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的阴云挥之不去,不过那些才刚刚开始寻求避险的投资者可能发现自己已错过最佳入场时机。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强劲反弹之后,一些在经济动荡时期具有特别吸引力的 “避风港”股票已经变得十分昂贵。
当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时,投资者通常会选择债券型投资。对于全球贸易局势的忧虑情绪空前浓厚,部分美国经济指标发出了极为悲观的信号,而且最近美国国会开始对特朗普发起了弹劾调查。
以防万一(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经济衰退引发的股市抛售可能导致基准股指进入熊市),投资者已经大肆买入公用事业、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和消费必需品股票。
众所周知,这些市场领域在经济困难时期往往有出色表现。而且当投资者度过困难时期后,它们还能继续以股息和定期分红的形式提供定期回报。
随着美联储降低利率来避免衰退,这些高收益股票变得更具吸引力,尤其是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相比。
但是,今年投资者涌向避险资产,已将其估值倍数推高至创纪录水平。以公用事业股票为例,截至9月底,该类股的市盈率接近22倍,创历史新高。彭博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处于至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必需品股票的估值接近自2018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们看好的一些避险股股价也正接近创纪录高位,对于那些想要在这种不确定的时期进行防御的投资者来说,所剩选择不多。以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宝洁 (NYSE:PG)为例。
宝洁股价走势图
该股周二收于120.93美元,上月股价创下了历史新高。其在过去一年飙升了50%以上,市盈率达到了86倍。
投资者青睐宝洁,主要是因为它是该行业最大的派息股票之一,已经连续62年提高了股息。在过去的128年中,该公司从未停止派发股息。
另据彭博社报道,房地产ETF在2019年净流入54亿美元,创2016年以来最大年度增幅。作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代表的不动产信托指数ETF-Vanguard (NYSE:VNQ)今年已上涨超过18%,而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只有2%。
不动产信托指数ETF
毫无疑问,经过资金在过去一年大量持续流入之后,这些避险资产的估值看起来相当高,但只要投资者继续定价利率走低,这种流向避险资产的大潮就不会停止。
最近的经济数据令人失望,表明宏观不确定性引发的全球增长放缓正在加深工业放缓,并阻碍了消费者信心和商业投资。所有这些迹象使投资者预期本月晚些时候美联储会再次降息。
应对这个挑战的另一种方法是定义新的安全资产领域,除了派息股票之外,寻找那些在收入方面表现出更大稳定性的公司。
像微软 (NASDAQ:MSFT)和苹果 (NASDAQ:AAPL)这样的股票不仅派发股息,而且也更有能力抵御经济的冲击,这得益于它们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和庞大的现金储备。当然,这些科技股也不便宜,但是和那些与经济命运密切相关的股票相比,微软等在经济衰退后有望更快恢复增长。
苹果早就不再公布iPhone的具体销售数字,所以尽管我们知道新一代iPhone 11系列依然很火,但究竟有多火,谁也说不准。
根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在美国市场上,iPhone 11系列的销量也明显超出上代,尤其是最高端、最贵的iPhone 11 Pro Max最受欢迎,其次是iPhone 11 Pro,最后才是最便宜的iPhone 11。
供货方面,在国内,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各个版本都是2-3周发货,iPhone 11新增的绿色和紫色需要2-3周,红色和白色只需4-6个工作日,而黑色和黄色已经完全现货。
而在北美,iPhone 11供应是最紧张的。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新机的市场需求后期会逐步更多地转向iPhone 11,一如去年,iPhone XS、iPhone XS Max初期需求旺盛,后期则是iPhone XR卖的最多。
安卓方面,Galaxy S10在美国是最受欢迎的,不过销量在下滑。
在近期旧金山举行的TechCrunch Disrupt会议上,Snap首席执行官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谈及了对AR智能眼镜的看法,他预计距离消费者广泛采用还有10年的时间。
斯皮格尔称,Snap正在朝着这个未来努力。今年8月份,Snap推出了售价380美元的Spectacles3,从2017年开始,该公司相继发布了Spectacles 一代和二代。
斯皮格尔讲到,十年后,我们将与社区建立关系并共同建立未来,而不再只是将人们喜欢的东西展示出来。
他表示,Snap正在建立由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些软件开发商正在为Snapchat构建AR应用。
在Snap之外,包括微软的Hololens2、初创公司Magic Leap的Magic Leap One,以及华为也在3月份推出了一款智能眼镜,可打电话、听音乐、看视频。
据报道,苹果也在研究类似的AR眼镜,最早会在明年上市。
谷歌正在中国试产一款5G智能手机,最快会在下周发布。这也是美国公司首次推出5G手机。
知情人士称,谷歌可能在10月15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这款5G智能手机。除了5G手机,谷歌还将发布两款新的4G Pixel手机,以及一款新的智能手表和一款笔记本电脑。
外媒称,谷歌希望抢先于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推出5G手机,抢占先机,将消费者吸引到谷歌的搜索和云计算服务中。
知情人士透露,谷歌这款5G手机将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其他配置目前未知。
关于新款4G Pixel手机的爆料则更多一些。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全新的谷歌Pixel 4系列将依旧提供两款机型,分别为5.7英寸的Pixel 4和6.3英寸的Pixel 4 XL,二者均将前置双摄像头,后置“浴霸”式相机模组,有消息称Pixel 4为后置双摄,而Pixel 4 XL则为后置三摄,二者将搭载高通骁龙855旗舰平台,支持屏幕指纹识别,电池容量为3700mAh,支持Type-C接口,并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运行最新的Android Q系统。
全球最大的披萨公司Domino's Pizza 达美乐比萨(DPZ) 公布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8.2亿美元(下同),同比增长4.4%,主要受门店数量的增加及美国、全球同店销售额等的增长推动;净利润8640万,同比增长2.73%,摊薄每股收益为2.05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95美元增长5.1%。
来看看详细的财报情况:
1、营收:别人强,我更强,别人弱,我还是强
财报表示,第三季度营收为8.2亿,同比增长4.4%,净利润8640万,净利润率保持稳定;从近年来的营收情况看,达美乐披萨已经连续实现多个季度高增长,这与麦当劳、必胜客等餐饮连锁公司的低速增长显著不同,不过,进入2019年来,达美乐披萨的增速急刹车,从2018年高达20%以上的增速一下子放缓到5%左右,这里自然会让投资者感到好奇,为何进入2019年之后的达美乐开始大踩刹车?
2018年零售大环境普遍向好。美国零售联合会主席兼CEO Matthew Shay 曾经表示,2018年是零售业发展十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根据2019年初万事达卡发布的报告,2018年美国假日购物季实体店和网上销售总额增长了5.1%,创六年来的最强劲表现。在大环境普遍向好的情况下,身为餐饮界的模范生达美乐取得20%以上的高增长自然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股价在2018年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从2017年底到2018年顶峰时期,股价涨幅高达60%以上,让人惊叹。
然而2019年美国零售大环境却风光不再。零售业掀起关店潮,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resight Research追踪调查,预计2019年美国零售商关闭的门店数超过12000家,创下史上最高记录,在这个背景下,达美乐的营收增速也开始放缓,不过本期营收增速还有4.4%。不过在本季度财报中,达美乐下调了营收预期及美国、全球同店增长预期。
受此影响,达美乐昨日美股盘中股价跌近6个点,不过后面公司公布了新的股票回购计划,达美乐股价收涨4.65%。
2、与其说是餐饮公司,不如说是供应链公司
跟其他餐饮连锁加盟店不太一样的是,达美乐的主要收入来源是「Supply Chain」(供应链收入),公司向特许经销商销售配料来赚钱,这部分的业务收入长期占比高达60%左右,本期该业务营收占比继续高达59%,而包括自营及加盟的披萨业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23%。不过从营业利润上看,最赚钱的业务并不是供应链业务,而是美国本土店铺经营收入,占比高达50%作用,而供应链业务的营业利润只占不到30%。
从营收占比上看,达美乐不太像一家披萨餐饮企业,反而更像是一家供应链公司,而身为一家供应链公司,却不用自己去找客户,因为客户都是自己的加盟商。在管理加盟商商上,达美乐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为避免加盟商自行采购食材,达美乐与加盟商签订了「利益共享协议」,每年拿出供应链50%的税前盈利来返给加盟商。
这个协议不仅充分照顾了加盟商,防止他们自行采购食材,也将加盟商的利益与达美乐充分的捆绑在一起,在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同时,加盟商也会充分努力降低损耗,增加盈利。
从门店数上看,加盟门店数占据绝对比例,远超自营门店,本期新开加盟商店246家,其中美国本土新开43家,国际市场新开203家,使得总的门店数达到16528家,其中美国本土自营门店数333家,美国本土加盟店5652家,国际市场加盟店10543家。
除了供应链模式特别之外,达美乐在商业模式上也与其他餐饮公司显著不同:主攻外卖业务。
3、特别的经营模式:用最先进的技术送披萨
达美乐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披萨公司,其背后的经营模式也起了关键作用——以外送为主,提供不一样的外送体验。本期财报中,达美乐表示,在美国,网上订餐的销售额占比高达65%以上,而在全球,数字渠道的销售额占比也高达一半以上。早在2013年,达美乐40%的美国销售收入就来源于数字渠道,外卖为达美乐贡献了大量的营收。
虽然是送外卖,但是达美乐一直致力于不一样的外卖体验。今年6月,达美乐与Nuro合作在休斯敦使用无人驾驶车辆做披萨外卖,据悉,Nuro成立于2016年,由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先驱团队的两名前成员创建,一直在使用R1机器人车队为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Scottsdale)和最近的休斯顿(Houston)的居民运送食品杂货。
这不是达美乐首次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外卖服务,早在2012年,无人机刚流行的时候,达美乐英国分公司就试过用无人机进行披萨的外送服务。而且公司非常聪明地随机选择一部分订单进行无人机配送,这直接导致了达美乐披萨的订单一路猛涨——大家都期望能受到无人机送来的披萨。
在可穿戴设备流行的时候,达美乐也试过与Pebble智能手表合作,在Pebble里能追踪到披萨的行程……还有用聊天机器人、用语音助手点餐……当下红红火火的黑科技,达美乐可以说都试过。
不过,随着UberEats、Grubhub、DoorDash等外卖平台的入局,达美乐的市场份额也在一路下滑,虽然公司还在不断与先进的科技公司达成外送合作,但是外卖服务的逐渐兴起早已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在同店数据上,本季度美国同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4%,国际门店同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公司直营美国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加1.7%,加盟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加2.5%。财报透露,本季度是国际同店销售额连续第103个季度增长,也是美国同店销售额连续第34个季度增长。不过从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自营或是加盟,同店销售额数据都呈现下降趋势,这也体现出门店数量到达一个瓶颈期。
当增长面临瓶颈时,增加SKU、扩大经营范围是突破瓶颈发展的好方法,由于达美乐还是主攻披萨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也就成了关键因素。
80年代开始达美乐已经走向海外扩张,不过,与必胜客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不同的是,达美乐在中国并没有什么水花,其实早在1995年达美乐就登陆中国市场,但是当时人们更喜欢在餐厅堂食,这与达美乐的外卖门店模式相互矛盾——这个矛盾在今天早已不是矛盾了,不过达美乐在中国依旧不咸不淡。
在外卖平台还未兴起的时候,大家的习惯是堂食,这与达美乐一向的经营方式相悖,而当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外卖平台业务兴起的时候,达美乐却没有很好的本土化,在门店数上没跟上——无法达成30分钟送达,根据大众点评上的数据,在深圳只有20家店,远少于必胜客上百家门店。
随着美国外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往国际市场扩张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而中国市场这块大饼达美乐却没吃上,本期财报对中国也只字未提。
总结
从达美乐这些年的股价走势来看,是绝对的一只牛股,股价甚至轻松跑赢了谷歌。
但是进入2019年以来,随着营收增速的放缓,增长的不及预期,达美乐披萨的股价却没什么起色,年初至今涨幅不到3%,随着全美外送行业竞争的逐渐兴起,达美乐还具有优势吗?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吸引消费者呢?将来会考虑发展中国市场吗?这些问题可以咨询分析师 meigu55
亚马逊年度营收已超过100亿美元,成为继谷歌、Facebook之后的第三大线上广告商。在上周,该公司在美国西雅图举办了其首届广告大会“Adcon 2019年”,试图通过此次活动告诉企业如何使用亚马逊广告在购物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此次大会吸引了大约400人前来参加。
据了解,亚马逊广告部门的盈利方式是让品牌在亚马逊网站上进行推广,从而向品牌收取费用。曾经,这一业务只是亚马逊公司的一小部分,然而现在亚马逊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品牌广告合作伙伴,这一业务也正成为亚马逊新的营收增长驱动力,并且成为该公司的主要利润支柱。尽管亚马逊并没有公开广告业务的具体盈利数字,但是有分析师预计,这项业务在2021年将超过AWS,从而成为亚马逊主要利润来源。
广告业务营收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盈利点,因此网络广告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而亚马逊从进军广告市场之初就很被看好,毕竟其平台占据着美国电子商务市场近40%的份额。而亚马逊也“不负众望”,成为了第三大线上广告商。而未来这家公司或许还将在网络广告市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过这对于谷歌、Facebook来说就称不上是什么好消息了。
ProQR Therapeutics(PRQR)股价拉涨,截至北京时间22:15,该股涨19.19%,报7.08美元。目前,该公司总市值超过2.7亿美元。
其1/2期用于测试候选药物sepofarsen( QR-110)的临床试验(编号PQ-110-001)结果将于美东时间10月10日公布。试验对象是患有遗传性视网膜衰退疾病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type 10(LCA10)的小儿患者。
ProQR Therapeutics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莱顿的荷兰生物技术公司。由首席执行官Daniel de Boer和联合创始人Henri Termeer,Dinko Valerio和Gerard Platenburg于2012年创立。
保险公司$James River Group Holdings Ltd.(JRVR)今日股价大跌20.74%,这家保险公司表示,计划取消向其最大客户优步(Uber)的商业汽车业务提升者LLC(Uber)发行的所有保单。「这个账户没有达到我们对盈利的预期,我们认为最好在年底前终止承销关系」。
James River Group Holdings是一家位于百慕大的保险控股公司,拥有并经营着一组特种保险和再保险公司。该公司经营三个专业财产-财产保险和再保险分部:超额和盈余额度,专业允许保险和伤亡再保险。AM Best Company将公司的每个受监管保险子公司评为「 A」(优秀)。
随后,莱利(B.Riley)分析师将该股评级下调至中性出售,并将目标价从每股45美元下调至40美元。Sun Trust Robinson Humphrey分析师也下调了该股的评级。SunTrust分析师表示:「亏损的波动性之大-以及我们认为,对其未来轨迹的担忧-促成了管理层终止合作关系的决定。」「正是这种隐含的不确定性,即使面对最近看似有利可图的业绩,也是我们下调评级的主要催化剂。」
另外,James River Group Holdings表示将于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收市后发布其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季度收益。公司还将在11月7日星期四举行电话会议,与分析师和投资者讨论其业绩。
周二(10月8日)美股盘后,李维斯(LEVI)公布了截至8月25日的三季度业绩,并重申了年度指引。
根据财报,三季度,李维斯净营收14.47亿美元,同比增长4%,在固定汇率基础上增长了5%,排除了1900万美元的不利汇率影响。在固定汇率基础上,公司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三季度增长12%,主要是由于零售网络扩张且业绩良好,以及电子商务的增长。公司批发业务的净营收同比增长1%,在固定汇率的基础上增长2%,反映了欧洲和亚洲的增长。
第三季,公司毛利润为7.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42亿美元增长3%。毛利率在净营收中占比53.0%,低于去年同期的53.2%,受益于公司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国际增长以及价格上涨等。
第三季,公司营业利润为1.7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因欧洲和亚洲净收入增加,部分被扩大零售网络相关的销售和一般管理支出所抵消。
第三季,公司净利润1.24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为1.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0万美元,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税收优惠增加了1100万美元。
调整后摊薄后每股收益为31美分,上年同期为34美分。上年度的税收优惠,再加上公司股票数量的增加,对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产生了5美分的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重申了2019全年指引:
固定汇率净营收增长5.5-6%,这包括了今年8月宣布的收购南美分销商的影响;
毛利率与上年大致持平,撇除汇率影响,毛利率增长40-60个基点;
调整息税前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撇除汇率影响,扩大幅度为10个基点;
现行所得税率在19%-20%之间;
全年资本支出约1.9-2亿美元,开设近100家新门店;
全年加权平均摊薄后的股票数量在4.1-4.15亿股之间。
前不久,拼多多股票大涨8.66%,市值达到391亿美元,超过市值为365亿美元的百度,成为我国第5大互联网上市公司。拼多多等新贵的崛起和百度等老巨头的掉队,似乎预示着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互联网市场是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市场,其中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身处其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实现弯道超车、迅速雄起;若故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则随时可能被超越。
另辟蹊径,避免和巨头硬碰硬
作为电商企业,起初拼多多手里的牌并不算好。在市场上,阿里巴巴和京东这两大巨头几乎把电商所有细分市场占尽。作为一个后来者,要从两大巨头的夹缝中冲出一条血路,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局面,拼多多并未选择直接和它们硬碰硬,而是巧妙地进行了两种创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拼多多的第一个创新是在销售模式上,即创造了“社交电商”这种新玩法。传统电商,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只设置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拼多多则在销售中引入大量的社交因素。利用拉人砍价的手段,拼多多得以通过社交网络,实现迅速扩张。它能在上线几个月内就让GMV(成交总额)达到京东经营多年才达到的水平,原因就在于此。
拼多多的第二个创新是在定位上,把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下沉市场,即我国非一二线城市。有很多人认为,下沉市场购买力不足,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从总体上看,下沉市场的用户收入确实偏低,但其可支配收入并不少,购买力也不弱。同时,下沉市场的用户对品牌认知比较少,消费者在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还是价格,这就给主要销售低价产品的拼多多以巨大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乡土社会的特征,亲朋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就给拼多多的社交电商策略提供了施展场地。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拼多多就能有稳定的收益和利润来源,其未来业绩也就有了保证。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迅速崛起的同时,拼多多也在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例如,商品质量差、假冒伪劣多一直是拼多多的短板。为克服这一问题,拼多多一方面积极推进平台治理,对假冒伪劣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则开始积极整合上游工厂,根据用户需求为其定制质量可靠的产品。通过这两个手段,人们对拼多多的负面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观。
纵观拼多多的崛起,虽然它的起点相对低,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未必好,但却一直在改进自己。从这个角度看,它能获得现在的成绩,不那么令人意外。
故步自封,错过技术变迁重要机遇
拼多多等新贵的高歌猛进,与百度的落伍,恰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曾几何时,在BAT三巨头中,百度的技术实力是最强的,在对业务的经营上也十分下功夫。在一次访谈中,其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对媒体表示,谷歌是因竞争不过百度才退出中国的。很多人对李彦宏的这段表述颇为不屑,认为其完全是在吹牛。但事实上,只要我们复盘一下谷歌退出中国前的竞争态势,就会发现这大部分是事实。
虽然谷歌实力雄厚,但是平心而论,它在本土化上做得不太成功,其搜索结果并未很好地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相比之下,当时的百度却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搜索算法进行了调整,使其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一点,让它在和谷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根据艾瑞网的数据,在2009年,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上的份额为63.1%,而谷歌仅为33.2%。可见,要说当时的百度靠实力战胜了谷歌,也并不夸张。
然而,当谷歌离开中国后,没了竞争压力的百度似乎失去了方向。尽管手中拥有其他互联网企业难以企及的技术实力,但百度想的,已不再是如何用这些技术开疆拓土,而是怎么将手中巨大流量变现。于是,在用先进算法计算出的搜索结果前面,加上了各种广告,甚至虚假的信息,用户的使用体验从此一落千丈。加之魏则西事件等公共事件的影响,百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渐渐地从“度娘”变成了“百毒”。公众的印象一旦形成,要扭转是十分困难的。百度形象的恶化,对其在广告市场上的收益造成了直接的打击,这让百度的经营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如果情况仅是如此,百度还不至于很快掉队,但两个重要的技术变迁却加速了这一进程。一个技术变迁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PC时代不同,在移动互联时代,很多内容的提供者都将内容封闭在自己的APP中,这让百度的搜索技术使用范围开始缩小。另一个技术变迁是个性化推荐的兴起。从技术逻辑上看,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做的是“人找内容”,而个性化推荐则是直接把用户要找的内容推给他们。
事实上,百度早就拥有了这一技术,但搜索的利润过于丰厚,因此它并未将更多资源从搜索调配到产品研发上。正是这一疏忽,给了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产品机会。由于个性化产品更符合用户偏好,因此它很快就赢得了大量用户,也顺带抢走了百度的大批广告资源。
纵观百度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某种程度上,恰是由于其满足于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不再创新,间接导致了其掉队。同样,如果拼多多不再进取,等着它的,可能是同样的结局。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只想停在原地,就随时可能被时代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