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深度】焦虑、碰壁与割裂,B站被困商业化“旋转门”

作者  |  2023-06-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011年怀揣一腔热血加入B站的陈睿,不知有没有预料到今日的烦恼。

B站刚刚度过14岁生日没多久便迎来几个重要改变。6月26日,B站宣布未来几周内将以播放分钟数替代目前外显的播放次数。几天之后,B站又成立了新的一级部门交易生态中心,以加强公司在商业化交易方面的基建。

在这一系列或小或大的变化背后,是B站在全力对抗来自商业化的危机感。

今年4月初,一场UP主停更风波撕开了B站商业化的“遮羞布”,将UP主挣钱难的问题推到了台前。实际上,近两年B站一直在努力赚钱,开放电商外链、尝试直播带货和组织架构调整,每一个动作都指向加速变现。

从2009年上线至今,B站的员工数从最开始的30人狂飙至第一次上市时的3000多人,如今达到11092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翻了将近370倍。扩张之际,关于B站如何维护社区氛围的讨论从不间断。而在公司董事长兼CEO陈睿立下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后,B站的挑战变成了如何在“挣钱”这件事上放手一博。

但B站努力的成果始终未能体现在财报中。以广告业务为例,2021年B站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5%,但2022年同比增长仅为12%,增速大幅下滑。2023年一季度,B站营收51亿元,仅同比增长0.3%;净亏损同比收窄72%,达到6.3亿元。

焦虑的B站仿佛走入了一扇旋转门,屡次尝试又不断碰壁。留给它找寻出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广告主抛弃中视频

在广告市场上,B站不是没有过好时光。

2019年12月31日的跨年晚会后,B站成功“破圈”,之后一度因为“聚集Z世代”而成为广告主青睐的新渠道。包括钉钉、特斯拉等知名品牌纷纷入驻B站,以凸显自己的年轻化形象。也是在这一年,B站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5%,达到18亿元。

但在广告主普遍削减预算的2022年,B站在商业化之路上狠狠摔了一跤,绊脚石竟然是曾让B站引以为傲的中视频基因。

华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2年互联网广告行业增速为过去五年最低,骤降至不足10%。同时,短视频和直播正在抢占国人有限的注意力。多个品牌方对美股投资网表示,2022年,他们对于线上广告的投放更注重交易转化而非品牌营销。而大多中视频的植入广告属于后者——B站官方曾介绍,B站UP主商单分为尊重创意、展现品牌调性的定制商单和铺量效率高、UP主接单快的植入商单。

一位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告诉美股投资网,根据他们的调研,2022年广告主已经在效果广告上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接下来从品牌广告平台转向到交易转化类广告的趋势仍将持续。在交易和效果类广告无法满足广告主增量诉求的情况下,品牌广告才会进一步恢复。

这导致B站较为擅长的品牌广告成为备选,甚至被抛弃。

张绘所属的MCN在B站跻身前列。她告诉美股投资网,2022年三季度开始,公司签约的数位UP主几乎都接不到广告,即使是播放量和粉丝数都不错的博主,也很难接到商单。

从投放选择上来说,B站的平台生态决定了广告主无法像在小红书那样大量投放更“便宜”的中小博主——B站UP主的“二八分布”更为明显。根据B站UP主“狸子LePtC”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B站头部UP主(粉丝量>100w)近千人,中小UP主(粉丝量1-10w)人数为9.1万,后者组成了B站最大的创作者群体。

而B站头部UP主的商单价格并不低。据美股投资网了解,一位粉丝量在200万左右的B站知识区UP主,原创定制商单视频的报价达40万元,动态转发的价格约为3万元。另据美股投资网获得的一份最新博主报价单,一个在B站粉丝量超过300万的生活区UP主,在小红书也属于头部(粉丝量超过200万),但其在B站单条植入视频的报价是小红书单条笔记广告的2倍以上。

某B站头部MCN的负责人向美股投资网解释了B站单价更高的逻辑一条5到7分种的视频制作需要搜集资料、写脚本、拍摄和剪辑等,成熟的博主一周内能更新一条视频。但在其他平台,同样的时间可以产出三到四条短视频或图文内容。

一种关于“ROI”(投资回报率)的恶性循环正在发生。B站UP主做中视频的制作成本高于其他平台,广告单价也相对更高;品牌方花了更多钱,却看不到直接的转化效果。不再买单之后,B站UP主就更入不敷出。一位粉丝量超过500万的头部UP主告诉美股投资网,即使是过去一年团队基本有稳定商单的情况下也谈不上赚钱,“只能说基本维持运营。”

尽管B站也曾有过辉煌的营销案例,如今在广告主眼中,已经很难摆脱“ROI低”的标签。一位业内人士称,在小红书,一个食品类品牌的ROI可以做到3或4,但在B站,ROI达到1就算很不错。

在犹豫中错过,在尝试中碰壁

事实上,B站在商业化上的尝试并不少。从2020年开始,课程付费、视频和直播带货都已布局,但始终赶不上市场的变化。

那时品牌蜂拥而至,可B站并未搭建好体系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多位接近B站的人士都认为,B站错过了当年的时机其正式上线UP主商业化运营平台“花火”的时间是2020年7月,而在官方表述里,直到2022年B站的商业化基建才逐渐完善。

B站商业化尝试的不完全统计制图美股投资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早在2021年末,张绘就察觉到了广告市场的变化。2021年一整年,抖音和小红书的业务在公司的营收占比增长超过20%,因此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甚至停止B站UP主的签约,已有的B站UP主也逐渐向短视频和直播转移。

恰恰是在这一时期,B站加速推进站内的竖屏模式Story-Mode。该模式早在2020年末就进行了灰度测试,但铺开的同时尚未设置醒目入口。

2022年,平台开始用数字不断强调Story-Mode带来的商业化效果,例如一季度竖屏视频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比例超过20%;二、三季度竖屏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超400%,广告互动率是横版广告的五倍。

但直到2022年下半年,B站才开始向张绘所在的MCN积极推进Story-Mode,签约的UP主可以得到流量扶持。“如果早一点去推,我们还能尝试一下。但当时B站给的扶持,已经不如我们在别的平台做的增量了。”张绘称。

除了平台的犹疑,推进短视频的另一个阻碍是UP主是否适合转型。

美妆区UP主尚且可以转换形式,但具有B站特色的内容很难改变阵地。以过去一年增长较快的知识区为例,美股投资网采访的多位头部知识区UP主目前都没有尝试Story-Mode。广发证券的统计显示,B站粉丝量前100(按照艺恩星数平台统计)的UP主仅有17%上传过竖屏内容。

B站在带货上同样举步维艰。

2021年年底,B站内测了UP主直播带货功能“小黄车”。当时B站联系了各个频道的头部UP主进行测试,知识区、美妆区都有所涉及。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在早先测试的一群UP主中,一位美妆区UP主某次直播带货的GMV达到了10万,位列当周B站带货榜前列。而在抖音,以头部美妆博主画梅为例,2021年其多场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百万,最高破千万。

这让UP主团队意识到,B站直播带货的天花板太低,用户没有在B站购物的心智。一位最早受邀参与内测“小黄车”的UP主也表示,当时卖出的数据较为一般,后续没有做过太多尝试。

蓝链(B站视频内容下方的评论区置顶的蓝色商品链接)的效果也难称理想。B站做内容电商的思路是不自建、向各大电商平台导流,因此UP主蓝链带货功能可让品牌方看到更直接的转化数据。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他们参与的项目中,B站美妆区头部UP主能够转化几百单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甚至有UP主只能转化个位数的下单量。

原因是多重的。上述受访人士都提到的一点是,B站用户相比于其他平台更低龄,付费意愿较低。此外,前述行业人士称,头部UP主对于挂链接这件事情较为保守,很多UP主将链接放在极为隐蔽的位置,反而是一些中腰部UP主在蓝链转化上优于头部。一位UP主告诉美股投资网,蓝链确实更容易吸引品牌投放,但对于UP主来说,一个月挂一次蓝链已经是极限,否则就会引起粉丝反感。

摇摆和割裂

入职B站的新人不一定像早期员工那样热爱二次元,但都会将公司第一条价值观熟稔于心——社区优先。这个支撑B站多年来保持调性的信条,在平台需要变现时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

B站对于社区的任何一次改变都倍加谨慎,这种摇摆在外界和内部皆有感知。一位B站运营人员向美股投资网表示,主站的产品功能推进较为缓慢,内部对于用户的反馈十分在意,影响上线的进度。例如,一个主站页面的产品功能测试后,用户的反馈非常负面,内部就会反复拉扯,上级领导做不出明确决策,既想推进功能,又不想得罪用户,影响了执行效率。

2022年6月,B站上线首个付费视频,UP主“勾手老大爷邓肯”参与了内测。这被认为是B站扩展UP主收入渠道的又一次尝试。但之后,该UP主掉粉超过1万,用户的声音负大于正,B站也没有继续拓展这一产品功能。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即使是在商业中台搭建完毕的2021年,社区和商业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顺畅,配合效率较低。

割裂不只发生在内部。美股投资网采访的多位头部UP主都表示,会为品牌不投放而发愁,希望B站完善商业化建设。但2022年B站月活跃UP主的数量有370万,头部UP主之外,大量“为爱发电”的UP主和用户有不同的感受。

在“停更”引发的后续讨论中,一位UP主的看法足以反映社区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小清(化名)在2018年左右入驻B站,拥有大约1万的粉丝量,积累了一些垂直领域的忠实粉丝。他向美股投资网表示,“B站以前的生态环境对小众圈还比较友好,虽然我入场有点晚,但整体推送机制还比较公平,可以看到不错的播放量。现在投入的精力和视频质量都远胜过去,播放量却更低了。”

2022年,B站调整创作激励政策,小清的激励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同年10月之后,小清在站内收到大量起飞(B站的流量投放工具)和MCN运营的广告,这让其感到不适。这些凭借兴趣留下的UP主并不适应B站的变化,小清认识的很多圈内UP主在去年退出了B站。

不过B站已经来不及向社区解释这一切。去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达到3.26亿,接近4亿目标,但距离止损仍有很长距离2022年其总营收同比增长13%,达219亿元,全年净亏损为75亿元,同比扩大10%。

B站亟需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B站广告业务收入变化。制图美股投资网,根据财报数据整理。 焦虑之下,解法何在?

B站计划未来几周由展示视频播放次数转为展示播放分钟数,陈睿对此的解释是,随着B站UP主数量、用户规模、内容供给、视频形态的不断扩大与丰富,平台需要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与反映用户真实消费状况的数据维度。

外界普遍认为,这也是B站在商业化上做出的一大努力,以证明自己在中视频上的差异化价值。播放量是大部分视频平台向外界展示的最重要指标。尽管创作者能在后台看到播放时长,但平台往往会将广告主在意的播放量、点赞评等互动指标放在前端。

多位B站UP主向美股投资网表示,显示播放分钟数的确对中长视频UP主相对有利,但品牌方如何看待这一指标还有待观察。一位负责品牌社交媒体投放的人士表示,“不管是UP主还是品牌方,都要在投放过程中对这个‘分钟数’概念做磨合,衡量多少分钟代表视频质量高。”一位数码区UP主向美股投资网表示,他更关心的是平台后续如何调整推荐机制,目前平台很多分区的排行榜都是以播放量为导向。

事实上,意识到摇摆带来的危机后,B站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下猛药”。张绘称,去年第三季度开始,B站加大和MCN的沟通频率,集中走访了一些机构。直播带货的脚步也在加快今年618期间,B站带货直播场次同比增长近7.5倍。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2022年7月,B站还进行一系列高层调整,涉及主站和商业化部门。原负责B站商业化中台、主站商业中心等业务的副总裁刘斌新离职,原负责主站运营中心的副总裁刘智负责商业化中台业务。组织架构调整后,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旭和刘智均汇报给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

此外,参与搭建花火体系建设、原本负责商业化前台业务的营销中心负责人张振栋被调至创新业务部门,之后被曝已离职。

B站向全员通报了这一人事变动。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刘斌新和刘智在整个部门里进行了交接和发言,在内部看来是对商业化的进一步重视。

刘斌新在互联网广告产品上有丰富经验,曾任百度凤巢副总监、360商业产品事业部总经理。不过,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尽管刘斌新在任时期逐渐和社区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但在社区面前话语权不够,资源合作上不算密切。刘智担任负责人后带来了一些社区部门的得力干将,最大的变化是“要资源”的效率更高了。在进行上述架构调整的同时,创收第一次成为社区部门员工的OKR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急速的变动中,B站自身的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

多位UP主和MCN人士向美股投资网表达了共同的感受在和B站沟通的过程中,权责不清晰、透明度较低的问题突出。以近一年B站加大投入的直播带货为例,此前B站商业化下设的带货项目组负责蓝链(视频带货)和直播带货,同时,主站的直播部门也有团队对接直播带货的工作。前述头部UP主表示,近两年他们对接的B站运营人员频繁更换,日常沟通中,还会出现两个团队抢资源和项目的情况,造成不小的“内耗”。

这或许也是B站近日持续调整组织架构的原因。

美股投资网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李旎兼任新的交易生态中心负责人。该部门包括主站商业中心和带货项目组的部分团队,主站商业中心/带货项目组依然汇报给B站副总裁刘智。此外,原“电商事业部”同时更名为“会员购事业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B站将这部分业务的披露口径从“电商业务和其他”变更为“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而新的交易生态中心也将合并原电商事业部的产品和运营团队。

减少冗余和突出优先级业务固然必要,但这依然只是B站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一些观点认为,B站商业化的卡点在于早年间创始人徐逸承诺的“不加贴片广告”。2016年,B站曾在部分番剧上线贴片广告,用户反应激烈。当时,陈睿在知乎发帖表示,“B站未来有可能会倒闭,但绝不会变质。”

不过,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关于是否加贴片广告,B站内部有过好几轮的论证,最终都不了了之。2022年12月,李旎在财报会上解释称,B站的内容大多集中在2到5分钟,即使所有内容都采用贴片广告,收入也比较少,还极其破坏用户体验。这种得不偿失的传统广告模式,B站不会轻易尝试。至于解法是什么,B站仍在探索当中,只是各方还能等多久是个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绘为化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深度】双面蔚来:李斌需要跨越的愿景与现实

作者  |  2023-06-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在经历持续的销量低迷和一个糟糕的一季报后,蔚来对外将全系产品购车门槛拉低了3万元,对内着手营销和传播部门大规模重组。这家新势力似乎又有迹象迎来转机,但距离它上一次陷入巨大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才刚刚过去三年。

蔚来重蹈覆辙不会让多数人感到意外。创始人李斌在公司商标尚未注册之时,就已经构想好一幅由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体验、超越汽车生活方式组成的蓝图,而这种坚持了9年的宏大叙事已经被两度证明,超越了团队的极限和资源负荷能力。

关于蔚来总是有很多争论,很少会有一家汽车公司像它一样评价如此两极分化。

喜欢蔚来的消费者推崇它的产品设计和服务,甚至会在活动上过度兴奋乃至激动落泪;但另一方面,投资者和市场却时常质疑蔚来的过度服务、成本控制以及现金流压力,总有人在预测蔚来到底什么时候会支撑不下去。

过去几年,新势力公司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他们某种程度上处于竞争真空期,推出具有科技感的智能汽车,吸引了一批年轻前卫的消费者,并通过向资本市场讲述充满想象的故事获取资金上的支持。其中,蔚来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

不可否认的是蔚来凭借互联网思维的运营模式,已经在用户服务和社群运营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只是这个群体的感知壁垒过高,需要真正进入蔚来的价值体系才能感受深刻。

而蔚来长期研发和销售支出刚性难下,一旦经营节奏踩错,为远期规划而预支的成本可能会再次把蔚来拖入危机。

蔚来在最近两个月的销量都未能超过7000辆,也是其产品换代节奏把控失误最直接的后果。老一代的车型从2月基本售完,但新款车尚未接上,可卖的车只有 ET7、ET5 和 ES7,无法支撑销量增长。

好消息是蔚来在6月中旬密集发布新车,目前三周销量已突破8000辆, 有望在本月重新回归月销过万俱乐部。

暂时的销量回升不代表蔚来彻底解决了危机。从根本来看,蔚来在跨越远见者和早期大众之间的鸿沟上始终没有做出明显动作,其用户池始终囿于固定的圈层。

根据鸿沟理论,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远见者)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早期大众)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实际上每项新技术都会经历鸿沟,关键在于采取适当策略令高科技企业成功“跨越鸿沟”。而蔚来和李斌似乎还没有找到适当策略。

通常一家汽车制造商早期需要依靠爆款车型形成规模化销量增长。汽车行业无比强调规模,这也是加速盈利的关键。特斯拉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当年累积销量49.95万辆,基本实现了5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

生产效率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福特没有发明流水线、丰田没有持续改进精益生产、大众没有激进推行模块化生产,你很难相信这三家公司会在不同时代统治汽车行业。特斯拉与比亚迪能够争相成为电动车时代的领军企业,也与它们更新生产方式和控制高溢价核心零部件密切相关。

蔚来从本质上缺少建立在理性与效率之上的制造基因。李斌更多强调的是用户服务,这与马斯克公开推崇的尽可能降低特斯拉生产成本,从而普及更多用户不同。

从李斌多次接受采访的公开资料中不难看出,将技术和效率做到极致会成功,但这似乎不能让李斌感到兴奋。 他的理想不是让每个人都能开上蔚来,而是让开上蔚来的人体验到极致的用户服务。

不计回报的用户投入帮助蔚来快速打开初期市场。它将大量资源投注到用户服务、换电、社群运营等后市场项目上,直营门店的销售一度不需要背负卖车指标,只需要和用户做朋友。以老带新传递口碑,完成了前期市场转化。在最困难的2019年第四季度,蔚来早期忠诚度极高的8000多位车主冒着没有售后的风险,付款提车,给蔚来送去30多亿元现金。

用户服务也给蔚来赢得了品牌价值和口碑。一名理想汽车员工告诉美股投资网,汽车公司都想要培育积极的用户社群和到位的售后服务,但至今没有任何一家能做到和蔚来同等的水平和声量。

正是基于从未有过的差异化服务优势,蔚来在30万元以上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豪华汽车属性的自主品牌。

另一方面,蔚来作为一家用户企业也存在隐忧,面临运营成本过高和用户圈层严重固化等问题。2022年蔚来销售费用高达105亿元,比同期的理想和小鹏分别高出约48亿元和38亿元。今年蔚来还将要新建1000座换电站,按一座换电站成本150万元估算,蔚来仅在换电站上的投入就在15亿元。

用户圈层固化的问题更为复杂,一是蔚来瞄准的中产阶级高端消费持续低迷,二是固化圈层形成的身份认同一旦不被后来者接受,就会进而排斥品牌本身,而这种固化的社群圈层也会让潜在消费者认为进入门槛过高。

蔚来的产品往往能给体验者留下不错的印象,每次新车上市几乎很少有关于车型产品本身好不好的讨论。双电机策略、搭载4颗高算力Orin芯片以及比均价贵出一倍的图达通激光雷达等都是蔚来的加分项。多名汽车分析师向美股投资网共同表示,蔚来的硬件标配和看不见的用料相当扎实。

问题出在了具体执行层面。一直以来蔚来僵硬的定价策略都饱受争议,这不仅令蔚来用户画像高度重叠,也让这家新势力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少该有的灵活应变能力。

比如在4月价格战中坚持不降价且减少用户权益,以及新款ES6最初上市定价偏高引发市场强烈不满。今年中国车市开局整体销量下滑幅度和价格战激烈程度均前所未有,外部形势的剧烈变化需要一家企业及时做出清醒的调整和判断。

李斌想要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车型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也是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一贯采用的做法。蔚来在车型设计、企业标识、色彩选择甚至周边衍生品的设计上都体现出了这家公司的审美。

但事实上在售的数款个性化产品不仅没有形成增量,反而由于产品矩阵过于拥挤而陷入内耗,月交付量持续下滑。一名蔚来中层员工认为“设想是用户喜欢哪个产品就买哪个,但用户想买的是这个品牌中性价比最高的。”

过于强调个性化也导致蔚来内部存在以设计为先的弊病。据蔚来内部员工透露,蔚来车型是以设计为导向,而不是从产品角度考虑,通常产品团队要为设计做出更多妥协,“想要说服设计调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这种做事风格也被带到了蔚来的下沉品牌阿尔卑斯里。

集中资源瞄准单一的空白细分市场是完成市场转变的有效举措,而蔚来却选择将资源分散,反而使主营业务营收孱弱。一个正面案例是同样定价在30万元以上的理想,接连推出三款相似度极高的增程式SUV,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强化了用户心智。

一位汽车制造行业深耕多年的资深人士向美股投资网表示“(蔚来)个性化的判断是对的,但没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对,至少在产品定义上没有做到。”

2023年蔚来预计在售的车型将达到8款之多,这也就增加了生产复杂程度并降低了供应链效率。同时,蔚来一直存在无法保障零部件供应和交付的短板。

去年被寄予厚望的轿车ET5因供应链问题,导致后期订单丢失;今年新车ES6虽然实现了上市即交付,却也因选装配置产能问题造成交付时间被拉长。

一名接近蔚来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美股投资网,因为总量有限,蔚来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拿到的价格相对较高,也无法拿到供货优先级。

脆弱的供应链环节也直接损害了蔚来的盈利能力。汽车生意的本质是以最低的成本卖最多的车。如果产能无法充分利用,就意味着生产和采购的成本无法摊薄,也就推高了供应链成本。2022年蔚来没有完成15万辆的销量目标,第四季度向供应商赔偿了10亿元。

蔚来在供应链上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出这家公司在现阶段的人才配置上还有很大优化空间。目前供应链方面的负责人是蔚来执行副总裁、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沈峰,他的主要经验集中在研发层面;而负责采购的助理副总裁潘昱也没有实物采购经历。

行业人脉及保供经验的缺失让蔚来在强调供应链韧性的当下更显被动。上述知情人士向美股投资网透露,在去年缺芯断供如此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退居二线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都冲到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的办公室要货,多家汽车公司负责人出来喝酒刷脸抢芯片,而蔚来的采购负责人仍稳坐办公室,没有过多积极动作。

无法从头部供应商面获得较高的话语权,蔚来坚持自研核心零部件来摆脱束缚。比亚迪是正面案例,但花费了数年时间积累。

一家头部券商的汽车行业研究员告诉美股投资网,蔚小理三家新势力刚刚兴起之时,只有理想学习传统汽车制造商和头部供应商绑定。

“蔚来自研电机、底盘控制域没有问题,但是在一些基础零部件上,保证供应才是稳定重点。另外,如果全部自研将带来高居不下的成本。”当然长期看来,当规模足够大时自研会带来更多灵活性和一定成本优势。

目前蔚来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和电池在未来一旦落地,的确能给其多出10%的毛利率,但同时也造成当前每个季度约30亿元的研发开支,是同期理想和小鹏的2至3倍。

“李斌想要所有事情一次性完成,但这很难。”一名蔚来中层管理者向美股投资网表示,研发投入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企业的存续,尤其是今年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所有人预料,让投资人与汽车公司都不得不回归制造业本质,即成本与效率,争夺订单与交付。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直言,如果理想三款车的总销量下降到五六千辆/月,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就会变成负数。“更容易出问题的不是成本而是销量,汽车行业的属性对规模的要求太苛刻了。”

换言之,汽车制造业不能只依赖品牌服务、产品设计和用户运营等软性业务,这个行业并不相信温情与眼泪。

除了向上游产业链布局,蔚来同时还在向更多细分市场覆盖。下沉品牌阿尔卑斯预计2024年开启交付,定位更低的萤火虫预计同年三季度首发。在蔚来的乐观预测下,阿尔卑斯能够实现月交付超5万辆,承担蔚来一直无法实现的销量规模化重任。

豪华品牌可以强调个性化,不执着于打造爆款车型,但对于中端品牌来说,打造爆款车型至关重要,而这一点蔚来做得并不成功。截止目前,蔚来还没有一款称得上真正爆款的车型。

一位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向美股投资网表示,蔚来和阿尔卑斯针对完全不同的细分市场,用户需求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更关键的是,蔚来尚未因确立豪华品牌属性而真正拥有了溢价能力和号召力,这通常需要经历一两代消费者才能建立。

同一企业文化,相似背景的团队操盘,“蔚来品牌都难言成功,如何确保阿尔卑斯就能获胜?”

今年几乎所有品牌都被裹挟到一场“以价换量”的淘汰赛之中。市场正在向头部聚集,未来或只有不到10家汽车公司能够存活。

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让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和执行效率变得更为重要。蔚来2022年全年研发支出高达108亿元,高额研发投入的趋势并没有减缓,2023一季度的数据是30.8亿元。

并且,当前蔚来账的现金及等价物只有378亿元,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减少了77亿元,流失速度进一步加快。而同一赛道的理想在规模化销量下,已经能够自我造血。

蔚来最新一笔来自中东的53亿元的融资,也只能弥补其一个季度的资金流失缺口,其主要汽车业务的营收,已经难以支撑庞大的研发和销售管理费用。

李斌罕见地决定将部分研发项目推迟,同时在终端招募更多的人力卖车。重新聚焦主营业务能让蔚来更好地管理现金流状况,尤其在产品切换销量不济的当下。

上一个通过主动收缩业务完成自救的是福特,其在金融危机时采取的“One Ford”战略将资源集中在福特品牌,以采用通用化零部件和推出全球化车型,化解了一场破产危机。

目前蔚来已经有近3万名员工,远超理想和小鹏。人数倍增也带来了部门定位不清、岗位交叉重复、人员冗余的问题。在最近一次全员大会上,李斌承认执行层落地不到位,蔚来陷入组织惯性之中——过去内部效率最高的时候从上至下传导仅需3个月,但现在却要花费9个月。

在美股投资网接触过的分析师和蔚来内部员工看来,李斌性格温和却又十分固执,你很难说服他调整细微战略方向,哪怕这是来自投资人的意见。奉行长期主义的李斌颇具理想主义色彩,而上一位和理想主义绑定的企业家是罗永浩,其创办的锤子手机已经以失败告终。

通常企业创始人可以简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推崇者,第二类以产品见长,最后一类擅长品牌营销。

而一流的创始人往往同时具备两个要素,比如乔布斯非常精通产品和营销,而马斯克除了懂技术,也十分擅长营销,并且其掌握技术的根本是为提升制造和效率。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美股投资网评价道,李斌擅长营销,短期获得了市场效应,长期仍要回归到汽车制造降本增效的核心。

好在此次销量危机释放出积极信号,蔚来终于开始灵活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李斌也明确表态肯定会有组织效率优化、管理层优化和人员优化。营销和传播部门已经率先开始调整。

蔚来还要持续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产品规划、人才搭配等汽车公司核心能力上补强,并向优秀的传统汽车制造公司学习取经。

如果蔚来能够在这场电动汽车战争中成为胜利者,它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豪华电动汽车品牌;如果它后劲不足,或者持续无法形成规模并盈利,这个品牌大概率会被收购。

一场根本的变革或许能让蔚来真正摆脱再次陷入危机的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卷版”特斯拉上市!立马飙升15%

作者  |  2023-06-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盘前利好不断,新能源板块再度迎来强劲反弹。

来看详情

“卷版”特斯拉上市

小鹏涨超15%

小鹏 G6昨日正式上市,并将于7月开启交付。新车定位为中型纯电动SUV,售价区间为20.99万-27.69万元。

比对各项参数,车迷认为小鹏 G6的最大对手就是特斯拉Model Y,尺寸相似,性能相近。但是小鹏G6拥有更低的售价,更长的续航,更智能的辅助驾驶和更出色的充电补能技术,被称为“卷版”特斯拉。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作为扶摇架构下首款战略车型,G6对于小鹏就好比iPhone4之于苹果 ,代表了小鹏汽车对于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思考。

据官网消息,科幻作家刘慈欣是小鹏G6前瞻设计顾问,彰显其科技成就现实的实力。

6月9日至28日,小鹏G6的订单已突破3.5万辆。

受此消息影响,港股小鹏汽车开盘后一路走高,刷新去年12月以来的新高。截至发稿,上涨超15%。

万亿赛道又回来了

多股涨停

除了小鹏新车上市之外,理想汽车 CEO李想在8周年全员信中表示, 理想汽车 6月实现了32000辆的交付成绩,也再次强调2025年做到豪华品牌(2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第一、交付达到160万辆的目标。

蔚来、理想也跟涨。

A股方面,锂电池产业链回暖, 德方纳米冲击20cm涨停, 丰元股份涨停, 拓邦股份 、 湘潭电化等8股涨停。

6月29日,据 美股投资网透露, 特斯拉 (TSLA)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 宁德时代 (300750.SZ)的M3P电池或将在今年三季度首发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改款Model 3,所配备的电池包电量将从此前磷酸铁锂电池包的60kWh升级为66kWh。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暂未回应。中银证券研报指出,主流的材料企业和电池企业等纷纷布局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开发,预计2023年对于M3P材料的需求量约为20000吨,明年有望达到十万吨级别。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66kWh的电池包不仅供改款Model 3使用,还会是平台方案,也能为此后的Model Y改款车型采用。

30日早盘,宁德时代一度冲高近2%,截至发稿,上涨1.45%。

祝各位兄弟姐妹今天都赚钱!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OpenAI劲敌Inflection-AI筹资13亿美元-微软和英伟达参与认购

作者  |  2023-06-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在人工智能(AI)蓬勃发展之际,AI初创公司Inflection AI周四表示,已从包括微软和英伟达在内的投资者手里筹集了13亿美元。这是当前AI热潮中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之一。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媒体,这笔投资包括现金和云服务支持,对这家成立仅一年的公司的估值为40亿美元。

OpenAI劲敌

Inflection AI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拥有约35名员工。该公司在2022年初的第一轮融资中从Greylock、微软和Reid Hoffman那里筹集了2.25亿美元。

Inflection上个月发布了聊天机器人Pi。该公司由谷歌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和领英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创立,专注于开发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产品,被认为是OpenAI的头号竞争对手。

Pi使用类似于ChatGPT的生成式AI技术,通过对话与用户互动,允许人们提出问题并分享反馈。Inflection表示,其希望打造一款个人AI工具,帮助用户计划、安排、收集信息和执行其它任务。

上周,Inflection发布了一份关于其大型语言模型Inflection-1的报告,该模型为 Pi 提供动力,并声称该模型的性能超过了市面上大多数现有模型。

Inflection首席执行官Suleyman表示,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增强计算能力,以开发更强大的基础模型。

“我们将构建一个由大约2.2万颗H100芯片组成的集群。这大约是用于训练所有GPT4的计算量的三倍。速度和规模将使我们真正能够打造一款差异化的产品,”Suleyman周四在一场技术大会上表示。

AI投资热潮

去年底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起轰动后,AI领域被誉为下一个技术前沿,引发了一波投资热潮。

微软不仅是Inflection的投资者,也投资了其竞争对手OpenAI。

Inflection表示,英伟达最近加大了对AI领域的投资力度。此外,比尔·盖茨和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等人也参与了最新一轮投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今年下半年新品最全爆料!

作者  |  2023-06-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苹果股价连日走高

今年累计涨幅高达45.65%,距3万亿美元近在咫尺!当前市值为2.982万亿美元。倘若苹果市值与全球各国经济横向对比,相当于是世界上第七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来自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在一份报告认为,这家科技巨头的市值到2025年有望达到4万亿美元。

支撑这一走势的因素与公司将要公布的硬件阵容密不可分。

综合多家媒体爆料,除了众所周知的iPhone 15外,苹果的各大硬件产品线也都将推出新品,包括新的平板电脑、笔记本、手表等,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秋季发布会将会异常繁忙。

苹果今年下半年新品最全爆料汇总!

9Apple秋季发表会

举行时间:202395日、96日或912日(预计)

发表会重点预测:

1.四款iPhone 15 新机( iPhone 15Plus、以及Pro系列和Pro Max系列)。

另外还会有三款新配色,像 Pro 之前爆料会有深红色,标准版则是深粉色浅蓝色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即将推出的iPhone 15可能会受益于一个“迷你超级周期”,因为大约25%的苹果忠实客户在四年内没有更换他们的iPhone,潜在换机需求相当大。

2.Apple Watch Series 9以及第二代Apple Watch Ultra

S9的芯片将基于A15处理器。依托A15构建的芯片,S9可以提高速度和效率,从而加快响应速度并延长电续航,但整体来看S9似乎没有巨大的变革。

至于Apple Watch Ultra,有传闻它将使用比OLED屏幕更亮的microLED屏幕。

10Apple秋季发表会

举行时间:20231010日(预计)

发表会重点预测:

OLED萤幕的iPad Pro(代号J717J720)新款iPad Air(代号J507

搭载M3晶片的13MacBook Pro(代号J504M3 Pro M3 Max 晶片14 吋和16 MacBook Pro(代号J514 J516

11Apple秋季发表会

举行时间:202311月(预计)

发表会重点预测:

1.推出24英寸新款iMac(代号J433J434

外观上与现有的产品相似,但配置会有所改进,将搭载M3芯片,该芯片基于台积电的3nm制程。

 

2023年银行压力测试,美国中大型银行可以抵御严重经济衰退

作者  |  2023-06-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联储公布的2023年年度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中大型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抵御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为其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铺平道路。结果显示,在假设的“世界末日”场景中,接受测试的23家资产超千亿美元的银行将遭受合计5410亿美元的损失,但各家银行剩余的资本仍将超过监管规定的最低要求。

根据此前美联储透露的消息,今年的压力测试情形包括失业率升至10%的峰值、商业地产价格暴跌40%、房价下跌38%以及短期利率降至几乎为零等,因此,此次测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严峻的测试之一。

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型银行历来在压力测试中最受关注,但伴随市场对银行业的担忧持续,Capital One、美国合众银行等中型银行也成为关注焦点。不过,承受更大压力、规模更小的银行,包括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和联信银行(Comerica),没有被纳入此次的压力测试。

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美联储副主席巴尔在一份声明中称,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体系“强劲且有韧性”,但强调这只是衡量银行业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巴尔表示:“我们应该对风险如何产生保持谦虚的态度,并继续努力确保银行能够抵御一系列经济情景、市场冲击和其他压力。”

各大银行表现如何?

测试结果显示,在接受测试的23家银行中,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美业务遭受的资本冲击最大,其次是瑞银美洲(UBS Americas)。在本土银行机构中,高盛的资本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摩根士丹利。这两家银行都比同行更偏重交易业务,而交易被美联储列为风险较高的业务。

尽管预计亏损5410亿美元,但所有接受测试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道富银行和富国银行,都将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其中,4240亿美元来自贷款损失,940亿美元来自交易业务和对手方损失。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高通胀持续和利率高企的场景下,8家美国最大银行将损失近800亿美元,这种场景也是外界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

结果公布后,美国银行股多数上涨。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均上涨超1%,而花旗集团股价下跌0.3%

为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铺平道路

美联储压力测试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法规要求的年度测试,旨在衡量在发生经济灾难时,银行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充足率能否保持在最低要求之上。

压力测试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每家银行的所谓压力测试资本缓冲。这是指银行在监管规定的最低要求之外,必须依照其风险加权资产的一定比例持有的普通股一级资本(CET1)。压力资本缓冲是CET1资本在压力测试期间的最大损失与银行未来12个月通过股息向股东返还资本计划的组合。从周五开始,接受测试的银行将能够公开确认其指示性压力资本缓冲数额,届时可能还会公布潜在的回购或分红计划。

今夏晚些时候,美联储和其他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将公布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新国际标准,即《巴塞尔协议III》“终局”规则(endgame rules)。分析师和银行业高管预计,这些将使美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规定,意味着美国各大银行将不得不持有更多的CET1资本。预计美国监管机构还将扩大巴塞尔新规的适用范围,将与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规模相当的中型银行纳入其中。

在硅谷银行倒闭后,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的银行名单受到密切关注。而根据目前的规定,硅谷银行的第一次官方压力测试要到2024年才会进行。现行的规定于2019年开始实施,当时立法放松了对中型银行的监管。然而,市场人士分析称,即使硅谷银行接受了美联储的压力测试,该行也可能会通过,因为测试中没有纳入导致该行倒闭的那种利率大幅上升的场景。

 

首次太空飞行SPCE价格45万美元

作者  |  2023-06-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 代号SPCE)成功进行了其首次商业太空飞行,将付费乘客带到太空边缘并返回,此次任务代号为“银河01”。对这家于2004年由英国亿万富豪布兰森创立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当天,维珍银河公司的股价陷入了剧烈波动之中,在美国盘前交易中涨幅一度高达5.5%,而在太空飞机成功着陆之后,跌幅扩大至逾13%

维珍银河是为数不多的几家知名上市太空公司之一,正在与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同为亿万富翁的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展开竞争,主要为那些愿意花钱体验超音速火箭速度、微重力和从太空观赏地球奇观的富有客户服务。

维珍银河声称,这次太空飞行将从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起飞,任务的目的是“进行一系列亚轨道科学实验”。

首次商业太空飞行共有4名乘客,其中包括2名意大利空军、1名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付费客户和1名维珍银河宇航员教练。另外,还有2名太空飞机驾驶员。

周四上午,在与运载飞机(母舰VMS Eve)一起离开地面大约75分钟后,维珍银河的“VSS Unity”太空飞机与其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之后,安全降落着陆,返回了出发地,旅程持续了约90分钟。

维珍银河随后宣布,VSS Unity太空飞机在接近52.9英里(85.1公里)的高度完成了飞行。在达到飞行高度后,随着火箭的关闭,机组人员经历了几分钟的失重状态,然后太空飞机进入再入模式,开始滑翔返回地球。

这次飞行标志着维珍银河的重大突破,在经历了近20年磕磕绊绊的发展后,终于成功开启了商业服务。

意大利团队将此次商业太空飞行定义为科学任务,计划收集生物特征数据,测量认知能力,并记录某些液体和固体在微重力环境下混合之后的情况。

据报道,截至目前,维珍银河已售出800张太空旅行门票,其中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售出的600张门票价格在20万至25万美元之间,此后售出的200张门票价格为每张45万美元。

这家太空旅游公司表示,计划在8月份进行第二次商业旅行,之后开始每月都将进行一次飞行任务。

维珍银河大约四年前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而上市,迄今没有产生可观的收入,也没有实现盈利。2022年,该公司报告亏损5亿美元,营收为230万美元。

 

特斯拉Model-3升级!新“上车”的宁德时代M3P电池什么来头?

作者  |  2023-06-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①Model 3基础款后轮驱动版的电量将从60kWh升级为66kWh,采用M3P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改款车将于三季度推出;

②宁德时代将M3P称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其中不仅仅是磷酸锰铁锂,还包含其他金属元素;

③券商认为M3P电池在中低端车型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美股投资网消息,特斯拉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尤其是基础款后轮驱动版的电量将从60kWh升级为66kWh,采用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磷酸铁锂电池。

国产Model 3的改款代号为“Highland”,有产业链人士透露,改款车将于三季度推出。此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已为此进行产线改造。

“去年开始,宁德时代就在很积极向车企推销他们的M3P电池。”有行业人士透露。

之前曾另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已确认计划在2022年第四季度向特斯拉供应M3P电池,不过当时提到的搭载车型为Model Y。

▌M3P电池是什么?

M3P电池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去年2月的一次定增融资路演中提及。此后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M3P电池已经量产,2023年将推向市场运用。

M3P电池是宁德时代基于新型材料体系研发的电池,其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成本优于三元电池——分别直击LFP与三元电池的两大长期痛点。

增效、降本,或者说“性价比”,是动力电池厂商长久以来的竞逐焦点,而主要手段之一便是技术与材料体系的迭代与更新。从技术路线来说,不论是8系、9系高镍,抑或是磷酸锰铁锂本身,实际上都是沿着LFP与三元这两大主流路线的不断推进。

而M3P体系,更倾向于在铁锂和三元之间再踏出一个方向,机构认为,其有望成为“极佳的过渡体系”。

▌材料构成有哪些?

M3P身上,一直笼罩着一层似有若无的面纱,其具体数据与构成一直未曾对外界披露。市场上有众多声音推测M3P电池就是磷酸锰铁锂电池,但事实并不仅于此。

宁德时代曾在调研中表示,准确说来,M3P不是磷酸锰铁锂,还包含其他金属元素——公司将其称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成本较三元电池有所下降,但依旧占据新能源汽车的一定成本。

从宁德时代只言片语的碎片中,暂时难以拼凑出M3P的材料结构全貌,但已有机构给出了大致轮廓。申港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

M3P体系以磷酸铁锂橄榄石结构作为基础晶格结构,通过掺杂镁、锌、铝等金属元素中的两种,在部分铁元素点位上形成替代,从而生成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材料,以改善充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

为何要掺入其他金属元素?分析师指出,在锰铁锂的基础上嵌入金属离子,可获得较好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例如,使用半径更小的Mg2+替代锰离子,可降低锰离子对整体晶体体积造成的形变,利于锂离子扩散,进而提高材料导电性。

工艺方面,M3P的合成工艺建立在磷酸锰铁锂工艺基础上,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合成,工艺成熟,适合批量生产。

成本及应用前景方面,正如宁德时代所透露的“M3P成本较三元电池有所下降”一般,该报告也表示,磷酸盐体系的M3P材料成本显著低于高镍三元体系,在中低端车型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磷酸锰铁锂稳拥一席之地各路人马争相布局

不过,结合宁德时代自身表述及上述研报也可以看出,不论其他金属元素“纷纷扰扰”,磷酸锰铁锂在M3P电池中极大概率坐拥一席之地。

研究表示,磷酸锰铁锂兼具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锂优点,得益于更高的电压平台,在同样条件下,磷酸锰铁锂的理论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要高出15%-20%。

随着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2.0升级路线愈发得到重视,华泰证券预计,其2027年全球市场空间超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磷酸锰铁锂也是产业链多家巨头的选择,除去宁德时代之外,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新品早已接连发布。电池端,中创新航已发布One-Stop高锰铁锂电池,支持整车续航超过700km;正极材料端,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去年发布LMFP新产品,德方纳米11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已正式投产。

从产业链来说,磷酸铁锰锂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锂源、铁源、锰源、磷源等原材料,中游包括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磷酸锰铁锂电池,下游应用场景包括新能源汽车、小动力产品等。

华泰证券认为,上游中,拥有锰矿储备以及高纯硫酸锰制备产能的公司将最先从中受益;中游看好拥有改性技术、核心专利和规模量产能力的龙头企业。

正极厂商中,力泰锂能等材料产能布局最快,龙蟠科技已取得下游突破。电池厂商中,宁德M3P电池今年将量产交付,比亚迪LMFP量产确定性高。

下游来看,两轮车市场上,磷酸锰铁锂已在最新产品上应用;电车市场上,放量或将加速,预计2023年国内车企开始装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拜登宣布420亿美元高速互联网计划:让每个美国人都负担得起

作者  |  2023-06-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一,美国总统拜登表示,高速互联网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绝对必需品”,他承诺到2030年,让美国每个家庭都能使用美国制造的电缆接入互联网。

拜登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拨款420亿美元,用于在没有高速互联网服务或服务太慢的地方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他补充道“这些投资将帮助每一个美国人,我们不会丢下任何人。”

(来源白宫)

拜登指出,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对高速互联网最大的投资,因为政府要为每个人服务,互联网接入就像电力、水或其他基本服务一样重要。

据悉,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州,分别获得了31亿美元和19亿美元的资金。但其他人口较少的州,如弗吉尼亚州、阿拉巴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由于缺乏宽带接入,获得的资金也在10亿美元以上。其他每个州至少获得1.07亿美元以上。

他还提到,美国政府正在与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合作,降低目前家庭公用事业的成本,需要让美国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无论是将人们与数字经济连接起来,还是在美国制造光纤电缆,或者是在各州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创造高薪工作,我们宣布的投资都将在未来几年提高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刺激全国经济增长。

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分析,全国超过7%的地区属于服务不足的类别。

预计各州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交初步计划,并获得20%的资金。一旦计划最终确定(可能要到2025年),政府将发放剩余资金。

白宫官员将该计划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为美国农村供电的政策进行了比较。白宫基础设施协调员米奇·兰德里表示,超过7%的地区,即850多万家庭和小企业,被认为互联网速度低于政府的标准(下载速度至少为每秒25兆,上传速度至少为每秒3兆)。

随着高速互联网计划的宣布,拜登政府启动了其“投资美国”之旅的第二阶段。接下来,拜登将与一众高级政府官员展开全国“巡演”,重点介绍拜登的经济议程、基础设施和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为其连任造势。

拜登和他的顾问们认为,选民对他2024年竞选连任的政策了解不够。此外,拜登面临的挑战是,对计算机芯片和铁路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可能需要10年才能取得成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减重药测出安全隐患-辉瑞股价因宣布中止一款GLP-1口服药研发下挫

作者  |  2023-06-2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一美股开盘后,知名药企辉瑞的股价一度跳水超5%,背后的原因与近几个月颇受关注的减重药研发有关。

辉瑞在周一发布公告称,对于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两款小分子口服GLP-1激动剂,将中止lotiglipron的研发,后续将全力推进danuglipron。

与中国投资者比较熟悉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模仿肠道中产生的一种名为GLP-1的激素,向大脑传递出“吃饱了”的信号。由于这类药物也能促进胰腺释放胰岛素,所以也有助于控制二型糖尿病。

由于辉瑞首席科学官Mikael Dolsten在今年5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曾提及,两款在研的口服药最终可能会择优只挑选一个,这个选择本身难言意外。但令市场感到担忧的是,辉瑞提前中止lotiglipron试验的原因是受试者服药后出现了肝酶升高——肝脏受损的信号。辉瑞也强调,这些患者并没有出现与肝脏相关的症状,也无需进行治疗。

经过这次的波折后,辉瑞称danuglipron的多项二期实验目前正在进行中,预期到2023年底能够完成最终试验阶段的计划。

在上个月公布的一项danuglipron二期实验数据中,一天服用两次的高剂量组在服药16周后,体现出的减重效果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剂类似。

赛道竞争激烈辉瑞仍是追赶者

辉瑞也表示,正在开发一天只需要服药一次的danuglipron。这个决策,背后的驱动因素正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辉瑞CEO Albert Bourla曾经展望称,口服减肥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100亿美元/年的营收。

但在这场竞争中,辉瑞并不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礼来和诺和诺德不仅在注射剂市场中先拔头筹,这两家公司的口服减肥药也已经进入最终试验阶段。

礼来在上周五公布了实验性减肥药orforglipron的中期数据,结果显示连续服药36周后,受试者平均能减掉15%的体重。更重要的是,orforglipron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顺便一提,辉瑞并不是没有考虑到用药便利性的问题,这次被中止的lotiglipron就是一天服用一次的药物。

富国银行分析师Mohit Bansal在周一的研报中提及,考虑到orforglipron的强劲数据,辉瑞在口服GLP-1减肥药领域将面临强劲挑战。考虑到便利性、耐受性和减肥效果,orforglipron都更有可能成为整个行业要面临的标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