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科学(GILD)出手210亿美元押注癌症ADC疗法,靶向化疗时代到来?
吉利德科学(GILD)成为今年制药行业的大明星。
他们先是凭借新冠 “疑似特效药” 瑞德西韦收获了全世界的关注,接着在今年 9 月中旬,吉利德宣布了本年度制药行业最大的一笔收购:210 亿美元收购 Immunomedics(IMMU)。这是一家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简称 ADC)研发的美国企业。
这笔巨资收购的背景值得玩味。
豪掷 210 亿美元的背后
吉利德曾经专注于艾滋病和丙肝治疗,但随着专利到期、仿制药竞争,这两大业务无法支撑公司持续增长。从 2017 年开始,公司转型,大举进入癌症治疗领域,一系列的并购投资彰显了吉利德押注癌症治疗业务的决心。
三年,五次出手。这次收购吉利德豪掷 210 亿美元,基本花光了公司持有的全部现金。资料显示,截止 2019 年底,吉利德公司账户现金达 243.5 亿美元。为了顺利完成交易,公司动用了现金账户中的 150 亿,外加债券融资 60 亿。
很明显,在吉利德看来,这次“抓了一条大鱼”。吉利德凭什么看中 Immunomedics?后者手里抓了一手什么样的王牌,值得吉利德做出近乎孤注一掷的如此举动?
Immunomedics 成立于 1982 年,致力于抗体药物和 ADC 的研发。但是在 2020 年之前,它没有一款新药上市。直到 2020 年 4 月,公司的沙伊图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药名为 Trodelvy)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为全球首个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不止于此,Trodelvy 也成为首个针对 Trop-2 靶点的靶向药物。
Immunomedics 是 38 年磨一剑,吉利德更是 210 亿美元掷一注。
对此,药明生物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周伟昌博士告诉 DeepTech:“已有临床数据显示,Trop-2 是一个很重要的靶点,除了在三阴性乳腺癌,该靶点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表达。”
这意味着吉利德看似买了一款药,其实未来可能治疗多种癌症。公开资料显示,Trop-2 在各种人类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更高,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或者这才是吉利德愿意出高价的真正原因。
Trodelvy 作为 Immunomedics 的拳头产品,三期临床疗效显著,以无进展生存期(PFS)指标来看,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 PFS 中位数为 5.6 个月;与之对比,接受化疗的患者为 1.7 个月。
PFS 指的是“患者在治疗某种疾病或治疗后的时间内,患者与疾病共存,但是疾病不会恶化的持续时间”,该指标用以判断药物治疗肿瘤方面的疗效。PFS 从 1.7 个月增加到 5.6 个月,差距已经足够显著。
当前,全球已经有 9 款 ADC 药物上市,其中 6 款是近两年上市的。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 ADC 市场规模将达到 99.3 亿美元,未来 5 年将保持 25.9% 的年复合增速。
浙江新码生物医药公司(下称新码生物)董事长梁学军对 DeepTech 表示,ADC 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从而降低了治疗费用,“未来使用 ADC 治疗癌症,每年费用可以控制在 20 万人民币左右。”这和当前火热的另一种癌症治疗方法 CAR-T 疗法相比有明显优势:CAR-T 疗法由于需要定制,价格昂贵,查询公开资料得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 CAR-T 药物、来自诺华公司的 Kymriah,一次性治疗费用需 47.5 万美元。
ADC 由三部分组成,单克隆抗体、毒素分子和用于连接它们的连接子(Linker)。
当 ADC 注入人体后,其杀死癌细胞的过程可分为 3 步。
第一步,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性,找到癌细胞,ADC 与靶癌细胞结合。
第二步,癌细胞通过内吞作用,把 ADC“吃到肚子里”。
第三部,ADC 分子被癌细胞溶酶体溶解,毒素分子释放,癌细胞被杀死。
ADC 药物有点像是拼凑起来的变形金刚。毒素分子来源于癌症化学疗法,而单克隆抗体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ADC 的诞生是医学多种子领域共同进步的结果。
用 100 年寻找“神奇子弹”
哈佛大学丹纳 - 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是全球知名的癌症研究中心之一,该机构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现代化疗之父——西德尼 · 法伯(Sidney Farber)。
1947 年底,受叶酸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启发,法伯反其道行之,通过给白血病患者注射叶酸拮抗剂(抑制叶酸活性),16 名患者中有 10 名病症得到了暂时缓解。此后,经过一系列实验,法伯开创了癌症的现代化学疗法。
所谓癌症化疗,就是用能杀死癌细胞的化学毒素来治疗癌症。在化疗诞生之初,医学还没有揭示癌症的深层次成因,肿瘤医生和化学家只能通过大量实验,去寻找那些能够杀死癌细胞的化学物质。从 1954 到 1964 年,美国癌症化学疗法国民服务中心(CCCNSC)测试了 8.27 万种化学合成试剂、11.5 万种发酵产品和 1.72 万种植物衍生物,每年对 100 万只小鼠开展各种化学实验,就是为了找到一种理想的杀死癌细胞的药物。
但每一种化疗药物,都逃脱不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魔咒。细胞毒素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和人体免疫系统,化疗到最后往往成为了 “人和癌症谁先死亡” 的竞赛。
上世纪 80 年代,正是癌症化学疗法大发展时期。化疗师们尝试各种化学毒素的排列组合,越来越多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越来越强的副作用随之而来。时任国家癌症咨询委员会成员的罗丝 · 库什纳写道:“当医生说副作用是可忍受或可接受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谈论可危及生命的东西。就算你呕吐到眼睛血管爆裂…… 他们也认为不值一提。”
肿瘤医生面对病人更是两难抉择:一边是没有把握的新药物组合(副作用),一边是无可逃避的死亡。寻找只会杀死癌细胞,而不会损伤健康细胞的化学药物,仿佛是一个幻想。
但科学家的这种努力从未停止过。
早在 1900 年,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 · 埃利希 (Paul Ehrlich) 提出了 “神奇子弹” 的概念:让有毒的分子注入人体,攻击癌症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的健康细胞。“神奇子弹”的提出要早于现代化学疗法的诞生。
化疗药物是一种子弹,为这颗子弹嵌入“神奇”,则要追溯到 1975 年。
这一年,乔治 · 科勒(Georges Kohler)等人设计了杂交瘤技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抗体。这种抗体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高度均一,且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靶向性,很快被应用于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某些特定癌症的机理是,通过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减缓、阻断其增殖,或者介导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
另一种技术路线则是,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修饰,让它携带细胞毒素,精准找到癌细胞,释放毒素杀死后者。这就是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保罗 · 埃利希设想的“神奇子弹”。
2000 年,由辉瑞(PFE) / 惠氏研发的 ADC 药物 Mylotarg 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虽然迟到了 100 年,后又因安全问题退市,但是首个 ADC 药物的诞生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曙光。
简单地理解,癌症 ADC 疗法,就是靶向化疗。
创新性靶点:新希望、高风险、高收益
周伟昌说,和传统单克隆抗体药物相比,ADC 的研发和生产要复杂许多倍。ADC 药物由单克隆抗体、毒素分子和连接子组成,将这三部分组合起来并不容易。单克隆抗体属于生物药,毒素属于小分子药物。想要做 ADC,企业必须能同时生产抗体、毒素和连接子,也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早在 1997 年,全球第一个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就上市了。而第一个 ADC 药物(Mylotarg)在 2000 年才上市,并且因为安全性问题在 2010 年退市,2017 年再次上市。
ADC 研发难点在于,要将靶向(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细胞毒素)用连接子稳定连接起来。周伟昌介绍,一个好的连接子,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它既要稳定,又要不稳定,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需要开展大量研究。稳定是说连接子在血液中无法被分解,否则连接子提前断裂,毒素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被释放,就会杀死健康细胞;而当 ADC 进入癌细胞之后,连接子要能正常分解,从而释放毒素杀死癌细胞。
第二个条件,是尽量保证每个单克隆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一样多。这一点恰恰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涉及到分子层面的操控。一般来说,毒素分子是通过双硫键连接到抗体身上,如果每个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数量不一致,则很可能同一批药物,病人有时候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毒素溢出癌细胞),有时候没有效果(毒素太少)。
在这一点上,新码生物采用了不同于双硫键的偶联技术。梁学军介绍,他们使用非天然氨基酸连接抗体,再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非天然氨基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毒素分子连接稳定,数量可以精确控制。
去年底,新码生物公布了其 ADC 在研产品 ARX788 的一期临床数据。数据显示,ARX788 在晚期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表现出很高的响应率,而且同时几乎没有产生类似其他 ADC 类产品的血液毒性。梁学军认为,这得益于新型偶联方式的稳定性。
当前,国内进展较快的 ADC 药物是百奥泰的 BAT8001,已进入临床三期。资料显示,BAT8001 使用了自主研发的连接子,毒素分子则采用美登素(maytansine)。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三期的 ADC 药物,BAT8001 预计 2021 年完成临床工作并申报中国 NDA(新药申请)。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 2020 年 9 月,如果计算国外药企的 ADC 产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况,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 ADC 药物,美国有 66 个,中国有 14 个。其中,已经上市的 ADC 药物,美国有 9 个,中国仅有 2 个(罗氏集团的 Kadcyla 于 2020 年 1 月获批和武田制药的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于 2020 年 5 月获批)。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 ADC 产品均以 HER2 为靶点研发。HER2 是抗体药物研发中最经典的靶点之一。作为老靶点,针对它的单克隆抗体研发技术已经成熟,技术也经过多次迭代,开发难度较低。国内企业选择以 HER2 为靶点发开 ADC 药物,主要考量是风险 - 收益权衡。
而这次被吉利德看中的 Trodelvy,是第一款针对 Trop-2 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它被称为创新性靶点(Innovative Target)。
为什么 Immunomedics 可以卖到 210 亿美元?这与靶点的价值直接相关。
国外专门研究药物研发的机构 Tufts Center 曾经给出了一组数据,展示了开发一款新药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数据显示,药物开发周期从临床前靶点筛选到最终上市,平均至少 13.5 年(不包括靶点确认阶段),其中临床前要 5.5 年,临床开发要 8 年。反映到资本成本上,开发一个新药,平均耗资 13.95 亿美元,如果将资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折算进去,这个数字为 25.58 亿美元。
但国内药企开发新药成本却要低得多,平均仅在 3 亿人民币左右。举例说明,恒瑞的吡咯替尼研发成本是 5.2 亿元,PD-1(报产)是 1.55 亿元,阿利沙坦酯也不到 3 亿元。
为何国内外新药研发成本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两个字:风险。国内企业大都做的是 me-too 类药物,失败风险较低。从 ADC 药物均以 HER2 靶点开发可以看出这一点。
跟进式开发并不等于只有好处(低投入),同质化竞争会带来新的问题:后开发者的收益难以保证。
这从侧面说明了为何一个 Trop-2 靶点就能撑起 Immunomedics 公司的 210 亿美元估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 Trop-2 靶点靶向药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承担的风险必然要折算到研发成本里;一旦成功,其收益也远非跟进式研发成果可比。
高风险,高收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更重要的是,Trodelvy 三期临床给出的初步数据乐观,已经足以折服吉利德。
仅仅是最近两年,FDA 已经批准上市了 5 个 ADC 药物。有观察者认为,这预示着生物制药公司从过去十年的临床试验经验中摸索出了解决 ADC 复杂设计难题的策略;吉利德的重磅交易更是把 ADC 的研发热度推向了高潮,这一重磅交易势必激励国内外更多生物公司进军 ADC 战场,靶向化疗大门已经开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农米良品(FAMI)获出口加拿大后续订单,盘前涨逾6%
周二(10月13日)美股盘前,截至北京时间20:29,农米良品(FAMI)涨6.74%,报0.95美元。
今日,农米良品宣布,旗下子公司浙江富来森食品有限公司顺收到了一份后续客户订单,订购的产品包括干蘑菇、干蘑菇片和干黑木耳。该客户是一家贸易公司,为全球主要的连锁酒店和超市供货,包括STANFORD连锁酒店和H-MART连锁超市。该客户会将农米良品产品出口到加拿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iPhone 12发布会前夕,苹果股价大涨6.35%,充分说明市场对新款 iPhone的预期。
再看苹果供应链股票,国庆后连续大涨,立讯精密6个交易日上涨11.5%。蓝思科技3个交易日大涨13.5%。
苹果发布会虽未开始,市场早已预热。
一、苹果iPhone 12有哪些看点?
这场因为疫情原因,推迟了一个月的发布会备受瞩目,因为这不但是苹果历史上首个支持5G全新移动网络标准的智能手机产品,同时这一代的智能手机将有可能同时推出四个不同的版本,以满足从中端到旗舰市场的需求。
同时,四款手机的参数也早早被扒光。
按照目前的传闻来看,iPhone 12系列将放弃之前使用多年的圆弧形中框,转而回归iPhone 4的直角边框外形。
屏幕方面,今年的4款新iPhone都将使用OLED材质的屏幕,iPhone 12 mini和iPhone 12的屏幕大小为5.4和6.1英寸,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的屏幕大小为6.1和6.7英寸,6.7 英寸的 iPhone 12 Pro Max也会成为迄今为止屏幕最大的iPhone,当然也有可能是最重的iPhone。
镜头部分。根据网上目前的爆料,iPhone 12 mini和iPhone 12均因为成本考量,只配备了后置双摄(广角 + 超广角),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都是后置三摄(广角、超广角、长焦)+ LiDAR光学雷达,并配有全新7P镜头。但iPhone 12 Pro所配备的是52mm的长焦镜头,支持4倍等效光学变焦,而iPhone 12 Pro Max则为65mm的长焦镜头,支持5倍等效光学变焦。
硬件方面,iPhone 12系列应该会采用和新款iPad Air一样的A14芯片,之前有传闻说iPhone 12 mini的A14处理器因为考虑到手机电池容量的问题采用降频的版本,但最新的传闻否定了这样的说法,iPhone 12四款机型所使用的处理器都将是完整版的A14。
网络方面,iPhone 12将会支持5G网络已经没有悬念。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多消费者无非就看两点:设计和价格。在设计方面,iPhone 12将全系回归方正设计,iPhone 12的配色有五种,为黑白红蓝绿;iPhone 12 Pro则在金色和银色、石墨色的基础上新增蓝色,蓝色恐怕是今年iPhone 12的主题色。
二、市场在期待什么?
2014年,苹果宣布推出更大的屏幕,创下了iPhone销量的纪录;2017年,苹果宣布推出一款拥有面部识别功能的高价机型,尽管火热但并未达到以往的高度。
可是从2018年以后的苹果发布会来看,似乎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单从技术创新角度看,对苹果来说,iPhone 12的创新匮乏是可见的:几乎所有技术都来自现有技术更新以及行业技术整合,新设计并不能掩盖技术上的落后。
技术引领销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今年以来苹果股价涨幅已经达到70%,那么市场在期待什么?
1、5G?
尽管市场对5G的预期非常高,华为、三星和小米也早就推出各类5G手机,但5G与否,消费者或许并没有那么在乎,毕竟现在5G的应用和服务并没有多少。
2、苹果最大换机潮?
目前全世界活跃的iPhone设备超过10亿,2017年及之前机型的活跃设备约为7.4亿。潜在换机人群数量巨大,预计iPhone12的创新和平价特性会激发可观的换机潮。
Bernstein分析师预估,约18.5%的iPhone用户(约1.8亿人)准备在未来一年内换机;过去两年来的换机率持续低迷,约为16%,暗示有数千万使用者在等待5G版iPhone。
3、售价
当前影响苹果手机销量的核心因素是价格,苹果也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从iPhone XR定价开始,到iPhone SE在2020年Q2推出,iPhone整体定价策略更加亲民,为的是促进苹果手机销量增长,未来通过软件和服务收入变现。
这次iPhone12将推出尺寸、价格较低的iPhone12 Mini、且拥有5G和OLED屏幕的iPhone12预计与iPhone11售价相近,通过抢占较低价格手机市场、提升中端机型性价比来扩大iPhone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正如天风国际郭明錤认为iPhone 12系列的出货关键为售价。
「iPhone 11在1Q–3Q20占iPhone 11系列整体出货约70–75%,我们认为售价是成功关键。虽5G是12系列的关键硬件升级,但因5G服务尚未普及,故售价依旧是影响12系列需求的最关键因素,而在12系列机种中,iPhone 12因出货比重最高,故iPhone 12售价是我们最重要观察重点。以下是我们的三种情景推演。
1)若iPhone 12的售价低于iPhone 11 (起始价699美元),则我们预测iPhone新机发布会后供应链股价将持续上涨。
2)若iPhone 12的售价较iPhone 11高0–100美元,则我们预测iPhone新机发布会后,部分投资人可能先行获利了结,更多投资人将采取观望态度并等待预购结果。
3)若iPhone 12的售价较iPhone 11高100美元以上,则我们预测iPhone新机发布会后供应链股价将会修正。」
iPhone 12的售价成为市场当前关心的核心因素。
4、高端市场份额提升
由于竞争对手华为高端机型出货量受贸易因素的负面影响,华为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势必受到影响,在国内,市场预期这块市场可能被苹果蚕食。
三、风险在哪?超预期在哪?
目前市场的风险可能在于:对苹果iPhone 12的期望过大,一旦预售销量不及预期,可能会遭遇一波下跌。
总结一下,超预期依然来自三方面:
1、换机潮。iPhone12或掀换机超级周期。苹果即将召开的iPhone 12发布会,让果粉及分析师对这家全球市值市场最高的公司之一寄予厚望,外界纷纷看好将迎来换机超级周期;
2、可能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一些投资者希望,这一年度发布会甚至能像iPhone早期那样带来巨大的增长,iPhone曾承诺会有新的技术突破和基本功能;
3、售价。若iPhone 12的售价低于iPhone 11 (起始价699美元),则天风预测iPhone新机发布会后供应链股价将持续上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BM裂变 抢食万亿混合云市场
百年IT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以下简称“IBM”)近日祭出将上市公司一拆为二的大动作,将其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中的托管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拆分出来,独立上市成为一家新公司,临时命名为NewCo,预计2021年底完成。这是现任CEO阿文德·克里希纳自今年4月上任以来“烧”的“第一把火”。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京开放,一财带你一起体验首日试乘!
继长沙和沧州之后,百度Apollo Go自动驾驶出租车驶入第三站——北京。
10月11日,百度官方微博宣布,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用户可在百度地图或Apollo GO App上下单叫车,无需预约,免费试乘,试运营期间,安全员仍会在车内护航。
2019年,搭载百度Apollo智能网联技术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长沙进行了近3个月的试运营。今年4月,长沙成为Apollo GO Robotaxi开放常态化服务的首个城市,8月沧州成为第二城。此前,Apollo的自动驾驶车队已经在京完成了超过51.9万公里的道路测试。百度CEO李彦宏曾预测,5年后自动驾驶汽车全面商用,10年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瑞安航空:737MAX下个月或将在美国恢复运营
据英国天空新闻报道,瑞安航空表示,预计波音737MAX将在“下个月左右”恢复在美国的服务。瑞安航空一名高管表示,这将为瑞安明年初开始接收新飞机铺平道路。
瑞安航空主要航空业务的首席执行官EddieWilson告诉爱尔兰的Newstalk电台,他们已经订购了200架737MAX。他补充说:“我们希望能在2021年初接收第一批订单。”
他表示,“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上周完成了试飞,看起来737MAX将在下个月左右在美国恢复服务,我们将接受首批交付的订单。”
10月9日,我们曾报道称阿拉斯加航空可能准备订购更多的波音737MAX。此前,阿拉斯加航空已经订购了32架737MAX。新订单的规模尚不清楚,该交易仍处于谈判阶段,但任何新的737MAX订单对波音来说都将是一个积极信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和内华达州超级工厂已安装比特币ATM机
10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已在其弗里蒙特工厂和内华达州超级工厂内安装比特币ATM机。
负责比特币ATM机的公司LibertyX表示,位于特斯拉工厂内的比特币ATM机从今年8月份开始仅允许员工使用。
该公司还表示,它并没有在内华达州超级工厂内安装新的ATM自助终端,只是通过软件在已经安装的3台ATM机上增加了比特币销售功能。此外,该公司的网站还透露,特斯拉位于弗里蒙特的工厂也有一台比特币ATM机。
与此同时,LibertyX没有确认是否会在其他特斯拉工厂安装更多的数字货币ATM机。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加密货币的支持者,而比特币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此前,马斯克曾称赞比特币的结构“出色”。
在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内安装数字货币ATM机可能只是数字货币和电动汽车制造商联盟的开始。如果比特币ATM机大受欢迎,马斯克可能会安装Dogecoin ATM机。毕竟,马斯克是这项技术的超级粉丝。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游戏驿站(GME)盘前跌超7% Wedbush维持其“中性”评级
10月12日(周一)美股盘前,游戏驿站(GME)股价下挫,截至北京时间16:10,该股跌7.65%,报11.1美元。在宣布与微软(MSFT)合作后,游戏驿站上周四盘中股价暴涨超44%。
据悉,Wedbush发布报告表示,游戏驿站与微软的合作是积极的,但不太可能给游戏驿站股价带来的实质性的上行空间。Wedbush对游戏驿站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为8美元。
据了解,游戏驿站宣布与微软签署一项为期多年的协议,该协议将允许游戏驿站通过云和硬件服务升级其商店。公司表示,将在其Dynamics 365上运行后端和店内系统,而该系统将使关联商店能够访问有关“客户偏好和购买历史、产品可用性、订阅、定价和促销等实时信息”的数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正在加强针对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反垄断审查力度。根据英国媒体报道,欧盟监管机构正在制定一份针对20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名单,其中可能包括Facebook和苹果等硅谷公司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
早在上个月,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一份《数字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新规有望在年底前出台,以增强社交媒体对其平台发布内容的责任和义务。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当时在采访中称,这些措施将在极端的情况下使用,包括能够将大型科技集团完全排除在欧盟市场之外。
欧盟还有望引入一种评级系统,能够让公众和投资人评估企业在税收方面的合规性以及对平台内容监管的能力和速度。如果企业阻止用户切换服务平台或者强迫用户使用某项服务,那么将会导致严厉的制裁。
布雷顿没有第一时间针对哪些科技企业被列入这份名单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做出回复。
近年来,欧美监管机构一直都在寻求制定新的立法,以限制科技公司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的能力。立法者认为,大型科技公司的反竞争行为不利于小型竞争对手的发展。
与美国国会上周发表的一份针对科技巨头的调查报告相似,欧盟准备推出的这项计划,可能包括制定新的法规迫使科技巨头与竞争对手共享数据,并迫使这些企业更加透明地披露他们是如何收集用户信息的。
上周,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的工作人员在一份长达450页的报告中写道:“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科技公司的反竞争行为阻碍了创新,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必须限制大公司的这种权力,并使得它们接受适当的监督和执行。”
但科技巨头已经对于美国国会出具的调查报告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谷歌称这份调查的结论来自“商业竞争对手关于搜索和其他服务的过时和不准确的指控”;Facebook称“竞争格局始终都是存在的”;亚马逊称改报告是“在自由市场上的误导性干预”。
美国国会的报告还提出了一些能够减少公司主导地位的建议,包括“结构分离”,比如强迫亚马逊等公司不在其运营的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以及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新的工具和资金等。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欧盟的呼应。新的立法将赋予欧盟对这些科技公司执行超越罚款的权力。在极端情况下,欧盟将寻求通过强迫公司出售部分业务或者拆分等手段,来解决结构性问题,从而避免对竞争对手的损害。
不过分析师认为,大型科技公司的性质决定了他们“赢者通吃”的商业模式,拆分并不一定能够利好市场和消费者。罗兰贝格合伙人王欣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很明显欧盟希望加强对科技巨头的管控,但大型的科技企业都是平台型的公司,很难打破垄断格局。”他还表示,欧盟对美国科技公司的约束可能会通过一些更加详细的细则进行规范。
摩根士丹利并购业务副总裁罗伯特·金德勒(Robert Kindler)早些时候也表示:“拆分这些大公司毫无意义,因为即便目前针对隐私和定价是有法律规定的,但是拆分不会对消费者有明显的好处,而且拆分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对消费者反而是不利的。这些企业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规模优势。”
欧盟此举也有可能加剧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欧盟新任贸易主管瓦尔迪斯·多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已经明确向美国表示,欧盟正准备对美国出口欧盟的产品再加征关税,除非美国取消对超过70亿美元的欧盟出口产品的惩罚性关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报告:31%的企业正在提高物联网投资
据《福布斯》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微软近日发布的第2版《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31%的企业正在提高物联网投资,是计划降低投资企业数量的两倍。如果项目能尽早产生正向投资回报,就会极大地提振企业信心。
研究发现,一些企业预计物联网投资保持不变或者有所增加,而这些企业的项目中有27%处于学习阶段。物联网的早期成功对企业选择以什么方式投资互联网具有累积性的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