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热门中概股盘前下挫,斗鱼跌超8%

美股投资网2月22日消息,热门中概股盘前下挫,斗鱼跌超8%,趣头条、富途控股跌超7%,老虎证券跌超6%,爱奇艺、哔哩哔哩跌超4%,拼多多、京东跌近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携程发布新一拨高管任命,设立轮值制度并任命首任轮值COO

2月22日,携程集团(以下简称“携程”)发布了新一批人事任命。携程CEO孙洁在内部邮件中表示,经过管理层决议,即日起任命谭煜东为机票事业部CEO,方继勤为商旅事业部董事长,张勇为商旅事业部CEO,陈淡敏为财务副总。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被任命为携程机票事业部CEO的谭煜东,曾在硅谷科技行业工作近十年,先后任职于Intel、Nvidia、Yelp、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从事研发工作。2014年4月加入携程任技术总监,2016年初就任机票事业部CTO,2017年晋升集团副总裁。2019年初,谭煜东担任机票事业部COO,负责研发、产品及客服部门。2021年初其职责进一步扩展,负责所有业务部门。

新任商旅董事长方继勤于2000年加入携程,2013年前担任B2C全国销售总经理,建立SMS规范化管理体系和基于移动设备的无卡销售系统;2013年起担任商旅事业部CEO,专注企业客户市场开拓和管理工作。新任商旅事业部CEO张勇于2012年加入携程,2012年至2019年负责机票系统对接、订单、服务、公共技术的研发等工作,2019年底转岗至商旅事业部,分管技术、服务、结算、供应链业务等团队;张勇现任商旅事业部COO。

另外,新任财务副总陈淡敏,在加入携程前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审计师和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1月加入携程。陈淡敏先后在财务部负责携程的财务报告,在财务结算部主管商旅和度假业务的结算;在2013年携程成立事业部之初,她成为第一个事业部的Financial Controller,主持旅游事业部的财务工作。2017年年底,陈淡敏成为集团财务部负责人,管理公司整体财务。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陈淡敏和团队成功为公司获得18亿美元的低成本融资,保障了公司资金流动性。

同时,孙洁还表示,携程即日起将设立轮值制度,轮值期为一年,携程集团国际执行副总裁熊星担任首任轮值COO,负责机票、酒店、商旅、IBU、技术。

此前,携程对外公开的COO为孙茂华,其于2000年加入携程旅行网,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被晋升为携程副总裁、携程高级副总裁、携程大住宿事业群首席执行官、携程执行副总裁。2016年底,孙茂华晋升为携程首席运营官。2018年1月,孙茂华发布内部邮件称,为配合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高自身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领导力,其将于2018年春节后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同时,孙茂华还代表携程任命陈瑞亮为携程大住宿CEO,全权负责携程公司大住宿及大住宿控股公司各项事宜。

在发布此次涉及高管变动的内部邮件前两天,即2月20日,有报道称,携程已于春节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二次上市的申请,并聘请了中金、高盛以及摩根大通三家投行作为其上市保荐团队。对此,携程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受疫情影响,携程业绩在2020年上半年承压出现亏损,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强劲复苏势头,携程在2020年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实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首季度盈利。当时,携程曾预计,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将会延续,短期来看,国际业务受疫情影响仍将面临承压。受疫情持续影响,携程第四季度经营收入将同比下降37%-4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安进(AMGN)旗下阿普斯特片3项新药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安进(AMGN)阿普斯特片(apremilast)3项新药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为银屑病。该产品最初由百时美施贵宝(BMY)旗下新基(Celgene)公司研发,安进于2019年8月宣布以高达134亿美元收购获得了阿普斯特全球权益。在中国,阿普斯特已被纳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

据悉,2月3日,安进和新基在中国共同提交了三项阿普斯特片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CDE受理。根据CDE公示,此次该三项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对应规格分别为10mg、20mg、30mg,拟定适应症均为银屑病。

值得一提的是,银屑病也是阿普斯特在中国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适应症。阿普斯特已在中国境外研究中被证明具有治疗效果并且耐受性良好,为口服途径给药,具有全新的作用靶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台积电董事会批准118亿美元资金拨付方案 用于晶圆厂建设等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芯片制程工艺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的台积电,目前有大量的订单,产能也比较紧张,他们还在建设更先进的工厂,扩大产能,以满足强劲的需求。

台积电官网的信息显示,在董事会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们就批准了用于建厂、扩大产能的资金拨付方案。

从台积电官网所公布的消息来看,董事会批准拨付的资金高达117.95亿美元,金额方面低于去年11月份批准拨付的151亿美元。

台积电董事会批准拨付的近118亿美元资金,有5个方面的用途,分别是晶圆厂建设及晶圆厂设备系统安装、先进制程工艺设备的安装和升级、成熟和专用工艺设备的安装、先进封装设备的安装和升级、二季度的研发支出及持续资本支出。

虽然台积电董事会已批准拨付近118亿美元的资金,但这还不到他们预计的今年资本支出的一半。在1月14日发布的去年四季度财报中,台积电管理层是预计今年的资本支出在250亿美元到280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华特迪士尼计划在欧洲增加本地语言的影视作品

美股投资网2月22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华特迪士尼计划在欧洲增加本地语言的影视作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优克联(UCL)携手NewCore Wireless合作 加快业务拓展和加强美国本地分销网络

2月22日,优克联(UCL)宣布,公司将继续加强同美国农村运营商NewCore Wireless LLC (“NewCore Wireless”)的合作关系,并在全美各地区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据悉,优克联和NewCore Wireless于2020年10月开始合作,NewCore Wireless在美国进口、销售和分销优克联的移动宽带 (MBB) 设备。目前,优克联的数据连接服务已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至北美、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地。

优克联表示,该公司的云卡技术可以让终端用户不受地域和运营商漫游协议的限制,自由灵活地使用不同运营商提供的移动数据连接服务。此外,优克联的合作伙伴还可以通过优克联的PaaS和SaaS平台管理SIM卡和数据流量使用,以优化其网络连接和提升效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两起爆炸!波音再度陷入危机丨C位

日前,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00客机起飞后,飞机右发动机外壳脱离爆炸起火。同日,一架波音747-400货机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起飞后,引擎也发生爆炸。据波音年初财报,其2020年营收创新低,亏损高达119亿美元。两起爆炸可谓是雪上加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Roku(ROKU)Q4业绩远超预期,BBAE必贝证券:强大的平台建设和共赢的竞争关系提升公司竞争力

近期Roku(ROKU)公布财报,其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730.6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571.7万美元。平台营收4.71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81%。尽管业绩符合预期,但各机构对Roku看法不一。BBAE必贝证券认为,Roku处于高估状态,风险较高。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Roku(ROKU)于2月18日美股盘后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营收6.499亿美元,同比增长5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730.6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571.7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49美元,去年同期亏损0.13美元。其中,按业务划分,平台营收4.712亿美元,同比增长81%;播放器营收1.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此外,公司总毛利润为3.055亿美元,同比增长89%;毛利率为47%,上年同期为39.3%。

四季度财报公布后,华尔街大行对Roku(ROKU)看法不一。Benchmark分析师虽然表达了对Roku估值的担忧,但仍然预测该公司的发展道路将没有任何重大障碍,并将对该股目标价从410美元上调至600美元,给予“买入”评级。而Pivotal Research分析师则认为其估值“非常昂贵”,对Roku持观望态度,并将目标价从240美元上调至400美元,给予“持有”评级。

对此,德意志银行分析师Jeffrey Rand发表研报指出,Roku四季度业绩显示,随着向流媒体的快速转型,该公司的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分析师认为,Roku的内容分发和广告业务都面临着强劲的需求,并将公司目标价从400美元上调至500美元,维持“买入”评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师还指出,由于该公司目前的交易水平接近高增长的数字广告同行,进一步的估值扩张已变得更加有限。

在BBAE必贝证券看来,Roku2020Q4总净营收、平台业务营收以及设备销售营收均远超分析师预期,取得了优异的业绩。必贝证券称,ROKU的竞争力来源于强大的媒体平台建设和用户观看数据。公司将软件与硬件打通,构建了自己的媒体内容平台,建立了互联网电视CTV的核心经营模式,同时还平衡了与Youtube、奈飞、亚马逊Prime视频等平台既竞争又合作的共赢关系,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竞争力。

不过必贝也指出,该公司近一年其股价也暴涨约300%,市盈率PE为亏损,处于高估状态,除了估值风险,ROKU的未来可能仍会与传统的流媒体巨头进行竞争,这将给公司的营收带来不确定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8个交易日市值蒸发1.1亿美金 易电行(EZGO)能否靠“换车潮”反弹?

作为今年开年以来首支美股登陆的电动车中概股,易电行(EZGO)上市首日创下最高涨幅超350%的“股价奇迹”。

然而开门红过后,这家公司便遭到市场“抛售”,上市次日,易电行股价大挫49.75%,并在以后的交易日持续走低,最终股价从上市首日最高的每股19.44美元跌至最低7.5美元,下跌幅度达到61.42%。如今易电行股价尚未回到10美元的价位,近日公司披露了2020财年年报,在年报业绩加持下,易电行能否走出一波新行情?

新国标“换车潮”红利显现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到,近日易电行向美国SEC递交了20F报告,披露了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0财年年报和最新股权结构。

其中公司2020财年营收为1683.9万美元,同比增长224%;归母净利润为14.7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73.8万美元,同比降低91.5%;摊薄后每股收益0.02美元,去年同期录得0.23美元。

不难看到,在2020财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为严重的大环境下,易电行在收入端实现了逆市增长,而这与国内正在经历的新国标换车潮有较大关系。

据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2018年,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规范化的时代。而新国标下的“换车潮”,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千亿蓝海。

新国标对车速、车重、电压、功率都有新的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不超过55kg,而传统的铅酸电池的重量在16-30kg,体积较大,锂电池重量仅为2-6kg。

目前我国90%的存量电动自行车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由此可得,目前我国的超标电动自行车接近2.7亿辆。有机构预测,假设用5年时间全部替换为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2020-2024年平均每年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需求量为5400万辆。

从实际产销量来看,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966.1万辆,同比增长29.7%。受卫生事件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93.3万辆,同比减少31.62%,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4月以来国内电动自行车市场逐年回暖。 Q2-Q3季度,国内电动自行车产量持续攀高,实现连续每月40%以上的同比增速,第四季度增速逐渐放缓。

从终端市场看,全年近3000万台电动自行车的增量需求,其背后的市场空间是,随着新国标过渡期后换机潮的出现,叠加共享电单车、外卖、快递等To B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中国锂电二轮车的高速增长。

易电行在2020财年的增长自然受此红利的极大促进。然而,行业红利期伴随的赛道竞争也成为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拥挤的赛道走高的成本费用

2020财年,在营收增长超过200%的同时,易电行的净利润却未能随之水涨船高,反而相比去年同期的173.8万美元降低91.5%。成本端和费用端的暴涨便是“罪魁祸首”。

可以看到,随之公司业务的持续扩张,电动自行车的制造和购买成本,电池组的购买成本以及电动自行车的租金、折旧和维护成本正在急剧上升。2020财年,易电行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了647%。

行业红利期带来的不仅有公司的急速扩张,还有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费用端方面,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从2018财年的46.4万美元大幅增至2020财年的190.9万美元。对此公司在财报中提到是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在2020财年公司雇佣了更多的销售人员,由此推高了相关费用。

实际上,易电行在市场扩张上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正是当前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现状的真实反映。

据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2011年以来的十年,电动自行车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2020年,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达到了数量和增速上的最高点,全年共新注册5.16万家,同比增长83%。

与此同时,在新国标换车潮的红利下,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电动自行车行业,以期抢夺全新的消费市场。其中最明显的市场表现在于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扩大。相关数据显示,截止11月份,2020年全国共享电单车投放量已达到900万台,涉及100多家企业。其中,美团、哈啰、滴滴三巨头的投放量都在上百万台。

在公司招股书中曾提到,国内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变大,考虑到这一因素,易电行计划推出在线4S(代表销售,备件供应,售后服务和调查)服务,和扩大海外电动自行车市场,包括美国、巴西、东南亚国家和欧洲。

其实,易电行转型海外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据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目前我国电动车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位居首位,产销量占全球的90%左右,但今年在卫生事件影响下,国内电动自行车的海外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在中国,电动自行车无论是产量、销售,还是出口,均表现出良好态势。2020年1-7月,中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1550.1万辆,同比增长18.7%。电动自行车营业收入472.9亿元,同比增长18.3%。今年1-9月份,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额为50.93亿美元,同比增长6.8%。截止9月份,中国电动自行车出口119.7万辆,同比增长5.2%,出口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2.7%。

从近期政策看,印尼和越南将调低中国出口二轮车的关税,也就是说,出口成为国内电动自行车新的增长点。但对于这一块业务,国内头部企业同样没有放过,并且新晋龙头也开始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以小牛为例,其2020年Q4海外市场销量达12119辆,同比增长179.6%。因此,易电行能否顺利抢占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还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在新国标红利期,易电行整体的发展策略以高速扩张为主,这也导致了公司拥有高营收增速的同时,利润情况不容乐观。但市场对于上升期的企业估值从来都是有独特的判断,如果易电行能在未来顺利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估值实现跨越式提升并非没有可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英伟达(NVDA)收购ARM,弊大于利?

英伟达(NVDA)与Arm的交易有可能改变半导体设备的长期格局。尽管市场喜欢大型科技并购;人赚钱;整个行业得到一点提振(也许所有公司都将被收购);它改变了现状,开创了新的机遇;但这些大型交易的长期前景更难预测。

我这辈子见过很多科技公司合并,甚至还参与过其中的两起。我的结论是有两种类型的技术合并。在竞争性兼并中,一家公司收购一个关系密切的竞争者。这些都相对简单。另一个案例是在不同的行业领域进行收购,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分歧合并。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但它们确实导致了关注点的分化,因为现在有两个核心业务需要管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软银收购Arm。这两家公司经营的领域截然不同;在开发、支持或销售方面没有多少协同空间。这次对英伟达arm的收购似乎也是一次分化的合并。

英伟达和Arm都是伟大的公司。我是英伟达的长期股东(成本低于25美元)。我持有Arm的股票超过10年,甚至在为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工作时也是如此。因此,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Softbank)手中收购Arm Holdings,引发了大量持续的兴趣。处理器知识产权(IP)授权业务不是一项容易或简单的业务。许多Arm的老对手(MIPS, POWERPC, ARC, Tensilica)已经被淘汰或局限于细分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说明问题的比较)。尽管Arm在处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我认为这次合并在一些方面令人不安。

第一个问题可能是软银为什么要出售Arm?是的,收购后不到5年就有25%的利润。但这也表明Arm并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业务,尤其是考虑到大多数半导体设备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的涨幅都超过了25%。软银没有披露当前的Arm利润或利润率。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就很难知道英伟达的投资到底换来了什么。虽然我预计Arm仍将盈利,并将增加英伟达的利润,但问题是,它是否证明了成本是合理的?

以下是英伟达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来自英伟达公开演示)。让我们做一个快速的分解,看看是否有意义。

Arm最显著的成功是在移动通信领域。虽然Arm是一个主要的受益者,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个庞大而健壮的生态系统,为Arm设计工作提供软件和其他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它允许公司在启动和运行系统时绕过设计和调试大量代码的步骤和风险。英伟达自身的经验表明了强大生态系统的优势。英伟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围绕其CUDA软件创建了一个生态系统,开发新的应用程序,并支持从游戏到GPGPU(通用GPU)产品的扩展,而其竞争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游戏领域。

同样,考虑一下Arm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的许多尝试。Arm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架构,但缺乏基础设施使其成为英特尔的一个据点。当企业在使用英特尔的产品时,已经有一个成熟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在等待着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经准备好承担将数据中心系统代码移植到新架构所涉及的风险和努力了吗?到目前为止,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

在这方面,英伟达面临的问题是移动通信领域已经成熟。Arm现在拥有,将来也将拥有这一领域,但它不太可能像过去25年那样成为增长引擎。与Arm自有的NEON GPU相比,Nvidia GPU不会增加太多的功能。同样,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似乎仍然是英特尔的败笔。虽然AMD和英伟达将进军这一领域,但他们只能克隆(对AMD而言)并与(对英伟达而言)以英特尔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兼容。Arm似乎没有增加一个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这就剩下了第三部分:Auto、Edge和IoT(简称IoT)。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行业,Arm没有任何真正的生态系统优势。Arm体系结构应该是适用的,并且生态系统将不断发展,但目前尚不清楚Arm与Intel(Intel在汽车AI方面有重大投资)相比是否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甚至与RISC-V(一种开源处理器体系结构)等在多个领域商业化的新替代品相比是否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RISC-V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发展(作为一个披露点,我作为一个技术委员会的成员,专业地参与了RISC-V),对于物联网设备的多样化应用和低成本要求,RISC-V生态系统可能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候选人。无论如何,ARM将占据物联网市场最大份额的说法,与数据中心的说法一样,远未得到证实。

第二个问题是,英伟达拥有Arm能带来哪些协同效应?英伟达现在是Arm架构的被许可方,所以拥有Arm似乎没有什么技术优势。虽然英伟达可能会在处理器设计层面获得一些协同效应,但GPU和处理器许可的市场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它们自己的支持、销售和营销等。接下来的问题是,英伟达拥有Arm,对其商业模式是有利还是不利?它将增加一种新的、不同的业务;然而,英伟达的成功一直集中在其高利润的图形处理器上。用没有经验的授权业务来淡化这种关注,以创造新的、未经验证的设备类别,这似乎与他们的成功秘诀背道而驰。英伟达之前试图扩大其产品重点(使用基于Arm的系统,称为Tegra),但在与其他厂商的芯片系统(system on chip, SoC)设备的竞争中未能成功。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英伟达主要是一家无晶圆厂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并与其他制造SoC设备的半导体公司竞争。这些芯片设计公司大多使用处理器核心和知识产权,Arm是最突出的。这种关系的另一面是,半导体设备公司需要与Arm共享机密信息,如芯片架构和需求,以帮助确保Arm的技术路线图与他们的需求相一致。只要存在定义良好的客户-供应商关系,这个模型就可以很好地工作,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公司会将战略信息托付给供应商,因为供应商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违反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恰当地分享这些信息。这一假设从一开始就一直是知识产权授权业务的支柱。通过收购Arm,英伟达现在也成为许多公司的供应商,这些公司已经在不同层面上与英伟达竞争。这将设置一个不稳定的场景。

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英特尔的安迪·格罗夫)这句格言而闻名的行业这些竞争激烈的公司将如何考虑给予战略供应商/合作伙伴(Arm),而后者也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Nvidia)这样的知名度,是一个问题。即使有了围绕业务的防火墙保证,与英伟达签署协议、开支票的竞争公司也不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我们已经看到高通(Qualcomm)等与之竞争的半导体公司(以及获得Arm许可的公司)强烈反对合并。因此,我认为这次合并很有可能对Arm未来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