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云软件大战升级 Salesforce收购Slack施压微软

云软件巨头Salesforce周二宣布以277亿美元收购聊天软件开发商公司Slack,成为软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之一,但交易金额仍然低于IBM在2018年对红帽(Red Hat)公司的收购。

这也是Salesforce 21年来的最大一笔收购,Salesforce近年来收购动作不断。该公司去年以153亿美元收购了数据可视化分析公司Tableau;2018年Salesforce以65亿美元收购了另一家数据集成公司MuleSoft。

分析认为,Salesforce对Slack对收购,将补全其在云计算软件领域的能力,在远程协同工作领域与微软公司更好地竞争。商务聊天软件开发商Slack拥有超过13万付费客户。

根据协议,Salesforce将以每股45.86美元的价格收购Slack,这一收购价格对Slack的估值达到了明年预计收入的24倍以上。在上周有关交易的消息传出后,Slack股价暴涨38%,从不到30美元上涨至周二收盘的43.8美元。今年以来,Slack股价已经上涨超过95%。

Salesforce最初是从销售云软件起家。近年来,公司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一路赶超了甲骨文、SAP和IBM等传统云软件技术厂商,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软件公司之一。周二,Salesforce公布的第二财季财报显示,该季度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在体验经济的推动下,Salesforce对Slack的收购为它的产品线装上了翅膀,从而形成Salesforce+Slack对抗Dynamics+Teams对竞争格局。”一家云计算国际巨头资深人士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Dynamics是微软企业管理应用软件的解决方案。

华尔街券商韦德布什(Wedbush)分析师丹·艾维斯(Dan Ives)在一份投资报告中写道:“这笔交易对微软而言影响重大。Slack一直是Teams的重要竞争对手,现在这场竞争已经升级成为微软和Salesforce之间的赛跑。”

Slack的成功使它成为硅谷的传奇之一,并曾获得谷歌风险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在2017年初,Slack的年收入还只有1亿美元,两年后便飙升至4亿美元。Slack去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尽管股价一度经历过山车,但目前已经回升至40美元上方。

国内数据库公司柏睿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刘睿民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Slack是企业级的工作协同工具,Saleforce作为一家软件巨头,需要在不同领域进行协同,这也是Salesforce接连收购三家软件公司的逻辑。美国企业级的软件市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这是中国市场所不具备的。”

根据IDC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新报告,在持续的数字化转型投入的助推下,2019年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全球收入同比增长7.5%,达到2246亿美元。其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依次为SAP、甲骨文、Salesforce、Intuit和微软,收入份额分别为7.7%、5.1%、5%、3%和2.1%。

IDC主管企业应用软件和数字化商务的项目副总裁Mickey North Rizza表示:“数字化转型计划正在给企业组织带来影响深远的变化,比如可以随时随地工作,因认知和预测流程而发现新的更具价值的信息,以及使用基于云的现代企业应用软件重塑企业体验。”

IDC预计,全球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为3.4%,到2024年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收入预计为2657亿美元。公共云软件收入的份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40.3%增长到2024年的56.8%,这主要是由于增长机会明显偏向云应用软件。

此外,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正在利用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针对更广泛的工作流获取更实用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应用软件带来新的使用场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盘整了近三个月后,苹果在最近前五个交易日持续反弹。

周二苹果股价进一步上涨3%,华尔街两篇报告纷纷表示看好该公司明年的业绩表现。

大摩:5G提振需求,明年苹果利润或将增长40%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aty Huberty认为,根据一项针对5G的消费者调查发现,需求「远超市场想象」,并且有可能推动明年成为「史上最强劲的智能手机升级年」。

Huberty写道:

我们认为,消费者对5G的需求强于预期。根据我们对美国和中国近3500名消费者的调查,消费者智能手机的购买意愿是最近历史上最高的。主要的驱动力是对5G的需求,这是现在美国和中国消费者在升级的主要原因——与最近的其他任何技术升级相比,5G是更大的催化剂,相对于投资者的谨慎态度,这是一个更加乐观的信号。

除了苹果,摩根士丹利还认为不少半导体和通信巨头都将受益于5G技术的升级换代,该行对T-Mobile美国、中国移动、高通、爱立信、台积电、台达电子、舜宇光学、村田制造所和三星均给出了跑赢大盘的评级。

Huberty团队预计,20219月,iPhone的出货量将同比增加12%2.68亿台,iPhone的平均售价则将增长9%842美元。

该团队将苹果在乐观假设下的目标价从171美元上调20美元至191美元,这意味着在乐观情形下,大摩认为,和周二的收盘价相比,苹果还有55.64%的上涨空间。

该行称:

我们调查意味着,苹果2021年的盈利有40%的增加空间。

不过,Huberty团队预测的iPhone出货量和华尔街的平均预期相比,高出了5500万台。

Huberty团队依然维持其对苹果基本假设下的目标价136美元不变。Huberty称,该团队将继续观望未来苹果一两个季度的表现,然后适时作出调整。

Loop Capital:市场低估了苹果

Loop Capital分析师Ananda Baruah将苹果股票的股票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设定目标价为131美元。这意味着,和周二的收盘价相比,苹果仍有6.75%的上涨空间。

Baruah认为:

不论是市场普遍看好还是市场担忧iPhone出货量,苹果股票的表现历来都优于大盘。

目前,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对iPhone出货量的预测会出现上升的共识,此外,市场普遍认为MaciPad以及AirPodWatch等的良好销售势头可能持续到2021年。

由于产品和服务增长顺风顺水,我们认为苹果的股票仍将跑赢标普500指数。

Baruah特别认为,在之前的三个季度中,华尔街对iPhone的销量和收入的共识看法过低,他认为华尔街同样低估了Mac的销量。

 

 

Telsey Advisory Group:上调游戏驿站(GME)目标价至19美元,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基于2021年5倍EV/EBITDA,Telsey Advisory Group维持游戏驿站(GME)“跑赢大盘”评级,将目标价从10美元上调至19美元。

该机构分析师Joseph Feldman预计,第三季度其销售额将同比下降32.2%,至9.75亿美元。公司此前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第三季度开局不佳,预计第三季度业绩将与第二季度持平。此外,公司还预计9月和10月的销售额将出现下滑,因为一些新产品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4月发布,而PS4和Xbox One的供应也受到限制,因此部分抵消了任天堂Switch的销售表现。

Feldman认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第四季度,随着新游戏机的推出,预计该季将扭转艰难的销售趋势。他还指出,公司的门店管理合理化、数字化举措和更新的业务线都是未来的利好因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盘前股价跌近10%,大摩宣布下调公司评级

12月2日(周三)美股盘前,大数据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盘前股价跌近10%,截至北京时间20:01,该股跌9.51%,报23.23美元。

12月2日,大摩将Palantir的目标评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17美元;而上周做空机构香橼发布沽空报告,表示做空大数据公司Palantir,并将其2020年的目标价定为20美元。香橼认为,Palantir目前的股价表现使该股不再是一只股票,而是一个彻底的赌场。今年11月份,Palantir的股价一路飙升,当月累计上涨了206%。上周该股累计上涨了52.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政府明年将就反垄断起诉谷歌和脸书,苹果或也难逃诉讼

谷歌和Facebook(脸书)预计将于2021年1月底在美国面对新的反垄断诉讼。在接下来针对科技巨头活动的持续调查中,也不排除苹果同样被起诉的潜在可能。

据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针对谷歌和Facebook的诉讼已经有多达4项,可能会在接下来几周或假日季后正式展开,目前关于诉讼的细节尚不明确,但据说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反垄断当局都参与其中。

消息人士认为,这些诉讼将基于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对谷歌搜索和广告的支配地位,以及Facebook对社交媒体控制的调查进行。

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当天报道,这些诉讼是美国司法部于2020年10月针对搜索业务向谷歌发起诉讼之后不久后跟进。诉讼认为,谷歌滥用其地位,成为了互联网的“守门人”,通过一系列的安排保证消费者使用它的搜索服务,而不是竞争对手的,比如花钱保证浏览器中的优先位置,以及一些和安卓系统有关的协议。

据称,一个美国各州检察长的联盟正在试图向谷歌发起一个反垄断诉讼,该诉讼关于谷歌的广告业务,以及它2008年对互联网广告服务公司DoubleClick的收购。这类收购帮助谷歌支配了在线广告,让其他公司更难直接与它竞争。

知情人士还透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Facebook的反垄断诉讼即将获得批准,即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这类公司是否抑制了竞争。批准目前被延迟的原因部分是因为还没决定究竟是使用FTC的行政法院还是美国地方法院,因为美国地方法院可能会允许FTC的诉讼与当地州检察长的诉讼联合进行。

如果对Facebook的这一诉讼得以发起,这将是美国政府对社交网络巨头发起的首个诉讼。

苹果和亚马逊是另外两家因反垄断被审查的科技巨头。亚马逊因零售业务的运营遭到抨击,苹果则此前被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指控,称其通过应用商店(App Store)的规则获得了垄断权力。

对苹果和亚马逊这两家公司而言,当前形势下对其他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诉讼,可以说是随后跟进起诉他们的先导。

AppleInsider报道称,如果对苹果发起诉讼,除了应用商店的垄断问题之外,可能还会加上对苹果一系列全球其他行为的指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日前,特斯拉因为质量问题再次登上热搜榜。11月27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已就前悬架安全问题对114761辆特斯拉汽车展开调查。接受调查的车型包括2015年至2017年生产的Model S和2016年至2017年产的Model X车型。

与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日前,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还将特斯拉纳入标普500指数。随后,特斯拉(TSLA)股价大涨,最高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超越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美国第六大上市公司。

截至美东时间11月30日,特斯拉股价下跌3.1%,报收567.6美元/股,总市值为5380亿美元。

11.5万辆汽车因安全问题被调查

日前,NHTSA表示将对特斯拉涉事车辆进行单独调查,并将其升级为结构工程力学分析。有观点称,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对这些车辆采取强制召回措施而做准备。

此次调查开展的缘由是,NHTSA称共接收到43份针对特斯拉前悬架上连杆出现故障的投诉,其中32起故障是在低速停车下发生,11起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另外 8 起投诉可能涉及悬架故障,但尚未通过照片或服务记录予以确认。该机构表示:“投诉似乎表明趋势正在增加,在过去三个月中,有三起高速公路事件被举报。”涉及到的投诉主要是指球形接头附近的连接可能会失效,从而导致轮胎和轮辋之间发生接触。

事实上,这一问题并非首次出现。11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区法院就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汽车悬架问题收到对该公司的集体诉讼,诉讼称有关缺陷可能导致前悬架和后悬架控制臂组件过早失效。

2017年,特斯拉就此问题在美国发布过一份服务公告,报告中称部分Model S以及Model X在生产过程中前悬挂的安装并未按照指定工序装配,可能不符合特斯拉的规格要求,会导致前悬架连杆故障。不过,特斯拉认为驾驶员仍然可以控制车辆,但结果是轮胎可能会接触到车轮拱罩衬里,而特斯拉也并没有因为此事对车辆进行召回。

11月25日,NHTSA公告称,特斯拉发布了两份召回通知。召回的对象为9136辆2016年款的Model X和401辆2020年款的特斯拉Model Y。其中,Model X召回原因是天窗装饰件的前部和后部是在没有使用底漆的前提下粘合,可能会导致部分装饰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分离。Model Y召回是因为上控制臂和转向节之间的螺丝没有拧紧,可能导致分离。

在中国市场已累计3次召回

不止是在美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今年已累计3次召回进口车辆,时间分别是2月14日、10月23日和11月27日,涉及车辆逾3万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2月14日,特斯拉因其车辆在长期暴露于高腐蚀的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3183辆Model X系列汽车,并提供免费维修服务。10月23日,特斯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因车辆前悬架连杆存在故障,自即日起召回29193辆进口Model S、Model X电动汽车。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不过,在递交NHTSA的信件中,特斯拉却辩称其车辆悬架出现损坏并非质量问题,并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的环境因当地道路和驾驶条件而需要更强的悬架”和中国车主的滥用,无须对车辆进行召回。

11月27日,特斯拉因“车顶饰板表面的底涂剂可能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饰板的附着力可能减弱,极端情况下饰板可能会从车辆上脱落”的原因,召回生产日期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X车辆,共计870辆。

尽管进行过多次召回,但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仿佛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公开数据显示,10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已达到12143辆。相关机构预计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有望占其全年电动汽车交付量的40%。

此外,11月30日,工信部官网显示,第37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将特斯拉Model Y纳入其中,这意味着特斯拉已经获准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其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并免征车辆购置税。

据了解,该特斯拉车辆型号为TSL6480BEVBA0,续航里程最高可达594公里,官网显示售价分别为48.8万元和53.5万元,将于2021年初在上海超级工厂下线并交付。目前,特斯拉正在其上海超级工厂内扩建Model Y厂房,而该厂房已接近完工。从各种迹象来看,Model Y很快会开始量产。

根据2020年补贴政策,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才可享受补贴,否则无法享受补贴。为享受补贴政策,今年以来,特斯拉Model 3曾连续两次大幅降价至24.99万元,这也使其连续多月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榜第一位。而对于国产特斯拉Model Y最终上市的价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还会出现较大幅度下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1月30日,Moderna公司宣布,其基于mRNA技术的新冠候选疫苗mRNA-1273完成3期临床试验中的主要疗效数据分析。基于196例出现症状的COVID-19病例的主要疗效分析表明,该疫苗的有效率为94.1%。值得一提的是,所有30名重症COVID-19病例均出现在对照组,这意味着在预防重症COVID-19病例方面,这款疫苗的有效率达到100%。

Moderna同时宣布,计划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紧急使用授权(EU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有条件批准。

有效率超94%,对重症100%有效

Moderna称,此次3期临床研究(称为COVE研究)招募了30000多名参与者,其主要终点是基于第二次疫苗接种后两周开始确认和裁决的COVID-19病例的分析。根据预先确定的疗效成功标准,此前在第一次中期分析中已证明了疫苗的效力,总共95例。

此次主要分析是基于196例病例,其中安慰剂组中观察到185例COVID-19,而mRNA-1273组中观察到11例,疫苗效力估计为94.1%。次要终点分析了COVID-19的严重病例,包括30例严重病例。30例全部发生在安慰剂组,而在mRNA-1273接种组中无一例:意味着在预防重症COVID-19病例方面,该疫苗达到100%的有效率。迄今为止,在这项研究中有1例与COVID-19相关的死亡,发生在安慰剂组。

在年龄、种族和族裔以及性别人口统计方面,疗效是一致的。196例COVID-19病例包括33名老年人(65岁以上)和42名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的社区,包括29名西班牙裔或拉丁裔,6名黑人或非裔美国人,4名亚裔美国人和3名多种族参与者。

mRNA-1273的3期研究的安全性正在进行持续审查,未发现新的严重安全问题。根据先前分析,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疲劳、肌痛、关节痛、头痛和注射部位的红斑/发红。第二次给药后,mRNA-1273组的自发性不良反应的频率和严重性增加。

Moderna将把第三阶段COVE研究中的数据提交给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同时如果获得EUA和类似的全球授权或批准,政府以及全球利益相关者将为分发mRNA-1273做好准备。到2020年底,预计将有大约2000万剂mRNA-1273可用,有望在2021年在全球生产5亿至10亿剂。

据了解,FDA已告知该公司,预计FDA疫苗与相关生物制品咨询委员会(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VRBPAC)将在2020年12月17日安排审评mRNA-1273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的会面,比同样在申请紧急使用、预计12月10日开会审查的辉瑞疫苗并不会晚太多。

受此影响,Moderna隔夜股价暴涨,截至收盘,涨幅超20%,续刷历史新高。该公司股价年初至今总涨幅已接近700%,最新市值超过600亿美元。

新冠疫苗进入上市竞赛阶段

随着各大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研究分析结果逐步出炉,全球新冠疫苗进入上市竞赛阶段。

一周前,11月22日,辉瑞和BioNTech宣布向FDA提交其mRNA疫苗候选物BNT162b2获得授权(EUA)的申请,称有望在2020年12月中旬之前在美国高危人群中使用该疫苗。11月18日,辉瑞和BioNTech 宣布结束了其新冠候选疫苗三期临床研究,达到了所有主要功效终点。这是继此前11月9日宣布首次中期分析中获得成功后又一进展。

11月23日,阿斯利康宣布其与牛津大学合作的新冠候选疫苗AZD1222达到预防COVID-19的主要功效终点。其时,阿斯利康称准备立即将数据提交监管机构,向世界各地有条件或早日批准框架的当局提交。

11月25日,据新华财经消息,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晟怡表示,中国国药集团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请。此前,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灭活疫苗接种II剂保护率100%,完成临床试验便进入审批环节,预计今年12月底能够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Moderna宣布其中期结果为94.5%的当天,英国已购买了500万剂疫苗,上周又购买了200万剂。但Moderna预计到三月才可以向英国供应疫苗。此前,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Moderna已获得美国联邦基金24.8亿美元的资金,是特朗普政府“扭曲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该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交易,但美国将首先获得使用权。Moderna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2000万剂疫苗准备在美国使用。

A股将迎来这些机会?

12月1日,A股疫苗股表现抢眼。截至收盘,博晖创新涨超8%,康泰生物、冠昊生物涨逾5%,卫光生物、智飞生物、长春高新、沃森生物等纷纷拉升。

兴业证券指出,疫苗行业成长趋势显著,新冠疫苗有望加速短期业绩。随着行业供需结构变化,具有创新能力的国产疫苗企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行情。未来,两类企业有望在国内疫苗行业的创新大潮中脱颖而出。

首先,随着国内疫苗市场准入门槛提升、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龙头疫苗企业将充分获益,稳定的现金流可支持多管线同步推进,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为市占率的有利保证,强大的全国性配送网络与销售体系加速产品渗透率提升。

而部分研发能力强,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创新疫苗企业也有望弯道超车,享受独家品种的先发优势,通过技术改进突破产能瓶颈,以专业化的学术推广与宣传教育敲开终端市场。

建议关注:

(1)具有体系化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实现强者恒强:康泰生物(四联苗,13价肺炎、二倍体狂苗在研)、智飞生物(EC+微卡在研,代理HPV、五价轮状)、华兰生物(四价流感)、沃森生物(13价肺炎、HPV2价报产);

(2)具有出众创新能力的后起之秀,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康希诺(四价流脑在研)、万泰生物(HPV2价,HPV9价在研)、百克生物/长春高新(鼻喷流感)、康华生物(二倍体狂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亚马逊黑色星期五及网购星期一期间,全球第三方卖家销售额超48亿美元

2020年亚马逊黑色星期五及网购星期一期间,全球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第三方卖家销售额超48亿美元,同比增长60%。截至目前,黑色星期五及网购星期一期间,包含中国卖家在内的全球中小企业中逾71000家销售额超过10万美元。

此前,亚马逊宣布额外投入1亿美元帮助全球中小企业在亚马逊Prime 会员日及年终购物旺季实现业务增长并触达更多消费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防水哦”“进水不保修呢”,这个国家“严打”苹果:罚款1000万!

继“降速门”事件后,苹果又因误导性商业行为被开出高额罚单。

11月30日,据路透中文网报道,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在周一对苹果公司处以1000万欧元(约合7867万人民币)的罚款,原因是苹果在该国的iPhone广告营销中存在不正当的商业行为——苹果公司被指控在宣传信息中误导性地宣称几款iPhone手机有防水功能,但并未说明它们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才具有该性能。该贩售iPhone的商业手法被认为具有“激进性及误导性”。

苹果涉嫌防水虚假宣传

意大利开出1000万欧元罚单

据悉,自2016年iPhone7发布,苹果就宣称手机具备IP67级防水功能(常温下,当外壳暂时浸泡在1米深的水里将不会造成有害影响)。到了iPhone 12时代,苹果的防水级别已经达到IP68 (在最深6米的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

iPhone12系列截图来源:苹果官网

据苹果官网对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的介绍:可防溅、抗水、防尘,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经测试,其效果在 IEC 60529标准下达到IP68级别。防溅、抗水、防尘功能并非永久有效,防护性能可能会因日常磨损而下降。请勿为潮湿状态下的 iPhone充电;请参阅使用手册了解清洁和干燥说明。由于浸入液体而导致的损坏不在保修范围之内。

如果手机厂商针对防水性能进行宣传,而又不给进水的iPhone保修,这显然就是一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认为,苹果为 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 11、iPhone 11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设计的广告中,宣传手机支持最大深度为 1 米至 4 米之间长达 30 分钟的防水特性,存在误导行为。

iPhone11系列截图来源:苹果官网

据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声明,苹果的宣传信息并未澄清防水性能仅在特定条件下才有效,例如在使用静态和纯净水的受控实验室测试期间,而不是在消费者正常的使用条件下。

监管机构还对苹果的保修条款提出了质疑,苹果在免责声明中声称受到液体损害的手机不在保固之列。如果手机受到水及其他液体的损害,苹果拒绝提供售后保修帮助,这不妥当还涉嫌欺骗消费者。因此,意大利相关机构认为不宜推行以“耐水”为特征的“激进”商业行为。

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认为苹果妨碍消费者行使《保修法》或《消费者法》规定的权利。基于此,该监管机构决定对苹果分销国际公司和苹果意大利公司处以总计1000万欧元的处罚。

苹果对上述消息不予置评。

网友:XS max苹果宣传防水

其实是不防水的?

苹果手机“不防水”的投诉案例不只出现在意大利。如搜索“苹果手机进水”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就有142条结果,每经小编发现有不少用户投诉苹果手机进水会导致手机出现摄像头起雾、Face ID无法使用等问题,手机提示摄像头出现问题。

例如有用户在9月30日发帖称,其在使用时手机进水,随后手机出现故障,到店检查时,售后人员拆机发现其中一个螺丝有生锈情况。其认为苹果公司宣传iPhone 8具有防水功能,宣称防水等级达到 IP67级(可在最深1米的水下停留时间30分钟),最终并未达到防水效果,与官方宣传的防水性能相差甚远。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一位姓严的消费者购买了一部iPhone XS Max因进水2分钟导致手机损坏(2018年10月份购买的手机),苹果售后店检测后给出的维修费是4600元。严先生认为苹果官网广告写着“水下停留最长30分钟”,质疑苹果广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彼时,苹果方面回应称,iPhone所指的是“抗水”而不是“防水”,手机只能防水溅,哪怕新手机进水也不保修。

每经小编在苹果中国官网查询“防水”问题,有网友提出问题“xs max苹果宣传防水,其实是不防水的?”

对此苹果官方答复称,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防水效果在IEC 60529标准下达到IP68级别(最深2米的水中放置最长30分钟)。iPhone XR、iPhone X、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7和iPhone 7 Plus防水效果在IEC 60529标准下达到IP67级别(最深1米的水中放置最长30分钟)。防溅、抗水、防尘性能并非永久有效,防护性能可能会因正常磨损而下降。浸液损坏不在保修保障范围内,但您可能享有消费者权益法赋予的权利。

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可防常见液体的意外泼溅,如苏打水、啤酒、咖啡、茶水和果汁。如果遭到泼溅,请用自来水冲洗受影响的区域,然后将iPhone擦干并使它变干燥。

iPhone或iPod因浸入水和其他液体而导致的损坏不在保修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陷入意大利反垄断机构的监管之下。意大利之前曾对iPhone电池续航下降进行过调查,并于2018年就苹果智能手机“计划淘汰”而进行了1000万欧元(约合7867万人民币)罚款。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Zoom视频通讯(ZM)盘前跌逾5%,Q3营收同比增长超300%

12月1日(周二)美股盘前,Zoom视频通讯(ZM)股价下挫,截至北京时间17:30,该股跌5.09%,报454美元。

财报显示,该公司Q3营收7.772亿美元,同比增长逾365%(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过300%),分析师预期6.934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9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0万美元大幅增长89倍。三季度营收的成本为2.587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959亿美元。

此外,截至第三财季末,雇员超过10人的客户数量约为43.37万,高于市场预期的38.67万,较去年同期的7.41万增长485%,与二季度的同比增幅458%基本持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