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Disney+、Hulu、ESPN+三管齐下-迪士尼能否挤下奈飞?

作者  |  2019-12-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对迪士尼来说,11月是相当长的一个月。这家媒体巨头的流媒体服务Disney+开局再好不过了,它的流媒体观众数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在此之前,该公司的另外两个超热门平台Hulu和ESPN+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最近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一份文件中,《老鼠之屋》提供了其订户数量的最新数据,显示迪士尼正在实现其长期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目标。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服务的增长数据,看看这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ESPN+继续快速增长

迪士尼进军流媒体的第一步是ESPN+,这是其旗舰有线体育网络的配套服务。这项服务于2018年4月推出,仅6个月后用户就超过了100万。到2019年2月,ESPN+的付费用户已经超过200万。迪士尼在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说,ESPN+在2019财年(截至9月28日)结束时拥有约300万订户。在本月早些时候召开的第四季度电话会议上,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格尔表示:“我很高兴地宣布,截至今天,ESPN Plus的付费订阅用户已超过350万。”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司对这项服务的期望,迪斯尼在4月份的投资者日上表示,计划在2024财年末将ESPN+的订户增加到800万至1200万。按照这个速度,公司应该能够提前超过这个目标。

Hulu的表现也不差

当迪斯尼从福克斯手中收购某些资产时,它成为了Hulu的大股东。今年5月,该公司与康卡斯特(Comcast)达成了一项协议,赋予迪士尼对这家流行流媒体公司的全面运营控制权。2018年,Hulu新增用户800万,同比增长48%,用户总数达到2500万。在今年5月的Hulu发布会上,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2,680万。在迪士尼刚刚发布的《10K》中,该公司透露,到9月份,Hulu的付费用户已增至2900万。

Hulu的用户增长可能会因为迪斯尼决定将ESPN+、Hulu和Disney+捆绑在一起,每个月享受优厚的折扣而得到提振。

迪士尼此前曾表示,Hulu的目标是在2024年达到4,000万至6,000万用户,这似乎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Disney+飞出大门

Disney+在11月12日发布了好评如潮的评论。该公司宣布,这一新兴的流媒体服务在运营的第一天就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注册(包括免费试用)。迪士尼还表示,除了在季度财报发布期间,它不会提供最新信息。

在4月份的投资者日期间,迪士尼表示,计划到2024财年在全球范围内吸引6000万至9000万用户。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注册用户中有多少会转化为付费订阅,而Disney+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流媒体服务的三重奏

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预计流媒体服务的亏损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峰值,但如果公司能够实现用户目标,迪士尼预计Hulu和ESPN+最早将在2023年实现盈利,迪士尼+将在2024年实现盈利。以目前的增长速度,它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超过这些基准。

在很短的时间内,迪士尼的三家流媒体服务,包括免费试运行的Disney+,已经积累了4250万观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数字,业内领先的Netflix在2007年推出了当前的视频互联网模式,但直到2014年初,也就是整整7年后,它才夸耀自己拥有了这么多的流媒体客户。与五年前相比,如今的世界显然更加以流为中心,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这仍然是迪士尼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对其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雄心来说是个好兆头。

5年后(如果不是更早的话),迪士尼可能会有一个蓬勃发展、利润丰厚的流媒体业务,这最终将有利于股东。

 

英伟达股票在数据中心需求上升时表现良好

作者  |  2019-11-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芯片制造商NvidiaNVDA)主要依靠其游戏和数据中心业务来获得收入。游戏是其最大的业务,而数据中心是其增长最快的业务。但是,自去年10月以来,这些细分市场的表现一直不佳。

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

该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从2016财年的3.4亿美元激增至2019财年的30亿美元。这一增长得益于使用其GPU(图形处理单元)的应用程序数量的增长。这家芯片巨头还在AI计算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但是,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在2019财年第四季度受到了打击。在增长了三年多之后,其收入在该季度中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在一些大规模消费者暂时停止支出后,其收入下降。这些大规模消费者在2019财年初期的大量购买后便陷入停顿。竞争对手英特尔(INTC)也受到支出停顿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超大规模消费者的支出下降继续影响数据中心收入。在该公司2020财年的所有三个季度中,其数据中心收入分别同比下降9.6%,14%和8.3%。

美股投资网TradesMax原创文章分析:总体而言,英伟达在2020财年第三季度的收益和收入均高于预期。两者均同比下降,但均在本季度环比增长。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中,其收益和收入一直在连续增长。它为第四季度(截至20201月)提供了较弱的指导。

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

根据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在公司的新闻稿中所说,“游戏业务和超大规模客户的需求推动了Q3的业绩增长。”他补充说,“我们将业务范围从云扩展到了GPU加速的5GAI物联网将彻底改变世界最大的产业。”

Huang在本周二的《Mad Money》中告诉吉姆·克莱默(JimCramer),英伟达的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引擎”,正如宾辛加所说。对AI相关技术的需求增加有助于在第三季度改善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预计其数据中心业务将在第四季度继续增长。

我们相信公司正在努力专注于其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业务。在第三季度,NvidiaMicrosoftMSFT)合作,并通过其T4 GPU开发了Microsoft Azure Data Box Edge硬件产品。它还与VMware携手使用其T4 GPUAmazon WebServices上增强VMware Cloud。它还将其AI技术与美国邮政局合作使用,以提高包裹数据处理的效率。在1118日举行的SC 2019超级计算活动中,Nvidia宣布它再次与微软的Azure合作,推出了GPU加速的基于AI的超级计算机。与Nvidia一样,英特尔也致力于发展其数据中心业务。

分析师对Nvidia数据中心业务的看法

甚至在Nvidia的数据中心业务第三季度财报公布之前,分析师就对其看好。克莱默(Cramer)对英伟达也持看涨立场。据CNBC称,他通过慈善信托持有股票。

1114日发布的MarketWatch报告汇总了几位分析师对Nvidia的观点。其中,雷蒙德·詹姆斯(Raymond James)预计将在2020财年上半年看到该公司的新7纳米(纳米)数据中心产品。SunTrustRobinson Humphrey预计将推出两种新产品:一种在201912月推出,另一种在20203月推出。

分析师预计,英伟达即将推出的产品将在GPU领域与竞争对手AMD竞争。 AMD已经从英特尔手中抢夺了数据中心CPU的市场份额。它拥有7纳米Zen 2 CPU,据称在价格和性能方面优于英特尔的14纳米CPU

英伟达第三季度发布后不久,包括雷蒙德·詹姆斯(Raymond James)和SunTrust在内的许多分析师提高了其股票的目标价格。

在追踪NVDA41名分析师中,29名给它“买入”评级,9名给它“持有”只有三名分析师推荐股票“卖出”。分析师给出的平均价格目标是231.24美元。

 

Target:为什么分析师认为Q3后会有更多上涨

作者  |  2019-11-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由于公司在2019财年第三季度的出色表现,TargetTGT)股票在1120日收盘上涨14.1%。此外,截至1120日,该股票年初至今累计上涨91.3%。

TGT的惊人增长是该公司在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的出色财务业绩的结果。除了提供强劲的财务业绩之外,该公司还继续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来提高股东的回报。

Target还再次提高了其全年每股收益预期,受到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一致好评。

提高股票的目标价格

在零售商乐观的业绩和更高的指导下,几位分析师提高了目标股票的目标价。他们进行了以下向上修订:

Cowen将其目标价格从130美元上调至145美元,评级为“跑赢大盘”。根据1120日的收盘价126.43美元,新价格意味着有大约15%的上涨空间。

野村证券将其目标价从123美元上调至136美元,给予“买入”评级。这个价格意味着上涨了大约8%。

Telsey咨询公司将其目标价格上调至137美元,这意味着其上涨了8.4%。它对TGT的评级为“买入”。

KeyBanc将其目标价格从130美元上调至140美元,这意味着其上涨空间约为11%。它对目标股票的评级为“增持”。

杰富瑞(Jefferies)将其目标价格上调至137美元,这意味着该股具有8.4%的上涨空间。

花旗集团将该股目标价格上调至150美元,这意味着其上涨空间约为19%。

在涉及TGT28位分析师中,有18位提出“买入”建议,而10位分析师则提出“持有”建议。分析师对TGT的平均目标价为130.37美元,较1120日的收盘价高约3.1%。

Target第三季度收益

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原创文章分析:Target1120日发布了优于预期的第三季度业绩。这家零售商的营收和盈亏压低了华尔街的预期。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4.5%,好于管理层预期的3.4%的增长。它的流量显示出3.1%的增长,而票务量增长了1.4%。

该公司的数字销售继续蓬勃发展,并由于当天交付服务的扩展而增长了31%。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4.9%至1.36美元,远超华尔街预期的1.09美元。

Target上调了全年盈利前景

得益于其强劲的财务表现,Target再次提高了其对2019财年的调整后收益预期。早些时候,该零售商将其全年EPS指引提高了0.15美元。现在,它预计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将在6.25-6.45美元的范围内,高于之前的5.90-6.20美元的预期。

Target预计第四季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将在1.54美元至1.74美元之间。现在,它还预计第四季度的收入将增长3%–4%。

TGT的前景

预计目标公司的股票将继续从其复合增长率的持续动力中受益。其当日交货的扩大,商品的投资以及强大的自有品牌和独家品牌的集合可能会支持其在假日季节的销售增长。其持续的利润率扩张和股票回购也可能会推动其收益,进而推动其股票增长。

但是,由于TGT今年到目前为止已飙升91%以上,因此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能有限。由于很难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其销售和每股收益增长在未来几个季度中也可能会放缓。

与沃尔玛(WMT)和好市多(COST)股票相比,TGT继续以折价交易,这可能支撑其上涨空间。它的预期市盈率是18.9倍,远低于沃尔玛和Costco23.4倍和35.0倍。

年初至今,沃尔玛和好市多的股价分别上涨了27.9%和47.5%。同时,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约24.0%。

 

AMD股票的疯狂态势可能很快结束

作者  |  2019-11-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019年是股票投资高收益飞速增长的年份之一。今年势头强劲的代表股票是AMD股票,该股在13日的交易价格接近17美元,但到1118日则翻了一番,达到39.88美元。

查看AMD股票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现在是208.8。这让人回想起1999年的回忆,那时科技行业的PE比率很高。大家都知道后面故事是如何结束的。

美股投资网TradesMax原创文章分析:这段历史并没有阻止市场分析师升级AMD股票并提高其价格目标。但是,那就是这些分析师似乎总是这样做的方式。当股票价格上涨很多时,分析师必须进行调整以跟上新股票价格。

因此,您可以辩称分析师仅落后于指标。另一方面,投资者有时会遵循分析师的建议。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升级和价格目标调整。你要知道,在这个行业这是必然的现象之一,我们应该保持谨慎。

特别看一下AMD股票,我们看到两位分析师最近发表了看涨的升级或目标价格的调整。 1115日,RBC资本市场分析师Mitch Steves维持了对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优于大市”评级。他还将价格目标从44美元提高到50美元。

然后,仅三天后,Cowen分析师Matthew RamsayAMD的目标价格从40美元提高到47美元。拉姆齐参加了AMD首席执行官苏丽莎(Lisa Su)的会议之后,出现了这种增长。

AMD的首席执行官一定对Cowen的分析师印象深刻。 Ramsay补充说:“ AMDLisa Su的领导下一贯的执行力以及稳定的公司路线,越来越引起客户和投资者的共鸣。”

坦白地说,不知道分析师在与公司首席执行官会面后立即发布预算时,是否真的能做到客观公正。并不是说这里必然有任何故意的偏见。很多时候分析师会成群结队,毕竟Lisa Su无疑是公司首席执行官中的明星。

与会见名人CEO时产生的偏见,还有另一种偏见在分析师中更为普遍。这里指的是新近度偏向,是因为人们倾向于认为某事更有可能发生,因为这是最近才发生的。

并不否认股市出现动量现象。这是一支真正重要的力量。不过,作为逆势投资者,也应该怀疑一下当价格上涨之后,分析师,投资者和社交媒体专家们开始看涨股票。

如果我们回到不到一个月前的1030日,我们会看到AMD股票的前景截然不同。当时,RBC Capital MarketsAdvanced MicroDevices的价格目标是44美元。作为一家公司,AMD是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以至于它应该有更高的价格目标?

即便如此,RBC的价格目标还是最高的。十月下旬,高盛的目标股价为34美元。同时,摩根大通将其目标股价定为34美元,而Alliance BernsteinAMD股票的价格目标仅为25美元。

但是现在,AMD从华尔街获得了很多追捧。光是炒作就可以使股票走高,这并不是可靠的投资基础。我们应该审视自己是否也陷入到了跟风和追捧中,时刻保持冷静,才能更好地判断和选择。

 

中国IT公司还在倡导996-微软如何走向“做四休三”?

作者  |  2019-11-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中国IT公司还在倡导996,微软如何走向“做四休三”?

当“996”的工作模式似乎已成为IT行业标配之时,近日微软日本推行了一项新试验,在同等薪资的前提下,让员工每周“做四休三”。这项实验结果令人吃惊:尽管工作时间减少,但生产力却提升了四成。

作为全球IT行业的头部企业,微软正在进行从生产组织模式到人力资源的全面转型。

如果说萨提亚是微软转型的掌舵者,那么赵质忠便是这一转型在中国的实践者,从与他的采访中,能看出萨提亚在转型中所倡导的文化是关键、同理心、成长型思维模式等理念已经被接受和内化。

赵质忠曾是微软大中华区的幕僚长,如今担任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暨数字化转型总经理。他不断试图将微软转型的经验、微软所倡导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布道给中国企业们。

在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区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赵质忠接受了经济观察报分析师的采访,详述了微软转型以来他自身的感受以及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盲点和误区。

这一天也是微软中国与长江商学院创创社区及软银联合发起的“图灵计划”首期开班,面向产业升级的实业领军企业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初创型企业,致力于AI更好地落地,这是微软在中国落地AI产业应用重要一环。

谈话中,赵质忠反复提及“文化”的重要性,正如萨提亚不断强调CEO中的C代表culture,以及强调“文化不变,复兴无望”一样。

在10月24日,微软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其净收益1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Azure云业务营收实现59%增长,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30%,企业级服务营收同比增长7%。

“就在本周,我们宣布了与SAP的广泛的市场合作伙伴关系,使Azure成为每个SAP客户的首选。我们与VMware和Oracle的合作关系也将这些生态系统带入了我们的云。我们正在从云扩展到边缘,使客户能够在生成数据的同时获得实时信息,同时确保安全性和隐私性。”萨提亚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GitHub已经发展到超过4000万开发人员,自一年前被我们收购以来,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超过200万的组织使用GitHub。”

从微软为主到客户为主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前任CEO鲍默尔后期就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概念,微软甚从“让每张桌子和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到鲍默尔时期提出“让每张桌上不再有电脑”,宣告微软走向技术提供者的时代。萨提亚上台后,修改为“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从原来的以微软为角度出发,到从客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从组织文化上,微软推行一种“coaching”模式。管理者不在只关注结果和数字,而是与下属沟通,了解问题,帮助解决。各部门不再各自为政,而是更多处于竞合关系,相互沟通,面向客户,解决问题。

今年8月,微软在日本试行“做三休四”工作制的结果显示,8月份的劳动生产力同比提高了39.9%。为了使公司上下了解转型的必要和内涵,萨提亚时常与员工进行互动。

经济观察报:萨提亚上台后,微软进行全方位的转型,体现在哪些方面,与之前发生了哪些不同?

赵质忠:萨提亚的个性与鲍默尔很不同,他个性内敛,但可以看到他成为CEO之后对微软做的转变不小。我们作为销售部门,每个季度都是和总部做汇报,现在更讲究“coacher”的概念,管理层更多是过问大家碰到什么问题,而不是询问结果。

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但是我可以用什么资源和角度帮助你解决。对于大中华区,他们会更注重来自这些地区的反馈,以让微软在未来的产品开发或者全球战略上更好地参与其中。

在业务上,其实鲍默尔德后期就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概念,但当时更多是从微软的角度来考虑。

例如,我们在苹果IOS操作系统使用的office软件其实很多年之前就开发出来了,但当初一直没开放在IOS上运行,因为当时的微软管理层认为,office将会是Windows平台上一个能够有很大区分点的应用。萨提亚上台后,从客户的角度解读“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概念,不拘泥于在哪一个设备。

还有一个很大不同体现在对开源的态度上。在此之前,微软非常排斥开源,但在几年前,微软已经开始拥抱开源,我们内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甚至鼓励程序员们,开发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开源代码可以先用。

微软的亚洲研究院2016年在AI的计算机视觉上就已经有很大突破,之后微软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整个模型开源。

萨提亚上台之后,修改了公司的宣言,变为微软如何赋能每个人,让其成就不凡,在这个前提下,可以看到更多的竞合关系。

例如苹果之前推出了iPad pro,在此之前,微软就已经有了Surface,双方是竞争对手关系,但其实在iPad pro面世之前,我们的office团队就和他们团队有充分合作,希望在iPad pro上给office客户更好的体验。后来iPad pro开始用触屏笔,我们再帮他们提升这些客户体验。

过去我们和客户合作,就是把服务器装好,给一个说明书,就结束了。但是在云时代,我们卖的不再是一个产品,更多是一个平台和工具,在这个情况下,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帮客户解决问题,为其赋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专业的专家,现在与客户合作,更多像是一个共同开发、共同创造的方式。

还有一个转变,就是需要做大量不断的学习。微软总部有各式各样的课程,还有认证,我们连总裁秘书都去考了我们云平台的认证。

之前微软各部门各自为政,现在每周所有微软的员工,会收到一封邮件。这封邮件会帮你分析过去一个星期的时间花在了哪里,它透过你的邮件、开会、讯息,能够透过AI帮你做一个解读,你和谁合作得最多,花了多少时间在会议里面,它甚至会进一步建议你,你是不是要跟一些人去多一些互动。

5年前萨提亚上台之后,迄今为止,定期每一个月和员工有Q&A,大部分时间在总部,但是他可以透过网络直播,透过内部平台发问,因为转型的时候,目标需要老板们不断重复。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盲点

“如果微软无法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有更加深度的合作,那么就不应该算是一个国际性企业。”

赵质忠还记得曾担任大中华区幕僚长时,与萨提亚开会时,他说过的话。正如萨提亚曾说过的,“跨国公司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需要在世界各地运营,以积极的方式为当地社区作出贡献,激发增长,提高竞争力,给所有人带来机会。”赵质忠说,萨提亚十分强调合作伙伴,他认为一定要有一个平台、一个生态系统,能够与中国客户、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和成长。

在企业AI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中,赵质忠发现,他所经手的大部分客户都有一个盲点,就是过于重视技术,而忽略了什么才是最适合企业的部分。此外,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有足够的数据能力;需要从文化入手,增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

经济观察报:你很早就担任大中华区的高管,这几年中国市场有发生哪一些的变化?

赵质忠: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说整个应用面上的创新,如果以AI来讲的话,基础研究可能中国和美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中国最厉害的就是应用面的创新,透过这一些技术来产生各个不同的应用,例如微信、滴滴打车、移动支付等。

另一个是很多中国企业一开始是客户最后变成和又是客户又系合作伙伴,我们和他们合作,利用微软全球平台,让企业出海,到欧洲、东南亚、非洲去。

经济观察报:在云时代,数据安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会不放心把数据放在公有云上,反而更愿意放在私有云上。微软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

赵质忠:首先,微软只是平台和工具的提供者,不做零售店、不做汽车、不开银行,我们不会拿你的数据到零售业里来做分析。其次,上云这件事跟很多客户讨论过许多次,我通常就会反问客户,如果今天公司给了你一千万人民币,但是是现金,你是拿回家里面锁在自家的保险箱里还是去银行放在银行的保险库?公有云就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绝对不可能去让我们的信用和名誉受到任何的损害,所以我们当然会把这一些东西去做最完善的保护。

经济观察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哪些盲点?

赵质忠:很多企业有一个盲点,数字化转型上太过于注重于技术面。

当企业是以技术面主导的时候,就会碰到一个问题。市场是不是真的接受,而且有的时候最新的技术未必是市场最接受的。

AI绝对不等于数字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说要转什么,为什么要转。

我之前去过几个工厂,有一类工厂,希望通过计算机视觉去做所谓的瑕疵检测。如果是从事芯片制造的企业,晶圆单价高,这个时候做计算机视觉,是值得投资和探讨的。

但是我们也去过一些传统工厂,例如做布的工厂,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在真正工程化上出现问题。老板认为我一尺布才五块钱,但做计算机视觉检测时,因为像素要足够高,摄像头甚至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民币,老板就认为,既然这样,不如多请两个人用肉眼去看就好了。

如果之前没有对这一些生意上的痛点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光是技术做得到,未必是最适合客户,其实像传统做布的工厂这样的客户,反而不需要用计算机视觉去做瑕疵检测,用我们最传统的大数据分析其实就可以做到差不多的功能。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足够的数据能力。

研究员很懂AI,很懂技术学习的模型,深度学习的模型,可以把模型解决得非常好,但是模型并不是客户要的,客户要的是你帮我减少我做布的瑕疵,你帮我减少出货的问题。

如果没有准备好,有足够的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足够的数据能力,直接和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谈合作,最后反而会让老板觉得AI没有用,那就算了,就停这一边了,这就很可惜。

很多时候不是AI没有用,更多是有没有周围的配套能够让AI用得好。

另一个是上下层级的沟通,因为其实最懂问题的是前线的员工,但很少有企业能够给前线员工足够的空间把能说的说出来。

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花了半年解决了一个问题,很兴奋要去生产线上落地,生产线的师傅就说,这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就是凭借工程化的经验,但是老板不知道,或者是他的主管不知道。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数据会变,微软之前有一个非常痛苦的经验,我们和西雅图高中用大数据分析,希望找到哪些学生需要额外的补习或者加强,一开始非常好,整个学校的成绩提升非常高。结果一年之后,学校把整个项目停掉了。为什么?因为学生的数据在变,所以去年看起来很不错的数据模型,可能在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就会碰到问题。

很多外企现在都说中国市场是拿来练兵最好的地方,因为中国的客户和竞争对手实在变的太快了。但为中国市场开发一些数据模型出来的时候,要强调一点,是模型要不断优化。

责任AI

“我坚信,我们不但需要一个新的科技浪潮,还需要一个新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浪潮,一个新的安全保护的浪潮,以及一个防止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和个人权利问题发生的新浪潮。”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微软总裁,在11月6日,里斯本举行Web Summit峰会上说。“政策”和“科技”这两个词,在这个欧洲最大科技峰会上被多次提及。

经济观察报:在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上,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赵质忠:当AI开始帮助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设计这些AI软件时,其实责任很大。

责任AI在人机互动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你需要给用户一个反馈的机制,要不然你原来希望拉拢更多客户,结果反而透过这个让客户更加反感。

在整个用户的体验来讲,你一定要让客户清楚知道你的用AI来做什么,甚至要把AI的准确度作为数据放在上面。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是数据上的偏见。举个例子人脸识别是AI技术里相对最成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数据非常多,任何好莱坞的电影,任何央视影片、照片统统都是人脸识别其中一个数据,号称准确度可以达到99%甚至更高。

但这99%等于什么?去年分析师做了一个分析,如果你是一个白人男性的话,你的准确度是99%。如果你皮肤比较深,晒的很黑又是女性的话,你的准确度其实只有70%左右。

不是说程序员有种族歧视,而是数据上本身就有偏见,但在开发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事。但是中间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微软建立了一个机制能够让用户清楚,哪一个做法是错的。

中国IT公司还在倡导996-微软如何走向“做四休三”?

作者  |  2019-11-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中国IT公司还在倡导996,微软如何走向“做四休三”?

当“996”的工作模式似乎已成为IT行业标配之时,近日微软日本推行了一项新试验,在同等薪资的前提下,让员工每周“做四休三”。这项实验结果令人吃惊:尽管工作时间减少,但生产力却提升了四成。

作为全球IT行业的头部企业,微软正在进行从生产组织模式到人力资源的全面转型。

如果说萨提亚是微软转型的掌舵者,那么赵质忠便是这一转型在中国的实践者,从与他的采访中,能看出萨提亚在转型中所倡导的文化是关键、同理心、成长型思维模式等理念已经被接受和内化。

赵质忠曾是微软大中华区的幕僚长,如今担任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暨数字化转型总经理。他不断试图将微软转型的经验、微软所倡导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布道给中国企业们。

在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区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赵质忠接受了经济观察报分析师的采访,详述了微软转型以来他自身的感受以及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盲点和误区。

这一天也是微软中国与长江商学院创创社区及软银联合发起的“图灵计划”首期开班,面向产业升级的实业领军企业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初创型企业,致力于AI更好地落地,这是微软在中国落地AI产业应用重要一环。

谈话中,赵质忠反复提及“文化”的重要性,正如萨提亚不断强调CEO中的C代表culture,以及强调“文化不变,复兴无望”一样。

在10月24日,微软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其净收益1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Azure云业务营收实现59%增长,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30%,企业级服务营收同比增长7%。

“就在本周,我们宣布了与SAP的广泛的市场合作伙伴关系,使Azure成为每个SAP客户的首选。我们与VMware和Oracle的合作关系也将这些生态系统带入了我们的云。我们正在从云扩展到边缘,使客户能够在生成数据的同时获得实时信息,同时确保安全性和隐私性。”萨提亚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GitHub已经发展到超过4000万开发人员,自一年前被我们收购以来,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超过200万的组织使用GitHub。”

从微软为主到客户为主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前任CEO鲍默尔后期就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概念,微软甚从“让每张桌子和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到鲍默尔时期提出“让每张桌上不再有电脑”,宣告微软走向技术提供者的时代。萨提亚上台后,修改为“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从原来的以微软为角度出发,到从客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从组织文化上,微软推行一种“coaching”模式。管理者不在只关注结果和数字,而是与下属沟通,了解问题,帮助解决。各部门不再各自为政,而是更多处于竞合关系,相互沟通,面向客户,解决问题。

今年8月,微软在日本试行“做三休四”工作制的结果显示,8月份的劳动生产力同比提高了39.9%。为了使公司上下了解转型的必要和内涵,萨提亚时常与员工进行互动。

经济观察报:萨提亚上台后,微软进行全方位的转型,体现在哪些方面,与之前发生了哪些不同?

赵质忠:萨提亚的个性与鲍默尔很不同,他个性内敛,但可以看到他成为CEO之后对微软做的转变不小。我们作为销售部门,每个季度都是和总部做汇报,现在更讲究“coacher”的概念,管理层更多是过问大家碰到什么问题,而不是询问结果。

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但是我可以用什么资源和角度帮助你解决。对于大中华区,他们会更注重来自这些地区的反馈,以让微软在未来的产品开发或者全球战略上更好地参与其中。

在业务上,其实鲍默尔德后期就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概念,但当时更多是从微软的角度来考虑。

例如,我们在苹果IOS操作系统使用的office软件其实很多年之前就开发出来了,但当初一直没开放在IOS上运行,因为当时的微软管理层认为,office将会是Windows平台上一个能够有很大区分点的应用。萨提亚上台后,从客户的角度解读“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概念,不拘泥于在哪一个设备。

还有一个很大不同体现在对开源的态度上。在此之前,微软非常排斥开源,但在几年前,微软已经开始拥抱开源,我们内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甚至鼓励程序员们,开发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开源代码可以先用。

微软的亚洲研究院2016年在AI的计算机视觉上就已经有很大突破,之后微软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整个模型开源。

萨提亚上台之后,修改了公司的宣言,变为微软如何赋能每个人,让其成就不凡,在这个前提下,可以看到更多的竞合关系。

例如苹果之前推出了iPad pro,在此之前,微软就已经有了Surface,双方是竞争对手关系,但其实在iPad pro面世之前,我们的office团队就和他们团队有充分合作,希望在iPad pro上给office客户更好的体验。后来iPad pro开始用触屏笔,我们再帮他们提升这些客户体验。

过去我们和客户合作,就是把服务器装好,给一个说明书,就结束了。但是在云时代,我们卖的不再是一个产品,更多是一个平台和工具,在这个情况下,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帮客户解决问题,为其赋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专业的专家,现在与客户合作,更多像是一个共同开发、共同创造的方式。

还有一个转变,就是需要做大量不断的学习。微软总部有各式各样的课程,还有认证,我们连总裁秘书都去考了我们云平台的认证。

之前微软各部门各自为政,现在每周所有微软的员工,会收到一封邮件。这封邮件会帮你分析过去一个星期的时间花在了哪里,它透过你的邮件、开会、讯息,能够透过AI帮你做一个解读,你和谁合作得最多,花了多少时间在会议里面,它甚至会进一步建议你,你是不是要跟一些人去多一些互动。

5年前萨提亚上台之后,迄今为止,定期每一个月和员工有Q&A,大部分时间在总部,但是他可以透过网络直播,透过内部平台发问,因为转型的时候,目标需要老板们不断重复。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盲点

“如果微软无法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有更加深度的合作,那么就不应该算是一个国际性企业。”

赵质忠还记得曾担任大中华区幕僚长时,与萨提亚开会时,他说过的话。正如萨提亚曾说过的,“跨国公司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需要在世界各地运营,以积极的方式为当地社区作出贡献,激发增长,提高竞争力,给所有人带来机会。”赵质忠说,萨提亚十分强调合作伙伴,他认为一定要有一个平台、一个生态系统,能够与中国客户、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和成长。

在企业AI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中,赵质忠发现,他所经手的大部分客户都有一个盲点,就是过于重视技术,而忽略了什么才是最适合企业的部分。此外,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有足够的数据能力;需要从文化入手,增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

经济观察报:你很早就担任大中华区的高管,这几年中国市场有发生哪一些的变化?

赵质忠: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说整个应用面上的创新,如果以AI来讲的话,基础研究可能中国和美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中国最厉害的就是应用面的创新,透过这一些技术来产生各个不同的应用,例如微信、滴滴打车、移动支付等。

另一个是很多中国企业一开始是客户最后变成和又是客户又系合作伙伴,我们和他们合作,利用微软全球平台,让企业出海,到欧洲、东南亚、非洲去。

经济观察报:在云时代,数据安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会不放心把数据放在公有云上,反而更愿意放在私有云上。微软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

赵质忠:首先,微软只是平台和工具的提供者,不做零售店、不做汽车、不开银行,我们不会拿你的数据到零售业里来做分析。其次,上云这件事跟很多客户讨论过许多次,我通常就会反问客户,如果今天公司给了你一千万人民币,但是是现金,你是拿回家里面锁在自家的保险箱里还是去银行放在银行的保险库?公有云就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绝对不可能去让我们的信用和名誉受到任何的损害,所以我们当然会把这一些东西去做最完善的保护。

经济观察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哪些盲点?

赵质忠:很多企业有一个盲点,数字化转型上太过于注重于技术面。

当企业是以技术面主导的时候,就会碰到一个问题。市场是不是真的接受,而且有的时候最新的技术未必是市场最接受的。

AI绝对不等于数字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说要转什么,为什么要转。

我之前去过几个工厂,有一类工厂,希望通过计算机视觉去做所谓的瑕疵检测。如果是从事芯片制造的企业,晶圆单价高,这个时候做计算机视觉,是值得投资和探讨的。

但是我们也去过一些传统工厂,例如做布的工厂,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在真正工程化上出现问题。老板认为我一尺布才五块钱,但做计算机视觉检测时,因为像素要足够高,摄像头甚至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民币,老板就认为,既然这样,不如多请两个人用肉眼去看就好了。

如果之前没有对这一些生意上的痛点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光是技术做得到,未必是最适合客户,其实像传统做布的工厂这样的客户,反而不需要用计算机视觉去做瑕疵检测,用我们最传统的大数据分析其实就可以做到差不多的功能。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足够的数据能力。

研究员很懂AI,很懂技术学习的模型,深度学习的模型,可以把模型解决得非常好,但是模型并不是客户要的,客户要的是你帮我减少我做布的瑕疵,你帮我减少出货的问题。

如果没有准备好,有足够的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足够的数据能力,直接和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谈合作,最后反而会让老板觉得AI没有用,那就算了,就停这一边了,这就很可惜。

很多时候不是AI没有用,更多是有没有周围的配套能够让AI用得好。

另一个是上下层级的沟通,因为其实最懂问题的是前线的员工,但很少有企业能够给前线员工足够的空间把能说的说出来。

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花了半年解决了一个问题,很兴奋要去生产线上落地,生产线的师傅就说,这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就是凭借工程化的经验,但是老板不知道,或者是他的主管不知道。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数据会变,微软之前有一个非常痛苦的经验,我们和西雅图高中用大数据分析,希望找到哪些学生需要额外的补习或者加强,一开始非常好,整个学校的成绩提升非常高。结果一年之后,学校把整个项目停掉了。为什么?因为学生的数据在变,所以去年看起来很不错的数据模型,可能在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就会碰到问题。

很多外企现在都说中国市场是拿来练兵最好的地方,因为中国的客户和竞争对手实在变的太快了。但为中国市场开发一些数据模型出来的时候,要强调一点,是模型要不断优化。

责任AI

“我坚信,我们不但需要一个新的科技浪潮,还需要一个新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浪潮,一个新的安全保护的浪潮,以及一个防止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和个人权利问题发生的新浪潮。”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微软总裁,在11月6日,里斯本举行Web Summit峰会上说。“政策”和“科技”这两个词,在这个欧洲最大科技峰会上被多次提及。

经济观察报:在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上,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赵质忠:当AI开始帮助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设计这些AI软件时,其实责任很大。

责任AI在人机互动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你需要给用户一个反馈的机制,要不然你原来希望拉拢更多客户,结果反而透过这个让客户更加反感。

在整个用户的体验来讲,你一定要让客户清楚知道你的用AI来做什么,甚至要把AI的准确度作为数据放在上面。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是数据上的偏见。举个例子人脸识别是AI技术里相对最成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数据非常多,任何好莱坞的电影,任何央视影片、照片统统都是人脸识别其中一个数据,号称准确度可以达到99%甚至更高。

但这99%等于什么?去年分析师做了一个分析,如果你是一个白人男性的话,你的准确度是99%。如果你皮肤比较深,晒的很黑又是女性的话,你的准确度其实只有70%左右。

不是说程序员有种族歧视,而是数据上本身就有偏见,但在开发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事。但是中间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微软建立了一个机制能够让用户清楚,哪一个做法是错的。

 

苹果-AirPods-Pro很受欢迎

作者  |  2019-11-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苹果公司(Apple)最近发布的AirPods Pro看起来就像一个假日热门产品。

美股投资网报道,苹果已要求供应商将AirPods Pro的月产量提高一倍,这表明市场对无线耳机的需求强劲。苹果在无线耳机领域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苹果股价周三上涨0.88%,至266.62美元。

高端的AirPod Pro售价249美元,比AirPods的基础版贵了约90美元,但除了其他功能外,它还配备了噪音消除技术和三种尺寸的硅胶耳塞,以达到更好的佩戴效果。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苹果要求中国制造商Luxshare-ICT将AirPods的产量从每月100万台提高到“至少”200万台。

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的Action Alerts Plus投资组合的分析师泽夫·菲玛(Zev Fima)说,噪音消除技术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吸引力。

Fima说:“(我们)相信它能够以第二代产品无法达到的方式刺激升级,或者将非常重视噪音消除的新用户纳入考虑范围。”

部分销售得益于强劲的节日活动,AirPods第四季度的销售可能大于预期。彭博上周报道,AirPod出货量将达到6000万台,2019年由专业版出人意料的强劲需求,在10月下旬上市。

随着iPhone的升级周期越来越长,苹果的一些忠实用户可能希望升级到最新、最好的配件,而不是购买一部新手机。

最近几个季度,苹果(Apple)强调了可穿戴设备业务的成功,这一类别也包括Apple Watch。第三季度,苹果在可穿戴设备、家用设备和配件方面的销售额增长了54%,达到65.2亿美元。

尽管iPhone的销售仍是苹果整体财务表现的核心,但可穿戴设备和服务领域的进步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今年8月,苹果(Apple)分析师尼尔西巴特(Neil Cybart)预测,到明年年底,可穿戴设备将超过iPad和Mac,成为营收第三大的产品类别,仅次于iPhone的销售和服务。

这家iPhone巨头也是快速增长的无线耳机市场的主导者,截至2019年9月,其市场份额刚刚超过50%。三星(Samsung)以10%的市场份额屈居第二。

其他科技巨头,包括微软(Microsoft)和亚马逊(Amazon),都打算挑战苹果的AirPods。

亚马逊(Amazon)最近推出了Echo Buds,这是一款售价130美元的无线耳机,内置了Bose降噪技术和Alexa功能。微软最近还发布了Surface耳机,这是一款面向生产力的耳机,集成了微软的Office套件,并具有翻译功能。但该公司将这款产品的上市时间推迟到了2020年春季。

 

美股连涨4日再创新高-该如何正确看待美股涨超?

作者  |  2019-11-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摘要

【美股连涨4日再创新高 该如何正确看待美股大涨?】最近,黄金表现平平,已经完全被美股抢去了风头。如今的美股已进入疯涨模式,这种上涨的气势像极了一两个月前的黄金。不过,随着美股越涨越高,市场上关于“美股已经见顶”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市场就是如此,有人贪婪的同时总有人在一旁恐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美股为何疯狂上涨,又为何有人频频喊空?(美股投资网)

最近,黄金表现平平,已经完全被美股抢去了风头。如今的美股已进入疯涨模式,这种上涨的气势像极了一两个月前的黄金。不过,随着美股越涨越高,市场上关于“美股已经见顶”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市场就是如此,有人贪婪的同时总有人在一旁恐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美股为何疯狂上涨,又为何有人频频喊空?

01、行情梳理

截至周三收盘,美股已经连续第4个交易日攀升。从日线图可以看到,从今年4月份开始,美股就不断创下新高,但每次一到3000点附近,必有一次较大的回调。然而,从10月初开始,标普500指数一改过去几个月“一到3000点必回调”的风格,头也不回地朝着3100点走去,如今已经涨到了3150上方,道指和纳指也均创出新高。

02、精选分析

美股疯狂上涨背后的原因

美股创新高背后的推手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量化宽松政策下,全球流动性泛滥、公司疯狂回购股份,美股牛市似乎成了不灭的神话。自然而然地,牛市导致了基金经理严重短缺。在2-3年内,年轻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出现了,他们当然没有体会过危机的滋味,他们被称为“新人类”。

他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快速购买是唯一重要的规则,而细致理性的思考反而被忽视。在长达几年的大牛市中,卖出股票变成了投资失败者才会犯的禁忌,因为很多股票最终会上涨10倍或20倍,而抛售股票将会错失未来上涨的机会,在狂热的牛市中,他们往往忽视了过高的估值和风险。

占据美国交易量50%的ETF基金经理则是另外一大“势力”,他们的套路非常直接,只要有新的资金流入就买入重的指数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美国五大科技股的股价。

低利率和负利率造就的“虚假繁荣”

从美国到日本再到印度,全球众多经济体的股市估值皆处于历史高位,但经济基本面却找不到可以支撑股市繁华的证据。低利率和负利率导致了股市的“虚假繁荣”,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决策者们近期也发出警告,他们向市场中投放的超低息资金可能会刺激风险偏好,引发不安全的投资行为。

低利率令股票更受追捧

由于负收益率债券的市场规模处于历史高位,促使投资者四处追求更高的收益。与债券相比,股票的收益率要明显高不少。目前,标普500指数的股息和回购收益率为5.3%,而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为1.8%,因此标普500指数更受追捧。

美国经济数据助涨美股

周三公布的美国10月份耐用品订单增长0.6%,好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与此同时,第三季度GDP的年化增长率为2.1%,好于最初报告的1.9%和上一季度的2%;而不是像最初数据显示的那样放缓。

此外,周四凌晨美联储公布的美国经济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温和扩张,整体经济成长前景乐观,而全国就业市场依然吃紧。同时褐皮书还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略有回升,且有迹象表明,企业投资的下滑可能即将结束。这些数据让市场确信,美国经济表现良好。

并购潮助力美股创新高

最近,一股收购热席卷了从东京到旧金山的董事会,同时给全球主要股市创纪录的涨势推波助澜。本周宣布的并购交易合计超过了700亿美元,其中最大一笔是嘉信理财以260亿美元收购德美利证券。在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退潮,对投资者而言,并购活动突然升温被视作是对前景投下了信任票。

看空声从何而来?

资金大幅流出股市

尽管今年美股表现强劲,但散户投资者仍不愿参与这场股市狂热,股市散户的资金流出量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严重水平。有数据显示2019年股市和债市的资金流出量已达2150亿美元,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2090亿美元。

投资者已经变得“狂热”

加拿大皇家银行美国股票策略主管洛里·卡尔瓦西纳(Lori Calvasina)表示:

机构投资者在美股市场中已变得狂热,而且‘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对他们的影响十分突出。这使我们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保持警惕,如果年底之前狂热情绪仍持续,将对2020年的市场表现产生影响。此外,当我们从选股者的角度看待美股估值时,我们也看到了美股出现泡沫。

这是美股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它也很可能成为美股大跌的推手。卡尔瓦西纳还称,数据显示,资产管理者已通过期货市场将美股的敞口推高至略高于其在2019年7月、2018年9月、2018年1月和2007年高点的位置。所有这些日期都是美股的“主要”高点。这是令她保持谨慎的主要原因。

2020年美股还涨得动吗?

对于美股明年的表现,大多数分析师的观点是,美股牛市仍将持续一阵子,但不会再像今年一样强劲。路透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策略师们预计,明年美股将继续上涨,但增速将低于今年,涨势会有所减缓。该机构在过去两周对52位策略师的预测值中位数显示,标普500指数将于2020年达到3260点。

投行们看涨的观点也各有不同:

美国政治僵局推动:高盛策略师戴维·科斯汀(David Kostin)认为,美股牛市将在2020年持续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国两党的政治僵局。他认为,持久的利润周期和持续的经济扩张将在2020年初将标普500指数推高5%,至3250点。

大轮动:摩根大通表示,2020年可能会是“大轮动”的一年——也就是散户投资者突然从债券基金转向购买股票基金,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13年。“大轮动”将在2020年中推动美国股市进一步上涨。

也有分析认为,美股牛市虽然未亡,但已经出现裂缝。

毕盛资产管理(APS Asset Managment)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王国辉认为,美股牛市仍将持续一阵。原因很简单,在全球央行仍然持续宽松的背景下,美债收益率又已经处于低位,负利率资产也不断上升,因此资金仍将流向股市以寻求收益。

他还表示,美股的盔甲已经出现了裂缝,这是不容忽视的。9月美国回购市场的“资金荒”已经敲响了警钟。所幸,美联储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决定重新扩表。

此外,美国IPO市场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王国辉指出,即使在牛市中,WeWork的IPO依旧折戟,而有些勉强成功IPO的公司,在亮相首日就破发下挫。这似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场对于高科技公司估值虚高的挤兑即将开始。

 

传亚马逊已研发出第二代AI芯片-比第一代至少快20%

作者  |  2019-11-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传亚马逊已研发出第二代 AI 芯片,比第一代至少快 20%

2019 年 11 月 28 日,据报道,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部门 AWS 设计出性能更强的第二代数据中心处理器芯片。如果消息属实,该芯片将帮助亚马逊降低对 Intel 、AMD 服务器芯片的依赖。

有消息人士称,AWS 的新数据中心芯片采用的是软银集团旗下 ARM 的技术,比第一代 ARM 芯片 Graviton 至少快 20%。美股投资网了解到,第一代 ARM 芯片 Graviton 是亚马逊自行研发服务器芯片,应用于在 2018 年 11 月 26 日推出的 EC2 A1 虚拟服务器。

如今,云计算领域已成为芯片制造商逐鹿的重要领地,而在这片领域中,Intel 控制着逾 90% 的服务器芯片市场,其它领地则被 AMD 囊括。

据了解,亚马逊、微软和 Google 等云端服务巨擘,都是 Intel 的服务器芯片大客户。在 2018 年, Intel 数据中心部门为公司贡献了近一半的营业利润,并且,据 Intel 高管透露,接近 65% 的 Intel 数据中心芯片收入来自云计算和通信服务提供商。

鉴于 Intel 的垄断地位,大多数云计算企业试图自研芯片,挑战 Intel 的统治地位;亚马逊云计算部门 AWS 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亚马逊 AWS 推出了第一代 Graviton 芯片,这是首款有意取代 Intel 的 Xeon 服务器芯片产品线。不过, Intel 的 Xeon 芯片仍倚其优越的效能抵挡住客户的降价压力并逐年涨价。

对此,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师 Stacy Rasgon 曾指出,亚马逊的第一款 ARM 芯片似乎并未对 Intel 的数据中心业务产生影响,后者在过去一年继续增长。但同时他也表示,那些每年在 Intel 、AMD 身上花费数十亿美元,并且替代选择不多的科技巨头,拥有开发更强 ARM 芯片的资源:

如果只是 ARM,我并不担心,但是如果亚马逊或者 Google 对 ARM 技术进行投资掌握了这些技术,那么这可能将对 Intel 造成更大麻烦。

 

竞对爱奇艺会员费欲涨价-优酷官方回应没有上调计划

作者  |  2019-11-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竞对爱奇艺会员费欲涨价 优酷官方回应没有上调计划

摘要

【竞对爱奇艺会员费欲涨价 优酷官方回应没有上调计划】面对竞争对手即将涨价,11月28日,阿里巴巴旗下视频网站优酷方面回复美股投资网分析师称,没有上调会员费用的计划。(美股投资网)

爱奇艺会员总裁表态酝酿会员费用上涨,背后是长期亏损压力。优酷虽然在缩减亏损,但单季度仍亏20多亿人民币。

面对竞争对手即将涨价,11月28日,阿里巴巴旗下视频网站优酷方面回复美股投资网分析师称,没有上调会员费用的计划。

近日,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对外公开表示,其正在酝酿会员费用上涨,不排除会员率先提价,但并无时间表。

爱奇艺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约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其中会员费收入过半,达37.2亿元人民币。但营收增速放缓,而且净亏损幅度进一步拉大,达到36亿元人民币,是财报披露以来亏损最大的季度。

目前,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整体格局为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三方竞争格局,其背后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三家公司。根据三家公司三季度财报,爱奇艺付费会员规模最高为1.06亿,同比增长31%;腾讯视频为1.002亿,同比增长22%;优酷并未公布这一数字,但披露其平均每日订阅人数同比增长47%。

不过,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在线视频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9.64亿,去年同期为9.42亿,也就是说,用户增长已经乏力。

爱奇艺宣称要涨价背后是其业绩长期亏损,而且内容成本不断攀升,第三季度已达62亿元人民币,收入无法覆盖成本。财报发布后,该公司CEO龚宇表示,将继续提升会员在低线城市渗透率,同时2020年将通过减少促销、提升付费单价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会员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爱奇艺的定价是2011年制定的,包月价格20元人民币,对标的是当时5元的盗版DVD,而这个价格持续了7年。龚宇曾表示,现在人均一个人在网上已经看到八部电影,七年涨了一倍,盗版DVD都涨了,我们这价钱还没涨。不仅如此,在节日促销中,爱奇艺还与其他品牌联手优惠活动 ,最终会员费收入更低。

与之对应的是,优酷的包月价格为15元,按季度付费和年度付费有部分折扣,新用户也有折扣,而腾讯视频的包月价格与优酷相同,但按季度和年度付费的折扣力度更大。在激烈的竞争下,会员费用背后更加考验的是视频网站整体运营的能力。

就优酷而言,虽然其一直在削减成本,对内容支出更为审慎,调整剧集合作模式,但其日常经营仍然导致阿里巴巴数字媒体和娱乐部门调整后的EBITA(息税前利润)继续亏损,第三季度为22.07亿元人民币。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