长到614名,尤其加强了管理团队。
配销中心从5万平方英尺增长到28.5万,其中包括在西雅图的设施扩建了70%,和11月在特拉华建立的第二个配销中心。
年底存货升至20万种,提升客户选择面。
现金和投资余额在年底达到1.25亿美元,由于今年的IPO和 7500万美元的贷款,使我们战略极具灵活性。
距特朗普“登基”还有不到一天时间,索罗斯周四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目前不确定性达峰值,市场上涨会结束,并斥责特朗普是“骗子、想成为独裁者的人”。
现年86岁的索罗斯在于瑞士举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称,特朗普代表的是另一类政府,是开放社会的对立面,并希望“开放社会的支持者能团结在一起”。
“我个人深信特朗普将失败,因为他的政策本质上是自相矛盾的。”索罗斯认为,尽管特朗普是一个想成为独裁者的人,美国的制度已经足够完善以避免独裁的情况出现。
对索罗斯而言,市场不确定性已达到顶峰,这对于长期投资非常不利。“目前市场处在暂时的高潮中,但当现实来临,将会迎来衰退。”
“我们并不能预测特朗普将会怎样作为,因为他自己还没想清楚,”索罗斯称,“他自己根本没期待能胜选,他完全就是意在发展他的品牌。”
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大脑项目负责人,一位与 Geoffrey Hinton、Yoshua Bengio、Yann LeCun 齐名的人工智能专家。近日,吴恩达接受了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 Gigaom 的专访,谈及了未来五年人工智能重要研究领域、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关系等问题。
谈谈你在百度的日常工作吧。你们的人工智能团队在做什么?
答:我们从事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工作。所有技术,从语音识别到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仓库、用户理解,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很多百度国际业务并孵化新业务方向。比如,在百度,所有主要业务线都已经转型使用了人工智能。从网页搜索、广告到机器翻译、给用户推荐饭馆等。所以,人工智能在百度很普遍了。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许多新机遇,比如改善基于对话的(基于聊天窗口)的医疗助理,或使用面部识别打造自动开门的十字转门。我们所有团队也在追求那些新的垂直领域里的机遇。
在基础研究领域,你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比如,那些或许有用但我们却搞不清楚其所以然的事情?
答: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工作,有趣的是,成功的基础研究一开始会以基础研究的面貌出现,但是,一旦你看到了它的应用价值,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不那么基础了。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研究。可以说,在百度,早期的面部识别是以基础研究的面貌起步的,但是,这个服务如今融入产品中了,也服务着产品的百万用户。神经机器翻译最初也是一项基础研究。实际上,这个故事有着不广为人知的另一面:神经机器翻译是在中国开创、研发和使用的。中国团队在某个研究领域领先其他国家,这只是例子之一。我们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基础研究,比如,面部识别,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今天,我们正在会学习的机器人和机器学习领域进行广泛的基础研究。我们的研究覆盖了从非常基础的研究到非常应用的研究的所有阶段。
如今人工智能领域,你认为五年内可以解决的难题之一是什么? 也就是今天很难解决但是五年后就会普遍加以实现的事情?
答:从研究角度出发,我认为迁移学习和多任务学习是我想试着解决的问题之一。今天,机器学习全部经济价值都是应用学习,从针对特定任务的标记数据中学习,比如通过大量标记数据人脸数据库学习识别面部。对于很多任务来说,特定垂直领域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持系统建构。因此,迁移学习会是一个很有活力的领域,机器机器可以学会一个不同的任务。比如,学会大体上识别物体。学会大体上识别物体后,这个知识中有多少会对识别面部的特定目的有用。
市场研究公司Cleveland Research周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健身手环制造商Fitbit 2017年开局不佳。
报告显示,由于销量令人失望导致设备在零售商和供应商处积压,因此Fitbit于去年12月中旬停产。Cleveland Research表示,Fitbit今年到目前为止的需求疲软,并认为分析师对其2016年第四季度的盈利预期过高。
“Fitbit开年不利。”Cleveland Research分析师本·博林(Ben Bollin)在报告中写道,“由于需求十分疲软,一些满怀担忧的合作伙伴可能并未收到所有货款。” 他援引供应商消息人士的话称,“由于产品积压,供应商只能完全停止为Fitbit生产产品。”
该报告导致Fitbit股价周二大跌5.9%,创两个月来最大跌幅。该股周三波动不大。Fitbit和Cleveland Research均拒绝对此置评。
Fitbit已于去年11月下调了圣诞购物季的销售预期,但作为全年最重要的时段,零售企业往往会借助这一时机获得全年最高的销量。但圣诞节刚刚结束,就有报道称Fitbit的应用在iOS商店免费应用中位居榜首,表明该公司的设备销量不俗,推动其股价创下三个月最大涨幅。
Cleveland的报告只是确认了投资者一直以来对Fitbit长期前景的担忧。自从Fitbit在发布第三财季财报时下调全财年盈利预期以来,该股已经累计下跌约43%。可穿戴设备需求一直萎靡不振,而Fitbit也遭到高端市场的苹果和低端市场的小米等竞争对手的两面夹击。博林在报告中援引另外一家供应商的话称,Fitbit在该公司产量中的占比正在降低,小米则在增加。
随着美国总统选举在全球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华尔街银行的交易业务估计将取得金融危机以来最佳第四季度表现。
彭博汇总的分析师估计数据显示,美国五大投行第四季度的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收入估计达到1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债券交易收入大涨32%。五大投行之中债券业务规模最小的摩根士丹利(43.09, 0.02, 0.06%)可能反弹幅度最大,交易收入估计会增长82%,至10亿美元。
分析师们的疑问在于,第四季度表现是否意味着债券交易(通常是华尔街最大利润源)的回归,抑或只是特朗普意外当选带来的虚假繁荣。
特朗普的当选打乱了人们对利率、经济增长和金融监管的预期,带动金融市场交易量增加。KBW银行股指数自11月8日大选以来已经上涨了23%,投资者需要找到理由,去相信未来还会进一步上涨。
Keefe, Bruyette & Woods研究主管Fred Cannon表示,“我们需要听听管理层”介绍交易业务利润和银行贷款等领域有多大上升空间,尤其是“交易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特朗普朝制药行业开炮,美股主要股指由涨转跌,美元涨幅大幅收窄,黄金由跌转涨。
美股三大股指一度全部转为下跌,目前跌幅收窄,道指转为微幅上涨。恐慌指数VIX大涨。周三美国交易早些时候,道指一度涨100点。
板块方面,制药、航空军工、汽车制造等特朗普攻击的板块均显著下跌,对美股大盘构成拖累。纳斯达克生物科技股ETF IBB急速下跌,跌幅为去年6月英国退欧来最大,仅用2分钟的时间,就抹去2017年来全部涨幅
美元指数涨幅大幅收窄,一度涨0.8%,目前涨0.3%。欧元兑美元自日低拉涨
苹果与特斯拉之间的人才之争似乎仍在继续,苹果高级总监兼架构师克里斯·拉特纳(Chris Lattner)周二宣布跳槽特斯拉。
拉特纳曾经为苹果开发了Swift开源编程语言,该项目在2014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正式推出。除此之外,拉特纳还是LLVM的作者。他将负责领导特斯拉的Autopilot驾驶员辅助和无人驾驶技术团队。
此事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是因为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2015年表示:“如果你不在特斯拉,那就去苹果工作。”还因为有传言称苹果也将开展无人驾驶汽车项目。xinland
似乎在互联网的每一个时代,亚马逊总能先行一步。
1994年,当中国接通第一次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时, 贝佐斯已经创办了第一家在线书店,后来成了全球万货商店。
2003年,当数据库还是Oracle的天下时,亚马逊已经开始了AWS的研发之路,如今云已成为互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当下,当Google、微软、IBM都在宣传自己的AI技术进展时,鲜有宣传的亚马逊却已将至少百万台智能音响推入家庭,在世界第一的公有云AWS上提供AI技术支持。
AI时代,亚马逊还会走在前面吗?
2017年CES, 亚马逊并未参展,但支持亚马逊Alexa系统的产品却遍布展会各个角落,媒体统计有超过700个设备。亚马逊面向C端的AI智能正不知不觉推广开来。
时间如果回到2014年智能音响Echo推出时,那时的亚马逊还因为这件产品受到了批判者无情的嘲笑。不专业、无用、极客才会买、不兼容iOS,来自业界的质疑不断。但少有人会想到,人们居然慢慢的开始喜欢这款产品了,到2016年12月时,已经有超过500万台的销量,2016年圣诞节期间的销量同比增长8倍。
业界不得不承认,一个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智能家居中控产品正在成型。在此之前,Google 的恒温器、安防摄像头,苹果的智能手表,都未能打开局面。
Google、微软、苹果等巨头纷纷跟进。 2016年I/O 大会上,Google推出Google Home智能音箱;微软与哈曼卡顿合作,将Cortana智能助手集成至智能音箱;据说苹果的智能音响也已经在路上了。
对标Echo和Alexa成了科技圈流行词。今年CES期间,百度发布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宣传口号就是“ 对标亚马逊Alexa”。国内不少做智能语音助手的创业公司融资时,也从对标Viv, 改成了对标Alexa。
现在, 你可能很难找出几家不做智能音响的大公司了。国内学徒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叮咚”音响,阿里巴巴与飞利浦合作推出智能无线音箱 “小飞”。 LG、联想等公司也在今年CES期间推出了音响类产品。“ 智能音响领域的联发科们” 则已经开始提供保姆式的解决方案了。
全球可穿戴设备领域巨头 Fitbit 收购智能手表初创企业 Vector,具体交易金额不详。Vector 联合创始人兼 CEO Andrei Pitis 已证实,公司的软件平台及技术团队已被 Fitbit 收购。
Vector 创立于 2013 年,总部位于伦敦,致力于改变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以及可穿戴技术的方式。公司在罗马尼亚设有核心研发中心,主要面向用户群为时尚达人。Vector 手表为电子墨水液晶屏,搭载低功率的操作系统,所以产品最大的特色是长达 30 天的超长续航时间,手表兼容 iOS、安卓和 Windows 手机系统。与此同时,Vector 创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并面向开发人员发布了一个 API,允许他们为手表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和界面。 Vector 智能手表有两个型号,圆形表盘的 Luna,售价为 349 美元以及方形表盘的 Meridian,售价为 199 美元。两款手表外观都很像常规机械手表,支持 50 米防水功能。
自创立至今,Vector 获得融资总额大约为 1200万 美元,公司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集成,以及设计智能化,收获了不小的关注度。
在网上发布的一份声明中,Vector 方面表示:“我们将着眼推出其他的新型优质产品、功能和体验,将我们独特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与 Fitbit 的经验和全球用户网络融合到一起。”但同时公司方面表示不会再以 Vector 名义发布新产品,现有产品及软件将正常运转(保修及新产品出售工作将继续)。虽然声明中,Vector 未明确表示公司会关闭,但没了软件平台和技术人员,很难想象公司会如何支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