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应链中断和去年干旱导致产量下降,粮食价格已然很高。在各种因素叠加制造的脆弱时刻,俄乌冲突爆发,给全球粮食市场一记重击。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世界小麦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它们共占全球小麦出口约29%、全球玉米供应的19%,以及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小麦、玉米、大麦、食用油和肥料的供应链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已上涨近13%。俄罗斯和乌克兰共生产了美国一半的化肥,而化肥价格现已翻了四倍。相关美股NTR MOS LXU DE 等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德里克·海蒂(Derek Headey)对《财经》记者表示,粮食危机早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前就已经潜伏,国际粮农组织的谷物价格指数显示2021年与2008年的程度持平,而在俄乌冲突之后呈现出更惊人的飞长。在2019年至2022年3月之间,谷物价格上涨了48%,燃料价格上涨了86%,肥料价格上涨了35%。这三个因素导致2022年将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早在2007年粮食体系就岌岌可危。那时由于上涨的油价导致食物价格直线上升、对玉米生物燃料的需求暴增、高运费、金融市场的投机、低粮食储备、粮食产地的极端天气,大范围的强有力的贸易政策都使市场变得更加动荡,它带来一场粮食危机的完美风暴,直到2011年、2012年价格从高点逐渐回落。那场风暴似乎在2022年重新浮现。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当地时间5月18日,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长索利斯基在以视频方式参加一场国际会议时表示,今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有可能下降50%,越冬作物的播种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应该做好每吨小麦的价格由目前的430美元涨至700美元的准备。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在提到本月发布的一份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时表示,乌克兰冲突暴露了农业系统相互关联的本质和脆弱性,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后果,2021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总数达到创纪录的1.93亿。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小麦的价格已上涨超60%。
美国资深大宗商品投资人安迪·赫克特(Andy Hecht)对《财经》记者说,在2022年生长季,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正接近数年来、甚至史上新高。未来数月至数年期间农产品(6.410, 0.18, 2.89%)价格都会不断增长。导致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粮食和油料的价格飞速飙升的因素包括:南美作物产量低于保底水平,让本已处于瓶颈期的全球供应链负重更多,进一步影响粮食市场;通货膨胀持续抬高进口价格。3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了8.5%,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比过去一年增长了11.2%。能源、劳动力和融资成本增长明显,多方压力下价格持续攀升;在肥料价格爆破式增长的同时,由于俄罗斯“暂时性”对包括美欧在内的“不友好国家”下达的出口禁令,肥料的供应量也成问题;俄乌作为欧洲各国主要的粮食产区,曾经的沃土变成了矿区和战场——黑海港口成为战区后,粮食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俄乌两国的出口占每年全球小麦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玉米、大麦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国。
进退失据
面对危机,援救的力量和各国保护主义的力量互相掣肘。当地时间18日,美国财政部在一份关于粮食安全计划的报告中表示,世界银行将提供300亿美元资金以应对由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安全危机。据美媒报道,这笔300亿美元的资金中有120亿美元用于新项目,另包含180亿美元用于投资已获得通过但尚未执行的食品相关项目。
自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黑海地区的小麦出口量大幅下降,小麦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受冲突影响,目前有数百万吨粮食滞留在乌克兰港口。乌克兰谷物经纪商Maxigrain称,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乌克兰在2020年-2021年期间出口了4150万吨玉米和小麦,其中95%以上通过黑海运输。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员本月早些时候透露,由于基础设施问题和黑海港口被封锁,近2500万吨粮食滞留在乌克兰,无法离开该国。这样的状态还会继续持续。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18日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批准延长国家战时状态总统令草案的消息。根据新的总统令,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将于5月25日5时30分到期后一次性延长90天。
有媒体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正在协调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达成一项协议,旨在恢复乌克兰粮食的出口。古特雷斯提议俄罗斯允许乌克兰运送一些粮食,作为交换条件,他将说服西方国家放宽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化肥的制裁。据悉,黑海周边国家土耳其表示愿意参加协议,可能负责海上扫雷和航运管理等事项。除了联合国在牵头开放黑海粮食出口的谈判,欧洲国家也在帮助乌克兰出口粮食,欧盟方面希望通过包括多瑙河在内的欧洲大陆公路、铁路和水路,将部分乌克兰粮食运往市场。
赫克特指出,在美国,食品价格已升至历史高点;在其他国家,粮食供应有可能成为严重的问题导致短缺或灾荒。肥料的短缺和涨价的人工费用、种子、农用器具、筹集资金和其他投入价格不止影响了农产品价格还限制了生产。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考察伊利诺伊州的家庭农场时宣布,联邦政府将启动一项旨在支持美国农民、降低食品价格和保证全球粮食安全的新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将全美范围内有资格获得“双季作物保险”的县数量增加681个至1935个,这将为更多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种植两季作物的农民降低生产风险;通过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率的“精准农业”和其他技术援助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扩大关键产品的用途、简化与农民相关的申请手续;将联邦政府投资国内化肥的生产资金由此前的2.5亿元增加至5亿元以降低成本,并让农民更容易获得这些资金。
拜登强调美国农民对于抑制通胀和全球物价上涨的关键性作用,并称“要确保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弥补俄乌战争对全球的供应缺口”。乌克兰和俄罗斯作为欧洲的粮食产地,美国是世界领先的玉米和大豆生产和出口国。美国还出口大麦,赫克特认为,如果因战争而造成的供应缺口不能被填补,情况会变得具有挑战性。
一个明显的挑战是,各国保护主义的声音日益高涨,全球约有20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及食品的出口禁令,受出口限制的粮食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17%。这些国家包括阿根廷、阿尔及利亚、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塞尔维亚、突尼斯和科威特等国在内,已经限制了主要粮食和农作物的出口。受限产品从包括玉米、面粉、黑麦、大麦在内的主食,大豆、动物油、植物油、盐、糖,以及包括马铃薯、茄子、西红柿、洋葱在内的蔬菜。此外,各种肉类也涵盖其中。全球通胀会导致部分国家食品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行过快,被动进行粮食出口管制;而出口管制会进一步助推全球通胀。
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5月13日实施小麦出口临时禁令,以平抑国内高温天气引发的食品价格通胀。这一禁令激起强烈反应,次日七国集团(G7)即谴责了这一决定。印度随后提出,向印度政府提出要求并且获得授权许可的国家,将能够继续获得印度出口的小麦。印度替代性出口需求增加也是通胀上行的主因。当前印度出口限制措施或加剧农产品供应链短期中断风险,例如疫情期间,受制于各国相继实施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港口船只停滞、航班延误和社会隔离等措施均对农产品贸易形成不利影响。此外出于本国粮食安全考量,一国农产品贸易限制通常会对邻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并推升通胀。
印尼原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但为平抑国内食用油价格,印尼从4月28日起实施严格的棕榈油出口禁令,此举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食品通胀。印尼贸易部表示,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葵花籽油主要生产国,俄乌冲突扰乱了两国产品供应,迫使一些买家转向棕榈油作为替代品,导致原棕油全球需求骤增、价格飙升。
根据德国斯塔蒂斯塔调查公司发布的数据,印尼占世界原棕油供应量的一半以上,2021年出口量约为2800万吨。印尼出口禁令公布后,市场普遍预期全球食用油供应将更加紧张,推升食用油及可替代食品的价格,加速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马来西亚是仅次于印尼的世界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表示愿意填补印尼出口禁令所导致的全球市场空缺。
民以食为天
世界银行预警称,食品价格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全球就有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全世界约3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第一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全球26个国家超过50%的小麦供应依赖这两国。
但当粮食危机步步逼近时,它对富国和穷国的影响有天壤之别。据英国媒体报道,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英国炸鱼薯条店遭遇断供危机,已经遭遇一轮倒闭潮。英国传统美食炸鱼薯条的四个主要原料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葵花籽油从乌克兰进口,鳕鱼、马铃薯和面粉从俄罗斯进口。英国全国炸鱼薯条联合会呼吁英国政府着手制订长远战略,设法帮炸鱼薯条店渡过难关,否则全国最终会有多达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约3000家炸鱼薯条店倒闭。
海蒂则指出,2007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相对时间较短,通过增长的产量全球食物系统也轻松应对。然而我们无法确认乌克兰冲突对食物、燃油和肥料价格的影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如今的世界,无论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的经济相较2008都更弱。许多经济体都面临着大量国家收入的债务关系和增长的赤字、变弱的汇率、不确定的近期经济增长、外国投资者和发展伙伴都缺乏现金,所以这一轮粮食危机能否平衡过度也是一个问号。非洲是毋庸置疑的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北非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了大量的小麦,所以它面对着刻不容缓的食物危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农业地区,但增长的低收入城市人口更有可能消费进口粮食。
由于运输和外汇问题,非洲多地的农民在通货膨胀后的价位也很难获得肥料。过高的成本会蚕食农民的利润并有可能减少他们增产的意欲,从而使他们无法获得高食物价格的有效利益。已经被冲突和气候影响的国家处于额外脆弱的状态。战争中的也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粮食。北埃塞俄比亚作为全球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常年面对战乱和人道主义问题。马达加斯加的食物系统则在一月和二月连续的热带风暴和龙卷风影响下产生缺口。在阿富汗,儿童死亡率因为经济和基础医疗服务而飙升。缅甸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1年二月的军事政变后缩水了18%、食物价格则增长了19%。东南亚国家,则尤其需要联合起来避免贸易限制下,危机在大米市场蔓延。
周五美股上演过山车行情,正逢期权到期日的影响加剧美股波动。标普500指数下跌1.8%,较1月3日的创纪录收盘高位下跌20%,正式进入熊市。这个大盘指数已经连续七周下跌,是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最长周连跌。
纳指周五收于11,354点,本周下跌3.8%,为连续第七周下跌,较11月19日的高点已下跌逾29%,这是该指数21年来最长的连跌。道指本周累跌2.9%,创周线8连跌,为1923年以来最长连跌。
通货膨胀、利率上升、俄.乌冲突以及某国的疫情封闭,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了美股市场,在经历了近年来的历史性上涨之后,科技和成长型股票的投资者面临着尤为严峻的考验。本周沃尔玛,塔吉特以及罗斯百货为首的零售商业绩黯淡凸显高通胀环境下的经济风险,令市场更担忧美联储难以实现软着陆,成为美股下跌的主因。
图:高盛模型显示,52%的散户仓位已经清仓了过去两年的仓位
CFR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包括本次在内,标普500指数自1929年以来17次进入熊市。最长的一次持续998天(1929年9月到1932年6月);最近一次较长的是929天(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数据显示,最短的一次只有33天(2020年2月19日到2020年3月23日)。
根据CFRA的数据,熊市平均跌幅约38%,不过1946年以来的熊市平均跌幅不到33%。而且熊市频率也有所降低,自1990年以来只有五次,包括眼下这次因此,对华尔街大多数人来说,这是自2020年3月疫情开始时快速下跌以来首次遭遇熊市。
据了解,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标普尔500指数进一步下跌8%后或将迎来拐点,即标普500或在“3600点迎来拐点”。他还指出,在“过去140年的19次美国股市熊市中,平均下跌37.3%,平均持续时间289天”。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这次熊市将在2022年10月19日结束,届时标准普尔指数将达到3000点,纳斯达克指数将达到10000点。
美国银行和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当周,股票型基金流出资金52亿美元,其中共同基金遭遇的资金外流规模最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则继续吸引资金流入。债券型基金流出资金123亿美元,仅美国国债和政府债券录得资金流入。此外,投资者还减持了现金和黄金。
股票基金方面,过去一周美股吸引3亿美元资金流入,其次是日股,欧股则遭遇第14周资金外流。投资者涌入美国大盘股和成长股,减持价值股和小盘股。通讯服务和科技板块遭遇的资金外流规模最大,公用事业和房地产板块吸引的资金流入最多。
周五鹰派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在接受FOX采访时表示,市场波动反映了政策前景被重新定价,尤其是因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缘故,美联储处在未来几次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轨道上。他再次重申了不久前其支持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对抗通胀的立场,而非此前声称的大幅加息75个基点。
在采访中当布拉德被问及美联储的政策是否会使得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或者衰退时,其预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依旧强劲”且“失业率在今年将低于3%。”
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或将达到2.5%或3%,高于1.75%至2.0%的预期增长率,今年不会出现经济衰退。明年(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并不是我的看法。
根据美股大数据量化终端 StockWe.com 苹果出现大量上百万的看跌期权
特斯拉今天一度暴跌10%,原因是
大盘在技术面上,纳斯达克跌到前期最低位11108点后反弹,多头在死守标普3800点
下周美股走势非常非常关键
近日,英伟达在博客中宣布从R515版驱动程序开始,将以开源的形式发布Linux操作系统GPU内核驱动,且开源具有GPL和MIT双重许可证。英伟达开源的举动相比于其竞争对手AMD晚了近6年时间。
英伟达方面表示,英伟达此次开源的目的之一是改善其GPU对于大型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的支持,因为此类设备都是使用Linux系统,闭源的驱动程序不便于安装与维护。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分析师采访时表示,相比于早已开源的AMD和英特尔,英伟达是相对“封闭”的,这缘于其在GPU领域几乎无人能动摇的市场地位。不过,此次开源也是针对to B用户,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意义不大。
被诟病已久
10年前,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曾在一次访谈中公开表示:“英伟达是所有硬件厂商中最难搞的一个。”
新泰证券半导体分析师王志伟对分析师表示,相比Windows系统,Linux更加自由,从系统到软件都非常推崇开源,“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他们的经营理念,为此许多硬件厂商也在Linux上参与并开展开源内容。
即便如此,也没有令英伟达打破其“封闭”的状态,即使其早早就开始对Linux提供支持,但也仅限于其专有驱动。而其竞争对手AMD在2016年便为Linux提供专有驱动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开源驱动的支持,不仅积极提供代码,也给到了足够的文档支持。
电子发烧友史航对分析师表示,在PC端,操作系统一般自带对显卡驱动的支持优化,用户无须考虑软件的支持,直接选择性能优异的显卡就行。不同的CPU其二进制码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被显卡厂商支持的CPU则无法使用这些驱动,只能转而求助于并不完善的开源驱动。但作为核心竞争力,有些显卡厂商不会也不愿意完全开源自己的显卡驱动,只发布编译好的二进制机器码。
有业内人士称“天下苦英伟达封闭久已”,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一群独立的软件工程师甚至为其专门打造了Nouveau——一个旨在为NVIDIA GPU驱动建立的高质量的,免费自由的开源项目。其中,英伟达自己的员工、微软、谷歌都为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不过,这种局面在2022年5月得到了改观,英伟达宣布在Github上开源英伟达为Linux系统制作的GPU内核驱动模块。
在英伟达宣布发布开源驱动后,世界领先的企业级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的主管Christian Schaller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这确实意味着我们现在有了一个英伟达内核驱动程序,它将能够在Linux内核中使用GPL-only API(General Public License,开源许可协议),尽管这个初始版本与旧版相比没有加入新的API(定义源代码和库之间的底层接口)。在短期内,它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提供了一条从根本上简化支持英伟达硬件的途径。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英伟达做到与今天的AMD和英特尔一样开箱即用的体验。”
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此次英伟达开源,外界认为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022年2月28日,英伟达遭遇黑客攻击,一度导致了电邮系统和开发平台下线。南美黑客组织LAPSU$在英伟达发布公告后宣布对此事负责。该组织声称,侵入了英伟达系统内部长达一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已经获得了1TB的英伟达绝密资料。并以此来要挟英伟达开源。
根据PCMag的消息,黑客除了仍然要求英伟达解除挖矿限制外,还提出英伟达必须立刻永久开源显卡驱动,包括Windows、Mac、Linux平台,否则将在当地时间3月4日放出未来几年英伟达完整的设计图形技术资料、计算技术资料、未来规划和商业交易秘密等文件。但这次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王志伟对分析师表示,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的大厂商开始了无边界的“斗争”,业务内容很多都是交叉的,谁也没有办法独领风骚,再像以前那样封闭起来,是不合时宜的。再者就是,科技巨头也需要有些动作提振市场的信心。
据悉,与去年底创下的历史高点相比,英伟达目前股价已下跌近50%,仅今年以来就下跌了40%。因需求旺盛和全球芯片短缺,英伟达股价去年11月曾触及346.47美元的历史高位,但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收紧步伐及俄乌冲突持续影响,热门科技股股价持续回调。截至2022年5月18日收盘,英伟达的股价年内回调幅度达41%。
仅针对数据中心与超算
英伟达此次不仅公布了驱动源代码,也提供完全打包好的驱动版本。
英伟达方面表示,此次开源将大幅提升用户在Linux系统中使用英伟达GPU的体验,可使其更紧密地与操作系统集成,有利于开发人员的调试、集成和反馈。对于Linux发行版提供商,开源的内核模块增加了易用性,还改善了开箱即用的用户体验,以签署和分发英伟达GPU驱动程序。
不过,英伟达的此次开源目的之一是改善其GPU对于大型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的支持,因为此类设备都是使用Linux系统,闭源的驱动程序不便于安装与维护。适用性方面,此次开源的驱动与此前的程序使用完全一致的固件,用户模式堆栈也保持一致,能够在图灵和安培30系两种架构的GPU上使用。
英伟达方面表示,在过去一年分阶段推出GSP驱动架构(图灵和安培架构的默认配置)后,源代码已经能用在图灵(20 系显卡)和安培(30 系显卡)架构的计算卡上了。而且源代码已经在各种工作负载中进行了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功能与驱动程序能保持一致。但源代码也带来了新的功能,如用于跨设备以及子系统共享缓存的DMA-BUF框架,该框架将在Hopper架构(英伟达最新的H100计算卡就是该架构)中发挥其作用。使用图灵架构以前的GPU的用户则只能继续使用旧版驱动。
而消费级的Geforce GPU和工作站级的Workstation GPU并没有开源。根据英伟达方面的说法,改进工作计划在今年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方面透露,由于其目前的代码库不符合Linux的设计惯例,不属于Linux上游的候选者,因此它正在与Linux内核社区和合作伙伴一起研究上游方法。该源代码还将用于改进开源的Nouveau驱动程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月19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在京举办“新型实体企业助力六稳六保工作研究报告发布会暨专家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以“新型实体企业助力六稳六保工作”为主题,多位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围绕新型实体企业助力六稳六保工作的基本原理、作用表现、面临的挑战以及政策建议等议题,深度探讨新型实体企业在落实“稳”字和“进”字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如何在“六稳”“六保”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帮助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增长。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背景下,新型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促进社会稳定运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新型实体企业同时具备数字和实体的属性,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政企民商快速复工复产,以扎实的新型基础设施、高效的数智化供应链保障居工基本生活需求,以及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比如此次上海疫情中,京东以自身所拥有的近1400个自营仓库、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和充足货源为基础,全国增派4000余名快递员奔赴一线抗疫保民生。”
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首席电子商务专家李鸣涛认为,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减缩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把新型实体企业作为一个关键抓手,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经济的特点,或者说区别于国外所谓互联网企业成长的方向。以新型实体企业为代表的新生态,会成为将来互联网生态里重要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新型实体企业直接承担生产流通的任务,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发展阶段下实体企业的高阶形势,能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它是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载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前所长任兴洲认为,新型实体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通,不断的优化流通和物流环节,来推动优化供给。例如,京东2021年在西藏通过农村电商和大型的智能仓等,把偏远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提供给消费者,优化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这些地区农民的收入。
研究报告指出,新型实体企业主要通过七种方式在“六稳”“六保”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属性,助力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贸,促进经济稳增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优势,保障基层高效运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背景下,新型实体企业作为实体企业的高阶形式,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以扎实的新型基础设施、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复工复产、基本民生保障提供了关键支撑。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新型实体企业是民生保障的先遣队。
首先,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助力政企民商快速复工复产。新型实体企业通过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协助政府在疫情防控、城市管理、社会安全、网络通讯等方面迅速响应,有效管理,助力复工复产。
作为始终坚持扎根实体、服务实体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针对上海及其他地区复工的“堵点”“难点”,推出“加减乘除”复工大礼包,面向受疫情冲击地区的商家和中小企业,出台了一揽子纾困帮扶举措,助力复工复产。截至目前,京东已通过降低“三费”等一揽子举措为入驻商家减免费用超2亿元。同时,全力推动上海、吉林等地商家实现正常营业,到4月下旬,京东上数以万计的上海商家订单量已恢复至疫情封闭前的六成以上。
其次,强大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新型实体企业以扎实的新型基础设施、高效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物流网络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以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为例,自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起,逐步建立起以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为核心,包含近1400个仓库和高度协同六大网络的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和仓网布局。目前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不仅建立了产业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信赖,还重新定义了供应链的服务价值。
其中,全国范围内43座亚一形成了亚洲线上零售物流领域规模最大的智能仓群,助力约90%的京东线上零售订单实现当日和次日达;同时,智能物流基础设施的下沉深层次覆盖了偏远地区,大大提升了送货时效,目前全国93%的区县、84%的乡镇已经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每一座亚洲一号所建之处,还能带动周边数千人的就业,“亚一就业村”因此形成,与京东物流产地仓、云仓、分拣中心、快递站在内的多级多层的基础设施,一起构成了稳定的就近就业体系。
超过40万京东员工,遍布全国的近1400座仓库,以及足以支持消费30天以上生活的商品库存……不论是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的需求,还是在抗灾、抗疫等重大节点的供应保障,京东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起这份嘱托。这背后是京东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的能力使然,更是京东对正道商业价值观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关键时刻不惜力、不算账,把消费者的需求、行业伙伴的期待和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最后,高效的生产制造运营能力随时应对重大节点事件。新型实体企业充分发挥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以及柔性供应链等优势,积极研发各类防疫设备,并能及时投入生产,助力全国各个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
以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为例,依赖强大的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渐趋成熟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以及强大的资源调配和运营能力,京东为抗疫保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京东全力支持上海战“疫”,为了保障居民基本民生,截至5月初,京东在全国招募增派4000余名快递员奔赴一线,从各地紧急调拨100余台智能快递车,建成了1600多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累计运送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物资超8万吨,向会展中心、向黄浦滨江、世博等多个方舱医院交付床位近5万个。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指出,物流的保障是当前稳消费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消费增长面临着各种的堵点,供应链和物流的堵点是最为重要的,因此物流的保障是稳预期重要的方面,让大家对消费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背景下,新型实体企业作为实体企业的高阶形式,对于助力六稳六保和自身发展之间关系也在不断地重新思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韩国产业部门周五表示,Netflix的一家子公司Scanline VFX将在在韩国投资1亿美元,以期在未来六年内用于建设特效制作设备,此举将帮助韩国成为亚洲高科技内容创作中心。
据韩国媒体报道,自5月20日起,美国总统拜登开始对韩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美国流媒体播放平台奈飞以此访为契机,宣布新一轮在韩的投资计划。
据韩国产业部透露,Scanline VFX计划在2027年之前,完成这一项投资。
1989年在慕尼黑成立的Scanline VFX去年被奈飞收至麾下。它不仅为美国流媒体巨头奈飞提供服务,还与华纳兄弟、漫威、DC等内容制作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Scanline VFX公司曾参与制作《权力的游戏》《正义联盟》《哥斯拉大战金刚》《尚气与十环传奇》等多部大片特效。
如今国际流媒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鱿鱼游戏》、《地狱公使》等韩剧在全球大热,一些韩国本土视频流媒体公司也在努力打造韩国原创剧。这也是Scanline VFX相中韩国流媒体市场的原因。
韩国产业部门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该视觉特效公司的投资,标志着韩国将成立亚洲首个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电影特效的公司。”
该部门还表示,“此举将为韩国成为亚洲高科技影视内容制作中心打下基石。”
产业部承诺,将根据相关法律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帮助推动奈飞在高科技电影制作领域的投资计划。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月20日,小鹏汽车就“解约20余名应届生”一事作出回应。小鹏汽车方面称,由于部分岗位调整与业绩优化,涉及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小鹏汽车回应称,随着智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小鹏汽车及生态企业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2021年初至今,新增员工超一万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1600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900人,预计在今年7月规模到岗。
小鹏表示,应届生招聘仍会是其招聘工作的重点,但也会控制和调整部分非核心业务和中后台业务,进一步练好内功,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
5月18日,有社交媒体用户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表示,去年通过校招途径,获得了小鹏汽车的offer,随后与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而今年5月,小鹏汽车HR称因为业务调整,不能继续提供就业岗位,小鹏方面将为学生提供5000元补偿。该用户表示,和他一样被毁约的学生有20多名。多位应届生表示,小鹏汽车在春招结束后毁约,对他们再次寻找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事实上,4月上旬就传出了小鹏“裁员”应届生的消息。据财经杂志,一位收到小鹏汽车offer的应届生去年和小鹏汽车约定今年2月入职,但春节后人力资源部门以内部调整为由,一直拖延办理入职的流程。在他放弃其他公司岗位后,今年4月份才接到了小鹏汽车的解约通知。
此前,理想汽车也被曝出毁约多名2022届入职的校招生。理想汽车回应称,因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综合考虑各专业及岗位方向等信息后,已推荐相关同学到其他业务岗位,重新进行调岗面试;对于没有合适岗位的同学,将提供赔偿一个月工资。
小鹏汽车2021年交付量近10万台,居造车新势力之首,今年前四个月交付也达到了4.35万台,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但从财务数据看,销售量的快速增长似乎并没有带来规模效应,快速“跑马圈地”的小鹏并不赚钱,亏损持续扩大,去年亏损额达到48亿元。裁员和解约因此成了降本增效的路径之一。
在过去的2021年,造车新势力发展迅猛,人员规模也在高速扩张。2020年小鹏员工总数为5084人,截至2021年底已超过1.39万人。理想汽车员工总数则在2021年底达到了11901人,同比增长近185%。随着理想和小鹏先后爆出毁约校招生,或许也意味着造车新势力此前高速扩张的节奏正在放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5月20日召开的618启动会上,京东首次透露“织网计划”已初具规模,以43座“亚洲一号”和全国约1400个仓库为核心,搭建高度协同的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县域经济转型,为全国1000多个农特产地和产业带开展供应链服务。京东同日宣布,今年的京东618将于5月23日晚8点全面开启,持续至6月20日。
在当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消费者对确定性的购物需求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部分品牌商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线下门店也面临着发展压力。日前,京东已正式发布30项“三减三优”商家扶持举措。据京东零售CEO辛利军透露,今年京东618将重点关注中小商家,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减轻疫情对中小商家的影响,帮助他们在京东618的投入产出比至少提升20%。
“京东对供应链的理解,已经进化到有责任的供应链,从商业价值、产业价值,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价值。今年京东618,依托于有责任的供应链,京东不仅要在关键时刻努力成为消费者信赖的代名词,成为品牌、商家稳定发展的合作伙伴,更要尽自身所能,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辛利军表示。
今年京东618期间,集线上线下消费体验于一体的“京东新百货”也将全新亮相。目前,京东新百货频道已上线京东APP,首批京东新百货线下精选集合店也将在北京、成都、西安、深圳等重点城市陆续开业。在绿色减碳方面,京东618今年推出了全新的“青绿计划”,给节能家电、绿色食品等商品打上“绿色”标签。消费者购买带有“绿色”标签的商品,不仅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还可以通过“青绿积分”账户体系积累积分,参与各种活动。同时,今年京东618还将推出“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进一步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家具等商品的普及。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周四表示,“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特斯拉”,他希望通过这番表态,缓解投资者对他为推特交易而分心的担忧。自马斯克提议收购推特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大幅下跌。
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一名女子(特斯拉)因男友(埃隆)窥视另一名女子而生气的图片,并配文称,“可能看起来像下面这样,但这并不是真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花了不到5%的时间在收购推特上。这又不是火箭科学!”马斯克表示。“昨天是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Giga Texas),今天是星舰基地(Starbase)。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特斯拉。”
特斯拉今年在德克萨斯州开设了新的汽车工厂,而马斯克旗下火箭公司SpaceX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有一个名为Starbase的发射基地。
自马斯克今年4月初披露其对推特的持股,并于随后出售价值85亿美元特斯拉股票,此举被认为是他在为440亿美元的推特交易而融资,而这段时间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一。
不过,一些其它的因素也影响了特斯拉股价,如特斯拉生产因疫情反复而受到抑制,以及该股被踢出广受关注的标普可持续发展指数。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累计下跌逾40%。
投行和股东发声建议
周四,投行韦德布什(Wedbush)的分析师,特斯拉长期多头丹尼尔·艾夫斯(Daniel Ives)罕见下调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原因是该公司正面临疫情导致的生产中断,并警告马斯克收购推特的交易存在“分散注意力的风险”。
被称为特斯拉“最牛散户”的亿万富翁廖凯原(Leo Koguan)周四在社交媒体上呼吁,鉴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特斯拉应立即宣布回购150亿美元股票的计划。
新加坡华裔富豪廖凯原在给特斯拉投资者关系高级总监Martin Viecha的一条推文中称,特斯拉应立即宣布,计划今年回购50亿美元股票,明年回购100亿美元股票。廖凯原还表示,特斯拉应使用其自由现金流为回购投入资金,从而避免动用公司现有的180亿美元现金储备。
作为特斯拉第三大个人股东,廖凯原去年表示,他向特斯拉投资数十亿美元,是因为他相信马斯克的“伟大使命”。今年3月,他表示将正在买入更多特斯拉股票,而不是在股价下跌时抛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日前,理想汽车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5.6亿元,同比增长167.5%,环比下降10%;净亏损1090万元,亏损同比收窄97%;经营现金流为18.3亿元,同比增加98.0%,环比减少52.2%,截至今年3月底,现金储备达511.9亿元。
总的来看,一季度的理想汽车仍仅凭借一款理想ONE持续吸金,盈利能力也在保持上升。但长期来看,理想汽车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叠加。
毛利率持续增长
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一直处于造车新势力的领先位置,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在高位。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7.3%上升至22.6%;车辆毛利率为22.4%,去年同期的车辆毛利率为16.9%。理想汽车方面表示,理想汽车的车辆毛利率之所以较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自2021年5月推出2021款理想ONE以来,交付量的增加拉高了平均售价。
业内人士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毛利率代表着车企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更进一步体现了车企的赚钱能力。毛利率转正就意味着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造血能力有所提升。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毛利率转正则意味着离实现规模化生产更进一步,毕竟只有实现大规模标准化工业生产、批量化交付,才能实现大幅度盈利。反之,毛利率下降,则意味着企业烧钱的速度依然比营收增加的速度快,实现规模化经济的目标就更遥远。”而理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毛利率转正的企业,基本上已经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局面。
理想汽车其实一直在加快步子,急速扩张。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透露,今年到明年将推出包含L9在内的3款新产品,包括全新一代增程产品,和BEV高压平台的产品,“明年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第一款20-30万元的中型车的产品。”
除此之外,理想汽车也在加速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布局。截至2022年3月31日,理想汽车共拥有217家零售中心,覆盖了102个城市,并在211个城市运营287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
在产能扩张方面理想汽车也在频频发力。《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获悉,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的二期扩建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在2022年内产能将提升至20万辆/年;去年10月,理想汽车宣布其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此外,理想汽车也曾在之前的财报中披露将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第三座工厂。
“提速”确实为理想汽车带来了明显的交付量攀升。一季度,理想汽车共交付汽车31716辆,同比增长152.1%,公司车辆销售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168.7%。
新车型延缓交付
但加速扩张是把“双刃剑”,除去乐观的一面,也带来了支出方面的上涨以及亏损,这意味着理想汽车也要承担更大的资金压力。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一季度运营支出为2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2亿元增长151.5%;其中,研发支出为1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5亿元增长167.0%;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0亿元增长135.9%。
同时,自3月以来疫情出现反复,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阻碍, 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理想汽车也受到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4月份理想ONE共交付4167辆,同比下降24.8%,环比下降62%。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我们目前收到了大量的用户订单的。因此,最大的风险仍然是供应商的产能恢复问题。鉴于目前疫情的特殊情况,我们需要短期措施来应对其影响。但从长期角度来看,我们供应链管理策略不会出现重大变化。”
此外,受疫情影响,理想汽车原定于今年4月16日发布的第二款车型L9推迟发布,《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从理想汽车方面获悉,L9将计划于第三季度交付。
理想汽车之所以开始选择“两条腿走路”是因为只靠一款车型打天下,押宝小众的增程式路线为理想汽车打开了市场。但一款车型的红利理想已吃了三年,如果再不多维度布局战线,动能不足在所难免。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理想汽车之前选择增程式路线发展也是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此前充电网络建设缓慢的角度出发的。如今整个充电网络都在快速发展,国家也在大力扶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理想汽车自然不想失去这个机会,且越来越多的车企明确宣布了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未来2025-2035年,单一燃油车很可能就退出主流舞台,只发展增程式路线肯定行不通。”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理想汽车的范本效应,越来越多的车企也瞄准了增程式赛道。东风推出岚图FREE增程式版本、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品牌AITO旗下问界M5主打增程式路线、哪吒汽车的首款轿车哪吒S将提供增程式版本、长安深蓝发布了EPA1纯电平台,并宣布旗下首款车型将提供增程版等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势必会挤压理想汽车的份额。
尽管理想汽车一季度成绩单还算不错,但其内部需要丰富产品矩阵,同时外部压力不断来袭,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加快新产品的推出节奏已成为当务之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新加坡交易所20日发布新闻公告称,蔚来汽车(NIO Inc.)当天以二次上市形式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名称为“NIO Inc. USD OV (蔚来集团)”,股票代码为“NIO”。
新交所表示,蔚来汽车是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驱和领军企业,主要上市(Primary listed)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该公司设计、开发、联合制造并销售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并专注于自动驾驶、数字技术、电力传动系统和电池方面的创新。蔚来汽车还通过在业界领先的电池交换技术,电池即服务,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即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差异化。
蔚来汽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在新交所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巩固了蔚来汽车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借助新加坡作为国际创新及科技中心的优势地位,蔚来汽车计划在新加坡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研发中心,并与当地的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宽和提高该公司的全球研发能力。
李斌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还表示,蔚来汽车将会在2025年把业务扩展到25个不同国家,包括新加坡。而新加坡是蔚来汽车在东南亚的重要据点,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科技研究发展方面。他说,蔚来汽车把业绩目标锁定在2023年第四季度争取到收支平衡,并在2024年达到全年盈利。
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全球业务发起和拓展部负责人保得胜表示,蔚来汽车是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电动车企业。作为全球金融和融资中心,新交所提供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国际平台,具有精简的二级上市框架,有助于已在发达市场上市的公司在新交所补充上市(complementary listing)。他说,新交所具备充足条件与蔚来汽车合作,以实现其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雄心。蔚来汽车将利用新加坡扩大其与全球投资者的接触,并将新加坡作为在东南亚地区扩展业务的“发射台”。
蔚来汽车20日上市首日开盘报16.9美元,上午股价在16.9至20.29美元之间波动,午休前报17.2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