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深度分析

财报后,特斯拉投资思路要变了?

作者  |  2023-10-20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特斯拉Q3财报后我们再度深入思考?从盈利,竞争,估值等因素去分析

 

盈利能力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状况下,毛利率是衡量价格战后果最直观的指标。特斯拉在第三季度总毛利润为41.78亿美元,同比下滑22%,不及上一季度的45.33亿美元;毛利润率为17.9%,与去年同期的25.1%相比下降719个基点,也低于上一季度的18.2%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特斯拉在全球供应链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毛利率高达25.6%,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在汽车行业,传统车企的毛利润率一般维持在15-20%之间。价格战并没有令大部分中国新能源车企崩盘,市场竞争却大幅度加剧了。

我们投资者需要关注特斯拉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否能够恢复。但是可以修复吗?至少从目前来看,有点难度。

特斯拉进入了瓶颈期,盈利能力没有新概念,这就意味着特斯拉没有故事了,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大幅度缩水。

 

竞争格局

马斯克最担心的还是销量问题,因此,他决定将继续降低特斯拉的价格那么再降价特斯拉的毛利率很明显会继续往下走,甚至不如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以及传统车企长安等,在和以成本控制见长的中国车企肉搏中,特斯拉的价格战似乎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这张图中绿色线是比亚迪,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在过去一年所占领的市场份额突飞猛进!

在截至930日的三个月里,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达到431603辆,较第二季度增长23%,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汽车销量达到822094辆,再创单季新高。

特斯拉比亚迪,两者之间的销量差距缩小至3400辆。这也印证了市场的预期,也就是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不懈地努力缩小市场份额差距,比亚迪将不可避免地在第四季度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瑞银此前拆了比亚迪“海豹”,称其成本比特斯拉还低15%,感叹“颠覆全球车企的力量”。瑞银认为,中国电车行业正处”淘汰赛“,而赢家将积极推行全球扩张战略。这意味着欧洲将“被迫”开启电车“价格战”,比亚迪将成为行业领跑者。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部分份额也逐渐被蔚来、小鹏以及更值得注意的理想等本土纯电动汽车公司所取代,这些公司在第三季度的交付量都出现了显著增长。这种竞争和宏观经济的动态可能会继续推动特斯拉在中国实施激进的降价措施——即使是该地区最畅销的Model 3/Y车型的更新版本,其价格也与之前的车型基本保持不变。

确实,如果特斯拉不下调价格,国内的本土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增长。特斯拉在九月份交付了超过九万辆汽车,但与前一个月相比下降了12%。其中有三万多辆车是因延迟交付而导致的,但出口交付却增长了57%。这可以理解为整个九月份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售疲软,因为美国市场也大幅度降价和补贴,而国内则一直在等待正式价格公布。甚至马斯克也认为中国本土电动车的竞争力非常强!

此外,中国的汽车市场传统上在年底会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大车企争相推出新车型,因此销量不可能全部集中在Model Y上。因此,未来三个月内,新款Model 3必定需要通过官方补贴或降价来保持竞争力。

美股投资网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新能源呢市场就这么大,如果大家都不去买新款model 3 的话,就会去选择其他品牌了,因为蛋糕就这么大,所以才会有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速度放缓,低于20%的汽车利润率可能会成为近期的常态。特斯拉过去两年的利润率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上海工厂领先业界的汽车生产效率,以及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要恢复利润率到之前的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售价、需求和大规模生产的回报。然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实施这些措施将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凯利蓝皮书”发布的报告称,美国第三季度电动汽车销量超过31.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电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中的份额达到7.9%,创历史新高。但在市场大好的情况下,特斯拉的份额出现下滑,从接近三分之二,下滑到了5成。与此同时,日产、福特、奔驰等对手的销量都出现明显提升。

当然,特斯拉在美国的50%这一份额还是非常高的。比起下滑,这不如说是随着市场变得更加成熟以后,一种常态回归罢了。

美股投资网认为种种情况都说明,现在特斯拉面临残酷的竞争格局,无论在中国、美国、或是欧洲等其他市场。摆在特斯拉面前的路是确定的,就是继续卷。这就像全面战争一样,你可以赢,可以输,但唯独没有“我不打了,咱们握手言和”这个选项。

 

基本面

分析师预计到2023年全年,公司的收入将同比增长20%,达到97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汽车业务将同比增长18%,达到794亿美元。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可以期待特斯拉在未来通过推出基于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下一代低成本平台的额外车型,来减轻这种交付量增速减缓的趋势。特斯拉一直以来擅长在电动汽车市场中推陈出新,重新定义消费者的期望,而新款Model 2无疑将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新款Model 2的推出将为特斯拉提供机会,进一步拓展其市场份额,吸引更多不同预算和需求的消费者。

 

估值角度

从估值角度来看,根据我们对特斯拉的现金流预测以及基本业绩预测,可以得出目前市值下,特斯拉的永续增长率预计将超过6%。这个数字是通过贴现现金流分析得出的,考虑到特斯拉的资本结构和风险特征,我们采用了9.4%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这个永续增长率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了市场对特斯拉未来增长的预期。如果市值下的永续增长率高于6%,那么市场似乎对特斯拉的未来表现保持着相当乐观的态度。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未来增长潜力的信心。

WACC的设定是关键的,因为它考虑了特斯拉的资本结构和风险。较高的WACC可能反映了更高的投资风险,因此需要更高的折现率来评估未来现金流。特斯拉的WACC9.4%,表明市场认为特斯拉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需要较高的折现率。这意味着特斯拉的股价估值相对谨慎,更加依赖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表现。

以目前的股价水平来看,特斯拉的股价明显高于其电动汽车同行。这意味着市场对特斯拉有着极高的期望值。这种高股价可能主要是因为市场对特斯拉未来的高利润订阅软件以及储能FSDAI等等。但是储能,FSDAI等只占总收入的不到20%,这部分目前看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无法准确估值。

特斯拉股价100的时候,估值只有29PE,相当于比亚迪的估值,但是特斯拉比比亚迪还是更具想象空间,毕竟特斯拉有AI业务,100的特斯拉我们大可以放宽心,因为,估值只体现了电动车的部分。250左右的特斯拉PE就达到了73了。这里大部分估值就来自AIFSD,储能等业务的溢价,这个估值贵不贵取决于特斯拉FSD,AI值多少钱。

至于这部分估值值多少,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短期确实看不清楚,比如人形机器人,5年内确实看不到有多大的市场,但是5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从2022年三季度订购数据来看,北美FSD订购率为14.3%,欧洲为8.8%,亚太地区仅为0.4%,这部分目前还是非常低的,特别是中国市场,所以这一块可以说未来空间很大,但是短期难以贡献高利润。

以前投资特斯拉投资的是它的高增长,投资的是它动听的故事,现在投资特斯拉已经从“押注未来”转变为“审视现状”。我们投资者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特斯拉,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00美元大关是否能支撑住,下周拭目以待!

全球金融财经新闻终端,美股公司当天有什么新闻,一搜就知道

https://www.stockwe.com/news

 

美股特斯拉三季交付量如何?模仿丰田的低价模式会成功吗?

作者  |  2023-09-29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特斯拉模式和丰田模式,谁更适应这个时代

现在所有人紧盯下周一特斯拉Q3交付量数据公布这次数据会很难看?机构纷纷下调特斯拉Q3交付量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1937年就成立了,市值第一的丰田,会在电动车领域输给2003年才成立,中途还遭遇资金危机、产能危机差点破产的特斯拉呢?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究竟谁更适应这个时代?今天我们深入分析,相信看完你绝对涨知识!

机构纷纷下调特斯拉Q3交付量

Factset对分析师预测进行了统计:机构平均预期特斯拉2023Q3交付量为46.1万辆,较7月底的预期下降2%。这一预测也意味着与第二季的 46.6万辆汽车交付量相比有所下降。

分析师普遍认为,低汽车库存、产量以及消费者对新款 Model 3 Cybetruck 的兴趣将影响第三季度的交付。

这是各机构对于特斯拉Q3交付量的预测。

Barclays预计特斯拉第三季度将交付45.5万辆汽车;Barclays之所以预期第三季度交付量将下降是因为有消息指近期产量有所下降,而交付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加拿大皇家银行提高了第三季度的交付量。预测从 45.4万辆调至 46.2辆,并给予特斯拉股票“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为305美元。

高盛预计Q3交付46万量;认为得益于 Highland 的发售,考虑到 S X 的销量大幅降价后销量增长,预计Q4将飙升至 49.4 万量

GLJ Research预计Q3交付44.2万量

New Street Research预计第三季度将交付约为43.8万辆;指出,工厂停工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将比第二季度的466,000辆汽车交付量减少约6%

致力于在Twitter上预测特斯拉交付量的账户Troy Teslike也发布了他自己对特斯拉Q3交付量的预测:44.2万辆汽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照较低的预期43.8万量,这个数字也是超过了2022年的总交付量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市场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疲软?如果特斯拉的交付量数据很难看,股价大概率还要继续下探。因为这势必会引发市场对于公司的财务表现和增长前景的担忧

其次,特斯拉的交付数据也会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市场情绪产生影响。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其交付数据成为了电动车市场的重要指标。如果特斯拉的交付量低于预期,可能会引发对整个电动车市场的担忧,包括竞争对手的表现和市场需求的状况。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特斯拉模式和丰田模式,要问哪一个更适应当前的时代?很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斯拉已经遥遥领先!

202071日,丰田市值直接被特斯拉给超了。当天特斯拉的市值约2070亿美元(约合222400亿日元),而丰田则是217185亿日元。而截至本周三特斯拉市值7623亿,丰田2471亿,已经是丰田的足足三倍!

其实特斯拉碾压丰田的历史要从1970年开始说起。1970年—2005年,混动王者诞生

1970年,丰田正是那个“初出茅庐但迅速崭露头角的新秀”。这时候,石油危机爆发了,像一个不受欢迎的派对客人,闯入了全球经济的舞台。油价飙升得像是在玩过山车,日本政府则像是严厉的父母,实施了严格到几乎要拿尺子量一量的环保标准。

丰田瞪大了眼睛,想了想,"嗯,既然石油现在这么贵,那我们就做个电动车吧!" 但这可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当时使用的是铅酸电池,而这种电池是有毒的。

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需要充电,就像是熬夜看剧的你需要咖啡。但咖啡机(也就是充电桩)还没有普及。消费者也不愿意为了换个驾驶习惯去买个新车,大家都觉得,“啊,我的老车还能开,凑合着用吧。”

到了2003年,丰田终于说:“行了,我们放弃。”像是一个摔了一跤但依然要骄傲地走开的孩子,丰田放弃了他们的电动车RAV4 EV。问题太多了——电池不给力,市场不买账,政府的政策也像是迷宫一样复杂。

丰田的电动车探索就像是一出悲喜交加的戏剧,只不过结局是他们觉得,现在还不是电动汽车站上舞台的时候。

在走了一段弯路后,丰田终于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油电混动。

混动通常是指一辆车有两个动力源:电池和发动机。除此之外,一些混合动力汽车还用了天然气,丙烷,乙醇燃料等作为第二动力。混动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油耗和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油电混动车不需要充电,也不必建充电桩。

对丰田来说,发展混动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并没有被彻底丢弃,改装创新,一体两用。相比之下,发展纯电动直接换道从零开始,改良式的创新更能减少大公司的内部阻力。

对大公司来说,能渐进创新,就不要另起炉灶。于是丰田在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的油电混合动力乘用车普锐斯。并于2000年进入美国市场。 200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严重冲突,全球油价飙升。当时也没有很多充电桩,普锐斯能省油,百公里油耗仅 3.22L又不用充电,深受消费者喜爱。第一代普锐斯在全球 20 多个国家共售出12.3 万辆,战绩颇佳。

20062014年,遭遇三大危机

在打下了不俗战绩的基础上,丰田决定在2006年向中国市场进军,结果遭遇了第一个危机:普锐斯在华水土不服。

2006年普锐斯才销售了2152辆。到了2007年,其销量仅414辆,其中12月仅销售了9辆。2008年丰田决定打价格战降价2.4万,但是一汽丰田相关人士说,由于销量低,普锐斯不降价也是赔本在卖。

2008 下半年,丰田迎来了第二个难关——金融危机。亏损和裁员成为丰田2008年的两个关键词。

20081222日,丰田宣布本财年营业利润预期将出现约17亿美元的亏损。这将是丰田汽车71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不仅如此丰田还决定裁员3000人。2009年丰田宣布丰田章男为下任社长。希望可以力挽狂澜,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丰田遭遇了第三个危机——踏板门事件。

丰田章男公开道歉并宣布召回所有有问题的车辆。入华失败,金融危机,踏板门。就在这段低谷期,特斯拉也并不好过。2008年,特斯拉也差点在金融危机中破产。但幸运的是,丰田像是电影里的英雄,及时地伸出援手。他们投资了5000万美元给特斯拉,并把硅谷附近的弗里蒙特工厂卖给了特斯拉,这个工厂负责生产日后大名鼎鼎的sexy系列:Model SX/3Y,成为了特斯拉最主要的产能基地。

两家公司的关系在那段时间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歌颂着对方的美好。可此时的丰田依然没有在纯电上花太多心思,虽然重新推出了“RAV4SUV的电动版,于2012年上市。但核心的锂电子电池电动机和相关软件依然是特斯拉提供的,这款车销量平平。

这一年丰田也积极在中国推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凯美瑞,依然希望通过发展混动车逆转局势。

2015—至今,追赶纯电动来得及吗?

到了2015年,丰田开始觉醒:逐渐开始重视纯电动。侧重点分别为提高销量目标,产品逐渐转型,创新商业模式。

为什么一直执着于发展混动的丰田,开始侧重纯电了呢?这是政策改变、市场变化、竞争激烈三个原因造成的。

2010年以后的全球新能源市场,各国对油电混动越来越不感冒,纯电成了香饽饽。世界各国加速禁售燃油车的进程,并对购置纯电动汽车给予较高的补贴。然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属于燃油车,不属于新能源车所以也无法拿到补贴。

各国选择发展纯电是因为油电混动没有解决石油进口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他国家当然不希望在核心技术上依赖于日本。若能弯道超车,谁想受制于人?

此外,插电混动虽属于新能源车,但也没变成主流。

插电混合动力车有两套电力系统,这导致了其价格更贵系统更复杂。未来当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续航里程相近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存在着以上问题,可能会失去其吸引力。

竞争对手也给了丰田极大的压力。

当年特斯拉和丰田像青梅竹马一样亲密无间吗?然而这桩“科技婚姻”在2014年宣告破裂。原因?简单说就是两家公司在“燃料电池”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不一样,丰田喜欢燃料电池,而特斯拉的心里只有锂离子。

燃料电池啊,听起来像是未来科技,简直能让你想象一辆飞天汽车。从科技参数看,它比锂电池更像是那种“好成绩、体育好、家教好”的三好学生。但现实却是,氢燃料电池在产业化的黄金通道上,迟迟未走出“试运行”的状态。

马斯克则是锂电池的不折不扣的粉丝,他觉得燃料电池就是个“伪命题”。他说氢气罐太复杂了,氢气更适合用来给火箭加“辣椒粉”,让它飞得更高。车辆用它,就像是用火箭燃料来煮饭,虽然可以,但显然有点大材小用。

从“你好,我是你的粉丝”到“你好,但我更优秀”,特斯拉和丰田的关系就像是那种从蜜月期到“我们需要谈谈”的爱情剧。

丰田不是那种会轻易承认失败的角色,他们的首席研发专家更是拿出了“特斯拉不适合大众市场”这张牌

从商业互吹到商业互踩,特斯拉和丰田的分歧确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但事实上发展燃料电池的确面临着几个难点:氢气成本太高,产业链不完善,配套设施匮乏。

2019年特斯拉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为36.78万辆,而丰田看好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Mirai,累计销量也不过一万多辆。

为什么赢不了特斯拉?

2022年,丰田仍然是全球燃油车No.1,但它必须面对一个极为尴尬的产业现状:全球汽车行业的百年变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突飞猛进!

这波大浪潮,就是纯电化。而始作俑者,就是初期几乎无人看好的特斯拉。作为一个初创公司,特斯拉从零开始,跟丰田、大众、通用这些巨头比,没钱、没人、没资源。但它也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没包袱。

2003特斯拉才成立,08年发布了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2015年交付Model X2017年交付Model 3。这其中历经财务危机、产能地狱,硬是熬了下来。现在成了纯电动的领导者。

丰田啊,折腾了这么多年,从电动车到混动,再到氢能源,结果特斯拉这个家伙还是毫不留情地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特斯拉号称是新能源车届的苹果。就像苹果智能机的出现击垮诺基亚一样,特斯拉没有硬拼燃油车技术,而是改变了竞争的维度。

特斯拉超越丰田的主要关键在于:拿着硬核技术换道超车。打不过混动王者,那就做纯电霸王。

丰田霸占了全球90%的混动份额,地位无可撼动。特斯拉也不想以卵击石,趁着丰田纯电化发展缓慢之际迅速切入赛道占领市场份额。当初被所有人不看好的纯电产业化,特斯拉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且这场较量,是软硬件全方位的竞技。

特斯拉声称今年要实现L5级无人驾驶的基本功能。而丰田今年才可以推出真正可以上路的自动驾驶,明显又比特斯拉晚了一步。特斯拉的2019年发布的FSD芯片,最早能在2025年普及,所以特斯拉在电子平台设计的应用上就已经领先对手六年了。

丰田和特斯拉关系如何理解呢?

第一,特斯拉模式的底层是丰田的精益思想,但对标的是福特。

第二,特斯拉在底层之上还架构了一层东西,那就是硅谷精神。

特斯拉充分利用工程创新去降低成本,把电动车价格不断下探,十几二十万能买一辆高度智能化汽车,这不可想象,这也是福特当年的效应,一个全新大众消费市场崛起。

重要的是,特斯拉带来的是一场消费端的平权运动。内燃机汽车构造对用户来说是黑箱,厂商说什么就是什么,电动车就像手机,一切都可以数据化,一目了然。

我认为特斯拉在历史上的坐标是福特,他带来了一场消费革命,消费革命的出现必然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个层面,特斯拉被称为“特斯拉主义”也不算太过分。

但特斯拉在生产制造环节是丰田精益思想在数字时代的绽放。准确来说,人类制造业整体都是精益思想的底层逻辑,任何制造业都离不开它。精益思想来源是什么?反对muda,这是日语,浪费的意思。按照福特模式,大规模生产流程会产生很多浪费,丰田家族认为减少浪费,价值就会提升,因此有了“持续流”和“拉动”的概念。

从用户端开始倒逼,需要什么就用什么,用看板手段作为协调。特斯拉推崇生产超级化,其实就是超级节俭,利用最新技术应对资源短缺;超级灵活,可定制,以应对需求的波动和多样化;超级连接和开放,以产生协同价值。本质还是精益思想。

我之所以说丰田还够不上特斯拉和福特的历史坐标,是因为丰田模式仅仅适用于生产制造场域,在公司管理上还是日本企业的传统做法。

有一个美国作家写过一段话,“每隔三四年(汽车行业典型的研发周期)就进行一次改进,并将其整合到下一个平台上,这种想法对特斯拉来说毫无意义。”特斯拉的逻辑是“提高几个百分点的生产效率,与打造一款迅速改进、在竞争中领先更多的产品,哪个更重要呢”?

从本质上讲,正是这种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塑造了特斯拉文化。特斯拉没有遵循汽车行业的标准开发周期,而是迫不及待地推出改进产品。它将敏捷开发原则应用到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改变了行业。

 

AMD今天为什么大涨?

作者  |  2023-09-28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AMD 928日美股投资网获悉,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任何竞争护城河都无法确定。苏姿丰在2023年代码大会上表示:“当市场发展如此之快时,我不相信护城河。”换句话说,虽然英伟达(NVDA)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赢家,但这个领域比看起来要开放得多。

AMD粉丝们亲切称为“苏妈”的苏姿丰表示:“未来10年将与过去10年不同,因为它涉及到你如何在AI中发展. ...开源方法的好处是,没有一家公司拥有所有的想法。因此,我们越能将生态系统整合在一起,我们就越能利用那些想要加速人工智能发展的真正、非常聪明的开发人员。”

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Demis Hassabis最近也谈到了这一点:“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一步只能让你走这么远,而现实情况是,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

苏姿丰表示:“对于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进入市场,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我们谈论的是一个10年的周期,而不是‘未来两到四个季度你能生产多少GPU?’”

目前,英伟达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继续,科技行业面临着英伟达GPU短缺的问题——这一事实并不令苏感到惊讶。苏姿丰指出:“如果你想想过去10年、20年我们所看到的技术趋势……就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而言,人工智能是它的10倍,100倍。所以GPU短缺的事实,我认为并不奇怪,因为人们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AMD正在努力进入英伟达领跑的领域。该公司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之一。在2023年,AMD的销售额出现了小幅下滑,但它有望在明年超越这一水平。AMD的股票今年迄今上涨了50%以上。

CFRA分析师Angelo Zino923日写道:“我们预计,在2023AMD整体销售额将下降2.2%(2022年将上涨44%)之后,2024年产品销售额将实现反弹21%。话虽如此,我们确实认为客户库存已经大幅减少,并且仍然对AI服务器的内容收益感到兴奋. ...我们认为AMD的产品线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应该支持更高的收入。”INTC

 

苹果暴雷前11亿美元清仓,背后隐藏什么阴谋?复盘过去发布会走势

作者  |  2023-09-11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竟然有人提前知道苹果要暴跌,通过暗池交易 Darkpool831日,把11亿美元的股票卖出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单卖出啊!过去几周几乎都大量买入,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红色放量清仓,十分诡异,我们回头看831日的订单发现,全部都是卖出的股票,按照总价值排序,发现,有机构交易员狠狠的下了几笔3亿美元的大单,卖出3百万股苹果股票。苹果股价在91日触底,形成十字星信号,之后就开始曝出一系列的利空消息。

一切都来的太巧合了,下周二(912日)就是苹果发布会了,在发布会前的一周,诸多负面消息的集中爆发,一定会严重影响到消费者去购买下一代的iPhone的意愿,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阴谋?苹果是否真的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呢,这个视频将为你揭晓!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本期视频探讨

1. 苹果大跌背后的多重原因

2. 苹果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压力

3. 苹果会坐以待毙吗?

4. 复盘苹果新机发布会后股价的走势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苹果为什么大跌?原因主要有三个

1.中国要求证府官员们,在工作时间段不得使用iPhone或者其他外国手机

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几周,在会议和群里当中,各领导发布了这方面的通知,但具体范围有多广并不清楚。这显然对于苹果和其他的外国品牌,是一个利空的消息。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国企的员工人数仅在城市地区就超过5600万人。如果把地方也包括在内,影响十分巨大,有可能导致iPhone销量下降。

其实中国的这一限制措施与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以及针对官员使用由中国拥有的TikTok的类似禁令如出一辙。随着中美关系在数十年来的低点附近徘徊,这两个超级大国都更加重视国家安全,担心数据泄露。

利空是利空但是我觉得这个消息对于苹果的影响应该不大,它首先的限定很多,先是政府官员,又规定是上班时间,目前通知的范围也不确定,所以具体能够对iPhone的销量能产生多大影响,不得而知,只是通过这些限定,可以知道影响相对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内限制军队人员和主要国有企业员工使用特斯拉汽车,理由是担心特斯拉汽车收集的数据可能成为国家安全信息泄露的一个源头。但是现在特斯拉汽车在中国仍卖得很好。

2. 欧盟打压苹果

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首批名单上,赫然就有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也包括了中国的字节跳动。欧盟把它们定位守卫者。这些守卫者提供关键的平台服务,包括浏览器、搜索、操作系统,社交媒体、中间商等。法案要求,在未来6个月内,这些公司必须要和竞争对手共享数据,也要让自己的服务能够和其他玩家兼容。如果不执行,那么将会面临数十亿美元的罚款。而这个法案就是要增加欧洲科技行业的竞争。

在列举的各种平台服务当中,苹果的应用商店就在里面。这对于苹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因为法案要求苹果必须开放它的应用市场,简单来说就是不准垄断。对于欧洲的任何用户,如果想要下载App,除了苹果的应用市场里有,其他的应用市场应该也要有。

而之前苹果就是利用它应用市场的行业地位,向开发者收取高达30%的分成。显然一旦开放后,面对其他应用市场的竞争,30%的分成势必要下降,也会弱化苹果的竞争力。谷歌的安卓应用市场,就率先砍价,2021年就把分成比例从30%,下调至15%。年初对于欧洲国家又再降3%,到12%。所以,如果苹果想保持竞争力,可能也要被迫将分成也改为12%

苹果的利润非常依赖它的应用市场,而苹果的服务业务,现在已经成为对它股价贡献最多的业务,也是未来增长最重要的业务,所以这个消息,对于苹果的业绩和估值都有着直接的冲击。

3. 竞争对手华为新品在国内卖爆

现在华为Mate60Pro销量火爆,订单已经到了1700万台。1700万台是什么概念?此前历代Mate系列机型10年累计销量只有1亿台!

根据全球著名的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数据,华为在2023Q2表现出了一些复苏,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来自华为在中国的忠实粉丝,以及中东和其他新兴市场的4G用户。TechInsights预计,华为智能手机的复苏之旅将在今年继续,出货量预计将达到3500万部(同比增长36%)。到2023年底,仅Mate 60 Pro在中国的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00万部,超过之前的Mate 50 Pro机型,预估Mate 60系列出货量将在其生命周期(大约两年)内达到500万至600万部。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苹果可能会在2024年损失1000万部iPhone出货量。苹果在2022年出货了2.247亿部iPhone,因此这个数字将占(iPhone)总出货量的4.5%左右。

美银分析师推测,华为手机销量狂飙、iPhone 损失的这 1000 万部销量,会将苹果 2024 年的每股获利 (EPS) 折损 11 美分。但如果苹果流失的是自华为 2019 年遭制裁后获得的 3000 万部销量,对苹果 EPS 的冲击将达到 34 美分。

根据美银预测,苹果 2024 EPS 估为每股 6.46 美元,以周五股价计算,那么市盈率约 27 倍。如果市盈率维持此水平,而 EPS 减损 34 美分、降为 6.12 美元,代表股价将跌到约 165 美元。当然这些都只是概略的计算,并非美银认为会出现的基本情境。该公司对苹果目标价为每股 210 美元,理由是 iPhone 15 对股价的提振效果有望超乎预期,或是中国禁令对苹果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严重。

 

我们现在思考一个问题,Mate60 Pro为什么在国内会狂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Mate60 Pro搭载的新型麒麟9000s芯片。TechInsights是这样评价的,新型麒麟9000s芯片代表了TechInsights 记录以来,中国设计和制造的里程碑!

这似乎向国内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就是宣告了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运和封锁彻底的破产!本来不封锁也许没有发展那么快,反而一封锁华为发展的很快了,所以这部手机不管做的好与不好,国内都非常的关注!当然了它从硬件、软件、服务、内容全部是国产化,这部手机已经不是代表只是封锁个芯片的问题。

2019年华为的手机的出货量全球第二,在国内市场已经超过了苹果,已经是第一了,这是高端手机的较量,所以2019年华为是已经进入了巅峰。可就是在巅峰的时候,美国的芯片法案推出就是在20年大概5月份左右,不仅是芯片的禁令,是所有华为手机里边,只要有美国技术全部封锁,大概有13000多个零部件,大概都会跟美国的一些专利技术相关,所以整个芯片的封锁及科技的封锁,让整个华为的C端业务几乎崩盘。

华为可以称得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是抓住趋势,顺势而为,而伟大的企业是苦难成就伟大。华为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在嘲讽的,说华为肯定完蛋了,三年之内肯定看不到这个品牌。华为确实最艰难的时候,把他的小兄弟荣耀都卖掉了,所以华为是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就是手机是没有办法造出来,因为没有芯片啊,因为里面所用的所有技术。很核心的技术都是跟美国企业相关的。

在经济学当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微笑曲线,加工、生产、组装是价值链的低端,销售服务是价值链的中间,技术研发、品牌是价值链的高端。芯片就属于价值链的高端。

所以加上本身这次华为新款手机的质量过硬再加上各大新闻媒体写出的芯片情怀,自然华为是卖爆了,这款手机在国内已经远超它本身只是一部手机的意义!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

芯片节点是芯片制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用来衡量芯片制造技术的先进程度!芯片节点指的是芯片上晶体管的尺寸和间距。一般来说,晶体管尺寸越小,芯片的性能就越好,但制造难度也更高。

新型麒麟9000s芯片是22.5节点,这也就意味着华为跟先进制程的5G芯片其实还有35年的差距,即将发布的iPhone15系列,已经用到4纳米的芯片,现在华为麒麟9000s芯片应该达到或者接近7纳米。从7纳米到5纳米再到4纳米还需要一个很长很艰难的研发过程。华为和苹果相比,苹果依然是大哥。

但是不得不说苹果这位大哥的信号真的很差!

很多人用了整整好几年的苹果,包括我在内,苹果手机什么质量当然不怀疑!一台手机用个几年肯定不卡。但是高铁上,地铁里。包括电梯里,地下通道。苹果手机完全没信号,其实苹果手机信号差的问题由来已久,iPhone12系列换回了高通基带,但是苹果手机信号差的问题却并没有被解决,一直到目前的iPhone14系列苹果手机的信号依旧很差。这是很多人换手机品牌的原因。

华为的信号一直不差,另外Mate 60 Pro是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手机,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容拨打、接听卫星电话,让你时刻在线,我觉得在这点上苹果确实是输的!

华为的几款新机确实已经让很多人担忧苹果的未来!但是苹果会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这场新品发布会就是苹果翻盘的关键所在!也会将是决定苹果未来的关键一役!全球都在期待着苹果推出令人惊艳的新品,以重新夺回市场的主导权。无论是升级版的iPhone还是革命性的新技术,苹果都必须在发布会上展示出令人信服的亮点。

现在网友们的热情对iPhone 15的热情依然很高!近一周,iPhone 15在淘宝天猫热度飙升389%。据网友截图显示,咨询苹果客服的队伍一度排到了30多位。不少人在询问iPhone新品上市时间、配置等问题,让客服忙得焦头烂额。不过,苹果客服始终守口如瓶,仅透露发布会当天会有特别活动!

苹果的保密工作做的是真的好!

现在单纯去看15的亮点确实不多,15标准版明显挤牙膏,芯片还是A16,刷新率60Hz,换了屏幕形态(刘海变灵动岛),主摄常规升级(14Pro同款),15Pro系列的亮点会更多些,毕竟有3nm A17Max有潜望长焦,USB3.2速率的Type-C,整机减重等等~

  

但是最终的发布会还没来,所以真正的亮点到底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华为放出了大招,那么苹果绝不会坐以待毙!绝对会弄一个亮点满足消费者,让我们再次感受科技的力量!就像去年的“灵动岛”,这一功能堪称苹果发布会的最大亮点,那可是此前从未被剧透的内容。发布会过后订单就爆了!

我们就看苹果发布会给力不给力了!很简单给力就会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向高潮,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预期。

对苹果来说,中国是确实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约占公司总收入的19%!在202346月的817.97亿美元销售额中,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约占2成。无论何时,苹果从未改变重视中国的态度。

再谈竞争关系,华为新品推出的时间是国内8 29 日,比苹果足足早了两周!在激烈的科技行业竞争中,时间毫无疑问会是关键因素,早发布新产品就可以为品牌赢得更多的曝光和销售机会。这是品牌竞争的常用手段。

另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竞争对手可能会采用各种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在关键时刻发布或者突显负面信息,以转移消费者的注意力或降低对方的品牌形象。这些咱们都理解,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或者是其他的竞争关系,有时候就看手段高明不高明,大众是怎么理解而已。

不过说到底这只是一部手机而已!最终,我们消费者会基于自己的研究、偏好和经验来做出购买决策。虽然短期内的新闻报导或负面信息可能会影响一些消费者的决策,但长期而言,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价值会是决定因素。

 

为什么苹果新机发布会后股价往往先跌后涨?

在发布新iPhone手机之前,苹果股价基本呈现涨势。据道琼斯的市场数据,在发布新款手机前一个月,股价往往平均上涨4.6%。本周大跌近6%是由于市场放出了众多的负面消息。

从历年的苹果发布会上来看,通常在发布会前一个交易日以及当天的盘前交易中,苹果股价会因为市场炒作而上涨。

然而,每次发布会当天,股价基本下跌。自200719日首款iPhone问世以来,苹果股价在iPhone发布日当天超过八成都是收跌的。2007年苹果发布初代iPhone当天,股价大涨8.3%,但此后的十余个iPhone新品发布日之中,只有iPhone 5iPhone 11发布当天股价上涨,其余均下跌。

为什么发布会后股价会下跌呢?因为在发布会后,市场预期得到释放,股价就会下跌。一些批评者开始批评新iPhone的各方面问题,比如价格太贵、屏幕问题、外观设计等等。在过去十年中,这样的抱怨每年都会重现,苹果股价也会因此出现短暂的下滑。但从历史表现来看,苹果公司在发布新款iPhone后的几个月,通常股价表现都很出色。

今年我们美股投资网会怎么布局呢?欢迎联系我们,获取分析!好了,今天的视频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你觉得苹果发布会将会出什么奇招,你对华为新机怎么看?今年你会换苹果新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美股 又一家不为人知的AI巨头公司

作者  |  2023-09-02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8月结束,美股投资网实现盈利160%,而标普50018%,超出指数9倍之多。两个月前我们就公布过,我们用的五大顶级交易策略 50W美股账号公开

不为人知人工智能股 DELL

戴尔DELL 公布第二财季业绩、下季度指引均大超预期,傲人的业绩让市场“切身体会”到,把握AI风口后,PC巨头会有多“疯狂”。

91日周五,戴尔股价暴涨超约21%68.19美元,刷新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戴尔股价已涨超67%。分析师认为,无疑公布的亮眼的财报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几个月,戴尔对AI相关业务的部署,已开始逐步在财报上体现,PC市场或许有望在AI的加持下开始复苏。

财报显示,戴尔第二财季收入下降13%,至22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08亿美元;调整后每股净利润为1.7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14美元。

拆分业务来看,第二财季戴尔计算机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16%,至12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该部门在消费者和企业中的销售业绩也好于预期;服务器和网络业务收入下降3%,至42.7亿美元,依然超出分析师预测。

戴尔预计第三财季营收将在225亿美元至235亿美元之间,高于市场预测的216.7亿美元。对于2024财年,戴尔上调全年营收指引至895亿美元至915亿美元。分。

戴尔科技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Jeff Clarke表示:“AI已经表现出了长期的推动力,将助力我们的产品组合需求持续攀升。”

分析师普遍认为,AI对戴尔业绩的加持已经开始在服务器和网络业务方面显现,随着更多AI功能融入PC,预计明年AI业务将继续对PC产生积极影响。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更是直呼,长尾效应与边缘云计算将成为AI算力爆发式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而在这之中,戴尔将成为被低估的受益者。

AI或成为戴尔业绩的长期推动力

戴尔正在AI领域不断探索,希望为各大尝试运用AI的公司提供更快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解决方案。

戴尔的两个主要业务为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ISG)和客户解决方案集团(CSG)。其中,ISG专注于企业级基础设施解决方案,CSG专注于消费者和企业客户的计算设备。

在第二财季,ISG实现营收近85亿美元,同比下降11%,但环比上涨11%。其中,存储收入为42亿美元,中档存储阵列产品PowerStore的需求持续增长,而软件定义存储产品PowerFlex也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实现需求增长,第二季度需求同比翻番。

服务器和网络收入为43亿美元,对AI(人工智能)优化服务器的需求继续增长。营业利润为10亿美元,约占ISG营收的12.4%

另一方面,CSG实现营收129亿美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8%。商业客户收入为106亿美元,为了帮助组织在本地运行复杂的AI工作负载,对工作站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收入为24亿美元。营业利润为9.69亿美元,约占CSG营收的7.5%

Jeff Clarke表示,AI已经成为了一个“长期助推因素”,在戴尔的产品组合中对AI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继续专注于市场中利润最高的几个领域,保持在这些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今年5月英伟达与戴尔合作推出 Project Helix,开发集成AI服务,被称为戴尔生成式AI解决方案,该项目涉及与英伟达的深度整合,涵盖IT基础架构、PC和专业服务,采用具有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全栈GenAI,旨在满足GenAI开发过程中的所有需求。

就在一个月前,戴尔宣布将联手英伟达,全力开发生成式AI,作为Project Helix的扩展,公司与英伟达合作推出新的戴尔生成式AI解决方案,提供帮助企业在本地构建生成式AI模型的工具。

这项服务如今已经落地,另据媒体援引供应链消息称,戴尔今年AI服务器备货量或将高达2万台,明年还会继续增长。

郭明錤认为,Nvidia与戴尔合作共同满足长尾效应和边缘计算的需求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向主要PC制造商分配更多AI芯片的同时,要求PC制造商帮助销售PC和笔记本电脑显卡。在AI芯片供应紧张而PC/笔记本电脑显卡库存偏高的时候,这种紧密合作可以创造双赢。

Clarke指出,PC端的边缘AI应用非常重要,可以称其为“杀手级”应用程序,它将推动生产力的提升,每当市场看到能在PC端推动生产力的新应用程序时,市场都会反弹:

今年年底我们将推出带有 CoPilot 的新版 Windows,所有人都希望能拥有支持人工智能的PC

如果你想要求你的PC完成更多认为,通常意味着它需要更强大的CPU、更多内存、更多存储空间、更好的显示器等等,这也是提高平均销售价格(ASP)的另一种方式。

美股真的好有规律!我今天抄底了 英伟达和 特斯拉还有…

作者  |  2023-08-18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今天美股一开盘一度大跌,延续昨天的跌势,投资者的情绪跌至谷底,科技明星股集体大跌,英伟达NVDA大跌3.8%META 大跌3.5%,特斯拉一度跌到212美元。

而就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我的前辈,老巴菲特的名言《当别人恐慌时,你就要贪婪》很自热而然的浮现在我脑海中。贪婪就是要下单,要克服人性中的一些本能和情感,让大脑控制着你的双手,去按下键盘下单买入,这就是所谓的“反人性”。但真正能有几个投资者敢在今天,大盘没跌到位,没有明确的支撑的时候,敢炒底呢?

这只能靠股感,毕竟我之前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分析师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的股感对市场的预判,因为我们觉得,大盘都跌了这么多天,空头也会趁周五获利买入回补空头仓位。于是,我们在英伟达 417美元日内底部,提示VIP期权社区,买NVDA看涨期权

NVDA-20230818162955

除了期权,我们英伟达股票我们也买入了,持股过财报

今天大盘强劲反弹,英伟达从最低417反弹到435

另外,我们看空特斯拉半个月以来,首次建仓TSLA 214美元,

tsla-20230818164241

在我们的推特账号 @TradesMax,也免费公布我们的炒底,做到公开透明。

此外,昨天我们入手的医疗股, CRSP 47.8美元买入,

今天它完全不受大盘影响,逆势大涨4%,涨到48.9美元,这就是我们量化选股的威力。

 

更让我们兴奋的是什么?StockAI

那是我们即将发布的美股AI大模型 StockAI,这周我们每天继续验证它的成功率和回报率,因为这周市场很差,如果它都能选出优质的公司,打败大盘那就是真正的牛。结果让我们很惊讶,StockAI的表现十分稳健而且盈利不错。下周,我们将陆续在VIP社群发布。

 

美股AI大模型 量化选股

作者  |  2023-08-14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耗时15年,美股投资网联合美股大数据StockWe推出全球首个美股AI大模型StockAi是一个通用性的量化选股模型,包含美股数据参数值达到1亿。

 

为什么要做大模型?

截止2023年,全美上市公司有10000家,每天每一家公司都有上上下下的波动,所以每天市场上出现的交易机会将至少有30000个以上。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每天快速扫描和紧盯着每一机会。所以投资者需要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选股工具,能选出当天或未来几天的交易机会。我们美股投资网团队把使用十多年的策略,通过编程的方式,结合大数据和AI,把每天的机会筛选出来进行交易。

 

什么是通用性?

通用性意思是我们不必需要考虑美股公司所在的不同行业,这个大模型能做出一个跨行业的选股。这样就更大程度扩大我们选股范围。同时,通用模型能选出不受大盘干扰的个股,不管大盘当天是牛市还是熊市,依然能逆势上涨。

什么是稳定性?

市场每天都千变万化,经历不同的经济周期,去年有效的策略,很可能到今年就不好用了。所以要研发出一个能持续稳定赚钱的策略,极其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整整十多年,一直在不断打磨这个大模型,去观察每天它的一个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参数和优化,才有今天的稳定性。

大模型背后的原理?

我们的大模型是由10个中小型的模型组成,每个模型都对接着整个华尔街每天的实时大数据,比如美股机构的期权大单,大资金的流动,美股的财报数据等。一般,华尔街大机构的模型分两大类,一类是预测Predict,另外一类是交易Trading;预测模型是帮你选出要买或做空什么公司。而Trading是告诉你,什么时候去执行操作,什么时候止盈。而我们这个模型将包括了预测+交易。

为什么耗时这么久?

模型研发完成后,经过3年的不断优化,不断打磨,着重三大方面:扩大选股范围,降低不确定性,提升回报率。

订阅链接https://www.tradesmax.com/mobile-info

我们也有相关的美股量化交易课程, https://www.tradesmax.com/classes

 

美股 特斯拉面临巨大风险!TSLA

作者  |  2023-08-02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上期视频我们答应粉丝朋友,这期视频会深度分析特斯拉面临残酷的竞争!并探讨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新势力逐渐崛起是否真的会对特斯拉构成威胁。特斯拉又为何如此依赖降价策略?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事实上,通过之前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已经明确特斯拉面临的严峻形势。而我朋友在上海车展现场直播团队是负责人,他的爆料更加坚定了我的观点。

他说呢,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销售状况并不乐观。为了刺激需求,特斯拉不得不依靠各种促销和优惠措施。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质量也逐渐提升,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我们用数据说话!在今年1月到5月的中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排名当中,比亚迪 Song是排第一,比亚迪秦plus是第二,而特斯拉ModelY是第三,而Model3竟然排到了第十名

再来看最新销量数据,2023724-730日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销量:比亚迪遥遥领先4.84W,虽说第二名是特斯拉的1.06w。但是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四倍还要多的多,第三名埃安0.94W、理想0.79W、五菱0.76W这些数据也都不差呢

2023724-730日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理想0.79W,蔚来0.54W,小鹏0.38W,深蓝0.35W,零跑0.33W~

这都让我们替特斯拉感受到后背发凉。

为什么MODEL3卖不动了呢?

第一,你想想6年造型未改款,你能不审美疲劳吗?这早就磨平了大家的耐心!当然可能大家都在等着新款MODEL3的发售吧,毕竟谍照图半年前就已经满天飞了,六年都等了谁还差这几个月?当马斯克还在想着怎么为了造火箭提升特斯拉销量的时候,我们大家想的是你到底什么时候出改款的MODEL3

而且我很多朋友说特斯拉的内饰就是拖拉机,毛坯房,毫无购买的欲望,我们来看看竞争对手理想L9的内饰,这个为家庭打造的全球智能旗舰SUV,它一上市就火爆了!分分钟让人深陷其中,爱不释手!后排奢侈程度拉满,且不说传统一些小桌板,腿托,座椅通风加热,电动调节,按摩垫条,nappa皮全部具备,冰箱彩电大沙发应有尽有!说说这冰箱把,简直是奶爸奶妈的心头好,冷藏自然是不用说了,竟然还能温奶呢!后排娱乐屏可采用手势操作。科技感爆棚,如果手势加语音那就更加的超级实用。

第二,国产新势力崛起的太强了!暂且不说比亚迪了吧,你看小鹏,理想,蔚來,外加超级强势的,埃安,长安全部在抢特斯拉的份额,资本全部进入这个行业,卷的太厉害了。国内车企更实惠的价格、智能化的技术以及软件都更符合国内市场的偏好,

对标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小鹏G6,配置也能基本碾压特斯拉。

在动力方面,小鹏G6分别搭载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最长纯电续航也会在700公里以上,零百加速只要3.9秒。特斯拉Model Y则搭载了三元锂电池,在国内目前只有长续航版上市,最长纯电续航为594公里,零百加速为5秒。

小鹏汽车一直拥有卓越的自动驾驶能力,其城市辅助驾驶(XNGP)功能在全球都处于第一梯队。G6 Max版本免费搭载XNGP功能,而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则需要加价6.4万。

制造技术上,G6是国内首款同时采用前后一体化铝压铸车身和CIB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量产车,而Model Y仅仅是后地板一体式压铸钢铝车身。就连鹏友们一直心心念念的Nappa真皮座椅,Max版本也免费安排上了。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中国车企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汽车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品,除了家和办公室,车将成为人类的第三大空间。去年有一个数据,日本的丰田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了50%,这个数字可了不得!今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同比微增5.5%;但在中国市场出现了2.8%的下滑。6月单月销量同比下滑12.8%,是三个月来首次月度下滑。

丰田开不坏,一车传三代!这是多么强的口碑,几代汽车人呐,想干掉日企的汽车,想在国产汽车,在燃油车这个领域要超过丰田太难了。可是在新能源当中,国产汽车换道超车了,去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60%,实现了一次非常好的漂亮的弯道超车。

新能源这个赛道对中国来说才刚刚开始,全球的新能源格局是中国的一堆新能源品牌和一个特斯拉在较量,所以当汽车出来的时候,你一天到晚在想着马车怎么样跑的更帅,有意义吗?当手机出来了,你还在想着传呼机怎么样传呼的更快,有意义吗?

现在电车为什么崛起了呢?这是一场能源大战,这一场大国博弈,国家对中国的新能源很支持,电车技术,其实在为无人驾驶做铺垫,在这个无人驾驶领域当中,电车肯定比油车更有优势,因为电车的反应速度更快,加速速度更快,控制速度更快。5G也是在为人工智能做基础,因为4G有延缓,网络有延缓,你怎么无人驾驶?地图跟你导航的这个过程当中,它延迟了,网络断了,那这个怎么办?所以5G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

所以说啊,无人驾驶出事故,你不用想2030年之后,无人驾驶一定是个趋势,你要相信无人驾驶一定比有人驾驶安全,这个机器又不会喝酒,机器又不会闹情绪,机器又不会跟老婆吵架,机器又不会发脾气,只不过现在技术还在完善的阶段,当5G起来了,传感技术,各方面技术起来,硬件达到了5G网络达到了,这个无人驾驶就出来了。

无人驾驶出来,生态的改变巨大,买一辆车,你可以听课的同时,你的车不用停在停车场,可以直接挂到滴滴上,它就可以去接客挣钱,听完课之后,你说下午6点钟来接我,它就来接你,接到了你了,你可以在车上喝着咖啡,还可以继续写你的笔记。

小米为什么要布局车,它不是为了生产车,因为除了家和办公室,车将成为人类的第三大空间。所以所有的车企为什么去抢车联网,它要抢的是这个入口,人们在车上可以购物,可以娱乐,可以刷短视频,你可以看小说,有了很多的链接点,这个叫做技术改变。

所以数据化智能商业时代已经到来,国内的汽车人一直在努力,在旧的世界里面,只有被制定规则权利,当旧的世界崩塌,新的世界开始建立的时候,财富将重新的洗牌,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也拥有了重塑产业模式、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

特斯拉真的只有降价才可以自救吗?

首先,降价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它降得起。二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单车毛利润约为8800美元,,相当于比亚迪的7倍左右。也就是说特斯拉是玩得起降价的,这与那些顶着巨额亏损的新势力降价行为有根本区别。

当然,特斯拉降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就是因为它遭遇到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压力,他要卷死对手。特斯拉是2023年最先决定在中国市场上降价的新能源车企,但一番折腾下来,上半年它的市场占有率反倒跌破了10%,这就说明,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们并没有因为特斯拉的降价行为而停滞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要想扩大市场份额,或者保住现有的市场份额,只有两个办法。

首先,推出一些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客户;其次,继续降价,打击那些财力有限的对手。从目前的情况看,特斯拉的4680电池、FSD完全自动驾驶短期内都不太可能在中国市场上落地,因此降价就成了最可靠的竞争手段。

可以说,特斯拉如果不降价,在一系列车祸与林志颖刹车门的持续发酵下,那么无论是它的品牌口碑以及销量都面临一个严峻的下行局面,但通过降价,特斯拉赢得了良心厂商的称号,推动口碑反转并持续上行。

最新消息特斯拉旗下Model 3 ModelY 在中国香港将于84日再次降价,部分车型的降价幅度高达11.9%。看来内地降价也不会等太久了。再降价你会买吗?

特斯拉对国产车有何影响?

特斯拉与比亚迪在国内是行业双寡头,但是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又超过比亚迪,因此特斯拉的长期降价行为肯定会给国产新能源厂商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那些销量暂时无法突破,而且玩不起长期价格战的造车新势力。这段时间以来不少造车新势力的新车给出了“地板价”,这是顶着巨大的资金风险,实行以价换量。如果特斯拉继续降价,这些厂商很有可能无力跟进,最终被市场淘汰。

但从整个市场来看,特斯拉的降价是有利的。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特斯拉性能不错,品牌影响力强大,如果再给出一个亲民的价格,消费者没有理由不选择。事实上,前段时间16家厂商搞的“不打价格战承诺书”很快就没人再提,原因很简单,只有那些有实力的厂商才有资格玩价格战;连价格战都玩不起的厂商,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生存。

总结一下:特斯拉降价行为两个目的:1.卷死同行抢占更多的市场2.当其他同行被卷死,它的市场占有率就会遥遥领先,下一步就能靠配套软件(矩阵)赚钱,而且用户付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按月付费的,长年累月稳定地薅羊毛。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60%的份额,其中国厂商又贡献了其中80%的销量,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但我们仍然需要像特斯拉这样的强大竞争者。它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强大的性能成功吸引了我们消费者的目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激烈的竞争,整个市场才能保持活力和前进动力。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是非常有前途的市场。毫无疑问,我们消费者可以有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美股最繁忙的二季度财报! 我们该如何把握住住机会?

作者  |  2023-07-24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美股周一收高,开始了繁忙的一周,市场本周关注三大央行利率决议。标普大盘本周迎来最繁忙的二季度财报,其中包括微软和AlphabetMETA等科技巨头的财报,它们是今年股市走强的关键推动力。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52%,连续第11个交易日上涨,创下自20172月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纳指涨幅为0.19%;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40%

电影《大空头》原型之一、现任Neuberger Berman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的艾斯曼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济衰退的迹象。因此,只要没有经济衰退的迹象,我认为市场可能会继续融涨(melt up)。

“融涨”这个概念是美股长期多头亚德尼在2016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出的,指的是,由于不想错过股市上涨赚钱的机会,投资者蜂拥入场(而不是基本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市场中的多头越来越多,市场情绪超级乐观,市场不断走高,甚至加速上涨,最终导致市场崩溃。

今日华尔街最知名的美股大空头Mike Wilson承认错误!他本周一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承认,判断错误,持有的悲观情绪过长了。在通胀下降和成本削减的大背景下,2023年美股的估值高于他们的预期。

今天我们把握了什么机会?

上周美股大跌时,我们公众号文章就大胆点评,提示大家这是上车的好机会。

文章回顾:美股重挫是机会!又是上车的良机!

今天,特斯拉开盘下跌破260美元,主要因为瑞银分析师发布下调评级的研究报告,把特斯拉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但目标价从220美元上调至270美元。

我们立即提示VIP社区260美元重仓入手特斯拉,因为260是特斯拉的关键支撑

VIP今日截图曝光:

TSLA 20230724142926

而且,根据美股大数据量化交易终端 StockWe.com,一开盘,蛮多的特斯拉看涨期权成交,机构交易员一切都在为今天的反弹做出准备!

果然,今天特斯拉全天都一路走高,这就是我们每天要挖掘的机会,就是在不能涨太多的时候进场,不然后面就没有上涨空间了。

今天特斯拉最高价来到了269.85美元,收盘价为269.06,涨幅为3.48%。盘后涨0.55%

2023-07-24 13-46-56

 

除了正股,我们也买入了特斯拉看涨期权,1.26美元买入

TSLA 20230724143834

 

到收盘,该期权接近翻倍,盈利100%

TSLA 20230724143840

中概股大行情

另外今天,今天中概极度活跃,多只国内的中概股集体大涨,NIO +10% XPEV +9.9%BILI +10%,背后的原因是,国内召开了大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详细内容,登陆美股投资网首页,https://www.tradesmax.com/

 

于是,我们抓准机会,一开盘就入手 阿里 BABA94.3美元,在中国全面恢复旅行和国际商务活动后,薇信和支付宝宣布将允许在其支付账户中添加维萨卡和万事达卡等海外卡,以方便中国海外用户的移动支付。

BABA 20230724145813

随后,阿里一直走高,大涨5.5%

我们的VIP服务就是每天实时发送最好的机会给你,而且还会教会你如何分析和选股。让你使用华尔街机构都在使用的量化分析工具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本周重点

“超级央行周”本周重磅来袭!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即将轮番登场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牵动全球投资者的敏感神经。

经历一年多激进加息周期后,美欧等地的高通胀降温态势逐渐明晰。在此背景下,各大央行的货币紧缩证策立场是否会有所改变?这无疑是本次“超级央行周”的看点之一。

美联储最新货币证策指引备受瞩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目前,市场认为美联储在本次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已是“板上钉钉”,预计美联储在年内余下三次议息会议不加息的概率均超过60%

此外标普大盘本周迎来最繁忙的二季度财报期之一,大约40%的道指成分股和30%的标普500成分股将发布财报,其中包括三大科技巨头——“AI领头羊”微软,以及同样在AI领域深耕多年,引领全球AI发展的Meta PlatformsAlphabet

华尔街分析师们预期,在ChatGPT背后的强大AI技术加持下,微软第四财季营收将达554.8亿美元,创下微软营收新高,普遍预期微软Q4每股收益将达到2.55美元。

华尔街对于Meta和谷歌同样予以无比强劲的业绩预期,期望这些引领全球AI发展的科技巨头们通过AI技术实现营收加速增长。

交易员还关注周五发布的美国6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这是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预计核心PCE环比从0.3%降至0.2%,同比从4.6%降至4.2%,继续展示通胀降温的趋势。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前瞻 2023-07-18

作者  |  2023-07-18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尽管特斯拉( TSLA )利润率因降价举措而承压,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也相对疲软,但该股今年以来出人意料地上涨了近136%。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大幅上涨后,特斯拉目前被高估了,该股目前的估值不受基本面支撑,投资者应该选择获利了结。

1、交付增长或放缓

特斯拉在交付量上有着良好的纪录,过去三年的年增长率约为54%。特斯拉在2022年交付了超130万辆电动汽车,较2021年增长了45%,这略低于其增长50%的目标。

特斯拉在去年年底开启了一轮降价潮,以提振消费者需求。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为422,875辆,第二季度的交付量466,140辆更是创下新的季度交付纪录。按照这个速度,特斯拉有望在2023180万辆的交付目标,这意味着增长40%

可以看出,尽管特斯拉的年交付量有望继续强劲增长,但增速已经开始放缓。鉴于特斯拉老化的车型阵容,这种放缓是合理的,因为其Model 3已经推出了6年,Model Y已经推出了3年,而Model SModel X是小众车型。

因此,特斯拉若想保持每年50%左右的交付量增长,推出新车型和更新现有车型至关重要。特斯拉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更新Model 3,而已经多次推迟交付的电动皮卡Cypertruck预计要到2024年才能开始交付。这两款车型将是特斯拉在明年保持增长的重要推手。在这之后,特斯拉预计将推出的平价电动汽车Model 2将对该公司大幅提高年交付量至关重要。

特斯拉在供应方面的能力更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的年产能超过100万辆,远高于最初年产75万辆的目标。强劲的产能是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关键,这使该公司能够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特斯拉通常在季度末推动交付。不过,目前有迹象表明,第二季度结束后市场需求相当疲软,特斯拉的库存可能会超出预期,这表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交付或遭受压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向与福特汽车、通用汽车、RivianPolestar和梅赛德斯等其他汽车制造商开放其在美国的超级充电站网络是一个有利于该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的因素。这清楚地表明,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具有竞争优势,该公司有望在未来从中获利。

尽管很难量化特斯拉将从中获利多少,但这增加了特斯拉来自超级充电站网络的长期收入流,且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的高利用率带来的较低额外成本是该公司未来几年盈利能力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估值过高

分析人士指出,在其模型预测中,未来三年特斯拉的年交付量将以每年约37%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到2025年,特斯拉的年交付量将达到近340万辆。不过,随着规模的扩大,特斯拉要维持30%-40%的交付量增长将变得更为困难。因此,在2026年后,特斯拉的年交付量预计将增长10%-20%左右,到2031年年交付量将增长750万辆左右。另一方面,特斯拉未来的平均每辆车营收将下降,主要是因为Model 2将是一款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到2030年将占特斯拉交付量的很大一部分。

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的毛利率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见底,预计将为18.7%,并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回升至19.2%20.6%。由于特斯拉工厂和更大规模和更高利用率带来的高效率,特斯拉的毛利率将在未来几年内恢复,在中长期内处于20%-25%之间,这将使其成为未来几年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此外,在运营费用方面,特斯拉近年来的表现很好。随着营收增加和成本增长的放缓,运营费用在总营收中的权重一直在下降,2021年这一比例为13.2%,到2022年则降至8.9%

不过,分析人士根据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计算得出,特斯拉的内在价值约为每股150美元,这远低于该股目前的股价。特斯拉的股价似乎被高估了,尽管机器人、超级充电站网络等业务带来的收入在未来可能很重要,但现在难以量化。特斯拉目前的市值似乎并没有基本面支撑,该股近期的上涨似乎具有高度投机性。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