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油价还会再崩盘吗?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随着全球各地开放,经济重启,确诊案例增加,人们开始担心的“第二波”卫生事件的到来,全球经济面临新的威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美东时间周二表示,全球经济将出现比4月份预估更为严重的萎缩。尽管一些经济体开始重新开放,但是IMF警告称,全球经济萎缩幅度可能更大。

这也引起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油价的担忧,如果全球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萎缩,意味着油价也将再次受到冲击。目前,油价已经回升至40美元附近,上涨势头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了放缓迹象。那么,在第二波卫生事件到来之际,投资者应该留意哪些风险呢?

 

原油多头为何看似丝毫不担心?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原油多头可能还不需要过分担忧。虽然在第二波卫生事件的阴霾下油价涨势暂缓,但油价却依然坚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第二波卫生事件尚未对需求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二是在需求缓慢回升的情况下,供应端在支撑着油价。下面我们主要讲第二点。

欧佩克+的减产这里就不再赘述,之前已经提过很多遍,在上次延长减产协议的会议后,此前“作弊”的产油国都已经开始遵守协议,特别是伊拉克,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已经足以表明它不再“作弊”的决心。

随着欧佩克+减产的效果逐渐显现,最近全球多个地区的原油供应出现收紧迹象。

 

欧洲地区

随着北海的石油被运往亚洲,以及俄罗斯大幅削减了出口量,欧洲西北部的实际石油供应似乎越来越吃紧。

布伦特原油目前正处于现货溢价,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供应紧张的市场。石油经纪公司Eagle Commodities Brokers Ltd.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现货市场依然坚挺,意味着当地和亚洲中硫原油供应紧张。这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等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的炼油厂正在提高其消费量。

 

美国

美国原油市场的供应也在收紧。617日消息,沙特在前几个月向美国大量出口原油后,如今几乎暂停了美国原油供应。

6月份到目前为止,沙特仅向美国出口了一船原油,这相当于该国4月份输美原油(130万桶/)的十分之一,当时沙特在与俄罗斯的油价战中向全球大量输出原油。

交易员和分析师们认为,如果沙特本月下半月继续维持当前的供应步伐,沙特对美石油出口料降至35年来最低,这将帮助美国原油市场实现再平衡。

亚洲地区

亚洲地区的供应也有所减少,据知情人士周一透露,沙特阿美已经减少了其将向亚洲至少五名买家供应的七月原油量,削减供应主要涉及中质和重质原油品级。此外,尽管炼油利润率和石油需求尚未赶上原油的上涨,但中东供应趋紧,炼厂对原油需求改善,促使沙特阿美7月对亚洲官方销售价格的上调幅度超过预期。

虽然有供应端的支撑,但原油交易者依然不能对第二波卫生事件掉以轻心,需要时刻留意其发展动向。如果第二波卫生事件发展到需要再次封锁经济的地步,那么原油需求可能会再次崩溃,油价也会随之下跌。

 

当前油市的三个脆弱性

虽然供应端给油价提供了支撑,但油市的基本面依然很脆弱,而且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脆弱性是需求方面

虽然随着经济封锁的解除,全球各地区的原油需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但目前这种复苏还非常脆弱。

美国方面,虽然经济重启了有一段时间,但在这期间美国骚乱不断,而且确诊人数也一直在增加。美国的需求复苏可以说是非常缓慢。数据显示,美国汽油需求的回升停滞不前,同比下降了约20%。航空燃油需求仍然下降了60%以上,而馏分燃油需求的下降幅度也越来越大。如下图所示。

如果第二波卫生事件愈演愈烈,那么美国政府可能会重新采取封锁措施,这可能会导致本来就缓慢的需求复苏再次崩溃。

欧洲方面,需求也是很惨淡,在原油进口减少的情况之下,成品油库存仍然无法减少。而且从通勤出行方面也能看出欧洲的需求情况,在伦敦和米兰,早晨通勤的高峰时间仍然比一年前平均低65%左右,但在4月初,这一数字曾经下降了近90%

也就亚洲的需求恢复的不错,主要是因为中日韩都是能源进口大国,而且受卫生事件影响相对没那么严重。

周二下午IEA月报也明确表示,在2022年之前,原油需求都难以全面复苏,由此可见需求复苏的速度有多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二波卫生事件再次冲击原油需求,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个脆弱性便是库存

虽然最近库存方面出现了一些乐观的迹象,例如,北海远洋油轮上积压的石油开始减少,截至5月底,该地区的浮船储量达到1200万桶,这个数字现在下降了35%。然而,这种个别地区的库存下降并不具有代表性。其他地区的库存情况依然严峻。

Vortexa Ltd.的数据显示,6月份的第一周,全球浮动原油库存达到了1.8亿桶,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Genscape Inc.的数据,欧洲主要存储中心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安特卫普的陆上库存也在本月的第一周跃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美国原油库存。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至6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已经升至5.381亿桶,为1982年有关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数据在提醒我们,仍需提防原油基本面的再度恶化。

从成品油的库存表现来看,汽柴油库存仍然处在历史最高值附近。成品油库存的高企,也使得美国炼厂利润处于较低水平,这极大地限制了炼厂的开工积极性,炼厂产能利用率依然较低。

 

过去几个月,中国增加了大量的原油储备,这为缓解库存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接下来的情况令人有些担忧。

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今年前六个月,仅中国就将增加4.4亿桶石油储备,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增幅。

中国的石油储备增加实际上提振了油价,因为这等于是在经济低迷最严重的时候提供了一个需求来源,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存储增加的速度是否能够继续下去。

 

第三个脆弱性来自油价本身

油价从4月底的开始的这波反弹可能有点用力过猛,跟基本面有些脱节。

华尔街投行高盛也指出,原油等能源商品的价格存在回落风险,因为近期它们的涨得太快,涨幅也太大了。毕竟原油库存还高企、而需求依然低迷。如果平衡状况不发生改变,原油价格的任何反弹都是不可持续的。

该投行认为,能源产品下行风险显著。在当前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附近时,将刺激一些石油生产恢复,继而大大增加了价格下行风险,它认为油价将会出现15-20%的回调。

 

如何看待后续油价走势?

后续油价的走势依旧取决于供需博弈的结果,和之前不同的是,现在交易者需要多留意第二波卫生事件的发展,看它是否会再次导致需求下滑。此外,我们还需留意恢复生产的程度和速度,因为这决定了需求的复苏速度。

美股投资网认为,接下来,原油交易者要盯紧40美元这个价格水平,因为在这个价格水平,许多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已经可以获得喘息,甚至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意味着它们势必会为了获得利润而增产,部分产油商也确实早就这么做了。

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由于下游的需求复苏还非常脆弱,如果在这个时候供应再增加,很可能就会打压原油价格。

因此,如果油价过快超过这个价格水平,对后续的原油价格上涨而言是不利的,毕竟原油需求复苏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油价上涨与基本面不匹配时,随时都可能会回调。

 

美股discord群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几百位美国股票投资者一起交流每日美股行情,分享大盘走势分析,挖掘潜力上涨股,点击下方链接加入 https://discord.gg/7S767zJ

 

 

 

 

英国石油公司计划全球裁近万人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英国石油公司计划全球裁员近万人

《经济参考报》10日发表秦天弘撰写的文章《英国石油公司计划全球裁员近万人》。文章摘要如下: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当地时间6月8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冲击,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

报道称,英国石油公司目前在全球有超过7万名员工,此次裁员数量大约1万人。公共卫生事件令英国石油公司在能源行业转型的背景下加快重组步伐,重组将“严重”影响高层职位,其中级别最高的400个管理层职位预计将裁减三分之一。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卢尼表示:“裁员进程将从现在开始,大多数人将在今年年底前离开。”卢尼同时表示,他打算带领企业向低碳能源转型,裁员将使企业转型更为灵活。卢尼在全球视频会议中称,英国石油公司一直希望成为一家“更精简、行动更快、碳排放更低”的企业。

今年4月28日,英国石油公司公布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里,公司营收为596.5亿美元,同比下滑10%,净利润8亿美元,同比下降67%,去年一季度净利润则为24亿美元。同时,公司债务升至51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加60亿美元。

卢尼此前表示,油价暴跌后,公司宣布将2020年开支削减25%至120亿美元,以便争取在明年油价跌至每桶35美元以下时仍能盈利。对于当下的行业处境,卢尼称:“这可能是数十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面临的最残酷环境。”

因全球经济停摆、民众出行减少,国际石油需求遭遇重创,加上主要产油国为抢占市场份额角力,国际油价3月腰斩。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5月开始实施的历史性减产难以抵消需求不足并提振油价,接下来一段时间,油企将继续面临严峻形势。

对于英国石油公司声称仍将致力于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有分析人士认为,低油价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向清洁能源过渡需要更高的油价支撑,否则转型成本和转型意愿将遇到阻碍。

此前,英国石油公司的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宣布,计划今年将全球员工人数削减10%至15%;埃克森美孚表示,公司尚未采取裁员措施,不过,今年计划支出将削减30%。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百事可乐饮料工厂未出现确诊病例-发生疫情个案的是百事食品一个分厂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百事可乐饮料工厂未出现确诊病例 发生疫情个案的是百事食品一个分厂

百事中国发布声明称,包括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在内的、生产百事可乐等饮料产品的全国各百事各灌装厂迄今为止并未发现任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生产经营一直有序开展,未曾停产停业,百事全系列饮料产品符合国家各项标准,一直依法正常供应。北京市新冠发布会通报发生疫情个案的工厂只是位于北京大兴区磁魏路1号的百事食品一个分厂,其从未生产任何饮料产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百事中国声明:百事可乐饮料厂无确诊病例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百事中国声明:百事可乐饮料厂无确诊病例

6月21日,针对旗下工厂出现确诊病例一事,百事中国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包括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在内的、生产百事可乐等饮料产品的全国各百事各灌装厂迄今为止并未发现任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北京新冠发布会通报发生疫情个案的工厂只是位于北京大兴区磁魏路1号的百事食品一个分厂,其从未生产任何饮料产品。

百事中国表示,百事饮料的灌装厂生产经营一直有序开展,未曾停产停业,百事全系列饮料产品符合国家各项标准,一直依法正常供应。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了解,此次出现确诊病例的这家食品公司为百事公司旗下的大兴磁魏路分厂,为薯片等膨化食品、粮食加工品的生产厂。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集团事务部企宣总监樊志敏在发布会上通报,公司出现确诊病例后,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停产停工,产品封存、环境消杀、人员隔离等措施,已经对产品及常去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取样调查。

另外,百事公司旗下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地址在大兴区,股权结构显示,北京百事可乐的控股股东为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65%股份;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占35%股份,该公司也是北京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的100%控股股东。

6月21日,北京一轻食品集团公司发布澄清声明称,旗下义利或北冰洋工厂没有发生任何疫情,公司为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100%为阴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瑞幸拟开董事会背后:陆正耀与黎辉刘二海铁三角现裂痕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瑞幸拟开董事会背后:陆正耀与黎辉刘二海铁三角现裂痕

自瑞幸咖啡自曝22亿财务造假以来,整个神州系就陷入到风雨飘摇之中,连带着瑞幸咖啡的投资人也受到牵连。

不过,在长达数月的各种舆论抨击中,瑞幸咖啡的管理层、投资人还算步调一致,与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同进退。

但昨日凌晨,瑞幸咖啡发布一则公告则打破这种宁静。瑞幸咖啡宣布,将在7月5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讨论的事项包括:解除董事长陆正耀的董事任命,解除黎辉、刘二海的董事任命,及解除独立董事Sean Shao的任命。

瑞幸咖啡还提议加入两位新的独立董事Ying Zeng与Jie Yang。这两名独立董事候选人均有比较深厚的法律背景。

一旦陆正耀、黎辉、刘二海和Sean Shao等均被免职,瑞幸咖啡在自曝造假事件时的董事会成员将悉数离职。

这一蹊跷的董事会召开,看上去是瑞幸咖啡为摆脱造假丑闻,董事会让陆正耀与黎辉、刘二海都退下去。

不过,在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看来,真实情况并不那么简单,蕴藏信息是,陆正耀要踢黎辉、刘二海出局,阻碍独立调查机构对瑞幸咖啡造假一事的调查。

陆正耀与黎辉、刘二海利益并不一致

曾经陆正耀、黎辉、刘二海被视为是铁三角,在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瑞幸咖啡三个项目中都紧密战斗,三个50岁“老男人”紧密配合,将多家公司送上市。

黎辉的大钲资本,刘二海的愉悦资本在瑞幸咖啡的成长过程中均发挥很大作用,瑞幸咖啡上市前两轮的重要融资中,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都有参与。

2018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2018年12月,瑞幸咖啡再次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

IPO前,陆正耀持股30.53%;钱治亚持股19.68%;Mayer Investments Fund, L.P。持股12.4%;大钲资本持股为11.9%,愉悦资本持股为6.75%。

2020年1月,瑞幸咖啡完成增发并发行可转债。总融资额绿鞋前9.8亿美元,绿鞋后11.3亿美元。其中,股东大钲资本少量减持,套现2.3亿美元。

对于陆正耀、黎辉、刘二海铁三角来说,在瑞幸咖啡项目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何还会产生裂痕?

原因就在于,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后,陆正耀与黎辉、刘二海的利益并不一致。

陆正耀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瑞幸咖啡造假风波爆发后,瑞幸咖啡成立了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以监督内部在对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的财政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提请董事会注意的某些问题的调查。

特别委员会由董事会的三名独立董事肖恩(Sean Shao),朴天若和魏源宗组成,邵担任董事长。特别委员会已就内部调查保留了独立顾问,包括独立法律顾问和法务会计师。特别委员会已任命Kirkland&Ellis为独立外部顾问。

日前,瑞幸咖啡宣布独立董事濮天若因个人原因辞职。濮天若辞职后,瑞幸咖啡审计委员会和特别独立委员会成员将剩下Sean Shao和Wai Yuen Chong,其中Sean Shao为上述两个委员会主席。

此次瑞幸咖啡要召开的董事会,除了要解除董事长陆正耀的董事任命,及解除黎辉、刘二海的董事任命,也要解除独立董事Sean Shao的任命。而一旦解除Sean Shao的任命,则意味着瑞幸咖啡内部的独立调查将无法持续下去。

知情人士对雷帝网称,是陆正耀控制的家族信托浩德投资(Haode Investment)向瑞幸咖啡发函,要求召开独立董事会,提出更换独立董事的决议,而要任命的独立董事的Ying Zeng、Jie Yang为陆正耀的自己人。

可以理解为何陆正耀与黎辉、刘二海的利益为何不一致,陆正耀是神州系的实际控制人,在这个独立王国,陆正耀就是绝对的老大。

据财新援引监管人士的消息称,有关部门已掌握了陆正耀对于公司财务造假的指令性的电子邮件,陆正耀可能被公诉,极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因此,可预期的是,在瑞幸咖啡解雇CEO和COO职务,重组管理层展示出公司改变决心,但矛头依然指向背后实际控制人陆正耀的情况下,陆正耀并不愿意独立调查持续下去。但阻止独立调查的做法肯定并不明智。

而黎辉、刘二海则是外部投资人,主要通过投资获取利益。

对于黎辉、刘二海来说,坚持独立的调查,对各自基金有利,可以证明大征资本和愉悦资本只是投资人,对瑞幸咖啡的造假并不知情。

外界分析,陆正耀旗下Haode Investment基金主张召开这一董事会,目的也是清除异己,将董事会彻底换成陆正耀自己的人,实现对一切都可以控制。只是陆正耀这一做法,反而是更明显的把黎辉、刘二海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所谓面对危机,没有朋友,只有利益,陆正耀反而呈现出孤家寡人的形象。

也有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透露,股东还在沟通协调之中,一切都还没最终决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瑞幸咖啡其实经营不错,如果更换大股东,公司还是可以经营下去。对瑞幸咖啡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保公司,还是保陆正耀。如果瑞幸咖啡的主要股东之间矛盾公开化,未免不会对瑞幸咖啡当前经营造成困扰。

不过,陆正耀面临的问题也并非是其个人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疫情之下,全球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在美国,神州租车的美国老师、美国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TZ)都申请破产了,陆正耀所控制的神州租车、神州专车、宝沃,都是重资产业务,在疫情下备受打击,只是瑞幸咖啡造假风波,加重了陆正耀神州系帝国的危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的“顽疾”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特斯拉的“顽疾”

无论你的产品长板有多么优秀,严格的质量把控与装配细节,加之冗余的安全性,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老实说,此刻对于特斯拉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印象,正在变得愈发复杂。一方面,不得不感叹其市值成功超越丰田,跃居世界第一的不易。同时,刚刚过去的5月,国产Model 3在中国市场再次“破圈”,销量达到万辆看齐奔驰、宝马、奥迪等一众豪华品牌传统燃油车型。

但是另一方面,特斯拉却在用各种各样的负面案例,接连不断地展现出自身“顽疾”,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一半天使,一半恶魔”,成了对特斯拉颇为恰当的形容。而就在几天之前,一辆特斯拉Model 3所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再次使该品牌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偶发还是通病?

近日,一张特斯拉Model 3起火后被烧成“空壳”的图片,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与发酵。最终,在了解多方具体情况后得知,该事故发生于江西南昌,车主称他像往常一样驾驶车辆行驶在红谷滩新区赣江南大道,途经国体中心时,车辆突然自动提速至127km/h。

在此期间,车主并未打开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全程处于人工控制状态。突然加速期间,车主曾多次踩下制动刹车,但是并没有任何效果,只能一路闯过交通信号灯并连续躲避社会车辆。而车辆失控的总里程达到了8km,一直行驶到赣江南大道的尽头,撞上土堆后翻至路旁草地上。

车辆翻停后,司机从驾驶位艰难爬出,身体多处受到不同程度的伤。而车辆由于变形严重,十分钟后发生自燃。随后,消防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明火进行了及时扑救,伤者则被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同时,疑似车主亲属的相关人员也在网络之中证实了事故属实,并晒出伤者的诊断报告,显示其腹部受到撞击后出现大量积血,并且该家属也联系了特斯拉官方,谋求说法。

事故发生3天之后,特斯拉正式做出回复:“已于第一时间处理此事,根据特斯拉的车辆设计原理,刹车失灵车辆自己加速的可能性非常小。建议等政府部门根据车辆数据做出结论后,再下判断。”对此,部分网友也对事故是否为“自动提速,刹车失灵”所造成,产生了巨大疑问。因为即使车辆突然加速,机械刹车系统一同失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估计还是由于驾驶员不当操作造成。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特斯拉除本次事故外,还发生了多起类似事故,Model 3的质量肯定存在问题。平心而论,对于这样的争议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每当特斯拉陷入负面风波,观点的对峙就从未平息过。至于造成如此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特斯拉每次处理与善后时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态度。

其实,进入2020年后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特斯拉意外加速”的关键语句,显示出的相关类似事故绝非上述一起。早在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曾表示,针对特斯拉三款车型可能会发生意外加速的隐患,已经开始着手调查。

因为根据独立投资者Brian Sparks提交的一份请愿书显示,由于意外加速特斯拉这123辆不同款式的车型,共造成了110起事故,导致52人受伤,而且设计缺陷还有可能波及2013-2019年间生产的50万辆电动车型。随后,特斯拉发布公告否定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这份请愿书是完全虚假的,是做空者对其的抹黑。我们分析了我们了解到的每一级车辆意外加速事件的驾驶数据,结论是,特斯拉汽车在所有实践中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只有当驾驶员让汽车加速时,汽车才会加速,当驾驶员踩下制动后,车辆会正常减速或停止。事实上,几乎每款汽车都会发生因驾驶者错踩踏板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虽然特斯拉并不认同其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但是持续发生的相关事故,还是让我们不禁反问,如此问题究竟是偶发还是通病?难道所有事故都是驾驶者操作不当所造成的?

不可否认,在整车电子架构、自动驾驶系统、电池能耗管理、综合续航表现等方面,特斯拉的确成为了当下领先的头部车企。但是请别忘记,身处“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下,车辆冗余的安全性永远才是第一要素。有时过于激进或许能够取得一时的领先,可谁都无法保证不会被副作用“反噬”。

“底线”不容有失

如果说“意外加速”究竟是偶发事故还是长久通病,仍未彻底“坐实”,那么特斯拉被诟病许久的较差装配工艺,已然成为了其最大的“顽疾”。近日,有外媒报道,特斯拉向本土用户交付的Model Y存在“重大缺陷”,问题集中在车辆安全带松垮、后排座椅出厂时未固定等。而这位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车主,5月准备提车后发现了上述无法忍受甚至略显荒唐的问题,直接拒绝签字提车。

并且更加令人感到费解的是,根据特斯拉的购车合同,客户在购买新车后如果因为质量问题选择退车,则在一年内不得再购买同一型号同一版本的特斯拉车型。如果特斯拉怀疑客户的退车行为不当,则特斯拉所有的车型对该客户禁售一年,该合同条款不仅适用于北美市场,同时也适用于欧洲市场。

此外,位于社交平台搜索类似案例,便会发现Model Y因为装配质量较差所引发的负面案例层出不穷。内饰面板上清晰可见的手印、车门密封胶条的接缝不均、车漆轮毂出现刮痕,对于一款售价超过5万美元的车型而言,这确实不可思议。

而特斯拉装配细节方面的瑕疵,也不局限于海外车型身上。众所周知,今年1月7日国产Model 3正式交付之时,行业中“国产版本装配细节与质量要好于进口版本”的声音不断涌现。但是就现状而言,这样的判定或许过于武断。因为从部分国产车主的反馈来看,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根据分析师身边的一位好友反映,特斯拉在4月向其正式交付了标准续航版Model 3车型,随着雨季来临,其车辆后门由于密封胶条装配工艺较差,竟然会出现雨水漏入车内的现象。而中控屏幕死机、内饰多处异响,在用车过程中也会频繁出现。

更加令人诧异的是,每当有车主对外反映出特斯拉相关产品的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之时,总会收到其他用户的辩解甚至质疑。他们坚定地认为特斯拉的首要身份是一家“科技公司”,其次才是一家“车企”。所以不必纠结于细节方面的缺失,超前的科技配置与优秀的产品体验更为重要。

看到这里不禁想说,如此观点或许只能证明这群人的“价值观”已被特斯拉彻底带偏。因为一部能够合法上路行驶的汽车,无论任何品牌,无论你的产品长板有多么优秀,严格的质量把控与装配细节,加之冗余的安全性,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特斯拉作为一家成立17年的车企,还会出现种种略显“讽刺”的错误,再次印证其“顽疾”之深。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海关总署暂停美国泰森公司(Tyson)注册号为P5842的禽肉企业产品输华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海关总署暂停美国泰森公司(Tyson)注册号为P5842的禽肉企业产品输华

摘要

【海关总署暂停美国泰森公司(Tyson)注册号为P5842的禽肉企业产品输华】美国泰森(Tyson)公司证实,该公司注册号为P5842的禽肉屠宰企业近日发生员工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海关总署已更新《符合评估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暂停来自该企业的产品进口。对于已到港或即将到港的来自上述企业的产品,海关部门全部予以暂扣。(央视)

自6月21日起暂停美国泰森(Tyson)公司注册号为P5842的禽肉屠宰企业产品输华。

美国泰森(Tyson)公司证实,该公司注册号为P5842的禽肉屠宰企业近日发生员工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海关总署已更新《符合评估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暂停来自该企业的产品进口。对于已到港或即将到港的来自上述企业的产品,海关部门全部予以暂扣。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又见腾讯大动作-7000万增持蔚来汽车!新能源汽车利好持续-腾讯嗅到了什么?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又见腾讯大动作!7000万增持蔚来汽车 坐稳第二大股东!新能源汽车利好持续 腾讯嗅到了什么?

摘要

【又见腾讯大动作 7000万增持蔚来汽车!新能源汽车利好持续 腾讯嗅到了什么?】6月19日,美国证监会披露,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买入蔚来汽车168万股美国存托股(ADS),斥资1000万美元(7070万元人民币)。增持后,腾讯持有蔚来约1.59亿股普通股,持股占比15.1%,稳坐第二大股东。(美股投资网)

2019年经历汽车召回、裁员、4年烧掉400亿等各种负面打击的蔚来汽车,似乎已经过了至暗时刻。

6月19日,美国证监会披露,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买入蔚来汽车168万股美国存托股(ADS),斥资1000万美元(7070万元人民币)。增持后,腾讯持有蔚来约1.59 亿股普通股,持股占比15.1%,稳坐第二大股东。

在腾讯增持的消息影响下,蔚来汽车开盘后上涨5.5%,最终报收7.34美元/股,上涨2.23%,总市值86.94亿美元(614.73亿元人民币)。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在今年5月份,蔚来交付了3436台车,也创造了历史交付的新高,这说明,在疫情期间高端乘用车用户对于电动车的喜好度上升了,跟疫情对于用户行为的改变的关联度非常大。

腾讯千万美元增持

6月19日,腾讯通过旗下Huang River基金斥资1000万美元购入蔚来汽车168万股ADS。

根据文件,腾讯报告通过优先股所有权、可转换票据和购买额外股份。截至6月10日,腾讯持有蔚来汽车15.1%的A类普通股。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腾讯持股蔚来汽车比例为12.6%,投票权占比为21.1%,当时持股140575048股。可以说,腾讯持有蔚来股份仅次于蔚来创始人李斌,他持有蔚来154689253股,拥有13.8%股权,以及47%投票权。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此次增持后,腾讯持有蔚来的股数较3月31日增加了1845.85万股,这其中包含了新增持的168万股ADS,还包括由持有的2020年8月30日到期可转换票据可转换成的1677.8523万股A类股或ADS等,腾讯已坐稳蔚来第二大股东位置。

据了解,今年6月初,蔚来汽车曾宣布将发行6000万股ADS,发行价拟定为5.97美元,预计此次净募资3.44亿美元,腾讯增持就源于此次蔚来的发行计划。

蔚来新股发行的所得资金将用于四方面,其中约30%用于产品、服务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约15%用于开发公司的制造设施和供应链;约40%用于公司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运营、发展;剩余的将用于一般商业用途。

腾讯的增持给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似乎也说明蔚来汽车彻底好转了。

回到2019年上半年,蔚来汽车给外界普遍印象是“不看好”,2019年6月,因电池自燃隐患,蔚来汽车召回了4800多辆ES8,2019年上半年又爆出巨亏59.37亿元,后续更是传出裁员等消息,蔚来汽车如掉入“冰窟窿”,其股价一度跌到1.19美元/股,市值也一度跌到14.1亿美元(约99.69亿元人民币)。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蔚来似乎已经扛住了各种考验。今年以来,蔚来股价一路上扬,最新收盘价7.34美元/股,市值攀升至最新的86.94亿美元(614.73亿元人民币)。

蔚来尚未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今年以来受到外界资本青睐,但蔚来汽车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同比增长58%;归母净利润-114.13亿元,亏损额较2018年下降51.1%。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之下,蔚来的汽车交付量3838辆,同比下降3.8%(其中,3月环比增长116.8%至1533辆),营业总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15.9%,归母净亏损同比下降33.7%至16.6亿元。

蔚来汽车尽管销量和营收同比有所下降,通过精减费用而实现净亏损同比缩减则是好消息。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蔚来研发费用同比减少51.6%至5.224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5.7%至8.483亿元。李斌也曾透露蔚来的员工数约7500人,比2019年1月的9900人减少了将近25%。

截至2020年2月,蔚来为中国296个城市的34218名消费者提供服务,在59个城市设有84家直营店。

平安证券分析师朱栋认为,资金短缺依然是当前蔚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截至 2019 年末,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10.56亿元。蔚来在报告中表示,现金余额不足以提供未来12个月持续经营所需的营运资金和流动资金,将继续致力于融资项目以改善其流动性和现金状况。

此外,截至今年3月31日,长期借款总额约为10.17亿元,主要包括可转换票据和长期银行债务。

不过,2020年初以来,蔚来已获得持续融资“补血”,至少4笔可转债融资合计金额约4.25亿美元,另外还有6月初的发行6000万股ADS募资约3.44亿美元。

此外,蔚来还传出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消息,例如今年2月蔚来与合肥市政府还达成协议,合肥市政府官微消息,蔚来融资145亿元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不过,该消息发布后不久被删除。

对于合肥项目具体规划,李斌曾表示,“这些是相关工作人员提出的一些框架协议阶段的计划,并不是最终版。最终规划如何,将以双方签订的最终协议为准。”

新能源汽车持续迎利好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尽管汽车销量也受到影响,但消费者出于安全,为避免公共交通交叉感染转而购买汽车,汽车消费复苏正在持续发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中汽协披露数据,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2万辆,同比下降 23.5%,环比增长 12.2%;1~5月累计销量28.9万辆,同比下降38.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4万辆,同比下降24.4%,环比增长15.8%;新能源商用车销量0.8万辆,同比下降13.7%,环比下降13.7%。

6月20日,在《中国企业家》主办的会议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演讲中透露,在今年5月份,蔚来交付了3436台车,也创造了历史交付的新高,而且ES6从去年10月份开始,已连续8个月都是纯电SUV销量的冠军,平均售价在40多万人民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用户,特别是高端乘用车的用户,在疫情期间他们对于电动车的喜好度上升了,这其实跟疫情对于用户行为的改变的关联度是非常大的。”李斌表示。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国内车市运转已恢复日常,随着后续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以及渠道运转效率提升,车市景气度有望继续回升。

利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当前各地陆续推出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今年3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原定于2020年是补贴政策取消的最后一年。

地方政府方面,今年6月7日,深圳发布《深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措施》,对新购新能源小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综合使用财政补贴,其中新购纯电动高级型或经济型乘用车补贴2万元/车,新购插电式混合动力高级型乘用车补贴1万元/车。

6月8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表示,海南省2030年将不再售燃油汽车。近年来各省市越来越重视污染治理,新能源汽车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业界预计在国内的其他重污染省份,新能源汽车促进政策将纷纷推出。

实际上,就全球来看,今年6月10日,成立17年的新能源头部车企特斯拉股价突破1000美元,市值突破1900亿美元,一度超越“87岁”的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一度令外界吃惊。

财报显示,丰田汽车2020财年营业收入约为29.9万亿日元(约为2万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净利润为2.1万亿日元(约为13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而特斯拉2019年全年营收245.78亿美元(约为1738亿人民币),全年净亏损8.62亿美元(约为61亿人民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12配置基本确定-苹果下一个真香机?

作者  |  2020-06-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iPhone 12配置基本确定,苹果下一个真香机?

众所周知了,一年一度热热闹闹的618已经结束了,各大手机厂商各显神通也有了结果,华为和苹果可以说是最大赢家,而iPhone 11无疑是一匹大黑马,成为了618最畅销的旗舰产品。事实证明,5G根本不是拦路虎,苹果手机降价提升性价比依旧可以成为“真香机”。不少网友也说:没有5G的iPhone 11都这么受欢迎,要是今年的iPhone 12搭载5G网络,那国产手机岂不是只有靠边的份了?

回到iPhone 12的消息,往年在9月份发布的苹果新旗舰,在今年面临着挑战,众多苹果供应商都透露出iPhone 12并不能如约而至,苹果分析师们也在分享着自己的报告,以供相关投资者规避风险。但是还有希望,毕竟迷雾和真相还没有到眼前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持怀疑态度。

不过,618一结束,iPhone 11系列就恢复了原价(常规促销价)。在京东苹果产品旗舰店,iPhone 11的折扣从618前夕的900元降到500元,iPhone 11Pro的折扣调整到1200元;iPhone 11Pro Max的折扣从2100元降到1600。

由于销量下降,苹果公司发动了一场“价格战”。近年来,苹果对iPhone进行了大幅降价,并于今年4月发布了Se2版“小钢炮”iPhone,由于这款手机的发布和各系列iPhone的大幅降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iPhone,激起了购买iPhone的欲望。

但是还有很多果粉没有选择入手iPhone 11的原因是,想等等9月份苹果要发布的iPhone 12。现在距离iPhone 12发布也就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3个月时间也是非常快的。预计iPhone 12将会全面支持5G功能,是苹果旗下第一款5G手机。相信对比iPhone 11,iPhone 12的性能将会大幅提升。

另外,根据苹果分析师郭明祺等人的爆料,iPhone 12将会有四个版本,其中普通版的定价预计跟iPhone 11一样,将会在5500元左右。很多果粉就在想,与其现在花4000多入手iPhone 11,不如花5500入手iPhone 12。很明显,5G手机是未来的主流,4G手机肯定是要逐步退场的。5G的iPhone 12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外媒给出的5.4英寸的iPhone 12机模,与目前的iPhone SE对比之后,它的机身尺寸还要小了一圈。如果这就是5.4英寸的iPhone 12,我们认为它将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尤其是对于期待小屏旗舰的用户来说,5.4英寸的iPhone 12绝对是绝无仅有的选择。既有强大的性能,还有娇小的身躯,同时它的价格也将会是四款iPhone 12当中最便宜的。

除此之外呢,近日,有关一张iPhone 12 Pro的工厂程序清单图曝光,据图片所示,iPhone 12 Pro并未采用纯直角边框设计,而是较为圆润一些,边框边缘过渡并不突兀。后置方面,则采用了与iPhone 11 Pro类似的“浴霸”式后置三摄,同时还加入了LiDAR传感器。

那么,下面明美无限就继续给广大关注我的果粉们曝光更多关于iPhone 12最新的那些事。

据报道,iPhone 12的配色方案将与iPhone 11相同,唯一的不同是这次iPhone 12的配色方案比iPhone 11多一种配色——玫瑰金。iPhone 12的配色方案包括“薰衣草紫”,“玫瑰金”,“天蓝色”,iPhone 12的配色方案丰富多彩。但是在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中,可能除了黑色和白色外,还有夜绿色。

还有iPhone 12 Pro Max的确有理由,也有大概率配备120Hz刷新率屏幕,因为苹果目前发布的手机,基本用的是三星的OLED屏,屏幕素质也用上了顶级,今年三星发布的Galaxy S20系列,也配备了120Hz刷新率,更何况先前苹果在iPad Pro第二代上,就开始实现了120Hz刷新率和触控采样率并行了,所以用上手机,也是指日可待,基本可以肯定会配备上了。

顺便一提,近日根据外媒报道,京东方提供的OLED屏幕并未通过苹果的测试,因此或许供货将要推迟,导致首批上市的iPhone 12或许仅有三星、LG屏幕。不过京东方将继续尝试,以争取来自苹果等公司的订单。此前该公司已经为苹果的iPad、MacBook等产品线提供显示屏。

其实从去年8月开始,苹果就一直在与京东方进行合作并测试该公司的OLED屏,最新消息显示,京东方第一批OLED屏未通过苹果的质量测试。因此苹果为iPhone12下的7500万块OLED屏的订单中,三星独占5500万块,其余2000万块由LG Display。

然后就是iPhone 12的屏幕指纹技术,安卓用了两年的黑科技,iPhone 12终于有望可以用上。此前,国外媒体曾说苹果已经申请屏幕指纹解锁专利,并已通过专利权。而iPhone 12可能会搭载全屏超声波指纹解锁,也就是说,无论你在手机屏幕上的任何地方按指纹都可以识别并解锁。

目前的屏下指纹技术分为四种:光学识别、电容识别、热敏识别和超声波识别。具有“体积轻巧、成本偏低”的电容式模组是大多智能手机主流方案,目前来看,市场的饱和度达到了顶峰。

此外,iPhone 12 Pro Max的机身厚度还会减少,iPhone 11 Pro Max采用的是8.1mm机身厚度,而到了12 Pro Max,却减少到了7.4mm,手感和颜值都会有所提升,不过希望不会以牺牲电池容量和5G天线信号质量作为代价,之前有传言会配备4400mAh大电池,不过这7.4mm机身,控制估计很难,因此电池容量可能会小一些。

今天还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2系列不仅全部升级为OLED屏幕,同时还有机型或将支持120Hz高刷新率、10位色彩、XDR(极致动态范围),甚至是屏下指纹识别等新特性。不过,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iPhone 12系列或不会采用低功耗的LTPO技术,因此如果机型支持高刷新率,那么续航将面临挑战。

对此,如果你们对于苹果公司的iPhone 12最新曝光还有什么想要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明美无限参与一起讨论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