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比尔·盖茨对马斯克收购推特发出质疑: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承诺以440亿美元收购社交媒体推特后,比尔·盖茨近日警告称,马斯克的行为可能会让推特“变得更糟”。

当地时间周三(5月4日),盖茨在《华尔街日报》的CEO理事会峰会上表示,他不确定马斯克对推特有什么期许。“马斯克可能会让推特的境况变得更糟。他以前没有涉足过该领域,”

“他对那些说疫苗致死或比尔·盖茨想要监控全人类的事情有什么看法?目前还不太清楚他要做什么。”

盖茨表示,他不确定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动机,并表示社交媒体需要在防止虚假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这位微软创始人承认,马斯克在其他公司的业绩令人印象深刻,并称赞马斯克在执掌特斯拉和SpaceX期间的工作“令人吃惊”。盖茨说,他相信马斯克在为这些公司组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团队方面做得很好。“但这一次我却表示怀疑,不过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永远不要低估埃隆。”

在过去的几周里,马斯克已经暗示了除了促进言论自由之外,他可能会寻求一些方法来改善推特。例如,周二晚些时候,他表示,他可能会开始向使用该平台的机构或公司收取“少量”费用。

盖茨做空特斯拉

马斯克在最近一条推文中证实,他就盖茨做空特斯拉一事质问了盖茨。他拒绝了与盖茨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合作的机会,声称如果盖茨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就不会做空这家电动汽车公司。

盖茨没有直接回答他本人是否做空了特斯拉的问题,他说,气候变化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一个关注重点。

盖茨表示:“我认为,做空特斯拉这件事并不能表明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我赞赏特斯拉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我对马斯克的评价完全是正面的。如果他让推特的境况变得更糟,我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

打击虚假信息

新冠大流行期间,有关疫苗的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一些人声称,盖茨以某种方式使用疫苗将5G芯片植入人体内,以便跟踪他们的位置。

盖茨指出,当人们“抛弃”用于拯救生命的关键工具时,这是非常“危险的”。他认为,在确保真相得到有效分享方面,拥有社交媒体平台的人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盖茨表示,他计划建立一个3000人组成的社交媒体部门,以帮助在未来传播准确的疫苗信息。他强调,“真实且有效的信息”需要由社区中信任的人来传播,例如政府领导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小牛电动回应被美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将继续遵守法律法规-努力保持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蓝鲸TMT频道5月5日,小牛电动今天更新了其在《控股外国公司问责制》下的地位法案(以下简称“HFCAA”),并针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其列入“预摘牌名单”一事回应称,将继续遵守中国和美国适用的法律法规,努力保持其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

小牛电动表示,知悉其已于5月4日被美国SEC根据HFCAA 认定。根据HFCAA及其下发布的实施规则认定表明,美国SEC认定,小牛电动使用其工作底稿,无法完成由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检查或调查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小牛电动表示,其一直在积极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大众牵手高通-透露什么信号?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5月4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宣布,将选择高通技术公司为CARIAD软件平台提供系统级芯片(SoC),旨在实现辅助驾驶和最高达L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让车辆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处理各种驾驶情况。据了解,高通的Snapdragon Ride平台产品组合SoC,将成为 CARIAD 标准化可扩展计算平台的重要硬件组件,以支持大众汽车集团自2025年左右推出的车型。

大众选择将高通的芯片应用于自己品牌的所有汽车,这一决定透露出什么信号?

为软件业务“正名”?

从2025年前后开始,大众集团旗下的CARIAD软件平台将搭载高通公司提供的系统级芯片(SoC)。从合作协议签署的那一刻起,大众开始与高通这家芯片巨头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发生更深入的交集,以进一步加速自身的智能化进程。

几天前,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风尘仆仆,前往美国圣地亚哥的高通公司总部签署合同。在那里,迪斯与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安蒙(Cristiano Amon)和高通汽车首席执行官纳库尔·杜加尔(Nakul Duggal)就未来的合作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

迪斯是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也是一位已经63岁的老人。但是,他仍然选择亲自飞往美国与高通进行谈判,这可能更加佐证了与高通合作对大众集团的重要性。在协议签署后,迪斯心里应该踏实了不少。他或许终于可以向反对者展示,大众软件部门在自动驾驶的未来业务中终于取得了进展。

大众集团的软件业务一直因“拖延症”而饱受内外部人士诟病。在内部,大众旗下个别品牌制造的阻力尤其大。有消息称,斯图加特跑车制造商、大众旗下品牌保时捷的内部人士透露,他并不相信大众CARIAD软件平台具备多强的能力。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大众新型号的软件经常不能及时准备就绪,各种软件项目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众软件产品的市场发布会有时甚至会被推迟。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即使是与大众合作进行软件开发的供应商,也对大众软件业务进展颇有微词,对这种缓慢的进展表达了批评态度。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自今年年初以来,迪斯接管了软件部门的运营监督,开始担任大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他与大众旗下CARIAD软件公司首席执行官Dirk Hilgenberg一起制定了公司的软件战略。

如今,大众选择牵手高通来发展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这一决定或许有望帮助公司在软件业务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高通是目前大众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一位了解大众流程的人士表示,大众与高通的合同不是基于梅赛德斯奔驰那样的“收入分享”模式,而是沃尔夫斯堡公司按芯片付费,这给了大众更多的灵活性。

CARIAD硬件开发高级副总裁Klaus Hofmockel同样将软件产品的“可扩展性”放在了第一位。他公开表示:“在可扩展性、成本和性能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我们在全新高性能计算平台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高通技术公司全面可扩展的SoC产品组合,在提供极其高效的计算性能的同时,兼具高能效和成本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还与博世成为了软件合作伙伴,希望联合开发的软件与芯片协同配合,以最小的功耗从芯片中获取最大性能。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如今智能汽车不断蔓延并攻占传统汽车市场,汽车企业的AI化已经不再是汽车圈里的新鲜事儿。比起早就唱起“软硬件协同发展”和“软件定义汽车”调子的众多车企,现在才与能够显著推动汽车智能化的芯片大厂展开合作,大众的“牵手”决定似乎有些姗姗来迟。确实,这家总部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制造商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面对特斯拉等车企已经在欧洲市场形成气候的智能化系统,以及来自小鹏、蔚来等新势力的智能化软件系统竞争,大众的竞争压力很可能是巨大的。

国内车企纷纷搭载大算力芯片,或许同样向大众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芯谋研究分析师王立夫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以地平线J3为例,在过去的一年里,J3产品已经向国产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出货。未来随着J5及J6产品采用更先进的工艺节点,产品的算力将会更强。

在发力汽车智能化方面,大众或许有些落后了。此前,大众的竞争对手梅赛德斯奔驰已经与英伟达签署了合作协议,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不久前,宝马与高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在L2级别先进驾驶辅助系统、L3级别高级自动驾驶功能等方面展开合作,希望能设计跨NCAP(新车评价规范)、L2和L3级别的最佳自动驾驶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奔驰、路虎、沃尔沃、现代、路特斯等传统汽车厂商都选择了英伟达Orin芯片这颗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据悉,Orin SoC采用7nm工艺,基于该芯片推出的DRIVE AGX Orin平台可实现最大算力2000TOPS,能够覆盖L2-L5级自动驾驶需求。

2021年,大众集团汽车销量达到888万辆,虽然仍然位居全球前列,但也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面对自身销量下滑的危机与竞争对手在智能化方面的大踏步进军,大众很可能希望借助与高通的合作,在汽车软硬件协同和汽车智能化方面实现突围。

当然,迪斯在沃尔夫斯堡团队内部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此前,奥迪一直与高通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合作。早在2017年,奥迪就与英伟达一起为豪华轿车A8开发了一个系统,该系统支持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让车辆可以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以低速独立行驶。

如今,奥迪的开发人员不得不选择改用高通芯片,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抛弃“英伟达体系”,重新适应另一套支持自动驾驶功能的系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化敌为友后-优步(UBER)在伦敦业务蒸蒸日上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优步(UBER)于今年3月宣布,该公司获得了在伦敦为期两年半的经营牌照,结束了与城市交通监管机构长达数年的安全问题斗争。如今,优步与伦敦从敌人变成了盟友,正加强合作,力争让更多的电动车上路,推动伦敦实现电气化。

据了解,伦敦在2019年吊销了优步在该市的经营牌照,之后优步通过上诉赢得了有效期为18个月的牌照。在今年3月,优步再次获得新的为期两年半的伦敦经营牌照。其背景是,伦敦市长Khan这几年提高了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例如在2017年,除了伦敦市中心平时征收的拥堵费外,Khan对旧车和污染更严重的汽车征收附加费。同时鼓励使用电动车,对电动车司机免征相关费用。

而优步在汽车减少碳排放上,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30年为止,在欧洲和北美消除用户在其平台上预订的每次行程的碳排放,并于该目标实现后的10年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为了实现该目标,优步与当地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开展合作。政府制定和实施更严格的减排措施,汽车制造商扩大产能,生产足够的电动汽车。同时,动员司机购买电动汽车。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普及,优步与现代、起亚和日产合作,推出了电动汽车购买折扣计划。

此外,优步还加大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该公司在3月宣布,将斥资500万英镑在伦敦纽汉区以及其他两个有许多司机居住的行政区,建造700个快速充电站,将伦敦的整体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扩大7%。

以上多个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优步表示,在伦敦加入该平台的新车中,超过90%是纯电动汽车。截至目前,优步在伦敦约有5000名司机驾驶电动汽车,预计到年底,这一数字将翻番。

除了伦敦,优步也在加强与巴黎的合作。巴黎市长Anne Hidalgo推出举措大力减少交通流量,把街道还给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将全市范围内的限速降至每小时50公里(31英里/小时)。柴油发动机将于2024年禁用,所有其他内燃机汽车则将在2030年禁用。

优步在英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总经理 Jamie Heywood表示,该公司在伦敦和巴黎的运营,已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管理的典范,能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获得当地政府支持,以及提升公司声誉。他还表示,优步过去没有真正倾听监管者对该公司的期望,现在做出了巨大转变,加强与监管者建立良好关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再出手-英特尔收购芬兰公司Siru-意在增强GPU实力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5月4日,英特尔通过其图形业务部门的官方Twitter公布,为增强其GPU方面的技术能力,英特尔已经完成了对芬兰GPU公司Siru Innovations的收购。

Siru Innovations曾为高通和AMD开发过GPU产品,在为客户设计、实施、验证GPU架构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并且其GPU IP具有低功耗的优势。

英特尔在推文中表示:“Siru Innovations的技术团队将为英特尔带来数十年开发图形IP和软件服务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支持英特尔在MaaS/ADAS、游戏、超大规模等领域的客户。”

英特尔副总裁Balaji Kanigicherla表示:“Siru为英特尔增加了关键的GPU人才,这将支持英特尔去追求更领先的图形IP(知识产权)。”

近期,英特尔的收购案非常多,所强化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半导体行业专业分析师杨俊刚指出:英特尔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标志性企业,此前一直占据着全球半导体领域营业收入的头把交椅,但是最近几年受到存储器巨头三星的冲击,时而下滑至第二位,同样在晶圆制造领域和台积电、三星的竞争稍显落后,这让英特尔感到了压力。

所以,近期英特尔持续加大收并购力度,丰富自己的业务板块和竞争能力,包括收购以色列制造巨头高塔半导体,以增加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收购芬兰Siru Innovations公司以拓展自己在GPU领域的能力,同时加强对自身CPU产品和GPU产品的协同能力,有助于英特尔进一步巩固全球半导体龙头企业的地位。

杨俊刚还表示,英特尔此次收购不光可以让全球半导体领域看到芬兰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突出亮点,促使全球半导体产业更加关注芬兰的半导体企业。芬兰半导体产业在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是和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强国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此举将增加芬兰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信心,有助于推动芬兰半导体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京东B站拼多多等88只中概股列入SEC预摘牌名单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5月5日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将88家中概股加入“预摘牌”名单。截至目前,进入SEC“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数量已经上升至105家。

根据SEC更新的“预摘牌”名单,京东(JD)、哔哩哔哩(BILI)、拼多多(PDD)、腾讯音乐集团(TME)、科兴生物(SVA)、华住集团(HTHT)、蔚来(NIO)、中国南方航空(ZNH)、中国东方航空(CEA)等多家知名企业都包括在内。

根据SEC的要求,此次进入“预摘牌”名单的企业,将可以在5月25日之前提交申辩,否则将进入“确定摘牌”名单。目前已有23家中概股进入“确定摘牌”名单。

5月5日,京东(09618.HK)在港交所紧急回应称,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将继续遵守中国和美国的适用法律和法规,努力保持其在纳斯达克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美股投资网获悉,拼多多、哔哩哔哩、腾讯音乐、蔚来等暂未发布相关回应。

对于一些企业被SEC列入有退市风险的清单,中国证监会曾经强调,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的一个正常程序,列入清单的公司是否在未来两年真正退市,最终取决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的进展与结果。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最新一批名单公布,大部分进入名单的中概股仍然跟随美股整体走势出现上涨。截至美东时间5月4日收盘,哔哩哔哩上涨2.91%,腾讯音乐上涨2.48%,拼多多上涨3.28%,蔚来上涨3.42%,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涨幅都超过2%,京东涨超1%。

从港股5月5日表现来看,截至收盘,哔哩哔哩(09626.HK)上涨1.53%,京东上涨0.83%,蔚来(09866.HK)上涨0.36%。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D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创纪录新高!季度营业额为59亿美元,同比大增71%;毛利润同比增长两个百分点;非GAAP毛利润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2022年5月3日—AMD(NASDAQ: AMD)今日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额为59亿美元,毛利率为48%,经营收入为9.51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为16%,净收入为7.86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56美元。非GAAP毛利率为53%,经营收入为18亿美元,净收入为16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13美元。2022 年第一季度业绩包括最近完成收购的赛灵思(Xilinx)部分的季度财务业绩,该收购于 2022 年 2 月 14 日完成。

不包括赛灵思,AMD 的季度营业额达到创纪录的 53 亿美元,非GAAP毛利率为 51%,非GAAP经营利润率为 30%。

AMD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表示:“第一季度是AMD规模化和转型之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并完成了对赛灵思的战略收购。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收入连续三个季度增长一倍以上,在此带动下,我们的每项业务都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显著增长。此外,我们领先产品的需求依然保持强劲,全年指引的进一步调高体现了 AMD 更高的自然增长以及不断增长的赛灵思业务。”

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

本季度营业额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22%,主要得益于计算与图形事业部及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事业部的较高营业额,以及赛灵思营业额。

毛利润为4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服务器处理器营业额和高利润的赛灵思营业额,部分被无形资产摊销和收购相关成本抵消。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摊销和收购相关成本。

非GAAP毛利润为53%,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服务器处理器营业额和高利润的赛灵思营业额。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高利润的赛灵思营业额、较高的服务器处理器营业额和丰富的客户端产品组合。

与去年同期的6.62亿美元,以及上一季度12亿美元的经营收入相比,本季度的经营收入为9.51亿美元。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营业额和毛利润,部分被无形资产摊销和收购相关成本抵消。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摊销和收购相关成本。

基于非GAAP标准,与去年同期的7.62亿美元及上季度13亿美元的经营收入相比,本季度的经营收入为创纪录的1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毛利润。

较去年同期的5.55亿美元和上一季度9.74亿美元的净收入相比,本季度净收入为7.86亿美元。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经营收入。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因无形资产摊销和收购相关成本而导致的较低的经营收入。

基于非GAAP标准,与去年同期的6.42亿美元及上季度11亿美元的净收入相比,本季度的净收入为创纪录的16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经营收入。

与去年同期的0.45美元和上一季度0.80美元的摊薄后每股收益相比,本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56美元。基于非GAAP标准,与去年同期的0.52美元和上一季度0.92美元的摊薄后每股收益相比,本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为创纪录的1.13美元。

本季度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值为65亿美元。公司在本季度回购了19亿美元的普通股。

与去年同期的8.98亿美元和上一季度8.22亿美元的经营现金流相比,本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为创纪录的9.9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方面,与去年同期的8.32亿美元和上一季度的7.36亿美元相比,本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创纪录的9.24亿美元。

季度部门财报总结

1、计算与图形事业部营业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锐龙处理器和Radeon显卡的销售增长。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锐龙处理器的销售增长。

客户端处理器平均售价(ASP)同比和环比均有增长,主要得益于锐龙处理器更丰富的组合销售。

受高端Radeon处理器销量的推动,GPU平均售价同比提升,而环比下降是由于较低的数据中心GPU组合营业额。

与去年同期的4.85亿美元,以及上一季度5.66亿美元的经营收入相比,本季度的经营收入为创纪录的7.23亿美元。经营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营业额,部分被较高的经营成本抵消。

2、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事业部的营业额为创纪录的25亿美元,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13%,主要得益于较高的EPYC(霄龙)处理器营业额以及半定制和嵌入式产品销量的增加。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77亿美元和上一季度7.62亿美元的经营收入,本季度经营收入为创纪录的8.81亿美元。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营业额和一项8,300万美元的许可收益。

3、赛灵思部分的季度营业额为5.59亿美元,经营收入为2.33亿美元。在试算基础上,整个季度赛灵思实现了超过10亿美元的营业额,同比增长22%,这得益于赛灵思所有主要终端市场类别的增长。

4、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亿美元和上一季度1.21亿美元的经营损失,本季度所有其它经营损失为8.86亿美元。较高的经营损失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摊销和收购相关成本所致。

近期公司业绩亮点

1、AMD完成了半导体行业内的大型收购——收购赛灵思。收购完成后,通过显著扩大的规模和领先的计算、图形和自适应 SoC 产品组合,打造了行业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

2、AMD宣布了一项最终协议,以大约19亿美元收购Pensando,这笔交易不包括营运资本及其他调整。Pensando的分布式服务平台将通过高性能数据中心处理单元(DPU)和软件堆栈扩展AMD的数据中心产品组合,这些产品已经大规模部署在云计算和企业客户中,包括高盛、IBM云、微软Azure和甲骨文云。

3、AMD宣布全面推出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第三代AMD EPYC(霄龙)处理器,可为技术计算工作负载、业界领先的L3缓存、以及现代安全功能方面提供行业领先的卓越性能。

4、云客户继续扩展其基于 AMD EPYC 处理器的产品,现有 465 个云实例为当今最重要的工作负载提供强大的性能。

Microsoft Azure HBv3虚拟机现已全面升级至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第三代AMD EPYC.HBv3虚拟机是Azure HPC平台有史以来部署速度最快的产品。

AMD EPYC处理器,为Google Cloud全新C2D虚拟机提供动能,为客户在电子设计自动化与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的高效能运算(HPC)工作负载带来强大性能。

AMD为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而打造的全新Amazon EC2 Hpc6a实例,和为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而推出的Amazon EC2 C6a实例,可提供比上一代更高的性价比。

5、 AMD 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扩展了其高性能 AMD锐龙桌面处理器阵容。

AMD 宣布推出锐龙7 5800X3D 处理器,这是首款采用 AMD 3D V-Cache 技术的锐龙处理器,也是业界首款采用 3D 堆叠芯片技术的 x86 PC 处理器。与没有采用堆叠缓存技术的产品相比,锐龙7 5800X3D 处理器在部分游戏中可提供领先的游戏性能。

联想通过搭载全新 AMD 锐龙 Threadripper PRO 5000 WX 系列处理器,扩展了其ThinkStation P620工作站系列,为苛刻的专业工作负载提供了领先的全方位性能。

AMD 还扩充了锐龙桌面处理器的阵容,推出六款全新“Zen 3” 和“Zen 2”架构处理器,为 PC 爱好者提供更多选择,打造真正定制化的游戏体验。

6、 AMD 扩展了其 Versal 产品阵容,包括集成 HBM2e存储器的旗舰 Versal HBM自适应SoC面向首批客户出货,和推出搭载AI引擎的Versal Premium产品系列,其针对信号处理密集型应用进行了优化,如下一代无线系统及设备测试。

7、AMD宣布其董事会批准了一项新的8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该计划是去年宣布的4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的补充。

8、AMD 宣布其董事会选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为董事会主席,John E. Caldwell 为首席独立董事。赛灵思的前董事会成员Jon Olson和Elizabeth Vanderslice,在收购赛灵思的同时也加入了AMD董事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1深度|穿越牛熊56年复合收益率达20.1%!美联储加息风险下-巴菲特投入组合又做了哪些调整?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5月5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0.75%—1%,从6月1日开始缩表计划(削减资产负债表),利率和基础货币调整双管齐下,以遏制4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美联储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取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将引发资产重新定价风险,对习惯了超低利率环境的资产与财富管理业来说,这将是个全新的挑战。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伯克希尔)于4月30日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举行了年度大会,这是疫情以来该公司首次举行现场股东大会,公司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致股东的公开信和会上发言备受股东期待,同时受业界瞩目,因为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期盼从巴菲特字字句句中学习到投资智慧。伯克希尔今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50.5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5.56%;由于市场大幅波动,今年第一季度投资及衍生品交易亏损19.78亿美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获利57亿美元。这正是会议前关于撤换巴菲特的谣言四起的原因。在当地时间5月4日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伯克希尔的股东以将近9比1的比例,投票决定继续让巴菲特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1965年-2021年期间,伯克希尔公司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0.1%,同期标准普尔复合收益率仅为10.5%。这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让巴菲特和芒格封神。不过,许多人误以为伯克希尔是一家保险与投资公司,事实上这是一家综合性公司。2021年,归属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897.65亿美元,其中保险、保险投资收益、公用事业与能源、制造、服务与零售、投资收益与衍生品交易、其他业务各占0.81%、5.35%、6.67%、3.89%、12.38%、69.42%和1.46%。最近三年,伯克希尔的投资收益与衍生品交易净收入占比超过了七成,但2016年该项占比仅为26.99%,股票和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对公司净收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

向下放权、重视流动性

有关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有些说法是作者的主观臆断,并非出自巴菲特本人的意思。本文仅摘取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一些观点,以期表达他的真实想法。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决不去介入发展前景无法评估的行业,哪怕产品再令人激动。他们谦虚地承认,即使他们能看清某个行业的巨大增长前景,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测算出行业的利润额和资本回报,因为许多竞争对手都想抢占先机。巴菲特所选择的行业盈利前景一定是未来几十年内合理可期。即便如此,他们也照样犯错误。说到底,长线投资是他们投资思想的精髓。他们深信,净有形资产收益率超过20%的企业一定是大型的成熟企业,不需要过多举债就能盈利,因此值得投资。

巴菲特高度重视公司流动性管理,始终保持伯克希尔强大的金融实力。伯克希尔不相信“大而不倒”,相反,总是精心理财,任何现金需求都有充裕的现金资产储备作保障。此外,公司下属多个行业许多企业的收入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动资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高峰期,伯克希尔向企业界注入了155亿美元,从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巴菲特坦言,只有公司具有强大的流动储备他才能睡得安稳。

巴菲特提倡向下放权,充分相信下属机构能够自主经营。他们希望企业运作简单化,不要变得机构冗杂,不让文山会海耗时费力、助长官僚气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职权只限于资本配置、企业风险管理、选拔经理、确定工资报酬。如前述,伯克希尔公司下属每个中大型企业均独立运作,大部分决策由经营部门决定。

巴菲特从骨子里讨厌华尔街,认为华尔街就是个赌场,但他心里却装有股东和投资者。他们不会根据媒体或分析师的评论买卖股票,或选择入市时机,而是寻求与他们志同道合、愿意长线投资的业务伙伴。特别是2014年以后,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的投资重心应转向拥有并管理大型企业。在他们看来,伯克希尔所持有的企业股票代表对该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按照价格图形、分析师的目标价格和媒体权威意见买卖的代码。如果伯克希尔所投资的公司成功了,公司投资也就成功了。这两位投资大咖一直在努力与股东直接地充分交流,以建立和睦的股东群体。为了让投资者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公司财务信息,公司通常在周末发布季度或年度报表。

最可贵的品质是,像他们这样的投资大师从不隐瞒自己的投资失误,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2012年,在没有充分了解2007年才成立的未来能源集团(Energy Future Holdings)负债的情况下,巴菲特购买了其20亿美元债务。这家能源公司于2014年破产,伯克希尔只回收了2.59亿美元,损失惨重。巴菲特曾一致看好英国的商业巨头特易购(Tesco),但这家企业经营江河日下,巴菲特却一再拖延,最后以损失了23亿美元离场。

2009年-2014年:股票组合保守科技股投资力度小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新世纪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推动力,增速明显放慢,波动水平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巴菲特的股票组合变化特点。2009年-2014年,美国正经历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后的复苏,经济缺乏稳定性,期间增长速度分别为-2.6%、2.7%、1.5%、2.3%、1.8%和2.3%。2008年,伯克希尔投资收益与衍生品交易亏损了46.45亿美元,这对巴菲特后来几年的股票组合策略有着较大影响。

如表1所示,2009年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非常保守。表中权重较大的股票合计占组合的85.37%,而且组合所持有的抗经济下滑风险较强的行业股票较多,如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富国银行、卡夫食品、沃尔玛、特易购(英国大型超市连锁)、康菲石油、宝洁公司、强生、赛诺菲(法国制药企业)等。这些企业能满足大众衣食住行、健康和金融的刚性需求。巴菲特并没有选择身陷困境的华尔街银行(金融中心银行),而是选择了经营稳健的银行,因为在他看来,华尔街银行背离了银行经营的基本准则,为了盈利而从事风险较高的业务活动。在随后两年里,巴菲特股票组合仅有小幅变化:增加对慕尼黑再保险和IBM(科技服务股)的投资。

2012年-2014年,巴菲特着手调整股票投资组合。2012年,巴菲特认为,媒体对普通大众的影响依然较大,于是购买了直播电视(DIRECTV),同时提高了对金融服务业(穆迪公司)和能源企业(菲利普斯66)的投资。2013年,巴菲特再次提高对能源企业的股票投资(埃克森美孚),同时增加对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高盛)的投资。2014年,巴菲特开始重视医疗保健行业、机器制造业(迪尔公司)和建材业(USG集团)。总体来看,巴菲特股票组合较为保守,对科技企业股票的投资力度很小。

2015年-2021年:增持苹果、减持必需消费品

最近这几年,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美国经济增长波动更大,冲击因素来自量化宽松政策、货币政策常态化、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货币和财政政策干预、高通货膨胀等。2015年-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2.3%、1.7%、2.3%、2.9%、2.3%、-3.4%和5.7%。其次,现有科技进步对美国经济效率的提升已是强弩之末,亟需新的科技取而代之。互联网3.0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世界,加剧了美国产业分化,苹果公司、微软、亚马逊、特斯拉、谷歌、英伟达(芯片)、脸书(Meta)等高科技巨头势如破竹,传统企业地位每况愈下。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习惯,元宇宙经济开始崭露头角。最后,最近几年,全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气候问题,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深入人心,对投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

最近几年,巴菲特股票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2014年而言,2015年组合变化不大,但2016年股票组合变动较大,巴菲特斥资67.47亿美元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同时买入两家航空公司和联合保健公司。2017年,巴菲特继续增持苹果公司(16.54%)和金融服务企业股票,但令人不解的是买入通用汽车股票,而不是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制造商股票。2018和2019年,巴菲特继续增持金融企业股票和苹果公司股票(29.7%)。2020和2021年,巴菲特把苹果公司的组合占比提高至45.95%,并买入日本三家企业股票,增加对电讯股的投资。2020年,巴菲特以惨重的损失抛售了达美航空和西南航空股票。

2021年巴菲特股票组合完全有别于2009年时的组合。首先,2021年末,科技股占比达到48.82%,组合共持有四家科技股,仅苹果公司就占了47.6%。投资组合中没有一家数字资产公司,可见,巴菲特对数字资产(含比特币)的厌恶程度之高。其次,金融股票以29.13%居第二位,组合中有巴菲特一直偏爱的美国运通、美国银行(他认为该银行是一家传统的乡村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美国合众、富国银行等13家金融企业,但没有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高盛、摩根士坦利等金融中心银行。最后,巴菲特大幅减持了抗风险能力强的日用必需消费品企业股票,其占比为11.54%;通讯股票仅占4.72%。

能走多远?

如前述,伯克希尔是家综合性经营公司,但最近三年投资收益与衍生品交易在公司净收入中的占比超过70%,此前从未超过3成。从历史角度看,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天才体现在股票价值挖掘方面,但更多地却表现在企业价值发现和并购交易方面。当然,与所有人一样,他们都存在着认识上盲区。投资者会细细品味他们的投资智慧,也理解九十以上高龄的投资大师所犯的一些错误。与去年年底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末,巴菲特公司股票组合出现了一些变化:在高科技股方面,苹果公司所占的权重降至40.5%,整个科技股在投资组合的权重降至44.1%,但公司投资了惠普(1.3%);金融股占比降低24.3%,公司清空了富国银行股票;在能源股方面,公司投资了西方石油(2.2%),追加对雪佛龙投资,使其占比上升至7.9%,能源股份占比提高至10.5%。

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改变,俄乌冲突持续,全球供应链继续承压,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美国经济第一季度缩水,股票市场(特别是科技股)风险增加,美国中期选举将至,这些事件都将考验股票投资者的操作手法。未来几个月美股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高科技股估值过高如何化解?数字资产是否还有翻盘的机会?债券市场泡沫会如何收场?巴菲特的股票组合最终表现如何?人们正拭目以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大公司也顶不住!Facebook母公司Meta计划减少招聘数量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一直处于扩张节奏的Facebook母公司Meta,目前也在放缓招聘步伐,因为该公司营收增长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同时面临着苹果隐私改革和俄乌冲突等带来的持续的业务挑战。

Meta的最新决定,意味着这家科技巨头将结束长期以来每年新增数千个工作岗位的局面。

“我们会根据业务需求定期重新评估人才储备,并根据本财报期间给出的支出指引,相应地放缓招聘增长速度。”Meta发言人周三在一封声明中表示,“不过,我们将继续增加我们的员工队伍,以确保我们专注于长期影响。”

在上周发布的业绩报告中,Meta预测第二季收入可能会同比下降。Meta首席财务官David Wehner强调了公司面临的几个问题,并表示公司今年的支出将介于870-920亿美元之间,低于此前预估的900-950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最近几周暂停招聘初级工程师之后,Meta打算停止或放缓对大多数中高级职位的招聘。

Meta还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裁员计划。该公司表示,Meta已超出了一些招聘人员目标——该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招聘人数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招聘人数——该公司正在进行相应调整。

面临一系列“逆风”

去年,随着不少用户弃用Facebook的应用程序,Meta开始陷入困境。今年2月,该公司表示,其日活跃用户数量在2021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不过这一数字在2022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

尽管如此,由于宏观经济担忧和俄乌冲突,Meta的数字媒体业务普遍受到打击。

“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俄罗斯收入下降,以及欧洲内外广告需求下降,我们的增长进一步放缓。”Wehner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认为,对广告商来说,这场冲突给本已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带来了进一步的动荡。”

Wehner向投资者重申,苹果去年在iOS设备上实施的隐私改革措施将损害Meta的业务增长。此前该公司已经预计,苹果此举将使Meta今年的营收减少100亿美元。

周三,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以应对40年来最严峻的通货膨胀。不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未来不太可能实施比这更大幅度的加息,市场因此而走高。

Facebook股价周三收盘上涨5%,不过今年以来跌幅已经高达3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闻不断!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落地上海-年产能增长至100万辆?公司尚未回应

作者  |  2022-05-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路透社5月3日报道,特斯拉计划在上海建造第二座工厂,并把年产能扩大约一倍,至100万辆。该媒体还报道,新工厂有望增加包括model 3和model Y在内的年产能4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截止发稿,特斯拉中国和上海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对该报道进行回应。分析师向特斯拉中国发送采访需求,也未得到回应。

第二工厂传闻不断

有关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的传闻一直不断。

去年11月份,有部分媒体宣称青岛市有关部门已经与特斯拉中国高层进行沟通,特斯拉第二工厂或将落户山东省青岛市。但随后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发微博称:“敬告大家,目前网络上关于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的信息不属实。”

今年2月12日,“辽宁发布”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的文章,在文章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此文让不少媒体都纷纷猜测特斯拉国内第二工厂或将要落地沈阳市大东区。但是,特斯拉随即对此表示,此消息不实。而“辽宁发布”公众号随后也对文章进行了删除。

此外,宁波、广州南沙、西安和四川宜宾也都因为产业链优势和特斯拉产生过绯闻,不过官方均未对这些传闻作出回应。

此次特斯拉是否最终决定在上海建设第二工厂,还需要等待上海政府部门的最终确认。

特斯拉全球工厂布局

今年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在正式投产,并交付了30辆Model Y.该工厂原计划于2021年7月投产,但先后因被投诉“砍伐林地”“耗水过多”“打扰蝙蝠冬眠”“破坏蛇的栖息地”等各种原因延迟了8个月投产。按照计划,该工厂主要生产Model Y,计划产能为一年50万辆。

4月8日,特斯拉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也正式投产运营。该超级工厂已经完成首批 Model Y车型的交付,该工厂预计年产辆能达到50万辆。

截止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坐拥六座超级工厂,横跨亚洲、欧洲、北美三大洲。其中加州、上海、柏林以及德州工厂负责整车制造,内华达及纽约工厂分别负责电池组、充电桩及太阳能屋顶的生产。

在2021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曾公开表示,到 2030 年实现年产 2000 万辆车。如果按照单个超级工厂平均50万产能计算,预计需要40家超级工厂。

而销售方面,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一共交付了48.4万辆新车,而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则约为93.6万辆。按照计划,特斯拉全年将完成150万辆的销售。

一季报亮眼全年销量预计增长50%

4月20日,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截至3月31日的第一财季,特斯拉营收18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3.9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78亿美元;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3.22美元,预估2.27美元;归属于特斯拉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3.2亿美元,去年同期利润为4.38亿美元,市场预期为21.56亿美元。

特斯拉方面表示,第一季度总营收的增长得益于车辆交付量增长、单车平均售价上涨,以及业务其他部分的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交付新车310048辆,与去年同期的184887辆相比增长68%。其中,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车型占交付量的95%,即295324辆。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虽然增速放缓,但2022年我们应该能够生产150万辆汽车”马斯克还提醒消费者,现在订车的顾客会面临很长的等待期,一些订单可能要等到2023年才能交付。

此外,马斯克还表示,自动驾驶技术进步所花的时间比他预期要长,他从未遇到像全自动驾驶项目这样给人虚幻希望的项目。虽然看似取得了突破,但实际上却没有。

在二级市场上,特斯拉的股价今年表现平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