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生产项目合同终止,飞利浦(PHG)下调调整后EBITDA利润预测
飞利浦(PHG)于8月31日向媒体披露,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通知,通知称目前将中止与飞利浦公司关于生产43000台EV 300型呼吸机的生产合同。飞利浦表示该项合同的终止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相关财务业绩,由此公司当前下调经调整后EBITDA的年度利润率预测。
飞利浦表示,在完成交付12300台呼吸机之后,合同项目将会终止,而剩余的30700台EV 300型呼吸机将不再会继续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范畴之内。
据悉,飞利浦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签订的医疗呼吸机生产项目是美国卫生部于2020年4月宣布的几个合同项目之一,该合同到2020年8月底为止将产生和交付超过156000台呼吸机至国家战略储备中心;该项目预期到年底预计将生产生产超过187000台呼吸机。
飞利浦方面表示,由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突然终止生产呼吸机的合同项目,该情况显然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业绩,但飞利浦期望在下半年(从第三季度开始)继续恢复增长态势,并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飞利浦预计,2020年全年销售量将实现同比小幅度增长,经调整的EBITA利润率将与去年持平。此前飞利浦预计2020年公司销售将小幅度增长,而经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将出现改善。毫无疑问,这一项目的终止对公司而言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嘉楠科技(CAN)Q2净营收1.781亿元 毛利4330万元
嘉楠科技(CAN)Q2净营收为1.781亿元,环比增长160.8%;毛利为4330万元,环比增长1711.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后疫情时代艺康科学守护,助力餐饮企业赢得消费者安心
2020年8月27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主办的“新消费论坛-2020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深圳圆满落幕。峰会以“穿越逆境涅槃重生”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连锁餐饮企业的运营力、数字化、供应链、食品安全、品牌发展等话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餐饮业是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然而,本次峰会上,嘉宾们在交流中纷纷表示,餐饮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迎来重要的机遇,传递该行业对于穿越逆境的信心。艺康集团携旗下专业解决方案参会,与餐饮企业共同探讨逆境下的破局之道。
让清洁被看见、被了解、被认可、被信任
现阶段是一个全民认知飞跃,关注、共建公共卫生的时代,疫情更是进一步加速了人们提升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意识。据一项今年7月进行的消费者调研显示:有76%的消费者担心清洁消毒不到位,担心感染新冠病毒而减少外出消费;80%的消费者认为要想获得卫生安全,需要专业解决方案及运用政府认证的清洁消毒产品。相比过去,96%的消费期望清洁消毒的频率翻倍甚至更高;82%的消费者希望看到政府或者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审核;82%的消费者通过观察、或通过企业品牌来了解清洁消毒信息。
再看餐饮商家,据艾媒数据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是2020年中国餐饮商家应对疫情影响首要解决的问题,有超过57%的餐饮企业主期望获得抗风险能力。
餐饮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消费者需求相辅相成,让消费者安心,进而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将有助于餐饮企业在特殊时期经受住考验。艺康集团大中华区餐饮业务副总裁杨亦鸣表示,后疫情时代,餐饮企业回归业务增长首先需要做到让消费者安心。
为了让消费者安心,餐饮企业需要做好清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高风险、低社会信任、低组织效率的被动阶段演进到低风险、高社会信任、高组织效率的融合阶段。杨亦鸣介绍,在此过程中,艺康将和餐饮企业一起做好三件事:通过科学的方法体系建立清洁安全,以专业能力保障操作行为落地,最终非常重要的是让消费者看到、了解、认可和信任企业在清洁方面的行动。
以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为餐饮企业在疫情后“返场”提供支持
以让消费者安心为目标,餐饮企业疫后“返场”需要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从“新冠消毒该怎么做”到“门店空间小,消毒大桶无处安放”,再到“地面油污滑腻、细菌容易滋生如何是好”。
对于中小型餐饮门店来说,在疫情后“返场”必须具备三大技能:控制风险,吸引客户返场;简化操作,提升运营效率;精打细算,降低运营成本。作为市场中首款专门针对中小型休闲餐饮门店的定制化清洁卫生方案 -- 艺康集团推出的“康小厨”即针对上述痛点,涵盖产品、设备、操作标准、人员培训等,旨在让客户安心,让员工省心,让老板放心。
疫情的发生让更多餐饮企业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数字化”在本次峰会上频频被提及。餐饮管理触点多、流程长,艺康从专业出发,以数字化工具I3智能管理系统为餐饮企业解锁食品安全科学管理。据艺康集团数字化转型高级市场经理曾薇伊介绍,I3智能管理系统集一体化、智能化、易执行三大特点于一体,一体化系统通过门店自查、督导监察、智慧物联、三方检查,覆盖了餐厅食品安全整体管理需求;智能体系基于数据分析提供建议,促进门店持续改进,让决策基于数据,助力总部风险防控;易操作特性则能确保执行和可持续化运行。
回顾过去几个月,作为产业生态中的一员,艺康与餐饮企业共同探索困境的破解之道。在后疫情时代,艺康将继续致力于增强餐饮企业抗风险能力,让消费者安心和信赖。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 11 Pro免费送?原来是美国运营商的促销套路
美国运营商 T – Mobile 推出了一种优惠政策,用户可免费获得一部全新的 iPhone 11 Pro,但实际上用户仅仅只是没有为这部 iPhone 11 Pro 付费而已。
首先,用户若想获得这部 “免费”iPhone 11 Pro,就需要先用旧设备抵扣一部分价格,然后进行 iPhone 的分期购买。以旧换新折扣的钱将分 24 个月以积分形式返还,以旧换新最高可获得 1000 美元减免(iPhone 11 Pro 价值 999.99 美元),且可换购的型号仅有以下几款:
虽然这部 “免费”的 iPhone 11 Pro 并非合约机(有锁机),但实际上用户想要获得这部 “免费”的 iPhone 11 Pro 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包括一部售价不菲的机型和 24 个月的捆绑在网协议。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目前在国内苹果官网的 iPhone 机型以旧换新最高可提供 3650 元的折抵优惠,而在三大运营商处购买合约机可获得更高的减免,但打出 “免费”旗号的运营商目前并不多。但无论是何种以旧换新价,用户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C院线(AMC)将以至少7700万美元价格出售波罗的海地区院线
(AMC)将以至少77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波罗的海地区(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九家院线给波罗的海电影集团的所有者UP invest。
AMC院线方面表示:“此次交易是公司自4月份开始进入融资阶段,7月份进行债务重组和筹资之后的又一项战略规划,而此次交易也将有效增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动性;同时这一交易金额也显示了公司院线业务组合的内在价值以及公司业务表现的弹性。”
据相关机构表示,该项交易有一半的总额将会在签订交易合同时率先支付,剩余的部分将在交易完成时交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销量大跌76%,特斯拉为什么在欧洲备受冷遇?
备受中国消费者追捧的特斯拉,在欧洲市场似乎并不受欢迎。
汽车数据供应商JATO最新报告显示,7月欧洲电动汽车注册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31%至23.07万辆,在机动车注册总量中占比达18%,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本应借助市场红利趁势而起的特斯拉却在当月遭遇了销量滑铁卢,JATO数据显示:7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仅有1050辆,同比大跌76%。德国电动车销量同比大增182%,但特斯拉Model 3注册量同比下滑67%至203辆。在法国,特斯拉Model 3的注册量更是只有119辆,在乘用车销量排名第62位。
JATO Dynamics全球汽车分析师费利佩·穆诺兹(Felipe Munoz)表示:“与电动汽车需求增长的总趋势相反,特斯拉正在失去欧洲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遭遇销量危机同时,大众汽车在欧洲老家深挖护城河,向特斯拉发起反击。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特斯拉在华交付11014辆Model 3,稳坐纯电动车型销量冠军的宝座,中汽协预估特斯拉2020年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10万辆。
在中国顺风顺水的特斯拉为何在欧洲遭受冷遇?
特斯拉不懂欧洲市场?
2020年,为了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欧洲各国推出丰厚补贴。法国政府宣布车价低于4.5万欧元的新能源汽车,每辆可获得最高6000欧元的补贴。 德国对车价低于4万欧元的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000欧元;车价高于4万欧元的纯电动汽车,可获得每辆5000欧元的补贴奖励。
没想到,这剂促进市场繁荣的良药,却意外成为特斯拉的“砒霜”。
特斯拉旗下车型的售价区间完美避开了法国的补贴范畴。特斯拉最便宜的Model 3在法国的售价为4.96万欧元,由于价格高于4.5万欧元,无法享受电动车补贴,仅能沾上“旧车置换补贴”的微薄福利。
在德国市场,特斯拉Model 3虽然可以享受5000欧元的补贴,但相较于德国市场的热销车型,补贴后4.49万欧元的售价依旧昂贵。
:特斯拉官方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的新能源畅销车排行榜显示,雷诺ZOE、标致208 EV、大众e-Golf等本土品牌车型更受欧洲消费者喜爱。这些产品凭借小型车的小巧灵活及起售价不到3万欧元的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显然,欧洲车企比特斯拉更懂本土市场。欧洲各国国土面积较小,消费者日常通勤以短距离为主,特斯拉引以为傲的长续航里程不再是优势,昂贵的售价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
JATO报告称,目前欧洲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纯电动车型已经增加至38款,本土品牌崛起侵蚀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特斯拉加州工厂遭遇生产问题,导致其向欧洲车主发货延迟。
目前,特斯拉欧洲市场和美洲市场所出售的车辆均由美国弗里蒙特工厂生产。由于疫情原因,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曾经被迫停工一个多月,原本的生产计划被打乱。同时运输环节也出现状况,据悉今年上半年只有两艘货轮从弗里蒙特工厂将车辆运往欧洲。
不甘在欧洲市场日渐沉沦的特斯拉,接连吹响反攻号角。近日,特斯拉宣布将针对欧洲市场推出一款新的入门级车型。新车型基于Model 3打造,或将命名为Model 2,将在欧洲市场正面对抗大众纯电动车型ID.3。
最近,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向投资者和分析师强调:“最让我头疼的是,我们的产品(价格)还不够实惠。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其规划的入门级车型可能将在这里组装。据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年产量可能高达200万辆。
“前浪”与“后浪”的博弈
新车型对标大众ID.3,将超级工厂开在了大众“家门口”,并且马斯克表示“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建设更多欧洲工厂”,种种迹象表明,特斯拉已经将狙击准星瞄向了大众。
针锋相对的是,大众对特斯拉的“敌意”更明显、更直接。根据《德国商报》报道,在一次大众高管内部会议上,参加会议的投资人和分析师虽然对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积极实施的变革战略给予了表扬,但更多表达了对特斯拉的赞赏。
在投资人眼里,年销量虽不及大众零头,但特斯拉已经成为大众的榜样。这也引发了大众的焦虑,迪斯直言,“如果这样下去大众恐沦为第二个诺基亚”。
于是,“大象开始转身”,大众针对新能源车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变革,誓与特斯拉一较高下。
2019年底,大众汽车集团高管审议通过了2020-2024年的五年计划,按照这份规划,大众在电气化、混合动力和数字化方面的研发费用提高至4648.5亿元人民币,与过去相比,提升了约36%。
大众高管十分清楚,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其强大的软件能力。
于是,大众大手笔布局自动驾驶领域。6月2日,大众完成了对美国匹兹堡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的26亿美元投资。此外,稍早些时候,大众中国通过非公开发行和股份转让两种方式入主国轩高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将触角延伸至动力电池领域。
在软件领域接连碰壁,为了加速数字化进程,大众不仅狂砸550亿组建了一个软件部门“Car.Software”,以提升独立研发软件的能力,还拉来奥迪建立了一个新的业务单元“Artemis”,其最大的目标就是想尽办法弥补大众ID.3在软件开发方面的不足,挑战特斯拉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地位。
截至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大众已经涉足电池、电机、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拥有了与特斯拉鏖战的资本。
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集团希望加速追赶特斯拉的脚步,为此成立了“狙击”特斯拉的专案小组“T小组”,这个新组织计划在2025年推出新车型,或命名为“特斯拉斗士(Tesla-Fighter)”。这款车型将在电机方面作出改进,搭载全新电子架构,续航里程将比肩甚至超越特斯拉。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众,特斯拉是否能够抵挡?Model 2与ID.3谁将更胜一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全球裁员4000人 遣散费超35亿美元!可口可乐扛不住了?】疫情之下,生产肥宅快乐水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主动瘦身了!8月28日,据多家外媒报道,因疫情导致饮料销售下滑,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裁员,并减少相关业务部门的数量。(美股投资网)
疫情之下,生产肥宅快乐水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主动瘦身了!
8月28日,据多家外媒报道,因疫情导致饮料销售下滑,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裁员,并减少相关业务部门的数量。
这一计划预计首先影响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大约4000名员工。据悉,此轮裁员将产生3.5亿美元到5.5亿美元(24亿元至37.8亿人民币)的遣散费。
值得注意的是,受该消息影响,可口可乐股价却一路高涨,创6月8日以来新高,市值达2140亿美元。8月29日当天,该公司盘中最高涨3.4%,收涨3.3%,报收49.83美元/股。
但即便资本市场对其依旧热捧,从财报数据与营收规模看,可口可乐已不复当年辉煌。早在2018年间,可口可乐的营收一度被老冤家百事超越。
作为全球两大饮料巨头,双方已经上演了一百多年的爱恨纠葛。从原本稳坐碳酸饮料市场,到被万年老二超越,再到此番重组业务、全球裁员,可口可乐可谓屡屡受挫。
裁员4000人只是开始
据外媒报道,除了通知北美裁员消息与一些细节外,可口可乐没有再进一步透露具体的裁员计划。
可口可乐方面称,本次裁员主要面向2017年9月1日或之前入职的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4000名员工,公司为其提供自愿和非自愿相结合的离职方案。同时可口可乐也指出,类似的计划将在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实施。
这意味着,4000的裁员人数仅仅是开始,后续可口可乐或将迎来全球裁员潮。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可口可乐共拥有8.62万名员工,其中1.01万名位于美国。若包括装瓶合作伙伴在内,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70万名雇员。历史数据则显示,可口可乐在过去八年不断裁员,相关员工总数已减少了近10万人。
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公布进一步的裁员计划,但据可口可乐官方回应,相关全球遣散费将在3.5亿至5.5亿美元(约24亿—37.8亿元人民币)之间。
如此丰厚的遣散费用,按照裁员4000人计算,最低平均一人能分到8.75万美元,相当于60万左右的人民币。对此,有网友发话称,“可口可乐还缺员工吗?”、“毕业想去投简历”。
但放眼北美,疫情造成的失业率上升、工作机会减少一时难以扭转,这4000人一旦失业,面临的或是长达1、2年的待业期。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全美3至4月共流失2200万个就业岗位,5至7月新增就业人口930万人,远不足以弥补整体上的就业损失。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时长超过3个月,他们找工作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高盛集团预计,将近四分之一的临时裁员将变为永久失业,这些人中约有200万可能直到2021年仍然处于失业状态。
那么,可口可乐此番的全球裁员潮,中国分公司是否有裁员风险?对此,有相关媒体询问可口可乐中国,对方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中国公司的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太市场,单箱销量的下降部分被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所抵消。在中国,该公司二季度的销量增长了14%,其中可口可乐领涨,零糖产品增长强劲。
营收、股价集体下跌
输给老对手百事可乐
今年以来,虽然有着“资深铁粉”巴菲特的179亿美元支持,但可口可乐的股价仍旧累计下跌了8.36%,表现输给老对手百事可乐。
与此同时,向来以稳定盈利著称的可口可乐,此番也交出了一张并不好看的成绩单。
其7月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可口可乐相关营收创下25年最大季度降幅。财报称,可口可乐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净利润为18亿美元,同比下降32%。
来源:可口可乐第二季度财报
其中,北美地区收入达到26.48亿美元,是可口可乐公司最重要的营收区域之一;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共计12.1亿美元,位居第二;亚太市场以11.83亿美元位居第三。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CEO昆西此前曾表示,预计全球经济需要两至三年才能恢复,并认为今年第二季度将是可口可乐最困难的时期。
营收下跌,毛利润方面也不乐观。可口可乐第二季度毛利润达到41.37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60.76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经营利润以6.52亿美元位居第二,仅次于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
而另一边,前一百年一直处于追赶位置的百事,到2019年时,在营收规模上已经把可口可乐甩在身后。就算是同样遭受重创的2020年,百事的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59.45亿美元,远超可口可乐的72亿。
数十年间,百事不断扩充互为替补的零食、薯片等,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超级“便利店”,可口可乐则专注于饮料研发生产,这是两者最为本质的区别,也是百事能够在营收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原因。
但从粉丝粘性与品牌效应上看,可口可乐仍具有一战之力。据德国统计公司Statista于2018年5月份发布的榜单,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约为百事可乐的6.4倍。
点开知乎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什么不一样”问题下的高赞答案,可以感受到粉丝“可口可乐才是真可乐”的优越感。
呼声高、口碑好,却依旧赚不了多少钱,财报数据也不如对手好看,即便是稳坐碳酸饮料江山的可口可乐,也不由得急了。
一边急着业务重组,一边忙着跨界
据媒体报道,引发此次可口可乐全球裁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下的公司结构、业务变动”。
在公开裁员消息的同时,可口可乐还宣布了重组其业务的战略步骤,并将17个业务部门整合缩减至9个。
重组计划中,可口可乐品牌将与带气味苏打水业务分开,咖啡与茶产品则与运动饮料业务相结合,未来也会在植物性饮料领域拓展。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计划创建一个新的饮料类别,最近推出的Topo Chico含酒精苏打水品牌也可能包含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可口可乐公司虽然停止了Odwalla奶昔等没有任何增长力的“僵尸品牌”运营。但在8月,又与蒙牛达成协议,合作卖起了低温鲜奶。
“这一合作将加快可口可乐中国向‘全品类饮料公司’的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一系列的饮料品牌供选择。同时,这也是可口可乐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佐证。”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边急着砍掉各种业务,另一边又忙着跨界输出卖牛奶,可口可乐究竟在图什么?
事实上,作为常伴股神巴菲特左右的最佳饮品,可口可乐引领的上世纪碳酸饮料热潮正在消退。即便是在销量表现亮眼的中国,也难掩其颓势。
“碳酸饮料的销售每年都往下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虽然也能卖,但卖的越来越少。”一位饮料经销商曾向媒体表示。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4年达到1810.7万吨的峰值以来,中国碳酸饮料产量便一直呈负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元气森林的大火,“0卡无糖”、“健康有机、高蛋白”等成为了食品饮料业的热词,也象征着80—90年代消费者购买倾向的转变。
谁也没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可口可乐,却在某一天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消费者的变化越来越快,这才是可口可乐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外面世界的巨变,此番重组业务、裁员瘦身可以看作是疫情之下逼不得已的求生之举,但对于可口可乐长期发展来说却是必要的。
虽有着肥宅快乐水的美誉,但到底什么能让年轻人感到快乐?目前可口可乐还给不出答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奇生物(LEGN)Q2营收1160万美元,净亏损同比扩大至1.35亿美元
北京时间8月29日,传奇生物(LEGN)公布截止6月30日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营收为11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010万美元。
净亏损为1.349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880万美元;每股亏损0.63美元,去年同期为0.14美元。
研发开支为53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260万美元;行政管理支出为450万美元;销售及分销相关费用为9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00万美元。
截止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624亿美元,以及定期存款约7560万美元。
传奇生物于今年6月9日完成首次公开募股,总募资额约为4.873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杯/大杯/超大杯”苹果iPhone 12机模上手体验
据威锋网报道,近日该平台已拿到iPhone 12 的机模,虽然与真机还有一定差异,但大致造型却能提前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机型共有4款,屏幕尺寸有三种。
四款苹果 iPhone 12分别是:
5.4 英寸 iPhone 12
6.1 英寸 iPhone 12 Max
6.1 英寸 iPhone 12 Pro
6.7 英寸 iPhone 12 Pro Max
外型及材质上,从图片可以看到iPhone 12全系采用直角设计,其中5.4 英寸 iPhone 12和6.1 英寸 iPhone 12 Max基础款将采用铝制直角中框 + 玻璃后盖,iPhone 12 Pro/Pro Max则采用不锈钢直角中框+玻璃后盖。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四款新品中,只会在iPhone 12 Pro Max上配备LiDAR激光雷达传感器,iPhone 12 Pro 则可能无缘。LiDAR 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使得机器具备空间感应能力,自动调整和识别能力提升,提高自动对焦速度、提升夜景表现等摄影辅助功能。
手机厂商在摄像头的改进上已经连续2年花费大量的研发精力,可以说已经达到极限,接下来,各厂较量的关键或就在传感器的整合研发。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Q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9%,大摩预计戴尔(DELL)全年营业利润率略高于此前指引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戴尔(DELL)于8月27日美股盘后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营收达227.33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营业利润增长119%至11亿美元。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因季节性因素低于往年,平均年增长率约持平至3%。
DRAM和SSD价格预计将在下半年下降,加之营收下降、低利润的消费产品组合销量较高,以及宏观因素挑战,戴尔警告下半年利润率或面临压力。
去年11月,戴尔预计2020财年营业利润率将与2019财年的9.7%持平。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aty Huberty指出,根据今年上半年情况,预期营业利润率会较此前指引高出100个基点。
9月,戴尔将以21亿美元的价格将其网络安全部门RSA出售给Symphony Technology Group(STG),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 Board和AlpInvest Partners牵头的财团。通过出售RSA,戴尔得以剥离一项难以与Okta Inc。等更先进竞争对手竞争的业务。RSA为戴尔贡献了约8亿美元的年收入及2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