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AAPL)一直在开发一种芯片,用于在数据中心运行人工智能工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芯片是否将投入使用。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这一努力将建立在苹果此前生产自研芯片的基础上,iPhone、Mac和其他设备都采用了这一芯片。据悉,该服务器项目在公司内部代号为ACDC。
苹果在周一尾盘一度上涨了1.2%。截至收盘,苹果今年下跌了5.6%。苹果公司代表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苹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在追赶科技同行,该技术是聊天机器人和其他流行新工具的基础。该公司在上周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苹果相信人工智能的变革力量和前景,目前正加大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入,以期在这一领域迅速追赶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时,苹果计划在下个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公布一项新的人工智能战略,预计将发布一系列基于生成式AI的工具,包括改进版Siri等。
据报道,该战略重点将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用户提供帮助的新设主动性功能。苹果还与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和OpenAI等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会谈,以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如果苹果继续推出自研服务器处理器,将追随几家最大的科技巨头的步伐。亚马逊(AMZN)的AWS、谷歌(GOOGL)、微软(MSFT)和Meta(META)的数据中心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自主设计的芯片。科技大厂们的这一做法无疑削弱了英特尔(INTC)在元器件上的传统主导地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周一美国经济数据稍显“温和”,市场焦点将转向多位美联储官员的公开发言。在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意外释放非鹰派信号,表明未来加息的可能性降低后,市场正密切关注其他联储官员是否将维持这一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鹰派官员的论调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鲍威尔的鸽派信号仍是主导因素。如往常一样,美联储的决策将紧密依赖于经济数据的变化。
期货市场目前对美联储年底前两次降息25个基点的定价,较一周前仅一次降息的近期定价有所增加。投资者本周将寻找有关美联储几位成员降息的进一步线索,其中九位成员计划在本周发表讲话。
上周五,非农就业报告发布后,市场降息预期再度升温,推动美股持续走高。标普500指数成功突破50日均线,这一技术位被分析师视为维持市场积极势头的关键。科技股再度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
今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整体一天态势良好。至收盘时,道指涨幅0.46%;纳指涨幅1.19%,;标普500指数涨幅1.03%。
截至周一收盘,道指已实现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而纳指和标普500指数也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
今日AI芯片股继续走强,ARM涨5.19%,AMD涨3.44%,MU涨4.73%
一开盘,我们的美股大数据 StockAI 1.0模型,就不断发出预警,提示VIP社区今天机构交易员极度看涨英伟达,从美东数据9点36分,就满足我们28看涨等级,短短两分钟等级就上升到48,开盘后半小时就达到126等级。
我们的AI选股让识别华尔街机构主力行为,更加显而易见,让普通散户投资者都是跟上机构的节奏,他们吃肉,咱们喝汤也行!
老大英伟达再度引领AI,涨3.77%
此外,同行的芯片存储巨头,美光科技,代号 MU今天大涨5%,原因是主要归结于Baird分析师对其股票评级的上调以及DRAM市场积极预期的推动。
Baird将美光评级从中性提升至跑赢大市,并指出DRAM价格超出预期,行业供应增速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放缓。分析师认为,美光在HBM领域正形成新的增长周期,具有显著的毛利率潜力,类似于NAND增长初期的高增长态势。
我们之前曾在三月底的时候,深度分析过MU这一被低估的存储AI芯片巨头,提示让大家入手
一直前,我们就告诉美股投资网的所有粉丝:我们VIP社群新布局了一个 小型AI公司,目前上涨的空间巨大。
文章回顾:英伟达强势回归!我布局了一只AI小牛股
这只股就是SOUN。基于我们AI大数据选股分析,注意到SOUN的股价已经回调至4美元的底部区域,即将起飞
于是我们立即提示VIP入手。
截图曝光:
SOUN是一家在语音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公司,他们专注于研发和应用各种与语音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简单来说,他们开发的系统可以让机器“听懂”和“说”人类的语言,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交互。
今天它也跟着英伟达等AI股,大涨超18%!
我们立即提示VIP,提高SOUN止盈点,浮盈 32%!
此外SOUN将于 5 月 9 日报告 2024 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想+Vip社区群,扫描下方二维码
+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或 MaxFund
美股投资网获悉,美国钢铁(X)将完成新日铁有争议的141亿美元收购案的预期时间推迟到今年下半年。
美国钢铁在周四的季度财报中宣布了修改后的时间表,这是对此前预计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完成交易的调整。
尽管美国钢铁表示,在其股东上个月批准交易后,它将继续朝着完成交易的方向前进,但这两家公司正在努力回应美国司法部关于反垄断审查的额外信息请求。
新日铁周五也表示,由于美国司法部要求提供更多细节和文件材料作为反垄断审查的一部分,它将把收购美国钢铁的预期完成时间推迟到今年12月之前。
据了解,这笔交易遭到了主要钢铁工人工会的反对,并引起了政界人士和美国白宫的高度关注。尽管日本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但这笔交易仍需要接受国家安全审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波音(BA)准备用拖延已久的Starliner航天器将宇航员送入轨道,这是这家陷入困境的航空巨头及其火箭制造合资企业联合发射联盟(ULA)首次进行此类测试。
ULA的阿特拉斯5号火箭将搭载波音公司的CST-100 Starliner,上面有两名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预计将于周一晚上10点34分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
这标志着ULA的阿特拉斯火箭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此前近20年来,它在货物运输方面的记录几乎毫无瑕疵。
这次任务将是证明波音公司能够将人类安全运送到太空的关键。
由于波音737 Max 9喷气式飞机业务的安全危机,波音正在进行领导层改组,因此Starliner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具有更大的意义,该航班将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一次成功的太空任务将表明波音公司能够克服工程和质量方面的挑战。
波音和马斯克的SpaceX 在2014年首次获得美国宇航局的合同,制造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的私人车辆。自2020年以来,SpaceX 一直定期用载人飞船Crew Dragon运送乘客。
由于软件故障,波音公司在2019年的首次无人飞行任务未能按计划抵达国际空间站,之后由于一系列腐蚀的阀门无法正常打开,第二次尝试被推迟。直到2022年,一艘无人驾驶的星际飞船才首次抵达空间站。
NASA 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
波音公司已经报告了大约15亿美元的额外成本,以弥补星际客机的延误和技术问题,美国宇航局呼吁该公司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彻底改革其设计流程、测试和沟通。但现在,美国宇航局的安全监督机构已经确定,该计划似乎正在按计划进行。
美国宇航局航天安全顾问小组主席、前宇航员Susan Helms在飞行前表示,美国宇航局有适当的程序“来应对星际飞船载人飞行的挑战”。
虽然这次测试主要集中在“Starliner”上,但这也将是ULA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ULA的阿特拉斯5号火箭此前已经成功发射了99次。据报道,波音和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也是联合发射联盟的两家母公司之一,尽管这两家公司仍在权衡出售这家五角大楼承包商的股份。
无论这次发射会发生什么,波音都面临着对其太空业务长期愿景的质疑。
该公司的太空历史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该公司还制造美国宇航局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并维护国际空间站。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它已经远远落后于SpaceX和其他“新太空”公司所取得的重大技术飞跃。
目前尚不清楚 Starliner 是否会在 NASA 执行六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后继续使用。据一位直接了解其言论的人士透露,去年年底,波音公司首席财务官Brian West向一小群投资者表示,该公司已就该计划的未来投资做出决定。
波音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已对 Starliner 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将继续履行其对 NASA 的合同义务。
此外,虽然波音公司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是美国宇航局本十年晚些时候下一次登月计划的基石,但预计每次发射的成本约为 20 亿美元。 SpaceX 表示正在研究更便宜的替代品。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
波音今年第一季度烧掉了39 亿美元,以恢复对其 737 飞机生产的信心。除其他挑战外,该公司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及其董事会将需要决定其太空业务的优先级应有多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2024年,减肥药概念热度依旧高涨。5月2日,诺和诺德(NVO)披露了其2024年Q1财报。其当期利润超过预期,正是得益于市场对减肥药的需求激增。
财报显示,诺和诺德Q1营收为653.5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2.4%;其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254亿丹麦克朗(合36.5亿美元)。其中作为减肥神药的司美格鲁肽Wegovy以丹麦克朗计量增长了 106%,按恒定汇率(CER)计算增长了 107%,达到 93.77 亿丹麦克朗。
正是得益于此,诺和诺德能够继续在GLP-1市场保持全球市场领导地位,市场份额达到 55.3%。
不过美股投资网了解到,以固定汇率计算,包括Wegovy在内的诺和诺德减肥护理产品在今年Q1的销售额增幅为41%,但这依旧低于分析师此前的预期,而这或许与该药在全球市场的增长率远不如北美市场。在减肥药概念席卷全球的当下,诺和诺德似乎难以在北美市场以外保持优势,尤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中华区市场。
供不应求仍是“绊脚石”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司美格鲁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一状态也延续到了2024年。
财报显示,在2024年Q1,诺和诺德的2 型糖尿病用 GLP-1 类产品的销售额以丹麦克朗计量增长了 30%,按恒定汇率(CER)计算增长了 32%,达到了 349.82 亿丹麦克朗。
其中,Ozempic® 的销售额以丹麦克朗计量增长了 42%,达到 278.1 亿丹麦克朗,但其销售的增长导致了周期性的供应限制,以及跨地区相关的药品短缺通知。
从地区收入角度来看,诺和诺德当期北美地区销售额以丹麦克朗计算增长了 34%,但国际业务销售额以丹麦克朗计算仅增长了 8%。
也就是说,除了上述提到的Ozempic® 出现药品短缺外,诺和诺德2 型糖尿病用 GLP-1 类产品的当期增长率基本与其同期北美地区销售增长率吻合,也说明诺和诺德的 GLP-1 类产品主要是在北美市场铺货销售。
但如此看来,作为热门减肥药的Wegovy® 似乎并没有起到拉动公司增长率的作用。按财报数据,其销售额以丹麦克朗计量增长了 106%,按恒定汇率(CER)计算增长了 107%,达到 93.77 亿丹麦克朗。并且按照此前诺和诺德高级副总裁的口径数据,自 去年12 月以来,在美国的起始剂量 Wegovy 供应量已增加了四倍,突出了北美市场旺盛的需求。但从Q1收入来看,公司并没有将更多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收入。
目前来看,提高产量是该公司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为此财报显示,诺和诺德今年在生产能力方面的投资翻了一番,达到约64亿美元,此外今年2月,诺和诺德还宣布达成协议,从 Novo Holdings A/S 收购三个填充加工场地,此次收购或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不可否认的是,司美格鲁肽的产能限制,也是减肥药赛道后来者突围的重大机会。以礼来的替尔泊肽为例,2023年替尔泊肽销售额已达到51.6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970%,增幅远大于当初司美格鲁肽的水平。
从诺和诺德的地区收入来看,相较于开发更加深入的北美市场,全球市场尤其是渗透率更低的大中华区市场,无疑存在更大的增长机会。但在如今减肥药概念风靡全球的背景下,大中华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诺和诺德似乎难以依靠司美格鲁肽拿下霸主地位。
两年独占能吃下多大蛋糕?
前文提到,诺和诺德正在扩大产能。具体就是2月5日诺和诺德大股东表示将以165亿美金的价格收购CDMO巨头Catalent(康泰伦特),然后将三个药品无菌灌装工厂出售给诺和诺德。
市场预计,此次交易完成后,从2026年起诺和诺德灌装能力将会逐步增加,届时司美格鲁肽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对于诺和诺德来说,这依旧慢了一步。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诺和诺德在中国的司美格鲁肽专利将于2026年3月到期。届时,诺和诺德将直面中国国产仿制药以及一众创新减肥药竞品。
从市场空间来看,2023 年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为 52 亿元,同比增长108%。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
在国内,原研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上市申报刚刚在去年6月获得受理,现在尚未获批,叠加2026年即将到期的专利期,仿制药企业因此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为抢占这个潜力巨大且高速增长的市场,国内仿制药企业在司美格鲁肽国内专利未到期时就已经开始布局。
今年1月向港交所递表的九源基因,其核心产品之一便是有望成为国内“司美”首仿的JY29-2。美股投资网了解到,JY29-2(吉优泰)为国内首款取得IND批准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并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1月,九源基因就评估JY29-2(吉可亲)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取得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目前,九源基因正筹备JY29-2(吉可亲)对该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并预期于2024年开始该试验的病人入组。
当前除九源基因之外,在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布局,且产品进入3期临床的厂商并不在少数。CDE官网显示,目前进入三期临床阶段的企业还有华东医药、博唯生物、四环医药、珠海联邦、齐鲁制药、丽珠集团及石药集团等。
国内仿制药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生产成本更低,销售渠道更广,因此一旦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有望在商业化层面实现弯道超车。诺和诺德显然感触颇深。
2022年年报显示,诺和诺德GLP-1相关产品在华销售业绩增长102%,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在华销售额分别约为20.85亿元、14.79亿元。但与司美格鲁肽不同,利拉鲁肽在华专利早已失效,目前已陷入与国产仿制药的市场竞争中。去年3月,华东医药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糖尿病适应症,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并且在减重方面,华东医药利拉鲁肽注射液也实现率先批准上市。得益于其强大是市场销售能力,华东医药的这款产品在上市3个月后市占率便达到30%。
也就是说,如今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司美格鲁肽很难利用2年独占期在国内全面铺开销售。在专利到期后,诺和诺德或难以与国内仿制药企业竞争。
除了仿制药外,司美格鲁肽还要面临国内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类减肥药的竞争。例如信达生物(01801)与礼来合作研发的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IBI362)。
此前其在中国肥胖受试者中的最新II期临床数据表明,治疗48周后,玛仕度肽9 mg组体重较基线的平均百分比变化与安慰剂组的治疗差值达−18.6%,平均变化值达17.8kg;有51.2%的受试者体重较基线下降15%以上,34.9%的受试者体重较基线下降20%以上。以上成绩使得玛仕度肽在减重效果方面优于司美格鲁肽。
市场预测,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或在今年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上市。除了信达生物外,在国内市场,豪森药业、恒瑞医药、和泽医药、中国生物制药/鸿运华宁、信立泰、派格生物、东阳光等多家药企均拥有在研的减肥药产品,且其药品多数已进入临床阶段,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药物也已多达6款。
如果后续国内减肥药风口与此前新冠概念一样赢者通吃,后来者甚至在竞品林立环境下难以立足和收回成本的话,司美格鲁肽的原研药作为“减肥神药”若不能尽快在国内获批上市,或可能失去先发优势进而难以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财经获悉,沃伦•巴菲特上周六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RK.A)在亏损的情况下出售了其在媒体和娱乐公司派拉蒙环球(PARA)的全部股份,并对这一决定负全部责任。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这100%是我的决定,我们已经全部卖掉了,我们损失了不少钱。”
截至2023年底,伯克希尔持有派拉蒙环球6330万股B类股票,约占该公司股份的10.1%,去年第四季度该公司便已减持了约三分之一的股份。伯克希尔在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收购了派拉蒙的无表决权B类股票;自那以后,这家媒体公司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旅程,包括削减股息、盈利下降和首席执行官离职。该股在2022年下跌44%,在2023年又下跌12%。
与其他电影公司一样,派拉蒙环球一直在努力从去年好莱坞编剧和演员的罢工、广告市场疲软以及美国有线电视订阅量下降等影响其电视利润的因素中恢复过来。
就在本周,索尼影业(SONY)和私募股权公司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致信派拉蒙董事会,表示有兴趣以约2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该公司还一直在与亿万富翁David Ellison旗下Skydance Media进行收购谈判。
近年来,派拉蒙环球一直在苦苦挣扎,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放弃传统的付费电视,其收入不断下降,其流媒体服务继续亏损。该股今年迄今再次出现亏损,下跌了近13%。
巴菲特说,对派拉蒙公司的失败投资让他更深入地思考人们在闲暇时间优先考虑什么。他此前曾表示,流媒体行业有太多寻求观众收入的玩家,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
派拉蒙环球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评估对该公司的收购要约,该委员会一直在与Skydance Media进行独家交易谈判。但一位知情人士上周五表示,派拉蒙环球将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结束谈判,以便对竞争对手的出价进行评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叠加马斯克访华的催化,该行认为有望提升FSD入华及潜在三期工厂落地的可能性及相关进展。展望2025年,欧洲工厂爬产+Cybertruck持续放量+新一代车型量产,特斯拉汽车销量有望延续高增。关注(1)特斯拉全球放量(Cybertruck爬产、新车型进展);(2)智能驾驶技术和盈利模式创新创新(FSD版本迭代、Robotaxi进展等);(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进和突破三条主线。
事项
特斯拉发布2024年Q1财报,24Q1实现营收213.0亿美元,同环比-8.7%/-15.4%;利润端看,24Q1公司毛利率17.4%,同环比-1.9pct/-0.2pct,24Q1实现净利润(GAAP下)11.29亿美元,同环比-55.1%/-85.8%;汽车业务看,24Q1汽车板块毛利率18.5%,同比-2.6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4Q1汽车销售毛利率同比-2.6pct),环比-0.4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4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0.8pct)。
4月28日下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抵达北京,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会见马斯克,就下一步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4月28日,中汽协、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全部符合合规要求。
4月24日清晨,特斯拉召开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结合财报内容整理以下核心要点1)销量2024年特斯拉汽车销量依旧会实现增长;2)智驾24Q1末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近12亿英里,V12版本累计里程预估3亿英里左右;3)新车型Cybertruck 4月周产超1000台;下一代平台车型研发工作稳步推进,计划25H2或之前投产;无人出租车将使用革命性“拆箱式”车辆制造策略,预计今年8月亮相;4)机器人目前可在工厂内完成一些简单任务,24年底前会进入工厂开始工作一定活动。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关注(1)特斯拉全球放量(Cybertruck爬产、新车型进展);(2)智能驾驶技术和盈利模式创新创新(FSD版本迭代、Robotaxi进展等);(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进和突破三条主线。展望2024年,随降价驱动放量、改款上量、欧洲及北美产能提升等影响,叠加FSD催化(北美降价、版本迭代升级),预计2024年特斯拉销量依旧有望实现一定增长。
同时,4月底在《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下,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等智能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此前数据问题是制约FSD入华关键因素之一),叠加马斯克访华的催化,该行认为有望提升FSD入华及潜在三期工厂落地的可能性及相关进展。展望2025年,欧洲工厂爬产+Cybertruck持续放量+新一代车型量产,特斯拉汽车销量有望延续高增。
盈利层面,考虑到供应链瓶颈缓解,平滑交付曲线等方案不断降本增效,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特斯拉汽车业务盈利有望持续修复;叠加能源及储能业务和智能驾驶业务持续发力增厚利润端,及人形机器人顺利推进,特斯拉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上行。
长期看,特斯拉有望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的终端载体(智能驾驶汽车、机器人等),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赋能新盈利模式。软件上以FSD软件、软件商城及订阅服务组合拳提高附加值,以共享出行打开智能驾驶运用场景。持续看好特斯拉后续在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
风险提示特斯拉工厂产能建设与爬坡不达预期、新车型进展不及预期、经济波动风险、中美政治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苹果(AAPL)本周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2024年3月的第二财季,该公司总营收同比下滑4.3%至908亿美元,符合市场预期,而备受市场关注的iPhone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0.5%至46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出现个位数增长,而苹果iPhone业务表现反而是下滑的,这表明该公司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对iPhone需求不足的影响。
苹果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该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表现迟缓令许多投资者感到担忧。不过,不少分析人士仍然看好苹果的前景,并表示该公司“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对iPhone的需求可能正在改善。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也表示,截至6月的第三财季的总营收可能以“低个位数”增长。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表示“相比华尔街认为苹果的业绩将出现下滑,苹果自己对第三财季的业绩指引称该公司将实现个位数的低增长,因为iPhone在中国的需求似乎开始缓慢好转,而强劲的服务业务表现仍是该公司增长的基石。”
Dan Ives补充称“苹果将在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公布市场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进展。该公司的人工智能战略将从今年秋季的iPhone 16开始,并开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周期。”该分析师对苹果的评级为“跑赢大盘”,目标价为250美元。
美国银行分析师Wamsi Mohan也表示“我们预计,苹果将在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和9月的iPhone发布会上推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功能。”“我们预计苹果将继续投资自己的芯片,并专注于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合,并充分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机会。”该分析师对苹果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上调至230美元。
花旗分析师Atif Malik则更为乐观。他认为,苹果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是一个积极催化剂,而库克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展望“听起来很乐观”。分析师预计,该公司会有多种人工智能开发工具来增强交互性和生产力。该分析师对苹果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210美元。
摩根大通分析师Samik Chatterjee表示,苹果现在“在人工智能升级周期中有了一个比人们所担心的更好的‘发射台’”。该分析师对苹果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由210美元上调至225美元。
此外,华尔街的许多人对苹果宣布的1100亿美元的回购规模感到惊讶。据悉,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回购。除了股票回购,苹果还将季度股息提高至每股0.25美元,增幅为4%。分析人士Lillian Cheung表示,苹果“强劲的现金流”将继续通过股票回购来支持其慷慨的资本回报计划,这是提振投资者对苹果股票信心的关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显示,营收898.69亿美元,同比增5.2%,市场预期859.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53.9亿美元;净利润127.02亿美元,同比降64.2%,反映出随着苹果(AAPL)股价的下跌,其持有的普通股的未实现收益大幅下降,市场预期净利润为98.92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355.04亿美元。A类股每股收益为8825美元,上年同期为24377美元;B类股每股收益为5.88美元,上年同期为16.25美元;在保险业务和能源业务强劲改善的推动下,营业利润达112.2亿美元,环比增长32%,同比增39.1%。
保险承保业务营业利润为2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11亿美元;保险投资业务营业利润为2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9.7亿美元;铁路业务营业利润为11.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2.5亿美元;公用事业和能源业务营业利润为7.17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16 亿美元。
第一季度的投资收益(其中大部分尚未实现)仅为 14.8亿美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为291亿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为274亿美元。
截至2024年3月31日,该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美国证券总额为创纪录的1889.9亿美元,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1676亿美元。
该公司在一季度回购了26亿美元普通股,而上一季度为22亿美元,2023年全年股票回购总额达到92亿美元。
截至2024年3月31日,保险浮动资金(即在保险合同下承担的净负债)约为1680亿美元,而截至去年12月31日为1690亿美元。
截至2024年3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股本证券投资公允价值总额约75%集中在五家公司。其在苹果的持股价值从1743亿美元降至1354亿美元,持股数相当于约7.9亿股,这意味着该公司较去年四季度减持苹果股票约13%或1.16亿股。去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出售了约1000万股苹果股票(仅占其大量股份的 1%),当时较去年第三季度持仓数量下降1.09%。不过,截至一季度末,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大的持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减持苹果也并非没有先例,该公司曾在2020年第四季度出售了部分苹果股票,但巴菲特当时承认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然而,此次巴菲特削减如此庞大的头寸也是不常见的。即使出售了苹果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仍然是苹果除交易所交易基金提供商之外的最大股东。
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美国银行(BAC)的投资从348亿美元增至392亿美元;在美国运通(AXP)从284亿美元增至345亿美元;在可口可乐(KO)从236亿美元增至245亿美元;在雪佛龙(CVX)从188亿美元增至194亿美元。
该公司对西方石油公司(OXY) 的投资从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146亿美元增至161亿美元 (按公允价值计算)。其对卡夫亨氏(KHC)的股权几乎没有变化,仍为120亿美元(按公允价值计算)。
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2点15分开幕,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及其副手将在会上回答股东有关公司庞大业务的问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已秘密启动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程序。Momenta正与中金公司(CICC)、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和瑞银集团(UBS)紧密合作,预计最早于今年完成上市。据悉,Momenta有望通过此次IPO筹集2亿至3亿美元资金。
然而,上述知情人士也指出,相关审议仍在进行中,Momenta仍有可能最终决定不在美上市。对于此事,Momenta、高盛和瑞银均未发表评论,而中金公司也未对置评请求做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Momenta此前在2020年初也曾考虑过在美国或香港进行IPO,当时的目标筹资额高达10亿美元。
Momenta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企业,其核心优势在于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采用数据驱动的“飞轮”技术,结合量产自动驾驶(Mpilot)与完全无人驾驶(MSD)的“双轨”产品战略,旨在提供多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的未来智能出行愿景。
Momenta的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并已获得上汽集团、通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丰田和博世等知名企业的战略投资。公司还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全球50家最聪明的公司”之一。
截至2021年11月,Momenta已从包括上汽集团、云锋基金(由亿万富翁马云支持)在内的投资者那里获得了2亿美元的资金,使得公司当年的融资总额达到约12亿美元。此外,通用汽车向Momenta投资了3亿美元,而博世公司和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也参与了投资。中国私募股权公司IDG资本也在最近一轮融资中成为新的投资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汽车已获得使用Momenta技术在上海特定区域测试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许可,这标志着Momenta技术在实际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Momenta的未来发展备受期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