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韩恺特宣布退休:继任者吉姆法利能否“力挽狂澜”?
从艾伦·穆拉利到马克·菲尔兹,从韩恺特再到吉姆·法利,在2014年到2020年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百年福特已经四度换帅。
当地时间8月4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自2017年5月执掌福特的韩恺特(Jim Hackett)计划从公司退休,现任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COO)的吉姆·法利(Jim Farley)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接替韩恺特出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并将加入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
接下来,韩恺特仍将继续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特别顾问直到2021年3月,而吉姆·法利的任务是继续推进公司战略转型。
对于这次人事变动,资本市场给与了积极的反馈,当天福特股票盘中大涨,创多日内最高纪录。
福特阵痛中转型
事实上,福特掌门人频繁更替的这十年,也是传统汽车工业向“新四化”转型的十年。
为了面向未来转型和应对来自硅谷的挑战,即便是百年福特也不得不延续在下一代电动车、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巨额投入。
而早在2015年,福特就拉开了转型大幕,此后的几年里,庞大的转型计划和对新业务的巨额投资也一度给福特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使福特备受资本市场的质疑。
资料显示,2017年5月,韩恺特从马克·菲尔兹手中接管福特时,福特每股股价为10.87美元,这一价格较艾伦·穆拉利任期已下降了36%,年轻而激进的马克·菲尔兹也因此被迫“下课”。
面对股价暴跌、盈利疲软的福特公司,韩恺特曾在2018年7月表示,福特将在未来三到五年计划耗资110亿美元对公司进行彻底的重组,以此希望带领公司走出下滑泥潭,并且更加从容地应对竞争压力。
据了解,该项改革计划在未来3-5年内对福特核心汽车业务进行重大调整,其中包括裁员数千人、更新老旧的SUV产品线和淘汰轿车,并将产品序列聚焦在更受欢迎的SUV和皮卡等方面,一系列改革措施备受股东期待。
然而,在执政三年后,韩恺特也面临了与马克·菲尔兹同样的问题。从表层来看,这些改革措施并未推进福特业绩的提升,也没有阻止股价的下跌。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福特营业利润达到70亿美元,净收入大跌52%至37亿美元,利润率仅为4.4%,而2017年的利润率为6.1%。
2019年年初,韩恺特在致员工的信中曾表示,不会再接受2018年“平庸”的业绩,2019年公司营业利润将翻倍,并计划将营业利润率将提升至8%。
然而,2019年的情况并未好转。2019年9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将福特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原因是质疑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韩恺特扭亏为盈的战略无法迅速产生收益和现金流。
而由于四季度大幅亏损,福特在2019年全年营收1559亿美元,净利润仅为0.4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暴跌99%。
面对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福特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76亿美元,同比下降167.7%;营业收入为536.91亿美元,同比下跌32.2%。
同时,在韩恺特任期内,福特汽车的股价进一步下滑,当前股价已跌破7美元。
持续下滑的股价和始终无法提升的业绩也被业内认为是韩恺特退休的直接因素。
吉姆·法利能否“力挽狂澜”?
尽管资本市场对福特的预期并不明朗,但不可否认,韩恺特及其前任CEO的转型计划效果正在显现。
“由Mustang Mach-E、全新福特F-150和福特Bronco组成的福特新产品阵容正在显露锋芒,并在电气化、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制定了令人信服的战略规划。福特汽车公司也已经变得更加灵活,这一点可从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能够迅速转产生产制造个人防护设备得到证明。”
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表示:“我非常感谢韩恺特先生为福特汽车公司的现代化转型所做出的一切。他所领导的这些转变使我们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取胜利。”
此外,针对自动驾驶所做的投资成效初显。福特汽车7月31日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得益于对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rgo AI的投资收益,福特汽车二季度录得11亿美元净利润,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仅为1亿美元。
资料显示,今年6月,大众汽车完成了对福特汽车所属的Argo AI的26亿美元的投资交易。未来,双方将以Argo AI的自动驾驶技术为基础,独立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业务。
而扣除Argo AI的投资收益后,福特汽车在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19亿美元,依然好于分析师预期。此前,福特汽车在4月时曾警告称,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其第二季度的损失将超过50亿美元。
对于今年下半年,福特预计第三财季的税前利润将在5亿美元至15亿美元之间,而由于今年初停产而推迟推出三款重要产品,第四财季将出现亏损。
面对并不乐观的未来,58岁的吉姆·法利被福特汽车和华尔街寄予厚望。
资料显示,吉姆·法利曾在丰田汽车担任高管,并于2007年加入福特汽车公司担任福特汽车全球市场及销售负责人,随后相继接任包括林肯、福特南美和福特欧洲、以及福特全球市场的领导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吉姆·法利曾是福特前CEO艾伦·穆拉利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是帮助福特短时间内扭亏为盈的关键成员之一。
2019年4月,吉姆·法利出任福特汽车公司的新兴业务、技术及战略团队的领导,负责软件平台、车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及新能源车领域。
今年2月,为简化运营层级,福特汽车将汽车业务与新兴业务合二为一,吉姆·法利担任COO一职,并全面负责福特汽车全球市场和汽车业务运营、福特智能移动出行以及自动驾驶业务,并带领福特汽车继续执行“共创明天”(Creating Tomorrow Together)的战略计划。
据了解,今年2月吉姆·法利出任COO一职时,福特汽车为他设定的目标是领导福特并强化其汽车业务,将息税前利润率提升至8%以上,而2019年福特汽车税息前利润仅为4.1%。
然而,面对全球汽车市场低迷、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新四化转型的多重压力,福特新任掌门人吉姆·法利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
但华尔街对于福特换帅一事依然给予了积极回应,8月4日美股开盘后,福特汽车股价开盘一度上涨超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比惨模式上演!吉野家、麦当劳掀关店潮 中国成救命稻草?
比惨模式上演!炸鸡不香了,咖啡也凉了…吉野家、麦当劳、星巴克狂掀关店潮!中国成救命稻草?
餐饮业无疑是本次疫情“黑天鹅”中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连全球知名连锁快餐巨头都纷纷要关店数百上千家,更不用论因资金断裂而倒闭的无数小中餐馆。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麦当劳计划关闭200家门店、星巴克计划关闭400家门店、吉野家计划关闭150家门店,而汉堡王新西兰业务甚至已被破产托管。
然而,面对这样的惨淡的状况,吃货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天大地大,保命最大……
全球连锁快餐巨头
全员巨亏深陷“关店潮”
2020年已经过了一半,可全球肺炎疫情却仍未平息。受其影响最为严重的餐饮行业已经连亏两个季度,巨头们也纷纷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
例如7月29日刚刚公布2020年二季度财报的麦当劳,就遭遇了2005年以来最差业绩。
财报显示,麦当劳上半年实现营收84.76亿美元,同比下滑18.77%;净利润15.91亿美元,同比减少44.09%。其中,第二季度营收37.62亿美元,同比下降29.58%;净利润4.84亿美元,同比下降68.11%,业绩降幅较第一季度进一步增大。
而早麦当劳一日公布了最新一季度业绩的星巴克也非常不乐观。
星巴克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财季(3月30日至6月28日),公司实现营收42.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8.12%;净利润亏损6.7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3.73亿美元。与公司在疫情暴发前的预期相比,约损失31亿美元的销售额。
门店销售额大幅下滑使得星巴克也不得不“断臂求生”。近期,星巴克宣布,计划未来18个月永久关闭美洲的约400家门店,并将本财年计划开设的新店数量削减一半,至300家左右。未来两年内还将重组在加拿大的经营业务,包括关闭200家门店。
尽管截至目前,星巴克在美洲和国际市场约97%的门店已重新启动了营业,但由于星巴克于今年2月起开始陆续关闭了中国、美国等地的大部分门店,上半年的亏损在短期时间内仍然难以弥补。
同样关店止损的还有麦当劳。为了改善盈利,接下来,麦当劳将加速实施在美国市场的店面关闭计划,其中今年计划关闭约200家美国店面,其中,超过一半是在沃尔玛超市内收入下滑的店面。
与此同时,麦当劳还宣布了计划出售其在日本业务中的部分股份的计划,并将其在日本的所有权从约49%减少到至少35%。
此外,在亚洲颇受欢迎的日式快餐吉野家也扛不住了。
7月28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吉野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150家店,其中日本国内将关闭100家,海外关闭50家。
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吉野家在全球共有约3300多家门店,其中海外共有1000多家门店,中国占到其六成以上,此次计划关闭的海外门店中也将涉及到中国市场。
而导致吉野家此次全球范围关店的原因,也是疫情之下经营状况的急剧恶化。由于紧急状态下日本国内上千家门店停业或缩短营业时间,导致今年3月到5月吉野家已累计亏损40亿日元,全财年预计将亏损90亿日元,然而,吉野家2019财年其盈余也不过才7亿日元,今年预亏损或超去年利润10倍,可见损失惨重。
不过,最惨亏损王的称号还要当属汉堡王。
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自3月25日新西兰进入封锁后,汉堡王的83家门店就处于暂停营业状态,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西兰汉堡王连锁店就因欠款超过6500万新西兰元(约合2.77亿元人民币)被破产管理公司KordaMentha接管了。
中国市场恢复远好于全球
或成“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国内疫情情况好转,全国范围复工复产,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餐饮大牌们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虽然也下滑,却并未出现大规模“关店潮”现象。
就同店销售额而言,2020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全球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0%,但相对于美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下降了超40%;中国同店销售额仅同比下降了19%。且目前中国99%的星巴克门店都在营业,其中大约90%已经恢复到大流行前的营业时间,在完全符合当地监管规定的情况下,超过70%的门店达到满座。
星巴克的高层也表示出对中国市场的强烈看好,公司计划2020财年在美国市场净新增300家门店,在中国新开至少500家门店,而目前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400家,今年以来,更是已新增近300家门店。
在中国市场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贝尔三个品牌的独家运营和授权经营权,并完全拥有东方既白、小肥羊、黄记煌和COFFii &JOY连锁餐厅品牌的百盛中国也采取了相同战略。
疫情的到来虽然导致了一些门店的暂时关闭,但百胜中国第二季度还是在中国新开了169家门店,截止7月底,百胜中国门店总数达到10000家。
百胜中国CEO表示,尽管疫情带来了不确定性,但除黄记煌外,公司今年仍将保持在华新开800-850家门店的目标不变。
其最新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百胜中国营收为1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肯德基同比下降10%,必胜客同比下降17%。但得益于中国发达的外卖市场,其第二季度外卖业务保持强劲增速,同比增长36%,贡献总销售的29%。数字订单,包含外卖订单、手机订单、以及点餐机订单,占到肯德基销量的86%以及必胜客销量的61%。
此外,麦当劳也表示,今年计划在全球新开的950家餐厅中,约有420家新餐厅将开在中国市场。由于疫情的良好控制,麦当劳反而对中国市场更加看好,预计两年内,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将新开1000家门店以上,其中大部分则对准了中国新崛起的三、四线城市。目前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数为3500余家,预计到年底将突破4000家。
国内龙头品牌依旧预亏
餐饮业恢复仍需时日
由于国内疫情较早得到有效控制,四月复工复产以来,目前国内大部分餐饮企业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营。
中国烹饪协会近期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复工复业情况报告》称,自5月以来,餐饮行业响应国家号召,扎实推进复工复产,虽然目前是负增长,但降幅持续收窄。目前,全国大部分餐饮企业的经营已恢复到疫情前的70%-80%。
但疫情给国内餐饮业的沉重打击却是短期难以恢复的,哪怕是上市巨头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弥补和消化。
近日,上市餐饮企业陆续公布的半年报仿佛成了“比惨大会”,其中,业绩连年增长的“火锅一哥”海底捞,更是遭遇了“首亏”。预计上半年营收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20%,净利润亏损约9亿-10亿元不等。而2018年-2019年同期,海底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6.46亿元和9.11亿元。
另一家火锅上市企业呷哺呷哺也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收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29%,净利润亏损约在2亿-3亿元之间,而2019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64亿元。
此外,近期势头颇猛的网红餐饮企业九毛九,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约23%,亏损净额不超过1.2亿元;百年老字号烤鸭“全聚德”上半年亦预亏1.52亿元-1.39亿元;味千中国上半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8.9%,集团快速休闲餐厅业务销售同比下降37.6%。
对此,一些机构表示已经预见,疫情带给餐饮企业的影响短期内是无法避免的,但长期看要看个体企业自身的发展。目前餐饮业整体恢复仍需更多时日。
中银证券认为,餐饮消费持续改善,但仍处于负值区间。2020年1-6月,社零总额同比下降11.4%,疫情期间餐饮和酒类消费受冲击较大。餐饮类零售额累计同比-32.8%(增速同比-42.2pct),跌幅大于其它类型的食品饮料类消费,2季度虽有改善,但下滑幅度仍超过20%。
中国烹饪协会指出,当前境外疫情仍然蔓延,境内部分省市出现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使正在复苏的餐饮市场再次面临困难和挑战。在餐饮行业逐渐复苏的同时,依旧面临着政策限制、房租影响、佣金过高以及资金紧缺等问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强生(JNJ)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提供1亿剂目前正在试验中的卫生事件疫苗。
8月5日,强生(JNJ)宣布,已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在美国大规模生产和交付1亿剂目前正在试验中的卫生事件疫苗。
据报道,相关部门承诺将为该项协议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该疫苗将在全球非营利的基础上提供,用于应对紧急大流行的情况。根据随后的协议,美国政府可能还会再额外购买2亿剂疫苗。
据悉,强生于7月30日公布了一项研究细节,研究显示,其性能最好的候选疫苗在单剂剂量下能提供强大的保护作用,公司预计将于9月开始疫苗人体试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再生元制药(REGN)盘前涨逾4%,Q2净利润同比增长365%
8月5日美股盘前,再生元制药(REGN)公布第二季度业绩,股价上涨,截止北京时间20:17,涨4.10%,报675美元。
财报显示,Q2营收为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研发费用为7.22亿美元,同比下降19%;销售管理费用为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销售成本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为8.97亿美元,同比增长365%;每股收益7.16美元,上年同期为6.02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Q2营收超预期亏损却扩大,Beyond Meat(BYND)的“人造肉”焦虑仍无解?
北京时间8月5日,人造肉龙头Beyond Meat(BYND)公布了其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从财报的整体表现来看,Beyond Meat二季度的营收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但却未能延续上个季度净利润的涨势,净亏损出现同比扩大。
具体而言:
- 营收同比增69%,首次突破1亿美元至1.133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9970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净营收为9652.6万美元,来自国际的净营收为1681.2万美元;
- 净亏损1020.5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亏损的944.1万美元;摊薄每股亏损0.16美元,去年同期亏损0.24美元,市场预期每股亏损2美分;
- 毛利润为3365.1万美元,去年同期2274.1万美元,毛利率为29.7%;
- 截至2020年6月27日,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23亿美元,未偿债务总额为5000万美元。
考虑到公共卫生事件仍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公司依然坚持撤回此前于2020年2月27日发布的2020年业绩指引。从Beyond Meat的各项核心数据指标来看,这份财报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财报一经公布,即引发Beyond Meat盘后股价大跌,截至目前,跌幅达8.58%。
不过,尽管如此,Beyond Meat在今年公共卫生事件严峻的形势之下,年内的股价涨幅依然达88%,一定程度上来讲,Beyond Meat依然是投资者们关注的潜力股。能够在公共卫生事件蔓延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营收增长,也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优势地位。
近期,也在积极拓展北美以外的新市场,寻求在市场上的更大布局。长期而言,植物性人造肉赛道确实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市场。不过,对于Beyond Meat来讲,不论是从对手还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仍然存在不少挑战。着眼于这份财报,我们或许可以寻找到一些值得关注的价值点。
餐厅销售渠道遇阻销售额下滑,后续恢复仍受“公共卫生事件”钳制
虽说Beyond Meat的总体销售额中的零售渠道依然在不断增长,财报显示,二季度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家中烹饪无肉汉堡和香肠,美国杂货店销售额猛增194.9%,但餐饮渠道的重要性仍不能忽视。
二季度,公共卫生事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致使线下餐厅面临运营困难。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因素,这部分的销售额受到不少影响。财报显示,美国食品服务销售(包括餐馆和大学)在当季暴跌了60.7%。要知道,一季度时,Beyond Meat的销售额中有42%是来自于餐厅,零售和餐饮渠道的占比已经趋于平衡。
尽管,家庭订单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零售销量的整体增长,但似乎不足以抵消餐饮服务销售带来的销量大幅下滑。二季度,进一步扩大的亏损除了因为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额外成本导致,一定程度上来讲,餐饮渠道销售的下滑也是重要因素。对Beyond Meat而言,短期内仍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毕竟,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仍在持续发展,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公共卫生事件仍处于蔓延失控的态势,接下来Beyond Meat或很难在短时期内扭转其餐饮渠道的销售额。财报公布之前,就有分析师有报告表示,短期内,Beyond Meat的餐厅销售渠道仍然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餐饮业复苏的不稳定性,可能会致使Beyond Meat三季度的复苏弱于预期。
愈来愈香的“人造肉”市场,Beyond meat或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
财报显示,二季度净亏损中有包括与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重新包装活动费用的900万美元。而除了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之外,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Beyond Meat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担忧。即使承认Beyond Meat目前在领域内的品牌效应,但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市场竞争的加剧确实不争的事实。
Impossible Foods可以说是其最明显、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虽说目前Impossible Foods并未上市,但却颇受资本看好。今年三月初Impossible Foods获得了5亿美元的F轮融资,融资后其公司的估值目前接近40亿美元。即便与目前Beyondmeat的市值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Impossible Foods不断抢占这个市场带来的威胁却一直存在。
在资金的加持下,Impossible Foods扩大了制造能力。除了植物性汉堡肉饼,Impossible Foods在今年早些时候还推出了植物性香肠和猪肉。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日前,Impossible Foods表示将在沃尔玛大约2000家美国门店销售本公司的汉堡产品。
在此之前,Impossible Foods已经在克罗格(Kroger)、Trader Joes和Stop and Shop等实体超市售卖,加上沃尔玛在全美的约2000家门店,全美目前已有8000多家超市开始销售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
消息一出,Beyond Meat股价便出现下跌。这显示了投资者们对竞争对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表现出的担忧。
此外,也有不少传统企业早就开始盯上人造肉领域的发展前景。今年上半年美国最大的私人跨国企业嘉吉公司也表示要开始推出植物性汉堡肉饼和“人造肉”产品;泰森食品和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等主要肉类公司也销售植物性产品。
当市场竞争持续加大后,Beyond Meat要想维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意味着其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二季度财报显示,Beyond Meat的运营亏损为8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运营收入为220万美元。对于营业收入的减少,财报解释称除了公共卫生事件之外,主要是由于支持公司长期增长的员工人数增加,基于股票的薪酬费用增加,公司的营销计划增加。
那么,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这一系列的费用继续增长仍会是大概率事件,Beyond Meat能否顺利走上盈利道路与之息息相关。毕竟,从其往季度的表现来看,Beyond Meat对于盈利路径的探索依然处于摸索阶段。
加速挺进新市场,能否拔高持续放缓的营收增速?
财报显示,二季度Beyond Meat的营收同比增长69%,单看这一季度的增速依然值得肯定,何况还实现了对1亿美元营收关卡的突破,但若与前几个季度的增速相比却在明显放缓。
2019年Q3营收同比增长250%;Q4营收同比增长212%;2020年Q1同比增幅为141.5%;到了这一季度,营收增速再次放缓至69%。即便是没有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在内,从其营收增长的趋势图也可以看出,Beyond Meat的营收增速在放缓。
面对这一形势,Beyond Meat当然并没有闲着。
据Beyond Meat前不久表示,它准备将业务拓展到北美以外地区。中国作为亚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自然是不愿错过。据其首席发展官查克·穆特对美股投资网表示,中国是拓展植物肉市场的重点之一。
目前,广受欢迎的杂货商在60个中国城市设有97个营业点,Beyond Meat也已经开始在麦德龙中国上海的部分门店销售其产品,其植物肉产品别样汉堡也于7月4日开始登陆上海的50家盒马鲜生门店。一旦能够成功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不难想象,将提升Beyond Meat的总体营收。
此外,Beyond Meat还宣布进入巴西市场,通过与杂货商St。 Marche的合作,Beyond Meat将在圣保罗的19家门店中出售其四种产品。巴西作为全球动物肉消费的第三大市场,同样可以为Beyond Meat的植物性肉食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方的消费习惯可能依然会是钳制其快速渗透市场的绊脚石。比如在中国市场,虽然查克·穆特表示,到2024年之前,Beyond Meat至少将一种产品的价格降至与同类动物蛋白质相同,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但对食材有讲究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大众会不会买单还是一个问题。
因为中餐本身讲究食材的选取,而人造肉口感单一且结构疏松,可能很难满足烹饪的需要,可以想见的是,Beyond Meat想快速渗透市场并不会是件容易的事。同时,目前的人造肉在价格上也并不具备优势,Beyond Meat将至少对一种产品实施降价,可能也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Beyond Meat积极寻找新市场时,麦当劳却停止了Beyond Meat在加拿大的人造肉汉堡试验。据分析师表示,麦当劳短时期内可能不会在北美推出人造肉汉堡,毕竟,在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季度收入的情况下,公司更希望可以保存财务实力,而不是作出产品创新。这对于Beyond Meat而言,却极有可能会面临巨大库存压力。受此消息影响,Beyond Meat彼时股价一度跌近10%。
总的来讲,布局多个国际新市场无疑可以助力Beyond Meat总体营收提升,这也会是其长期发展的一大战略。不过,不要忘了,拓展新市场需要的成本和相应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也会反作用于Beyond Meat的整体发展。
结语
长期来看,随着许多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工业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人造肉”正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赛道,植物性肉类和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公司也在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尽管Beyond Meat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一些因素,但作为这一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对新市场的进入,是有可能释放更多的吸睛点的。
不过,Beyond Meat目前在华尔街仍然属于争议较大的个股。财报公布之前,在华尔街跟踪的19位覆盖该股评级的分析师中,有4位给予买入评级,9位建议持有,而6位主张卖出。对于这样一只上市之初就波动性明显的股票而言,在当前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犹存以及赛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可能迫切需要其讲一个更加振奋人心的新市场故事来给投资者一颗定心丸。
(编辑:张金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快报 | Moderna(MRNA)Q2营收6635万美元,净亏损1.17亿美元
Moderna(MRNA)第二季度营收为6635.1万美元,同比增长407%;净亏损为1.17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35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VS健康(CVS)Q2营收653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4.63%至29.86亿美元
CVS健康(CVS)于8月5日盘前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营收为653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29.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63%。
营运利润增长40.5%至47亿美元;调整后营运利润增长32.2%至53亿美元。
摊薄每股收益2.26美元,去年同期为1.49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64美元,去年同期为1.89美元。
年初至今,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04亿美元。
另外,该公司修正了2002年全年指引。上调摊薄每股收益预期至5.59-5.72美元;上调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至7.14-7.27美元;上调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预期至110-115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Rackspace在2016年以43亿美元的价格私有化后,周三将在美股上市IPO,股票代码为“RXT”。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 Morgan)是此次IPO的主承销商。
2016年,Rackspace接受了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每股32美元(约合43亿美元)的报价,将公司私有化。如今,该公司再次将目光投向公开市场。Rackspace于2008年首次公开募股,在首次公开募股约12年之后,该公司又瞄准了第二次公开募股。
Rackspace Technology Inc.是一家美国主机托管和云计算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温德克雷斯特,在弗吉尼亚州的布莱克斯堡和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以及澳大利亚,英国,瑞士,荷兰,德国,新加坡,墨西哥和香港设有办事处。其数据中心位于德克萨斯州,芝加哥,堪萨斯城,弗吉尼亚州,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香港。
Rackspace Technology在所有主要技术平台上设计、构建和运营客户的云环境,而与技术堆栈或部署模型无关。Rackspace在客户的云计算旅程的每个阶段均与客户合作,使他们能够使应用程序现代化,构建新产品并采用创新技术。
云技术方面
Rackspace Technology通过专有技术的独特组合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些专有技术来自一支由高水平的顾问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和服务专业知识。Rackspace Technology为客户提供不偏不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是通过全球领先的云服务交付的,所有这些都包含在Fanatical Experience中。Rackspace是因允许员工远程工作而受益的科技公司之一,这种流行病推高了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
Rackspace的全面转型是通过一系列收购、与三大最大的公共云供应商结成紧密联盟,以及在云领域的许多技术合作伙伴来实现的。在本周早些时候,Rackspace宣布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该协议,他们将在Rackspace技术服务区块目录中扩大围绕云战略、迁移、云运营和支持的联合产品。为了反映公司作为多云解决方案巨头的转型,Rackspace上月进行了一次微妙但意义重大的品牌重塑,在公司名称前加上了“技术”一词。
2008年,原名Rackspace Hosting的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上市,股票代码为RAX。
该公司是第一批将其基础设施虚拟化并将其作为服务在线出租的托管提供商之一。后来,它在OpenStack云操作系统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首次在美国宇航局的研究机构推出。
但随着云应用的迅速普及,Rackspace在其帮助开拓的公共云市场上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明显。
2015年,随着Rackspace与微软(Microsoft)结盟,在Azure公共云上管理工作负载,关于收购的猜测沸沸扬扬。三个月后,Rackspace正式与公共云领域的领导者AWS建立了类似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AWS管理服务提供商。这进一步表明,Rackspace放弃了与云计算巨头直接竞争的希望。
随着收购希望消退,以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为首的一群投资者同意以43亿美元收购Rackspace Hosting,将这家云服务提供商私有化。
Rackspace随后与谷歌云合作完成了公共云trifecta。随后,Rackspace采取了一种激进的收购策略,将其重新定位为渠道中的龙头企业。2017年,Rackspace收购了总部位于波士顿、专注于SAP和甲骨文(Oracle)工作负载的解决方案提供商TriCore,这是当时Rackspace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将Rackspace的管理服务业务拓展到了企业软件领域。
很快,总部位于新泽西的Datapipe就取代了对TriCore的收购,该公司联合了两家主机托管和管理服务巨头,成为一家全球巨头,尤其是在AWS生态系统方面。
更多的收购接踵而至——去年,Salesforce的合作伙伴relationship edge再次扩大了Rackspace SaaS业务的规模,接着,西班牙电信(Onica)又进行了一笔重头交易,增加了物联网、集装箱和其他尖端应用层技术方面的专业服务专长。
上个月,在重新命名之后,Rackspace围绕四个“解决方案领域”进行了重组:云优化、云安全、云本地实现和数据现代化。
与其他上市后又重新上市的公司一样,Rackspace负债累累。
截至2020年3月31日,Rackspace拥有39.9亿美元的债务,包括28.2亿美元的定期贷款安排,以及11.2亿美元的优先票据(票面利率为8.625%)和其他债务。
优先票据最初价值12亿美元或12亿美元,也来自2016年对公司的收购交易;私人股本能够用借来的钱收购公司,然后将其再次上市,并利用这些收益来限制由此产生的债务状况,同时保持财务控制权,这种能力虽然有点厚颜无耻,但却是有利可图的。
Rackspace打算利用IPO所得来降低其债务负担,包括定期贷款和优先债券。Rackspace究竟能拿出多少钱来抵债,将取决于其IPO定价。
这些债务将一家在运营基础上轻松盈利的公司拖入了严重亏损的境地.我们可以看到一家收入可观的公司,尽管对于一家假定为科技公司的公司来说,毛利率很低。该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为2150万美元,收入为6.527亿美元。然而,该季度7,200万美元的利息支出导致Rackspace净亏损4,820万美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损失都消失了,因为Rackspace在同一季度确实有正的运营现金流。不过,该公司数十亿美元的债务负担仍然沉重而沉重。
回到关于Rackspace业务的讨论,回想一下它说过它销售“多云技术服务”,这就告诉我们它的毛利率将集中于服务,也就是说它们不会是软件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2020年第一季度Rackspace的毛利率为38.2%,低于去年第一季度的41.3%。这种趋势令人担忧。该公司的增长状况也略有不均衡。2017年至2018年,Rackspace营收从21.4亿美元增至24.5亿美元,增长14.4%。该公司在2019年略有萎缩,营收从2018年的24.5亿美元降至次年的24.4亿美元。考虑到当年的经济形势和2019年云计算的重要性,这样的结果有点令人吃惊。
然而,Rackspace在2020年第一季度确实实现了增长。该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为6.527亿美元,轻松超过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6.069亿美元。该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7.6%。这不算多,尤其是在毛利润率下降的时期,但恢复增长可能还是值得欢迎的。
如何评价Rackspace是一个难题。该公司偏重技术,这意味着它会找到一些兴趣。但其缓慢的增长速度、沉重的债务和黯淡的利润率,使其难以确定一个合理的倍数。当我们拥有它时,会更多。
华纳音乐(WMG)Q3净亏损5.19亿美元, 数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
华纳音乐(WMG)于8月4日公布2020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业绩。
数据显示,Q3营收为10.1亿美元,同比下降5%; 数字业务营收为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净亏损5.19亿美元,上年同期录得净利润1400万美元。本季度内,A类股和B类股均每股亏损1.03美元,上年同期B类股每股收益0.03美元。
调整后的OIBDA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
调整后的EBITDA为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1.48亿美元,总流动负债为25.25亿美元,总赤字为2100万美元。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teve Cooper表示,在卫生事件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公司的流媒体业务营收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向数字音乐的转型也仍在继续,这反映了公司业务的潜在实力和弹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Spotify苹果口水仗引发反垄断调查 听证会文件曝光根源问题
据报道,由于在商店如何处理应用程序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多年以来苹果和Spotify的关系并不好。Spotify指责苹果武断决策对Spotify加以处罚,此举旨在保护苹果自己的Apple Music和iTunes服务。眼下苹果正面临美国司法部、州检察长和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实施的反垄断调查。
为此相关各方上周三(当地时间7月29日)举行了一场听证会。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亚马逊、Facebook以及谷歌公司的负责人一同坐在了司法委员会下属的反垄断、商业和行政法小组委员会面前,与会者共同讨论了上述指控以及苹果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其应用市场上的竞争性应用程序。
听证会文件内容曝光了Spotify和苹果之间真正的争论点所在,让外界更深入地了解到两家公司之间的问题,以及为什么Spotify会成为对苹果不利的主要证人之一。
苹果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布鲁斯·休厄尔(Bruce Sewell)和Spotify公司总法律顾问奥拉西奥·古铁雷斯(Horacio Gutierrez)之间交换了书面文件。
在文件中,布鲁斯·休厄尔表示Spotify应用程序最近的更新不符合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规定,因为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链接,由此把非Spotify应用的用户引流至Spotify自己的网站,用户可以在那里注册Spotify的高级付费服务。
根据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规定,开发者不允许为用户提供从其应用程序到自有网站的交易链接。苹果制定这一规则是为了确保这家科技巨头可以持续从用户对应用程序的订阅注册中分得部分利益。(作者/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美股投资网。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科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