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效仿通用电气?传霍尼韦尔(HON)将分拆为三家公司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获悉,据报道,霍尼韦尔(HON)计划分拆为三家独立公司。这家工业巨头预计将于周四宣布将其航空航天部门从自动化业务中分离出来的决定,同时继续推进已经计划好的先进材料部门的分拆。

大约一年前,霍尼韦尔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Vimal Kapur启动了一项战略评估。该公司面临着来自激进投资者Elliott投资管理公司越来越大的压力。去年,Elliott投资管理公司以通用电气重组成功为由,推动分拆。

此前,通用电气决定将其拆分为三个独立的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医疗保健——这一决定极大地提升了其市值,仅航空航天部门目前的市值就约为2150亿美元。

霍尼韦尔目前市值近1500亿美元,表现落后于大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目标。该报告称,计划中的分拆旨在提高财务灵活性,并简化各业务的管理。

Kapur于2023年6月成为首席执行官,他已经开始重塑公司,宣布了分拆先进材料部门和剥离个人防护设备业务的计划。霍尼韦尔也在寻求收购,过去两年在交易上花费了约100亿美元,其中包括以50亿美元收购一家安全业务,以及以20亿美元收购航空航天和国防技术。

据报道,分拆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完成。霍尼韦尔约40%的收入来自航空航天,为波音(BA)和其他制造商提供发动机和驾驶舱系统。尽管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强劲,但其工业和楼宇自动化部门的疲弱表现拖累了盈利。

独立的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业务将成为最大的上市航空航天供应商之一,2024年的收入将达到150亿美元。自动化业务去年创造了180亿美元的收入,而先进材料部门的收入约为40亿美元。在分拆之后,霍尼韦尔预计将继续其规模较小的收购战略,以加强其新独立的业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大摩展望美股垂直软件行业:2025年前景向好,建议绩后逢低买入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根据摩根士丹利最近发布的美股垂直软件行业展望报告,尽管该行业在2025年有望迎来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却颇具复杂性与挑战性。摩根士丹利继续看好Toast(TOST)和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 Holdings(CCCS),建议投资者在绩后逢低买入。

宏观经济形势方面,新一届美国政府的行政命令、关税和贸易政策备受投资者关注。虽然Lightspeed POS(LSPD)和BigCommerce Holdings(BIGC)的商业平台理论上会受到关税的影响,但Lightspeed 的零售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实体店(跨境交易有限),而BigCommerce的商业模式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支付收入流,这应该会减轻潜在关税对财务业绩的影响。摩根士丹利的调查还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在2025年初保持高位,餐饮和旅游消费有所恢复。

具体而言,摩根士丹利予餐厅技术公司Toast“增持”评级,目标价为46美元。摩根士丹利预计公司第四季度财报将展示出持续的增长势头和上行空间,尽管管理层暗示未来利润率温和扩张可能会导致2025年的初步指引低于市场预期。第四季度关键增长驱动因素(如门店数量、金融科技使用率、软件平均每用户收入)或积极的门店扩张言论可能会推动Toast股价上涨,但在2025财年指引公布之前,摩根士丹利保持谨慎。

摩根士丹利予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 Holdings“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5美元。摩根士丹利认为该公司在2024年底收购EvolutionlQ提供了引人注目的增长机会,新增的工人工伤/伤残保险业务拓展了该公司的潜在市场规模,但整合成本可能影响2025年利润率。

不过,摩根士丹利认为,Toast和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 Holdings的投资主题和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第四季度业绩公布后的任何回调将带来买入机会。

摩根士丹利维持对BigCommerce Holdings的“持有”评级,目标价为8美元。该公司股价在过去三个月上涨16%,略高于同行,强劲的电子商务需求指标和假日消费数据为其股价提供了支撑。但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业绩不佳,2025年指引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公司正在加强销售组织,同时也在B2B、企业和商店/多品牌零售领域寻求未来的增长机会,但核心业务增长前景有限。该公司的估值反映了其平均利润率较低和增长前景不确定的情况。

摩根士丹利维持对Lightspeed POS的“持有”评级,目标价为18美元。摩根士丹利表示,战略转型后软件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获取情况仍需观察。公司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软件销售,并加速支付业务的整合。公司主要聚焦北美零售和全球酒店业,同时减少对北美餐饮/酒店业和全球零售业的投入,管理层认为这一调整将带来更强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但市场对此持谨慎态度。摩根士丹利表示,公司当前估值较低,但需等待战略转变和执行推动业绩改善的证据。

摩根士丹利维持对旅游软件和技术提供商Sabre(SABR)的“持有”评级,目标价为4美元。摩根士丹利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未来6个月的旅游意愿将继续保持稳定。摩根士丹利预计该公司2024年下半年业绩将比指引更强劲,但对实现2025年目标所需的营收增长感到担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优步(UBER)遭遇“拉美货币风暴”,自动驾驶战略能否突围-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优步(UBER)的股价在周三继续下跌,当日收盘下跌7.56%,报64.48美元。这一走势主要源于公司2025财年的前景预期以及第四季度面临的较大货币风险令华尔街失望,导致股价在开盘时大幅下跌。

Wedbush分析师斯科特·德维特(Scott Devitt)表示“我们认为,对于一家基本面强劲的公司来说,近期股价的波动是没有必要的。”他补充称,尽管优步继续实现稳健增长和利润率扩大,但市场预期也随之上升。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优步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承认存在货币风险,尤其是对于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的业务而言,这三个国家是优步运营的前20个国家。

不过,科斯罗萨西指出,尽管货币波动会影响公司营收,但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司机和商家的报酬都是以当地货币支付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对冲。

他补充道“因此,我们经营公司的方式是,虽然外汇波动会影响我们的营收,但作为管理团队,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减轻这些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我们会继续推动利润率的持续提升,就像过去几年我们所做到的那样。”

此外,科斯罗萨西还确认了优步对自动驾驶汽车(“AV”)功能的承诺,并强调其作为“AV参与者不可或缺的市场合作伙伴”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最近宣布与谷歌旗下的Waymo合作,在奥斯汀向乘客开放其“兴趣列表”,距离正式推出又近了一步。

此次合作将由优步负责管理任务,而Waymo将继续测试和运营其自动驾驶汽车。一旦该平台下个月推出,乘客将能够直接从优步应用程序召唤Waymo无人驾驶出租车。

华尔街分析师詹姆斯·福德(James Foord)表示“无论谁先开发出这项技术,优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可扩展平台都确保它在未来自动驾驶叫车服务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他补充称,在5万亿美元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中,优步可能带来1万亿美元的收入,因此其目前的估值非常便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亚马逊(AMZN)Alexa迎来“换脑时刻”:生成式AI版本即将亮相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媒体援引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亚马逊(AMZN)即将发布其期待已久且多次推迟的“Alexa”生成式人工智能语音服务助手————相当于语音版本的ChatGPT,并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该生成式AI助手预览。一旦发布,这将是Alexa自十多年前首次推出以来最重要的升级,当时它加速了一波数字化助手的普及浪潮。

亚马逊周三向媒体发出了2月26日在纽约举行的活动邀请函,活动将由设备和服务团队负责人帕诺斯·帕奈主持。一位发言人表示,此次活动以亚马逊Alexa为重点,但拒绝进一步置评。

生成式A所I驱动的语音助手Alexa对于亚马逊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风险。亚马逊拥有超过5亿台支持Alexa的终端消费电子设备,亚马逊希望通过这次升级将数亿用户中的一部分转化为付费客户,从而为这一尚未盈利的业务带来一定程度回报。

据了解,这项生成式AI服务将能够依次响应多个提示,公司高管表示,它甚至可以充当用户们的私人“代理”,在用户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为他们执行关键操作。这与当前版本形成鲜明对比,当前版本通常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独立的请求。

亚马逊高管们已安排在2月14日举行一次名为“Go/No-go”的会议,届时他们将就Alexa生成式AI升级改造的“市场准备程度”做出最终决定。亚马逊高层希望通过这一AI升级换代将Alexa从简单的语音助手转变为多功能智能管家,并探索商业化路径。

Alexa的改造升级面临着OpenAI、Alphabet旗下谷歌等AI领军者所推出的大众熟悉的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曾经面临的挑战,包括可能产生虚构答案(即“幻觉”)的风险。由于Alexa可以在汽车、电视、恒温器以及智能手机上进行使用,经过生成式AI升级改造后的Alexa可能成为日程安排甚至购物的必备日常工具。

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初步计划向有限数量的用户推出新的Alexa服务,并且不会收费,尽管公司曾考虑每月收取5至10美元的费用。亚马逊还将继续提供所谓的“经典版本Alexa”,即目前广泛提供的免费版本。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已停止为经典Alexa添加新功能。

贝佐斯的愿景

尽管苹果引以为傲的Siri语音助手比Alexa早三年推出,但亚马逊的Alexa服务极大地推动了语音助手的普及。然而,由于过去几年缺乏重大升级,Alexa对许多人来说仅用于厨房计时器和天气更新等最简单的数字化功能。

Alexa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创意,他设想了一种类似于知名剧集《星际迷航》中声控电脑的服务。希望一旦完善,用户们将依赖语音助手完成数百项日常任务,比如开灯、预热烤箱、访问互联网、播放音乐、写电子邮件以及呼叫出租车。

“未来的某一天——可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它可以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亚马逊当时的设备负责人戴夫·林普在近十年前表示。

由于这些高期望,语音助手Alexa的AI升级因对其响应内容质量和速度的担忧而多次推迟,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在内部将新服务称为“Banyan”和“Remarkable Alexa”,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科技巨头是否计划将其用作新产品名称。

在1月的《金融时报》采访中,亚马逊高管罗希特·普拉萨德当时承认了开发这一全新服务的一些障碍,包括消除“人工智能幻觉”的工作。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团队预测,如果大约10%的活跃用户(估计约为1亿台设备)每月为该服务支付5美元,亚马逊每年可产生约6亿美元营收。

记住客户偏好

新版本的Alexa旨在深度学习客户偏好,以帮助推荐音乐或餐厅,甚至推荐符合偏好的出行路线等私人定制功能,并允许用户在一次会话中给出多个提示指令,例如,用户们可以在汉堡订单发出之前进行修改,知情人士表示。知情人士称,它将与现有的Alexa终端设备兼容。

知情人士还表示,亚马逊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AI领域顶级初创公司Anthropic的人工智能软件来支持Alexa的AI功能。亚马逊已向该公司投资了大约80亿美元。知情人士强调,亚马逊经过重磅改造后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Alexa将由Anthropic所推出名为Claude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核心模型驱动,而不是这家科技巨头自己所推出的AI大模型所驱动。

知情人士称亚马逊使用公司内部软件集成的新型Alexa初步版本遇到一些难题,其中包括有时需要六到七秒才能识别提示并进行回复。因此,亚马逊转向了号称“OpenAI最强竞争对手”的AI科技领域领导者Anthropic所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Claude,并表示该大模型嵌入Alexa的表现优于公司自己的AI大模型,并将Anthropic推出的Claude视为新版本Alexa的主要模型。

亚马逊并不是唯一一家尝试使用其他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来为其设备提供主要技术驱动力的大型科技公司。微软和苹果也与OpenAI签署了合作协议,将GPT系列大模型所驱动的最先进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嵌入它们的一些旗舰产品,以便将最先进的生成式AI技术与这些用户规模庞大的产品完美结合,进而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大幅增强企业型客户们的工作效率。谷歌则坚持将该公司的旗舰大模型Gemini嵌入谷歌各大核心服务平台与应用端侧,提升谷歌用户们对于谷歌产品的依赖度。

早在2023年9月,亚马逊展示了增强版Alexa的早期版本,但由于对内容质量的担忧,亚马逊多次推迟其发布日期,该版本从未向公众发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热”起来的高通(QCOM)-苹果(AAPL)基带要“搅局”?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高通(QCOM)于2025年2月6日上午的美股盘后发布了2025年第一财年报告(截止2024年12月),要点如下

1、整体业绩收入&利润,继续增长。高通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营收1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好于市场预期(109.3亿美元)。公司本季收入增速继续增长,主要受益于QCT业务中的手机、汽车及IoT等业务全面回暖;公司在本季度实现净利润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好于市场预期(30.4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于业务回暖的推动。

2、各业务细分核心业务继续回暖。手机业务仍然是公司各业务中的最大的一项,占比超过六成。在公司推出新品和安卓类客户出货回升的带动下,本季度手机业务维持两位数增长。此外,汽车及IoT的增长也都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是受智能座舱、AI PC及XR等相关需求提升的带动。

3、高通业绩指引2025财年第二季度(即25Q1)预期收入103-112亿美元(市场预期103.52亿美元)和调整后利润为每股2.7美元至2.9美元(市场预期的2.68美元)。

海豚君整体观点高通本次财报数据还不错,但后续交流中有所隐忧。

公司本季度的营收端和净利润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也都达到了市场预期,这主要是受手机、IoT及汽车等业务全面回暖的带动。

受益于2025年1月开始的中国补贴政策,高通对下季度预期的营收和non-GAAP每股收益也都不错,两项都达到了市场预期。虽然营收和每股收益环比有所回落,但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高通此前与ARM的纠纷也取得了部分裁决,判定高通未违反授予 Nuvia 的架构许可,且高通现有的与 ARM 的架构许可允许其继续开发通过收购 Nuvia 获得的定制核心,这也将有利于公司相关业务的开展。

在行业面回暖及补贴政策的影响下,公司的手机产品和消费电子类产品等有望继续维持增长。此外,AI PC和主流厂商合作的深入,也将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量。整体来看,公司2025年的业绩有望保持向好的趋势。

然而在盘后公司股价出现下滑,海豚君认为主要受财报后电话会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管理层谈到

1)“对整体市场的假设是,出货量同比持平或低个位数增长,在没有考虑中国补贴和AI换机潮等情况下”。从中看出公司对手机行业的整体预期相对偏低,影响公司相应业务的增速;

2)“公司与大客户(苹果)的调制解调器业务(基带业务)当前的协议只是到2026年。如果假定后续不合作,该部分收入就为0”。结合行业面及公司资料,海豚君推测苹果(AAPL)大约为高通贡献了10-20%的收入。如果相关合作停止,将直接影响高通的QCT业务。

虽然公司本次财报及下季度预期都还不错,但管理层透露“较低的手机市场预期和基带业务的或有变动”,都将直接影响高通中长期业绩的预期,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整体业绩收入&利润,继续增长

1.1收入端

高通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营收116.69亿美元,同比上升17.5%,好于市场预期(109.3亿美元)。公司本季度收入端继续回暖,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汽车及IoT业务的全面回暖带动。

1.2毛利端

高通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毛利6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其中公司在本季度的毛利率为55.8%,同比下滑0.8pct,符合市场预期(55.8%)。公司毛利率仍处于相对低位,但随着手机及相关下游市场的回暖,公司毛利率有望迎来回升。

高通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的存货有63.03亿美元,同比略增0.9%。结合过往数据看,海豚君认为公司的存货端已经改善。近两个季度的小幅回升,主要是公司对新品备货的增加,整体经营面仍然向好。

1.3经营费用

高通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的经营费用为29.53亿美元,同比增长8.4%。由于收入增速更快,公司本季度经营费用率继续下滑至25.3%。

具体费用端情况,拆分来看

1)研发费用本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2.3亿美元,同比增长6.4%。作为科技公司,研发费用仍是公司投入的最大项,本季度研发费用率下滑至19.1%;

2)销售及管理费用本季度公司的销售及管理费用为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3%,销售等费用情况与营收情况有一定相关性。

1.4净利润

高通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净利润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好于市场预期(30.43亿美元)。本季度净利率27.3%,盈利能力略有回落。

在剔除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的影响后,公司本季度的经营面利润同比和环比均有两位数的提升。主要是在下游领域逐渐回暖的带动下,公司经营面逐渐向好。

二、各业务细分核心业务继续回暖

从高通的分业务情况看,本季度QCT(CDMA业务)仍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达到86.4%,主要包括芯片半导体业务;其余的收入则主要来自于QTL(技术授权)业务,占比在13.2%左右。

高通本季度的主要增长,来自于QCT业务的带动,其中手机、汽车和IoT业务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QCT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部分,具体细分来看

2.1手机业务

高通的手机业务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营收7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好于市场预期(70亿美元)。本季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推出的骁龙 8 Elite 平台行业领先性能的推动,安卓高端机型的销量和产品附加值均有所提升。

本季度安卓高端机型销量增加,是由于终端消费者对近期推出的旗舰智能手机需求增强,以及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手机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

从行业数据看,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2亿台,同比增长1.7%。虽然手机市场出货量的整体增速相对有所回落,但公司的主要客户在本季度表现还是不错的。

安卓品牌中的VIVO、小米等厂商在本季度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尤其是VIVO在经历产业链去库存等影响后,本季度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4%。新品出货和相关客户的回暖表现,推动公司手机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受中国补贴等政策的推动,公司预期下季度手机业务的收入同比仍将增长10%,继续维持回暖的趋势。

2.2汽车业务

高通的汽车业务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营收9.61亿美元,同比增长60.7%,好于市场预期(9.02亿美元)。汽车业务是公司主要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一项,已经连续第六个季度创新高。随着汽车制造商采用公司的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连接芯片,为消费者带来下一代体验,新推出车辆中的相关产品内容持续增加,推动了这一增长。

在 CES 展会上,高通积极与多家企业建立新合作关系。与 Ops、Alpine、Amazon、Google、Leapmotor、Mahindra 和 Hyundai Mobis 等合作,利用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推动车内人工智能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发展;还与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Garmin 和 DCSV 等一级供应商扩大合作,采用骁龙 Cockpit Elite 平台,为软件定义汽车带来先进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在汽车智能化等需求的推动下,公司预期下季度的汽车业务仍将有50%的增长。

2.3 IoT业务

高通的IoT业务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Q4)实现营收15.49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好于市场预期(13.94亿美元)。在经历低谷后,公司的IoT业务迎来连续增长。

高通的IoT业务主要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边缘网络类和工业类产品。而从公司财报看,公司本季度得益于公司推出的新产品,这些产品采用行业领先的处理器,并在消费、网络和工业领域具备设备端人工智能能力。

当前公司的IoT业务收入主要由消费电子类产品、边缘网络类和工业类产品构成。此外,公司也将AI PC类产品放于IoT业务中。骁龙 X 系列平台已有超 80 款设计在产或开发中,目标到 2026 年商业化超 100 款,覆盖华硕、宏碁、戴尔、惠普和联想(00992)等领先 OEM 厂商。在市场份额方面,12 月骁龙 X 系列在美国零售市场超 800 美元 Windows 笔记本中占比超 10%。AI PC,也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

在消费电子等需求回暖及AI PC增长的带动下,公司预期下季度IoT业务有望实现15%的增长。

本文转载自“海豚投研”公众号,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蒋远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DeepSeek风暴席卷华尔街-多家大行剖析行业影响及投资新机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此前,DeepSeek开发出性能可与谷歌、OpenAI和Meta旗下相媲美且成本更低的开源大语言模型,引发股市震荡,英伟达等科技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后虽有所回升,但仍引发投资者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与思考。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以及花旗纷纷发表了相关研报解析这一现象级产品对行业及市场的影响。

小摩近日发表了DeepSeek相关研报,并分析得出一个关键主题,训练和推理成本有降低的潜力。这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平衡第一,当前应用大规模投资需求减少,与此前在经济上不可行的新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普及之间的平衡;第二,价值可能向上往应用层(推理)转移,同时也可能往下向基础设施层(训练)转移。

该行分析提出,短期内,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继续引领人工智能硬件的大量投资。从受DeepSeek影响的公司名单中,分析师根据受到正面或负面影响创建了两个投资组合。正面影响篮子(JPDSPOSI)包含Alphabet(GOOGL)、Amazon(AMZN)、博通(AVGO)、C3.ai(AI)等众多公司,涉及软件、半导体、互联网等多个行业。这些公司有望从DeepSeek带来的技术进步中受益,如成本降低、业务拓展等。

负面影响篮子(JPDSNEGI)包括Amphenol(APH)、Caterpillar(CAT)等公司,主要集中在金属与矿业、机械工程与建筑等行业。它们可能因DeepSeek导致相关业务需求减少或增长受限。

此外,该行还提出,DeepSeek的横空出世也将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对软件行业而言,DeepSeek将降低推理成本,加速智能体人工智能(AgenticAI)应用。人工智能模型的演进速度和成本负担这两个话题至关重要,通常这些创新大多发生在软件层面。基础设施层上,受DeepSeek推动,AgenticAI的加速应用将导致软件工作负载显著增加,从而将使支持这些系统开发的基础设施层的公司受益,如Elastic(ESTC)、GitLab(GTLB)等公司。数据层上,Confluent(CFLT)、Informatica(INFA)等公司将受益;大型软件公司中,Snowflake(SNOW)、Salesforce(CRM)可能受益,Oracle(ORCL)则可能面临数据中心建设计划调整风险。

互联网行业中,Meta(META)、Amazon、Alphabet等巨头虽需持续高额资本支出,但有望从开源创新中获益。Meta可将新模型进展融入Llama4;Amazon通过引入DeepSeek-RI模型增加选项并增加生成式AI用量和货币化;Alphabet的影响相对具有争议性,不过仍可借助创新加速AI代理开发和应用分发等。

半导体行业中,效率提升推动AI半导体需求增长,博通、Marvell Technologies(MRVL)、英伟达(NVDA)、美光科技(MU)等公司将受益;英特尔(INTC)因计算复杂度增加,服务器CPU需求可能受影响。硬件与网络行业中,由于推理阶段在长期将变得更为切实和真实,这对戴尔科技(DELL)、思科(CSCO)、美国网存(NTAP)等公司将有利;Fabrinet(FN)和Amphenol(APH)则因英伟达相关业务变化面临挑战。

此外,通信基础设施行业、金融科技与比特币挖矿行业、能源领域、医疗技术与分销行业、机械、工程与建筑行业等也将受益。

除摩根大通外,摩根士丹利也发布了相关报告。大摩称,从经济层面影响上,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计算成本下降类似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有望推动企业增加商业支出和提高生产力。依据杰文斯悖论,技术进步降低资源使用成本会增加整体需求,导致资源总消耗上升,同时也将促进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和产品创新,长期将提高生产力,实现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

不过,与此同时,该行Joseph Moore领导的半导体研究团队认为,DeepSeek的发展不太可能显著降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相关资本支出。其发展未影响投资规划,主要大语言模型开发商仍有大量基础设施支出计划。

斯蒂芬・伯德(Stephen Byrd)领导的团队强调了大语言模型开发商对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承诺的声明微软预计到2025财年在数据中心支出800亿美元;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Meta计划在2025年支出600-650亿美元,比2024年增加约50%;上周,Project 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也宣布,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为OpenAI建设新基础设施。大摩团队对美国数据中心建设规划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已知的建设目标是针对AI推理以及不涉及AI技术的其他用途,而非仅人工智能训练。

此外,数据中心相关ABS融资多服务于云服务等,而非人工智能训练,但数据中心相关ABS发行势头预计依旧强劲。

花旗近期发布的策略报告也显示,受DeepSeek事件及关税担忧影响,科技股遭大量抛售,称模型信号更看好金融、非必需消费品和通信行业,相对不看好科技、能源和必需消费品行业。

根据花旗股票行业资金流情况,上周,多头基金经理减持,抛售科技股、工业股和医疗保健股,同时买入非必需消费品股和材料股。对冲基金也为净卖家,减持科技股、材料股和能源股,买入金融股、非必需消费品股和工业股。总体而言,最新的周度资金流(数据截至1月31日周五)显示,这两类基金经理都有大量科技股资金流出,延续了DeepSeek新闻发布前一周的趋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Arm(ARM)版税大增23%!-DeepSeek引领的AI算力新范式,将催化“ARM浪潮”席卷数据中心-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芯片设计领域领导者Arm Holdings (ARM)最新业绩强劲,但对当前季度的营收给出了谨慎的预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人工智能(AI)算力支出放缓的担忧情绪,因此股价在盘后大跌。但是在看好Arm股价与基本面前景的分析师们看来,截至12月的三个月内整体业绩继续以超预期步伐增长乃积极信号,并且DeepSeek的出现或将驱动全球数据中心加速配置自研ARM架构服务器CPU,进而带动Arm业绩大幅扩张。

Arm上一财季许可类型业务和版税类型业务的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以及23%,但是这家芯片设计公司周三在业绩展望中表示,截至3月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将在11.8亿美元至12.8亿美元之间。尽管这一预测较之前有所上调,并且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平均预期基本一致,但部分分析师预计总营收可能高达13.3亿美元。对于市值高达1800亿美元且2024年以来乘着AI热潮股价暴涨150%的Arm来说,这份平淡的业绩指引无法令市场满意。

Arm这一偏向保守的中轨中距展望未带来任何惊喜,紧随PC与数据中心芯片巨头AMD(AMD)前一天发布的令市场失望的业绩预测,引发了市场对全球AI硬件市场繁荣景象可能稍显动摇的担忧。

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上个月推出了一款极低AI训练与推理成本的开源AI大模型,令市场对于未来科技巨头们的AI支出预期感到恐慌,DeepSeek引领的“低成本算力浪潮”已经令投资者们开始怀疑美国AI领军者们巨额支出的合理性,AMD与Arm疲软的未来业绩展望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于和AI基础设施相关的硬件提供商们营收与利润可能不及预期的担忧。

财报发布后,Arm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超8%。该公司股价今年迄今已大幅上涨40%。

但是在一些看涨Arm股价的分析师们看来,DeepSeek所引领的“低成本AI算力新范式”——即AI训练成本以及推理端Token成本骤降,有望大幅推动以卓越能效比和性价比著称的ARM架构加速渗透至全球各大数据中心,进而带动Arm业绩远远强于该公司公布的保守预期,毕竟相比于昂贵且能耗巨大的基于x86架构英特尔/AMD 服务器CPU,基于ARM架构的自研服务器CPU性价比要高得多。

Arm的设计和标准是全球大多数智能手机所使用半导体硬件的最基础底座,Arm出售全球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移动端芯片最核心指令集架构的许可证。但是随着全球企业布局AI的史无前例热潮席卷全球,在首席执行官哈斯(Rene Haas)的领导下,以及最大股东软银集团的推动下,这家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半导体公司正寻求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数据中心以及个人电脑组件等市场规模更庞大的前沿科技领域,从而更大规模地受益于企业们无比强劲的AI支出。

据媒体周三早些时候报道,Arm的最大股东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正在就收购Ampere Computing LLC进行深入谈判,这将全面扩大软银的AI投资帝国,以及大幅增强软银控股的Arm在AI计算芯片领域的领军者地位。

Arm首席执行官哈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拥有“巨大的顺风”,但在设定业绩目标时需要谨慎。“这是我们作为上市公司的第六个季度,”他在业绩公布后表示。“我们正在努力保持纪律性。”

虽然业绩展望平平无奇,但是Arm的最新业绩轻松超出分析师们予以的较高预期。截至12月的三个月总营收同比增长19%,达到9.83亿美元,高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的9.468亿美元。剔除部分项目后,调整之后的每股收益为39美分,超过华尔街平均预期的34美分。

与此同时,Arm正在与曾经的最大合作伙伴之一高通(Qualcomm Inc.)展开激烈的法律斗争。Arm通过技术授权费和版税不断获得销售额,其技术规范了芯片与软件的通信方式。上季度,技术授权许可销售额约为4.03亿美元,版税类型的销售额大约为5.8亿美元,均大幅超出华尔街预期,并且版税同比增幅高达23%,也高于上一季度实现强劲增长的5.14亿美元,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向人工智能服务器CPU领域的持续渗透。

Arm的官方授权方按照固定协议支付ARM指令集架构的授权使用费,然后根据最终芯片制造、使用或销售的芯片种类以及数量规模来支付ARM版税。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Arm的许可类型业务领先于其版税相关的业务,这意味着目前的许可类型销售额在未来很大一部分将转化为版税业务。

Arm已成为推动AI技术发展的核心参与者之一,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Arm已崭露头角,其业务版图从智能手机扩大至数据中心,一举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它与母公司软银和OpenAI共同参与了一个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大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扩大美国的AI基础设施。Arm还参与了软银总部所在地日本的类似大规模项目。

Arm堪称全球人工智能狂热浪潮最大赢家之一,其ARM架构被AI芯片霸主英伟达以及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无霸们用来设计支持AI工作负载的自研数据中心服务器端CPU。英伟达自研的Grace CPU正是基于ARM架构,亚马逊的自研数据中心Graviton服务器处理器同样采用ARM架构。

Arm最大股东软银押注Arm有能力从全球云计算巨头、互联网大厂等科技巨无霸们无比庞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大规模支出中实现巨额获益。尽管Arm在两年前于美股市场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IPO),但该公司约90%的股份仍由软银持有。

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ARM架构渗透率越来越高

自2023年AI热潮席卷全球以来,精简指令集架构——ARM架构的足迹从智能手机端不断蔓延至数据中心服务器CPU端,英伟达以及微软等科技巨头纷纷选择借助ARM架构自主设计服务器CPU。

Arm出售全球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移动端芯片最核心指令集架构的许可证,ARM架构长期以来集中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但现在ARM架构出现在个人电脑以及数据中心AI服务器芯片领域的频率同样越来越高,与Blackwell AI GPU绑定搭载的英伟达自研Grace CPU正是基于ARM架构,亚马逊基于自研的数据中心服务器CPU Graviton同样采用ARM架构,微软推出的自研定制化芯片Azure Cobalt 100这款一服务器CPU同样基于ARM架构打造,专门设计用于在微软Azure云服务器上运行云计算工作负载。因此,乘着这股全球AI投资热潮,Arm2024年以来股价暴涨150%,市值超过1800亿美元,最大股东软银持股比例接近90%,堪称自Arm上市以来最大赢家。

在数据处理量无比庞大的AI工作负载中,“算力主力军”基本上为英伟达H100/H200,以及Blackwell这类AI GPU,CPU往往专注于高效的调度化处理。GPU的架构决定了它极度擅长并行化计算,适合于执行大量的矩阵和向量运算,因此在处理“数据轰炸般”的密集型AI任务时担当重任。

CPU的架构基础决定了服务器CPU不仅能够进行通用型计算任务,专注于控制流以及处理复杂的顺序计算任务和逻辑决策时的调度特性,使得数据中心服务器CPU在当前算力需求井喷式爆发的AI推理/训练领域全面发光发热。

ARM所采用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架构使得基于其设计的服务器CPU在执行AI推理/训练任务时,相比于英特尔x86架构,具备高能效和低功耗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一特性使得ARM架构特别适合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能够高效配合AI GPU来满足几乎无止境的AI推理/训练算力需求。

尤其是ARM最新的指令集架构ARMv9专为处理极度复杂的AI工作负载而设计,能够大幅加速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并大幅优化功耗,这也是为何ARMv9能够持续驱动强劲的版税类型销售额。ARMv9引入了SVE2指令集,对于AI以及机器学习等需要大量矩阵运算的应用领域,SVE2的引入可谓带来了性能层面质的飞跃。

DeepSeek引领的“低算力成本风暴”席卷全球,ARM架构将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从微软、Meta以及阿斯麦等西方世界科技巨头们的回应来看,他们纷纷赞叹了DeepSeek的创新,但并未因此动摇大规模投资AI的决心。他们认为DeepSeek引领的新技术路线有望带来AI成本的整体下降态势,对于AI应用端来说,必然存在更多的机遇和规模大得多的AI应用与推理端算力需求。目前,亚马逊、英伟达以及微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均已在云端算力平台上线部署DeepSeek-R1,支持用户访问DeepSeek-R1大模型。

DeepSeek团队证明,他们能够在没有世界最顶级的英伟达高性能AI GPU提供强大AI算力的情况下,以极低成本加上性能普通的AI加速器训练出推理能力一流的突破式开源AI大模型。在不到600万美元的极低投入成本和2048块性能远低于H100与Blackwell的H800芯片条件下,DeepSeek团队打造出性能堪比OpenAI o1的开源AI模型,相比之下Anthropic与OpenAI训练成本高达10亿美元,DeepSeek的推理输入与输出token定价相比于OpenAI定价则可谓“骨折级”促销。

全球各地的开发者都在试用DeepSeek的软件,并希望用它来构建各种前沿AI应用,这可能会加快先进人工智能推理大模型的商业采用规模。因此,在DeepSeek冲击人工智能算力框架之际,关于DeepSeek的所引领的“低算力成本范式”将大举推动和催化生成式AI以及AI代理等AI应用软件快速落地的声音也愈发响亮。

对于DeepSeek的出现,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傅恪礼(Christophe Fouquet)在阿斯麦业绩会议上表示,DeepSeek的出现是好消息。“人工智能成本降低可能意味着AI应用范围大幅扩大。应用范围扩大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推理端AI算力需求将增加,我们认为这是芯片需求增加的机会。”傅恪礼表示。

华尔街顶流“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所创立并领导的Ark Investment今日发布《Big Ideas 2025》年度重磅报告,Ark表示,AI代理(AI Agents)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主题,有望加速数字应用的采用,并在人机交互方面引发划时代的变革。ARK的最新研究表明,预测到2030年,AI代理有望推动全球近9万亿美元的线上消费,接近全球可触达线上销售额的25%。

随着DeepSeek引领的AI训练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推理端Token成本骤减,AI代理以及生成式AI软件有望向各行各业加速渗透,这同时也意味着推理端AI算力需求有望呈现指数级增长,大规模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的“ARM服务器架构浪潮”有望愈发猛烈,“去x86”之势也将愈发迅速。

因此随着DeepSeek所主导并引领的这股史无前例的“低成本AI算力风暴”带动AI应用软件深度覆盖各行各业以及各大消费电子终端,基于云计算体系的推理端AI算力需求将井喷式增长,全球各大数据中心为追求利润大幅扩张,它们的服务器CPU架构势必将加速转向性价比高得多,且能效与架构灵活性优势巨大的自研ARM架构服务器CPU,而不是购买价格昂贵且能耗巨大的基于x86架构的英特尔/AMD 服务器CPU。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英伟达为什么大涨超5%?见底了吗?

作者  |  2025-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由于谷歌和 AMD的盈利不及预期,盘初科技股普跌拖累美股三大指数齐跌,纳指一度跌近0.8%,不过随后三大股指反弹、转涨后收于日高附近,为连续第二日走高。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71%;纳指涨幅为0.19%;标普500涨幅为0.39%

为什么英伟达大涨超5%

今天,英伟达的重要合作伙伴超微电脑(SMCI)宣布,搭载英伟达先进Blackwell芯片的新AI数据中心系统已准备好发货。

超微电脑在周三的声明中表示,新的AI数据中心产品已经达到全面生产可用状态,为AI数据中心开发者提供了大规模运行Blackwell芯片所需的核心基础设施。

这一消息的发布,极大缓解了市场对英伟达供应链问题的担忧。

此前英伟达自己也曾表示,其更先进的AI芯片在供应链方面面临挑战。英伟达需要扩张供应链,以满足Blackwell芯片的需求。当前市场需求持续超出英伟达的供应能力。英伟达此前指出,由于其产品需要大量定制组件,大规模扩展供应链的过程极其复杂。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去年11月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现在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公司似乎都参与到了我们的供应链中。他当时特别提到了超微电脑、SK海力士、台积电、富士康等合作伙伴,称这些企业正在帮助英伟达提升供应链能力。

此外,谷歌发布的资本支出指引也为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表明大科技公司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持续增长。这推动了英伟达股价的上涨。受此提振,英伟达股价上涨超过5%,市值成功重回3万亿美元以上。超微电脑的股价也应声上涨近8%

美股投资网2025年看好股成绩

昨天我们有在文章中提及谷歌财报的资本支出将达到750亿美元,这利好博通(AVGO)和CelesticaCLS)。

今天CLS 大涨近9%

声明一点:CLS 是我们2025年看好股的首选。


我们的HIMS 继续上涨5%



文章回顾:

美股1月成绩单出炉,量化AI 选出来的Top 10 公司【附代号】

截至今天(本周三)收盘,2025年我们看好的12家不为人知的AI公司,全部盈利!胜率100%其中CLS上涨53%HIMS上涨40%AVGO上涨20%。此外,我们精选的两只私藏股也分别获得了70%17%的利润。

 2025-02-05 TOP Stock Water

 

文章回顾:

美股12月首选这只AI医疗公司!基本面超级好 HIMS

2025年最有潜力10只美股【上集】不为人知的AI公司!【深度调研】

2025年最有潜力10只美股【中集】不为人知的AI公司!【深度调研】

2025年最有潜力10只美股【下集】不为人知的AI公司!【深度调研】

会员们抢着续费我们的终身VIP

我们最近又新开仓另外几个潜力无限的科技股,加入VIP索取

添加客服微信

 

科技巨头2300亿的投入能否带来回报?

Meta、微软和Alphabet预计2025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228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55%。虽然这些公司看好长期回报,但投资者对短期盈利的可行性和高额支出的回报仍存疑。

1. 大规模投资的背后:追逐AI主导地位

三大科技巨头的支出集中在构建AI基础设施,特别是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设施的建设上。例如,Meta宣布将在2025年投入600亿至650亿美元,用于支持其AI技术的开发,部分资金将用于建设类似曼哈顿大小的新数据中心。这些投入的目标是确保公司能够在AI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广告和消费品领域,AI被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微软和谷歌也在云计算和AI服务领域加大投入,力求在AI浪潮中抢占市场份额。

然而,尽管这些投资背后有雄心壮志,但资本开支的大幅增长同样让投资者产生疑问——这种烧钱式投入能否兑现回报?AI的盈利路径仍不明确,尽管这些公司在增强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方面努力推进,但关于如何有效转化为营收的具体战略仍显模糊。

2. 投资者的焦虑:变现进展缓慢

Meta、谷歌和微软均表示,AI将为其未来创造巨大的变现机会。Meta将焦点放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上,尽管AI工具在广告商中的应用增长迅速(用户数从100万增长到400万),但其变现模式尚未完全落地。

Meta的首席财务官李淑恩提到,未来的变现机会可能包括付费推荐和高级服务,但目前这些都处于早期阶段,无法为公司短期带来直接收益。

微软虽然透露其AI业务(如Azure AI服务)在2024年超越了130亿美元的年化收入,但这一增长主要来自OpenAI等合作伙伴的承诺,微软自身的AI盈利能力仍在摸索阶段。

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的担忧。特别是在DeepSeek等竞争者的出现后,市场对巨头们烧钱投资AI基础设施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DeepSeek以极低的成本推出开源AI模型,与OpenAI竞争,这让投资者更加担忧大规模投资是否过早,且是否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应有回报。

3. 行业前景与技术主导地位的长期考量

尽管短期内这些公司面临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困境,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资仍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战略性回报。AI和云计算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AI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些投资将推动公司在广告、电商、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以微软为例,尽管其AI服务目前面临挑战,但随着Azure云计算和生成性AI服务的不断成熟,AI的市场需求仍然巨大。微软已经在Azure的营收增长中看到了13%的贡献率,这显示出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可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长期回报。此外,AI的进一步发展还将带来更多的商业化机会,特别是在企业级应用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方面。

4. 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关键:透明度与明确的盈利路径

要恢复投资者对这些公司AI投资的信心,首先需要提升透明度,明确AI的盈利路径。Meta、谷歌和微软都需要向市场提供更详细的AI收入数据,以及他们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变现的具体战略。投资者需要看到,尽管当前的支出是巨大的,但每一笔投入背后都有明确的回报预测和战略目标。此外,随着AI技术的成熟,预计会有更多的行业应用涌现,这将为这些公司带来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加入VIP社群,添加客服微信



 

因为AI,Workday大裁员: 1700名员工,占总数8.5%

作者  |  2025-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又一批人被AI淘汰了,Workday正在裁员约1,750 人,占其员工总数的8.5%


这家美国加州湾区的大型科技公司Workday称,计划裁员1,700多人,以利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快速扩张的机遇。

 

Workday首席执行官卡尔·埃森巴赫 (Carl Eschenbach) 在周三发布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表示,裁员对于公司持续增长的努力是必要的,其中特别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投资

 

随着新财年的开始,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重新构想工作方式,而对人工智能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有可能推动 Workday 进入新的增长时代。

 

之后,Workday将招聘一定数量的员工,专注于被认为对科技公司有前景的人工智能项目。

据报道,在Workday裁员的前一天,Salesforce宣布裁员1,000人。Salesforce的裁员显然也是其向 AI 转型的一部分,据报道该公司还计划招聘更多销售人员来销售其AI产品。

Workday计划在周三通知大多数受裁员影响的员工。美股代号WDAY

 

美国物价为什么高居不下?

作者  |  2025-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物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最近几年,美国动物福利组织宣传推广的禁止笼养运动大行其道,很多州立法禁止生产或者销售传统笼养的鸡蛋,只准许“cage free”也就是无笼散养的鸡蛋上市。

传统笼养方式被认为很不人道,备受动物福利活动人士批评

无笼散养会需要更多的人手,更高的成本,产量也会减少。价格比传统笼养鸡蛋贵许多。

不过,据说这不是鸡蛋短缺的主要原因。

因为美国正在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禽流感。

今年1月底,记者询问白宫发言人鸡蛋短缺的问题时,发言人回答:前任政府制造了高通胀,并且大规模宰杀了超过1亿只鸡——蛋鸡短缺,所以鸡蛋短缺。

媒体纷纷澄清,白宫没有说清楚的是,此前几年大规模宰杀蛋鸡只是禽流感的客观结果。为了扑灭控制禽流感,消杀各农场的1亿只禽类是无奈而必要的手段。也就是说,鸡蛋短缺是一种天灾

但是,禁止笼养运动恰好和禽流感疫情一前一后到来,难免引起猜测。

对此,动物福利活动人士经常说,传统笼养的养鸡场是病毒传染的温床非笼养方式更人道,健康和安全笼养动物的免疫力低下,农场密度高,非常危险。比如动物福利研究所(Animal Welfare Institute)的主任德纳·琼斯说,工厂化农场是疾病的理想孵化器——拥挤、肮脏的仓库,饲养着大量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动物。

有些媒体指出,现在无笼养鸡的办法也是在室内饲养,不会直接接触野外飞禽,因此没有额外的危险。笼养母鸡和非笼养母鸡都可能受禽流感打击

不过,需要指出,活动人士原本推荐的标准是,让所有的养鸡场都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通道,让母鸡能够自由在室外溜达。

20221月美国禽流感扑来后,农场们才被迫停止了室外放养,因为野鸟和其他动物轻而易举就能感染户外的鸡群。

尽管如此,近几年来全美农场的禽流感仍始终此起彼伏,没有停息。

与媒体、活动人士所说不同,散养养鸡场不仅并不更安全更健康,反而是受禽流感侵袭的薄弱环节。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美国近40%的产蛋鸡是无笼饲养,却发生了60%的禽流感疫情。这意味着,散养方式受感染的比例是传统笼养的2.25倍。

而根据其他财经媒体的报道,散养产蛋鸡仅略高于蛋鸡总数三分之一,发生禽流感的比例却达到了60%,照此算来,散养养殖的禽流感感染率是传统方式的三倍!

如果不看活动人士的说辞,考察具体饲养环境就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室内散养养鸡场里:

    母鸡更有攻击性,互相啄食,甚至同类相食。    
    鸡粪四处散落,与饲料、鸡毛混杂在一起。
    散养的鸡群会扑出大量灰尘、粉尘,让各种病菌快速扩散。
    散养鸡场需要更多的工人来照料,所以鸡和外界的间接接触更多。
    鸡蛋可能藏在四处,饲养人员的进出次数也更频繁。
    即使没有禽流感,散养鸡的死亡率也更高。

实际上,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很久以前,养鸡场就是散养的,后来改为笼养,不止是为了效率,也是为了让鸡更为健康和安全。但现在很多人遗忘了这点。

当然,活动人士的主要目的其实是认为笼养鸡不人道,所以必须改变。然而,数千万只散养母鸡却因此被屠杀。杀鸡的方式必然也很难做到人道”——这与动物福利的初衷显然南辕北辙。

而根据一些兽医的证词,扩大养鸡空间、提供栖木和鸡窝的带笼富养方式足以提供动物福利,同时又能兼顾效率和安全。

但是活动人士仍然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无笼散养养鸡模式。通过在各州逐次推进立法实施禁令、向使用鸡蛋的各商家施加社会压力,即使在禽流感侵袭下,无笼散养的比例肯定还会继续上升。

与此同时,仅20251月一个月,美国因为禽流感而消杀的蛋鸡就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总和。

要注意的是,这其实是用纳税人的钱来大规模杀鸡。每个因发现禽流感而灭杀全部家禽的农场,都将得到政府对灭杀鸡只的市价补偿。因此受损最大的是不明就里、意见分散的纳税人和消费者,而不是农场主。在公费杀鸡和活动人士继续推动无笼养鸡的两方合力之下,这场连绵几年的致命禽流感至今没有停歇的迹象。美国昂贵的鸡蛋价格和杀鸡补贴带来的沉重财政压力,在2025年初也还看不到尽头。

总之,这场美国史上最严重的禽流感,未必全都能归咎于天灾

进一步而言,即使没有禽流感,美国蛋鸡行业推行限制笼养政策也是大势所趋,至少在大多数州都会因活动团体和社会压力而实施限制。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蔓延,可能影响到养猪等行业。像川普第一个任期时鸡蛋比中国还便宜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了。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