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特朗普使收购美国钢铁(X)前景蒙阴-新日铁创下四个月来最大跌幅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获悉,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会晤后,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X)计划的不确定性加大,新日铁股价周一创下四个月来最大跌幅。新日铁可能转而对这家美国钢铁制造商进行大笔投资,这令投资者感到意外。周一,这家日本公司的股价在东京股市一度下跌2.6%,创下9月3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之后略有回升。

如果进行投资,将大大偏离最初的收购计划。新日铁和美国钢铁于2023年12月首次宣布了这笔141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并在过去一年里努力清除了一系列监管和政治障碍。美国前总统拜登最终在1月份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阻止了收购。该交易的支持者声称,这一决定是出于政治动机。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和石破茂所提及的投资是何等含义,因为双方都没有提供不进行直接收购的交易的细节。两家公司尚未就任何潜在投资置评。

SBI证券分析师Ryunosuke Shibata表示“市场上没有太多材料来决定这笔美国钢铁交易的前景。看起来完全收购不会实现,这意味着新日铁可能不会为这笔交易支付2万亿日元。美国总统还表示,这将是一项投资,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结构会是什么样子。”

抛售可能表明,投资者正在获利了结,此前新日铁股价上周五因盈利而飙升。Shibata表示,对新日铁来说,完全收购将是比投资更好的选择,因为新日铁将能够将其技术和资源转让给美国钢铁。

在会晤之前,新日铁的高管们一直乐观地认为特朗普会推翻拜登的决定,但特朗普上周重申,他没有兴趣这样做,本周他可能会见这家日本公司的负责人。

特朗普周日对分析师说“我不希望美国钢铁公司被外国拥有。新日铁不能拥有这家标志性美国公司的多数股权。他们能做的就是投资。”

SMBC日兴证券分析师Atsushi Yamaguchi和Takuya Maeda在周一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投资者将需要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对美国钢铁的任何投资可能会如何影响新日铁的收益,以及这家日本公司是否会因终止交易而受到任何付款的影响。

不过,考虑到该协议目前被搁置,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上的声明“可能是向前迈出的一步”,分析人士在报告中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特斯拉(TSLA)Robotaxi-6月上路?马斯克选得州“放手一搏”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马斯克曾在1月底向投资者透露,特斯拉(TSLA)计划于6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付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然而,由于得州几乎不对此类服务进行监管,这引发了外界对特斯拉在公共道路上部署未经充分验证的无人驾驶技术时,愿意承担多大安全和法律风险的质疑。

长期以来,特斯拉一直将其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和全自动驾驶(FSD)相关事故的责任归咎于用户,强调其已提醒车主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然而,马斯克如今誓言要推出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法律专家指出,此举将使事故责任完全落在特斯拉身上。

马斯克承诺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已有约十年,但始终未能兑现。随着他将特斯拉的重心从大众市场电动车销售转向自动驾驶汽车,近几个月来,这类承诺变得更加频繁,且时间表更为紧迫。

然而,马斯克含糊其辞的表态继续让投资者猜测,特斯拉何时、以何种规模、采用何种商业模式最终部署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迄今为止,特斯拉尚未在公共道路上展示过这一技术。

特斯拉和马斯克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得州法律并未阻止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该州采取不干预的监管方式,这与马斯克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顾问日益反政府的政治立场相契合。

州法律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在公共街道上自由行驶,只要它们像任何人类驾驶的汽车一样注册并投保,并配备记录潜在碰撞数据的技术。目前,没有一个州机构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颁发许可或进行监督,州法律还禁止市县制定自己的无人驾驶车辆法规。

2017年自动驾驶立法提案人、州参议员Kelly Hancock表示,立法机构希望促进该行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发展,避免设置准入壁垒。“作为保守派,我希望尽量减少政府的影响,”他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不能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法规,那样会扼杀一个行业。”

2021年底,马斯克将特斯拉总部从加州迁至奥斯汀。在加州,监管机构严格控制公司运营自动驾驶车辆的地点和方式。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付费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许可的两家公司——通用汽车(GM)的Cruise和谷歌(GOOGL)的Waymo——在获得载客批准前,已在更严格的许可下积累了数百万英里的测试里程。(Cruise目前已暂停机器人出租车运营。)

在1月29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他预计今年将在加州发布“无人监督”版本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加州两家监管机构表示,特斯拉尚未申请运营无人驾驶车辆或载客所需的许可,且自2019年以来未向州政府报告测试数据。

加州没有具体的测试里程标准,但其他完成审批流程的公司已在州监管下积累了数百万英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州记录显示,自2016年以来,特斯拉仅记录了562英里的测试里程。

“马斯克的挑战”

由于马斯克在特斯拉公布不及预期的财报当天做出了最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承诺,该股次日股价上涨3%。

他承诺特斯拉将于6月在奥斯汀推出“付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马斯克未透露具体车辆数量、用户如何访问服务,或服务是否向所有人开放。

马斯克表示,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加州和“全国许多地区”推出“无人监督”的全自动驾驶系统,但未说明这是否意味着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特斯拉车主可购买的功能,或其他服务形式。

马斯克确实表示,“无人监督”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将能够在“车内无人”的情况下驾驶。

特斯拉投资者、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客户投资组合经理Brian Mulberry表示,此类评论往往让投资者猜测特斯拉将实际交付什么,以及何时交付。

“这就是马斯克的挑战你在这里解读一些线索,试图从一些片段中推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情,”Mulberry表示,只要特斯拉取得进展,他并不特别关心马斯克今年的承诺和时间表的具体细节,“我认为蓝图已经在那里”。

南卡罗来纳大学专注于自动驾驶的法学教授Bryant Walker Smith表示,在特斯拉部署无人驾驶汽车之前,得州不需要“上市前批准”。然而,他怀疑特斯拉是否会尝试广泛部署自动驾驶技术——无论是在得州还是其他地方——因为去年10月,特斯拉在洛杉矶地区电影制片厂展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概念车Cybercab表现平平。

他表示“特斯拉不会一蹴而就,突然让所有车辆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动驾驶。”

Smith表示,该公司更有可能尝试小规模技术测试,可能在奥斯汀的有限区域、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或通过远程控制干预以防止碰撞。

“无能为力”

得州交通部发言人Adam Hammons表示,只要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和运营“符合与道路上其他车辆相同的安全和保险要求”,就允许在得州道路上进行。

过去两年,奥斯汀街道上的无人驾驶车辆激增,引发居民和政府担忧,此前发生了一系列涉及行人、骑行者和其他车辆的险情。2023年,20多辆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得克萨斯大学校园附近造成交通堵塞,车辆在相互避让时阻塞了街道。

通用汽车拒绝置评。

自2023年7月以来,该市已记录了78起来自执法部门、急救人员和居民的正式投诉,官员表示这可能并未涵盖所有涉及这些车辆的事件。去年12月的一份居民投诉描述了一辆Waymo车辆阻塞车道半小时,导致“至少三起险些发生的事故”。

投诉还称“我无法相信你们允许这种可能致命的技术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身上进行测试。”

Waymo发言人表示,公司已与当地领导人和急救人员合作,“赢得奥斯汀社区的信任”,并不断努力改进服务。

据奥斯汀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门发言人透露,警方在指挥交通时遇到无人驾驶车辆对手势信号无反应的问题,且城市无法对这些车辆开罚单。该市最近提出了一种方法,当警官观察到交通违规时,可在市政法院提交投诉。

这位发言人称,特斯拉去年5月联系了奥斯汀官员,市政府提供了当地消防和警察程序、学校和学区地图,以及特殊活动期间的交通规则信息。

奥斯汀市议会议员Zo Qadri表示,他对城市无法对“使用这些公共道路作为试验场的私营公司”实施规则感到沮丧。

“最终,”他表示,“我们无能为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激进投入者出手,英国石油(BP)迎来关键时刻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周一,英国石油公司(BP)盘前大涨6%,据称是受激进投资者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 (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 增持该公司消息刺激。与其他石油巨头相比,英国石油如今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与全球最激进的投资者之一的摊牌迫在眉睫。

保罗·辛格 (Paul Singer )领导的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持有这家英国能源巨头的大量股份,这通常是其推动其他大型上市公司变革的策略中的第一步。多年来,该基金的努力已经导致了战略转变、首席执行官离职,甚至公司分拆。

此次干预发生在英国石油在过去15年中经历了一系列失误之后,从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灾难到前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鲁尼(Bernard Looney)因个人行为不当而被突然解职。

自鲁尼在2020年错误地判断全球石油消费已经见顶且世界正在加速迈向净零排放以来,英国石油的估值就落后于同行。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一些竞争对手已经在测算收购英国石油的可能性。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正在认真考虑采取行动,但此类讨论的发生表明了英国能源巨头已经跌落到了何种程度。

在过去的五年中,英国石油的股价下跌了近8%,而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壳牌公司和道达尔能源公司的股价则上涨了约三分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埃利奥特正在推动英国石油考虑采取变革性措施以提升股东价值,埃利奥特认为该公司被严重低估,其表现令人失望。

激进投资者的代表拒绝置评,其持股规模也无法立即得知,但其过往记录表明了英国石油现任首席执行官默里·奥钦克洛斯(Murray Auchincloss)可能面临的压力类型。

奥钦克洛斯在鲁尼被突然解职后接任的领导职务,于2023年9月暂代首席执行官一职,随后于2024年1月正式上任。

自上任以来,这位前首席财务官一直保持低调,采取措施在公司内部进行重组,但公开场合发言不多。他通过谈判获取中东一些最大的原油储备的准入权、剥离可再生能源资产,以及最近承诺裁减公司约5%的正式员工,逐步淡化鲁尼的“去石油化”战略。

然而,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认为这些措施仍然不够,他们认为公司调整方向的窗口期即将关闭。本月计划进行的战略更新被视为奥钦克洛斯的关键时刻,由于奥钦克洛斯计划进行的医疗程序,该公司推迟了投资者日,这一活动被推迟两周至2月26日,并从纽约移至伦敦举行。

错误的策略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Biraj Borkhataria表示“此次事件应成为 2020 年提出的初步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分水岭,该战略中包含的宏观假设与现实不符。英国石油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战略转变导致资本配置不当,这削弱了其盈利潜力。”

奥钦克洛斯预计将更加关注核心石油和天然气业务,而较少关注可再生能源。但人们对该公司是否拥有快速实现这一转型的资源以及投资者是否仍有耐心存在诸多疑问。

埃利奥特当然不会采取观望态度,该基金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推动更快的转变。

自鲁尼时代以来,英国石油的管理团队和董事会几乎没有变化,这可能使其成为埃利奥特的目标。董事长海尔格·伦德 (Helge Lund)与前任首席执行官一起被称为公司净零战略的设计师。

Borkhataria表示,“鉴于英国石油的表现逊于同行……我们认为任何激进投资者至少都会要求更换董事长。”

在其他公司,埃利奥特已经成功推动了拆分。像英国石油这样规模的实体提供了许多拆分可能性,但其核心石油和天然气业务具有高度整合的价值链(从井口到炼油厂和加油站,所有环节都由一个遍布全球的贸易团队连接起来)这将使拆分变得非常复杂。

最明显的分拆将是清洁能源和化石燃料之间的分拆,这一过程在奥钦克洛斯的领导下已经部分开始。他已宣布将英国石油公司的海上风电业务分拆为一家合资企业,并正在努力出售陆上风电资产。

英国石油仍拥有太阳能和电池存储部门 Lightsource 的全部所有权。该公司 将其描述为“陆上可再生能源的引擎”,与其目前正寻求在美国出售的陆上风电场一样。

该公司拥有一个电动汽车充电部门,在鲁尼于 2023 年以 13 亿美元收购美国旅行中心 (TravelCenters of America) 后,该部门制定了在美国大规模扩张的计划。英国石油在全球已安装了 37,500 个充电桩,目标是到 2030 年在全球范围内安装超过 100,000 个充电桩。

埃利奥特的意图尚不明确,但激进投资者首次利用杠杆的时刻可能就在几天之后。

英国石油上周二公布了第四季度财务业绩,其业务普遍疲软。大多数其他石油巨头也经历了同样恶化的市场,但由于资产负债表疲软,该公司不得不放慢股票回购的速度,削弱了近年来让投资者满意的关键工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未来三年美国经济将走向何方?瑞银预测:将在减速扩张中波动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瑞银近日发布美国经济展望报告,对2025 - 2027年美国经济进行预测分析,涵盖经济增长、就业、通胀、政策等多个方面。该行称,未来三年美国经济将在减速扩张中波动。去除波动因素,政府支出支持减少以及实际收入增长放缓,预示着 2025 年经济将进一步放缓。

瑞银在报告中表示,预计2025 年美国经济将围绕减速扩张态势持续波动。2023 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迅猛,达到 3.2%,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增加 21.6 万人。2024 年,实际 GDP 增长 2.5%,就业人数平均每月增加 16.8 万人。去除波动因素,政府支出支持减少以及实际收入增长放缓,预示着 2025 年经济将进一步放缓,新政府财政政策对2026年影响更大。

预计新政府的财政政策变化对 2026 年的影响大于 2025 年。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警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对关税的反应比预期更为复杂。

预计 2025 年通胀将继续回落,结合劳动力市场风险,这将促使美联储在 2025 年降息。去年春天,市场预期 2024 年仅会有一次 25 个基点的降息,但美联储实际降息幅度达到了 100 个基点。

此外,该行还针对各领域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该行称,商业部门2024年第四季度表现疲软,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反弹,此后则有待观察。公布的资本支出意向持续低迷,招聘计划也依然疲软。若缺少消费者的强劲需求和财政支持,商业部门可能表现更弱。展望未来,税收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上升。

与此同时,投资风险受到不确定性抑制。从历史经验来看,不确定性会抑制商业部门的投资。美国国会在税收政策上仍有诸多决策有待做出,贸易政策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国会还有可能因时间紧迫而将税法延长一年。

劳动力市场方面预计将放缓,与整体经济趋势一致。2024年下半年,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增加 16.5 万人,私人部门平均每月增加 12.9 万人(对于美国的经济扩张期来说,这一数据表现不佳)。就业增长放缓下,该行预计未来趋势为每月新增非农就业约15万人、私人部门约12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持续存在的轻微高估情况。

目前,测量问题仍在多个维度困扰着劳动力市场分析。与此同时,该行认为,劳动力市场波动将促使美联储考虑降息。

该行称美国潜在经济增长在未来或得到提振,但可能放缓。2023 年和 2024 年,净国际移民的激增可能推高了潜在 GDP 增长,但预计这种提振作用将会减弱。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参与率(LFPR)和潜在增长构成下行压力。自 2000 年第一季度以来,生产率的年化增长率为 1.8%,与 2003 年以后 1.6% 的趋势相比,差异不大。

在通胀问题上,瑞银的观点同样鲜明,下行之路布满荆棘。整体个人者消费支出(PCE)通胀率从超过 7% 基本回落到美联储 2% 的目标水平。然而,核心通胀率仍明显高于 2%。预计关税将导致 2026 年通胀温和上升,其影响幅度对利率决策至关重要。

租金是导致通胀未能降至 2% 的主要因素,随着租房空置率上升和替代市场租金数据增长放缓,预计租金上涨速度将进一步减慢。

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2024年影响力逐渐减弱,预计2025年这种推动作用将进一步减弱。

货币政策上,该行认为美联储预计将继续调整利率至中性水平,2025年底接近3.5% 。若通胀下降且劳动力市场风险增加,美联储可能进一步降息,但政策调整取决于多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瑞银也提及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潜在风险。美国经济面临软着陆不及预期、通胀顽固、增长放缓不及预期、触及利率零下限等风险。政策不确定性高,关税、税收政策和美联储政策依赖数据波动。移民政策变化可能降低人口增长,进而影响潜在GDP增长和经济 “速度限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日产(NSANY)与本田(HMC)“联姻”破裂影响几何?市场聚焦本周业绩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日产汽车(NSANY)与本田汽车(HMC)的“联姻”破裂可能给两家公司都带来了麻烦,但其中一家的麻烦可能更大。

多年来,日产一直因领导层轮换和产品阵容过时而苦苦挣扎,如果它最终拒绝本田的收购可能就会陷入困境。虽然本田可能因合并失败而躲过了一劫,但它也没有脱离困境——在全球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中,本田落后于竞争对手。

日产和本田的交易将创造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使合并后的公司拥有与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所需的规模。本田和日产在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八和第九。

本田和日产合并将缔造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本田和日产将于周四公布第三季度业绩。由于两家公司试图敲定合并事宜,财报推迟一周公布。业绩报告应该能预示合并失败后两家公司的表现如何。

市场预计本田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内实现营业利润4070亿日元(合27亿美元)。相比之下,日产的营业利润仅为515亿日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中,本田的营业利润预计将达到1.45万亿日元,而日产的营业利润预计仅为1300亿日元,远低于其去年11月份预测的1500亿日元,也大大低于其最初预计的5000亿日元。

伦敦研究公司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的汽车业分析师Julie Boote表示,令人担心的是日产汽车过于乐观。尽管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重新焕发活力,电动汽车在中国日益普及,但日产汽车在这两个领域都落后了。

本田在大多数指标上都优于日产

日产去年11月表示,将裁员9000人,削减五分之一的产能,并将年度利润预期下调70%。日产在不关闭任何工厂的情况下削减成本的计划遭到了质疑,该公司正急于在周四发布财报之前拿出一份更深层次的重组计划。

Boote表示“销售增长将从何而来?他们可能相当乐观,因为他们必须证明重组后能创造足够的收入来增加利润。”

似乎是为了证明这一点,上周市场传出日产拒绝本田收购要约的消息。

当本田和日产去年12月宣布结盟时,显然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联姻。本田的市值是日产的五倍多,上季度的营业利润是日产的八倍多,其优势不言而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本田可以免受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巨头进军东南亚关键市场,甚至开始进军日本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节节败退。

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级汽车分析师Tatsuo Yoshida表示,本田在中国、东南亚和日本市场销售疲软,但受到美国市场出货量和利润丰厚的摩托车业务的提振,该公司可能会公布季度利润增长。

与此同时,如果本季度计入重组成本,日产可能会大幅下调业绩预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客户将远不止亚马逊!-Rivian(RIVN)开始向车队销售厢式货车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美国电动汽车新贵Rivian Automotive (RIVN)周一表示,将向美国各种规模的汽车车队开放Rivian Commercial Van商用电动化厢式货车的销售,表明该公司正在积极扩展商业车队市场。

据了解,Rivian Commercial Van是亚马逊定制版电动送货专车(EDV)的基础平台。

自Rivian和该公司支持者亚马逊的独家经营期结束以来,Rivian一直在美国的几个大型车队中试用其商用厢式货车,并为更加大众化的市场准备车队管理流程。这些试点项目为Rivian进一步开展销售业务铺平了道路。

未来,这一渠道有望成为Rivian的重要创收来源。商用电动货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Mordor Intelligence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该机构预计到2029年,北美厢式货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6.7亿美元。

Rivian通过向各规模的车队销售商用厢式货车,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拓展Rivian商用厢式货车市场份额以及整体销售额,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大型厢式货车仅限于与亚马逊的独家协议。此外,商用货车通常具有更高的利润率,Rivian还可以通过提供电动汽车软件订阅服务等智能化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销售额。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但斌四季度海外持仓曝光!大笔减持英伟达(NVDA)-加仓特斯拉(TSLA)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但斌旗下东方港湾海外基金ORIENTAL HARBOR INVESTMENT FUND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新提交的美股持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该基金持仓总市值为9.95亿美元,较三季度的9.69亿美元小幅增加。四季度其大笔减持英伟达(NVDA),同时加仓特斯拉(TSLA)。

此外,截至2024年底,东方港湾海外基金共持有14只标的,前五大重仓标的分别为英伟达、FNGU(3倍做多FANG+指数ETN)、Meta(META)、微软(MSFT)、苹果(AAPL)。

此前但斌表示,展望未来,目前从全球来看,最大的机遇仍然是人工智能。环顾全球,没有一个产业能像人工智能这样,有潜力创造巨大的、颠覆性的财富变革。未来五到十年,人工智能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方向。它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完美结合的体现。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无人驾驶到智能家居,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其潜力几乎无法估量。

大笔减持英伟达 加仓特斯拉

具体来看,2024年四季度,东方港湾海外基金新买入3只股票,分别是Palantir、台积电、SoundHound AI;加仓特斯拉;减持英伟达和FNGU。此外,该基金对Meta、微软、苹果、谷歌C、TQQQ(3倍做多纳斯达克100ETF)、亚马逊、NVDL(2倍做多英伟达ETF)、TNA(3倍做多小盘股ETF)的持仓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港湾对英伟达的持股在第四季度中经历了显著的减持,减幅达到67.6万股,持股量从208.23万股降至140.63万股,转折后的市值依然高达1.89亿美元,依旧稳居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显然,英伟达的表现仍然是东方港湾的投资信心所在,尽管减持的决策显示出但斌对市场变化的审慎思考。

与减持英伟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港湾在此期间加仓特斯拉。数据显示,基金对特斯拉的持股量从5.62万股增至12.15万股,显示出对电动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强烈看好。这个变化不仅反映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成长潜力,同时也显示出东方港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

截至2024年底,东方港湾海外基金共持有14只标的,前五大重仓标的分别为英伟达、FNGU、Meta、微软、苹果。

对于2024年取得的成绩,但斌本人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即便在全球资产管理的舞台上,中国人也是能参与竞争的,当然,这仅仅是一年的情况,来日方长,希望持续努力奋斗。”

此外,在2024年,东方港湾旗下的多只产品也表现优异,有不少产品的收益率超过50%,在百亿私募中名列前茅。从但斌公开的发言来看,其管理的多只产品均选择了重仓美股的英伟达,而英伟达在2024年涨幅超170%,或是东方港湾业绩亮眼的主要原因。

这无疑是但斌投资理念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大的投资机会之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从Strategy(MSTR)到特斯拉(TSLA):全球公司掀起“囤币”潮以抗通胀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其资金储备策略,这一趋势表明加密货币在企业财务领域正逐渐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其中,Strategy(MSTR)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最大企业比特币持有者。自2020年以来,Strategy通过债务和股权发行筹集资金,用于购买比特币,并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积累了大量比特币。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持有的比特币账面价值高达239亿美元。尽管在截至2025年2月2日的一周内,Strategy没有购买任何比特币,但其比特币购买量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

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Strategy的做法。例如,KULR Technology(KULR)在2024年12月宣布,将把高达90%的剩余现金分配给比特币。该公司当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余额超过1200万美元。

此外,视频共享平台Rumble(RUM)于2024年11月宣布计划采用比特币资金策略。Rumbl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ris Pavlovski表示,比特币作为一种通胀对冲工具,具有独特价值,因为它不会因政府无休止印钞而贬值。

社交媒体平台Reddit(RDDT)在其首次公开募股文件中披露,已将部分多余现金投资于比特币和以太坊。此外,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还包括特斯拉(TSLA),其持有的比特币账面价值在2024年第四季度因会计准则变更而从1.84亿美元跃升至10.8亿美元。

其他公司还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 Global(COIN)、支付巨头Block(XYZ)、加密资产管理公司Galaxy Digital、Hut 8 Mining(HUT)、Cleanspark(CLSK)、Mara Holdings(MARA)、Riot Platforms(RIOT)、Cathedra Bitcoin、DeFi Technologies、HIVE Blockchain Technologies(HIVE)以及日本的Metaplanet。

比特币价格在过去五年中飙升了近900%,这一涨势部分得益于特朗普政府下加密友好监管环境的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比特币的长期升值潜力和作为一种通胀对冲工具的价值,比特币在企业财务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滑跪”-Roblox(RBLX):元宇宙终极扛旗手也要倒下了?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ROBLOX(RBLX)美东时间 2 月 6 日美股盘前发布了 2024 财年第四季度业绩。因为用户数据以及 Bookings 不及预期,盘前市场一度恐慌到下泄 30%,虽然后续收回了跌幅,但最后还是折价了 10%。

问题来了,为什么市场对 DAU 和 Bookings 的 miss 如此害怕?后续公司又做了什么心理按摩,让部分资金重拾信心?海豚君结合股东信以及业绩电话会重点来解读一下 Q4 财报。

具体来看核心信息

1. 用户活跃意外不及预期前三个季度 Roblox 业绩亮眼,都离不开用户端的超高表现。而四季度虽然也有 Live-ops 的活动,10 月的 “The Haunt” 和 12 月的 “Winter Spotlight”,但 DAU 和用户时长却均不及预期,季节性波动也显著大于去年,从而引发市场对 Roblox 生态扩张持续性的担忧。

根据管理层解释,用户活跃下滑,问题主要来自主机端。2023 年 10 月开始,Roblox 引入了 PlayStation 版本,并对 Xbox 版本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叠加一系列运营活动,从而带来了近一年的主机用户小狂热。因此到四季度,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个自然流失。

除此之外,就是土耳其 8 月政府禁令也带来了一些用户缺口。

但管理层也透露,12 月底至 1 月,主机用户活跃度重新反弹。同时 10 月 Roblox 宣布在土耳其开设办事处,并聘请专业团队,有望游说转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活跃用户的整体规模环比下滑,但人均时长却继续保持增长 2.5%,说明对于忠实用户而言,Roblox 对其吸引力依然强大。

2. 青年以上用户占比新高由于四季度返校季以及对儿童用户私聊功能的阉割(需家长授权许可才能使用),13 岁以下用户净流失的更多。因此也使得 13 岁以上的青年、成年用户占比达到了 61%,突破新高。

随着 Roblox 完善的开发激励机制,以及 AI 工具的推出,更多成熟内容有望被创作出来,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年用户并留存。

3. Bookings 被 DAU 拖累,但季末已反弹四季度预订流水同比增速回落到 21%,略低于市场预期。增速放缓有高基数的原因,也有四季度用户活跃显著下滑的拖累。不过跟随主机用户活跃在年底的反弹趋势,Bookings 增速也顺势回升。管理层透露,12 月主机用户 Bookings 增速反弹到了 22%,手机用户则仍然维持 27% 的高增速水平。

因此,对于 2025 年 Q1 的指引,管理层给出的展望仍然是高于 20% 的增速,预期 Bookings 会实现 11.3~11.5 亿,同比 22%~25%,小超市场预期的 11 亿。与此同时,预期 2025 全年 Bookings 达到 52~53 亿,同比 19%-21% 的增长,和 2024 年相比,增速略微放缓,但还是维持住了 20% 的高增长目标。

4. Q4 稳步提效,今年重点关注降本利润表现是本次财报超预期的地方。无论是毛利还是经营利润,绝对值和利润率水平都提升明显,优于市场预期。最终实现经调整 EBITDA 利润率同比提高了 500 个基点,高于此前公司给出的优化 100-300bps 的指引。

具体上,利润率改善主要来自于运营费用的控制,也就是经营效率的提高,包括在人员成本、基建安全费用上的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总体费用下降,但公司对开发者分成成本则是跟随 Bookings 一路走高(维持 21% 的流水分成给到开发者)。

这一点管理层在电话会中也多次强调完善好开发者的经济生态,对 Roblox 的长远期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未来可能会继续将更多的流水分润给开发者。

关于 Q1 以及 2025 年的利润目标,管理层仍然维持同比提升 100~300 基点的改善节奏,但电话会中透露并未将降本的考虑包含其中。因此这里的改善空间有望超出指引,除了费用端继续严控外(但人员成本会有个位数增速的增长),还会出现成本端的优化——今年年初,Roblox 开始引导用户通过官网 web 进行充值,并给予更多的 Robux 币激励,从而绕开移动端的 “苹果税”、“谷歌税”。

5. 财务指标一览

海豚投研观点

显然对于四季报,市场不满的是,DAU 和 Bookings 景气度攀升的愿望落空。但随后又收回部分跌幅的原因,与管理层透露 “年底至 1 月数据回暖、中期 Bookings 增速指引保持 20%,利润提升节奏有望高于指引”的表态相关。

回顾 2024 年,实际上 Roblox 做了不少事情,尤其是针对开发者生态端。包括推出动态定价(基于供需关系动态调整 Marketplace 中的虚拟道具价格)、Roblox Assistant(AI 助手,可使用文本对话来进行创作)以及年初推出的以绕道苹果税的优惠充值方式,来丰富开发者的经济生态。

对提高用户端的活跃粘性,Roblox 也推出了多场 Live-ops 活动、电影联名创作、语音助手等功能,同时对恋童癖问题及时采取私聊需家长许可等功能补上漏洞。

因此从去年上半年起,海豚君对 Roblox 的短中期基本面趋势就偏积极,市场则在三季度亮眼业绩之后开始展开了更乐观的预期。四季度用户活跃度下滑,确实有点让人始料未及。但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不能一味的线性推演,尤其是在财报前,Roblox 估值已经涨至 500 亿美元,也就是对比 2025 年业绩 EV/EBITDA 50x 的高估值下(但未来三年 CAGR 增速在 25%-30% 左右),是需要对增速可能的拐点(高基数切换)抱有一些谨慎之心的。

抛开估值,海豚君对 Roblox 的发展前景则仍然有信心。中期的逻辑在于,AI 大趋势下,纯工具属性的平台被颠覆的可能性较高,但具备流量生态、使用场景的平台入口,虽然最终结局也不好说,但至少在受益 AI 的周期上会更长一些。而对于 Roblox 来说,持续发布的 AI 工具(Roblox Assistant,以及即将发布的文本生成创作模型、3D 视频创作模型)能够让平台内容以更快的速度变得成熟起来,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年用户,进而收获更高的变现(高付费 + 高广告转化)。

而回到短期上,DAU 和 Bookings 也已经从年底重新回升。四季度展现出的,忠实用户的粘性仍在增加,人均变现效率在提升,更重要的是 Roblox 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效应已经通过过去一年的表现向市场展现出来。再加上引导用户绕道苹果税的操作,在获得更高毛利率的同时,也顺势提高了开发者获得的分成收入,有望激励开发者生产更多的优质游戏,丰富平台生态。

电话会上,管理层也反复强调当下的战略就是采取措施来给到开发者更多的优惠(流水分成)和帮助(开发工具),以此来实现自身的长远目标——平台流水占全行业的 1/10。海豚君在早期深度中,也提及 Roblox 开发者分成(20%)过低,难以吸引擅长做成熟内容的优质团队开发者。现在来看,公司的战略走在做大做强的正确道路上。

然而,正确的基本面也需要搭配 “正确” 的估值。目前跌完后,Roblox 已经回落到了对应 25 年/26 年的 EV/EBITDA 分别为 40x/32x 的估值水平,但 2025 年下半年还将经历一段时期的高基数承压期,因此短期看,估值并不算低,可以继续等待更多的安全垫。如果拉长周期,按照管理层对流水年增 20% 的指引,继续保持这个增长预期持续多年,以及长远期 10% 市占率也就是较目前增长 4 倍的预期,那么对于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在适度调整过后仍然可以继续保持积极。

财报详细解读

一、Bookings 增速回落

对于 Roblox 这种订阅流水前置,经营支出中占比较大(对比 Bookings,一般为 20~21%)的开发者分成支出滞后的优秀商业模式,正常经营周期下,只要盯着 Bookings 就好,最多再根据递延收入看看未来短期趋势。

四季度虽然也有 live-ops 活动,“The Haunt”,“Winter Spotlight” 等,但由于主机用户流失、土耳其禁令等影响,使得四季度用户活跃非常平淡,尽管因为动态定价、AI 提高个性化推荐等作用下,人均付费提高,但最终 Bookings 仍然被连累,增速显著放缓。

收入则因为当期消耗和确认的道具较多,相比三季度有一定的加速。

从递延收入来看,四季度净增量仍有一些季节性带来的反弹,但同比增速不及 Q3,应该同样也是受到了一些用户端的影响。

但公司也提及,在 12 月和 1 月,用户数据和 Bookings 数据已经出现了反弹,其中主机端流水同比增速回到 22%,移动端流水增速则保持在 27%。

因此对于 2025 年一季度以及 2025 全年的 Bookings 指引,均略高于市场预期对 Q1 的 Bookings 指引区间为 11.25~11.5 亿,小高于一致预期(10.95 亿),隐含增速为 21.8~24.5%,相比 Q4 略有一定提速。

对 2025 全年的 Bookings 增速预期则为 19%~21.3%,继续保持 2022 年投资者日提出的年增 20% 的中长期目标。

二、主机用户流失&土耳其禁令,DAU 下滑

四季度 DAU 和用户总时长均不及预期,季节性波动也显著大于去年,从而引发市场对 Roblox 生态扩张持续性的担忧。

根据管理层解释,用户活跃下滑,问题主要来自主机端。2023 年 10 月开始,Roblox 引入了 PlayStation 版本,并对 Xbox 版本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叠加一系列运营活动,从而带来了近一年的主机用户小狂热。因此到四季度,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个自然流失。

除此之外,就是土耳其 8 月政府禁令也带来了一些用户缺口。

但管理层也透露,12 月底至 1 月,主机用户活跃度重新反弹。同时 10 月 Roblox 宣布在土耳其开设办事处,并聘请专业团队,有望游说转圜。

四季度用户整体净减少 360 万,其中一半以上少的是 13 岁以下的用户群体。一方面,相比三季度以暑假为主,四季度学生普遍上学中,Roblox 环比用户本就会自然回落,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恋童癖问题的困扰,Roblox 在 10 月对 13 岁以下儿童用户私聊进行了功能限制,只能在家长授权许可下才能使用私聊功能,可能对儿童用户活跃造成了一些影响。

截至四季度末,全平台用户整体回落到 8530 万,其中 13 岁以上的非儿童用户占比已经达到 61%,继续新高。考虑到视频广告也仅面向 13 岁以上的用户展示,因此这群用户规模的扩张趋势还是比较重要的,需要持续关注。

用户粘性上,四季度人均日均时长同比增长 2.5% 达到 2.47h/天,继续保持提升节奏。总用户时长则主要受到 DAU 的拖累,同比增速放缓。

三、Q4 稳步提效,今年重点关注降本

四季度经营亏损 2.44 亿,表现显著好于市场预期。作为淡季,亏损率显著收缩到 25% 以下。拆分支出细项来看,主要源于出了开发者分成之外的费用端的严格控制

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均在个位数增长水平,上季度走高的基建安全费,在完成了儿童私聊功能限制工作之后,也回归到原先的收缩趋势中(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Capex 投入一直在下降,Q4 才稍有抬头)。

从占收入比重来看,开发者分成比例似乎在快速走高。但实际上,开发者分成是基于流水也就是 Bookings 来给到开发者的,从占 Bookings 收入来看,目前开发者分成比例维持在 21% 左右的水平。不过公司在这次电话会中反复提及,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开发者的分成收益。

对于 Q1 以及全年的指引

Q1 指引 Convenant-EBITDA 利润率从去年的 9.5% 提高近 400 基点达到 13.2%,2025 全年指引利润率从 18.5% 提高到 20%,即增加 150 基点。

这里的改善来源仍然主要是来自费用控制(但人员成本会有个位数增速的增长),电话会中透露并未将降本的考虑包含其中。因此管理层认为,预计利润改善空间有望超出指引,达到 300 至 400 基点的优化。

除此之外,今年年初,Roblox 开始引导用户通过官网 web 进行充值,并给予更多的 Robux 币激励,从而绕开移动端的 “苹果税”、“谷歌税”。海豚君简单计算,流水中每 10% 绕过苹果税,那么对终端 EBITDA 的影响也会增加约 10%,这个空间可以让渡更多的流水分成给到开发者。

此外,员工费用中,超过一半是非现金支付的股权激励方式,因此无论是对 Adj. EBITDA 还是现金流的口径来说,也会看起来更友好一些。四季度虽然市值大涨,但员工 SBC 股权激励总费用却同比只增加了 3%,环比还是下降的,背后体现的是员工存在优化或者是福利降低。

最终自由现金流实现 1.2 亿,似乎与 EBITDA 的走势相反,这其中主要是一些应收应付等营运资本的变动影响,以及当期 Capex 有所增加的影响。

同样不包含 SBC 费用的经调整 EBITDA 指标,按原计算方式还原后(也就是在 Adj. EBITDA 上增加净递延收入,即递延收入 - 递延成本),四季度 Covenant Adj. EBITDA 同比增长 47%,也是因为高基数而显著放缓。利润率(%Bookings)为 28%,同比增加近 500bps。

与此同时,因为 SBC 逐步收缩优化,四季度股权稀释比例也进一步回落到的 2.3%。

本文转载自“海豚投研”公众号,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李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T-Mobile(TMUS)与Starlink开始大规模卫星连接测试-计划于7月份开始商业化

作者  |  2025-02-1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获悉,T-Mobile(TMUS)公司周日表示,该公司将与埃隆·马斯克的Starlink卫星合作,开始对其卫星对手机服务进行大规模测试,该服务由 SpaceX的 Starlink提供支持,美国无线运营商的目标是消除移动死角并将连接扩展到偏远地区。

测试试用将免费进行到7月,之后该计划将免费纳入 T-Mobile 的高级 Go5G Next 计划。今年夏天商业化推出后,该服务可添加到所有其他计划中,每月收费15美元。参加试验的用户每月需支付10美元。

该公司在超级碗广告中宣布,这项服务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用户可以在线注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Verizon Communications(VZ)和AT&T(T)等其他运营商的用户也可以在他们现有的支持数字SIM卡的手机上试用T-Mobile Starlink服务。

T-Mobile负责营销、战略和产品的总裁Mike Katz表示,该公司最昂贵的Go5G Next计划的用户将无需额外付费。Verizon和AT&T的用户每月将收取20美元的费用。

起初,这项服务将只包括在移动信号盲区使用卫星支持的短信,但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增加语音、图片信息和其他数据服务。

去年,T-Mobile和Starlink在灾区提供紧急短信和警报服务,而不考虑用户是哪家运营商的。后来,它们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许可,可以将这项服务商业化。Verizon最近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开始测试与AST SpaceMobile在短信、数据和语音方面的直接到手机合作伙伴关系。

此前,报道称,苹果公司(AAPL)在其最新款iPhone软件中增加了对Starlink网络的支持。苹果还为Globalstar提供了一项服务,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信号范围之外发送短信和联系紧急救援人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