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周一(5月16日)盘后,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提交的13F报告显示,在美股市场大部分投资者都忙着撤退的时候,股神在一季度之中疯狂加注。
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第一季度净购买股票达到415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相当于其账上现金的近三成。
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苹果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苹果头寸占其股票投资组合的42.8%。随后,就是近来一直处于高位的石油能源股,包括增持雪佛龙和新增西方石油的股份。
除此之外,他还新买入金融股Ally Financial、花旗集团和Markel;增持了零售股Floor & Decor和RH,以及游戏股动视暴雪和汽车股通用……
不过其中最让人好奇的是巴菲特对流媒体公司派拉蒙全球(Paramount Global)的投资,毕竟行业巨头奈飞在一季度迎来了史诗级暴跌,让整个流媒体行业备受质疑。
派拉蒙全球发展史
派拉蒙原先是一家电影制片厂,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五古老电影制片厂,于1914年成立。
不幸的是,派拉蒙在1933年陷入了破产危机,并在1935年进行破产重组。重组成功后,派拉蒙依靠明星效应,迅速盘活业务,并推出了后来大获成功的“贝蒂”和“大力水手”相关动画作品。
但1950年代,由于反垄断,美国最高法院要求派拉蒙分离制作和放映,于是在1949年底,派拉蒙影业作为制作发行公司成立,而联合派拉蒙剧院作为连锁影院成立。后来联合派拉蒙剧院在1965年更名为ABC剧院,并于1977年被出售给他人。
1970年,派拉蒙影业和环球影城合作成立了国际电影公司,负责两家影片的海外发行。而派拉蒙也扩大版图,进军电视行业和音乐产业。1983年,派拉蒙影业拆分子公司,将影业、电视等独立出来,并在1989年更名为派拉蒙通信有限公司。
1994年,由国家娱乐(National Amusement)控股的Viacom收购派拉蒙通信公司50.1%的股份,并在7月完成合并。后来在1999年又收购了CBS,三家公司首次聚头。
但在2006年,Viacom被再次拆分,一家继续叫Viacom,控制派拉蒙影业;一家则叫回CBS,负责派拉蒙电视集团的管理。但国家娱乐仍保留了对两家公司的多数控制权。
直到2016年,国家娱乐再次致函,鼓励两家公司合为一体,并在2019年交易完成。随后这家合体公司也由之前的ViacomCBS改名为派拉蒙全球。
可以说派拉蒙全球是一家在娱乐行业深耕多年,触角延伸到电影、电视、音乐、动画等多方面的老牌玩家,但与奈飞这种新贵媒体相比,派拉蒙全球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尤其是庞大而略显臃肿的业务,更是让它在内容上有点分心。
在整个流媒体行业都在求自保的当下,巴菲特到底看上了它哪一点?
巴菲特的赌注
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并没有在派拉蒙身上倾注很多现金,根据文件,一季度,它购进了约6900万股该公司的股票,价值在26亿美元左右,占伯克希尔哈撒韦总投资的6%左右。
但对派拉蒙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这一手直接让股神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外部投资者之一,名列第二。
股神巴菲特的押注,一下子把面临迪士尼、奈飞和华纳兄弟激烈竞争的派拉蒙放到了不一样的位置,因为巴菲特向来以持有他认为可能成为长期赢家或被低估的公司闻名。
不可否认的是,派拉蒙这个名字可能会比近几年才冲入赛道的新公司要更响亮一些,而公司组织的重新架设加上战略重心放在流媒体上,可能让这个老牌集团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经验,在内容上走得更顺利一些。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派拉蒙全球最大的投资着眼点不在于它接下来遍布全球的流媒体业务,而是来源于合并后的派拉蒙全球对一些媒体公司的吸引力。比如华纳兄弟。
事实上,派拉蒙全球无论是在流媒体的内容上还是公司的现金流上,都不能和市场已有对手相抗衡,但对已经在流媒体上有涉猎的公司来说,派拉蒙全球却可能成为补齐木桶的那块板子。
分析师表示,对华纳兄弟来说,尤其是CBS的业务,将是它投资里面很好的补充,届时华纳兄弟将拥有一个强大的节目库和对NCAA男篮锦标赛的完全控制。所以派拉蒙的价值不在现在,而在未来。
而派拉蒙全球的影库和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亚马逊、苹果或者谷歌收益的业务点。优质的内容大幅提高了派拉蒙吸引投资的竞争力。
除了派拉蒙全球本身的因素,另一个可以思考的角度是巴菲特对流媒体的态度。算上派拉蒙全球,巴菲特手中已经持有三家主营中有流媒体服务的公司,另两家分别是苹果(Apple TV+)和亚马逊(Prime)。
流媒体巨头奈飞即便是在一季度出现用户流失的情况,但还是表示在今年有望实现持续的、正的自由现金流,这就和巴菲特投资的偏好契合上了。
或许,流媒体公司的这一轮暴跌不过是在重整估值,而股神正是挑了其中一个先行试水呢?
不如期待下一季伯克希尔哈撒韦准备的惊喜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月17日,家得宝(HD)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Q1净销售额为389.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市场预期为366.47亿美元;净利润4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市场预期为37.97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09美元,上年同期为3.86美元,市场预期为3.67美元。
同店销售额增长2.2%,其中美国地区同店销售额增长1.7%。
毛利润为13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一季度,家得宝客户交易总额达4.107亿次,同比下降8.2%;单次平均交易额为91.72美元,同比增长11.4%;每零售平方英尺销售额为621.99美元,同比增长2.7%。
截至一季度末,家得宝共经营着2316家门店,拥有约50万名员工。
家得宝上调了2022年业绩指引,预计总销售额和同店销售额增长约为3.0%,营业利润率约为15.4%,净利息支出约为16亿美元,税率约为24.6%,摊薄后每股收益将以中单位数增长。
财报公布后,截至发稿,该股盘前涨4.47%,报309.23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蓝鲸TMT频道5月17日讯,京东集团今日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京东Q1净收入为239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3%至352亿元,京东物流收入同比增长22%至274亿元,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接近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
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亿元,2021年同期净利润为36亿元。京东称,一季度亏损主要是由于对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以及全力支持上海等多地抗疫保供,并且全面支持合作伙伴减少疫情的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所致。
财报同时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集团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805亿,同比增长16.2%;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最高。
同一日,京东物流也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京东物流Q1总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期间亏损13.5亿元,较上年同期110亿元亏损额有大幅缩减;公司实现经调整亏损 7.98 亿元,上年同期经调整亏损额为13.66亿元。
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
此外,京东物流发布公告称,公司首席财务官马越将于京东集团担任新的职务,已提呈辞任本公司的职务,单苏将接替马越任公司首席财务官。这一调整自2022年5月17日起生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17日在个人推特上表示,推特有20%的虚假/垃圾邮件账户,是推特宣称的4倍,比例可能“远高于”20%。
马斯克称,“昨日推特CEO公开拒绝提供虚假账户占比低于5%的证据。除非推特证明虚假账户少于5%,否则交易无法推进。”
马斯克变卦:可能以更低价格收购推特
自“钢铁侠”、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宣布收购社交媒体巨头推特(Twitter)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月时间,但这项收购能否真正达成还充满着变数。
马斯克此前预计,在最好的情况下,这项收购可能会在两三个月内完成。
然而在过去一个月内,美国科技股“变天”、推特股价下跌超过10%,市值仅310亿美元,而马斯克当时的出价相当于在目前的市值基础上溢价近40%。近一个月来,大牛股特斯拉更是出现了暴跌,市值蒸发近四分之一。
就在上周,马斯克似乎在收购推特方面一改常态。先是在上周五(13日)在推特上透露称 ,由于他需要更多关于推特上有多少虚假账户的信息,他对该平台的收购计划已“暂停”。
周一,马斯克在迈阿密的一个私人会议上的表态又有了转变,他称,虚假账户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用户基础的20%,他可能会寻求重新谈判推特收购价。马斯克表示,以更低的价格达成推特的交易并非“不可能”。
他还指出了他自己的疑虑,他觉得虚假用户至少占推特所有账户的20%,他甚还大胆反问道,这个数字是否可能高达90%。
“目前我被告知的是,根本无法知道机器人的数量,”马斯克表示,“它就像人类的灵魂一样不可知。”
推特:不到5%是“机器人”,研究人员:实际数字或高三倍
推特曾在5月2日的一份公开文件中表示,根据对账户样本的内部审查,在2.29亿日活用户中,只有不到5%是“虚假或垃圾邮件”账户。但独立研究人员表示,实际数字可能高出三倍。
据第一财经报道,多年来,推特一直在清理垃圾邮件账户方面进行投入。例如,2018年推特收购了旧金山一家名为Smyte的科技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垃圾邮件预防、安全和安保业务。不过,虚假、垃圾邮件账户的测量和检测在推特公司内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该公司的许多员工都没有很好地明确定义或理解,这也成为推特受人诟病的弱点。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了2020年新冠虚假信息的传播,发现在前50名最有影响力的转发者中,82%是机器人。
“推特的律师可能是指责马斯克披露了交易的细节,也就是交易是否完成要看验证完机器人账户的情况。”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对第一财经分析师表示,“这可能不会影响最终的收购结局。马斯克作为一个精明的网红,绝对不可能让这场收购以一个笑话的方式收场。”
市场方面,投资者担心马斯克会放弃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协议,如今他的压价更是令担忧加剧,周一,推特股价在上周五已经暴跌9.67%的基础上,在周一继续下跌8.18%,市值蒸发25.45亿美元,约合173亿人民币。
目前推特股价已跌至两个月来最低水平,抹去了马斯克披露其在推特持股以来的全部涨幅。另外,特斯拉周一也跌超5.8%,市值一天内蒸发了468亿美元(约3100亿元人民币)。
华尔街分析师:这是一种压价手段
据财联社,华尔街分析师认为,在特斯拉不断下跌的股价正在侵蚀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之际,他现在提出对推特的质疑是一种压价手段,其目的是降低对推特的收购价格。
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简单地说,我们认为,在华尔街看来,对于推特来说,54.20美元的交易价格现在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了,要么推特压低交易价格,要么马斯克就可能离开。”
他补充说:“自推特交易谈判开始以来,由于上个月股市和风险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一些融资因素(股权融资),特斯拉的股价面临巨大压力,这些可能都导致马斯克对推特交易‘临场退缩’…如果马斯克和推特真的确定修改交易价格,这个报价可能会更低。”
CFRA研究科技公司的分析师安杰洛·奇诺(Angelo Zino)指出,自2013年推特上市以来,该公司对其平台上虚假账号数量的估计一直保持不变,约占其用户的5%。
奇诺认为,马斯克是推特最大的个人股东,他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该公司虚假账号活动的细节,而不会公开提出这个问题来作为交易的潜在障碍。
奇诺表示:“一旦他获得了公司9%的股权,他就可以很容易地拿起电话,与管理层的任何人交谈,了解更多的情况。”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巴菲特:投資於自己看得懂的企業。這是投資理念中的一個關鍵點,看不懂公司的未來是投資硬傷 https://youtube.com/shorts/cWOBFfuliSI?feature=share
特斯拉年内第四次召回,这次有超过10万辆车中招。
5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自2022年5月23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4月26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Model Y,共计约10.73万辆。
公告显示,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信息娱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能没有充分冷却,导致中央处理器运行速度减慢及中央触摸显示屏显示迟钝,严重时中央处理器可能重启从而造成显示屏无法显示。
上述故障发生时,倒车影像、风挡(除霜、除雾及雨刮)功能的设置、驾驶档位显示和指示灯等将无法正常使用,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至2022.12.3.3或后续版本软件,升级后的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将会缓解中央处理器温度的上升,以防止其运行速度减慢或重启的情况发生。而对于无法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实施召回的车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超过10万辆特斯拉被召回,背后原因为何?美股投资网联系了特斯拉中国,不过并未得到更详细的回应。
从召回车辆的生产时间来看,这10.73万辆国产Model 3和Model Y可能搭载了AMD Ryzen处理器芯片。
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开始,特斯拉开始在Model 3和Model Y中,逐步以MCU3(配备AMD Ryzen芯片的信息娱乐系统),取代以往使用的英特尔Atom A3950处理器。
Ryzen芯片性能更强,使得车机系统流畅度大幅提升,但功耗较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续航能力。从此前公布的信息来看,Model 3在换装芯片之后,续航里程大约会减少3.5%,WLTP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会下降22公里左右。
事实上,就在本次中国市场召回前不久,5月10日,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将在美国市场召回近13万辆特斯拉Model3、Model Y和新款Model S、Model X车型(新款中国市场暂未发售,因此不涉及)。
NHTSA表示,车辆召回的原因为过热问题可能导致车辆的中央触屏显示故障。在快速充电或准备快速充电期间,信息娱乐中央处理单元可能无法充分冷却,以防止高于预期温度,这一故障也将会导致CPU处理速度变慢或重新启动;进而会导致中央屏幕显示滞后或显示为空白,显示后视摄像头或访问某些控件的延迟或滞后,可能会增加碰撞的风险。特斯拉将通过无线软件更新来解决该问题。
特斯拉方面透露,预计实际只有1%的用户会受到影响。因为从今年1月份开始,特斯拉收到59份可能与该故障有关的保修索赔和59份现场报告,但还未收到与该问题相关的碰撞或受伤报告。
有硬件行业人士表示,如果的确是车机功耗较高引发的过热,一般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给处理器降频,用稍低的性能来换取功耗的平衡,具体影响要看后续的实际表现。
美股投资网梳理发现,这是特斯拉2022年以来发起的第四次召回,累计召回约27.58万辆,均以OTA的方式进行。
其他三起分别为:自2月18日起,召回2020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Model 3和Model Y,共计约2.6万辆;自4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2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及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12.78万辆;自2022年4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2年3月2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高性能版电动汽车,共计约1.47万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月16日,微软Edge浏览器在微博正式公布称,微软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此后其功能将由Edge浏览器接棒。
至此,这个诞生于1995年,有着27年历史的浏览器落下帷幕。
“爷青结”
微软IE浏览器走过了27年,又一款数字产品淡出科技历史舞台,网友们纷纷表示“爷青结”。
此外,微软也给出了IE浏览器桌面应用程序的具体“退役计划”:自2021年8月17日起,Microsoft365、outlook等app将停止支持IE11,2022年6月15日,停止支持IE11桌面应用程序。
微软官方微博在发文中调侃道:
“终于,被黑了这么多年,IE要正式跟大家说再见啦。IE 27年的旅程,从今以后,这条路由Edge替IE继续走下去。”
不久前 Edge 浏览器桌面市场份额终于突破 10% ——遥望 IE 曾经的辉煌,小E深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月初,微软已曾恳求用户在他们停止对IE的支持之前进行过渡,并设置自己的停用日期,而不是等待实际停止日期。
曾占据95%市场份额
IE正式退役消息一出,瞬间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也直呼“爷青结”。
IE浏览器的成功离不开Windows 95,后者是微软历史上最成功操作系统之一,而IE是其默认浏览器。
据科技日报分析,微软的聪明之处在于将其捆绑到操作系统中,向用户免费。推出两年后,IE 浏览器便占有了 49% 的市场份额。
但捆绑政策不是 IE 浏览器长霸江湖的唯一原因,不少现在网页普遍使用的技术,IE 浏览器都是最先支持者,使得网页交互性更强,视觉效果更吸引人,竞争对手被远远甩下。
IE浏览器面世后仅用三年就成功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浏览器,承载了不少80后和90后的青春,是他们的“启蒙浏览器”。
2002年和2003年是IE浏览器的巅峰时刻,其当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
即使是开发者,当时也需要“围绕微软IE浏览器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来编写整个网站的代码”。
口碑跌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微软对IE浏览器的更新却没有与时俱进。渐渐的,这款浏览器饱受诟病,用户常常吐槽其功能单一、反应迟钝、兼容性差等等。
与此同时,火狐、Chrome、Safari等更加快捷安全的浏览器先后问世,分走了大量市场份额。到2015年IE浏览器市场占有率跌破20%,仅有 15.71%,并仍旧逐步下滑。
早在2015年3月微软确认将放弃IE品牌,自此以后,微软逐步放弃对IE浏览器的支持,并转向Microsoft Edge浏览器。2020年8月,微软宣布其在线服务将告别IE浏览器。
谈及这场新旧交替,微软回复科技日报分析师:“互联网的发展超过了 IE 浏览器的演进,考虑到新的 Web(网络)标准和创新要求等诸多方面,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浏览器。相比 IE 浏览器,Microsoft Edge 可为互联网用户带来更快捷、更安全、更现代的 Web 体验。”
“新时代”到来?
不过,由于HTML基本架构中IE架构的存在,IE浏览器的退役或也给不少网站登录和使用带来影响。
有网友表示,国内很多网站都只能通过IE才能打开登陆,比如网银、学校教务、考试报名系统等。
对此,微软方面透露,仍会为 Microsoft Edge 的“IE 兼容模式”带来持续的改进。即使在 IE 停用后,Microsoft Edge 中的 IE 模式仍可扩展旧应用程序的使用。
微软强调,拥有 IE 模式的 Microsoft Edge 是唯一内置支持且兼容基于 IE 浏览器的网站及应用程序的浏览器。
也就是说,Edge 浏览器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IE 功能如开发者工具、ActiveX 控件等可在 Edge 浏览器中调用,用户可直接从 Edge 访问基于 IE 的旧版网站和应用程序。
未来难测
随着微软将重心转至Edge浏览器,或许是想以此重新回到曾经的“霸主”的地位。但如今市场份额才突破10%的Edge浏览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粤投资联合创始人罗浩元认为,IE 停服对普通用户没什么影响。Windows 10 的长期服务渠道(LTSC)仍将支持 IE 浏览器,因此,目前只使用 IE 浏览器、依赖 Activex 技术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银行等网站运行亦不受影响。
原 WPDang 创始人石磊表示:“Edge 接棒 IE 水到渠成,符合微软的发展计划。从 Edge 浏览器基于 Chrome 的基础技术构建看,微软不是所有的事都以自己的标准为唯一标准。”
在石磊看来,微软是最基础的标准制定者,至少是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浏览器用哪个内核对微软并不重要,HTML 语言是微软参与制定的标准,就够了。就像用不用 windows、office 对微软已没那么重要,只要 ntfs(微软 Windows NT 内核的系列操作系统支持的,为网络和磁盘配额、文件加密等管理安全特性设计的磁盘格式)甚至更底层的文件系统、office 文档格式是业界通用格式,就对微软有利。
“IE 谢幕还有 Edge,微软还是那个微软,依然是顶尖的科技公司。” 石磊说,“ 它活得好好的,养科学家的公司,不会出大错,也承担得起试错成本。”
但是,英雄迟暮,随后也有对昔日流量入口绝对霸主浏览器未来走向的疑惑。
随着 PC、手机等设备 App 化、云端化,“ 入口 ” 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改变,脱离了浏览器,不影响人们购物、社交、游戏、娱乐,浏览器产生的场景越来越少,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罗浩元说:“竞争的焦点已从入口转向时间,谁占用户的时间多,谁的价值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美国媒体周一盘前报道,低成本航运公司捷蓝航空 (JetBlue)在收购精神航空(Spirit)的报价被拒后,准备直接向后者的股东提供报价,发动一场恶意收购。
据知情人士透露,捷蓝航空准备直接向精神股东的股东开出一份每股30美元的收购要约。此举具备两层用意,首先是逼迫对方管理层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此外也能敦促股东们在6月10日有关精神航空和边疆航空 (Frontier Airlines)的并购案中投下反对票。受此消息影响,精神航空盘前涨22%至20.74美元。
作为这件事情的背景,精神航空和边疆航空在今年2月初宣布,后者将以现金+股票的形式展开并购。完成收购后,每股精神航空股票能换成1.9126股边疆航空,还能额外获得2.13美元的现金。按照边疆航空上周五的收盘价,这笔交易对应的现价为18.8美元/股。
在传统四大航占据八成市场的背景下,精神航空不论与谁合并,获得监管批准后都将成为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避免竞争对手合并,捷蓝航空顺势甩出了每股33美元的收购报价。不过精神航空的管理层以这份报价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监管问题等原因予以拒绝,并定在6月10日就边疆航空的投票展开股东投票。
有趣的是,知情人士表示,捷蓝航空在提出最新收购要约的同时,附带了一个条件,如果精神航空的管理层愿意重新回到谈判桌并提供要求的数据,最新收购要约的报价可以重新提高至33美元。
为何精神航空不愿接受“更贵”的报价?
对于之前回绝差不多贵了50%的收购报价,精神航空也有自己的想法。首先相较于边疆航空,精神与捷蓝航空的合并将在低成本出行市场形成更具统治力的新企业,理论上将遭到反垄断监管的重点关照。此外,公司也对捷蓝方面提出的“若监管不批准便提供2亿美元分手费”的条款不感兴趣。
目前,捷蓝航空和美国航空在纽约和波士顿市场的合作已经被美国司法部告上法庭。
在4月份修改后的提案中,捷蓝航空曾提出若监管提出要求,将剥离精神航空在纽约和波士顿的所有资产,但并没有表达愿意彻底结束与美国航空合作的立场。
精神航空CEO Ted Christie在本月初解释公司的选择时也表示,两家公司进行了建设性的交谈,并向对方提供了非常多的数据。但董事会认为将要面临的监管障碍非常高,以至于无法评估捷蓝的报价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优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知情人士透露,捷蓝航空(JBLU)计划以每股30美元现金的价格对Spirit Airlines(SAVE)提出收购要约,但若Spirit愿意接受谈判并提供捷蓝航空要求的数据,该公司将愿意支付每股33美元的初始出价。此前,Spirit拒绝了捷蓝航空提出的36亿美元(每股33美元)收购报价,选择了与Frontier Group Holdings (ULCC)的合并交易。截至发稿,Spirit盘前上涨21.32%,报20.60美元;捷蓝航空盘前上涨2.68%,报10.33美元。
上述知情人士称,捷蓝航空打算向Spirit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直接吸引他们,希望能迫使Spirit管理层重回谈判桌。与此同时,捷蓝航空计划敦促Spirit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反对Spirit与Frontier的合并计划,以进一步动摇Spirit领导层。
据了解,Frontier提出以每股1.9126股Frontier股票和2.13美元现金的报价收购Spirit。
据悉,捷蓝航空和Frontier对Spirit的争夺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捷蓝航空表示,这笔交易将使其成为美国最大规模四家航空公司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四家航空公司控制着美国近80%的客流量,并提高了美国东北部和佛罗里达州等关键市场的运营投入。
捷蓝航空、Spirit和Frontier都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值得注意的是,Spirit计划于6月10日举行股东大会,表决与Frontier的合并方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自十年前推出第一代“谷歌眼镜”以来,这家科技巨头公司从未停止对智能眼镜的探索和研发之路。在近日召开的2022谷歌开发者大会上,公司展示了一段旗下新一代智能眼镜的演示视频。这款AR(增强现实)眼镜具备实时语音转译功能,能够通过AI技术(人工智能)将对方的语言直接转译成目标语言,并以字幕形式实时呈现在佩戴者眼前。
除了这款尚未命名的AR眼镜,本次开发者大会上,谷歌还公布了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平板等一系列硬件产品的升级计划,相关产品预计会在今年秋季或明年亮相。
硬件产品是谷歌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帮助该公司增加竞争力,以进一步与苹果等科技公司匹敌。目前,谷歌的大部分收入仍来自广告,但从长远来看,硬件产品或许能为该公司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