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嘉年华邮轮部分游客信息遭泄露,集团称信息被滥用的可能性较低

当地时间10月13日,嘉年华集团披露信息泄露事件最新进展。目前,嘉年华邮轮正在尽快查明可能受到影响的游客、员工、船员和其他个人。

8月15日,嘉年华集团检测到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了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嘉年华集团安全部门随即阻断了入侵,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未授权访问。随着调查的进行,嘉年华集团发现,旗下嘉年华邮轮公司、荷美邮轮和世邦邮轮的部分游客、员工和机组人员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目前,嘉年华集团正与网络安全顾问合作,采取措施恢复相关文件。嘉年华集团方面称,这些数据被滥用的可能性很低。据介绍,嘉年华集团将在30天-60天内查明并通知被泄露信息的相关人员。同时,嘉年华集团还在官网设置了呼叫中心解答相关问题。

另一方面,嘉年华邮轮公司此前曾宣布保留11月-12月迈阿密和卡纳维拉尔港的母港航次。据最新消息,嘉年华邮轮公司已取消上述港口11月的相关航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光刻机巨头ASML三季报:净销售额40亿欧元 共交付10台EUV光刻设备】10月14日,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阿斯麦)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销售额为40亿欧元,净利润11亿欧元,毛利率达47.5%,第三季度的新增订单金额为29亿欧元。同时,ASML 将在本周恢复执行股票回购。(美股投资网)

ASML预计全年销售额超133亿欧元,最新款DUV光刻机NXT:2050i第四季度初发货。

10月14日,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阿斯麦)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销售额为40亿欧元,净利润11亿欧元,毛利率达47.5%,第三季度的新增订单金额为29亿欧元。同时,ASML 将在本周恢复执行股票回购。

ASM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 表示:“第三季度的销售额达到40亿欧元超出预期,我们一共交付了10台EUV系统,并在本季度实现了14台系统的销售收入。第三季度中,我们的业务没有因为疫情受到大规模的负面影响。”

根据财报,ASML第三季度的新增订单达到29亿欧元,其中5.95亿欧元来自4台EUV 设备,ASML预期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将在 36 亿欧元到 38 亿欧元之间,毛利率约在 50%。研发成本约 5.5 亿欧元,销售及管理费用约 1.4 亿欧元。

2020年前三季度,ASML总共实现净销售额97.24亿欧元,较去年同期77.83亿欧元提高近25%;净利润22.03亿欧元同样大幅提升51%。以此预计,ASML全年销售额将超133亿欧元。

展望明年业绩,“2021年,由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包括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的变化,我们预期低双位数的业绩增长。尽管如此,终端市场驱动因素的发展(比如 5G,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将推动先进制程的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的市场需求,这都需要使用到先进的光刻机。” Peter Wennink谈道。

再看具体业务,财报显示,在DUV(深紫外线)光刻业务领域,ASML在第三季度对第一台双工件台深紫外光刻机TWINSCAN NXT:2050i 进行了质量认证,并于第四季度初发货。

NXT:2050i 基于 NXT 平台的新版本,其中包括掩模版工作台,晶圆工作台,投影物镜和曝光激光器的技术改进。 由于这些创新,该系统提供了比其前身更好的套刻精度控制,并具有更高的生产率,NXT:2050i 将立即进入批量生产。

在 EUV(极紫外线)光刻业务领域,ASML表示,绝大部分TWINSCAN NXE:3400B系统在客户处同时进行了生产率模组的升级。同时ASML公布了 TWINSCAN NXE:3600D 的最终规格,这是 EUV 路线图上的新机型,30 mJ / cm2 的曝光速度达到每小时曝光 160 片晶圆,提高了18%的生产率,并改进机器匹配套准精度至 1.1 纳米,计划于 2021年中期开始发货。

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的排行榜中,主要由美国、荷兰和日本的公司占领。其中,荷兰承包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半导体设备,其中ASML就是芯片光刻技术的领导者。在近年中美科技博弈中,上游的ASML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大众视野,而ASML也在继续扩大在华业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快讯|iPhone12国行版不支持5G毫米波 国内5G主攻Sub-6GHz频段

今日凌晨iPhone 12系列正式发布,大部分参数和细节乃至外观基本跟此前爆料的毫无差距。几乎毫无悬念的,iPhone12系列手机均支持5G,这是本代iPhone 12最大的改变之一。

iPhone12系列手机均支持5G之外,还一个功能就是5G毫米波。其最高下载速率高达3.5Gbps,峰值可以达到4Gbps,上行速度也达到了200Mbps,这个速率没有5G毫米波是不可能的,Sub-6GHz频段下载通常在2.3Gbps以内。但是国行版不支持5G毫米波,国内的两个网络型号中没有5G mmWave频段(n260/n261),这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美国发展毫米波,我们则主攻Sub-6GHz频段。

毫米波是目前5G网络在建设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技术方向之一,另一种则是目前已经商用的Sub-6GHz。毫米波由于频段高,具备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是5G长期持续增强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未来我国5G网络建设下一阶段的部署重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第六次降价 “抢夺”用户群体

特斯拉又降价了。

此前在10 月 1 日傍晚,特斯拉中国负责人陶琳在微博首次回应 “国庆官宣降价”,称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特斯拉致力于让更多人能享受高性能全智能零排放电动车。

这是因为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的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从27.155万元降至24.99万元。而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从34.405万元降至30.99万元,Performance高性能版售价维持不变。

这已是该车型在国内市场的第6次调整价格,降价幅度超10万元。

国产助其下探低价市场

特斯拉上一次对国产版Model 3进行调价是今年的5月1日。

当时国产版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前售价由原来的32.38万元降价至29.18万元,享受2.025万的新能源车补贴后,国产版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最终购买价格降至27.155万。

目前,国产版Model 3的售价,是该车型国内上市以来的最低价。

从5月份调价之后来看,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为3635辆。5月份,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为11095辆,环比增长205%;6月份,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为14954辆,环比增长35%。

随后,7月、8月、9月的销量分别为1.10万辆、1.18万辆、1.13万辆,保持着月均1万辆以上的销量数据。

Model 3降价是特斯拉5月份开始销售数据增加的原因之一,特斯拉利用了降价让自己的产品获得新能源补贴。

挤占同价燃油车市场,搅动新能源市场

在5月份调价之后,6月特斯拉就收获了1.49万辆的销量。

但乘联会表示6月份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7万辆,同比下降40%,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却增长了23%,这主要得益于国产Model3销量增长。

同月,比亚迪秦EV售出0.4万辆、埃安售出0.3万辆、蔚来ES6售出0.24万辆。

特斯拉的国产,无疑搅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国产特斯拉价格持续下调,拓展了市场空间和竞争范围,不仅会对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造成冲击,也会对同区间燃油车市场造成挤压。

国产Model 3在此次调价之前的价格,在国内的B级豪华车市场就已经具备优势。国内B级豪华车市场中,奥迪A4L、奔驰C级以及宝马3系,而如今价格已经降至24.99万元(补贴后售价)的国产版Model3,价格竞争优势更明显,同时还可以抢占B级平民车市场。

再看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特斯拉国产后不断降低售价,抢占了部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加速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洗牌。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国产化推进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提升和品牌发展,也完善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国产Model 3长续航版与造车新势力产品价格区间重叠度较高,高于小鹏P7(23.0万元)、广汽蔚来HYCAN 007(26.2万元)等车型,低于蔚来ES8(46.7万元),和蔚来ES6(35.8万元)价格相差不大。

特斯拉还会降

此次特斯拉下调国产版Model 3售价,与该车型技术升级和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有着密切关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产版Model 3仍有降价空间。此前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3零部件本土化率将由最初的30%,到年中达到70%,年底将实现100%。

由于国产Model 3车型的生产成本比美版车型低出20%至28%,所以国产Model 3的毛利率显著高于美国生产的Model3车型。

今年年初国内知名券商发布研究报告显示,若特斯拉采用国产供应链,100%国产化,那么特斯拉的最低售价可能是19.7万元。

不可否认,成本降低是国产特斯拉Model 3频繁降价的后盾,而价格下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特斯拉提升销量。

成本降低是一方面,而销量持续稳定增长与终端价格下探有密切关系。虽然不少已购车车主不满特斯拉的价格下调,但国内消费者依旧很难抵挡特斯拉低价格的诱惑。

总结:从市场角度出发,特斯拉是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也同样是这个行业的标杆,被造车新势力视为产品输出锚点。那么,依靠成本控制降低售价,在低价格区拥有自己高性价比的产品,将与造车新势力产生区别。

从特斯拉角度出发,在中国市场长久发展,需要庞大的固有用户群体,而靠降价抢夺用户群体的方式,是见效最快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快报 | 摩根大通(JPM)Q3营收299.41亿美元,净利润94.43亿美元

摩根大通(JPM)Q3营收299.41亿美元,去年同期300.14亿美元;净利润94.43亿美元,去年同期90.80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强生(JNJ)Q3净利润同比增长102.7%,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01.5%

10月13日(周二)美股盘前,强生(JNJ)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

数据显示,强生Q3销售额为2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其中,按地区划分,美国区销售额为1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国际销售额为99.96亿美元,同比增长0.6%。

按业务划分,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额35.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制药业务销售额114.18亿美元,同比增长5%;医疗器械业务销售额61.5亿美元,同比下滑3.6%。

净利润为3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7%;每股收益1.33美元,同比增长101.5%;调整后每股收益2.2美元,同比增长3.8%。

强生公司上调了2020年业绩指引。该公司预期2020年运营销售额在820-828亿美元之间,相当于同比持平至增加1%,此前预期全年运营销售额在810-825亿美元之间;预期全年经调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在7.95-8.05美元之间,相当于同比下降8.4%至下降7.3%,此前预期为7.75-7.95美元之间。

财报公布后,截至北京时间19:23,强生跌1.71%,报149.2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0月13日消息,继隔夜大涨4.75%后,亚马逊盘前继续上扬,截至发稿涨1.3%,报3488美元/股,市值达1.7万亿美元。

自2015年以来,亚马逊促销活动Prime Day往往都在7月举行,主要是为了从传统的夏季淡季中榨取销量。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亚马逊将活动推迟到了10月13号和14号。消息一经公布,北美主要零售商也纷纷开始提前举办促销。相比于往年从「黑色星期五」(11月底)开始,假日促销季提前了近一个月。

随着促销活动即将揭开大幕,分析师普遍认为,Prime Day将是亚马逊的一个利好消息。

eMarketer预测:亚马逊Prime Day的销售额将达到近100亿美元

eMarketer预测,亚马逊公司 2020年的黄金日可能带来近10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购物活动标志着假日购物季的开始。在其首个黄金日预测中,eMarketer预计其销售额为99.1亿美元,其中美国的销售额为61.7亿美元。

eMarketer写道:「尽管经济形势不确定,但消费者仍将继续在电子商务上投入重金,并在假期前积极寻求交易机会。」

亚马逊通常不会透露Prime Day活动的销售数据。

摩根大通:亚马逊Prime Day收入将飙升42%至75亿美元

摩根大通分析师表示,预计今年的营收约为75亿美元,高于去年的53亿美元预期。

摩根大通表示:「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亚马逊将受益于假日购物提前开始,黄金日代表着‘良好’的拉动,有助于将需求平稳地维持到第四季度。」

「我们预计,网购将在这个假日季进一步加速,亚马逊进入其最繁忙的季度。我们相信,亚马逊已经做好了应对假日购物狂潮的准备,该公司将仓库面积扩大了50%——包括9月份新建100座运营大楼。而亚马逊物流(AMZL)将从亚马逊的物流中心递送超过50%的包裹,从而减少对第三方发货商的依赖。」

摩根大通将亚马逊股票评级定为增持,目标股价为405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吉利德科学(GILD)出手210亿美元押注癌症ADC疗法,靶向化疗时代到来?

吉利德科学(GILD)成为今年制药行业的大明星。

他们先是凭借新冠 “疑似特效药” 瑞德西韦收获了全世界的关注,接着在今年 9 月中旬,吉利德宣布了本年度制药行业最大的一笔收购:210 亿美元收购 Immunomedics(IMMU)。这是一家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简称 ADC)研发的美国企业。

这笔巨资收购的背景值得玩味。

豪掷 210 亿美元的背后

吉利德曾经专注于艾滋病和丙肝治疗,但随着专利到期、仿制药竞争,这两大业务无法支撑公司持续增长。从 2017 年开始,公司转型,大举进入癌症治疗领域,一系列的并购投资彰显了吉利德押注癌症治疗业务的决心。

三年,五次出手。这次收购吉利德豪掷 210 亿美元,基本花光了公司持有的全部现金。资料显示,截止 2019 年底,吉利德公司账户现金达 243.5 亿美元。为了顺利完成交易,公司动用了现金账户中的 150 亿,外加债券融资 60 亿。

很明显,在吉利德看来,这次“抓了一条大鱼”。吉利德凭什么看中 Immunomedics?后者手里抓了一手什么样的王牌,值得吉利德做出近乎孤注一掷的如此举动?

Immunomedics 成立于 1982 年,致力于抗体药物和 ADC 的研发。但是在 2020 年之前,它没有一款新药上市。直到 2020 年 4 月,公司的沙伊图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药名为 Trodelvy)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为全球首个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不止于此,Trodelvy 也成为首个针对 Trop-2 靶点的靶向药物。

Immunomedics 是 38 年磨一剑,吉利德更是 210 亿美元掷一注。

对此,药明生物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周伟昌博士告诉 DeepTech:“已有临床数据显示,Trop-2 是一个很重要的靶点,除了在三阴性乳腺癌,该靶点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表达。”

这意味着吉利德看似买了一款药,其实未来可能治疗多种癌症。公开资料显示,Trop-2 在各种人类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更高,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或者这才是吉利德愿意出高价的真正原因。

Trodelvy 作为 Immunomedics 的拳头产品,三期临床疗效显著,以无进展生存期(PFS)指标来看,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 PFS 中位数为 5.6 个月;与之对比,接受化疗的患者为 1.7 个月。

PFS 指的是“患者在治疗某种疾病或治疗后的时间内,患者与疾病共存,但是疾病不会恶化的持续时间”,该指标用以判断药物治疗肿瘤方面的疗效。PFS 从 1.7 个月增加到 5.6 个月,差距已经足够显著。

当前,全球已经有 9 款 ADC 药物上市,其中 6 款是近两年上市的。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 ADC 市场规模将达到 99.3 亿美元,未来 5 年将保持 25.9% 的年复合增速。

浙江新码生物医药公司(下称新码生物)董事长梁学军对 DeepTech 表示,ADC 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从而降低了治疗费用,“未来使用 ADC 治疗癌症,每年费用可以控制在 20 万人民币左右。”这和当前火热的另一种癌症治疗方法 CAR-T 疗法相比有明显优势:CAR-T 疗法由于需要定制,价格昂贵,查询公开资料得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 CAR-T 药物、来自诺华公司的 Kymriah,一次性治疗费用需 47.5 万美元。

ADC 由三部分组成,单克隆抗体、毒素分子和用于连接它们的连接子(Linker)。

当 ADC 注入人体后,其杀死癌细胞的过程可分为 3 步。

第一步,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性,找到癌细胞,ADC 与靶癌细胞结合。

第二步,癌细胞通过内吞作用,把 ADC“吃到肚子里”。

第三部,ADC 分子被癌细胞溶酶体溶解,毒素分子释放,癌细胞被杀死。

ADC 药物有点像是拼凑起来的变形金刚。毒素分子来源于癌症化学疗法,而单克隆抗体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ADC 的诞生是医学多种子领域共同进步的结果。

用 100 年寻找“神奇子弹”

哈佛大学丹纳 - 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是全球知名的癌症研究中心之一,该机构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现代化疗之父——西德尼 · 法伯(Sidney Farber)。

1947 年底,受叶酸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启发,法伯反其道行之,通过给白血病患者注射叶酸拮抗剂(抑制叶酸活性),16 名患者中有 10 名病症得到了暂时缓解。此后,经过一系列实验,法伯开创了癌症的现代化学疗法。

所谓癌症化疗,就是用能杀死癌细胞的化学毒素来治疗癌症。在化疗诞生之初,医学还没有揭示癌症的深层次成因,肿瘤医生和化学家只能通过大量实验,去寻找那些能够杀死癌细胞的化学物质。从 1954 到 1964 年,美国癌症化学疗法国民服务中心(CCCNSC)测试了 8.27 万种化学合成试剂、11.5 万种发酵产品和 1.72 万种植物衍生物,每年对 100 万只小鼠开展各种化学实验,就是为了找到一种理想的杀死癌细胞的药物。

但每一种化疗药物,都逃脱不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魔咒。细胞毒素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和人体免疫系统,化疗到最后往往成为了 “人和癌症谁先死亡” 的竞赛。

上世纪 80 年代,正是癌症化学疗法大发展时期。化疗师们尝试各种化学毒素的排列组合,越来越多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越来越强的副作用随之而来。时任国家癌症咨询委员会成员的罗丝 · 库什纳写道:“当医生说副作用是可忍受或可接受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谈论可危及生命的东西。就算你呕吐到眼睛血管爆裂…… 他们也认为不值一提。”

肿瘤医生面对病人更是两难抉择:一边是没有把握的新药物组合(副作用),一边是无可逃避的死亡。寻找只会杀死癌细胞,而不会损伤健康细胞的化学药物,仿佛是一个幻想。

但科学家的这种努力从未停止过。

早在 1900 年,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 · 埃利希 (Paul Ehrlich) 提出了 “神奇子弹” 的概念:让有毒的分子注入人体,攻击癌症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的健康细胞。“神奇子弹”的提出要早于现代化学疗法的诞生。

化疗药物是一种子弹,为这颗子弹嵌入“神奇”,则要追溯到 1975 年。

这一年,乔治 · 科勒(Georges Kohler)等人设计了杂交瘤技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抗体。这种抗体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高度均一,且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靶向性,很快被应用于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某些特定癌症的机理是,通过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减缓、阻断其增殖,或者介导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

另一种技术路线则是,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修饰,让它携带细胞毒素,精准找到癌细胞,释放毒素杀死后者。这就是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保罗 · 埃利希设想的“神奇子弹”。

2000 年,由辉瑞(PFE) / 惠氏研发的 ADC 药物 Mylotarg 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虽然迟到了 100 年,后又因安全问题退市,但是首个 ADC 药物的诞生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曙光。

简单地理解,癌症 ADC 疗法,就是靶向化疗。

创新性靶点:新希望、高风险、高收益

周伟昌说,和传统单克隆抗体药物相比,ADC 的研发和生产要复杂许多倍。ADC 药物由单克隆抗体、毒素分子和连接子组成,将这三部分组合起来并不容易。单克隆抗体属于生物药,毒素属于小分子药物。想要做 ADC,企业必须能同时生产抗体、毒素和连接子,也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早在 1997 年,全球第一个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就上市了。而第一个 ADC 药物(Mylotarg)在 2000 年才上市,并且因为安全性问题在 2010 年退市,2017 年再次上市。

ADC 研发难点在于,要将靶向(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细胞毒素)用连接子稳定连接起来。周伟昌介绍,一个好的连接子,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它既要稳定,又要不稳定,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需要开展大量研究。稳定是说连接子在血液中无法被分解,否则连接子提前断裂,毒素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被释放,就会杀死健康细胞;而当 ADC 进入癌细胞之后,连接子要能正常分解,从而释放毒素杀死癌细胞。

第二个条件,是尽量保证每个单克隆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一样多。这一点恰恰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涉及到分子层面的操控。一般来说,毒素分子是通过双硫键连接到抗体身上,如果每个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数量不一致,则很可能同一批药物,病人有时候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毒素溢出癌细胞),有时候没有效果(毒素太少)。

在这一点上,新码生物采用了不同于双硫键的偶联技术。梁学军介绍,他们使用非天然氨基酸连接抗体,再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非天然氨基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毒素分子连接稳定,数量可以精确控制。

去年底,新码生物公布了其 ADC 在研产品 ARX788 的一期临床数据。数据显示,ARX788 在晚期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表现出很高的响应率,而且同时几乎没有产生类似其他 ADC 类产品的血液毒性。梁学军认为,这得益于新型偶联方式的稳定性。

当前,国内进展较快的 ADC 药物是百奥泰的 BAT8001,已进入临床三期。资料显示,BAT8001 使用了自主研发的连接子,毒素分子则采用美登素(maytansine)。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三期的 ADC 药物,BAT8001 预计 2021 年完成临床工作并申报中国 NDA(新药申请)。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 2020 年 9 月,如果计算国外药企的 ADC 产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况,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 ADC 药物,美国有 66 个,中国有 14 个。其中,已经上市的 ADC 药物,美国有 9 个,中国仅有 2 个(罗氏集团的 Kadcyla 于 2020 年 1 月获批和武田制药的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于 2020 年 5 月获批)。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 ADC 产品均以 HER2 为靶点研发。HER2 是抗体药物研发中最经典的靶点之一。作为老靶点,针对它的单克隆抗体研发技术已经成熟,技术也经过多次迭代,开发难度较低。国内企业选择以 HER2 为靶点发开 ADC 药物,主要考量是风险 - 收益权衡。

而这次被吉利德看中的 Trodelvy,是第一款针对 Trop-2 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它被称为创新性靶点(Innovative Target)。

为什么 Immunomedics 可以卖到 210 亿美元?这与靶点的价值直接相关。

国外专门研究药物研发的机构 Tufts Center 曾经给出了一组数据,展示了开发一款新药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数据显示,药物开发周期从临床前靶点筛选到最终上市,平均至少 13.5 年(不包括靶点确认阶段),其中临床前要 5.5 年,临床开发要 8 年。反映到资本成本上,开发一个新药,平均耗资 13.95 亿美元,如果将资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折算进去,这个数字为 25.58 亿美元。

但国内药企开发新药成本却要低得多,平均仅在 3 亿人民币左右。举例说明,恒瑞的吡咯替尼研发成本是 5.2 亿元,PD-1(报产)是 1.55 亿元,阿利沙坦酯也不到 3 亿元。

为何国内外新药研发成本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两个字:风险。国内企业大都做的是 me-too 类药物,失败风险较低。从 ADC 药物均以 HER2 靶点开发可以看出这一点。

跟进式开发并不等于只有好处(低投入),同质化竞争会带来新的问题:后开发者的收益难以保证。

这从侧面说明了为何一个 Trop-2 靶点就能撑起 Immunomedics 公司的 210 亿美元估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 Trop-2 靶点靶向药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承担的风险必然要折算到研发成本里;一旦成功,其收益也远非跟进式研发成果可比。

高风险,高收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更重要的是,Trodelvy 三期临床给出的初步数据乐观,已经足以折服吉利德。

仅仅是最近两年,FDA 已经批准上市了 5 个 ADC 药物。有观察者认为,这预示着生物制药公司从过去十年的临床试验经验中摸索出了解决 ADC 复杂设计难题的策略;吉利德的重磅交易更是把 ADC 的研发热度推向了高潮,这一重磅交易势必激励国内外更多生物公司进军 ADC 战场,靶向化疗大门已经开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吉利德科学(GILD)出手210亿美元押注癌症ADC疗法,靶向化疗时代到来?

吉利德科学(GILD)成为今年制药行业的大明星。

他们先是凭借新冠 “疑似特效药” 瑞德西韦收获了全世界的关注,接着在今年 9 月中旬,吉利德宣布了本年度制药行业最大的一笔收购:210 亿美元收购 Immunomedics(IMMU)。这是一家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简称 ADC)研发的美国企业。

这笔巨资收购的背景值得玩味。

豪掷 210 亿美元的背后

吉利德曾经专注于艾滋病和丙肝治疗,但随着专利到期、仿制药竞争,这两大业务无法支撑公司持续增长。从 2017 年开始,公司转型,大举进入癌症治疗领域,一系列的并购投资彰显了吉利德押注癌症治疗业务的决心。

三年,五次出手。这次收购吉利德豪掷 210 亿美元,基本花光了公司持有的全部现金。资料显示,截止 2019 年底,吉利德公司账户现金达 243.5 亿美元。为了顺利完成交易,公司动用了现金账户中的 150 亿,外加债券融资 60 亿。

很明显,在吉利德看来,这次“抓了一条大鱼”。吉利德凭什么看中 Immunomedics?后者手里抓了一手什么样的王牌,值得吉利德做出近乎孤注一掷的如此举动?

Immunomedics 成立于 1982 年,致力于抗体药物和 ADC 的研发。但是在 2020 年之前,它没有一款新药上市。直到 2020 年 4 月,公司的沙伊图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药名为 Trodelvy)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为全球首个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不止于此,Trodelvy 也成为首个针对 Trop-2 靶点的靶向药物。

Immunomedics 是 38 年磨一剑,吉利德更是 210 亿美元掷一注。

对此,药明生物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周伟昌博士告诉 DeepTech:“已有临床数据显示,Trop-2 是一个很重要的靶点,除了在三阴性乳腺癌,该靶点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表达。”

这意味着吉利德看似买了一款药,其实未来可能治疗多种癌症。公开资料显示,Trop-2 在各种人类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更高,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或者这才是吉利德愿意出高价的真正原因。

Trodelvy 作为 Immunomedics 的拳头产品,三期临床疗效显著,以无进展生存期(PFS)指标来看,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 PFS 中位数为 5.6 个月;与之对比,接受化疗的患者为 1.7 个月。

PFS 指的是“患者在治疗某种疾病或治疗后的时间内,患者与疾病共存,但是疾病不会恶化的持续时间”,该指标用以判断药物治疗肿瘤方面的疗效。PFS 从 1.7 个月增加到 5.6 个月,差距已经足够显著。

当前,全球已经有 9 款 ADC 药物上市,其中 6 款是近两年上市的。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 ADC 市场规模将达到 99.3 亿美元,未来 5 年将保持 25.9% 的年复合增速。

浙江新码生物医药公司(下称新码生物)董事长梁学军对 DeepTech 表示,ADC 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从而降低了治疗费用,“未来使用 ADC 治疗癌症,每年费用可以控制在 20 万人民币左右。”这和当前火热的另一种癌症治疗方法 CAR-T 疗法相比有明显优势:CAR-T 疗法由于需要定制,价格昂贵,查询公开资料得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 CAR-T 药物、来自诺华公司的 Kymriah,一次性治疗费用需 47.5 万美元。

ADC 由三部分组成,单克隆抗体、毒素分子和用于连接它们的连接子(Linker)。

当 ADC 注入人体后,其杀死癌细胞的过程可分为 3 步。

第一步,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性,找到癌细胞,ADC 与靶癌细胞结合。

第二步,癌细胞通过内吞作用,把 ADC“吃到肚子里”。

第三部,ADC 分子被癌细胞溶酶体溶解,毒素分子释放,癌细胞被杀死。

ADC 药物有点像是拼凑起来的变形金刚。毒素分子来源于癌症化学疗法,而单克隆抗体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ADC 的诞生是医学多种子领域共同进步的结果。

用 100 年寻找“神奇子弹”

哈佛大学丹纳 - 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是全球知名的癌症研究中心之一,该机构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现代化疗之父——西德尼 · 法伯(Sidney Farber)。

1947 年底,受叶酸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启发,法伯反其道行之,通过给白血病患者注射叶酸拮抗剂(抑制叶酸活性),16 名患者中有 10 名病症得到了暂时缓解。此后,经过一系列实验,法伯开创了癌症的现代化学疗法。

所谓癌症化疗,就是用能杀死癌细胞的化学毒素来治疗癌症。在化疗诞生之初,医学还没有揭示癌症的深层次成因,肿瘤医生和化学家只能通过大量实验,去寻找那些能够杀死癌细胞的化学物质。从 1954 到 1964 年,美国癌症化学疗法国民服务中心(CCCNSC)测试了 8.27 万种化学合成试剂、11.5 万种发酵产品和 1.72 万种植物衍生物,每年对 100 万只小鼠开展各种化学实验,就是为了找到一种理想的杀死癌细胞的药物。

但每一种化疗药物,都逃脱不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魔咒。细胞毒素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和人体免疫系统,化疗到最后往往成为了 “人和癌症谁先死亡” 的竞赛。

上世纪 80 年代,正是癌症化学疗法大发展时期。化疗师们尝试各种化学毒素的排列组合,越来越多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越来越强的副作用随之而来。时任国家癌症咨询委员会成员的罗丝 · 库什纳写道:“当医生说副作用是可忍受或可接受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谈论可危及生命的东西。就算你呕吐到眼睛血管爆裂…… 他们也认为不值一提。”

肿瘤医生面对病人更是两难抉择:一边是没有把握的新药物组合(副作用),一边是无可逃避的死亡。寻找只会杀死癌细胞,而不会损伤健康细胞的化学药物,仿佛是一个幻想。

但科学家的这种努力从未停止过。

早在 1900 年,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 · 埃利希 (Paul Ehrlich) 提出了 “神奇子弹” 的概念:让有毒的分子注入人体,攻击癌症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的健康细胞。“神奇子弹”的提出要早于现代化学疗法的诞生。

化疗药物是一种子弹,为这颗子弹嵌入“神奇”,则要追溯到 1975 年。

这一年,乔治 · 科勒(Georges Kohler)等人设计了杂交瘤技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抗体。这种抗体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高度均一,且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靶向性,很快被应用于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某些特定癌症的机理是,通过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减缓、阻断其增殖,或者介导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

另一种技术路线则是,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修饰,让它携带细胞毒素,精准找到癌细胞,释放毒素杀死后者。这就是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保罗 · 埃利希设想的“神奇子弹”。

2000 年,由辉瑞(PFE) / 惠氏研发的 ADC 药物 Mylotarg 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虽然迟到了 100 年,后又因安全问题退市,但是首个 ADC 药物的诞生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曙光。

简单地理解,癌症 ADC 疗法,就是靶向化疗。

创新性靶点:新希望、高风险、高收益

周伟昌说,和传统单克隆抗体药物相比,ADC 的研发和生产要复杂许多倍。ADC 药物由单克隆抗体、毒素分子和连接子组成,将这三部分组合起来并不容易。单克隆抗体属于生物药,毒素属于小分子药物。想要做 ADC,企业必须能同时生产抗体、毒素和连接子,也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早在 1997 年,全球第一个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就上市了。而第一个 ADC 药物(Mylotarg)在 2000 年才上市,并且因为安全性问题在 2010 年退市,2017 年再次上市。

ADC 研发难点在于,要将靶向(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细胞毒素)用连接子稳定连接起来。周伟昌介绍,一个好的连接子,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它既要稳定,又要不稳定,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需要开展大量研究。稳定是说连接子在血液中无法被分解,否则连接子提前断裂,毒素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被释放,就会杀死健康细胞;而当 ADC 进入癌细胞之后,连接子要能正常分解,从而释放毒素杀死癌细胞。

第二个条件,是尽量保证每个单克隆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一样多。这一点恰恰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涉及到分子层面的操控。一般来说,毒素分子是通过双硫键连接到抗体身上,如果每个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数量不一致,则很可能同一批药物,病人有时候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毒素溢出癌细胞),有时候没有效果(毒素太少)。

在这一点上,新码生物采用了不同于双硫键的偶联技术。梁学军介绍,他们使用非天然氨基酸连接抗体,再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非天然氨基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毒素分子连接稳定,数量可以精确控制。

去年底,新码生物公布了其 ADC 在研产品 ARX788 的一期临床数据。数据显示,ARX788 在晚期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表现出很高的响应率,而且同时几乎没有产生类似其他 ADC 类产品的血液毒性。梁学军认为,这得益于新型偶联方式的稳定性。

当前,国内进展较快的 ADC 药物是百奥泰的 BAT8001,已进入临床三期。资料显示,BAT8001 使用了自主研发的连接子,毒素分子则采用美登素(maytansine)。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三期的 ADC 药物,BAT8001 预计 2021 年完成临床工作并申报中国 NDA(新药申请)。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 2020 年 9 月,如果计算国外药企的 ADC 产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况,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 ADC 药物,美国有 66 个,中国有 14 个。其中,已经上市的 ADC 药物,美国有 9 个,中国仅有 2 个(罗氏集团的 Kadcyla 于 2020 年 1 月获批和武田制药的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于 2020 年 5 月获批)。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 ADC 产品均以 HER2 为靶点研发。HER2 是抗体药物研发中最经典的靶点之一。作为老靶点,针对它的单克隆抗体研发技术已经成熟,技术也经过多次迭代,开发难度较低。国内企业选择以 HER2 为靶点发开 ADC 药物,主要考量是风险 - 收益权衡。

而这次被吉利德看中的 Trodelvy,是第一款针对 Trop-2 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它被称为创新性靶点(Innovative Target)。

为什么 Immunomedics 可以卖到 210 亿美元?这与靶点的价值直接相关。

国外专门研究药物研发的机构 Tufts Center 曾经给出了一组数据,展示了开发一款新药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数据显示,药物开发周期从临床前靶点筛选到最终上市,平均至少 13.5 年(不包括靶点确认阶段),其中临床前要 5.5 年,临床开发要 8 年。反映到资本成本上,开发一个新药,平均耗资 13.95 亿美元,如果将资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折算进去,这个数字为 25.58 亿美元。

但国内药企开发新药成本却要低得多,平均仅在 3 亿人民币左右。举例说明,恒瑞的吡咯替尼研发成本是 5.2 亿元,PD-1(报产)是 1.55 亿元,阿利沙坦酯也不到 3 亿元。

为何国内外新药研发成本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两个字:风险。国内企业大都做的是 me-too 类药物,失败风险较低。从 ADC 药物均以 HER2 靶点开发可以看出这一点。

跟进式开发并不等于只有好处(低投入),同质化竞争会带来新的问题:后开发者的收益难以保证。

这从侧面说明了为何一个 Trop-2 靶点就能撑起 Immunomedics 公司的 210 亿美元估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 Trop-2 靶点靶向药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承担的风险必然要折算到研发成本里;一旦成功,其收益也远非跟进式研发成果可比。

高风险,高收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更重要的是,Trodelvy 三期临床给出的初步数据乐观,已经足以折服吉利德。

仅仅是最近两年,FDA 已经批准上市了 5 个 ADC 药物。有观察者认为,这预示着生物制药公司从过去十年的临床试验经验中摸索出了解决 ADC 复杂设计难题的策略;吉利德的重磅交易更是把 ADC 的研发热度推向了高潮,这一重磅交易势必激励国内外更多生物公司进军 ADC 战场,靶向化疗大门已经开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农米良品(FAMI)获出口加拿大后续订单,盘前涨逾6%

周二(10月13日)美股盘前,截至北京时间20:29,农米良品(FAMI)涨6.74%,报0.95美元。

今日,农米良品宣布,旗下子公司浙江富来森食品有限公司顺收到了一份后续客户订单,订购的产品包括干蘑菇、干蘑菇片和干黑木耳。该客户是一家贸易公司,为全球主要的连锁酒店和超市供货,包括STANFORD连锁酒店和H-MART连锁超市。该客户会将农米良品产品出口到加拿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