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苹果的市值近乎少了1万亿美元。
2022年第一个交易日,苹果市值创出历史新高,盘中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上市企业。然而,仅仅1年时间不到,截至12月22日收盘,苹果当天跌超2%,收盘价为132.23美元/股,市值约2.1万亿美元。
尽管苹果仍然是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企业,但是,对于苹果自身而言,2022年所传达出的意味似乎更多。
恪守“陈规”等待反弹,还是蜕变求新?
沉寂的iPhone
尽管苹果不是一家仅仅生产手机的公司,但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依然是这家公司最牢固的标签。
10月27日,苹果公布了202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总净营收为901.4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33.60亿美元相比增长8%,其中,iPhone季度营收创新高,达426.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在总营收中占比约47%。
此前,华尔街方面预计最新这一季度iPhone营收432.1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业绩略微低于预期,不过这个季度的iPhone收入只包含了一个多星期的iPhone14系列销量。
近几年来,对于iPhone营收占比是否能达到苹果总营收50%的占比这一话题,讨论度不低。低于50%的时候,分析师认为苹果的业务正在向多元化拓展,iPhone影响力降低;高于50%的时候,分析师则认为苹果对于iPhone的依赖有些大。
不过,现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消费者对于手机这种电子产品需求度正在降低,而这背后透露出的也恰恰是2022年消费电子的萎靡。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市场监测服务发现,全球手机市场总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2%。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还算得上是这当中表现最好的,而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定价的iPhone 14系列产品,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7%。
毋庸置疑,足够强的品牌可以拥有高溢价,但是,不合理的高溢价却也有可能透支品牌本身。
iPhone 14系列定价合理吗?
对比iPhone历代版本,iPhone X的时候整体价格拉升了一波,Max系列出来的时候,价格再拉升一波,然后最近几代都略有下降。等到了最新的iPhone 14系列,版本分裂严重,普通版和plus版都无人问津,而更贵的pro系列却受到热捧。
某种程度上来看,并不是pro系列的性价比更高,而是对于苹果用户来说,忠于品牌,不如选择性能看起来相对更新的产品。毕竟,都是大几千的手机了,对于平均3代换机的苹果用户来说,自然更愿意选择pro系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是“牺牲”了普通版和plus版的iPhone 14来成就高溢价。
这可持续吗?
裁裁减减
苹果,或者说库克,许是希望新业务崛起,扳回一城,但都不太成功。
要承认的是,苹果的市值在2022年达到一个新高度,但是产品并没有。所以,有一个疑问,对于品牌企业来说,到底是市值更重要,还是产品更重要?
自从库克接手苹果之后,数字中枢战略从以Mac为中心变为以iPhone为中心。以前是iPhone、iPod、iPad通过iTunes与Mac连接。现在则是apple watch、airpods通过蓝牙,iPad、Mac通过iCloud和“文件”APP与iPhone连接。
乔布斯时代,苹果推出的产品都是独立的,包括iPhone,但是库克时代实质上没有突破性产品,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尽管我们能看到库克的努力,但很多尝试都在今年碰壁。
比如,苹果一直试图改变软件服务为辅的地位。上面就已经提到了,iPhone营收占比下降,为的就是提高软件服务及其他产品线营收占比的提高。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不至于让品牌在一棵树上吊死。
尤其是在AppStore生态圈上的持续加码。
但是,这已经惹了众怒。连过气网红扎克伯格都开始对苹果公然开炮,声称AppStore的抽成是吃相难看的,即使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三季度的时候,韩国就对苹果砍了一刀,要其放开AppStore中的第三方支付,应由APP开发者自由选择。然后,游戏平台epic也对苹果提起诉讼,紧接着欧盟因此对苹果发起了反垄断调查。
正当大家都以为2022年的苹果会妥协的时候,库克却用无止境的沉默作出了回答。
于是,今年荷兰要求苹果必须允许AppStore上的应用使用第三方支付,而不是必须使用苹果自己的。如果苹果不同意,荷兰就要罚苹果,每周500万欧元的罚款,最高可以罚5000万欧元。
结果就是,苹果宁愿交罚款,也不做出改变。
紧接着,12月初,巴黎商业法院又因为AppStore宣布对苹果处以100万欧元罚款。这个罚款金额可能有点“侮辱”人,苹果“倔强”地按照惯例再次重申AppStore的使命、愿景,称致力于为用户和创作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但没有正面回应法院的指控。
虽然这些罚款对苹果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堆积起来真的不会有影响吗?
毕竟,鉴于欧盟的干涉,苹果落后的充电头已经要退出欧洲市场了。
今年苹果还有一个可能是重大的打击,就是苹果造车计划可能是失败了,或者说降级了。
本来想闷声憋大招,结果在今年,苹果不得不承认,8年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只能打个折扣,凭现有的技术,苹果造不出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苹果决定老老实实把方向盘加回来,将“L5级别的无人驾驶”打折成只支持高速公路启用的辅助驾驶。
另外,发布时间再次推迟1年,延期至2026年。
2026年,库克还是苹果CEO吗?
毕竟,连库克自己都说,无法想象离开苹果之后的生活。
在美联储加息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之下,苹果也无法摆脱这些阴影。为了缩减支出,苹果各部门的员工已被告知,公司在未来几个月内不会招聘新员工,可能要到本财年结束,即2023年9月。
苹果的挣扎
营销这个词,恐怕已经成了库克时代苹果无法摆脱的关键词了。
毕竟,iPhone 14系列发布还没满3个月,聪明的苹果就迅速开始引导消费者,把他们的目光转移到iPhone 15系列上。
据国外信息显示,苹果重新考虑机型组合,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重新分配标准机型和Pro机型之间的性能差异,并在明年推出的iPhone 15机型中多方面规划不同型号之间的价格,除了拥有传统的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以及iPhone 15 Ultra四款直屏新品之外,该系列还有第五款新品,一款折叠屏新品iPhone 15 Flip。
说实话,什么max、pro,这些词已经不能满足苹果的“野心”了。根据国外的爆料,iPhone 15 Ultra最终很有可能采用钛金属制成,价格恐怕起码万元起步。对了,那款折叠屏又该售价多少呢?
可以预见的是,明年的iPhone 15系列,普通版和Ultra版的差距只会更大。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版还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个问题,这个价格值得吗?
当然,库克肯定不甘心自己的时代没有一件标志性产品。汽车降级了,但是库克还有头显可以冲一冲。
有相关信息透露,苹果将于2023年推出旗下首款AR/VR头显产品,操作系统将被命名为“xrOS”。按照库克本人的说法,他并不看好元宇宙以及VR的观点,转而强调AR的重要性。
他宣称,AR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很快就会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无处不在。
这话似乎扎克伯格也说过?
不过同Ultra一样巧的是,这个头衔也很贵。根据市场预计,苹果该头显的第一个版本可能不会针对大众消费者,而是面向“专业”用户和开发者。该设备零售价预计在2000美元至2500美元之间。
巧了,这个定价的说辞似乎也是扎克伯格说过的。
库克曾经亲手送葬的苹果轻奢品策略定位真的失败了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想来,任何人都期望它不是只会吃老本。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尽管特斯拉今年以来遭到惨烈抛售,但钟爱该股的韩国散户却在逆势而行:年内累计净买入了价值28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韩国证券存管局(KSD)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交易者本月已增持1.6亿美元特斯拉股票,有望连续第三个月实现净买入。
特斯拉股价周二下跌14.04美元,跌幅11%,至109.1美元,创下2020年8月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为连续第七个交易日走低,并跌出美国公司市值前十大榜单。
仅12月,特斯拉股价就暴跌逾40%,迈向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月,而今年以来该股已经下跌逾70%,势将创下最差年度表现。
分析人士表示,电动汽车需求下降和马斯克为购买社交媒体平台推特而出售特斯拉股票,是特斯拉股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仍是韩国散户最青睐海外股
就在9月底时,特斯拉股价为300美元。10月份,当特斯拉股价开始下滑时,韩国散户投资者开始疯狂买入。仅过去三个月,韩国人就买入了价值11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目前,特斯拉仍然是最受韩国散户欢迎的海外股票,这些散户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大幅增加了对特斯拉的投资。
韩国投资者累计持有价值68.1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约占特斯拉总股本的1.75%。
所谓“爱屋及乌”,特斯拉供应商LG能源解决方案(LG Energy Solution Ltd.)也成为了受益者,今年1月,这家电池制造商IPO时获得了投资者创纪录的热捧,目前,该股价格较发行价高出约46%。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年初以来,美国股债两市波动加剧,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下降。美债市场“深度”为何恶化、后续还有哪些被低估的风险?本文分析,供参考。
一、今年以来美国市场的新变化?股债两市波动明显加剧
2022年以来,美国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年初至今,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一度由1.52%,在10月21日上破4.34%,随后又快速回落至12月9日的3.57%;2010年以来,10Y美债收益率单日波动较少超过10bp;而今年10Y美债收益率已经在35个交易日中出现10bp以上的变动幅度、在9个交易日中出现15bp以上变动,甚至在11月10日单日即出现30bp的振幅,市场稳定性明显变弱。
美国国债的隐含波动率指数、流动性压力指数均攀升至10年以来高位。今年以来,MOVE[1]指数长期处于120以上的近10年高位;截至12月25日,MOVE指数仍高达113.17,预示着未来1个月内美债收益率日均波动率高达7.1bp;与此同时,美债流动性压力指数[2]也一度在10月31日攀升至3.07,接近2020年3月19日疫情期间3.08的峰值水平,并长期处于近10年高位。
[1]MOVE指数由美银美林对2年期、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美债期权隐含波动率加权计算而来,反映了未来1个月内美债市场的整体波动水平。
[2]美债流动性压力指数衡量美国国债市场当前的流动性状况。该指数基于彭博日内相对价值曲线的拟合,计算剩余期限为 1 年及以上美国国债的平均收益率误差。当流动性条件有利时,平均收益率误差很小,公允价值的错位会在短时间内正常化。在压力大的流动性条件下,曲线拟合隐含的公允价值错位可能会持续存在,从而导致较大的平均收益率误差。
债市向股市的传导效应相较过往也更为明显,使得美股市场的波动同样被放大。从股债动态相关性来看,在加息周期或降息周期的起步阶段,易发生股债两市的同涨同跌。2015年加息周期与2019年降息周期中,10Y美债利率与标普500的1年期动态相关性均达到过-0.7的历史低位。今年以来,美国股债动态相关性一度触及-0.9,债市向股市传导较过往更为明显。债市波动溢出效应下,美股波动也明显加剧,1月4日至10月10日,道指下跌20.2%,步入技术性牛市;随后道指又快速反弹,一度涨超18.1%,短短一年内即经历一轮牛熊切换。
二、高波动背后的原因?美债市场的“深度”显著下降
高波动的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显著下降;美联储研究显示,当下美债市场深度已近金融危机前后的水平。美债市场上,一级交易商的买卖价差是其市场“深度”的有效度量[3]。今年以来,各期限美债的买卖价差明显走阔,过往维持在0.1bp左右的买卖价差现已攀升至0.7bp左右。由买卖价差波动率度量的美债市场“深度”,也已趋近金融危机时期水平。市场“深度”的下降,明显放大了宏观信息对市场的冲击;过去10年间一共仅发生过3次美债利率日内波超30bp的情况,而今年以来,6月16日、9月28日、11月10日相继出现。
[3]24家一级交易商是美债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而客户与客户间直接交易的占比仍相对较低。
美债市场“深度”下降根源在于美债规模扩张,而一级交易商承接能力不足;前期宽松流动性环境掩盖了问题,而今年以来的紧缩转向则加速了问题的暴露。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债规模持续扩张;2020年疫情的爆发,则导致美债未偿余额进一步攀升,2019年末尚不到23万亿美元的未偿美债余额,当下已突破30万亿。而在本轮美债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中,一级交易商持有的美债头寸始终维持在1.8万亿左右,提供的市场日均交易量也依旧在6000亿美元左右波动。美债存量规模的扩充,导致美债交易量占比被动下降。前期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掩盖了问题,而今年政策收紧以来,国债旧券流动性出现明显恶化。
一级交易商承接能力的相对不足,则主要受金融危机后补充杠杆率的监管约束影响。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在2013年提出补充杠杆率的监管约束。该约束赋予低风险国债与高风险资产相同的风险权重,导致受SLR约束的银行类一级交易商、持有美债偏好明显弱化;从一级市场来看,SLR启用后,一级交易商美债招标倍数快速下降。监管约束下,金融机构扩表慢于美国政府,美国银行资本与公共债务余额比值由疫情前7倍回落至4倍左右。此外,今年以来加息、缩表带来频繁市场冲击,提高了做市难度,也导致一级交易商压降美债头寸。
三、“低估”的风险?美债市场稳定性变差、高收益债“违约潮”风险
历史上来看,美债“深度”恶化时期,外生冲击易被明显放大,溢出效应也更加显著。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境外投资者为维持美元流动性,大举抛售美债资产;SLR约束下美债“深度”受限,美债价格震荡被显著放大,依赖于美债的大量衍生品平仓风险激增,直至美联储放宽SLR约束、启用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后才出现缓和。与此同时,一级交易商增持美债的同时、对企业债头寸的减少,进一步恶化了企业债市场的流动性,直至美联储推出二级市场企业信贷工具(SMCCF),才缓和了美国企业债的违约风险。
本轮之中,美联储缩表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下,长期美债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或较过往更甚。2020年疫情冲击中,激增的1.35万亿短期美债主要为货币基金吸收。而当下,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未偿美债的中长期占比不断抬升;外资“去美元化”进程与“卖本币买美债”的套利行为逆转中,被抛售的资产也主要为长期美债。货币基金不可以购置1年以上的美债资产的约束下,中长期美债流动性的恶化程度或较过往更为严重。
此外,美债市场波动通过一级交易商向信用债等市场溢出后,美国高收益债的违约风险值得关注。美国一级交易商同时为美债、MBS、公司债等多类资产做市;美债流动性遭遇冲击时,一级交易商往往会短期内快速减持信用债等资产头寸,造成信用债市场流动性的恶化。疫情期间,部分收入无法覆盖利息支出的“僵尸企业”大量举债,未来3年将迎来到期高峰。在滚续能力已经受限的背景下,流动性恶化或导致二级市场稳定性进一步变差,进而约束该类企业本已脆弱的融资能力,加剧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崩盘风险。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2022年以来,美债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历史回溯来看,10Y美债利率单日波动超10bp不常见;而今年,已有35个交易日中出现了10bp以上波幅,美债市场稳定性明显变弱。美债隐含波动率指数、流动性压力指数也均攀升至10年高位。与此同时,债市向股市的传导效应相较过往也更为明显,使得美股市场波动同样被放大。今年美国股债相关性一度触及-0.9,债市向股市传导较过往更甚。债市波动溢出效应下,美股波动明显加剧。
2、高波动的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显著下降;美联储研究显示,当下美债市场深度已近金融危机前后的水平。今年以来, 各期限美债的买卖价差明显走阔,过往维持在0.1bp左右的买卖价差已攀升至0.7bp;而由买卖价差波动率度量的美债市场“深度”,已趋近金融危机时期。市场“深度”下降,放大了宏观信息市场冲击;年初以来,10Y美债3次日内波超30bp。
3、金融危机后,SLR监管约束下一级交易商购债意愿受限,而美债规模快速扩张,造成市场“深度”下降;今年流动性环境收紧则加速了问题的暴露。金融危机以来,美债未偿余额快速扩张,当下已突破30万亿。在SLR监管约束下,一级交易商持有美债头寸维持在1.8万亿,提供约6000亿日均交易量。美债存量大幅扩张,而一级交易商扩表相对缓慢、做市能力恶化。
4、美联储缩表累积效应显现下,长期美债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或较过往更甚;美债市场波动溢出后,激增的高收益债违约风险也值得关注。1)当下,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未偿美债的中长期占比不断抬升,中长期美债流动性的恶化程度或较过往更为严重;2)滚续能力受限的背景下,流动性恶化或进一步约束高收益债发行方融资,加剧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崩盘风险。
四、风险提示:
1、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通胀率高居不下、就业市场韧性仍在,可能会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持续大幅度加息。
2、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持续大幅加息,可能带来海外经济体需求的快速恶化,叠加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步入深度衰退。
(赵伟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数据研究公司DataTrek Research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波动性下降之前,投资者不应指望美国股市可以重返牛市。
但不幸的是,DataTrek指出,在这两件事发生之前,投资者不应指望波动率会下降:美联储停止加息,以及明年可能陷入衰退的企业盈利预期更加明朗。
报告称,如果投资者能够正确衡量这两个因素,并最终预测从高波动率向低波动率的过渡,那么他们就可以利用转型期股市的回报能力。
根据DataTrek的数据,此前的美股“熊转牛”的例子包括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3年互联网泡沫后飙升28%,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上涨26%,以及从新冠疫情低点到2020年底上涨61%。
“要让波动性在结构性上下降,并推动这些高回报,投资者需要越来越有信心,他们要知道企业盈利将如何发展,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掌握货币/财政政策,”DataTrek联合创始人Nicholas Colas表示。
目前,投资者对这两个因素都不确定。美联储上周令市场感到意外,它表示可能会在2023年再加息75个基点,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利率在高位。如果通货膨胀持续高企,美联储的时间表可能会随时改变。
在企业盈利方面,分析师的预估也是五花八门,对经济是否会进入衰退的预期也是如此。
根据媒体收集的数据,202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每股收益和中位数预期为210美元,但低预估和高预估构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区间。分析师们对标普500指数每股收益的最高预估为230美元,而最低预估则仅为186美元。
科拉斯解释说,有如此大的估计范围是正常的,因为股市目前处于熊市,而在熊市期间,不确定性很高,盈利能见度很低,由于各种宏观因素,对衰退的恐惧是普遍的。
报告称,只有在波动性下降、美联储停止加息之前,投资者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盈利的能见度。在随后的经济扩张期间,企业盈利变得更可预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是如此。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2022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召开。峰会上,结合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亚马逊全球开店发布了2023年中国业务四大战略重点,包括做宽供应链解决方案、做深新选品全过程解决方案、做轻品牌全球化出海路径、做厚本地化服务,同时公布了一系列助力中国卖家深耕国际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的产品与项目。
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宣布亚太区首个卖家培训中心正式落成。该中心落户杭州,将立足中国,辐射越南、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支持多语种培训,为卖家打造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社区,是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和储备的重要基地。
“亚马逊致力于成为全球企业家开创和运营业务的最佳线上站点,实现韧性增长和长期成功。”亚马逊商城全球首席执行官Doug Herrington首次在中国跨境峰会上亮相,他说:“长期以来,广大卖家凭借优质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亚马逊对卖家朋友们持续不断的创新与支持表示感谢。”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表示,“我们非常荣幸在全球经济的变局之中,与充满活力和韧性的中国卖家一起,持续携手把优质、创新的中国产品带到全世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连续大跌的特斯拉,成为股市暴风眼。
周二,特斯拉股价收于109.10美元,跌幅达到11.41%。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跌幅近31%,创下2018年9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连跌。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下跌约70%,两年多来首次跌出美国上市公司市值TOP10行列。
周三美股开盘,特斯拉一度上涨5%,有望终结连跌。据统计,马斯克今年的净资产蒸发了约115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股价的暴跌,也让重仓其中的机构损失惨重。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木头姐旗下的方舟基金,ARK ETF基金今年累计跌幅高达68.52%。不过,木头姐却不惧下跌,12月以来不断抄底特斯拉,累计买入15.27万股。
除了木头姐以外,踊跃抄底的还有韩国个人投资者。截至12月27日,韩国投资者本月增持了1.6亿美元,年内已净买入价值28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此外,国内不少私募也持有特斯拉。据了解,东方港湾旗下马拉松一号基金持有不少特斯拉,近期净值出现明显下跌;千亿私募景林和高毅的美股持仓中此前也有特斯拉,不过两大私募在三季度大幅减持了特斯拉,景林更是清仓了特斯拉,躲过了本轮大跌。
特斯拉连续暴跌,马斯克惹的祸?
周二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大跌11.41%,收于109.10美元。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跌幅近31%,创下2018年9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连跌。
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则已下跌了69%,有可能创下有史以来最差的年度表现,两年多来首次跌出美国上市公司市值TOP10行列,前市值约为3450亿美元,排在第16位。仅在12月,特斯拉的股价就暴跌了44%,不少投资者甚至担忧其股价将跌破100美元大关。
特斯拉的暴跌,也让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声鹤唳。过去一周RIVN下跌了17%,LCID下跌了14%,Fisker下跌了6%。这股寒气同样蔓延至国内新能源车企,蔚来周二大跌8.3%,比亚迪周三下跌2.86%。
不少人将特斯拉的下跌归咎于马斯克。马斯克今年抛售了近40亿美元特斯拉股票,为收购推特的交易融资。更让投资者担忧的是推特占用了马斯克太多的时间。自从马斯克上任推特首席执行官以来,推特的内部就充满了混乱。在收购推特后,马斯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裁员到实行新功能,引发了混乱之后再撤回。
不过,马斯克本月在推特上说:“不管发生什么,明年都不会卖出特斯拉的股票。”华尔街也希望马斯克能把精力重新投向特斯拉,马斯克上周称,一旦找到继任者,他就会辞去推特首席执行官一职。
有机构指出,特斯拉大幅下跌主要有三大原因,对上海工厂生产的担忧、电动汽车竞争加剧、经济衰退可能导致2023年需求下降等。
有媒体称,特斯拉始于本月的上海工厂减产会持续到明年,计划明年1月3日到19日以减产的水平开工,20日到31日停工。28日,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所传的特斯拉放假信息并不准确。事实上,上海超级工厂的大部分员工会在1月20-28日放假,这将比法定假期前后各延长一天。”
此外,特斯拉今年在全球范围内罕见地开启多轮降价后,华尔街已经下调了对特斯拉第四季度业绩的预期,对明年的预期也有所下降。
华尔街预计特斯拉第四季度将交付约42.5万辆汽车,而分析师在刚进入第四季度时的预期约为45万辆,即交付预期在下降。特斯拉通常在新季度的第二天公布交付量,下一个季度从1月2日开始。此外,华尔街预计特斯拉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约44.5万辆,全年交付190万辆,高于2022年预计的全年130万辆。
部分机构损失惨重
特斯拉股价的暴跌,也让重仓其中的机构损失惨重。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木头姐旗下的方舟基金。木头姐在2020年因重仓特斯拉和比特币一战封神,旗舰基金(ARKK)一度大涨240%。
不过,投资中往往赚起来容易,亏起来更快。今年ARK ETF基金,累计跌幅高达68.52%,这让持有其基金的投资者陷入担忧。木头姐此前发布了一份备忘录,为其投资策略辩护。木头姐伍德表示,她的基金支持那些准备改变世界的公司,而不是投资于那些迎合“短期投资者”的成熟公司。
12月以来,特斯拉连续暴跌,但木头姐却逆势买入。自12月14日起,木头姐已经6次抄底特斯拉,累计买入15.27万股,此次购买的总额或高达2200万美元,特斯拉目前已经是ARKK的第五大持仓,市值达到3.5亿美元。
“这些天对未来的恐惧显而易见,但从历史上看,危机创造了机会。”木头姐伍德说。
值得注意的是,踊跃抄底的还有韩国个人投资者。韩国个人投资者今年已净买入价值28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根据韩国证券存管所的数据,截至12月27日,即使特斯拉在12月暴跌44%,股价表现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月,该国日间交易员仍于本月增持了1.6亿美元的该公司股票,连续第三个月实现净买入。
此外,国内不少私募也持有特斯拉。据了解,东方港湾旗下马拉松一号基金持有不少特斯拉,近期净值出现明显下跌。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近一个月马拉松一号净值下跌了7%,今年以来的收益则是-43.16%。
千亿私募景林和高毅的美股持仓中此前也有特斯拉,不过两大私募在三季度大幅减持了特斯拉。其中,高毅美股三季度减持了6.25万股特斯拉,持股市值从二季度的5050.7万美元降至124.4万美元,接近“清仓”;景林则在三季度直接清仓了特斯拉。
持股特斯拉最多的主要是全球大型基金,或损失惨重。其中,先锋领航持股2.13亿股,贝莱德持股1.72亿股,持股比例分别达到6.75%和5.44%。
相关报道
市值一夜蒸发3100亿、年内已累跌超70%!特斯拉成为2022年空头最赚钱股票
实探北京车市:比亚迪客流不断、特斯拉依旧低迷 年末车市“冰火两重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这一年,苹果的市值近乎少了1万亿美元。
2022年第一个交易日,苹果市值创出历史新高,盘中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上市企业。然而,仅仅1年时间不到,截至12月22日收盘,苹果当天跌超2%,收盘价为132.23美元/股,市值约2.1万亿美元。
尽管苹果仍然是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企业,但是,对于苹果自身而言,2022年所传达出的意味似乎更多。
恪守“陈规”等待反弹,还是蜕变求新?
沉寂的iPhone
尽管苹果不是一家仅仅生产手机的公司,但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依然是这家公司最牢固的标签。
10月27日,苹果公布了202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总净营收为901.4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33.60亿美元相比增长8%,其中,iPhone季度营收创新高,达426.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在总营收中占比约47%。
此前,华尔街方面预计最新这一季度iPhone营收432.1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业绩略微低于预期,不过这个季度的iPhone收入只包含了一个多星期的iPhone14系列销量。
近几年来,对于iPhone营收占比是否能达到苹果总营收50%的占比这一话题,讨论度不低。低于50%的时候,分析师认为苹果的业务正在向多元化拓展,iPhone影响力降低;高于50%的时候,分析师则认为苹果对于iPhone的依赖有些大。
不过,现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消费者对于手机这种电子产品需求度正在降低,而这背后透露出的也恰恰是2022年消费电子的萎靡。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市场监测服务发现,全球手机市场总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2%。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还算得上是这当中表现最好的,而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定价的iPhone 14系列产品,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7%。
毋庸置疑,足够强的品牌可以拥有高溢价,但是,不合理的高溢价却也有可能透支品牌本身。
iPhone 14系列定价合理吗?
对比iPhone历代版本,iPhone X的时候整体价格拉升了一波,Max系列出来的时候,价格再拉升一波,然后最近几代都略有下降。等到了最新的iPhone 14系列,版本分裂严重,普通版和plus版都无人问津,而更贵的pro系列却受到热捧。
某种程度上来看,并不是pro系列的性价比更高,而是对于苹果用户来说,忠于品牌,不如选择性能看起来相对更新的产品。毕竟,都是大几千的手机了,对于平均3代换机的苹果用户来说,自然更愿意选择pro系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是“牺牲”了普通版和plus版的iPhone 14来成就高溢价。
这可持续吗?
裁裁减减
苹果,或者说库克,许是希望新业务崛起,扳回一城,但都不太成功。
要承认的是,苹果的市值在2022年达到一个新高度,但是产品并没有。所以,有一个疑问,对于品牌企业来说,到底是市值更重要,还是产品更重要?
自从库克接手苹果之后,数字中枢战略从以Mac为中心变为以iPhone为中心。以前是iPhone、iPod、iPad通过iTunes与Mac连接。现在则是apple watch、airpods通过蓝牙,iPad、Mac通过iCloud和“文件”APP与iPhone连接。
乔布斯时代,苹果推出的产品都是独立的,包括iPhone,但是库克时代实质上没有突破性产品,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尽管我们能看到库克的努力,但很多尝试都在今年碰壁。
比如,苹果一直试图改变软件服务为辅的地位。上面就已经提到了,iPhone营收占比下降,为的就是提高软件服务及其他产品线营收占比的提高。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不至于让品牌在一棵树上吊死。
尤其是在AppStore生态圈上的持续加码。
但是,这已经惹了众怒。连过气网红扎克伯格都开始对苹果公然开炮,声称AppStore的抽成是吃相难看的,即使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三季度的时候,韩国就对苹果砍了一刀,要其放开AppStore中的第三方支付,应由APP开发者自由选择。然后,游戏平台epic也对苹果提起诉讼,紧接着欧盟因此对苹果发起了反垄断调查。
正当大家都以为2022年的苹果会妥协的时候,库克却用无止境的沉默作出了回答。
于是,今年荷兰要求苹果必须允许AppStore上的应用使用第三方支付,而不是必须使用苹果自己的。如果苹果不同意,荷兰就要罚苹果,每周500万欧元的罚款,最高可以罚5000万欧元。
结果就是,苹果宁愿交罚款,也不做出改变。
紧接着,12月初,巴黎商业法院又因为AppStore宣布对苹果处以100万欧元罚款。这个罚款金额可能有点“侮辱”人,苹果“倔强”地按照惯例再次重申AppStore的使命、愿景,称致力于为用户和创作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但没有正面回应法院的指控。
虽然这些罚款对苹果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堆积起来真的不会有影响吗?
毕竟,鉴于欧盟的干涉,苹果落后的充电头已经要退出欧洲市场了。
今年苹果还有一个可能是重大的打击,就是苹果造车计划可能是失败了,或者说降级了。
本来想闷声憋大招,结果在今年,苹果不得不承认,8年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只能打个折扣,凭现有的技术,苹果造不出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苹果决定老老实实把方向盘加回来,将“L5级别的无人驾驶”打折成只支持高速公路启用的辅助驾驶。
另外,发布时间再次推迟1年,延期至2026年。
2026年,库克还是苹果CEO吗?
毕竟,连库克自己都说,无法想象离开苹果之后的生活。
在美联储加息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之下,苹果也无法摆脱这些阴影。为了缩减支出,苹果各部门的员工已被告知,公司在未来几个月内不会招聘新员工,可能要到本财年结束,即2023年9月。
苹果的挣扎
营销这个词,恐怕已经成了库克时代苹果无法摆脱的关键词了。
毕竟,iPhone 14系列发布还没满3个月,聪明的苹果就迅速开始引导消费者,把他们的目光转移到iPhone 15系列上。
据国外信息显示,苹果重新考虑机型组合,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重新分配标准机型和Pro机型之间的性能差异,并在明年推出的iPhone 15机型中多方面规划不同型号之间的价格,除了拥有传统的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以及iPhone 15 Ultra四款直屏新品之外,该系列还有第五款新品,一款折叠屏新品iPhone 15 Flip。
说实话,什么max、pro,这些词已经不能满足苹果的“野心”了。根据国外的爆料,iPhone 15 Ultra最终很有可能采用钛金属制成,价格恐怕起码万元起步。对了,那款折叠屏又该售价多少呢?
可以预见的是,明年的iPhone 15系列,普通版和Ultra版的差距只会更大。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版还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个问题,这个价格值得吗?
当然,库克肯定不甘心自己的时代没有一件标志性产品。汽车降级了,但是库克还有头显可以冲一冲。
有相关信息透露,苹果将于2023年推出旗下首款AR/VR头显产品,操作系统将被命名为“xrOS”。按照库克本人的说法,他并不看好元宇宙以及VR的观点,转而强调AR的重要性。
他宣称,AR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很快就会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无处不在。
这话似乎扎克伯格也说过?
不过同Ultra一样巧的是,这个头衔也很贵。根据市场预计,苹果该头显的第一个版本可能不会针对大众消费者,而是面向“专业”用户和开发者。该设备零售价预计在2000美元至2500美元之间。
巧了,这个定价的说辞似乎也是扎克伯格说过的。
库克曾经亲手送葬的苹果轻奢品策略定位真的失败了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想来,任何人都期望它不是只会吃老本。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五(12月23日),TC能源公司表示,美国方面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Keystone输油管道的重启计划,希望在测试和检查后尽快恢复服务。
12月7日,这条流量高达62.2万桶/日的“加拿大-美国输油大动脉”宣布全线关闭,因为发现它的石油泄漏到了堪萨斯州华盛顿县的一条小溪中。
据报道,此次事件的石油泄漏量高达1.4万桶,是美国近九年来最大的石油泄漏事件。由于泄漏的原油流入水路,外界当时认为Keystone的停运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不过,由于泄露点不在到伊利诺伊州的线路上,这段管线已经部分恢复了运营,但向南的前往库欣的管线任然关闭。另外,库欣到墨西哥湾的管道也在以较低的速度运行。
至于剩余部分什么时候恢复,TC能源称,美国运输部的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PHMSA)已经批准了重启计划,公司将在恢复服务时提供最新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TC能源方面的目标是在12月28日或29日全面恢复管道系统。
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2021年的一份报告,TC能源拥有特殊许可证,可以在比其他美国原油管道更高的压力水平下运营Keystone管道。而PHMSA最新的要求是,TC能源必须在发生泄露线路上降低20%的压力,直到获得进一步的监管批准。
一些环保组织认为如此快地批准管道重新投入使用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根据PHMSA的数据,自2010年开始运营以来,Keystone已经发生了7次泄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要点
年初以来,美国股债两市波动加剧,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下降。美债市场“深度”为何恶化、后续还有哪些被低估的风险?本文分析,供参考。
一问:今年以来美国市场的新变化?股债两市波动明显加剧
2022年以来,美国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美债隐含波动率指数、流动性压力指数均攀升至10年高位。历史回溯来看,10Y美债利率单日波动超10bp不常见;而今年,已有35个交易日中出现了10bp以上波幅,美债市场稳定性明显变弱。截至12月25日,113的MOVE指数预示未来1个月内美债利率日均波动高达7.1bp;而美债流动性压力指数也处于近10年高位。
债市向股市的传导效应相较过往也更为明显,使得美股市场的波动同样被放大。从股债相关性来看,在加息与降息周期起步阶段,易发生股债两市的同涨同跌。2015年加息周期与2019年降息周期中,10Y美债利率与标普500的1年期相关性曾达-0.7的低位;今年美国股债相关性更是一度触及-0.9,债市向股市传导较过往更甚。债市波动溢出效应下,美股波动明显加剧。
二问:高波动背后的原因?美债市场的“深度”显著下降
高波动的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显著下降;美联储研究显示,当下美债市场深度已近金融危机前后的水平。今年以来, 各期限美债的买卖价差明显走阔,过往维持在0.1bp左右的买卖价差已攀升至0.7bp;而由买卖价差波动率度量的美债市场“深度”,已趋近金融危机时期。市场“深度”下降,放大了宏观信息的市场冲击;年初以来,10Y美债3次日内波超30bp.
金融危机后,SLR监管约束下一级交易商购债意愿受限,而美债规模快速扩张,造成市场“深度”下降;今年流动性环境收紧则加速了问题的暴露。金融危机以来,美债未偿余额快速扩张,当下已突破30万亿。在SLR监管约束下,一级交易商持有美债头寸维持在1.8万亿左右,提供约6000亿日均交易量。美债存量大幅扩张,而一级交易商扩表相对缓慢、做市能力恶化。
三问:“低估”的风险?美债市场稳定性变差、高收益债“违约潮”风险
历史上,美债“深度”恶化时期,外生冲击易被放大,溢出效应也更加显著。2020年3月,境外投资者为维持美元流动性、抛售美债。SLR约束下美债“深度”恶化,价格波动被放大;基于美债的衍生品风险激增,直至美联储放宽SLR、启用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后才有缓和。一级交易商增持美债、减持企业债,也恶化了企业债流动性,短期内加剧了企业债违约风险。
本轮中,美联储缩表累积效应显现下,长期美债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或较过往更甚;美债市场波动溢出后,激增的高收益债违约风险也值得关注。1)当下,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未偿美债的中长期占比不断抬升,中长期美债流动性的恶化程度或较过往更为严重;2)滚续能力受限的背景下,流动性恶化或进一步约束高收益债发行方融资,加剧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崩盘风险。
风险提示: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
正文
一、今年以来美国市场的新变化?股债两市波动明显加剧
2022年以来,美国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年初至今,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一度由1.52%,在10月21日上破4.34%,随后又快速回落至12月9日的3.57%;2010年以来,10Y美债收益率单日波动较少超过10bp;而今年10Y美债收益率已经在35个交易日中出现10bp以上的变动幅度、在9个交易日中出现15bp以上变动,甚至在11月10日单日即出现30bp的振幅,市场稳定性明显变弱。
美国国债的隐含波动率指数、流动性压力指数均攀升至10年以来高位。今年以来,MOVE[1]指数长期处于120以上的近10年高位;截至12月25日,MOVE指数仍高达113.17,预示着未来1个月内美债收益率日均波动率高达7.1bp;与此同时,美债流动性压力指数[2]也一度在10月31日攀升至3.07,接近2020年3月19日疫情期间3.08的峰值水平,并长期处于近10年高位。
[1]MOVE指数由美银美林对2年期、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美债期权隐含波动率加权计算而来,反映了未来1个月内美债市场的整体波动水平。
[2]美债流动性压力指数衡量美国国债市场当前的流动性状况。该指数基于彭博日内相对价值曲线的拟合,计算剩余期限为 1 年及以上美国国债的平均收益率误差。当流动性条件有利时,平均收益率误差很小,公允价值的错位会在短时间内正常化。在压力大的流动性条件下,曲线拟合隐含的公允价值错位可能会持续存在,从而导致较大的平均收益率误差。
债市向股市的传导效应相较过往也更为明显,使得美股市场的波动同样被放大。从股债动态相关性来看,在加息周期或降息周期的起步阶段,易发生股债两市的同涨同跌。2015年加息周期与2019年降息周期中,10Y美债利率与标普500的1年期动态相关性均达到过-0.7的历史低位。今年以来,美国股债动态相关性一度触及-0.9,债市向股市传导较过往更为明显。债市波动溢出效应下,美股波动也明显加剧,1月4日至10月10日,道指下跌20.2%,步入技术性牛市;随后道指又快速反弹,一度涨超18.1%,短短一年内即经历一轮牛熊切换。
二、高波动背后的原因?美债市场的“深度”显著下降
高波动的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显著下降;美联储研究显示,当下美债市场深度已近金融危机前后的水平。美债市场上,一级交易商的买卖价差是其市场“深度”的有效度量[3]。今年以来,各期限美债的买卖价差明显走阔,过往维持在0.1bp左右的买卖价差现已攀升至0.7bp左右。由买卖价差波动率度量的美债市场“深度”,也已趋近金融危机时期水平。市场“深度”的下降,明显放大了宏观信息对市场的冲击;过去10年间一共仅发生过3次美债利率日内波超30bp的情况,而今年以来,6月16日、9月28日、11月10日相继出现。
[3]24家一级交易商是美债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而客户与客户间直接交易的占比仍相对较低。
美债市场“深度”下降根源在于美债规模扩张,而一级交易商承接能力不足;前期宽松流动性环境掩盖了问题,而今年以来的紧缩转向则加速了问题的暴露。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债规模持续扩张;2020年疫情的爆发,则导致美债未偿余额进一步攀升,2019年末尚不到23万亿美元的未偿美债余额,当下已突破30万亿。而在本轮美债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中,一级交易商持有的美债头寸始终维持在1.8万亿左右,提供的市场日均交易量也依旧在6000亿美元左右波动。美债存量规模的扩充,导致美债交易量占比被动下降。前期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掩盖了问题,而今年政策收紧以来,国债旧券流动性出现明显恶化。
一级交易商承接能力的相对不足,则主要受金融危机后补充杠杆率的监管约束影响。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在2013年提出补充杠杆率的监管约束。该约束赋予低风险国债与高风险资产相同的风险权重,导致受SLR约束的银行类一级交易商、持有美债偏好明显弱化;从一级市场来看,SLR启用后,一级交易商美债招标倍数快速下降。监管约束下,金融机构扩表慢于美国政府,美国银行资本与公共债务余额比值由疫情前7倍回落至4倍左右。此外,今年以来加息、缩表带来频繁市场冲击,提高了做市难度,也导致一级交易商压降美债头寸。
三、“低估”的风险?美债市场稳定性变差、高收益债“违约潮”风险
历史上来看,美债“深度”恶化时期,外生冲击易被明显放大,溢出效应也更加显著。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境外投资者为维持美元流动性,大举抛售美债资产;SLR约束下美债“深度”受限,美债价格震荡被显著放大,依赖于美债的大量衍生品平仓风险激增,直至美联储放宽SLR约束、启用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后才出现缓和。与此同时,一级交易商增持美债的同时、对企业债头寸的减少,进一步恶化了企业债市场的流动性,直至美联储推出二级市场企业信贷工具(SMCCF),才缓和了美国企业债的违约风险。
本轮之中,美联储缩表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下,长期美债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或较过往更甚。2020年疫情冲击中,激增的1.35万亿短期美债主要为货币基金吸收。而当下,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未偿美债的中长期占比不断抬升;外资“去美元化”进程与“卖本币买美债”的套利行为逆转中,被抛售的资产也主要为长期美债。货币基金不可以购置1年以上的美债资产的约束下,中长期美债流动性的恶化程度或较过往更为严重。
此外,美债市场波动通过一级交易商向信用债等市场溢出后,美国高收益债的违约风险值得关注。美国一级交易商同时为美债、MBS、公司债等多类资产做市;美债流动性遭遇冲击时,一级交易商往往会短期内快速减持信用债等资产头寸,造成信用债市场流动性的恶化。疫情期间,部分收入无法覆盖利息支出的“僵尸企业”大量举债,未来3年将迎来到期高峰。在滚续能力已经受限的背景下,流动性恶化或导致二级市场稳定性进一步变差,进而约束该类企业本已脆弱的融资能力,加剧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崩盘风险。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2022年以来,美债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历史回溯来看,10Y美债利率单日波动超10bp不常见;而今年,已有35个交易日中出现了10bp以上波幅,美债市场稳定性明显变弱。美债隐含波动率指数、流动性压力指数也均攀升至10年高位。与此同时,债市向股市的传导效应相较过往也更为明显,使得美股市场波动同样被放大。今年美国股债相关性一度触及-0.9,债市向股市传导较过往更甚。债市波动溢出效应下,美股波动明显加剧。
2、高波动的背后,是美债市场“深度”的显著下降;美联储研究显示,当下美债市场深度已近金融危机前后的水平。今年以来, 各期限美债的买卖价差明显走阔,过往维持在0.1bp左右的买卖价差已攀升至0.7bp;而由买卖价差波动率度量的美债市场“深度”,已趋近金融危机时期。市场“深度”下降,放大了宏观信息市场冲击;年初以来,10Y美债3次日内波超30bp。
3、金融危机后,SLR监管约束下一级交易商购债意愿受限,而美债规模快速扩张,造成市场“深度”下降;今年流动性环境收紧则加速了问题的暴露。金融危机以来,美债未偿余额快速扩张,当下已突破30万亿。在SLR监管约束下,一级交易商持有美债头寸维持在1.8万亿,提供约6000亿日均交易量。美债存量大幅扩张,而一级交易商扩表相对缓慢、做市能力恶化。
4、美联储缩表累积效应显现下,长期美债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或较过往更甚;美债市场波动溢出后,激增的高收益债违约风险也值得关注。1)当下,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未偿美债的中长期占比不断抬升,中长期美债流动性的恶化程度或较过往更为严重;2)滚续能力受限的背景下,流动性恶化或进一步约束高收益债发行方融资,加剧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崩盘风险。
风险提示:
1、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通胀率高居不下、就业市场韧性仍在,可能会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持续大幅度加息。
2、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持续大幅加息,可能带来海外经济体需求的快速恶化,叠加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步入深度衰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因对关键假日期间iPhone供应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对苹果的持续抛售,苹果公司股价收于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截至周二美股收盘,苹果再跌1.39%,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滑,报130.03美元。
事实上,随着美联储今年以来“疯狂加息”,对利率敏感的科技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并面临着自互联网泡沫时代以来最糟糕的12月表现。周二,科技股全线下跌,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1.5%。
虽然苹果公司在2022年的表现仍略好,跌幅约为28%,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34%的跌幅,但在过去一个月里,苹果公司的表现已开始落后于这一科技股为主的指数。
据悉,苹果最近股价的疲软是源于富士康生产中断,导致其旗舰iPhone 14 Pro系列的供应出现短缺。
摩根大通分析师Samik Chatterjee周二表示,iPhone的供应正在“改善,并缓慢地向与需求持平的方向发展”,尽管他补充说,在往年的这个时候,苹果通常“在实现iPhone供需平衡方面走得更远”。
由于这一问题,小摩预计,苹果12月季度的业绩相对于普遍预期将相对“温和”。
此外,Chatterjee还表示,中国最新的智能手机出货数据也“证实了行业逆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