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影响美国科技业:谷歌、微软、Facebook等巨头被紧盯
“反垄断”成为热门词,输入“反垄断”进行搜索,美国科技巨头绝对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英法开征“数字税”、欧盟提交《数字服务法案》、美国科技巨头面临全面监管。。。。。。当前全球范围内针对平台型科技巨头的反垄断监管持续趋严。最近,美国科技巨头又遇到了哪些事?
诉讼接连不断
最近,Facebook正遭遇史上最严峻的监管挑战。近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48个州总检察长对Facebook发起反垄断诉讼,针对Facebook两项重大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FTC认定Facebook构成垄断。FTC认定Facebook在美国个人社交网络市场上构成垄断,Facebook采取了系统性的策略来清除阻碍其垄断的威胁。作为诉讼的一部分,FTC将寻求永久禁令,可能导致Facebook剥离Instagram和WhatsApp。此外,FTC将寻求禁止Facebook对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施加反竞争条件。有海外法律专家表示,此案可能面临三种结果,分别是Facebook被迫分拆业务、改进业务模式以实现和解。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国会作证时曾辩称,公司有一系列竞争对手,包括其他科技巨头。扎克伯格还为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辩护,认为Facebook帮助这两家公司从规模不大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公司。
继欧盟、美国之后,英国也加入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围剿中。上个月底,英国政府批准了一项针对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的单独监管计划,并赋予新监管部门罚款权力,以控制大型科技公司的主导地位。此外,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也宣布,将调查“GAFA”(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的垄断行为。
就在近日,法国数据保护机构CNIL对美国公司谷歌处以1亿欧元的罚款,原因是该网站违反了监视互联网广告的规则,该网站用于存储有关用户活动的信息。此外,捷克最大的网络搜索平台Seznam表示,已向美国谷歌索赔90.72亿克朗(约合4.1674亿美元),原因是谷歌限制了市场竞争。
2018年,欧盟对谷歌处以43.4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称谷歌对Android设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作出的三方面限制,包括要求Android设备厂商预装谷歌搜索App和Chrome浏览器等。而在美国,美国司法部和11个州10月20日宣布对谷歌公司发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其在搜索及搜索广告市场非法抑制竞争以维护垄断地位。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竞争和反垄断事务专员玛格丽特·韦斯塔格日前表示,欧盟对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的第一阶段调查结束,初步认定亚马逊公司违反欧盟反垄断规则,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市场分析认为,欧盟有可能在明年作出最终裁决,亚马逊公司或被处以占其全球营业额10%的罚金。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估计,罚金最高可达370亿美元。
消费者利益优先
反垄断调查,几乎一直伴随着美国高科技巨头的发展壮大,并成为他们很头痛,但也不得不面对的长期问题。
有分析人士表示,非公平定价、捆绑销售、业务排斥、数据隐私等都是科技行业主要反垄断的领域。梳理北美科技巨头过去五年遭遇的反垄断调查,主要焦点集中在用户数据、广告投放以及内容服务平台的垄断及隐私政策领域。此外,一些人将矛头指向了科技巨头收购规模较小的公司的做法,例如Facebook收购Instagram。他们认为,高科技巨头此举是想在小企业壮大前,清除潜在的竞争对手。另外,也有批评者认为大型科技企业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地位,让它们享受了额外的竞争优势。
美国非营利组织美国行动论坛(AAF)的科技及创新政策总监Jennifer Huddleston认为,竞争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垄断法不应因为决策者偏爱或厌恶某个行业而背离本身的客观标准。决策者应该仍然坚守“消费者利益优先”的原则,不能忽视科技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虽然争议声不断,但针对科技巨头的惩罚却越来越严厉。12月9日,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威胁称,如果大型科技公司违反新的竞争规则,将对它们处以高额罚款。根据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的新提案,谷歌、Facebook和其他具有“战略市场地位”的科技公司,违规可能面临相当于其全球收入10%的罚款。基于它们2019年的全年业绩,这可能意味着谷歌将被罚款162亿美元,Facebook将被罚款71亿美元。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在11月11日的报道中指出:各国政府部门都在对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增长和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作出反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进步引发了新的监管困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苹果调查纬创印度工厂打砸事件:有没有降薪欠薪
12月14日消息,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苹果公司正在对其代工厂商纬创资通(Wistron Corp)是否遵守供应商准则展开调查。日前,纬创资通印度工厂遭受员工暴力打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奇生物(LEGN)CAR-T疗法LB1901临床试验申请获美国FDA批准
12月14日,传奇生物(LEGN)宣布,其针对T细胞淋巴瘤(TCL)的CAR-T疗法LB1901获美国FDA批准临床试验申请(IND)。
根据该研究申请, 公司将在美国启动LB1901的一期临床研究。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LB190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确定推荐的2期剂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亚马逊(AMZN)子公司宣布推出无人驾驶电动车,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
亚马逊(AMZN)今年6月收购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Zoox 发布了一款全自动电动汽车,该汽车没有方向盘,可坐4名乘客,最高时速达75英里/小时,最长可行驶16小时。
该公司将在一些美国城市推出叫车服务,包括旧金山和拉斯维加斯,以及其他国家。这项服务要到2021年之后才会推出,但可能会成为优步(UBER)和Lyft(LYFT)的竞争对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市值超千亿:上市后首份财报后,股价再次狂飙,成为SaaS行业千亿新贵;
2、Q3财报亮眼,未来可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19%,剩余履约价值(RPO)同比增长240%,财富500公司渗透率达到33%;
3、大规模解禁袭来:据招股书,12月16日将引来大规模解禁,解禁规模达到4920万股,市值高达174亿美金,而目前的流通股数仅为3680万股。
FY22预计收入10亿美金,市值狂奔迈入千亿
美东时间12月3日盘后本年美股IPO明星,吸引巴菲特打新的云数据仓服务商Snow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收入增长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19%,Q3达到了1.60亿美金,超出了分析师一致预期的1.47亿美金。
当天,多家机构更新对Snowflake评级和目标价,最高看至350美元,其中高盛给予「买进」评级,目标价从268美元上调至308美元。12月4日股价开始迎来新一轮的狂奔,连续两天上涨超10%,不断创新高,成功进入千亿SaaS玩家序列。
比收入增长更为亮眼的是剩余履约价值(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包括递延收入和不可取消的合同金额)Q3 同比增长240%增长至9.28亿美金,为未来持续增长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同时,用户扩展方面,财富500客户已经达到了165家,去年同期为106家,同比增长56%。这类大客户对于跨云的云数据管理需求日益增加且较强的客户粘性将为公司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来源:FY21 Q3财报PPT
根据公司给出的指引,公司2021财年(截至2021年1月31日)预计收入将达到4.02亿美金,上一财年收入为2.65亿美金,预计同比增长51%。分析师预测,乐观情况下,下一个财年,FY22公司的收入将进一步翻倍,超过10亿美金。
值得注意的是,Q3净亏损同比扩大92%至1.69亿美元,调整后EPS为-1.01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每股亏损0.26美元,经营杠杆并没有如想象中出现。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高管提到,目前已经在与大型云供应商,如AWS和Azure进行了重新谈判,随着规模的增加,议价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释放更多的盈利的空间,预计Q4毛利率可以达到70%,Q3为65%。
来源:Bloomberg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跨云的云数据管理的行业需求持续向上,作为该领域相对稀缺的标的,公司收入高速增长,并且持续性可预期。至于成本控制方面,随着规模扩大,跟上游云计算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加强,毛利率提升,费用端随着收入规模扩大,规模效应显现。
将迎来大规模解禁,解禁规模超过当前流通股
按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美东时间12月11日),Snowflake的市值已经达到了1002.06亿美金,按FY2021预计收入为4.02亿计算,PS倍数达到了惊人的249倍。
但一路走高的股价背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临近,即将有合计4920万股解禁,远超目前流通股3680万股,突增的流动性冲击在当前大盘震荡、公司面没有太多新利好、高估值水平的形势下值得注意,大概率将进一步回调。
根据招股书,该版本的招股书披露(于美东时间9月14日披露)后的第91天,即2020年12月15日,即将有1129.6万股由副总裁以下员工、前员工和供应商持有的股份解禁。同时,招股书披露后的第90天后,Snowflake股价收盘价在15个交易日内有10个交易日达到发行价133%以上,则可以进一步解禁3790万股。
Snowflake发行价为120美元,达到进一步解禁的条件为159.60美元,而公司上市后股价一直保持在200美元以上,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353.96美元,这3790万股解禁也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上市后半年25%的已发行的股份将全部解禁。
来源:Snowflake招股书
按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353.96美元计算,12月即将解禁的4920万股合计市值达到了174亿美金。在当前如此高的估值倍数下,很难想象这部分持有者不选择售出套现。
小结
因此,即使Q3财报亮眼,未来高增速和规模效应可预期,但不能忽视一路拉升的股价已经将PS估值倍数拉升至249倍,已经消化了未来几年的收入增长。而接下来25%发行股解禁潮,预计4920万股将在12月解禁,如此高的流通股冲击下,叠加最近美股大盘动荡行情,投资者要警惕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CureVac(CVAC)盘前涨逾6%,宣布旗下疫苗全球2B/3期临床试验
周一(12月14日)美股盘前,CureVac(CVAC)股价上扬,截至北京时间17:37,该股涨6.71%,报126美元。
CureVac今日宣布,其卫生事件候选疫苗的2b/3期临床试验已招募了第一位参与者。该声明补充说,该试验已获监管部门的批准,将评估针对成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计将包括欧洲和拉丁美洲的35000多名参与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BMO Capital Markets:上调迪士尼(DIS)目标价至185美元,下调其评级至“与大市同步
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Daniel Salmon将迪士尼(DIS)的评级从“跑赢大盘”下调至“与大市同步”,将目标价从165美元上调至185美元。
分析师表示,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为迪士尼重新开放主题乐园带来利好消息。
在上周的投资者日之后,迪士尼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该分析师指出,Disney+的预期订阅用户数远超最乐观的预期,迪士尼还提高了ESPN+的订阅用户目标。
该分析师上调目标价是因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目标价从100美元提高至120美元,而核心业务的目标价仍为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光科技(MU)业绩会议纪要:2021年全球市场对存储的需求也将继续扩大
公司名称:Micron Technology, Inc。
会议时间:2020年12月1日上午11:30
主要内容:
A:我们今天上午发布了季报预告。我们对美光科技(MU)在本季度交付的产品感到非常满意。看到了近乎全方面优于上次业绩电话会议中的预期。我们在移动,汽车,工业,PC中具备优势。如我们所料,云对我们而言是可行的。当然,行业持续疲软,就像我们在上次财报电话会议中所说的那样,行业环境总体上是疲软的。美光科技的优势来自于DRAM和NAND,无论是在DRAM和NAND的数量上还是在价格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因此,与之前的预期相比,我们在数量和价格上均表现出优势。
因此,我们将FQ1的收入预期从57亿美元修订为57.5亿美元。毛利率,我们已将其提高到30%(上下浮动50个基点)。此外,我们也将每股收益相应地提高了,从0.69美元至0.73美元。但同时请记住,FQ2确实在周期性疲软的季度下跌。DRAM除了第一季度的周期性疲软之外,我预计在这一年中DRAM的需求将持续强劲,考虑到行业的供应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所有推动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对DRAM需求非常迫切。
无论是在云端还是在边缘端,DRAM都将在2021年做得很好。NAND方面,尽管在当前季度,我们看到数量和价格优势要比之前提供的预期更高,但NAND行业仍然充满挑战。当然,我们已经采取措施来管理我们的供应的持续增长。总体而言,NAND行业需要继续采取行动来更好地管理供应,否则在2021年,可能存在某些供应超出NAND需求的风险。但是,在DRAM方面,我们继续看到强劲需求的基本面。
我也为美光在技术方面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我们在本季度宣布了我们的176层NAND技术。从浮动闸门到替代闸门的过渡,我们将在技术上超越竞争对手。Scott DeBoer参加了此次大会,对美光科技如何实现其技术路线图和执行讲的很透彻。Scott还讨论了NAND 和DRAM的1-alpha节点。这两个节点将来都非常有利于我们降低成本。就美光成本降低能力而言,我们的176层NAND和1-alpha都将是非常强大的节点。
我想强调指出,这两个节点都将开始提供服务,并在本财政年度下半年开始提供收益,DRAM1-alpha节点将在本财政年度上半年开始生产。在一年中,已经开始生产的176层节点将逐步过渡到我们广泛的产品组合。因此,这些将为我们提供在本财政年度下半年实现大幅增长以及降低成本的能力。
当然,美光的口号是精心管理我们的供应增长,使我们的供应复合年增长率与需求复合年增长率保持一致。我们对1-alpha DRAM和176层RGNAND这些领先节点的强大技术执行能力感到非常满意。但是,我们当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它们,继续专注于供应增长,谨慎地进行管理,并确保供应增长CAGR与我们估计的需求CAGR一致。
总的来说,我对美光的执行感到非常满意。我对市场机会不断涌现感到高兴。我认为,在2021年期间,随着全球经济摆脱卫生事件和全球经济增长,对更多存储的需求也将继续扩大。而且我相信,即使是今天疲软的市场,一旦进入卫生事件后期,也将开始改善。
因此,我认为内存和存储的长期趋势仍然很强劲。美光科技的定位非常优越。我们专注于执行我们的策略。
问答环节:
Q:当您最初指导11月季度时,我认为毛利率在大多数投资者预期水平以下。您在本季度遇到的阻力之一是新GDDR。在整个季度中情况有所改善吗?或者我们如何看待从11月到12月的GDDR良率曲线的轨迹?
A:我们将在1月初的业绩电话会议中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并将提供有关业务结果的更多详细信息。总体而言,正如我们上次指出的那样,其中一个因素是一些新产品,例如,让我们感到自豪的GDDR6X,这是我们与NVIDIA合作多年以来推出的差异化产品,旨在将绝对领先的DRAM产品引入市场。
当扩展这些新产品而不仅仅是GDDR6X时,例如,我们已经开始出货HBM2E,高带宽DRAM和LPDDR5 DRAM。当您增加这些新产品时,特别是在早期阶段,成本并不是最优的。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当时提供的指导中。
总体而言,我们将在新产品推出方面继续按计划执行。当然,我们的指导在当时的假设中已经根植于整体行业定价假设。请记住,我们已经成功执行了1Z纳米DRAM。
现在,就供应增长而言,对我们来说这将是相当扁平的,直到我们同时引入1-alpha节点,然后再在本财年下半年提供成本收益和供应收益。因此,这些因素是当时纳入预期的因素,但正如您所看到的,我们又产生了更好的结果,这还是由数量,定价以及一些因素的混合所驱动。
Q:苹果公司今年的市值首次超过了2万亿美元。苹果公司是伟大的公司,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当我汇总整个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时,EDA,设备,设计,制造,IDM,内存,整个生态系统的总市值仅为2万亿美元。显然,半导体对社会的影响要大于苹果,但市场似乎对苹果的估值不是这样。从您的角度来看,我很好奇,您作为美光公司首席执行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要向投资界提出什么价值主张?
A:在过去的3-5年中,我一直专注于产品与技术改进。您已经看到我刚才所说的关于我们1-alpha DRAM节点以及176层NAND的例子,我们现在是技术实力的领先者。我们过去一直专注于技术进步。现在我们已经赶上了技术前沿,我们将要介绍的新技术节点将相当有竞争力,并且与行业新技术节点发展保持一致。这使我们既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除了在DRAM和NAND方面的强大技术定位,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继续加强我们的产品定位。举例来说,在NAND中,我们的重点一直是提供高价值解决方案,其实我们比原计划更早地实现了这个目标。现在,我们80%的NAND用于高价值解决方案。我们NAND在移动,Web,分立以及多芯片封装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在消费者端的SSD做得很好,并且还将继续扩展我们在客户和数据中心应用中的产品组合。
就刚才讨论的领先产品DRAM,比如GDDR6,产品性能方面,我们的1-alpha节点与1Z节点相比,在成熟的成品率下可以为我们提供每片晶圆40%的比特优势。在176层NAND中,我们的裸片比某些竞争对手的裸片小30%。因此,我们在技术和产品方面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为客户和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方式。
我想强调的是,当查看整个周期的美光以及美光在整个周期内如何实现盈利时,会发现这与过去的美光是截然不同。我们不仅在低谷期间保持了盈利,而且在整个周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是在面临百年难遇的卫生事件的挑战下。这就是我们专注于增强实力,为客户和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方式。当您立足于如今内存和存储在生态系统中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的背景,看待这一问题时,我相信我们将继续缩小与其它竞争者的差距,尤其是在半导体体系中。
John,我只想指出,内存和存储的增长速度快于半导体行业的平均水平。在2000年,内存和存储占整个半导体行业的10%左右,现在已接近半导体行业的30%。从消费者到企业,从数据中心到边缘,以及从5G,物联网的AI的所有应用程序,您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正在创建更多数据,正在使用更多数据,正在获得更多智能。从数据派生而来的是,所有行业的各个垂直领域都在进行更多处理,这就表示了对数据解决方案的更多需求,即存储,而这正是美光的优势。
因此,当您立足于存储这种长期增长趋势的背景,以及美光科技如何在技术和产品领导者方面进行自我改造,并紧跟市场需求,我们相信我们将更好地在行业周期中继续提高公司实力。这就是我为美光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价值而感到非常兴奋的地方。
Q:您给美光带来的核心变化是这样的想法,即在指数曲线上追随者很难成功。现在,旧的Micron总是擅长以最低的入门成本进行优化,但不一定是最低的经营成本。而且我认为您真正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试图弥合Micron以往在DRAM和NAND方面相对于同行的成本差距。、给我们一些有关您的工作成绩的信息吗,但更重要的是,未来会是什么样?在我看来,像DRAM中的1-alpha节点不仅优于通常的缩减成本,而且它们也是相对于同类产品而言,具有成本降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开端前锋?
A:就美光在过去几年中的成就而言,我为美光团队及其执行力感到自豪。该团队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这表明我们有能力在DRAM中引入行业领先的1-alpha节点,在NAND中引入176层节点。当然,我们还专注于构建高价值解决方案组合。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在LPDRAM和最低功耗DRAM解决方案方面,在DRAM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在NAND方面,我们在QLC解决方案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这对我们未来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增长机遇。
除技术外,我们还增强了产品组合,并凭借在移动设备中的强大地位,现在不仅采用了LPDRAM,而且还采用了结合LPDRAM和NAND的解决方案。因此,我对美光能够继续在我们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上良好执行的能力感到非常满意,并且总体上继续执行我们的战略。
展望未来,我们为技术和产品制定了令人振奋的路线。DRAM中的所有这些节点将继续使用多模式,当我们看到在实现成本目标方面适合我们时,我们当然会引入EUV。
我想强调一点,我们在1-alpha,1-beta和1-gamma节点上的路线图不仅在成本方面而且在产品性能方面都处于有利位置,当然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美光多年来在多重曝光,光刻,工艺技术和材料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真正实现我们规划的质量,性能和成本融合。因此,我对我们团队的交付能力感到非常有信心。
在NAND中,我们处于有利位置。我们现在处于第四代双堆栈中,并且在此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其他人也开始针对176层NAND进行此操作。因此,我认为他们对美光科技的成功过渡非常满意。而且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关注浮置栅极到取代栅极的过渡,但美光的执行情况非常好。
我认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将持续良好地运行。我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路线感到满意。就像我说的那样,关于NAND产品,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有望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我们的客户SSD产品组合。继续生产内部开发的控制器,并充分利用垂直集成功能。接下来将出现更多的数据中心SSD解决方案,这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客户端SSD中的地位。
因此,我们的战略是继续在技术节点方面与行业保持一致,继续审慎地管理我们的供应增长,然后谨慎地管理CapEx投资,继续加强我们的产品组合,并利用我们在客户方面的优势来提供产品。我们在过去几个月中发布了一些公告,证明了自己的领导力。
Q:您认为NAND行业仍需要进一步整合,是否可以详细说明?我们已经看到了Intel 收购 Hynix的公告,您如何看待合并?
A:我认为NAND行业可以从整合中受益。您提到的英特尔与Hynix的合并已经宣布了这笔交易,这是迈向合并的一步。我想强调,我们专注于执行NAND策略。正如我们刚刚详细讨论的那样,就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定位以及没有其他公司同时拥有DRAM和NAND的情况而言,我认为当前美光科技的定位很好。当然,作为一个行业,NAND需要朝着更高的盈利水平努力,但是美光绝对致力于继续执行与NAND发展有关的战略。
Q:在过去的几年中,半导体已成为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的代名词,我很想知道您对这种动态的想法,因为显然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不利之处在于不能向华为这样的客户发货,而优势在于当我们考虑存储芯片的新进入者时,他们大多是中国公司。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发展局面?
A:就中国的存储市场而言,美光科技的参与度很高。在上次财报电话会议中,9月14日以后无法向华为发货。我们曾说过,将尽力减轻华为对我们第二财政季度的影响。我很高兴整个团队在应用工程团队,与客户合作的销售团队,运营团队,质量团队方面的出色表现使我们能够从华为转移部分生产给其他移动客户。
这就是我们在移动生态系统中的多元化参与(包括针对中国客户的多元化参与)真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的地方。因此,我们将在第二财季末减轻华为的影响。因此,我们所处的轨迹实际上要比这更好,并且就我们今天刚刚提供的FQ1更新中的情况而言,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正如我所指出的,在FQ1中,除了企业领域外,我们看到了广泛的趋势增长。
因此,就中国而言,我们将继续与客户生态系统保持紧密联系,这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在NAND和DRAM一直在努力的中国竞争对手,我们当然始终对所有竞争保持高度专注。我们不会低估任何竞争。实际上,Micron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与许多竞争对手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但是您可以看到,对于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组目标,我们具有坚韧不拔的表现。
因此,对于中国的那些竞争对手,我想指出的是,我们将继续对其进行监控。我们不会低估它。与往常一样,我们确实考虑了这些供应商带来的一定数量的增长。但是,似乎每年也有玩家被逐出市场。而且,请记住,技术和产品还不足以保证成功。确实需要产品。也确实需要对技术,可靠性,客户应用,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提高产量,如何交付成本的深刻理解。有很多工作,很多繁重的工作需要完成。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是闲着。我们始终专注于加深我们与全球客户的互动,并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路线图继续快速发展。因此,正如我继续重申的那样,这就是我们在着眼于应对全球机遇(包括中国市场机遇)时一直关注的重点。
Q:在DRAM方面,显然是以数据中心作为增长驱动力。十年前,服务器市场大概是DRAM需求的10%到15%。如今,这一比例为30%,不难想象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达到50%或更高。
A:就使用内存的方式而言,数据中心客户的软件优化机会确实显而易见。这些年来一直在做。但是,正如您指出的,对内存和存储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我的意思是,就数据中心而言,人工智能的所有趋势无疑正在推动对内存和存储的更大需求。查看即将发布的新处理器架构。它们具有附加到更高内存的能力。它们具有更高的性能和要求。所有这些无疑推动了对内存和存储需求的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应用程序(尤其是云应用程序)中增加内存和更多存储的趋势是长期的。当然,将不时进行软件优化。关于DRAM,我想指出,这不仅与数据中心有关。看一下移动5G。我的意思是,明年,即2021日历年,预计将售出5亿部配备5G的智能手机。5G还可以驱动更多的DRAM和更多的NAND内容。因此,我们的最终市场非常多样化,我们看到了所有最终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
Q:Micron的独特之处是不仅提供NAND和DRAM,而且在XPoint上也付出了很多努力。XPoint如何应用?
A:我们是世界上唯一拥有NANAD,DRAM和3D XPoint的公司。我们推出了世界上最快的SSD,比使用3D XPoint技术的最接近竞争对手快两倍。因此,这再次表明了美光科技对产品领导力和建立更强大产品组合的关注。就生态系统而言,就架构变更和软件堆栈变更而言,3D XPoint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当然,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使用3DXPoint开发产品。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希望3D XPoint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越来越多的机会。这将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实力,以便能够向我们的客户提供NAND,DRAM和3D XPoint的完整产品组合以及这些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的组合,并最终让客户根据其应用选择最能提供最大价值的产品值。因此,我为3D XPoint带来的机遇感到兴奋。但是,正如我们之前一直说的那样,这些新的变革性技术要花很多年才能成为商业化机会,尤其是考虑到DRAM和NAND是当今的巨大市场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甲骨文宣布将总部从加州迁往得州
硅谷老牌公司甲骨文当地时间11日证实,正在把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市的公司总部迁往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甲骨文公司成立于1977年,目前拥有13.5万名员工。公司一位发言人称,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甲骨文的发展,还为员工提供了更灵活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据了解,由于加州的税率高、生活成本高昂以及部分地区通勤困难,许多公司、高管以及员工正在放弃加州,甲骨文只是其中之一。此前,惠普和特斯拉等多家公司都宣布把公司总部从加州搬到得克萨斯州。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得克萨斯州房价较低,且不收个人所得税,州商业政策对企业较为友好,是加州人最喜欢的目的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否认“欺诈” 将上诉!维权车主:有胜诉信心 绝不和解
摘要
【特斯拉否认“欺诈” 将上诉!维权车主:有胜诉信心 绝不和解】特斯拉与二手车维权车主韩潮的纷争仍在发酵。继特斯拉公司多次对外界回应“不存在欺诈行为,将提起上诉。”之后,韩潮于12月8日对时间财经表示,自己对最后胜诉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觉得最后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一审中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包括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都已经找出所有关键点,认定特斯拉存在主观欺诈,所以我不可能败诉。”此外,韩潮也对时间财经强调表示,“万一败诉,我也绝不会与特斯拉公司和解。”(美股投资网)
特斯拉与二手车维权车主韩潮的纷争仍在发酵。
继特斯拉公司多次对外界回应“不存在欺诈行为,将提起上诉。”之后,韩潮于12月8日对时间财经表示,自己对最后胜诉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觉得最后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一审中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包括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都已经找出所有关键点,认定特斯拉存在主观欺诈,所以我不可能败诉。”此外,韩潮也对时间财经强调表示,“万一败诉,我也绝不会与特斯拉公司和解。”
据韩潮提供给时间财经的一份《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审法院认为:“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特斯拉公司对涉案车辆所发生的事故以及维修情况是知晓或者应当知晓的,其具备欺诈的主观条件。”最终,一审法院判定撤销双方签订的《二手车订购协议》,特斯拉退还原告车主韩潮购车款37.97万元并赔偿113.91万元。即特斯拉在本案中构成欺诈,需要“退一赔三”。
据以往特斯拉在国内与多位与消费者合同纠纷案中,其极少败诉。此次,特斯拉被一审法院判定存在“主观欺诈”,并“退一赔三”也表明,在涉及消费者维权的案例中,作为首个大规模采用直销模式的车企,特斯拉成为了直接担责的一方,经销商不再首当其冲。
争议焦点
不过,目前本案争议焦点除特斯拉公司在销售涉案车辆过程中是否构成欺诈外,涉事车辆是否存在“结构性损伤”成为另一个焦点。
对于是否存在主观欺诈,虽然特斯拉公司在一审结果出来后仍予以否认,但韩潮也告诉时间财经,特斯拉公司肯定存在主观欺诈,在他看来,构成欺诈有三个要素,特斯拉知情并隐瞒,作为消费者其对特斯拉隐瞒的事实不知情,第三则是特斯拉隐瞒的事实影响影响其购买或不够买的基础判断。基于上述三个要素,他做出了错误判断,“如果知道车是切割车,我为什么不选正常车?即便只有一台,我也不会买切割车。”
韩潮还表示,其在使用于特斯拉二手车官方平台上购买的Model S二手车发生故障后,得知该车辆曾发生过车辆左后身轮胎上方翼子板的切割和重新焊接的维修记录,但其在购买该二手车时候,特斯拉并未告知。“我对车辆的出险和检测记录,是否为事故车完全不知情。去年8月份,我在驾驶涉事车辆时出现突然失速、刹车失灵等问题后,多次自费查过这辆车的出险记录和事故情况,但均未查询到结果。”
特斯拉公司则称,在原车主使用车辆期间,车辆在2019年1月8日在行驶变道时发生极为轻微的碰撞剐蹭事故。“特斯拉公司对该事故也不知情,不存在欺诈的故意。对于该事故,只需要对相应叶子板和后杠进行修复或更换即可。”
一审结果出来后,韩潮于2020年12月7日也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示,据国标《汽车车身术语》GB/T4780-2000,车身的结构件是组成车身本体的部分,车身本体是指结构件与覆盖件焊接或者铆接之后不可拆卸的总成。他也表示,“(涉事车辆)切割部分时从C柱切割掉了整个一侧的后围,而切割部位是特斯拉原厂与C柱一体焊接或者铆接成型的整体。”韩潮认为,翼子板的维修部分涉及到了车辆的结构件,属于“结构性损伤”。但根据特斯拉方面的说法,该损伤仅涉及翼子板而不涉及车体骨架,不影响车辆的安全使用。
韩潮表示,其曾在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建议下,于2019 年11月曾委托天津万丰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出具过一份技术鉴定意见书,据韩潮提交的单方委托完成的《技术鉴定意见书》,涉事车辆左C柱外板存在多处事故修复痕迹,左后轮眉前部至左C柱里部呈现线45度修复痕迹有切割焊接,根据修复工艺符合左C柱外板更换,鉴定车辆是事故车。韩潮因该鉴定支付鉴定费6000元。
而特斯拉公司对《技术鉴定意见书》不认可。庭审中,特斯拉公司表示,据原车主发生事故现场照片、事故认定书以及维修单等证据,可以证明事故只伤及车身左后部叶子板及后保险杠边缘及轮毂表面,完全没有伤及车辆安全结构,不构成重大事故或者结构性损伤。
特斯拉公司对该《技术鉴定意见书》不予认可。此情况下,经一审法院组织,双方均同意由北京晶实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有限公司对涉案车辆进行司法鉴定。一审法院委托的评估公司出具报告则显示,“该车后叶子板维修后对车辆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特斯拉公司仍对该鉴定意见提出了异议。最终,一审法院认定,在双方对涉案车辆是否因事故发生结构性损伤存在分歧的情况下,特斯拉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另外,从特斯拉公司提交的涉案车辆维修照片看,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知韩潮“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审法院也提出,“重大事故”“结构性损伤”的界定并没有相关客观标准可作为依据,“特斯拉公司作为专业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在向消费者出售其官方认证二手车时,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交易车辆的状况尤其是曾经的事故和维修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
而韩潮提供给时间财经一段庭审视频片段显示,特斯拉方曾表示:“像这样的二手车,销售给原告的价格只有30多万,怎么可能对车做一个司法鉴定一样的每个部位都拆出来检查,这是不可能的。”
图源:韩潮提供一审判决书
反赔30万?
韩潮曾在一审判决结果出来后在微博发文称,自己与特斯拉的二手车维权纠纷案经历一年4次开庭才终于胜诉,特斯拉被判“退一赔三”。回忆这段维权经历,韩潮对时间财经表示,自己的付出的时间成本就是这一年,“经济损失大概在10万元吧。”
一审法院审理认定,韩潮与特斯拉公司签订《二手车订购协议》,购买 model S 二手车一辆,价格为379700元。韩潮在2019年5月31日付款。特斯拉公司向韩潮开具发票。2019年6月5日双方办理完毕车辆过户登记。车辆登记证书显示,该车辆于2019年5月16日登记过户至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天津)有限公司。特斯拉公司销售人员汪晨赟曾向韩潮承诺涉案车辆保证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或者是火烧、水泡车,也不存在结构性损伤。
韩潮表示,2019年8月24日晚,其驾驶该车行驶在高速上时,车辆突然出现刹车失灵、失速的情况。据韩潮表示,在上述事故出现后,其曾咨询过特斯拉的工作人员,“他们跟我说,不敢保障下次不会再出现失速。那谁还敢再开?”随后,其表示自己多次与特斯拉公司沟通退车,“但特斯拉跟我说不可能原价退车,理由是这车我开过,加上正常损耗,需要折损10万元,此外,特斯拉也明确告诉我,公司要挣差价,不可能原价退车。”
在经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未果后,韩潮提起诉讼。“因为我提起上诉,特斯拉要求我归还之前因事故发生后他们提供给我的代步车。此外,这期间我开代步车大概8个月,他们还要求我支付他们每天1500元的代步车使用费,总计支付30多万元。”据韩潮表示,特斯拉提供给他的代步车是一辆老款的model S,华飞科达车辆租赁平台显示,特斯拉model X/S/3月租为一万元起。
不过,代步车使用费似乎并没有那么高。据都市快报2019年报道,浙江宁波汪先生曾花100多万元购买一辆特斯拉,在行驶不到20公里出现故障后,汪先生要求退车,特斯拉公司拒绝退车,并提供代步车予汪先生。但汪先生仍提出退车要求,双方就此僵持。随后,车主被起诉,特斯拉公司索赔近77万元。
在双方僵持过程中,汪先生使用的特斯拉代步车,成为导火索。2018年11月,特斯拉公司向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汪先生原状返还代步车,并支付车辆使用费、被侵占期间的修理维护费等费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汪先生于2018年12月将代步车返还给了特斯拉公司。最终,海曙法院一审判决汪先生向特斯拉公司赔偿损失60000元,驳回特斯拉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后汪先生也已向特斯拉公司支付了赔偿款。该案中,汪先生驾驶代步车共17个月,赔偿特斯拉共6万元,即日均使用费约为120元。
时间财经随后也咨询了神州租车天津北洋桥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店这边1500一天月租的车极少,现在最贵的大约在一天800-900,就沃尔沃S90。”
遭多人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财经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特斯拉”为检索词搜索后得到近千篇文书,其中,特斯拉多次因销售的新车或二手车存在产品瑕疵被消费者上诉,但在已判决的案例中,消费者胜诉案例并不多。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天津)有限公司、郑鑫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为例,消费者郑鑫于2017年10月,以超82万元从特斯拉天津公司处购买特斯拉牌X75D5型号轿车一辆。2017年12月16日,郑鑫发现车辆左后门左后膀存在喷漆、维修痕迹,经与特斯拉天津公司协商无果,故郑鑫起诉。
上述案件争议焦点也为特斯拉天津公司在涉诉车辆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同样,郑鑫也要求退一赔三。最终一审法院支持了郑鑫主张撤销双方汽车买卖协议,退车并退款的诉请。不过,二审法院推翻了一审法院认定的特斯拉天津公司在车辆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了车辆的真实情况存在欺诈行为,并驳回了郑鑫原审的全部诉讼请求。此背景下,郑鑫还被判支付两次审理的诉讼费。
据今年8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郑鑫、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民事裁定书》显示,郑鑫的再审诉求已被驳回。特斯拉公司也在诉讼中表示,“郑鑫仅因一处轻微车漆问题,却拒绝合理协商,一味抱着退一赔三的念想缠诉,其再审申请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请求予以驳回。”
韩潮也对时间财经表示,自己在一年的维权过程中,认识了数位与其有类似遭遇的特斯拉车主。据其提供的一位车主的维权经历显示,一位李姓车主表示,自己因为觉得特斯拉口碑还可以,就在官网二手车中了一款S60D,并在官网付款后并提车。“当时下单的时候,一看价格489000元,觉得价格比其它平台贵很多,但觉得是特斯拉官网可以保证质量,就没在意太多。但后来车子出了事故,我去维修,维修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事故车。在他的指导下,我看到了各种修理痕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信任的超级公司就这样?”另一位维权者则表示,“特斯拉答应我退车,但需要我撤诉,我撤诉后,他们又反悔不给我退车了,说是法务不同意。”
官网显示,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是美国一家知名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近期,据专门追踪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情况的研究机构EV Sales Blog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已售出了约26.1万辆Model 3,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12%的份额。在10月份的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特斯拉Model 3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截至美东时间12月7日收盘,特斯拉股价大涨逾7%,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而截至12月8日收盘,特斯拉股价再涨1.27%,报收649.88美元/股,总市值为6160.22亿美元。也就说,在连续2日内,特斯拉已上涨超8%,而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更是经历多次上涨,一年内涨幅已高达667%。
针对上述多个问题,时间财经联系特斯拉北京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